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写议论文怎样分析论据

成功出于勤奋
• 勤奋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他对艺术 的追求孜孜不倦,在70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差 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因两次生 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搁过笔。即使到了晚年,他 也没有睡过懒觉,每天照例早起,吃过早饭,便 要画上几幅。1957年春夏之际,他的健康情 况已大不如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 斗争,临终前他画的最后一幅画是花中之王—— 牡丹。 • 分析:成功者选择勤奋,懒惰者选择懒惰。生活 的意义就在于一生勤奋,这是高尚者的座右铭。 只要生命不息,那么笔就不会停止书写。
•
•
•
坚持与放弃
•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他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 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 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 圣”,《伤寒杂病论》被奉为医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 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 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 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 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分析:由此看来没有平时的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没有孜 孜不倦、广采众方的求学精神,也许就没有《伤寒杂病论》 这部伟大的著作。因此,坚持就能取得成功。
•
公与私
• 海瑞一生刚直,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惩罚 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 地最多,同时,徐阶曾经对海瑞有恩,但海瑞仍 然秉公执法。徐阶发现不退不行了,就象征性地 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 一些田。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 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 分之一的田地。海瑞还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 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 的田地依数退还。 • 分析:如果中国都是海瑞型秉公执法的官员,那 么社会则要清明多了。
议论文分析论据的方法

议论文分析论据的方法
分析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逻辑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逻辑规律。
例如,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
2.证据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来源、可靠性、权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判断论据的可信度。
例如,查找相关的研究报告、专家意见、实验证据等。
3.统计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例如,对样本数量、抽样方法、调查问卷设计等进行分析。
4.伦理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例如,对权益平衡、公平公正、人权等进行伦理分析。
5.语言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语言表达进行解读和分析,判断其隐含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例如,对修辞手法、词语搭配、语义逻辑等进行分析。
6.背景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等背景进行分析,判断其影响力和背景因素。
例如,对政策变化、社会环境、经济背景等进行分析。
以上方法并不是独立的,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论据分析,以得出准确、
全面、有说服力的结论。
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 论证:我们家长惟恐向孩子们表达爱心不足, 爱心如潮,给孩子们报补习班,学钢琴学舞蹈, 参加奥林匹克各种学科大赛等等,已经使我们 的青少年不堪重负。我们的学校和社会所呼吁 的各种精英教育,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试想 我们的孩子以后还能脱离用爱心筑起的巢穴吗? ——陕西卷《让孩子翱翔吧》
二、例后评析法:对论据内容进行评价
论点一: 逆境出人才;论点二:有志者,事竟成。
论点:逆境出人才
原: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 的父亲读《春秋》、《尚书》, 改: 西汉司马迁因替投降 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 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处以 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宫刑”,身体受到摧残,精神 的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业, 受到折磨,曾经痛不欲生。但为 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 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负重, 之言”的史书,大量阅读国家 经过前后十六年含辛茹苦,用生 藏书、历史资料。 受宫刑 命写成巨著《史记》。司马迁无 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 故蒙冤,身受极刑,可谓不顺到 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 了极点,但他靠着坚强的毅力, 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 不懈的精神,撰写巨著,终成一 的宿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 代大家,成为逆境中开出的一朵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绚丽的花。 的《史记》。 材料始终抓住论点“逆境出人才”,叙述司马迁如何身处逆境, 如何成才 。
例后评价法:
狮子整天过着“饭来张口”的养尊处 优的生活,已使他失去了往日百兽之王 的雄风。它不去训练自己滚扑撕咬的能 力,健壮的肌肉已松弛下来,变成了满 身的肥肉,动作由矫健变成了“蹒跚”, 身体由“力拔山兮”变成了“弱不禁 风”。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狐狸,正是 它自己的“懒惰”。
正反对比法:
身为百兽之王的狮子长时间养尊处 优,肥胖、笨拙已使它丧失了跳跃、格 斗的能力,而它以前的“手下败将”— —一只小小的狐狸却勤于“练武”,每 天都去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最后, 狮子竟然被小小的狐狸咬死了,可见害 死狮子的不是狐狸,正是它自身的“懒 惰”。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具体方法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具体方法在写议论文时,论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力的论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观点,增强论点的可信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论据分析。
1. 查阅权威文献和资料在进行论据分析时,首先要查阅相关的权威文献和资料。
权威文献通常由专家学者撰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为我们的论点提供有力支持。
在查阅文献时,要注意文献的作者背景、出版时间、发表期刊等信息,以确保所引用的论据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
2. 分析数据和统计信息另一种常见的论据是数据和统计信息。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客观的结论并支持论点。
在分析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可以利用图表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3. 引用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也是进行论据分析的重要来源。
引用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论点提供具体的例证。
同时,实证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科学的实证支持,为论点提供更加具体和可信的论据。
4. 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在进行论据分析时,还可以采用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的方式。
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突出论点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更加清晰地呈现论据。
而对立论据则可以帮助我们辨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和优劣,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5. 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最后,对于论据的分析还可以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
通过建立明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构建严谨的论证结构,使论据得到更加有力和准确的支撑。
同时,避免逻辑漏洞和谬误,确保论证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议论文论据分析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查阅权威文献、分析数据和统计信息、引用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运用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以及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等具体方法,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论据分析,使论文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教你几种分析论据地方法

❖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 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 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 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 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 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 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 假如杜甫在那个世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 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 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 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 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 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 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 他的璀璨人生 。
❖ 这一语段有叙有议,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 再透彻一些?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
现在试着修改一下:
❖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 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 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 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被誉为世 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 绝不可能是信手抹出来的。
试一试:
❖ 记得《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吗?猪八戒抡起 铁耙,将映出自己那张丑脸的镜子打得粉碎,结 果每片镜子中仍有自己丑陋的脸。猪八戒这种闻 过则怒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 猪八戒之所以要打碎镜子,无非是因为镜子如 实地照出了自己的丑陋,而这恰恰是他不愿意看到 的。于是,猪八戒愤怒的抡起了铁耙。这种不敢正 视自己的缺点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不可取,我们需 要的是闻过则喜的精神。既然容貌丑陋是客观存在 的,为什么不接受镜子直观真实的反映呢?并且, 猪八戒完全可以在镜子的指引下正确认识自己,甚 至“施粉黛,正衣冠”,加强自己的修养,从精神 方面弥补相貌上的不足。
学习论证——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精讲

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一、举例论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 ,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 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 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 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 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 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 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 逢源。
二、引用论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 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 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 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 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 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 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 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 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 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 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 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 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 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论据分析的方法

4、阐释分析法
这种分析,就是对引用的理论(名言)作解 释,通过正反分析,证明论点的确凿。运用这 种分析方法,一般从阐释概念人手,也可用在 叙述事例之后,对事物进行评析。看例: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说由 于适用场合的不同,一尺有不够长的时候,一寸 却有多余的时候.这个俗语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本身的长处和短处.
需要注意的是: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需要说明 的是,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 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 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 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 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 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 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4)第四步:分析说理。这是本段最重要 的一步。因为没有分析说理,光列举一个两 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这举出的事例 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 那么怎样进行分析呢?常用的有两种分析说 理方法,即因果法和假设法。 (5)第五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 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可加上“因此”或 “所以我认为”等字样。这样一来,本小节 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
6、意义分析法
例如,要证明“有从点滴小事做起”这 个论点,一篇文章举了雷锋的事例后,作了 如下分析: 正是从这许多的平凡小事中,人们发现 了一个高尚、纯洁的灵魂。他的一生闪耀着 时代的光芒。他像一个闪光的路标,指引着 人们去做好事,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与 文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节分析揭示了所做的意义。
8、辩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发展的、联 系的观点分析材料,既要分析事物本 身内在联系,又要分析该事物与其他 事物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 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照顾到事物内 部的矛盾,也要注意到非主要矛盾。 同时,还必须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和转换。
分析论据的方法概要

1、“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 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 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 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 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 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 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 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却经不住其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的眼泪软化,终于动摇了、 灰心了、放弃了,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 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
历史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 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 甚 至令人昏聩。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 对人间的真情视若无睹,做个“无欲则刚”的 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将感情亲疏与 对事物的判断分而析之,辨而认之,定能做到 超然其上。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 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 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 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 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 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 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 义所在。
改文如下: ……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 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井的醉人浓香,年 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 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冲泡”次 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 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 “冲泡”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 泡”的次数不也就须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 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 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 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 脸上】,从此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