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MPA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19
4.3.3选民行为
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称为选民。
选民的选择行为可分为四个方面:
1.目标。一方面是投票者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投票人所在或所代 表团体的利益。
2.候选方案。一般来说,候选方案越多,投票人的选择余地就越大。
3.选举规则和程序。选举规则即人们常说的投票规则,如一致同意规则、多 数同意规则等等。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主要形式。
公共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杜振华
北京邮电大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4.3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2
4.1.1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共选择的含义
公共选择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 的应用和延伸,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 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
第四种是女巫模型(wicked witch model)。指被选出的政治家可能促成 任何有助于他们保住或获得官位的事情。
17
4.3.2官僚行为
官僚的主要作用包括:官僚是公共决策的执行者,公共产品生产者
选民(具有不同利益个人)
投票 政治过程 选举产生公共机构
投票 立法制定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 官僚集团
公共政策的供给
1.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的特点是首先按照利益差别,把投票参与者按重要性分类,根 据分类来分配票数,然后对候选方案进行投票,得到最多票数而不是最多人 数支持的议案将获得通过。加权投票规则只是多数票规则的一个变体,通常 具有和多数票规则一样的优点和弊端。
2.否决投票规则
否决投票规则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成员提出自己认为可供选择的一整套建 议或者行动方案,汇总后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方案中否决掉自己不喜欢的那 些方案,最后剩下的没有被任何人否决的议案,就是集体选择的结果。
4.3.3选民行为
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称为选民。
选民的选择行为可分为四个方面:
1.目标。一方面是投票者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投票人所在或所代 表团体的利益。
2.候选方案。一般来说,候选方案越多,投票人的选择余地就越大。
3.选举规则和程序。选举规则即人们常说的投票规则,如一致同意规则、多 数同意规则等等。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主要形式。
公共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杜振华
北京邮电大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4.3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2
4.1.1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共选择的含义
公共选择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 的应用和延伸,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 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
第四种是女巫模型(wicked witch model)。指被选出的政治家可能促成 任何有助于他们保住或获得官位的事情。
17
4.3.2官僚行为
官僚的主要作用包括:官僚是公共决策的执行者,公共产品生产者
选民(具有不同利益个人)
投票 政治过程 选举产生公共机构
投票 立法制定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 官僚集团
公共政策的供给
1.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的特点是首先按照利益差别,把投票参与者按重要性分类,根 据分类来分配票数,然后对候选方案进行投票,得到最多票数而不是最多人 数支持的议案将获得通过。加权投票规则只是多数票规则的一个变体,通常 具有和多数票规则一样的优点和弊端。
2.否决投票规则
否决投票规则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成员提出自己认为可供选择的一整套建 议或者行动方案,汇总后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方案中否决掉自己不喜欢的那 些方案,最后剩下的没有被任何人否决的议案,就是集体选择的结果。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

“政治的经济学” ( economics of politics)
04:55:03
17
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公共 选择理论是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推动下,通 过对传统市场理论的批评而产生的,并且成功 地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 假设,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 来看待政治过程。
04:55:03 1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制定决策的人们与受 到决策影响的人们之间的距离越远,决策 制定者越容易失去对自己行为的道德判断 和个人准则。
04:55:03
15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概念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一 个学派或思潮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初。虽然公共选择理论的历史不长,但是它不 仅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政治 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派,而且成为当代西方 公共管理实践特别是政府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 理论基础。
04:55:03 13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个实验在10个国 家里被重复了91次,分别有2000人和23 位实验人员参加。结果当“董事会”成员 不包括公司外部成员而且不告诉“董事会” 成员药品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具体伤害时, 76%的“董事会”成员会选择最不负责的 做法――尽全力销售帕拉巴,但没有人选 择最负责任的做法――把药品撤离市场。
第四章 公共选择
讲授人:谢京华
04:55:03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公共选择的概念 二、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供给 三、投票规则及其理论 四、投票交易 五、政治行为的分析
04:55:03
2
公共选择案例:
案例一:私人参与药品试验
案例二:公共防疫应急决策
04:55:03
17
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公共 选择理论是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推动下,通 过对传统市场理论的批评而产生的,并且成功 地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 假设,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 来看待政治过程。
04:55:03 1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制定决策的人们与受 到决策影响的人们之间的距离越远,决策 制定者越容易失去对自己行为的道德判断 和个人准则。
04:55:03
15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概念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一 个学派或思潮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初。虽然公共选择理论的历史不长,但是它不 仅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政治 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派,而且成为当代西方 公共管理实践特别是政府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 理论基础。
04:55:03 13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个实验在10个国 家里被重复了91次,分别有2000人和23 位实验人员参加。结果当“董事会”成员 不包括公司外部成员而且不告诉“董事会” 成员药品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具体伤害时, 76%的“董事会”成员会选择最不负责的 做法――尽全力销售帕拉巴,但没有人选 择最负责任的做法――把药品撤离市场。
第四章 公共选择
讲授人:谢京华
04:55:03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公共选择的概念 二、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供给 三、投票规则及其理论 四、投票交易 五、政治行为的分析
04:55:03
2
公共选择案例:
案例一:私人参与药品试验
案例二:公共防疫应急决策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特点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MC
MBA
100
MBB
MBA
t
t
0
1
焰火燃放次数
0
1
保安雇用个数
31
投票交易与效率*
边 际 效 益 、 成 本 和 税 收 ( 元 )
600 500
MC=MSC
∑MB
250
200 MBB MBA 0 1 MBC 保安雇用和焰火燃放数量
t
c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32
公共选择中的行为动机*
1. 投票者:预期效益最大化 * 2.政治家(政党) :选票极大化*
13
与自愿捐赠均衡的比较*
分 担 成 本 (元)
450
E
MC=AC=MSC
D=∑MB =MSB
200 150 100
0 3
MB1 MB2 MB3
保安数量
14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效益水平的排列次序
投票者
甲 乙 丙
每年燃放 一次(A)
第3位 第1位 第2位
每年燃放 二次(B)
第2位 第3位 第1位
4
案例分析1
在2004年广东省的人大、政协“两会”上, 人大代表林才贤认为,公务员加薪支出应提前 公开,增强透明度,实行听证。公务员所加的 薪水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财政资源,因而公务 员加薪不能由政府说了算,值不值得加、怎样 加、加多少都应该问问他们的“主人”。合理 的加薪程序应该是政府提出加薪申请,纳税人 听证,报人大批准,交财政实施,结果分别向 人大和政府备案,并将涨幅向社会公布。 试对林才贤代表的主张进行评论。你认为公务 员加薪应以什么为基础。
每年燃放 三次(C)
第04章公共选择

n寻租活动中浪费掉的资源(经济上的,厂 商为获取垄断权利进而获取经济租金,向 政府开展各种公关活动,或向国会议员进 行院外游说。)
n由经济寻租引起政治寻租(获得特权)而 浪费掉的资源(向当权者贿赂)
n寻租成功后形成垄断所损失掉的经济效率
价格
G Pm
R Pc
0
L
寻租示意图
边际成本 数量
2、寻租的效应 (1)经济效应:造成浪费;引起收入的重新
单峰偏好和双峰偏好
单峰偏好:每个选民的偏好只有一 个峰值,在最优偏好的两边,对其它备 选方案的偏好持续下降
双峰偏好:在偏好曲线上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峰值
效 用 值
0
1
2
3 方案
丙的多峰偏好
排
序
第一选择
丙
第二选择
乙
第三选择
甲
1
2
3
投票悖论示意图
n 1948年布莱克运用单峰偏好对投票悖论 问题做了经典分析,验证了解决投票悖 论的有效方法是限制投票偏好。
中间投票人(中位选民)定理
所谓“中间投票人”(median voter)是 指处在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中间状态 的投票者。
中间投票人最偏好的公共产品和劳务 的供给水平,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 衡。西方经济学家将此称为中间投票人定 理。
影响政治均衡实现的因素
1、 公共选择的规则。即采取的是全体一致规则 还是多数投票制度原则。
n 通过与行政机关的联系:主要是向其施加压 力,将自己打扮成广泛民意的代表,迫使政府 改变或者修改决定以实现本集团的利益。
(二)寻租(rent seeking )理
论
简单的说,寻租就是指投票人或利 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努力,如游 说或行贿等,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为自 己谋利的行为
n由经济寻租引起政治寻租(获得特权)而 浪费掉的资源(向当权者贿赂)
n寻租成功后形成垄断所损失掉的经济效率
价格
G Pm
R Pc
0
L
寻租示意图
边际成本 数量
2、寻租的效应 (1)经济效应:造成浪费;引起收入的重新
单峰偏好和双峰偏好
单峰偏好:每个选民的偏好只有一 个峰值,在最优偏好的两边,对其它备 选方案的偏好持续下降
双峰偏好:在偏好曲线上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峰值
效 用 值
0
1
2
3 方案
丙的多峰偏好
排
序
第一选择
丙
第二选择
乙
第三选择
甲
1
2
3
投票悖论示意图
n 1948年布莱克运用单峰偏好对投票悖论 问题做了经典分析,验证了解决投票悖 论的有效方法是限制投票偏好。
中间投票人(中位选民)定理
所谓“中间投票人”(median voter)是 指处在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中间状态 的投票者。
中间投票人最偏好的公共产品和劳务 的供给水平,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 衡。西方经济学家将此称为中间投票人定 理。
影响政治均衡实现的因素
1、 公共选择的规则。即采取的是全体一致规则 还是多数投票制度原则。
n 通过与行政机关的联系:主要是向其施加压 力,将自己打扮成广泛民意的代表,迫使政府 改变或者修改决定以实现本集团的利益。
(二)寻租(rent seeking )理
论
简单的说,寻租就是指投票人或利 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努力,如游 说或行贿等,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为自 己谋利的行为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政府理论
1、偏好显示问题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无法有效表示自己对某种公共产品 的看法啊,选民们只能通过对官员的选举来反映出需要 多少水平的公共支出,但不能反映出对具体公共产品的 偏好。 另外,即使人们能够表示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他们 也未必就会真实表露出来。
实行统 一税制 的效用
富人的效用 中间阶层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GR GM GP 公共产品的数量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 投票理论
(二)、投票悖论 1、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可能无法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到均衡,而在各种选择之 间循环。 2、阿罗不可能定理 不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多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为社会偏好 次序,并且准确表达全体社会成员各自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政府理论
二、政府的不同类型及其决策 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了不同产品 的一种消费组合,而消费者从这些不同的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 一样的。 政府的不同类型: 1、帕拉图式的政府 即大公无私的、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 该类型的政府根据社会偏好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公共 产品,同时从私人部门那里课税,以税收收入来支付政府雇员的工 资。
三、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 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官僚会追求预算的最大化。官僚通过预 算的增加,可以获得职位、权限、尤其是随之而来的特权和名誉等 个人利益。 官僚与政府的关系: 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官僚将自己的服务出售给政府或政治家, 政府则向官僚们支付工资,从官僚那里购买服务。官僚从政府那里 获得一次性拨款,同时许诺将提供一定水平的总产出。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节 官僚理论
MPA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名师优质资料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图4—6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图4—6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4 政治行为的分析
4.4.1 投票者参与投票的动因
第一
投票者参与 投票的动因
投票者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
第二
投票者投票对公共选择产生影响 的可能性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4 政治行为的分析
4.4.2 政治家(政党)与选票极大化
唐斯的模型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重点问题
政治均衡的概念与投票决策中的政治均衡
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的含义及其与政治均衡间的关系
投票交易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公共选择过程中的政治行为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1 政治均衡的概念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三版)
高培勇、崔 军
主编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第1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理论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

三、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定理的提出其实正是经济学家 企图放松阿罗五条条件中的某一条,从 而摆脱投票悖论的一种尝试。 这是由邓肯·布莱克在1958年出版的《委 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做出的。他认 为:通过对个人的偏好进行适当限制, 使其适合于某一种类型,则多数决策结 果界满足可传递性的假设。
政策A 个人1 个人2 个人3 合计 70 10 45 125
政策B 15 50 45 110
政策C 15 40 10 65
投票结果是: 投票结果是:
政策A得了125分,是三个方案中的得分最 高的一个,A因此是获胜者,是选择的目标. 这种方案保证了传递性,但有可能出现不 分胜负. 打分投票制不失为解决投票悖论的一种 思路.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政府 的运行机制。公共选择的特点是,它 从经济学的角度,以经济学的假设出 发,运用经济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 行为的机制,并探索使政府行为合理 化的途径。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线索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发端于美国经济学家 肯尼思、阿罗195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后有美国经 济学家森和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对阿罗 理论的发展,其中布坎男成为公共选择 理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布坎南、 唐斯、塔洛克与麦肯都认为国家不是神 的创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 误的天赋。国家是一种人类组织,在这 里做出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差别。公 共选择学派的方法就是把经济市场与政 治决策这两个人类行为的基本方面重新 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
第二节 投票悖论以及解决思 路
四、偏好强度
前面的分析是假定一人一票,他将这一票投在 某一个他认为是最理想的方案上。而在市场上, 消费者可以对自己中意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种更高的价格这种更高的价格就显示了消费 者的偏好强度。模拟市场机制,我们设计出一 种多数投票程序,叫做“打分投票制”(Paint Voting System),假设每个人都被给予100分,允 许每个人将100分分别打在A,B,C三个不同的方 案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间投票者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的边 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中间投票者最偏 好的公共物品的产量,就是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 衡。
中间投票者定理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 实际上告诉人们,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 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 意愿。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2 投票与决策 在公共选择过程中,一项有关公共物品的产量提案能否 获得通过,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公共选择的规则,即提案获得通过所需的赞成票数占投 票者总数的比例
2.公共物品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3.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的难易程度
4.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4 政治行为的分析
4.4.1 投票者参与投票的动因
投票者参与 投票的动因
第一
投票者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
第二
投票者投票对公共选择产生影响 的可能性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4 政治行为的分析
4.4.2 政治家(政党)与选票极大化
图4—3 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Fra bibliotek材4.2 简单多数规则下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4.2.2 配对投票
当有三个或更 多的方案可供 选择时,就其中 的任意两个方 案进行的投票, 便是所谓“配 对投票”。
图4—4 中间偏好峰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2 简单多数规则下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4.2.2 配对投票 研究结论:
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 果就是唯一的,而不会出现循环现象。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形的,多数规则下的投票 结果只有一个,反映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提案获胜。
图4—6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图4—6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图4—6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图4—5 纯粹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递减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3 投票交易
4.3.1 互投赞成票与投票交易
如果投票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具有不同的偏好强 度,他们会愿意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 易。在公共选择理论中,这种投票交易过程被称作“互 投赞成票”。而以互投赞成票为特征的投票交易增加了 某些提案在简单多数规则下获得通过的机会。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重点问题
政治均衡的概念与投票决策中的政治均衡 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的含义及其与政治均衡间的关系
投票交易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公共选择过程中的政治行为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1 政治均衡的概念
如果一个社会的成员根据既定 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 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 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 谓政治均衡。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2 简单多数规则下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4.2.1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图4—3 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2 简单多数规则下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4.2.1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MPA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 4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第1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理论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理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 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 分析。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这里所说的税收份额,有时也称作税 收价格,是指事先公布的公民所须承 担的税收数额,它是政府所提供的公 共物品的成本的一部分。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2 投票与决策
图4—1 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3 投票交易
4.3.2 隐含的投票交易
隐含的 投票交易
当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 团的两个或更多的议题 被组合在一起,让投票者 就此进行投票时,隐含的 投票交易就会发生。
举例:对纺织品的进口 限额议题和新型轰炸机 的研制经费议题被放在 同一个提案中。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举例分析
就两项提案分别进行投票,且无 投票交易的情况
存在投票交易的情况对资源配 置效率的影响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唐斯的模型
政党或政治家是追求自 己的利益的,而不是追求 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或 者公共利益的。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 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2.3 多峰偏好的存在
按照边际效益 递减规律,任何 物品的边际效 益都是随其数 量的增加而减 少的。易于证 明,多峰偏好与 公共物品的边 际效益递减趋 势是矛盾的。
5.公共物品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3 多数规则下政治均衡的实证分析
图4—2 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第1篇 第4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1 简单多数规则
4.1.4 中间投票者
所谓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 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