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分析论据的五种方法
2023年高中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整理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论证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论证(反证法)、假设论证、及整体上的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因果论证等12种1.举例论证,简称例证法,通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其作用“事实胜于雄辩”说服力强,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用做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一般用于整体运用归纳法的文章中,因此类文章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结论往往未必可靠因此,常常须用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
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
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
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
)3.引用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的一种,就是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可以充实文章内容,增强文章底蕴;充分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展示作者的修养和积累(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
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之如何分析并论证事例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之如何分析并论证事例分析事例就是对所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
事实上,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以避免“议论文=材料+观点”的弊病。
常见的析例方法:一、探因分析法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洞物。
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
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
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二、假设论证法假设论证法就是针对着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范例: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
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
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所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
高中语文议论文选择论据的方法介绍.doc

高中语文议论文选择论据的方法介绍高中语文议论文选择论据的方法一是古与今相结合的原则。
选用论据,不能都选古代的,也不能都选现代的,要古的今的都要选一些,而应以现代的为主。
二是中与外相结合的原则。
对都适用于中心的中外各种材料,为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要“中西结合”,中国的、外国的都要选用一些,而应以本国的为主。
三是正与反相结合的原则。
有些议论文如果从正面、反面去论述那会更有说服力,所以,在选用论据时,正面、反面的都要选一些,而应以正面的为主。
四是一般与典型相结合的原则。
有些同学在选用论据时,总是非典型的不选,其实,选一些普通人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事作论据,反而能使文章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有说服力。
五是男与女相结合的原则。
有许多材料的主角都是男性的,如果能适当地选用一些女性为主角的论据,那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因此,如能男女相互搭配,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六是论据的选用要多样化。
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凡是用得上的都可以选用,天上的、地下的;陆上的、海里的;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以及什么格言、俗语、谚语、俚语等等都可以按要求来选用,多样化的论据会使文章显得厚重、丰富,不能不令人不服。
七是论据的“摆放”要有条理。
有了论据就比如家里有了家具,但如果“摆放”不好,则显得乱而对中心无多大益处,因此,论据的“摆放”要有一定的条理,或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或是从次要到主要来安排,或是从一般到典型来安排,或是从正面到反面来安排等等。
总之,论据选用得当,文章才能令人信服。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的安排拿正确的指导思想来说,教师必须花大力气认真学习《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新课标》及语文《考试说明》。
大纲是编、教、考、评的“基本法”,高考命题是以纲为纲的,命题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对于命题有“法规”效用。
它既对高考语文总复习具有指导作用,又对考试起着宏观调控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树立宏观意识,做到心中有数,强化高考语文复习的针对性。
议论文五种论证方法 以及事实论据分析方法

答案 (示例)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 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 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 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 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能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具体来说就是对事例中 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往往用设问的方式或因果复句的句式加以强调,从而凸显论点的合理性。标志性的 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如: 原文: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 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 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 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 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 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 析文字,以便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2.类比论证
将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 从而证明论点。作用:富于启发性,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如: 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 墟的地方太挤了,而掩盖废墟的举动又太伪善了。
3.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 出论证观点,让人印象深刻。如: 其实自然界的生命也是一样,它们都要经历生命的“弯道”,没有 随随便便的成功。禾苗长大要经过风霜雨雪的“弯道”,揠苗助长只会 使它过早枯黄;夏蝉破蛹要经过痛苦挣扎的“弯道”,剪蛹只能加速它 的死亡。弯道是它们成长的一部分。 有谁不想避开弯道?可成就生命的辉煌必须经过“弯道”的磨砺。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曲折,哪来成功?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论证方法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论证方法答题模板
以下是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论证方法的答题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常见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更具有权威性。
3.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两种观点、事物或行为,强调其中一种的优越性或不足,使论证更加鲜明。
4.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论证更加生动、易于理解。
二、答题模板
1. 确定论点: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是解题的基础。
2. 找出论据:分析文章中使用了哪些论据,包括事实、数据、名言等。
3. 判断论证方法:根据论据的类型和特点,判断文章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4. 分析作用:针对每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在论证中的作用。
例如,举例论证可以增强说服力,道理论证可以深化论证等。
5. 归纳总结:综合上述分析,总结出文章的整体论证思路和逻辑结构。
三、注意事项
1. 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避免主观臆断。
2. 重视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避免断章取义。
3. 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啰嗦。
4. 注意审题和答题的规范性,避免答非所问或偏离主题。
通过以上答题模板和注意事项,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据分析的几种方法

如林蓉同学谈到凌霄花的生 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 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这就是要求我们看 问题办事情时,既要看清自己的优势, 顽强自立,又要象凌霄花一样,善于利 用外界有利的条件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据分析的几种方法
信宜市镇隆中学 高三级 刘艳梅
【学习目标】
学习论据分析 的几种方法:假设分 析法、辩证分析法、 探因分析法等。
一、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即 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 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 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如训练题2,引用材料后可作这样的分析
(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 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经磨难, 但一直旅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
游记》。) “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 从事自己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正是立 下了远大的志向,才取得非凡的成就。”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几种方法:
1.假设分析法 2.辩证分析法 3.阐释分析法 4.探因分析法 5.条件分析法 此外,还有归纳法等。
【练习】
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下列事例,以 证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观点。
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 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了三分之一 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了一半的生 命。风浪来了,船将沉没,渔夫说, 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 强者,他们不甘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什 么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他们坚信,只要奋斗不息,终有如愿之日。因此, 他们在被“埋没”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 搏,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共3篇)(精简版)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共3篇)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共3篇)篇一:高考语文作文技法议论文写作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素材语文:高考作文技法:议论文写作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不少考生在写议论文时,所举事例古今中外,不可谓不丰富,但给阅卷老师的感觉却是堆砌事例,论证力度不够,说服力不强。
究其原因,是考生不明白议论文重在议文章在举出“木子美”“小沈阳”等典型事例后,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令人警醒。
二、由此及彼法分析论证时,所举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国家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当今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
其实,不论哪方面的事例,都是相通的,分析论证时,可以由所举事例联想到与之相关或相反的方面。
一头毛驴被主人牵着,来到桥头,透过一道道宽宽的石板缝,可以看见桥下湍急的流水。
毛驴被这可怕的景象吓呆了,任凭主人怎么催赶就是不敢前行。
主人走上桥往前拉它,它就向后撤;主人用树枝狠狠地抽打它,它就前腿立起,昂首长嘶,好像在抱怨:“为什么非要我走这么危险的路?想让我掉下去淹死吗?”主人只得住手。
后来,主人想出一个办法,他牵驴下桥,直奔一块庄稼地而去。
毛驴看见绿油油的庄稼,早已馋涎欲滴,顺从地往前走。
这时,主人脱下褂子蒙住了驴的眼睛,在原地兜了一圈,就径直奔桥头而来。
毛驴就这样被一步步牵上了危险的境地却茫然不知。
它还幻想着正一步步走近那片庄稼,好大嚼一通哩! 牵驴过危桥,是因为驴戴上了“眼罩”,两眼一抹黑,看不见前面的危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得见的陷阱,人人都能避开;而一旦被某种东西所诱惑,丧失了理智,迷了心窍,就好像一头戴上眼罩的毛驴,再也看不到危险,只能乖乖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作者在讲述了“牵驴过危桥”的故事后,揭示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而给读者以人生启迪:看得见的陷阱,容易避开;一旦诱惑在前,看不到危险,便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共3篇)

篇一: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议论文写作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素材语文:高考作文技法:议论文写作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 不少考生在写议论文时,所举事例古今中外,不可谓不丰富,但给阅卷老师的感觉却是堆砌事例,论证力度不够,说服力不强。
究其原因,是考生不明白议论文重在议(说理)这一根本要求。
那么,议论文写作中,在举出典型事例后,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以使事理有机结合,从而增强论证力度呢?下面教你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
一、由果溯因法或由现象揭示本质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外在与内在的原因,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其实质,举出事例后,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揭示事件的实质,以增强文章的论证力量。
木子美等一批网络写手,凭借浅薄的语言、暴露的照片将作家的定义完全扭曲;小沈阳以忸怩的姿态、嗲声嗲调的语言在春晚中将全国人民狠狠地“雷”了一把。
一时间,“不要脸”似乎成为通向“名誉”的捷径。
这种现象没有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变化最大、人心最躁动的上世纪80年代,反而出现在不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素质教育的今天。
应该说,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流于形式和都市发展中的文化媚俗,对一些人灵魂的迷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珍惜你的脸面》片段)文章在举出“木子美”“小沈阳”等典型事例后,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令人警醒。
二、由此及彼法分析论证时,所举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国家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当今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
其实,不论哪方面的事例,都是相通的,分析论证时,可以由所举事例联想到与之相关或相反的方面。
一头毛驴被主人牵着,来到桥头,透过一道道宽宽的石板缝,可以看见桥下湍急的流水。
毛驴被这可怕的景象吓呆了,任凭主人怎么催赶就是不敢前行。
主人走上桥往前拉它,它就向后撤;主人用树枝狠狠地抽打它,它就前腿立起,昂首长嘶,好像在抱怨:“为什么非要我走这么危险的路?想让我掉下去淹死吗?”主人只得住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一、因果分析法
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究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
句式: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质上看…… 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
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
一是……二是……
如:
论点:旅游遵法,顾全大局
材料:去年10月7日,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自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成功获救。
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的危险。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
有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又有网友说“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行为点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论证:驴友擅自露营失联使得救援人员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去营救,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表面看是驴友的贪玩心理的驱使,使其忽视法度;然
而从深层次看,则是当代人们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大局的缩影。
擅自露营的驴友,有没有想过失联后给救援人员造成麻烦的后果?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与损人不利己大同小异。
二、例后评析法:对论据内容进行评价,联系现实
思路:概述事例+揭示实质
句式:1、无独有偶,……2、网上热议的话题……3、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
……4、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前段时间社会热议的(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的)……
论点:让情与法和谐共绽
材料:1月初,G1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倒》规定。
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
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论证:让情与法之花和谐共绽,前提在于社会公众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莫让情绑架了法,旅客罗某无视列车运行规定,以“亲情”为借口施压,扰乱列车正常秩序,其行为即是漠视法规的表现,单纯因为一己之私利,
置全列车其它乘客于不顾,这样的情理论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有专家表示,一列车几分钟的延迟,可能导致整个交通路网的大规模调整,甚至造成列车相撞的严重后果,既然“蝴蝶效应”人尽皆知,那么公民在以“情”为借口违反法规前,就应该想到其可能后果,只有公民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自觉遵守规定,情法之花才可能和谐共绽。
三、对比法:采取对比论证
思路:举正反事例+ 讨论正反影响+得出正面结论(即中心论点)
句式:1.与……话题略有不同的是…… 2.……相反…… 3.可是……反观……
如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海归”不再神秘已经是现实,关于“海归”找工作难、起薪低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
那些到国外走一遭,混个文凭就回国的“镀金式海归”正面临淘汰,归国留学生的年收入也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分化严重,区分点就在于“是否掌握独特技术或技能”。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论点:“海归”遇冷,值得反思(《必修4》第9期报纸)
论证: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
是的,当初,在出国留学生少,“海归”更少的情况下,那些学成回国的人才很多都成为了国家建设的栋梁。
“海归”宫勇吉刚入职便获得了3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28岁就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职业经历让人美慕。
可是,美慕之余,我们还要看到到他在求学路上洒下的汗水。
反观现在的一些留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留学的目
的的只是到国外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换个地方消遣娱乐而已,学习反而成了可做可不
做的事。
结果呢,镀得的真金不多,回国后又怎样发光呢?要知道,用人单位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什么样的留学生是真人オ,什么样的留学生是假人才,他们需要的是具有真才实学的“海归”。
(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
四、假设推断法:对论据内容进行假设推断
假设推断法针对着上面所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若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句式:1.假如……那么…… 2.如果……那么……3.试想,如果……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8年全国卷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深圳,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
论证:历史已昭示一切,没有革故鼎新,就不会有炎黄子孙的发奋图强,日新月异;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突飞猛进,欣欣向荣。
五、让步分析法
让步分析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分析法,即承认自己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缺陷或是对方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但让步不是目的,肯定对方观点的部分合理性是为了引出己方观点,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说理更有力度。
所以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往往配套使用。
思路:第一步:确定论辩的对象及其立场和观点。
第二步:首先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
(或自己的观点的问题。
)第三步:然后指出对方观点的问题所在。
(或自己观点的合理之处。
)第四步:最后再次论述自己的观点。
句式:1.诚然,……但是……2.或许,……但是……3.的确,……但是……4.固然……但是……5.不可否认,……然而……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在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一: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二:百分百真迹。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三: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论点:越是便宜,越要珍爱
论证:诚然,这种涂画行为符合新时代创新之说,可以展现我们不羁的个性。
但你知道吗?在危急时刻它使我们从人群中区分出来,获得更多保护;它能避免学生间的攀比,教会我们人无三六九等,我们公平地在学海泛舟;它告诉我们学习就是成为苦行僧,就算箪食壶浆仍要学习。
由此可见校服中蕴藏着巨大财富,就算它便宜又怎样。
我以为,保持校服洁净是学生之本,让自己看起来更阳光,才能成为阳光下的花朵。
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1、因果分析法
2、例后评析法
3、对比法
4、假设推断法
5、让步分析法
小结: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紧扣论点(分论点),且不能脱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