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书信和格式
古代书信开头格式

古代书信开头格式
在古代书信中,开头通常会使用一些尊敬和客套的言辞,以示礼貌和尊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书信开头格式:
1. 敬爱的(收信人的名字):
此致
敬礼!
2. 尊敬的(收信人的名字):
愿您安好。
3. (收信人的名字):
谨启者:
一切安好。
在开头之后,通常会有一段介绍信件内容和目的的段落,然后再展开具体的内容。
结尾部分也会使用一些客套的言辞,以示礼貌和尊重。
例如:
1. 此致
敬礼!
(写信人的名字)
2. 顺祝商祺!(写信人的名字)
3. 谨此奉复。
顺颂时祺。
(写信人的名字)。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文言文书信格式:提称语、启辞、正文、结语、祝辞、署名、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公道席、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二、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四、结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
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
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之类。
其中,“即颂”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最经典的古文书信有哪些

最经典的古文书信有哪些10篇最经典的古文书信,美了眼,醉了心,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最令人感动追忆的书信: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与朝歌令吴质书魏晋·曹丕五月二十八日,丕白。
季重无恙。
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
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7,益用增劳。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
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
弛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
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
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
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意和暖,众果具繁。
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
行矣自爱,丕白。
★背景曹氏父子喜爱文学,招揽了一批文人墨客,赋诗谈文,旅游宴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曹丕以贵介公子的身分,平等待人,与吴质兄弟相称,吴质也是曹丕政治上的心腹。
建安二十年(215),吴质为朝歌令。
当时曹丕正在孟津(今河南孟县)游览,便想起了吴质,特地派人绕道致此诗函,以抒思念之情。
★评价曹丕动情地追忆当年与“七子”等的清谈游乐,诗酒唱和的情景:朗曜白日、清风明月,有甘美的佳肴果品,清冽的泉水,六经诸子的博谈、飘逸妙捷的文思,娱心闲琴棋弈,逍遥驰骋,同游卧坐。
最豁达乐观的书信:聚散忧乐,如反复手,幸而此身尚健。
与程秀才书宋·苏轼启:去岁僧舍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
聚散忧乐,如反复手,幸而此身尚健。
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
襁褓泡幻,不须深留恋也。
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
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矣。
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

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
敬启者:
岂有此理,梁朝百里之令遥古无今,臣被令作朝中官仆,以隅为纪念,故受賜百里之令,希望奉上贤达之君应加褒奖之利害,益驱贤士利事于邦家,臣以阐明此道,报效帝心,无以侔报天意乎!
岂有此理,帝下体若神仙,形若陛下,受令作朝中官仆,以受賜百里
之令,继而加褒奖之福祉,以表示天下之恩宠,竭力奉事天子,以报礼谢。
帝上慈悲,赐受福祉,令臣受用,声异彩新,宜宣布发表,坚力声张,以示贤良之士,以表报答陛下之慈悲,以及贤士耕事之劳。
故臣在此恭谨表达:千万臣谢帝上恩情,仰拜神仙,感恩帝上慈悲,
永志惟帝。
此致。
梁朝官仆XX。
古代写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写信的格式范文
【范文】。
敬启者:
愿我所致的信件能够如春风拂面,给您带来一丝温暖和欢乐。
自从上次与您分别,我一直思念着您,如同思念春天的花朵一般。
我深知,书信是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方式,因此我写下这封信,以
表达我对您的思念之情。
在这封信中,我想与您分享一些我最近的生活。
自从您离开后,我便开始了新的工作。
虽然工作繁忙,但我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
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每当我看到窗外的风景,都会想起您曾经对我
说的话语,这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我知道,您对我一直都很关心,
这让我感到无比幸运。
除了工作,我还在业余时间里学习了一些新的技能,比如绘画
和音乐。
这些都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终于有了时间去实现。
我相信,这些技能会让我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
您也能在您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在这封信中,我还想向您表达一些我最近的感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
我常常回忆起我们一起走过的小巷,一起品尝的美食,一起欣赏的风景。
这些美好的回忆成为了我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会一直珍藏在心底。
最后,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
谢谢您在我生命中的陪伴,谢谢您给予我的关心和鼓励,谢谢您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我会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希望我们能够一直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愿我的真诚之情能够如春风拂面,给您带来一丝温暖和欢乐。
期待着您的回信,愿您一切安好。
致礼。
【您的姓名】敬上。
古代_书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_书信的格式范文古代_书信的格式范文【一、烽火传军情】"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
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青鸟传书】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古代书信格式(精华)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2008-01-03 15:12:36 P(Mise) 这个东西长见识,我打印了
> 删除 2008-01-03 19:05:56 ce 辛苦LZ。。
古文书信和格式

手札和格局: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实时光四部分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重.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依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合,灵巧地采取不合的文笔和作风.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2.先讯问对方现状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形,以暗示对对方的看重和关心.3.答复对方的问题或谈本身的工作和打算.4.简短地写出本身的愿望.意愿或再接洽之事.敬语:写信人在手札停止时身对方表达祝贺.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落款实时光: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签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地位.一般写给引导或不太熟习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稳重.严正;假如写给亲朋石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签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平辈用“谨启.上”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具体无误,笔迹工整清楚.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央,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师长教师.密斯”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具体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手札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贺语和签名六个部分.文中绝对不成以消失你我他的字样.经常应用手札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暗示尊重——怙恃: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旁边.台鉴.大鉴.惠鉴同窗: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贺语——怙恃: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就教安敬就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签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酬酢客套,或提醒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因为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暗示写信人以诚恳的立场,请受信人浏览信文.如: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顺地禀陈工作的人,暗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怙恃父老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父老.即禀者同上.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顺地陈述工作的人,暗示请对方许可本身告知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平辈,也可用于下对上.谨启者谨,是谨严.慎重的意思.用于平辈.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札通用.拜启者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手札.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札.恳启者用于平辈,暗示下面信文将写乞助于对方的内容.兹启者兹,这里,如今.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立场客不雅温和,不含显著敬意.哀启者向亲朋报丧的手札用此.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手札.(2)依据具体情形,或作寒喧客套,或提醒写信原委等.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神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情.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快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信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认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信,不堪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不佳,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唐突致书,以求教导.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阁下.前此一函,想已达览.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手札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端写,前面空两字.假如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手札的内容各不雷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神色达意精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工作,暗示关心.看重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本身的工作.正文写好后,如发明内容有漏掉,可填补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结语结语,即信文的停止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手札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经常应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应用.这里无妨胪列若干,供参考.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恕不一一.不宣.不悉.不具.不备.不赘.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翘企示复.鹄候明教.时刻教言.盼祷拔冗告知.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告知.若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告知对方不必费心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答复对方讯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罢了.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唐突,匆此布臆,幸勿见笑.请人应允: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操心,伏祈俯俞(允).暗示关心:伏惟珍摄.不堪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怀念).善自珍爱,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暗示感激之情: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操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祝辞祝辞,就是手札结尾时,对收信人暗示祝贺.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提高”之类.个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提高”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假如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自力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假如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凸起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有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依据具体情形适当择用.以下为罕有祝辞:手札内容主如果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致专此,祝专此即请专此布达,即颂专此奉复,并祝(复信誉)一般手札,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即请顺效顺祝或为:此候此请顺致顺颂即候或为:祝颂请问致候对父老,可选用:恭叩恭淆恭颂恭候敬叩敬祝故请敬颂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恭请恭候为强调慎重其事:谨祝谨贺对晚辈:此询顺祝即问祝(你)愿(你)盼望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对怙恃辈,颂祝:金安福安对父老:康安钧安崇安履福颐安对女长辈:慈安懿安坤安玉安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春社暑安秋棋冬馁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岁祺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活新春高兴常时可颂:近祺日祉时吉时绥起居安吉去处佳胜工作顺遂台安大安当日可达之信,颂:晨安晨安午安晚安刻安对女性可颂:淑安妆安阃安对未婚女子,颂:闺安对怙恃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侍安侍祉对晚辈后生,祝贺:学业锐进工作好生涯高兴痛苦健康提高侍棋课祉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全家痛苦祝收信人伉俪:双安俪安俪祉贺有喜庆事者,道:喜安庆祺贺新婚者:燕安燕喜贺生子者:麟安对家居者,颂:潭安潭祺潭祉对行旅者:客安行祺旅一帆风顺客居康乐唁丧,请候:礼安孝履问病,祝颂:早日康复痊安对蒙遭不测不幸者,祝祷:枯木逢春对常识界,可泛颂:文安道安研安文祺雅祺对编辑:编祺编安对写作者:著祺撰安笔健对教师:教祺教安诲安对军界:勋扯戎安对官场政安勋安升安公祺钧祺崇祺对工商实业界:筹祉财安吉利赢祺盈祺发祺运祉事业昌隆宏猷大展去处佳顺万事顺遂百事称心诸事如意盛利久发财路旺盛日进斗金古时手札,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自力一栏.所以,手札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即可省去.还有,信一开首就称“你好”的,假如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包袱了,应注意防止.签名签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订写信人姓名.假如是写给熟习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本身的称呼,如:弟.侄.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签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经常应用启禀词如下:对父老:叩叩上叩禀敬禀对平辈:上敬上谨启鞠启稽首亲笔手肃对晚辈:字示白谕手白手谕在签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代日,也可把日期写鄙人一行签名的右下方.别的,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气氛.心情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附候或请安如写信人的家眷.近处同伙也和收信人熟习,签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或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眷.近邻亲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请安”,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
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
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
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
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
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
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
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文中绝对不可以出现你我他的字样。
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 (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致专此,祝专此即请专此布达,即颂专此奉复,并祝 (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即请顺效顺祝或为:此候此请顺致顺颂即候或为:祝颂请问致候对尊长,可选用:恭叩恭淆恭颂恭候敬叩敬祝故请敬颂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恭请恭候为强调郑重其事:谨祝谨贺对晚辈:此询顺祝即问祝(你)愿(你)盼望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对父母辈,颂祝:金安福安对尊长:康安钧安崇安履福颐安对女长辈:慈安懿安坤安玉安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春社暑安秋棋冬馁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岁祺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常时可颂:近祺日祉时吉时绥起居安吉行止佳胜工作顺利台安大安当日可达之信,颂:晨安早安午安晚安刻安对女性可颂:淑安妆安阃安对未婚女子,颂:闺安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侍安侍祉对晚辈后生,祝愿:学业锐进工作好生活愉快幸福健康进步侍棋课祉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全家幸福祝收信人夫妇:双安俪安俪祉贺有喜庆事者,道:喜安庆祺贺新婚者:燕安燕喜贺生子者:麟安对家居者,颂:潭安潭祺潭祉对行旅者:客安行祺旅一帆风顺旅居康乐唁丧,请候:礼安孝履问病,祝颂:早日康复痊安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否极泰来对知识界,可泛颂:文安道安研安文祺雅祺对编辑:编祺编安对写作者:著祺撰安笔健对教师:教祺教安诲安对军界:勋扯戎安对政界政安勋安升安公祺钧祺崇祺对工商实业界:筹祉财安吉利赢祺盈祺发祺运祉事业昌隆宏猷大展行止佳顺万事顺遂百事称心诸事如意盛利久发财源茂盛日进斗金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
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署名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
常用启禀词如下:对尊长:叩叩上叩禀敬禀对平辈:上敬上谨启鞠启顿首亲笔手肃对晚辈:字示白谕手白手谕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
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