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与诊断

合集下载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该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和临床表现。

本文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1. 病理学特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或外部淋巴组织中存在大量异常的B细胞。

该病的病理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弥漫性生长模式:肿瘤细胞在淋巴结或其他组织中弥漫分布,没有明显的结节形成。

(2)大细胞形态特征:肿瘤细胞体积较大,核染色质呈绒毛状,核仁明显,胞浆丰富。

(3)核分裂象:肿瘤细胞中常见核分裂象,反映其高度增殖活性。

2. 免疫表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常见免疫标记物有以下几个:(1)CD20:阳性表达率高达90%以上,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异性标记。

(2)CD79a:阳性表达率高,也是本病的特异性标记。

(3)CD3:常见阴性,可以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鉴别。

(4)CD10和BCL6:阳性表达率较高,提示较好的预后。

(5)Ki-67:高表达与肿瘤的生长活跃程度有关。

3. 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变异在引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Bcl-6、c-Myc和Bcl-2等基因异常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克隆性IgH基因重排也是该病的常见遗传学异常。

4. 临床表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包括以下症状和体征:(1)肿块或肿大淋巴结:常见的首发表现是局部淋巴结肿大、无痛。

(2)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消瘦等,提示疾病进展和系统性受累。

(3)其他表现:肝脾肿大、黄疸、骨髓受累等。

5. 诊断标准根据以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标准为:(1)病理学特征:存在弥漫性生长模式、大细胞形态和核分裂象。

(2)免疫表型:CD20和CD79a阳性,CD3阴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是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组织的实体瘤。

淋巴瘤可发生在躯体的任何部位。

国内以20~40岁占多数,男多于女,并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多数。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很不均一的恶性肿瘤,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典型表现,伴发烧、消瘦、盗汗等,中晚期常有肝、脾大,晚期有恶病质。

现将我院2020~2020年间诊治的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选取我院2020~2020年经病理学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5~75岁,中位年龄54岁。

低度恶性4例,中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7例。

按恶性淋巴瘤国际分期,Ⅰ期22例,Ⅱ期41例,Ⅲ期21例,Ⅳ期16例。

诊断临床以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要紧病症;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引发相应器官的压迫病症;随病程进展,可显现结外侵犯或以结外病变首发;部份患者有发烧、消瘦、盗汗、皮肤瘙痒等全身病症。

结合辅助检查能够确诊,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淋巴瘤的重要依据。

医治按病理分类的中高度恶性组应以化疗为主,即I、Ⅱ期也应化疗,必要时配合局部放疗,大体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恶性程度高者可别离或同时在化疗方案中加入博莱霉素、甲氨蝶呤,对病人减缓率及生存期均有提高。

20例患者中采纳CHOP方案化疗14例,CHOP协同放疗16例。

初医治效评判标准按1999年美国和欧洲淋巴瘤工作组制定的NHL疗效评判标准[3]评定,即肿瘤完全减缓(CR)、部份减缓(PR)、疾病稳固(SD)和疾病进展(PD)。

2结果疗效:近期完全减缓(CR))9例,部份减缓(PR)7例,疾病稳固3,疾病进展1例。

初医治效达完全减缓与瘤体切除后无观看指标者(无指标)预后较好,生存5年以上,明显高于部份减缓患者。

3讨论随年龄增加而发病增多,常以高热或各系统病症发病,无痛性进行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较霍奇金淋巴瘤(HL)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远处扩散及常常原发累及结外淋巴组织偏向,大多进展迅速,易发生初期远处扩散。

非霍奇金淋巴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非霍奇金淋巴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如何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淋巴结的大小和 分布情况。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扩散情 况。
如何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
组织活检
最终确诊通常需要通过淋巴结活检获取病理学结 果。
病理学检查能够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指导 治疗方案。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且与某些感染、免疫缺 陷等因素相关。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 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多种疾病相似,需及时就医以排 除其他病因。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
晚期症状
在晚期,可能出现腹痛、呼吸困难、皮肤病 变等更严重的症状。
与霍奇金淋巴瘤相比,非霍奇金淋巴瘤种类繁多 ,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较大。
什么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分类
根据细胞类型和生物学特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 分为多种类型,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 性淋巴瘤等。
每种类型的发病率和预后不同,需根据具体类型 制定治疗方案。
什么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流行病学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显著上升 ,主要影响中老年人,但也可见于年轻人。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随访与监测
治疗后定期随访,以监测复发和评估治疗效 果。
早期发现和处理复发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
如何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
如何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减少感染风险。
如何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 。

非霍奇金淋巴瘤最新优质PPT课件

非霍奇金淋巴瘤最新优质PPT课件
? 3、创造一相相互尊重耐心给予解答。 允许和鼓励病人自学有关知识,提 供适合病人的学习、信任和合作的 氛围,认真听取病的提出的问题, 并资料。
四、体温过高
?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协助病 人日常生活,减轻心肺负担。
? 2、降温处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按时测 量体温并记录,以便观察降温、 的效果。
非霍奇金淋巴瘤
XXX
LOGO
Contents
1
定义
2
病因
3
临床表现
4
护理
定义
–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 病的总称。NHL病变是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等 淋巴器官,也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的淋巴 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定义
临床大多数NHL为B细胞型,占总数70%~85%。NHL在病理学 分型、临床表现与治疗个体化分层上都比较复杂,但是一种有可能 高度治愈的肿瘤。目前发病率在不同年龄阶段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护理诊断
1
①有感染的危 险;与治疗的 影响:放疗、 化疗的毒副作 用致疾病的影 响。免疫缺陷 有关。
2
②营养失调:低于 机体需要量。与治 疗的影响、化疗的 副作用,如无味 / 嗅觉、 食欲减退粒 细胞下降。恶心、 呕吐有关。
3
③知识缺乏;与 新确诊,缺乏信 息来源有关。 ④体温过高;与 肿瘤细胞坏死物 、感染有关。
疱疹、全身性疱疹样皮炎、皮肤色素性改变、结节红斑等。由于 感染而长期不愈合,也是引起NHL患者发热的原因之一。 ? (4)腹部表现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是最常见病变部位,常表现 为腹部饱胀感、腹痛、消化不良、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
检查
主要根据病变的大小、生长的部位和创伤检查可能带来的风险而决 定操作的方式。

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与治疗PPT

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与治疗PPT

体格检查:观 察患者颈部、 胸部、腹部等 部位有无肿块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 免疫学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CT、 MRI等检查
病理学检查: 活检、细胞学
等检查
诊断标准:根 据病史、体征、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和 病理学检查结 果,结合诊断 标准进行诊断
PART THREE
化疗:使用 化疗药物杀 死肿瘤细胞, 如CHOP方 案、RCHOP方案 等
加强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 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
汇报人:
放射治疗:使用高 能射线照射肿瘤, 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剂量:根据肿 瘤大小、位置和患 者身体状况确定
放射治疗周期: 通常为6-8周, 每周5次
放射治疗副作用: 包括皮肤反应、恶 心、呕吐等,需要 及时处理
PART FOUR
疾病分期:早期、中期、晚期 病理类型: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等 治疗方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
保持适当的运动,每 周至少进行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 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 惯,每天保证7-8 小时的睡眠时间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学会释放压力,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及时治疗其他疾病:如感染、炎症等,防止病情恶化
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理解 病情和治疗方案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增强 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提供社交支持,帮助患者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 持系统

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关键词】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0岁,因睾丸肿大伴下坠感来院就诊。

无触痛及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皮温无异常,无发热及盗汗。

超声检查提示:右阴囊实性肿物4.4 mm×2.8 mm,考虑来源于睾丸,右附睾弥漫性增大,回声不均。

术后病理检查:右睾丸组织16 cm×(0.8~6)cm,包膜完整,切面灰黄,质韧。

病理诊断:(右)睾丸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外起源)。

2 讨论睾丸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的疾病,约占所有睾丸肿瘤的1%~8%,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

但在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睾丸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

多以无痛性的单侧或双侧睾丸肿大起病,容易累及附睾及精索。

原发于睾丸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很少见,多数是全身的淋巴瘤累及睾丸或是淋巴瘤治疗后睾丸复发,这是由于睾丸屏障的存在,化疗药物不易在睾丸内达到有效浓度,使睾丸成为一个避护所器官,也是本病复发的根源之一。

在睾丸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次是NK/T细胞淋巴瘤,其他如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滤泡淋巴瘤等也可见到。

睾丸淋巴瘤表现为睾丸肿大,临床上需要与常见的睾丸精原细胞瘤及睾丸炎鉴别。

2.1 睾丸淋巴瘤与睾丸精原细胞瘤的鉴别2.1.1 相同点①临床上均可表现为睾丸无痛性增大;②灰阶超声均可表现为睾丸弥漫性均匀性低回声,或呈局灶性低回声;③彩色多普勒超声均表现为病变区血流信号丰富,且血管扭曲增粗,呈分支状;④频谱多普勒显示病变区动脉频谱均为低阻动脉频谱;⑤均可伴发腹股沟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2.1.2 不同点①发病年龄:睾丸淋巴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老年,尤其是60岁以上,而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年,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之间;②病程:睾丸淋巴瘤病程较短,而精原细胞瘤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发病距就诊时间往往较长,多有隐睾病史;③累及双侧的睾丸淋巴瘤较多,而精原细胞瘤很少累及双侧睾丸;④睾丸淋巴瘤常累及附睾和精索,而精原细胞瘤病变常局限于睾丸白膜内,一般不累计附睾及精索;⑤灰阶超声:一般睾丸淋巴瘤较精原细胞瘤回声更低,内部回生更均匀,睾丸淋巴瘤一般睾丸形态规则,而外生性精原细胞瘤睾丸形态失常。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NHL的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NHL发病风险 。
疫苗接种
接种EB病毒疫苗可预防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NHL发 病。
早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 干预NHL,提高治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乳酸脱氢 酶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 断和病情评估。
影像学检查
B超、CT、MRI等影像学 检查可协助确定淋巴结肿 大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是 否有转移病灶。
鉴别诊断
慢性淋巴结炎
多有感染史,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较好,抗炎治疗后可 缩小。
转移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癌多有原发肿瘤病史,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 差,一般无全身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沿着 淋巴管或组织间隙直接蔓 延,侵犯周围组织。
淋巴结转移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通过 淋巴结转移,扩散到全身 各处的淋巴结。
血行转移
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可以通 过血行转移,转移到肝脏、 脾脏、骨骼等远处器官。
03
NHL的诊断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
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多发生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部位。
分期生存率
早期NHL的5年生存率通常高于晚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 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细胞类型生存率
某些细胞类型如DLBCL和FL的生存率相对较高,而某些侵 袭性较强的亚型如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和Burkitt淋巴 瘤的生存率较低。
提高生存率的建议
早期诊断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NHL,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癌细 胞标志物的治疗方法,通过干 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发挥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现病史
于我院就诊,我院1月19日、2月4日、2月25日行R-CHOP(美罗华 600mgd0+VCR2mgd1+楷莱40mg d1+CTX1.2g d1+DXM20mg d1-5)化疗三 程。 17/3予“美罗华600mgd0+CTX1.2g d1+楷莱40mgd1+长春地辛 5mgd1+DXM20mgd1-5+VP160.1d1-2”化疗一疗程,化疗过程顺利,化疗 后腹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 7/4 始予(美罗华600mgd0+和乐生2gd1-3+楷莱40mg d1+卫萌50mgd1-3) 化疗一疗程,化疗过程顺利。 化疗结束出院后,曾有低热,偶有腹痛。 28/4复查腹部MR示:“腹腔部分淋巴瘤病灶较前增大”,考虑患者对前 面化疗作用不明显。 于29/4 始更改为INE-SHAP方案(和乐生2.0/d,d1-2,;米西宁8mg/d,d1 ;卫 萌0.1/d,d1-2;MP500mg/d,d8-11;DDP30mg/d,d8-10)化疗一程,化疗过程 顺利,化疗结束后无不适。 16/6及25/6给予GP方案(健择1.8gd1,d8+顺铂40mgd1-3)化疗2程,过程 顺利,化疗过程中出现血糖增高,予对症治疗后血糖可降至正常。 30/7再予GPM方案化疗1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经治疗后骨髓抑制恢 复后出院。自上次出院后无不适,今为行化疗再次入院。
讨论
临终关怀护理
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没有价值,病 人也变得消沉,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也 这样认为,并表现出面孔冷漠,态度、语言生硬,操作粗鲁,不 知该如何面对患者。 临终关怀则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 殊类型的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和尊重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 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 4.共同面对死亡 有生便有死,死亡和出生一样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是不 可违背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实,正是死亡才使生显得有意 义。而临终病人只是比我们早些面对死亡的人,他们的现在也是 我们以后要面临的。死赋予生以意义,死是一个人的最终决断, 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要迎接挑战、勇敢面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及眼睑 19
0.8 骨
68 2.8
上颌窦
20
0.8 皮肤
62 2.6
纵隔
127 5.3 神经系统
3 0.1

13
0.5 腹膜后淋巴结 15 0.6

58
2.4 肠系膜淋巴结 66 2.8
R
R
诊断
• NHL可能
–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尤其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 面符合前述NHL特点时
–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正常治疗无效 –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进展性 –不明原因的长期或周期性发热
➢未包括结外NHL ➢未识别NK细胞NHL ➢多种类型不能重复复制:
T细胞NHL 原始中心细胞对免疫母细胞
R R
NHL的IWF分类
低度恶性淋巴瘤 :
小淋巴细胞性或浆细胞样
A
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性
B
滤泡性,小裂,大细胞混合性 C
中度恶性淋巴瘤:
滤泡性,大细胞为主性
D
弥漫性,小裂细胞 (硬化)
E
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性
R R
估计2000年NHL的发病率 (全世界范围)
北美 南中亚
东欧 东南亚
北欧 西非 北非 澳大利亚/新西兰 加勒比海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R
R
NHL病因
• 环境- 化学制剂 • 感染
– EB病毒: Burkitt 淋巴瘤, NK细胞淋巴瘤 – HCV 病毒: B细胞特别免疫细胞淋巴瘤 – HP: MALT淋巴瘤
R
机体免疫功能的衰竭,因而预后不佳
R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 皮肤病变:
–约13%-53%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皮肤表现: 丘疹,疱疹,剥脱性皮炎
–晚期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皮肤感染常经久溃破, 渗液,形成全身性皮肤增厚,脱屑
R R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 贫血:
–约10%-20%患者就诊时即有贫血
–发生贫血的原因:
• 结核性淋结炎:肠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活动度差 • Ca转移,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 结节病:双侧肺门呈放射状
伴长期低热 全身各淋巴结均可肿大 临床上不易区别 靠皮肤试验,活检—区别
R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依据血象异常,嗜异性凝集反应阳性可鉴别 R
NHL分类简史
• 1966年Rappaport形态学分类首次引入NHL -结节型或弥漫型 -淋巴细胞型或组织细胞型
» 慢性失血 » 利用铁能力下降 » 红细胞寿命缩短 » 骨髓侵犯 R » 脾功能亢进
R
» 叶酸下降
2399例NHL首发部位
部位
例数 % 部位
例数 %
表浅淋巴结 1449 60.4 小肠
102 0.8
鼻咽
142 5.9 大肠
25 1.0
扁桃体
170 7.1 肝
12 0.5
舌跟
6
0.3 脾
12 0.5
R R
非霍奇金淋巴瘤
• 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 • 分为B和T细胞,B细胞占80-85% • 可起源于身体任何有淋巴细胞存在的部位
– 淋巴结 – 骨髓 –脾 –肝 – 胃肠道
R
R
NHL流行病学
• NHL在常见肿瘤中分别占第9(男性),第10(女性) • 发达国家:12-15/10万 • 中国:1.6/ 10万 • 男性高于女性 • 每年发病率平均增加4%
• 检查
–主要:淋巴结活检 –其他:CT,MRI,B超,同位素巴结炎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
• 巨大淋巴增生(血管滤泡性Castleman病) 1)侵犯胸腔、纵隔、肺内、其他:颈、腹膜后、盆腔、腋窝 2)局限型,中心型。
• 假性淋巴瘤 常发生于淋巴结外,一般为反应性增生(炎性)
• 70年代免疫学发展-出现不同分类
–Kiel分类 (1974年) –工作分类(IWF)(1981年) –欧美淋巴瘤修正分类(REAL)(1994) –WHO分类(2000年)
R
R
NHL分类法(1974-1992)
• Kiel分类:在欧洲流行 1974,1988/1992
• 工作分类(IWF):在美国最普遍 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对 1200例NHL评估分类
F
硬化
上皮样细胞成分
弥漫性,大细胞(裂/无裂/硬化)G 高度恶性淋巴瘤:
大细胞/免疫母细胞性
H
浆细胞样
透明细胞, 多型性 上皮样R 细胞成分
R
原淋巴细胞
I
曲核和非曲核状细胞
小无裂细胞
J
Burkitt, 滤泡型
其他:
复合性 覃样霉菌病 组织细胞 髓外浆细胞瘤 未分型 其他
R R
NHL的Kiel分类:B细胞
低度恶性
• 淋巴细胞 • 淋巴浆细胞 • 中心细胞 • 原始细胞 • 原始中心细胞
高度恶性
• 原始中心细胞 • 原始淋巴细胞 • Burkitt型 • 曲核细胞型 • 免疫母细胞型
• 滤泡型
• 滤泡和弥漫型
• R 弥漫型 R
NHL的Kiel分类
• 优点: 描述多种生物学相关类型 • 存在问题:
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与诊断
R R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以网状的淋巴管分布于人体,将淋巴 液从组织引流至中央静脉。淋巴细胞是起源于 胸腺和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布在淋巴结、血 液和许多组织中。 淋巴细胞两种主要类型为T细胞和B细胞。 淋巴结中的网状细胞(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 从淋巴液中清除外来物质。
R R
R R
• 免疫抑制:AIDS,RA,器官移植 • 输血:NHL 1.5-2.5倍,与感染因子和输血免疫抑制有关 • 化疗药物: NHL
R R
临床表现
• 多种多样,决定于病变范围和程度 •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 肝脾肿大 • 其他结外部位:胃,皮肤,骨,乳腺 • 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搔痒
R R
局部表现:
临床表现
• 淋巴结肿大
早期: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其他部位 黄豆大-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 与皮肤无粘连
后期:变大 融合成块 1/5患者起病即有多部位淋巴结肿大
R R
局部表现:
• 纵隔
临床表现
–易发部位之一
–X片:中,前纵隔分叶状阴影
–上腔静脉气管,食管,膈神经受压
–总发生率 20%
R –好发于T细胞淋巴瘤,尤其是T淋巴母细胞
R
局部表现:
• 肝与脾
临床表现
–较少见
–少数以肝脾肿大为首发症状
–发生于脾的预后较好
–有肝受侵的预后不佳
R R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 全身症状:
–约10%患者最早出现发热,搔痒,盗汗和消瘦等症 状
–随病情的进展,全身症状可加重
–发热
» 长期发热:周期性 持续性
» 持续发热,多汗和体重下降可能标志疾病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