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的认识
(完整word版)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food poisoning)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食物中毒。
2引用标准GB 478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3术语3.1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3.2中毒食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3.2.1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3.2.2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2.3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二种: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3.2.4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b.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c.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等)。
3.2.5化学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四种:a.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b.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c.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d.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4诊断标准总则4.1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4.1.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由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通常在食用受污染食物后2-6小时内发生。
以下是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诊
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诊断标准:
1. 有明确的食物来源,包括食用了受污染的肉类、乳制品、蛋制品等。
2. 发生症状的时间与食用时间相符合,通常在食用受污染食物后2-6小时内发生。
3. 典型的症状包括呕吐、腹痛、腹泻,并且通常没有发热症状。
4. 其他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已排除。
处理原则:
1. 确认诊断:根据患者的食物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食物和呕吐物的培养等,确诊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 对症处理:主要包括控制呕吐和腹泻症状,防止脱水。
可口服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适量给予含有电解质和液体的口服补液溶液,如口服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对于严重脱水和不能口服的患者,可以考虑静脉输液补充液体。
3. 对病原治疗:因为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由于毒素引起的,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但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如重症肺炎或败血症,可能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4. 预防措施:对于经确认的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需要对受污染的食物进行处理,清除毒源。
同时,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
食物中毒报告程序和要求

▪ 报告内容要素:
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发生地 点、涉及的地域范围、涉及人数、主要症 状与体征、流行病学特征、医疗救治情况、 事件原因分析、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态发 展的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食物中毒报告程序和要求
六、责任追究
▪ 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县级以
食物中毒报告程序和要求
2.2.2 原因食物:
调查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处理,根据进
食不同食物罹患率分析,进食白宰鸡、海蛰
头者的罹患率分别为57%、61%。经X2检验
进食与未进食白宰鸡和海蛰头的罹患率之间
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表明白宰鸡和
海蛰头是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见
表2
食物中毒报告程序和要求
食物中毒报告程序和要求
经调查,2003年10月1日,倪某在***饭 店晚餐摆生日宴10桌,就餐人数约100人, 发病28人,发病率28%,就餐时间17:00h。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出 现腹泻,部分病人大便呈血水样便,伴发热、 恶心、呕吐等症状。中毒者经医院及时治疗 已痊愈,未发生死亡病例。
监测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 构);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6、其他有关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有密 切关系的机构,检验检测机构、食品药品监 管机构、环境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
食物中毒报告程序和要求
四、食物中毒报告程序
▪ (一)食物中毒分类
一般食物中毒:指尚未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食物中毒;
1、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 人体的病原体,使人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 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2、其中规定的中毒性疾病即指我们常说的食 物中毒。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肉毒梭菌是一种产生肉毒毒素的细菌,常常存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一些动物肠道中。
当食物受到肉毒梭菌的感染后,细菌会产生肉毒毒素,这种毒素能够引起食物中毒,且肉毒毒素是一种非常强力的毒素,只需少量就能够引发严重的中毒症状。
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通常被称为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该中毒一旦发生,病情严重且很容易传播。
对于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至关重要,以便能够迅速检测和处理中毒病例,防止疾病的扩散。
一、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1. 病史和症状分析:患者通常在食用受感染食品后6-48小时出现中毒症状。
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眼肌麻痹、喉部肌肉无力等。
当病人有食用可能感染肉毒梭菌的食物,并出现与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相关的症状时,应怀疑为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2. 实验室检查:可通过检验患者的血液、呕吐物、粪便等标本,来确定肉毒梭菌是否存在。
毒素测定可以通过孵育血清、胃液等进行,也可以通过PCR技术来进行。
二、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1. 紧急处理:一旦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病人被送入医院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措施,以防止中毒症状的进一步发展。
2. 及时排除毒素:采取洗胃、导泻等措施,以尽快排出体内的肉毒毒素。
要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以加速体内的毒素排出。
3. 抗毒素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以使用抗毒素进行治疗。
肉毒毒素抗毒素可用于中毒的早期治疗,能够中和体内的肉毒毒素,减轻病情。
4. 对症治疗:根据个体病情,对症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治疗。
如对呼吸系统受损的患者可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眼肌麻痹患者可给予眼护理,定期滴眼液等;对患者出现的其他症状,也需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治疗。
5. 预防传播:减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是阻断疾病扩散的关键。
应隔离患者,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人。
要对可能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物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以防止重新感染。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病史和症状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含有毒素的食物后出现中毒症状的一种疾病。
食物中毒的诊断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头痛、乏力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在诊断食物中毒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为食物中毒,并进一步确定中毒的类型和原因。
二、病史调查。
对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的患者,医生需要详细了解其近期的饮食史,包括进食的食物种类、来源、时间、地点等信息。
通过病史调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并有助于确定可能的致病因素。
三、实验室检查。
食物中毒的诊断还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手段,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食物中毒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体内的毒素水平,以及食物中是否存在致病菌,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四、影像学检查。
在一些严重的食物中毒病例中,患者可能出现肠道出血、肝肾损伤等情况,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胃肠镜等,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内脏器官的损伤情况。
五、疫情调查。
当出现多例食物中毒病例时,需要进行疫情调查,了解患者的共同饮食史和可能的食物来源,以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
六、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病史调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疫情调查的综合结果,医生可以最终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食物中毒,并进一步确定中毒的类型和原因。
诊断食物中毒需要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食物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病史调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疫情调查等手段,以确保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和诊断。
只有通过科学的诊断方法,才能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毒所带来的危害。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了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症状。
食物中毒的诊断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来确定的。
下面将介绍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准确地识别和处理食物中毒病例。
首先,食物中毒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
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摄入的食物,以及与患者一同就餐的人是否有相似的症状。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食物中毒的原因和类型非常重要。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食物中毒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血液、粪便、呕吐物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毒素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来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体。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且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食物中毒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有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与食物中毒相似,比如急性胃肠炎、胃溃疡等,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可能性,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食物中毒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食物中毒的原因和类型。
只有准确地诊断了食物中毒,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保护患者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食物中毒同样重要。
人们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尤其是海鲜、肉类等易受污染的食物。
在烹饪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食品的加工和储存环节,避免食物受到二次污染。
此外,饮食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污染,保持饮食器具的清洁卫生。
总之,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在诊断食物中毒时需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食品安全意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食物中毒的认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
当我们食用被污染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时,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症状可以从轻微的胃部不适到严重的呕吐、腹泻甚至中毒性休克不等。
及早正确诊断食物中毒是非常重要的。
在医学领域,食物中毒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但这些症状并不特异,也可能是其他胃肠道问题的表现,因此需要结合相关的病史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确定诊断。
食物中毒的病史信息包括食用的食物种类、来源、时间、地点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
如果多人在同一餐厅食用相同的菜肴后出现相似的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由于该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食物样品、呕吐物和粪便的培养和鉴定。
通过分离和鉴定食物中是否存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可以确定食物是否被污染,并进一步指导后续的治疗措施。
除了诊断食物中毒外,及时处理食物中毒也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处理原则:1. 脱水治疗:由于食物中毒引起的严重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身体脱水,因此及时补充体液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溶液、静脉输液等方式进行补液治疗。
2. 抗生素治疗:如果食物中毒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那么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但要注意,使用抗生素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3.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对于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可以给予相应的止吐、止泻药物进行控制。
4. 饮食调理:在食物中毒期间,消化系统可能会受到较大刺激,所以在恢复期间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可以选择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逐渐恢复摄入固体食物,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食物中毒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了解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对于预防和处理食物中毒都非常重要。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英文名称】【标准编号】WS/T 83—1996 【代替编号】【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时间】1997-01-11【实施时间】1997-09-01【内容】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判定原则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2引用标准GB 4789.12—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 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3诊断标准3.1流行病学特点3.1.1中毒食品多为家庭自制发酵豆谷类制品,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3.1.2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
3.1.3潜伏期一般为1~7d,病死率较高。
3.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头晕、无力、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头颈无力、垂头等,患者症状轻重程度和出现范围可有所不同。
3.3实验室诊断3.3.1从中毒食品(或患者粪便、血液)中检出肉毒毒素,并确定其型别。
3.3.2肉毒毒素的检测方法见GB 4789.12。
4判定原则4.1符合本标准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
4.2实验室诊断须从中毒食品中检出肉毒毒素,并确定其型别(如中毒食品未能采到,可采取患者粪便或血液进行检测)。
5处理原则5.1按GB 14938执行。
5.2给予相应型别的肉毒抗毒素治疗。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宏道。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英文名称】【标准编号】WS/T 86—1996 【代替编号】【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时间】1997-01-11【实施时间】1997-09-01【内容】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标准、判定原则及处理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1、概念:
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 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有毒物质去 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15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2、特点:
①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多种多样,毒性强弱 差别较大,临床表现各异,救治方法不 同,预后也不一样。除急性胃肠道症状 以外,神经系统症状较为常见,抢救不 及时可引起死亡
• 2、特点:
③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 毒蘑菇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 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 等。
18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 2、特点:
④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 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 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19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1、概念:
12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 1、概念: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 动物性食物中毒。
13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
2、特点: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 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 误食引起中毒反应;②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 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 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 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二)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8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1、概念: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
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 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 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 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 毒居首位。
6
一、概要
将食物中毒的概念作为术语置于国 家标准之中,使得这一概念法定化、 权威化。这一概念就是定义,我们 判断或是认定食物中毒是依据这个 定义,法院审理食物中毒也要依据 这个定义。因此作为承担食物中毒 调查、认定、处理任务的食品卫生 流行调查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一概 念。
7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
病史,相同的临床表现。 (4)无地域性、季节性和传染性。 (5)剩余食物、呕吐物、血尿等样品中可检出
相应的化学毒物
21
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 处理总则
22
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一)什么是中毒食品 (二)中毒食品的分类 (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依据 (四)采集样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五)对病人的调查应注意的环节 (六)调查可疑食品的加工过程 (七)注意几个区别
根据国家标准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 准及技术处理总则》规定,食入化学性 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 物中毒。
20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2、特点
(1)发病与含有毒化学物的食物有关。 (2)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
不久发病,进食量大发病时间短病情重。 (3)发病常有群体性,有共同进食每种食品的
4
一、概要
我将这一概念作成简图,供大家参考
摄入含有毒有
害物质的食品
非传染性 后出现的
疾病
摄入被当作食品
急性 亚急性
的有毒有害物质
入体途径 —入体物质——(关系)————机体反应
5
一、概要
再简单一点:
• 中毒食品 口 • • ———— • 因——— —
(导致) 非慢性 、 非传染性疾病
(关系)————果
16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2、特点:
②植物性中毒散发多于暴发,散发多见于家庭, 有时集体食堂、公共饮食业也发生暴发。由于 植物的种植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各地区 的饮食习惯也不相同,一般植物性中毒有明显 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但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和 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地区性和季节性有淡化倾 向。
17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23
(一)中毒食品
概念:
指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 毒的食品,包括:微生物性(细菌 性、真菌性)、化学性和有毒动、 植物性中毒食品。
24
(二)中毒食品的分类(五类)
(1) 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
品。
(2) 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有二种
•
9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2、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主要 是由于气温高,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另一方面, 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细菌性 食物中毒发病率高,除肉毒中毒和椰毒假单胞菌 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外,一般病死率较低、恢复 快、预后良好。年长、体弱者如抢救不及时也可 能造成死亡。
10
(二)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1、概念: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 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用这种毒性物质发生
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
11
(二)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2、特点:
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 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 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 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 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 食品(如河豚鱼)。
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
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25
(二)中毒食品的分类(五类)
(4)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
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 桐油、大麻油、毒蘑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强调“食源性疾病是一组重 要的传染病和中毒性疾病”。其中的中毒性疾 病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物中毒。
3
一、概要
2、食物中毒的定义:我国国家标
准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 处理总则》将食物中毒定义 为:摄入了 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 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 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 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的认 识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目录
一、概要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其特点 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
处理总则 四、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
2
一、概要
1、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世界卫生 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 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菌,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 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