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应用(零点、二分法)
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2】函数的应用(含答案)

第2讲函数的应用考情解读(1)函数零点所在区间、零点个数及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高考的常见题型,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2)函数的实际应用以二次函数、分段函数模型为载体,主要考查函数的最值问题.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1)函数的零点对于函数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f(x)的零点.(2)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函数F(x)=f(x)-g(x)的零点就是方程f(x)=g(x)的根,即函数y=f(x)的图象与函数y=g(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3)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有f(a)·f(b)<0,那么,函数y =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注意以下两点:①满足条件的零点可能不唯一;②不满足条件时,也可能有零点.(4)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函数模型解决函数模型的实际应用题,首先考虑题目考查的函数模型,并要注意定义域.其解题步骤是(1)阅读理解,审清题意:分析出已知什么,求什么,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2)数学建模: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3)解函数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得出函数模型的数学结果;(4)实际问题作答:将数学问题的结果转化成实际问题作出解答.热点一函数的零点例1(1)函数f(x)=2x+x3-2在区间(0,1)内的零点个数是________.(2)(2014·辽宁改编)已知f (x )为偶函数,当x ≥0时,f (x )=⎩⎨⎧cos πx ,x ∈[0,12],2x -1,x ∈(12,+∞),则不等式f (x -1)≤12的解集为________.思维升华 (1)根据二分法原理,逐个判断;(2)画出函数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 答案 (1)1 (2)[14,23]∪[43,74]解析 (1)先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再确定零点. 因为f ′(x )=2x ln 2+3x 2>0,所以函数f (x )=2x +x 3-2在(0,1)上递增, 且f (0)=1+0-2=-1<0,f (1)=2+1-2=1>0, 所以有1个零点.(2)先画出y 轴右边的图象,如图所示.∵f (x )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可画出y 轴左边的图象,再画直线y =12.设与曲线交于点A ,B ,C ,D ,先分别求出A ,B 两点的横坐标. 令cos πx =12,∵x ∈[0,12],∴πx =π3,∴x =13.令2x -1=12,∴x =34,∴x A =13,x B =34.根据对称性可知直线y =12与曲线另外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 C =-34,x D =-13.∵f (x -1)≤12,则在直线y =12上及其下方的图象满足,∴13≤x -1≤34或-34≤x -1≤-13, ∴43≤x ≤74或14≤x ≤23. 思维升华 函数零点(即方程的根)的确定问题,常见的有①函数零点值大致存在区间的确定;②零点个数的确定;③两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或有几个交点的确定.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解方程法、利用零点存在的判定或数形结合法,尤其是方程两端对应的函数类型不同的方程多以数形结合求解.(1)已知函数f (x )=(14)x -cos x ,则f (x )在[0,2π]上的零点个数是________.(2)已知a 是函数f (x )=2x -log 12x 的零点,若0<x 0<a ,则f (x 0)和0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答案 (1)3 (2)f (x 0)<0解析 (1)f (x )在[0,2π]上的零点个数就是函数y =(14)x 和y =cos x 的图象在[0,2π]上的交点个数,而函数y =(14)x 和y =cos x 的图象在[0,2π]上的交点有3个.(2)∵f (x )=2x -log 12x 在(0,+∞)上是增函数,又a 是函数f (x )=2x -log 12x 的零点,即f (a )=0,∴当0<x 0<a 时,f (x 0)<0.热点二 函数的零点与参数的范围例2 (2014·常州高三模拟)对任意实数a ,b 定义运算“⊗”:a ⊗b =⎩⎪⎨⎪⎧b ,a -b ≥1,a ,a -b <1.设f (x )=(x 2-1)⊗(4+x ),若函数y =f (x )+k 的图象与x 轴恰有三个不同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思维启迪 先确定函数f (x )的解析式,再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k 的范围. 答案 [-2,1)解析 解不等式x 2-1-(4+x )≥1, 得x ≤-2或x ≥3,所以f (x )=⎩⎪⎨⎪⎧x +4,x ∈(-∞,-2]∪[3,+∞),x 2-1,x ∈(-2,3).函数y =f (x )+k 的图象与x 轴恰有三个不同交点转化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和直线y =-k 恰有三个不同交点.如图,所以-1<-k ≤2,故-2≤k <1.思维升华 已知函数的零点个数求解参数范围,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转为函数图象交点个数;也可以利用函数方程思想,构造关于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进行求解.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ax 3+bx 2+cx (a ≠0)的单调增区间为(-1,1),若方程3a (f (x ))2+2bf (x )+c =0恰有6个不同的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函数f (x )=ax 3+bx 2+cx (a ≠0)的单调增区间为(-1,1),∴-1和1是f ′(x )=0的根, ∵f ′(x )=3ax 2+2bx +c ,∴⎩⎨⎧(-1)+1=-2b 3a,(-1)×1=c3a,∴b =0,c =-3a ,∴f (x )=ax 3-3ax ,∵3a (f (x ))2+2bf (x )+c =0,∴3a (f (x ))2-3a =0,∴f 2(x )=1,∴f (x )=±1,∴⎩⎪⎨⎪⎧ f (1)>1,f (-1)<-1,即⎩⎪⎨⎪⎧a -3a >1,-a +3a <-1,∴a <-12.热点三 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例3 省环保研究所对市中心每天环境放射性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一天中环境综合放射性污染指数f (x )与时刻x (时)的关系为f (x )=|x x 2+1-a |+2a +23,x ∈[0,24],其中a 是与气象有关的参数,且a ∈[0,12],若用每天f (x )的最大值为当天的综合放射性污染指数,并记作M (a ).(1)令t =xx 2+1,x ∈[0,24],求t 的取值范围;(2)省政府规定,每天的综合放射性污染指数不得超过2,试问目前市中心的综合放射性污染指数是否超标?思维启迪 (1)分x =0和x ≠0两种情况,当x ≠0时变形使用基本不等式求解.(2)利用换元法把函数f (x )转化成g (t )=|t -a |+2a +23,再把函数g (t )写成分段函数后求M (a ).解 (1)当x =0时,t =0;当0<x ≤24时,x +1x≥2(当x =1时取等号),∴t =x x 2+1=1x +1x ∈(0,12],即t 的取值范围是[0,12].(2)当a ∈[0,12]时,记g (t )=|t -a |+2a +23,则g (t )=⎩⎨⎧-t +3a +23,0≤t ≤a ,t +a +23,a <t ≤12.∵g (t )在[0,a ]上单调递减,在(a ,12]上单调递增,且g (0)=3a +23,g (12)=a +76,g (0)-g (12)=2(a -14).故M (a )=⎩⎨⎧ g (12),0≤a ≤14,g (0),14<a ≤12.即M (a )=⎩⎨⎧a +76,0≤a ≤14,3a +23,14<a ≤12.当0≤a ≤14时,M (a )=a +76<2显然成立;由⎩⎨⎧3a +23≤2,14<a ≤12,得14<a ≤49, ∴当且仅当0≤a ≤49时,M (a )≤2.故当0≤a ≤49时不超标,当49<a ≤12时超标.思维升华 (1)关于解决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首先要耐心、细心地审清题意,弄清各量之间的关系,再建立函数关系式,然后借助函数的知识求解,解答后再回到实际问题中去. (2)对函数模型求最值的常用方法:单调性法、基本不等式法及导数法.已知一家公司生产某种品牌服装的年固定成本为10万元,每生产1千件需另投入2.7万元.设该公司一年内生产该品牌服装x 千件并全部销售完,每千件的销售收入为R (x )万元,且R (x )=⎩⎨⎧10.8-130x 2 (0<x ≤10),108x -1 0003x 2(x >10).(1)写出年利润W (万元)关于年产量x (千件)的函数解析式;(2)年产量为多少千件时,该公司在这一品牌服装的生产中所获得的年利润最大?(注:年利润=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 解 (1)当0<x ≤10时,W =xR (x )-(10+2.7x )=8.1x -x 330-10;当x >10时,W =xR (x )-(10+2.7x )=98-1 0003x-2.7x . ∴W =⎩⎨⎧8.1x -x 330-10 (0<x ≤10),98-1 0003x-2.7x (x >10).(2)①当0<x ≤10时,由W ′=8.1-x 210=0,得x =9,且当x ∈(0,9)时,W ′>0;当x ∈(9,10)时,W ′<0,∴当x =9时,W 取得最大值, 且W max =8.1×9-130·93-10=38.6.②当x >10时,W =98-⎝⎛⎭⎫1 0003x +2.7x ≤98-21 0003x·2.7x =38, 当且仅当1 0003x =2.7x ,即x =1009时,W =38,故当x =1009时,W 取最大值38.综合①②知:当x =9时,W 取最大值38.6万元,故当年产量为9千件时,该公司在这一品牌服装的生产中所获年利润最大.1.函数与方程(1)函数f (x )有零点⇔方程f (x )=0有根⇔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 (2)函数f (x )的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有f (a )·f (b )<0,那么,函数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f (c )=0.①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一个单调函数,那么当f (a )·f (b )<0时,函数f (x )在区间(a ,b )内有唯一的零点,即存在唯一的c ∈(a ,b ),使f (c )=0.②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有f (a )·f (b )>0,那么,函数f (x )在区间(a ,b )内不一定没有零点.2.函数综合题的求解往往应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全面掌握有关的函数知识,并且严谨审题,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尤其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要认真分析,处理好各种关系,把握问题的主线,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逐步化归为基本问题来解决. 3.应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程序读题(文字语言)⇒建模(数学语言)⇒求解(数学应用)⇒反馈(检验作答)与函数有关的应用题,经常涉及到物价、路程、产值、环保等实际问题,也可涉及角度、面积、体积、造价的最优化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切的建立相关函数解析式,然后应用函数、方程、不等式和导数的有关知识加以综合解答.真题感悟1.(2014·重庆改编)已知函数f (x )=⎩⎪⎨⎪⎧1x +1-3, x ∈(-1,0],x , x ∈(0,1],且g (x )=f (x )-mx -m 在(-1,1]内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94,-2∪⎝⎛⎦⎤0,12 解析 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A (1,1),B (0,-2).因为直线y =mx +m =m (x +1)恒过定点C (-1,0),故当直线y =m (x +1)在AC 位置时,m =12,可知当直线y =m (x +1)在x 轴和AC 之间运动时两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直线y =m (x +1)可与AC 重合但不能与x 轴重合),此时0<m ≤12,g (x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当直线y =m (x +1)过点B 时,m =-2;当直线y =m (x +1)与曲线f (x )相切时,联立⎩⎪⎨⎪⎧y =1x +1-3,y =m (x +1),得mx 2+(2m +3)x +m +2=0,由Δ=(2m +3)2-4m (m +2)=0,解得m =-94,可知当y =m (x +1)在切线和BC 之间运动时两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直线y =m (x +1)可与BC 重合但不能与切线重合),此时-94<m ≤-2,g (x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综上,m 的取值范围为(-94,-2]∪(0,12].2.(2014·北京改编)加工爆米花时,爆开且不糊的粒数占加工总粒数的百分比称为“可食用率”.在特定条件下,可食用率p 与加工时间t (单位:分钟)满足函数关系p =at 2+bt +c (a 、b 、c 是常数),如图记录了三次实验的数据.根据上述函数模型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最佳加工时间为________分钟.答案 3.75解析 根据图表,把(t ,p )的三组数据(3,0.7),(4,0.8),(5,0.5)分别代入函数关系式,联立方程组得⎩⎪⎨⎪⎧0.7=9a +3b +c ,0.8=16a +4b +c ,0.5=25a +5b +c ,消去c 化简得⎩⎪⎨⎪⎧7a +b =0.1,9a +b =-0.3,解得⎩⎪⎨⎪⎧a =-0.2,b =1.5,c =-2.0.所以p =-0.2t 2+1.5t -2.0=-15(t 2-152t +22516)+4516-2=-15(t -154)2+1316,所以当t =154=3.75时,p 取得最大值,即最佳加工时间为3.75分钟. 押题精练1.已知函数f (x )=⎩⎪⎨⎪⎧x +1,x ≤0,log 2x ,x >0,则函数y =f [f (x )+1]的零点有________个.答案 4解析 当f (x )=0时,x =-1或x =1,故f [f (x )+1]=0时,f (x )+1=-1或1.当f (x )+1=-1,即f (x )=-2时,解得x =-3或x =14;当f (x )+1=1,即f (x )=0时,解得x =-1或x =1.故函数y =f [f (x )+1]有四个不同的零点.2.函数f (x )=x e x -a 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e,0)解析 令f ′(x )=(x +1)e x =0,得x =-1,则当x ∈(-∞,-1)时,f ′(x )<0,当x ∈(-1,+∞)时,f ′(x )>0,所以f (x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要使f (x )有两个零点,则极小值f (-1)<0,即-e -1-a <0,所以a >-1e ,又x →-∞时,f (x )>0,则a <0,∴a ∈(-1e,0).3.某公司购买一批机器投入生产,据市场分析每台机器生产的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y (单位:万元)与机器运转时间x (单位:年)的关系为y =-x 2+18x -25(x ∈N *).则当每台机器运转________年时,年平均利润最大,最大值是________万元. 答案 5 8解析 由题意知每台机器运转x 年的年平均利润为y x =18-(x +25x ),而x >0,故yx ≤18-225=8,当且仅当x =5时,年平均利润最大,最大值为8万元.(推荐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1.函数f (x )=x 2-2x 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 答案 3解析 由于f (-1)=1-2-1=12>0,又f (0)=0-1<0,则在区间(-1,0)内有1个零点; 又f (2)=22-22=0,f (4)=42-24=0,故有3个零点.2.若函数f (x )=x 2-ax -b 的两个零点是2和3,则函数g (x )=bx 2-ax -1的零点是________. 答案 -12,-13解析 由⎩⎪⎨⎪⎧ 22-2a -b =0,32-3a -b =0,得⎩⎪⎨⎪⎧a =5,b =-6.所以g (x )=-6x 2-5x -1的零点为-12,-13.3.f (x )=2sin πx -x +1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 答案 5解析 ∵2sin πx -x +1=0,∴2sin πx =x -1,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看出y =2sin πx 与y =x -1有5个交点,∴f (x )=2sin πx -x +1的零点个数为5.4.设函数f (x )=⎩⎪⎨⎪⎧x ,x ≤0,x 2-x ,x >0,若方程f (x )=m 有三个不同的实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14,0)解析 作出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 >0时,f (x )=x 2-x =(x -12)2-14≥-14,所以要使函数f (x )=m 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则-14<m <0,即m 的取值范围为(-14,0).5.(2013·江西改编)如图,半径为1的半圆O 与等边三角形ABC 夹在两平行线l 1,l 2之间,l ∥l 1,l 与半圆相交于F 、G 两点,与三角形ABC 两边相交于E 、D 两点.设弧FG 的长为x (0<x <π),y =EB +BC +CD ,若l 从l 1平行移动到l 2,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是________.答案 ④解析 如图所示,连结OF ,OG ,过点O 作OM ⊥FG ,过点A 作AH ⊥BC ,交DE 于点N .因为弧FG 的长度为x ,所以∠FOG =x , 则AN =OM =cos x 2,所以AN AH =AE AB =cos x 2,则AE =233cos x 2,所以EB =233-233cos x2.所以y =EB +BC +CD =433-433cos x 2+233=-433cos x 2+23(0<x <π).对照图象知④正确. 6.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x 2+2,x ∈[0,1),2-x 2,x ∈[-1,0),且f (x +2)=f (x ),g (x )=2x +5x +2,则方程f (x )=g (x )在区间[-5,1]上的所有实根之和为________.答案 -7解析 由题意知g (x )=2x +5x +2=2(x +2)+1x +2=2+1x +2,函数f (x )的周期为2,则函数f (x ),g (x )在区间[-5,1]上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形可知函数f (x ),g (x )在区间[-5,1]上的交点为A ,B ,C ,易知点B 的横坐标为-3,若设C 的横坐标为t (0<t <1),则点A 的横坐标为-4-t ,所以方程f (x )=g (x )在区间[-5,1]上的所有实根之和为-3+(-4-t )+t =-7.7.若函数f (x )=⎩⎪⎨⎪⎧2x -a ,x ≤0,ln x ,x >0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0,1]解析 当x >0时,由f (x )=ln x =0,得x =1.因为函数f (x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当x ≤0时,函数f (x )=2x -a 有一个零点,令f (x )=0得a =2x ,因为0<2x ≤20=1,所以0<a ≤1,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a ≤1.8.(2014·课标全国Ⅰ)设函数f (x )=⎩⎪⎨⎪⎧e x -1, x <1,x 13, x ≥1,则使得f (x )≤2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8]解析 当x <1时,x -1<0,e x -1<e 0=1≤2, ∴当x <1时满足f (x )≤2.当x ≥1时,x 13≤2,x ≤23=8,1≤x ≤8. 综上可知x ∈(-∞,8].9.已知函数f (x )=1x +2-m |x |有三个零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 (1,+∞)解析 函数f (x )有三个零点等价于方程1x +2=m |x |有且仅有三个实根. ∵1x +2=m |x |⇔1m =|x |(x +2),作函数y =|x |(x +2)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m 应满足0<1m <1,故m >1.10.若对于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其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存在常数λ(λ∈R )使得f (x +λ)+λf (x )=0对任意实数都成立,则称f (x )是一个“λ-伴随函数”.有下列关于“λ-伴随函数”的结论:①f (x )=0是常数函数中唯一一个“λ-伴随函数”;②f (x )=x 是“λ-伴随函数”;③f (x )=x 2是“λ-伴随函数”;④“12-伴随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 1解析 对于①,若f (x )=c ≠0,取λ=-1,则f (x -1)-f (x )=c -c =0,即f (x )=c ≠0是一个“λ-伴随函数”,故①不正确.对于②,若f (x )=x 是一个“λ-伴随函数”,则(x +λ)+λx =0,求得λ=0且λ=-1,矛盾,故②不正确.对于③,若f (x )=x 2是一个“λ-伴随函数”,则(x +λ)2+λx 2=0,求得λ=0且λ=-1,矛盾,故③不正确.对于④,若f (x )是“12-伴随函数”, 则f (x +12)+12f (x )=0,取x =0, 则f (12)+12f (0)=0, 若f (0),f (12)任意一个为0,函数f (x )有零点; 若f (0),f (12)均不为0, 则f (0),f (12)异号,由零点存在性定理, 知f (x )在(0,12)内存在零点x 0,所以④正确.二、解答题11.设函数f (x )=ax 2+bx +b -1(a ≠0).(1)当a =1,b =-2时,求函数f (x )的零点;(2)若对任意b ∈R ,函数f (x )恒有两个不同零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1)当a =1,b =-2时,f (x )=x 2-2x -3,令f (x )=0,得x =3或x =-1.所以函数f (x )的零点为3和-1.(2)依题意,f (x )=ax 2+bx +b -1=0有两个不同实根.所以b 2-4a (b -1)>0恒成立,即对于任意b ∈R ,b 2-4ab +4a >0恒成立,所以有(-4a )2-4(4a )<0⇒a 2-a <0,所以0<a <1.因此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12.随着机构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各单位要减员增效,有一家公司现有职员2a 人(140<2a <420,且a 为偶数),每人每年可创利b 万元.据评估,在经营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裁员1人,则留岗职员每人每年多创利0.01b 万元,但公司需付下岗职员每人每年0.4b 万元的生活费,并且该公司正常运转所需人数不得小于现有职员的34,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应裁员多少人?解 设裁员x 人,可获得的经济效益为y 万元,则y =(2a -x )(b +0.01bx )-0.4bx =-b 100[x 2-2(a -70)x ]+2ab . 依题意得2a -x ≥34·2a ,所以0<x ≤a 2. 又140<2a <420,即70<a <210.(1)当0<a -70≤a 2,即70<a ≤140时,x =a -70,y 取到最大值; (2)当a -70>a 2,即140<a <210时,x =a 2,y 取到最大值. 故当70<a ≤140时,公司应裁员(a -70)人,经济效益取到最大,当140<a <210时,公司应裁员a 2人,经济效益取到最大. 13.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 ,使函数f (x )=x 2+(3a -2)x +a -1在区间[-1,3]上恒有一个零点,且只有一个零点?若存在,求出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令f (x )=0,则Δ=(3a -2)2-4(a -1)=9a 2-16a +8=9(a -89)2+89>0, 即f (x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实数a 满足条件,则只需f (-1)·f (3)≤0即可.f (-1)·f (3)=(1-3a +2+a -1)·(9+9a -6+a -1)=4(1-a )(5a +1)≤0,∴a ≤-15或a ≥1. 检验(1)当f (-1)=0时,a =1,所以f (x )=x 2+x .令f (x )=0,即x 2+x =0,得x =0或x =-1.方程在[-1,3]上有两个实数根,不合题意,故a ≠1.(2)当f (3)=0时,a =-15,此时f (x )=x 2-135x -65. 令f (x )=0,即x 2-135x -65=0, 解得x =-25或x =3. 方程在[-1,3]上有两个实数根,不合题意,故a ≠-15. 综上所述,a <-15或a >1.。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零点定理的应用

2022年第12期教育教学2SCIENCE FANS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零点定理的应用王俊美,张 超,朱柘琍(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摘 要】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零点定理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方程和函数之间的联系。
文章首先用案例教学法引出二分法的定义,进而解决了求方程近似解的问题,然后利用Matlab程序,在提高方程近似解精确度的同时缩短了用时,为学生日后应用该软件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对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二分法;方程的近似解;零点定理;Matlab【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12-0001-0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求一个方程的实根,但除了一些简单的方程,大部分方程都很难求出准确解,因此求方程的近似解在数学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1]。
本文用案例法介绍了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二分法,同时用Matlab程序可以求出方程不同精确度的近似解,与其他方法相比缩短了求方程近似解的时间。
1 学情分析大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知识,理解了函数零点和方程根的关系,初步掌握了函数与方程的转化思想。
但是对于求函数零点,学生只是比较熟悉求二次函数的零点,求高次方程和超越方程对应函数零点却有一定困难。
2 课程设计本文首先将天平测量假币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将教材中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具体实例的探究,归纳概括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其次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Matlab软件,利用Matlab的强大计算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日后应用该软件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对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优缺点进行介绍,并针对缺点提出了改进办法。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考纲要求:1.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1)理解函数(结合二次函数)零点的概念 (2)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 (3)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解:(1)解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的思想方法,会用二分法求解具体方程的近似解 (2)体会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为算法的学习作准备 3.函数模型的应用:(1)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意义, 理解它们的增长差异性(2)能够找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初步体会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课时;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2)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零点:1)△>0,方程02=++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02=++c bx ax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02=++c bx ax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3)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b f a f ,那么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内有零点。
既存在),(b a c ∈,使得0)(=c f ,这个c 也就是方程的根。
4.5 函数的应用(二) 教学设计-2020年秋高中数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单元教学设计:4.5 函数的应用(二)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内容解析“函数的应用(二)”是在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介绍函数的应用.一是数学学科内部的应用,利用所学过的函数研究一般方程的解;二是实际应用,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并通过函数模型反映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学会选择合适的函数类型刻画现实问题的变化规律.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函数零点与方程解的关系,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的应用,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思路与步骤,用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零点存在定理.(2)结合具体连续函数及其图象的特点,探索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思路与步骤.(3)进一步理解函数模型是描述客观世界中变量关系和规律的重要数学语言和工具.2.目标解析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进一步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解的关系,并能用函数取值规律来刻画图象穿过x轴的图象特点.(2)结合具体连续函数及其图象的特点,探索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思路,能借助计算工具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了解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具有一般性并了解二分法中的算法思想.(3)结合现实情境中的具体问题,能利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比较对数函数、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增长速度的差异,理解“对数增长”、“直线上升”、“指数爆炸”等术语的现实含义,会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零点存在定理的教学中,学生从具体的函数图象概括出一般化的特征,并用取值规律这一代数形式来表达,这种从形到数的转化是学生思维的障碍.在二分法教学中,从具体的函数出发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较为容易,但把二分法的步骤抽象成一般化的算法并用符号来表示是一个难点.在函数模型的应用教学中,利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容易操作,但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对不同函数模型的增长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需要符合实际问题中的条件限制.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的导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算法,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4.5.1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一) 引言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用二次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就是相应二次函数的零点,像ln 260x x +-=这样不能用公式求解的方程,是否也能采用类似的方法,用相应的函数研究它的解的情况呢?(二)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关系对于一般函数=y f x (),我们把使=0f x ()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 这样,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解,也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所以方程=0f x ()有实数解 ⇔函数=y f x ()有零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由此可知,求方程=0f x ()的实数解,就是确定函数=y f x ()的零点.对于不能用公式求解的方程=0f x (),我们可以把它与相应的函数=y f x ()联系起来,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找出零点,从而得到方程的解.(三) 零点存在定理的导出探究:对于二次函数2=23f x x x --(),观察它的-2 -1 O 1 2 3 4 xy 2 1 -1 -2-2 -1O 1 2 3 4 x y2 1-3 -4 -1 -2图象,发现它在区间24[,]上有零点.这时,函数图象与x 轴有什么关系?在区间20-[,]上是否也有这种关系?你认为应如何利用函数f x ()的取值规律来刻画这种关系?可以发现,在零点附近,函数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并且“穿过”x 轴.函数在端点=2x 和=4x 的取值异号,即240f f ()()<,函数2=23f x x x --()在区间24(,)内有零点=3x ,它是方程223=0x x --的一个根.同样地,200f f -()()<,函数2=23f x x x --()在20-(,)内有零点=1x -,它是方程223=0x x --的另一个根.一般地,我们有: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f x ()的解.问题1:条件“连续不断”可以去掉吗?师生活动:学生画出反例,教师强调,图象间断了,虽然函数值异号,仍然没有零点.所以我们要求函数图象连续不断.追问:反之成立吗?即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存在零点,是否有0f a f b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教师强调,“连续不断”和“0f a f b ()()<”是“函数存在零点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零点存在定理的功能是给出一个判定零点存在的充分条件.(四) 零点存在定理的应用例1 求方程ln 260x x +-=的实数解的个数.分析:可以先列出函数=ln 26y x x +-的对应值表,为观察、判断零点所在区间提供帮助.解:设函数=ln 26f x x x +-(),列出函数=y f x ()的对应值表.根据已有对数知识容易发现2=ln 220f -()<,3=ln 30f ()>,则230f f ()()<. 由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可知,函数=ln 26f x x x +-()在区间23(,)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再利用画图软件画出函数=ln 26f x x x +-()的图象,我们看到f x ()是定义域上的单调递增函数,f x ()在区间23(,)内只有一个零点.问题2:为什么由230f f ()()<还不能说明函数f x ()?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已知0f a fb ()()<,函数在区间a b (,)内可能存在多个零点.追问1: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添加什么条件能够保证f x ()只有一个零点?师生活动:如果函数具有单调性,就能保证只有一个零点. 由此我们得出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的推论:若=y f x ()在区间a b [,]上是单调函数,其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O 5 10 x y14 12 10 8 6 4 2-2 -4 -60f a f b ()()<,则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即存在唯一的c a b ∈(,),使得=0f c ().事实上,=ln y x 与=26y x -在0x ∈+∞(,)上都是增函数,所以=ln 26f x x x +-(),0x ∈+∞(,)是增函数.所以它只有一个零点,即相应方程ln 260x x +-=只有一个实数解.追问2:你能用定义法证明函数=y f x ()是增函数吗? 师生活动:120x x ∀∈+∞,(,),且12x x <,有121122=ln 26ln 26f x f x x x x x -+-+-()()()-()1122=ln2x x x x +-().因为120x x <<,所以1201x x <<,所以12ln0x x <,又因为120x x -<,于是1122ln20x x x x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ln 26f x x x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零点存在定理可以证明函数有零点,但不能断定函数无零点或零点个数,如果要判断零点的个数,还要与结论“函数在单调区间上最多有一个零点”相结合.4.5.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 二分法的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函数=ln 26f x x x +-()在区间23(,)内存在一个零点.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在满足一定精确度的前提下求出这个零点呢?(二) 二分法的形成这个问题中设定的精确度为01.,可以理解为近似值与精确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1.. 一个直观的想法是:如果能将零点所在的区间尽量缩小,直到区间长度小于等于01.,那么区间内的任意一点都可以作为函数零点的近似值.为了方便,可以通过取区间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的范围.取区间23(,)的中点25.,用计算工具算得250084f ≈-(.)..因为2530f f (.)()<,所以零点在区间253(.,)内,区间长度为0.5.再取区间253(.,)的中点275.,用计算工具算得2750512f ≈(.)..因为252750f f (.)(.)<,所以零点在区间25275(.,.)内,区间长度为0.25.由于23(,) 253(.,) 25275(.,.),所以零点所在的范围变小了. 如果重复上述步骤,那么零点所在的范围会越来越小.零点所在区间 区间长度 中点的值 中点的函数值23(,) 125. 0084-. 253(.,) 05. 275. 0512. 25275(.,.) 025. 2625. 0215. 252625(.,.) 0125.25625 .0066.2525625 (.,.)00625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有限次重复相同的步骤,将零点所在范围缩小到满足一定精确度的区间.因为区间2525625 (.,.)的长度为00625.,所以区间2525625 (.,.)内任意一点都可以作为零点的近似值,为了方便,我们把区间的一个端点=25x .作为函数=ln 26f x x x +-()零点的近似值,也即方程ln 260x x +-=的近似解.2.5 2.75 2.625 O 2 3 x y0.5 - 0.4 - 0.3 - 0.2 - 0.1 --0.1- -0.2- -0.3- -0.4- -0.5-这样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称为二分法,我们来看二分法的定义:对于在区间a b [,]上图象连续不断且0f a f b ()()<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地把它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三) 二分法的步骤我们依据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来概括一下: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y f x ()零点0x 的近似值的一般步骤: 1.确定零点0x 的初始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 2.求区间a b (,)的中点c .3.计算f c (),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1)若=0f c ()(此时0=x c ),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 (2)若0f a f c ()()<(此时0x a c ∈(,)),则令=b c ; (3)若0f c f b ()()<(此时0x c b ∈(,)),则令=a c .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a b 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四) 二分法的应用例2 借助信息技术,用二分法求方程237xx +=的近似解(精确度为0.1)解:原方程即237=0xx -+,令=237xf x x -+(),用信息技术画出函数=y f x ()的图象,结合计算容易发现120f f ()()<,说明该函数在区间12(,)内存在零点0x .-5 O 5 10 xy16141210 8 64 2-2 -4 -6取区间12(,)的中点1=15x .,用信息技术算得15033f ≈(.)..因为1150f f ()(.)<,所以0115x ∈(,.).再取区间115(,.)的中点2=125x .,用信息技术算得125087f ≈-(.)..因为125150f f (.)(.)<,所以012515x ∈(.,.).同理可得,0137515x ∈(.,.),0137514375 x ∈(.,.). 由于137514375|=0062501 -|...<., 所以,原方程的近似解可取为1375..问题3:如果精确度改为0.01?0.001?0.000 1?怎样做才不会给我们带来过大的运算负担呢?师生活动:我们从二分法中提炼出了算法思想,借助于Excel 表格当中的函数功能呈现出来,具体来看:我们利用Excel 表格中的七列依次呈现区间端点a ,b ,区间中点c ,函数值f a (),f c (),f b ()和区间长度b a -,首先,我们输入初始区间12(,),然后,我们对单元格D3到H3依次应用公式完成输入,公式在编辑栏可见.对于单元格B4,我们利用Excel 的内置函数If 语句,它实现的功能是,如果0f a f c ()()<,则区间的左端点就是a ,否则是c ,同样,对于单元格C4,如果0f a f c ()()<,则区间的右端点就是c ,否则是b .接下来,我们选中单元格D3到H3,将鼠标移到单元格的右下角,鼠标指针变成十字形状,按住鼠标向下拖动一行,即可实现对单元格D4到H4的自动填充,更进一步的,我们选中单元格B4到H4,重复相同的操作,可以实现对以下若干行的自动填充.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精确度的要求,选择拖动到哪一行结束.这个问题的解决让我们体会到,对于人工运算很耗时耗力的问题,如果借助于计算机,可以瞬间完成,既省时省力,又准确无误,可见,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在处理计算量较大而且有重复步骤的问题时的重要价值.4.5.3 函数模型的应用引言:以上,我们学习了函数在数学内部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学习函数模型的实际应用. (一) 已知函数模型例3 阅读下面资料并回答问题.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和瓶窑镇,1936年首次发现.这里的巨型城址,面积近630万平方米,包括古城、水坝和多处高等级建筑.2010年,考古学家对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中一条水坝的建筑材料(草裹泥)上提取的草茎遗存进行碳14年代学检测,检测出碳14的残留量约为初始量的55.2%,于是推测古城存在时期为公元前3300年~前2500年.你知道考古学家在测定遗址年代时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吗?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得到了一个预备知识,注释: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含量y 会随死亡年数x 在初始量k 的基础上按确定的比率p 衰减(p 称为衰减率),并满足函数关系=1xy k p k -∈R ()(,010 k p x ≠且0;<<;≥),大约每经过5 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求出函数关系中的参数p ,明确函数解析式.然后,把0.552k 作为函数值代入解析式,求出死亡年数.解:根据已知条件,573011=2k p k -(),从而51=p -,所以生物体内碳14含量y 与死亡年数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5=xy k (.由样本中碳14的残留量约为初始量的55.2%可知,5=552xk (.%k ,即 5=0552x(..解得5=log552x ..由计算工具得 4 912x ≈.因为2010年之前的4 912年是公元前2903年,所以推断此水坝大概是公元前2903年建成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有的能应用已知的函数模型解决,有的需要根据问题的条件建立函数模型加以解决.例4 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的回报如下: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 方案三:第一天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 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问题1:你能根据对三种投资回报的描述,建立三种投资方案所对应的函数模型吗?师生活动: 设第x 天所得回报是y 元,则方案一可以用函数*=40y x ∈N ()进行描述;方案二可以用函数*=10y x x ∈N ()进行描述;方案三可以用函数1*=042x y x -⨯∈N .()进行描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意识和能力.问题2:要对三个方案作出选择,就要对它们的增长情况进行分析.怎样借助已有函数模型,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师生活动:首先我们可以画出三个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我们直观地看到,方案一的函数是常数函数,方案二、方案三的函数都是增函数,但是增长情况并不精确,不能体现投资收益与投资期限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计算三种方案每天的回报数以及回报数的增长情况.x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y增加量/元y 增加量/元y增加量/元1 40 10 10 04.2 40 0 20 10 08. 04.3 40 0 30 10 16. 08.4 40 0 40 10 32. 16.5 40 0 50 10 64. 32.6 40 0 60 10 128.64.7 40 0 70 10 256. 128. 8 40 0 80 10 512. 256. 9 40 0 90 10 1024. 512. 10 40 0 100 10 2048.1024.… … … … … ……3040300102147483648 . 1073741824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发现,每天的回报数,在第1~3天,方案一最多;在第4天,方案一和方案二一样多;在第5~8天,方案二最多;第9天开始,方案三最多.但是,这似乎也不能体现投资收益与投资期限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再看累计的回报数,=10y x =40y1=042x y -⨯.问题3:根据以上对函数模型增长情况的分析,我们该如何选择投资方案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累计的回报数作为划分投资期限的标准.投资1~6天,应选择方案一;投资7天,应选择方案一或方案二;投资8~10天,应选择方案二;投资11天(含11天)以上,则应选择方案三.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要作出正确选择,除了考虑每天的收益外,还要考虑一段时间内累计的回报.通过以上三种呈现方式可知,尽管方案一、方案二在第1天所得回报远大于方案三,但它们的增长量固定不变,而方案三是“指数增长”,其“增长量”是成倍增加的.由此,我们更直观的理解了“直线上升”、“指数爆炸”的实际含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用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首先,我们要把实际问题化归为函数模型,经过运算和推理求出函数模型的解,然后,用数学问题的解来解释说明实际问题,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高一 数学 函数的零点与二分法课件

二分法在寻找函数零点中的应用
二分法是一种通过不断将区间 一分为二来逼近函数零点的数 值方法。
在给定一个连续函数和一个闭 区间,不知道零点所在的大致 位置时,可以使用二分法来找 到零点。
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函 数在区间两端取值异号,则该 区间内必定存在一个零点。
二分法在解决函数零点问题中的优势
实例
以 $f(x) = x^2 - 2x - 3$ 为例, 其零点为 $x = -1, x = 3$。
高次函数的零点问题
高次函数零点定义
高次函数 $f(x)$ 的零点是满足 $f(x) = 0$ 的 $x$ 值。
零点求解方法
通过解高次方程来找到零点。
实例
以 $f(x) = x^3 - x - 1$ 为例,其零点为 $x = 1, x = -1, x = frac{1}{3}$。
以 $f(x) = x - 3$ 为例,其零点为 $x = 3$。
零点求解方法
通过解方程 $ax + b = 0$ 来找到零 点。
二次函数的零点问题
二次函数零点定义
二次函数 $f(x) = ax^2 + bx + c$ 的零点是满足 $f(x) = 0$ 的
$x$ 值。
零点求解方法
通过解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来找到零点。
导数法
通过判断导数的正负来判 断函数的单调性,进而找 到函数的零点。
03 二分法原理
二分法的定义
二分法定义
二分法是一种求解实数近似值的方法,通过不断将区间一分 为二,使区间长度逐渐缩小,当区间长度小于给定的误差范 围时,区间内的任意实数近似值即可作为所求的近似解。
(整理)函数应用零点二分法知识点和练习.

精品文档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f x 转化成()0f x =,再把复杂的函数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12,y y (基本初等函数),这另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f x 零点的个数。
即f(x)=g(x)的解集 f(x)的图像和g(x)的图像的交点。
6、选择题判断区间(),a b 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0f a f b <。
7、确定零点在某区间(),a b 个数是唯一的条件是:①()f x 在区间上连续,且()()0f a f b <②在区间(),a b 上单调。
8、函数零点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0)(=x f 的实数;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x f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若函数)(x f 的图象在0x x =处与x 轴相切,则零点0x 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若函数)(x f 的图象在0x x =处与x 轴相交,则零点0x 通常称为变号零点.9、二分法的定义对于在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且满足()()0f a f b ⋅<的函数)(x f y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x f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10、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f x 零点近似值的步骤:(1)确定区间[a ,]b ,验证()()f a f b ⋅0<,给定精度ε;(2)求区间(a ,)b 的中点1x ;(3)计算1()f x :①若1()f x =0,则1x 就是函数的零点;②若()f a ⋅1()f x <0,则令b =1x (此时零点01(,)x a x ∈);③若1()f x ⋅()f b <0,则令a =1x (此时零点01(,)x x b ∈);(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即若||a b ε-<,则得到零点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11、二分法的条件()f a ·()f b 0<表明用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零点都是指变号零点。
《函数的应用》说课稿1新人教A版

《函数的应用》说课稿1(新人教A版必修1)《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单元复习从容说课函数的零点与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新课标新增内容,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和研究了具体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函数的零点及解,一方面使函数与方程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另一方面使函数的应用问题的求解思路更广阔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更具活力.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它给出的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学章节中都能应用.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但要求理解、掌握知识和思维方法,而且要求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还需要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这样才能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确定它们间的数学联系(函数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典型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了数学问题后,还要分析理论的解适应实际问题的状况等等,这实际是对一个人的素质水平高低的考查,因此本单元知识是高中数学的一大难点.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理解函数零点的性质.2.掌握二分法,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了解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会进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增长速度的比较.4.能熟练进行数学建模,解决有关函数实际应用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探究、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有关数学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创新意识以及分类讨论、抽象理解能力.教学重点应用函数模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增长速度的比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讲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一)第三章知识点1.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零点的性质.2.二分法,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3.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增长速度的比较.4.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二)方法总结1.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根,因此,求函数的零点问题通常可转化为求相应的方程的根的问题.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广泛,求解此类问题常有三种途径:(1)利用求根公式;(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3)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无论利用哪种方法,根的判别式都不容忽视,只是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不间断性,有些问题中的判别式已隐含在问题的处理之中.3.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一般步骤:已知函数y=f(x)定义在区间D上,求它在D上的一个变号零点x0的近似值x,使它与零点的误差不超过正数ε,即使得|x-x0|≤ε.(1)在D内取一个闭区间[a,b]D,使f(a)与f(b)异号,即f(a)·f(b)<0.令a0=a,b0=b.(2)取区间[a0,b0]的中点,则此中点对应的横坐标为x0=a0+(b0-a0)=(a0+b0).计算f(x0)和f(a0).判断:①如果f(x0)=0,则x0就是f(x)的零点,计算终止;②如果f(a0)·f(x0)<0,则零点位于区间[a0,x0]内,令a1=a0,b1=x0;③如果f(a0)·f(x0)>0,则零点位于区间[x0,b0]内,令a1=x0,b1=b.(3)取区间[a1,b1]的中点,则此中点对应的横坐标为x1=a1+(b1-a1)=(a1+b1).计算f(x1)和f(a1).判断:①如果f(x1)=0,则x1就是f(x)的零点,计算终止;②如果f(a1)·f(x1)<0,则零点位于区间[a1,x1]上,令a2=a1,b2=x1.③如果f(a1)·f(x1)>0,则零点位于区间[x1,b1]上,令a2=x1,b2=b1.......实施上述步骤,函数的零点总位于区间[an,bn]上,当|an -bn|<2ε时,区间[an,bn]的中点xn=(an+bn).就是函数y=f(x)的近似零点,计算终止.这时函数y=f(x)的近似零点与真正零点的误差不超过ε.4.对于直线y=kx+b(k≥0),指数函数y=m·ax(m>0,a>1),对数函数y=logbx(b>1),(1)通过实例结合图象初步发现:当自变量变得很大时,指数函数比一次函数增长得快,一次函数比对数函数增长得快. (2)通过计算器或计算机得出多组数据结合函数图象(图象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画出)进一步体会:直线上升,其增长量固定不变;指数增长,其增长量成倍增加,增长速度是直线上升所无法企及的.随着自变量的不断增大,直线上升与指数增长的差距越来越大,当自变量很大时,这种差距大得惊人,所以"指数增长"可以用"指数爆炸"来形容.对数增长,其增长速度平缓,当自变量不断增大时,其增长速度小于直线上升.5.在区间(0,+∞)上,尽管函数y=ax(a>1),y=logax (a>1),y=xn(n>0)都是增函数,但是它们的增长速度不同,而且不在同一个'档次'上,随着x的增大,y=ax(a >1)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会远远超过y=xn(n>0)的增长速度,而y=logax(a>1)的增长速度则会越来越慢.因此,总会存在一个x0,当x>x0时,ax>xn>logax.6.实际问题的建模方法.(1)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2)从问题出发,抓准数量关系,恰当引入变量或建立直角坐标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将数量关系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建立函数关系式.(3)研究函数关系式的定义域,并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作出解答.必须说明的是:(1)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通过例题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从数学角度来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所得出的关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即为数学模型.7.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二、例题讲解【例1】作出函数y=x3与y=3x-1的图象,并写出方程x3=3x-1的近似解.(精确到0.1)解:函数y=x3与y=3x-1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在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处,函数值相等.因此,这三个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x3=3x-1的解.由图象可以知道,方程x3=3x-1的解分别在区间(-2,-1)、(0,1)和(1,2)内,那么,对于区间(-2,-1)、(0,1)和(1,2)分别利用二分法就可以求得它精确到0.1的近似解为x1≈-1.8,x2≈0.4,x3≈1.5.【例2】分别就a=2,a=和a=画出函数y=ax,y=logax的图象,并求方程ax=logax的解的个数.思路分析:可通过多种途径展示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利用Excel、图形计算器或其他画图软件,可以画出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象,我们可以知道,当a=2,a=和a=时,方程ax=logax解的个数分别为0,2,1.【例3】根据上海市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99年上海完成GDP(国内生产总值)4035亿元,2000年上海市GDP预期增长9%,市委、市政府提出本市常住人口每年的自然增长率将控制在0.08%,若GDP与人口均按这样的速度增长,则要使本市人均GDP达到或超过1999年的2倍,至少需________年.(按:1999年本市常住人口总数约为1300万)思路分析:抓住人均GDP这条线索,建立不等式.解:设需n年,由题意得≥,化简得≥2,解得n>8.答:至少需9年.【例4】某地西红柿从2月1日起开始上市.通过市场调查,得到西红柿种植成本Q(单位:元/102kg)与上市时间t(单位:天)的数据如下表:时间t50110250种植成本Q150108150(1)根据上表数据,从下列函数中选取一个函数描述西红柿种植成本Q与上市时间t的变化关系.Q=at+b,Q=at2+bt+c,Q=a·bt,Q=a·logbt.(2)利用你选取的函数,求西红柿种植成本最低时的上市天数及最低种植成本.思路分析:由四个函数的变化趋势,直观得出应选择哪个函数模拟,若不能断定选择哪个函数,则分别利用待定系数法探求,最后可通过图象的增长特性进行筛选.解:由提供的数据知道,描述西红柿种植成本Q与上市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函数不可能是常数函数,从而用函数Q=at+b,Q=a·bt,Q=a·logbt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描述时都应有a≠0,而此时上述三个函数均为单调函数,这与表格所提供的数据不吻合.所以,选取二次函数Q=at2+bt+c进行描述.以表格所提供的三组数据分别代入Q=at2+bt+c,得到解得所以描述西红柿种植成本Q与上市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函数为Q=t2-t+.(2)当t=-=150天时,西红柿种植成本最低为Q=·1502-·150+=100(元/102kg).三、课堂练习教科书P132复习参考题A组1~6题.1.C2.C3.设列车从A地到B地运行时间为T,经过时间t后列车离C 地的距离为y,则y=函数图象为4.(1)圆柱形;(2)上底小、下底大的圆台形;(3)上底大、下底小的圆台形;(4)呈下大上小的两节圆柱形.(图略)5.(1)设无理根为x0,将D等分n次后的长度为dn.包含x0的区间为(a,b),于是d1=1,d2=,d3=,d4=,...dn=.所以|x0-a|≤dn=,即近似值可精确到.(2)由于随n的增大而不断地趋向于0,故对于事先给定的精确度ε,总有自然数n,使得≤ε.所以只需将区间D等分n次就可以达到事先给定的精确度ε.所以一般情况下,不需尽可能多地将区间D等分.6.令f(x)=2x3-4x2-3x+1,函数图象如下所示:函数分别在区间(-1,0)、(0,1)和区间(2,3)内各有一个零点,所以方程2x3-4x2-3x+1=0的最大的根应在区间(2,3)内.取区间(2,3)的中点x1=2.5,用计算器可算得f(2.5)=-0.25.因为f(2.5)·f(3)<0,所以x0∈(2.5,3).再取(2.5,3)的中点x2=2.75,用计算器可算得f(2.75)≈4.09.因为f(2.5)·f(2.75)<0,所以x0∈(2.5,2.75). 同理,可得x0∈(2.5,2.625),x0∈(2.5,2.5625),x0∈(2.5,2.53125),x0∈(2.515625,2.53125),x0∈(2.515625,2.5234375). 由于|2.534375-2.515625|=0.0078125<0.01,此时区间(2.515625,2.5234375)的两个端点精确到0.01的近似值都是2.52,所以方程2x3-4x2-3x+1=0精确到0.01的最大根约为2.52.四、课堂小结1.函数与方程的紧密联系,体现在函数y=f(x)的零点与相应方程f(x)=0的实数根的联系上.2.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应掌握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3.不同函数模型能够刻画现实世界不同的变化规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就是常用的现实世界中不同增长规律的函数模型.4.函数模型的应用,一方面是利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并利用所得函数模型解释有关现象,对某些发展趋势进行预测.5.在函数应用的学习中要注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五、作业布置教科书P132复习参考题A组7,8,9,10.B组1,2,3.板书设计第三章单元复习概念与方法例题与解答1.2.3.4.练习与小结。
二分法求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函数零点是一种数值解法,它利用二分搜索的思想,通过不断地将函数的定义域划分为较小的子域,来求函数的零点。
假设函数f(x)在区间[a,b]上单调,且f(a)f(b)<0,即函数在区间[a,b]上必定有一个零点。
1. 首先确定区间[a,b],计算出中点c,即c=(a+b)/2;
2. 计算f(c),若f(c)=0,则c即为所求零点;若f(c)不等于0,
则根据f(c)与f(a)的符号关系,确定下一个搜索区间;
3. 若f(c)与f(a)异号,则零点位于区间[c,b],此时a=c,继续重复步骤1;若f(c)与f(a)同号,则零点位于区间[a,c],此时b=c,继续重复步骤1;
4. 重复步骤1-3,直到搜索区间的宽度小于某一预先设定的精
度值,此时得到的零点即为所求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