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一历史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归类整理教案

初中历史归类整理教案

初中历史归类整理教案
教学内容:历史归类整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归类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历史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 运用历史归类整理的技巧,整理整理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
1. 确定历史归类整理的重要性;
2. 掌握历史资料的分类方法;
3. 运用历史归类整理的技巧,整理整理历史知识。

教学难点:
1. 理解历史资料分类的意义;
2. 掌握历史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
2. 归类整理案例:历史事件、人物资料等;
3. 归类整理工具:笔、纸、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历史资料归类整理的重要性,并解释其概念和意义。

二、展示案例
教师展示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资料,并引导学生尝试对其进行归类整理,讨论其分类方法和标准。

三、讲解方法
教师讲解历史资料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时间、地点、主题等进行分类,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

四、实践操作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自行进行归类整理操作,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讨论其应用和意义,加深学生对历史归类整理的理解和认识。

六、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继续进行历史资料的归类整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加深对历史资料整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整理和运用能力。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学习导航】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

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归纳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商西周【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7年级历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地方三司直属中央。

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

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皇帝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篇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小结。

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案模板(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2、能力培养:通过“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史的能力;通过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

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本课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教学难点: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讲授新课】请学生学阅读导入框后,提问学生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请问是什么项目?学生回答是马拉松长跑后,请一位学生讲述其来历,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

同时,让学生认识,在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所产生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希波战争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人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频繁出征和扩张。

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案.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案.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案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学习内容,是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不断递进,深入阐述,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而第三课时的重点是通过古今中外新旧规则和制度的不断变化,说明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并不断加以完善的,规则既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它是学好和用好规则至关重要的一课,可以认为本课时还承担着全课总结与深入拓展的任务。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树立不断改进完善规则的意识,初步懂得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要用好规则,就要不断完善规则。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规则随着需要在不断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播放视频画面或出示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和探究能力的培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让学生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规则的形成和变化,要自觉遵守并不断完善;让学生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制度,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规则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争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方式和讨论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或录像机)、投影机、光盘(或录像带)。

●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规则既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新生事物。

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而出现的。

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片段。

提问○看了课本第39页“阅读卡”和图7-9元春省亲,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看课本第40页课文,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古罗马时代一些街道的交通状况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看课本第40页课文和图7-1019世纪的伦敦街道,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19世纪的伦敦街道的交通状况又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综上所述,你领悟到了什么?归纳1.维护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特权制,即使父女也要以君臣之礼相见。

初中历史归类整理教案及反思

初中历史归类整理教案及反思

初中历史归类整理教案及反思
课题:历史归类整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归类整理的重要性;
2. 掌握历史归类整理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整理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历史归类整理;
2. 历史归类整理的方法;
3. 实际案例演练。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历史归类整理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历史归类整理的概念和方法,并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分组讨论;
4. 实践: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历史主题进行整理,并制作相关展示物;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历史归类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反思范本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历史归类整理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案例演练,提高了学生的历史信息整理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内容设计不够丰富多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自主性,需要加强引导和启发;
3. 演练环节时间安排过长,导致课堂节奏不够紧凑。

为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以下方面:
1. 设计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

初一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10篇

初一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10篇

初一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1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这10篇初一历史开学一课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历史课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初一历史开学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读史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抱负。

2、学习态度、作业要求。

教学重难点1、推荐历史书籍,读史明智明理,增强对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

2、鼓动读历史书籍,与伟人名人交朋友,立大志、做大事。

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开学问候:同学们好!见到同学们真高兴!我是历史老师,能够和同学们在一起是我们的缘分。

开学一堂课我们不上课,我和同学们一起聊天谈心好不好?读史明理:二、问题导引:1、同学们,暑假怎么过的?暑假都读了哪些书?2、你们知道毛泽东主席在你们这个年代都读了哪些书?做了哪些事?三、思考探究: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一起回忆研究,寻找答案。

教师启发:同学们,毛泽东读的大多是历史书籍。

从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功勋看,读历史书籍有什么好处?学生畅所欲言:(励志、才华横溢、克服困难挫折、意志坚强、战无不胜,实现人生梦想、成就伟业,古为今鉴,少走弯路)四、推荐书目:老师推荐书目:伟人名人传记。

如:《孔子》、《孟子》、《韩非子》、《李白》、《杜甫》、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十大元帅传记、马克思、恩克斯、诺贝尔、比尔盖茨、贝多芬传记等;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胡雪岩》等。

推荐理由,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我们读伟人名人传记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与伟人名人交朋友,交流思想,学会说话做事处理问题,学会克服困难挫折、成为意志坚强的人,能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成就人生梦想,取得事业成功,也能成为名人、伟人。

老师鼓励:同学们要趁青春年少多读书,特别要多读历史书籍。

将来走上社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实现人生梦想、实现中国梦。

五、学习要求:同学们,学习要端正态度,讲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

(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

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

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

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

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

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

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
(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3、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三)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会“乱”(板书)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

(小组讨论)
(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

)乱世出英雄(板书)
1、总括: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2、故事讲述
(1)退避三舍;
(2)秦晋之好;
(3)问鼎中原;
(4)卧薪尝胆。

3、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孝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

4、齐桓公率先称霸
(1)条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

(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设问:如何理解争霸也是民族融合与进步的过程?(小组讨论)
(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

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4、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

(1)秦为何成为“后来者”
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

(2)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
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
d)建立县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吏。

(3)影响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
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
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

乱之终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三、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

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训练与评价
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初一历史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1.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2.初一上学期历史教案《灿烂的青铜文明》
3.初一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4.历史教案:清朝文化
5.7年级历史教案
6.高中的历史教案课件
7.乡土历史教案
8.历史教案:两汉的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