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感染资料
177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

1 1 标本 来源 .
院收治肺结 核患者痰 和灌 洗液 5 4例。 0 12 培 养和鉴定 患 者人 院时按常规 方法 留取合格 痰标本 . 或行纤维 支气管 镜检查 时 收集 支 气管肺 泡 灌 洗液 , 《 国 按 全
院肺 结核患者发 生呼吸道真 菌感染率 高达 到 3 .% , 5 1 而且 患
免疫功能受到破 坏 , 引起 菌 群 失 调 , 致 二 重 感 染 , 生 呼 吸 导 发
2 1 临床 标本酵 母样真 菌 的分 离率及 标本来 源分布 在全 . 部病原 菌阳性 标 本 ( n=5 ) , 分 离 到酵 母 样 真 菌 17 4 0 中 共 7 例, 占总病原分 离率 的 3 . % ( 7/ 0 ) 其 中呼吸道 标本痰 5 1 17 5 , 4 10例( 6 0 ) 肺泡灌洗 液 7例 ( % ) 7 7 9.% , 4 。17例 深部 真菌感 染患者 中 , 17例 (6 4 ) 女 6 男 1 6 .% , O例 ( 3 6 ) 年龄范 围 0 3 .% ,
—
道继发真菌感 染大幅度增加 。 病原学分 类结 果表 明感 染 的 真菌 以 白色 假丝 酵 母 菌 为 首 , 6 .% , 占 6 1 其次分别 为近平滑假丝酵母 菌 为 1 . % , 6 4 光滑 假丝酵母菌 占 1 . % , 19 热带假 丝酵母菌 占 2 8 , . % 与马 凤莲 等 不 同 j这可能与标本来 源和鉴定方法 的不 同有关 。 药
A h i d a n h r aeta o ra 2 1 e ;6 2 nu i l dP am cui l un l 0 2F b 1 ( ) Me c a c J
17例肺 结核合并 肺部真菌 感染情况 分析 7
杨 静, 王 庆 , 东萍 王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及耐药分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肺结核(TB)是感染科中较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侵袭所致,严重情况下可引起肺心病及肺癌等并发症的形成[1],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此外,TB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通常较为低下,且肺部及支气管结构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极易受到多种致病因子的侵袭,当患者在长期使用广谱或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后,可引起呼吸道中菌群的紊乱,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且大大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概率[2-4]。
而据多项研究显示,当TB 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或定植时,可导致自身病情的加重,但两者症状表现较为相似,其临床诊治及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5]。
对此,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TB 患者630例,对TB 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统计,现报告如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1.13.011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TB)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真菌的耐药情况。
方法: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TB 患者630例,其中TB 合并真菌感染或定植14例,无真菌感染616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同时给予药敏试验,统计真菌的耐药情况。
结果:在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14例中,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浸润性型与血行播散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B 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在咯血、咯痰、呼吸困难及湿啰音等症状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感染的TB,但抗酸染色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感染TB 患者,TB 合并真菌感染病变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本次检出真菌14株,均为酵母菌属,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数目最多,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与光滑假丝酵母菌,而克柔假丝酵母菌则较少。
药敏试验结果发现,不同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氟康唑与伊曲康唑两种药物在各类真菌中的耐药性普遍较高。
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例分析

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例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常见并发症之一就是肺真菌感染。
肺真菌感染是指肺部被真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常见的肺真菌病原体有念珠菌、曲霉菌、组织胞浆菌等。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例肺结核合并肺真菌感染的病例。
该病例为一名男性,32岁,农民。
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并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因症状加重而就诊于当地医院。
根据临床表现和胸部CT结果,初步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
患者经过: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认了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
同时,当地医生还怀疑患者可能存在肺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患者右下肺段出现红斑、溃疡病变,并采集了病灶内的标本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
培养结果显示,病灶内分离出一种念珠菌属的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白色念珠菌。
在确认了患者同时合并肺结核和肺真菌感染的诊断后,患者被转诊到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根据患者体重、肾功能以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药物治疗方案被制定。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结核治疗和抗真菌治疗两个部分。
抗结核治疗部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开始接受四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包括异烟肼、链霉素、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治疗的初始阶段,患者每天口服这些药物,并配合肺结核患者常规化疗的标准方案进行治疗(通常为6个月或更长时间)。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定期进行肺部CT检查和血液检测以监测治疗效果。
抗真菌治疗部分:在控制结核活动的同时,患者还开始了抗真菌治疗。
由于白色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都有一定的耐药性,治疗选择了对白色念珠菌敏感的药物,包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
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经静脉注射这些药物,持续治疗2周。
治疗结束后,患者继续口服伊曲康唑作为维持治疗,直到肺真菌感染症状完全消失,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进行确认。
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得到了科学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103例分析

由于肺结 核 本身 是一 种感 染性 疾病 ,合并 其他 细菌 、 真 菌感 染 时 , 在症状 、 征及 x线表 现上无 特殊性 , 无病 原学 体 若
或病 理结 果 , 临床诊 断 和鉴别 诊 断有一定 困难 。 以 , 识 所 早期
别并 积极 治疗 是保证 预后 的关键 31肺 结 核 病 合 并 真 菌感 染 的 原 因 .
肺 结核是 由结 核分枝 杆 菌引 起 的慢 性传 染病 , 是威 胁人 类健康 的重要 传染病 之一 , 近年 来 , 由于抗结 核药 物 、 皮质 糖
激素 、 免疫 抑制剂 、 谱抗 生素 的长期 应 用 , 广 使得 机体 免 疫功 能 下降 、 菌群 失调 , 并真 菌感染 的发病 率不 断增 加 , 中呼 合 其 吸 系统 真菌 感染 占所 有 内脏真 菌 感染 的首位 [ 本 文采 用 回 1 ] ,
27治 疗 与 预 后 .
20 0 3年 3月 一 0 8年 1 20 2月 ,我 院结 核科 住 院肺结 核 患 者合并 真 菌感染 的病 例 13例 。其 中, 7 0 男 1例 , 3 女 2例 , 年
龄 1 ~ l岁 , 均 4 . 岁 。 87 平 11 1 . 断 标 准 2诊 肺结 核 的诊 断标准 以 1 9 9 9年我 国制 订 的结核 病分 类标
【 中图分类 号】 2 R5 1
【 文献标 识码】B
【 文章 编号1 6 3 7 1 2 1 )4( 一 1 — 2 1 7 — 2 0(0 0 0 c)2 6 0
(64 %) 出 现发 热 或 发 热 加 重 ,6例 (43 %) 8 .0 又 5 5. 7 咳乳 白色 黏 痰 ,0例 ( 91 % ) 3 2 .3 出现 胸 痛 ,6例 ( 55 % ) 1 1 .3 出现 痰 血 。 3 例 ( 3 0 口腔 内颊黏 膜 、 表面 可 见 白色斑 点 , 4 3 . %) O 舌 胸部 体 检 出现干 、 性 哕音或 原有 哕 音增 多 5 湿 0例 ( 8 4 。 吸音 4 . %) 呼 5
肺结核合并院内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胞大 于 1 1’L 3 (13 %) 中性粒 细胞超过 7% 0× 0/ 者 9例 2. 1 , 0 者 6 ( 55 %) 5例 3 . 2 。药敏结果显 示 , G一 菌感染 者 中, 在 杆 显
五、 实验室检查
13例 痰标 本每份至 少 2次分 离 出病原 菌 , 常规 白细 8 血
有 13例 痰 培 养 加 药 敏试 验 阳性 , 原 菌 培 养 阳 性 率 为 4 病 7.4 。主要检 出菌株为 革兰氏阴性菌为首 , 为革兰 氏 8 1% 其次 阳性菌 。13 8 例感染 中 , 普 培 阳性 者 6 , 3.6 , 痰 8例 占 7 1% 分
(3 1% ) 1. 1 。空洞 6 l例 ( 3 3 %) 3 . 3 。伴有 肺外结 核者 l , 7例 其 中结核性胸膜炎 5例 , 结核性脑膜 炎 2例 , 支气管 内膜 结核
染 4例 , 17 % , 占 . 2 其它感染 3例 , 12 % 。 占 .9 二、 肺部 感染 与肺结 核 的关 系 反 复咯血 者 占 5 .6 9 5 % (0 / 8 ) 双肺结 核并 发空洞 5 .6 ( 6 13 , 支 镜插 19 13 , 2 4 % 9/ 8 ) 纤 管者 1.7 3 / 8 ) , 不张 者 1.9 ( 2 13 , 核性 9 6 (6 13 % 肺 7 4 % 3/ 8 ) 结 支气管扩 张为 l. 8 1/ 8 ) O3 ( 9 13 %。 三、 肺部感染病原 菌分 布情况 13例肺 部感 染病 例 中 8
离到 16株病 原菌 , 中革兰 氏阴性杆 菌 6 1 其 2株 , 5 .5 , 占 34% 真菌 3 5株 , 3 .7 , 兰 氏阳性球 菌 1 , 1 .8 。 占 01% 革 9株 占 6 3 % 所有病 例痰连 续 2次培 养均发现有 同一细菌 生长 , 同时作药
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p n m a d ee n Me a p n m wa lwe t(1 .2 ), t a o Acn tb ce b u n i o ro ee s o s 5 2 ht f ieo a tr a ma ni Ceo ea o e S la tm wa lwe t t fp rz n / ub ea s o s
( 首都 医科 大学 附属 北京胸 科 医院
摘 要: 的 目
114 ) 0 1 9
探 讨 肺 结 核 患 者 合 并 肺 部 感 染 的病 原 茵 分 布特 点 及 耐 药 性 , 临床 合 理 用 药和 控 制 医 院 内感 染提 供 依 据 。方 为
法 对 2 0 0 9年 1月 至 2 1 0 1年 1 2月该 院肺 结核 患 者合 并 肺 部 感 染 时 下 呼 吸 道 标 本 中 分 离 出 的 阳性 标 本 进 行 病 原 茵 及 耐 药 性 分 析 。结 果 分 离病 原 菌 5 0株 , 中革 兰 阴 性 杆 菌 占 6 . 8 , 菌 占 1. 2 , 兰 阳性 球 菌 占 1 . o 。 感 染 前 5位 病 原 茵 为 1 其 58 % 真 9 O 革 51%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 8 0 ) 肺 炎 克 雷 伯 茵 ( 1 9 )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 1 1 %)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0 3 ) 白假 丝 酵 母 茵 1. 4 、 1. 6 、 1. 8 、 1.9 和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摘 要】 目的 探 讨肺结核合 并下呼吸 道感染 患者 的菌种分布 以及耐 药性 。方法 选取合并 下呼吸道感 染的
肺 结核 患 者 1 3 7例 ,收 集痰 液 送 检 验 科 进 行 检 查 ,对 病 原 茵 分 布 情 况 以及 耐 药 性 进 行 统 计 和 比较 。 结 果 1 3 7例 患者
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最高 ,对 他唑 巴坦 的耐药性 最低 ,其 次 是阿米卡星和 左氧氟 沙星 ,亚胺 培南 、头孢西 丁、氨 曲南 以 及哌拉西林 的资料不全 ,因此未纳入 比较 ( 见表 2 ) 。
表1 肺结 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 院 2 0 0 8 年 1月—2 O l 3年 1 月合 并下
—
本送检率不得低于 3 0 % 。而我院细菌 学检查 和药敏检查数 仅 占接受抗菌药物 治疗患者 的 1 2 . 1 % 。细菌 学检查 是临床 明 确感染源 和选用 、更换抗菌 药物 的可靠 依据 。根 据细 菌学检
查和药敏结果选用 抗 生素 ,才使抗 感 染 治疗 更 具有 针 对性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3 2 9 6【 2 0 1 3 )0 9 — 0 0 3 4— 0 0 0 2
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 菌对 庆大霉素、复方新诺 明、
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吡肟 具有较 高 的耐药 性 ;阴沟肠 杆菌对 庆 大霉素 、头孢西丁 、氨曲南 以及复 方新诺 明具有 较 高的 耐药
肺结 核是 临床 常见 的呼吸系统 疾病 ,患 者 由于抵抗力 下
降和抗结核药物 的长期应用 ,与普通人 相 比更容易 并发下 呼 吸道感染 。本研究 对 1 3 7例肺结 核合并下 呼 吸道感染 患者 的 菌种 分布情况 和耐药性进行 回顾分析如下 。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

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价值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的一种前体肽,主要通过对病原微生物刺激,而在体内发生快速增加,而且主要来源于感染炎症细胞。
在很多感染疾病中,PCT的表达水平通常能很好的反映人体机体炎症反应的情况,可以用于判断感染程度的严重程度,亦可以用来指导抗感染治疗。
近年来,关于PCT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包括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以肺部病变为主要表现,发病率较高。
肺结核细菌可引起病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很多病人都会出现肺部细菌感染的症状,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如何准确、及时地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方法(如痰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因此,为了更快、更准确地确定肺结核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临床医生寻求了其他方法,其中PCT的检测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研究表明,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PCT水平通常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或肺部细菌感染的水平。
潘丽琴等(2015)在对肺结核与相关细菌感染(包括支原体、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患者进行PCT检测的研究中发现,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或单纯细菌感染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因此,PCT的检测可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辅助临床医生诊断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PCT结果明显升高的患者,可以加强对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疑似肺结核患者,可以通过检测PCT水平,进一步鉴别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以便尽早制订治疗计划。
总之,PCT检测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综合分析PCT检测结果,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诊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
3.需要住院的CAP患者 推荐:①静脉应用β内酰胺类(头抱噻肟、
“呼吸”喹诺酮类:即抗肺炎链球菌活性提高的
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
2.伴心肺疾病或修正因素的门诊患者:
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或多耐药的以及肠道G-杆 菌感染危险因素
抗生素选择:①β内酰胺类(口服二、三代
被抑制,即细菌在抗生素作用后复苏所 需要的时间。包括氨基糖苷类、氟喹诺 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氯霉素及 利福平。Β内酰胺类中碳青霉烯类药物具 有PAE。特别是对绿脓杆菌,其他药物均 没有PAE或者很短。
肺部感染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
肺炎预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抗菌 治疗延搁(>8小时)
一.初治经验性Leabharlann 疗 二.抗菌化疗(目标治疗) 三、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抗菌治疗的特
殊问题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
1.无心肺病史、无修正因素的门诊治疗 患者 :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单独
或作为混合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病毒,其 他尚有军团菌、结分枝杆菌、地方性真菌等。推荐抗 菌药物为新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或 多西环素。
影像学检查
肺结核空洞继发曲菌球时有特征,具诊断价值. 在原有影象学基础上出现下列几点提示合并感
染:1.肺结核空洞出现液平,原来已吸收或增殖 性改变的空洞周围浸润性病变增多 2.原结核 病变以外出现实变,不符合结核沿支气管播散的 支气管肺浸润影 诊断结核合并感染应该排除:1.结核进展 2咯血 3.合并ARDS,肺水肿
能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包括MRSA),以提 高首次用药的成功率。 如果患者近期使用过抗生素,换用其他类抗生素。 在初始经验性治疗时应广谱高效,待病原学报告后再有针对 性地调窄抗菌谱。 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以确定治疗方案。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04; 18: 939-62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 118 (7A) :29S-38S
消毒或使用不当, 均可成为病原体入侵肺 结核患者体内的途径。 混合感染50%. MRSA ,G-杆菌(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非发酵菌)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机 制
3. 免疫抑制宿主肺结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
HIV,器官移植,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变态反 应性疾病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激 素
推荐抗生素治疗:①静脉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
类(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三唑 巴坦)联合抗假单胞菌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 ②静脉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受类联合静脉用氨基糖苷类 和大环丙酯类(阿奇霉素)/非抗假单胞菌喹诺酮类三 联治疗。
Early-onset HAP治疗原则
初始治疗强调经验治疗。 初始迅速给予足量广谱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力图覆盖所有可
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联合大环内酯类 (口服或静脉)或多西环素;②“呼吸” 喹诺酮类静脉给药。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
4.需要入住ICU重症CAP :包括主要标准:
①需要机械通气;②48小时内肺部浸润病灶扩大超过 原来病灶的50%;③浓毒败血症性休克;④急性肾衰 竭(尿量<80ml/4h或非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肌酐 >2mg/dL。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 PaO2/FiO2<250;③双侧或多叶肺炎;④收缩压 <90mmHg(16.okPa);⑤舒张压<60mmH(8.0kPa)。
病原学阳性结果临床意义评价
提示病原学诊断 1.痰培养优势菌中等量或大量生长 2.痰培养细菌少量生长,而涂片和培养结
果一致 3.入院3天内多次痰培养分离到相同细
菌
病原学阳性结果临床意义评价
未明病原学诊断 1.呼吸道标本培养为正常菌落 2.痰培养多种病原体少量生长
金葡菌肺炎
抗感染治疗 (优化抗菌治疗)
合并感染:霉菌
肺结核合并感染的诊断
病原学检查 标本采集 痰标本: 诱导咳痰 45℃ 10%NACL雾化,
电动吸痰 立即送检 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血培养和胸腔积液培养 常规细菌检查 涂片检查 培养鉴定
病原学阳性结果临床意义评价
确立病原学诊断 血培养(+) 胸腔积液培养(+) BALF发现卡氏肺孢子虫 开胸肺活检发现病原体
分支杆菌,MRSA,单疱疹病毒,曲霉菌,新型 隐球菌,卡氏肺孢子虫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机 制
4.营养不良和长期应用抗生素
肺结核合并感染的诊断
临床资料
黄痰,发热,WBC升高 发热持续不推或发热再起 持续低热(隐匿病灶?) 药物热 耐多药肺结核 激素减量后病情反跳
肺结核合并感染的诊断
肺结核合并感染
陈银松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机 制
1. 肺结核导致肺部结构破坏继发感染
肺结核空洞继发细菌感染, 曲霉菌感染 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 结核性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继发细菌感
染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机 制
2. 肺结核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 纤维支气管镜、雾化吸入、气管插管等
与抗菌疗效相关的药学参数
虽然MIC和MBC是反映抗生素抗菌活性高 低、血清(组织)尝试是反映药动学的 有用参数,但还不足以预测体内抗菌效 果和实际疗效。
根据杀菌作用将抗生素分为浓度依赖型 和时间依赖型两大类
抗菌药物的持续效应
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ffect,PAE) 指细菌在受到抗生素作用后其生长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