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合集下载

献血反应的预防处理及原因分析

献血反应的预防处理及原因分析

复进针 , 激局 部 引起疼 痛 , 刺 使献 m者情 绪 紧张 而引 世
厥:
44 坐位采血结束后 . 献血 者站起过猛 , 出现~ 过性 脯缺
血:
45 连锁反应 .
和惧怕 心理
看到他人 出现献血反应 , 加重 自己的疑虑
晕厥反 应 5 处理 措施
拽们 20 年 1 01 ~9月共采 血 5 14人份 , 28 献血者来 自郏 州所属五市 一 县 及郑 州 市内的 广大 市 醚 、 干部 学生 、 工 人、 战士 、 民等备界^ 士。献血反应 情况详 见表 农
应. 并立 即停 止采血 , 速取头低 卧位 , 迅 抬高双 下肢 4。松 5.
解紧身衣领 . 保持呼 吸通畅 . 针刺 人 中穴 , 对晕厥苏醒 后的 献 阻者 . 让 其休 息好 , 硬 并给 予安 慰 . 解释和心 理 护理 , 适 喝些糖水 . 待乏 力消 失后 方可 起来 , 最好 多观 察一 段 时
维普资讯
第 】 0卷
第 6期(02年 3月) 20
河 南 医药信 息
献血 反应 的预 防处 理及 原 因分 析
马学冬 王 凯 扬 丙辛
郑 州市 4 05 ) 503
( 河南省红 十亨血液 巾心 随着无偿献 咀的 不断 发展 、 广和普 及 , 推 采血 情况 也
54 为 r 保护献 血者的身心健康 . 务人员应严格体 检标 医 准 . 免空腹 采 血 、 免感 冒的 、 避 避 月经期 的栗 血 , 淘 问自 并 尢晕针 史 、 史 . 晕血 如果有劝其不宜献血 。 55 医务人 员一 旦发现 有献血 反应时 , . 要镇 静 . 果断 采取 保护性措 施 . 止其他 献 血 者疑 虑 和恐 惧 而发 生连 锁 反 防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献血员的护理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献血员的护理
献血常识了解较 少有直 接关 系。献血 者非 心理 因 素以及 采血 后所致 的献血反应各 占 2 . %和 2 .8 , 与献血员机 体 的 45 0 7 1% 这
4 2 献血 中的护理 .
采血 护士应认真选择穿刺部位 , 尽量地选
用 弹性好 、 充盈度 高的肘 正 中静脉 , 刺成 功后将 采 血针头 固 穿 定, 防止滑脱或针 头斜 面 紧贴血 管壁 。观察 血流 是否顺 畅 , 血
式广泛做好 《 献血法》 及其相关 地方法规 的宣传 , 好献血 者的 做

应激反应 、 医护人 员 以及 与献 血环境 有关 , 加 强科 普宣 传健 需 康教育及献血者的预防护理 。
3 献 血 反 应 的 预 防
31 预 防 .
加强 国家实行献 血制度 意义及 血液生 理知识 的宣
传教育 , 加大献血科 普 常识 的教育 力度 和广 度 。通 过传 单 、 板 报、 橱窗 、 海报 、 座 、 讲 幻灯 、 录像 及广播 电视 、 互联 网等 多种 形
献血反应俗称晕针反应 , 由多种 原 因引起 的献 血员 在献 是 血过程 中产生 的心理 、 理应 激反 应… , 生 当机 体不 能适 应 时而
出现的一系列症 状 、 体征 。表现 为面 色苍 白并 伴 有轻度 出 汗 、 眩晕 、 tP 恶 ,  ̄g吐、 跳加 快 、 心 失去 知觉 , 重 者可 伴有 惊厥 。这 严 些副反应严重的制约着无偿献血 活动 的健康 发展 。所 以 , 做好
解有关献血知识 、 液生理知识 , 血 了解献 血意义 , 减轻其 心理负
担。
从本文统计数据可 以看 出, 献血者 因心理 因素所 致发生 反 应 的 比例 占发 生 反 应 总 数 的 7 .0 , 血 前 、 5 5% 采 中反 应 各 占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关键词】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处理;预防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少数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一系列血管性迷走神经反应,通常称为献血反应,严重者心率减慢,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发生休克。

在无偿献血、机采成分血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1 献血反应的分型按世界卫生组织对献血反应的分型,献血反应分为轻、中、重三型。

1.1 轻度献血反应献血者神志清楚,主要症状有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呼吸急促、叹息或哈欠、自觉发热。

1.2 中度献血反应是典型的轻度献血反应症状的加重。

最初可表现为轻度献血反应症状,症状不断加重,进而心动缓慢,呼吸表浅(收缩压可低至60 mm Hg),直至神志丧失,恢复神志可延迟15 min以上,也有突然神志丧失,而无任何明显初发症状者。

1.3 重度献血反应除有中度反应的症状外还发生肌肉震颤、四肢抽搐、面色苍白至发绀、尿失禁、惊厥。

轻度抽搐表现为短暂的神志丧失,四肢不自主抽动,重度抽搐表现为牙关紧闭、身体强直、或呈痉挛性抽搐,呼吸暂停或鼾式呼吸,剧烈有规律的肌肉收缩。

2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一般健康人献血200~400 ml,只占身体血容量的5%~10%,在血容量丢失20% 以上时才可能出现低血容量症状[1]。

血液生理学证明,正常人失血量在10% 以内,对人体无影响[2],因此献血反应的发生与适量献血无直接关系。

影响献血反应的因素很多,下面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2.1 精神因素绝大多数情况与精神因素有关,经调查首次献血者比二次以上者献血反应明显增高,其他职业较军人、医疗卫生人员明显增高,这充分说明精神因素是引起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由于首次献血者或非医疗工作者对献血知识了解甚少,献血时存在恐惧心理,精神过度紧张所致。

2.2 空腹献血餐前献血发生反应者高于餐后者,尤其多见于首次献血者,主要原因是空腹献血时血糖过低引发低血糖反应。

2.3 过度疲劳导致睡眠不佳或身体不适时献血易引起献血不良反应。

试析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试析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试析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了使无偿献血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地避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和热情。

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预防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或预防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献血者;不良反应;预防护理措施1引言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因为各种原因引发的一系列短暂性的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并伴有轻度出汗、心悸、神情恍惚和浑身乏力的症状,严重时会发生惊厥、抽搐或短时意识丧失等。

这些不良反应致使采血中断,不仅影响血液质量,还给献血者的身体带来不适,极易引起献血者之间的“连锁反应”,使献血者产生恐惧心理或造成紧张情绪,献血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健康,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确保血液的质量,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说,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加强对献血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2诱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2.1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多见于首次参加的献血者。

由于缺少对献血知识的了解、晕血、怕针,造成紧张心理,在看到别人献血或自己献血时,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因为精神高度恐惧、紧张,反射性造成迷走神经兴奋,致使脑供血不足和血压下降而引发不良反应,症状如:脸色苍白、呕吐、恶心、大汗及抽搐等。

2.2环境因素为了宣传无偿献血,方便广大市民献血和接受市民献血,很多血站都在人流量密集的区域或繁华闹市停放流动采血车。

街头献血通常是在采血车内进行,采血车内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流通不畅,或者大气过热过冷等,再加上采血车停放在闹市区,周围环境嘈杂,极易导致献血者产生烦躁、压抑的情绪,继而发生献血的不良反应。

2.3身体因素当献血者劳累疲倦时或在空腹、饥饿的状态下,献血者的机体处在一个应急阶段,很容易出现脑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精神紧张的症状。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病科杂志 , 2 0 1 0 , 5 ( 7 ) : 3 9 6— 3 9 8 . 本文编辑 : 姜立会 2 0 1 3— 0 7—1 3收稿
3 . 2 体会
在皮肤科 门诊 中应用整体 护理模式 , 有利 于提高
皮肤科 门诊 医护人 员 的工作 素 质 , 满足 患 者 的基 础需 求 J 。
护理是整体护理 的核心 , 在皮肤 科门诊 中 , 慢性 复发性皮 肤病
的发病率 比较高 , 所需 要 的治疗时 间 比较 长 , 难治 愈 , 患 者面 对疾病表现 出不 同的心 理反应 , 消 极 的心理反应 会 严重 影响 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 应该 加强对 患者 心理 变化 的观 察 , 与患 者及其家属多加 交流 , 充分 了解患 者 的心理状 况 以及心 理特 点, 并将 其作为护理工 作 的开展依 据 , 给予 患者 全 面的护 理 ,
[ J ] . 中国医药导刊, 2 0 1 2 , 1 1 ( 1 3 ) : 2 0 0 8— 2 0 0 9 .
士 的重点考核 内容 中, 使护 理人 员通过 提高文 书质 量不 断提
高 自身 的工作素质 J 。
[ 5 ] 谢彩霞. 舒适护理在皮肤科 门诊 的应用 [ J ] . 岭南皮肤 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容不完整 , 被 任意地篡 改等 , 使得 医疗纠纷 发生率增 高 。完
整 的病历记录是每次护理 的凭证 , 一旦 出现问题 , 可 以作为解 决相关 医疗纠纷 的依据 。门诊部应 组织 护理 人员对 《 病 历书 写规范》 进行 系统的学习 , 可将规范化 的书写护理文件 纳入护
[ 4 ] 尚艳 华, 林丹琼. 罗伊适 应模 式在皮 肤科 门诊 中的应 用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目的分析献血反应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755例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实践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有多种,精神因素是主要因素。

结论通过心理指导、提高采血技术、卧位献血等措施可减少献血反应。

标签:献血反应;原因分析;护理对策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由于献血者对血液生理及献血知识缺乏充分认识,或因精神、身体状况及环境等因素影响,少数献血者可出现献血反应,严重者致休克,常需中断采血致采血量不足,因此做好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是保障无偿献血队伍健康发展及血液质量的关键[1]。

本站从2010年5月~2013年12月共发生献血反应755例,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站自2010年5月~2013年12月共发生献血反应755例,平均年龄38岁,其中男418例,女337例,见表1。

2 献血反应的临床表现2.1轻度献血反应献血者神志清醒,表现为精神紧张、心跳加快、面色苍白,自觉头晕目眩、胸闷、恶心等。

2.2中度献血反应症状不断加重,心跳由快转慢、呼吸浅表、血压下降、甚至神志不清,亦有突然神志不清而无明显初发症状者,多在15min内恢复正常。

2.3重度献血反应除有中度献血反应症状外,还可出现口唇紫绀、牙关紧闭、肌肉震颤、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等。

3 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3.1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诱发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中占47.55%。

当看到其他献血者发生晕厥或见血液即引起献血反应;或因静脉穿刺使血管或末梢神经受刺激即出现心跳加快、过度换气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导致献血反应,尤以首次献血及女性较易诱发。

3.2空腹献血空腹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因献血前长时间未进餐,献血时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使物质代谢加快,造成低血糖引起献血反应。

3.3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多见于远途献血者,因舟车旅途疲劳,睡眠不足,献血时易诱发献血反应。

3.4月经前期献血经前综合征使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导致献血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类、预防及处理原则论文

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类、预防及处理原则论文

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类、预防及处理原则【关键词】献血;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情况下,献血是安全的,但个别人偶尔可能出现头晕、出冷汗、穿刺部位青紫、血肿、疼痛,或头晕、出冷汗等不适,极个别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献血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出现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后,会加剧对献血的恐惧和担心,将挫伤献血者的献血热情。

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提高公民对无偿献血的热情的积极性,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我们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类、预防及处理做一个初步的论述。

1 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6个内容1.1 精神紧张因素,精神紧张因素占的比例比较大,现在我国是从有偿献血阶段渐进地走到无偿献血阶段;从不了解献血知识到少许的了解献血知识,这个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首次参加献血的人较多,身体也比较健康,很少去医院的,当看采血穿刺针头较粗时,害怕疼痛,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回心血量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献血反应。

1.2 四小时内末进食时,血糖相对偏低,耐受力低的献血者由于血糖低影响机体神经系统,其通过高级神经边缘系统、下丘脑腹中核刺激交感神经并抑制下丘脑腹侧核与迷走神经,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突然降低,导致因一时缺血缺氧而出现献血反应。

1.3 护士的采血穿刺技术穿刺时不顺利,导致血流不畅,献血者受疼痛,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发生献血反应。

1.4 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此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献血时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出现献血反应。

1.5 医护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献血者漠不关心,在一旁聚堆闲聊,没有医护人员的护理,本来就紧张、恐惧的心理,更加没有安全感,另外,体检医生对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时,不认真,不全面,导致有晕针、晕血史的人员献血。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献血是一项伟大的公益活动,但是有时候献血者会出现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一般是轻微和自我恢复的,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是严重的并需要紧急处理。

本文将讨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

献血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有很多。

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1. 献血后血压下降:献血会导致血液量减少,从而导致血压下降。

这种情况在献血后的短时间内比较常见,通常是由于立即起身和体位变化引起的。

2. 血栓形成:有时候在献血过程中,针头进入血管后可能会损伤血管内壁,导致血栓形成。

这种情况一般不常见,但如果发生了,可能会导致循环系统的问题。

3. 过敏反应:有些人对血浆蛋白、抗凝剂或其他血液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这种情况一般会导致皮肤瘙痒、呼吸急促、喉咙紧缩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1. 献血前的评估:在献血前,献血者应该接受一次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和个人病史的询问。

这有助于识别高风险献血者,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2. 寻找合适的献血者: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献血。

对于一些体弱多病的人或者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他们的献血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确定献血者时应格外谨慎。

3. 确保合适的血液采集操作:血液采集的技术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过大的针头、错误的采血量或采集方法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确保血液采集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非常重要。

当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1. 高压液体复苏:如果献血者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恢复血液容量,从而提高血压。

2.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或其他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3. 休息和观察:对于大多数轻微的不良反应,献血者应该得到足够的休息和观察。

这有助于他们恢复正常。

虽然献血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合适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处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对献血者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摘要】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适量献血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采血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

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防治方法,减少发病率。

【关键词】献血反应;献血者;原因分析;防治
在采血工作中,献血晕厥是献血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它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四肢无力、心悸、气短,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

献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给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献血反应的不同原因加以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常见献血反应的原因
1.1献血员精神过度紧张。

精神紧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

献血者对献血多少都有一定的恐惧感,特别是首次献血者。

其原因主要是首次献血者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少,在献血时因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扩张,造成心肌收缩乏力,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

1.2献血员体位性晕厥。

献血员献血后站起过快及转变体位太快时,由于重力的效应和支配血管舒缩的神经失调而导致晕厥。

1.3献血员空腹献血。

献血者空腹时血糖相对处于较低状态,各器官组织的代谢处于较低水平,此时采血将增加机体的消耗,多有相对血容量不足,出现一过性血糖过低。

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组织,从而诱发晕厥。

1.4献血员睡眠不足、过度劳累。

此时献血者机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反应。

1.5采血人员穿刺不顺利。

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欠佳,穿刺技术不熟练,疼痛、血肿等原因,都可导致献血员精神紧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诱发晕厥反应。

1.6献血员晕车后。

献血员晕车晕船后接着献血的,很容易导致晕厥,其实是晕车症状的继续而采血是诱因。

此外,曾有晕针、晕血史的,见血见针也容易晕厥。

2献血晕厥反应的预防和救护
2.1 献血晕厥反应的预防。

医务人员要加大献血常识及有关血液知识的宣传,接待献血员时要和蔼、热情。

使献血员对采血的过程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心中有数,同时消除其恐惧和紧张心理。

献血员在献血前要有足够的休息,24小时内晕车晕船及呕吐腹泻者,应待恢复后方可献血。

体检时认真询问有无晕针、晕血、晕厥史的,切忌空腹采血,让献血者做好采血前的准备,并做到三不采:不合格者不采;空腹、过度疲劳、睡眠不佳者不采;不超标采取血量。

采血人员应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和一人一针率,减少献血员的痛苦。

采血完毕,嘱咐献血者原地不动平静休息3~5分钟,再缓慢站起,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而导致一过性脑缺血所致的晕厥发生。

在采血时,要勤观察,勤巡视,勤询问,献血者如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处理。

对精神紧张者,在采血过程中与其交谈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采血。

2.2医务人员应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保证采血车内清洁、干净,符合卫生学准则,禁止人员喧哗和其他噪音,冬季做好保温,夏季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营造一种友好、亲切的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氛围。

实践证明;一个光线充足、安静、整洁、温暖适宜的献血环境可使献血者感到温馨、快乐、身心放松,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

2.3献血晕厥反应的救护。

在采血过程中若发生不良献血反应必须立即停止采血,进行现场救护。

2.3.1献血副反应的一旦发生,工作人员不能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对采血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或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应立即将献血员采取头和躯干降低,下肢抬高或平卧脚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脑血流量。

可饮用些糖水,一般不做其他处理。

若休息一段时间症状仍不能改善可静脉输注高渗糖50~100ml,注意观察献血者的口唇、皮肤、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2.3.2痉挛性抽搐的救护。

对采血过程中出现痉挛性抽搐应马上按压或针刺人中,迅速给予镇静剂及静脉点滴葡萄糖,很快便会恢复正常,如伴有呕吐者应将其平卧,头偏向一侧。

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误吸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2.3.3献血反应严重,抢救效果不明显者应立即送医院急诊室抢救。

随着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公民献血的积极性。

通过改善献血环境,强化采血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加强心理护理,尽可能给献血者温暖的关怀和信心,使献血者神经放松,把情绪调到最佳状态,不仅有助于减少并有效防止献血反应的发生,还有利于组织发动更多的无偿献血者,从而更好地促进无偿献血工作蓬勃、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宁,陈宝葵.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 (6):418.
[2]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
[3] 史佩敏,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中外医学研究,2009,7(5):3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