汉语印尼语名量词比较研究 (1)
汉语、印尼语名量词比较研究

2 0 1 5 年第1 期
汉语 、 印尼 语 名 量 词 比较 研 究
O 郭琳 媛
( 天 津外 国语 大 学 , 天津 3 0 0 2 0 4 )
[ 摘 要] 本文以 汉语、 印尼语名量词为研究 对象。 从二者的类型、 语法 特征进行比 较, 探讨两种语言 名量
词在这两方 面的异 同点。
样那样 的偏误 。本文将从汉语 和印尼语 中的名量词 人手 , 探 讨两种语 言名 量词 在类 型 、 语法 的东 西 , 比如家具 、 水 果等 ) 、 b a t a  ̄( 用 于细长条 的东 西, 比如烟 、 棍子等 ) 、 b u t i r ( 用 于小 的圆 的东 西 , 例如珍 珠 ) 、 k u n t u m( 用于花 ) 、 m a t a ( 用于 又小 又尖 的东西 , 比如针 ) 、 p a - s a n g ( 用于 双数 的人或事 物 , 比如筷 子、 鞋子 、 袜子 、 夫妻 等 ) 、 u t a s ( 用于很细很长的事物 , 例如线 、 绳子等 ) 。 印尼语 中常 见 的制 量词 有 m e t e r ( 缩写 为 m, 公尺 、 米) 、 m i l i me t e r ( 缩写 m i l l , 毫米) 、 k a k i ( 英尺 ) 、 i n c i ( 英寸) 、 a r i l ( 英
B . 均有表示人 、 动 物、 物品等东西的量词 。例如 : 汉语 中 表 示人 的有个 、 位、 名、 口等 ; 表动 物 的有只 、 头、 条、 匹等 ; 表
物品的 有艘 、 张、 台、 问等 ; 印尼语 : 表示 人 的有 o r a n g( 个) ; 表 示动 物的 有 e k o r ( 只、 头、 条、 匹等 ) ; 表 示 物 品 的有 b u a h ( 个、 件、 台、 瓶等) 。 2 ) 汉、 印尼语名量词都有表性状之分 的量词
印尼语汉语前缀对比浅析

汉语印尼语前缀对比浅析林燕妮印尼语是在马来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南岛语系。
目前,印尼语和马来语除在词义和字母发音上有区别外,基本上是相同的。
印尼语有6个元音 (a、e、i、o、u、é),3个复合元音(ai、au、 io),25辅音(b、c、d、f、g、h、j、k、l、m、n、p、q、r、s、t、v、w、x、y、z、kh、ng、ny、sy)一、印尼语前缀印尼语词缀十分丰富,词缀和词的重叠都有很强的构词和构型的能力。
词汇中大量吸收梵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泰米尔语、葡萄牙语、荷兰语、英语和汉语闽南方言的词语,同时也吸收了不少本国范围内的爪哇语、巽他语和米南加保语等词汇。
词缀(afiks)是一个语言形式。
添加词缀能使一个词根更复杂一些。
这也是意味着改变了词根,能使它有一个更全面的含义,能派生出另外的新词。
有了词缀,我们才能完成一个句子。
因为被添加词缀的词,往往是谓语。
这个把句子写完整的过程被称为附加(afiksasi)。
一个完全新的词是从词根加词缀而来的。
如berdua (两个一起)、ancaman (威吓)、telunjuk (食指)和berdatangan (陆续地来)。
这些词是由dua(二)、ancam(威胁)、tunjuk(点/指)和datang(来)加词缀ber-、-an、-el-和ber—an而来的。
大部分的词性,因为添加词缀而改变。
例如:sepeda (自行车) 和bersepeda (骑自行车),jalan(路)和berjalan(走)。
自行车和路都是名词而骑和走已经变成动词了。
在一般情况下,词缀(afiks)有四个已知存在的前缀(prefiks),中缀(infiks),后缀(sufiks),前缀和后缀也叫做夹缀(konfiks)。
前缀是放在词前的词头。
这个过程被称为前缀法(prefiksasi)。
随着时间,印尼语的词缀也吸收到了外来的词缀。
在口头和书面上的表达,印尼词缀常常会出现。
汉语印尼语的名词比较

2007年11月号上旬刊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方言与陕北民歌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正因如此,才形成陕北民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们无论在演唱或研究陕北民歌时都应该深刻认识、体会方言对陕北民歌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只有我们认识和了解了陕北的语言特色,才能更好地演绎出人们喜欢的陕北民歌。
参考文献:[1]王新惠.陕北民歌演唱技巧探究[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No.1P.54-59.[2]吴岫明.中国民歌赏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00.[3]江明淳.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4]周菁菁.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摘要:本文从多角度对汉语和印尼语的名词进行了描写和比较,分析并指出以印尼语为母语(第一语言)的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汉语名词时的难点,为对印尼语为母语(第一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印尼语名词比较所谓名词(katabenda),就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由于人类思维的共性,汉语的名词和印尼语的名词存在着大量的对应词语———也就是两种语言中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基本相同或相当的词语,只是两种语言指称同一事物的语音形式、书写形式不同而已。
如汉语为“书、鱼、天空”,而印尼语则为“buku、ikan、langit”。
在教学中,这类词语只需直接对译,学生即可明白;其次,两种语言的名词的句法特点和句法功能也有诸多相同或类似的地方。
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毕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汉语和印尼语的名词方面,主要有两点:(一)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如“眼睛”对应的印尼语为“mata”,但汉语的“眼睛”词义单一,而印尼语的“mata”词义范围要广得多,“mataalamat、matapisau、mataacara”等复合词中的“mata”均无法译成“眼睛”;(二)名词进入句法结构以后,其语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本文试图对两种语言的名词做一比较,以供对印尼语为母语(第一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参考。
汉语、印尼语名量词比较研究

汉语尧印尼语名量词比较研究○郭琳媛(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摘 要] 本文以汉语、印尼语名量词为研究对象,从二者的类型、语法特征进行比较,探讨两种语言名量词在这两方面的异同点。
[关键词] 汉语; 印尼语; 名量词[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1-0035-02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印尼人开始来华进行汉语学习。
而在他们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量词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印尼语中虽然有量词,但是却没有汉语中量词丰富,并且两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不同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误。
本文将从汉语和印尼语中的名量词入手,探讨两种语言名量词在类型、语法特征上的异同点。
一、汉、印语名量词类型比较(一)汉语名量词的分类量词是汉藏语系中汉语所特有的词类,关于它的分类方法专家学者说法不一,各执一言,本文主要采取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中关于量词的分类方法。
[1]名量词是表示事物数量单位的词,刘月华根据名称和动作行为将量词分为了名量词和动量词,而名量词又分为专用量词和借用量词两类。
其中,专用量词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和准量词。
1.专用量词A.个体量词:用于个体的事物,这是汉语所特有的,有一百多个左右,有个、名、台、本、棵、块、匹、间、等;B.集合量词:用于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事物,有副、对、打、双、批、堆、伙、帮、队、群等;C.度量词:度量衡单位,如分、寸、里、厘米(公分)、米等;D.不定量词:表示不定数量的量词,有些、点儿;E.准量词:指那些可以直接与数词连用的一些名词,有年、月、星期、天、小时、分钟、等;F.复合量词:复合量词是由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的,表示一个复合性单位的量词,有架次、人次、千米小时、吨公里等;2.借用量词借用量词指可以临时用作量词的一些名词,多为表容器的,例如:一碗饭、一杯水、一身儿衣服、一壶水等。
中日量词的比较研究

中日量词的比较研究作者:王晓晨来源:《大观》2015年第04期摘要:在研究语言当中,量词也是其中重要的语言组成部分。
而量词表现最突出的部分主要在汉语和日语当中。
当下,汉语在国际社会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日语在发展过程当中,是建立和借鉴在汉字的基础之上进行改编的。
日本作为亚洲的重要经济国家,同我国的贸易往来,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因此,学习日语的人数也在逐步增长。
在此基础上,对于日语的量词进行探究,通过与汉语量词的比较来更进一步的探寻中日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中日语言文化;量词;对比;研究一、引言伴随着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联系逐步增强,在国内对于外语的学习热潮也在不断的高涨。
英语虽然在国内教育体系当中得到较大的普及,但是在各方面综合因素的作用之下,日语的学习人数也在不断的增长。
通过分析统计可以发现,日语已经成为在我国学习外语当中国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外语。
学习日语的人数激增原因多方面,一是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增多,日本由于受到资源能因素的影响,将更多的产业和市场都投放在中国,另外,由于赴日旅游、电视动漫等多种软实力因素的作用,从而使得在当下以及今后的往来当中,日语学习的人数都在不断的增长。
日语和英语在学习当中,会有较大的不同和差别,因为日语在很大程度上植根于中国的汉字。
二、中日量词对比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于日本文字的研究就可以发现许多日文当中,都可以找到中国汉字的痕迹,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现在应用的文字,应用范围都比较广泛。
甚至可以通过几个字来推测出整句话的意思。
也因此,在学习日语当中,为国人提供了较多的便利,至少在理解和书写之上,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但是,在中日量词的研究当中,又出现许多新的问题。
也正是由于中日语言当中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才导致在学习当中,会由于传统的习惯和惯性思维,给日语学习平添诸多不便。
其中在量词的学习当中,由于中日量词之间存在有相同点,但是仍然还有异同点,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因为分不清楚,受到传统母语用法和思维的影响,而给日语量词的学习增加不少的干扰。
印尼语言文化

从谚语/成语看汉印文化差异1.buah = 水果印尼是热带国家,水果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国产。
印尼形容自己的土地时会说随便丢一粒种子不用浇水化肥水果都能自然地伸张出来。
因为肥沃的土壤使印尼有丰富的水果导致很多成语会用水果来形容。
Buah的本义是水果,后面才有几种引申义。
Buah(果)的含义:1.植物的果实Buah pisang(香蕉),buah semangka(西瓜)2.量词(汉语的“个”)Satu buah kursi(一个椅子),dua buah batu(两个石头)3.材料Buah percakapan (话题)4.成果印尼语意思•Buah pikiran(思想的成果):主意•buah cinta (爱的成果):孩子•buah karya (创作的成果):创作5.修辞手法说话还是写文章时使用下面的词就会显得更委婉更有文化。
印尼语意思•Buah hati (心果): 宝贝(情人)•buah bibir (唇果): 话题•buah tangan (手果): 纪念品•buah pinggang (腰果): 肾•buah pena (笔果): 文章•buah baju (衣果): 纽扣•buah dada (胸果): 乳房•buah catur (棋果): 棋子•buah simalakama (皇冠果): 左右为难皇冠果是只有在印尼才有的水果,很久以前的印尼人已经知道皇冠果有毒,但是皇冠果能治百病所以有bagaikan makan buah simalakama,dimakan ayahmati tidak dimakan ibu mati(如吃皇冠果,吃下去父亲死,不吃母亲死)的谚语,吃还是不吃都不利。
现在科学家研究皇冠果果然能抗癌和治疗很多病的功能,但是有毒。
•buah manis berulat di dalamnya (甜的水果有虫): 甜言蜜语背后不怀好意。
甜的水果里面有虫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知识,印尼语会用水果的谚语形容油嘴滑舌的人而汉语没有。
关于俗语在汉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异对比分析

关于俗语在汉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异对比分析俗语是一种言语表达方式,常常用简短而形象的语句来表达一定的道理或智慧。
汉语和印尼语都有丰富多样的俗语,但在差异方面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下面将从语言结构、文化以及语言使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俗语的语言结构在汉语和印尼语中存在差异。
汉语的俗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具有独特的意义,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达。
“一箭双雕”、“亡羊补牢”。
而在印尼语中,俗语的长度相对较短,通常由两个或三个字组成。
“berakit-rakit ke hulu,berenang-renang ke tepian”(划船到河头,游泳到河尾)。
俗语在汉语和印尼语中的文化背景和意义也存在差异。
汉语的俗语往往与传统文化、历史故事或寓言有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寓言故事),意思是指不主动努力而依靠运气。
而印尼语的俗语通常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更加贴近生活。
“tak kenal maka tak sayang”(不了解就不会喜欢),意思是指只有了解彼此才能产生感情。
在语言使用方面,汉语和印尼语的俗语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汉语的俗语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常用,人们常常在谈论事情、讲故事时使用。
俗语的使用也具有考验听者智慧和领悟力的功能。
而在印尼语中,俗语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直接表达生活中的经验和智慧。
印尼语中的俗语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定的流行度,经常在社交媒体和广告中被引用。
汉语和印尼语的俗语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和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汉语的俗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与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相关,常用于日常交流中。
而印尼语的俗语长度较短,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并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定的流行度。
通过对汉语和印尼语俗语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两种语言的独特之处。
汉语“不”“没(有)”“别”和印尼语“tidak、bukan、jangan、belum”的比较

汉语“不”“没(有)”“别”和印尼语“tidak、bukan、jangan、belum”的比较作者:张美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1期摘要:印度尼西亚学生在汉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经常会在词法和句法的使用上产生偏误。
否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学生经常混淆印尼语和汉语中否定词的用法。
本文通过汉语中的否定词“不”“没”“别”和印尼语中的否定词“tidak、bukan、jangan、belum”的对比研究,找出印尼学生使用否定词产生偏误的原因。
关键词:否定词;不;没;tidak;belum一、引言否定词是表示对动作、行为或状态的否定,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汉语和印度尼西亚语中都有否定词,在汉语中否定词包括“不、没(有)、别、非、未、否、甭、勿”等,在印尼语中否定词有“tidak、bukan、jangan、belum”等。
本人于2009年、2012年两次外派到印度尼西亚玛中大学任教,回国后也教过一些印尼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印尼学生使用否定词存在着一定的偏误。
由于印度尼西亚玛中大学学生初级班所学的教材中没有系统地讲述汉语否定词和印尼语否定词的区别,所以学生在使用汉语否定词的时候,经常会造成“偏误误代”的情况。
例如:“老师,我不带作业。
”“老师,对不起,我昨天不学习中文。
”“我和我的男朋友昨天不见面。
”学生会经常混淆“没”和“不”的用法,在该用“没”的地方用了“不”,在该用“不”的地方用了“没”。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本文主要选择印尼学生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常使用的否定词“不、别、没(有)”以及与印尼语相对应的否定词“tidak、bukan、jangan、belum”来进行对比研究,同时结合了来华的印尼留学生使用汉语否定词偏误的情况。
分析汉语和印尼语否定词的区别,找出其产生偏误的原因,希望能对印尼学生习得汉语否定词和教授印尼学生的老师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汉语中的否定词(一)否定词“不”1.“不”+动词吕叔湘先生(1985)分析说:“‘不’如果从语义方面来看,它在句子中的作用仅表示单纯的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印尼语名量词比较研究-大学语文论文
汉语、印尼语名量词比较研究
郭琳媛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300204)
[摘要]本文以汉语、印尼语名量词为研究对象,从二者的类型、语法特征进行比较,探讨两种语言名量词在这两方面的异同点。
[关键词]汉语;印尼语;名量词
[中图分类号]H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1-0035-02
[作者简介]郭琳媛,女,河南新乡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印尼人开始来华进行汉语学习。
而在他们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量词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印尼语中虽然有量词,但是却没有汉语中量词丰富,并且两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不同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误。
本文将从汉语和印尼语中的名量词入手,探讨两种语言名量词在类型、语法特征上的异同点。
一、汉、印语名量词类型比较
(一)汉语名量词的分类
量词是汉藏语系中汉语所特有的词类,关于它的分类方法专家学者说法不一,各执一言,本文主要采取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中关于量词的分类方法。
[1]
名量词是表示事物数量单位的词,刘月华根据名称和动作行为将量词分为了名
量词和动量词,而名量词又分为专用量词和借用量词两类。
其中,专用量词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和准量词。
1.专用量词
A.个体量词:用于个体的事物,这是汉语所特有的,有一百多个左右,有个、名、台、本、棵、块、匹、间、等;
B.集合量词:用于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事物,有副、对、打、双、批、堆、伙、帮、队、群等;
C.度量词:度量衡单位,如分、寸、里、厘米(公分)、米等;
D.不定量词:表示不定数量的量词,有些、点儿;
E.准量词:指那些可以直接与数词连用的一些名词,有年、月、星期、天、小时、分钟、等;
F.复合量词:复合量词是由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的,表示一个复合性单位的量词,有架次、人次、千米小时、吨公里等;
2.借用量词
借用量词指可以临时用作量词的一些名词,多为表容器的,例如:一碗饭、一杯水、一身儿衣服、一壶水等。
(二)印尼语名量词的分类
印尼语名量词可以分为类量词和制量词。
[2]类量词指的是那些按照事物的长、短、粗、细等形状或所用盛器划分的类别范围作为其计算单位的量词。
印尼语中常见的类量词有:orang(用于人)、buah(用于无生命的东西,比如家具、水果等)、batang(用于细长条的东西,比如烟、棍子等)、butir(用于小的圆的东西,例如珍珠)、kuntum(用于花)、mata(用于又小又尖的东
西,比如针)、pasang(用于双数的人或事物,比如筷子、鞋子、袜子、夫妻等)、utas(用于很细很长的事物,例如线、绳子等)。
印尼语中常见的制量词有meter(缩写为m,公尺、米)、milimeter(缩写mm,毫米)、kaki(英尺)、inci(英寸)、mil(英里)、liter(缩写为Lt,公升)、c.c/cc(毫升)、gram(缩写g,克)、ton(吨)、menit(分钟)、jam(小时)、hari(天、日)、minggu(星期、周)、bulan(月)、tahun(年)、abad(世纪)等。
(三)汉语、印尼语名量词的类型比较
1.汉、印尼语名量词的类型共同性。
1)汉、印尼语名量词都有表类别之分的量词。
A.均有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
例如:汉语中有个、本、头、支、双、副、套等,印尼语中有sepasang (对儿、双、副、群等)。
B.均有表示人、动物、物品等东西的量词。
例如:汉语中表示人的有个、位、名、口等;表动物的有只、头、条、匹等;表物品的有艘、张、台、间等;印尼语:表示人的有orang (个);表示动物的有ekor(只、头、条、匹等);表示物品的有buah(个、件、台、瓶等)。
2)汉、印尼语名量词都有表性状之分的量词
例如,汉语中,“张”是用来计量可以卷起或展开的物品,“根”是用来计量长条状的物品,“块”是用来计量块状的物品。
印尼语中,lembar用于平薄与宽的物品,Butir用于小圆的物品,Utas用于很长的物品。
3)汉、印尼语名量词都有度量词
例如:汉语中有分、亩、小时、千克等。
印尼语中有meter(米)、liter(公
升)、gram(克)、bulan(月)、tahun(年)等。
二、汉、印尼语名量词语法特征比较
1.相同点
汉印大部分名量词均可以和数词搭配,构成数量结构,即“数词+量词”结构。
例如:
两瓶水两+瓶+水
dua gelas airdua+gelas+air
八辆出租车八+辆+出租车
delapan buah taksidelapan+buah+taksi
十棵树十+棵+树
Sepuluh batang pohonsepuluh+batang+pohon
2.不同点
(1)印尼语中量词可以只用orang、ekor和buah这三个,或者省略不用,而汉语则不可以。
例如:
我今天吃了五个苹果。
Hari ini saya makan 5 buah apel.
他们家里有八口人。
Di rumah mereka ada 5 orang.
玛丽今天画了五张画儿。
Hari ini Mali menggambar 5 lembar gambar. (2)印尼语中表示“一”的数词“satu”可以缩写成“se”,后紧跟量词,而汉语中则没有这种情况。
例如:
我想要一只小狗。
Saya ingin punya se’ekor anjing.
那里有一架飞机。
Disana ada sebuah pesawat.
妈妈今天买了一双新鞋。
Hari ini Mama membli sepasang sepatu baru.
三、结语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汉语、印尼语名量词的异同点。
第一,汉语、印尼语名量词的类型比较。
第二,汉语、印尼语名量词的语法特征比较。
通过比较,笔者得出了汉语、印尼语名量词在这两方面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二者均有个体量词和集合量词、均有表示人、动物、物品等东西的量词、均有表性状之分的量词、均有度量词;在语法方面,汉印大部分名量词均可以和数词搭配,构成数量结构。
不同点是:印尼语中量词可以只用orang、ekor和buah这三个,或者省略不用,而汉语则不可以,同时,印尼语中表示“一”的数词“satu”可以缩写成“se”,后紧跟量词,而汉语中则没有这种情况。
【参考文献】
[1]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2]张琼邢.现代印尼语语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