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答案科学课堂作业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水的三种状态?A. 水蒸气B. 水冰C. 水沸腾D. 水汽化答案:D. 水汽化2. 下列哪个是动物的特征?A. 能进行光合作用B. 能进行呼吸作用C. 能进行光敏反应D. 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B. 能进行呼吸作用3. 下列哪个是植物的特征?A. 能进行光合作用B. 能进行呼吸作用C. 能进行光敏反应D. 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A. 能进行光合作用4. 下列哪个是石头的特征?A. 可以变形B. 可以燃烧C. 可以溶解D. 可以导电答案:A. 可以变形5. 下列哪个是金属的特征?A. 可以变形B. 可以燃烧C. 可以溶解D. 可以导电答案:D. 可以导电二、填空题1.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和________。

答案:葡萄糖2.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和食物中的________转化为能量,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答案:营养物质3. ________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源,它们可以形成湖泊、河流和海洋。

答案:雨水4. 石头是一种________,它通常是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

答案:固体5. 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可以被锤打成薄片或拉成细丝。

答案:延展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植物的叶子中含有一种绿色的物质叫叶绿素,它可以吸收阳光中的能量。

当阳光照射到叶子上时,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同时,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并通过细胞内的细胞器进行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是植物的能量来源,而氧气则释放到空气中。

2. 请简要解释呼吸作用的过程。

答:呼吸作用是动物将氧气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动物通过呼吸器官(如肺部)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同时消耗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判断题。

(1)√(2)√(3)×(4)√2、略3、举例:菜豆的一生2、种植我们的植物1、按照种植凤仙花播种时先后顺序,在下面各项括号内写上相应的序号。

(1)——(4)——(2)——(3)2、判断题。

(1)√(2)×(3)×(4)×(5)√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A (2)B (3)B (4)C4、我的凤仙花生长日记。

略3、我们先看到了根1.填空。

(1)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向地下生长,较快。

(2)没有。

3、判断题。

(1)×(2)√(3)×(4)√(5)√(6)√(7)√(8)×(9)√4、种子变成了幼苗1、判断题。

(1)√(2)×(3)√(4)√(5)√3、简答题。

(1)答题要点:玻璃罩中的盆栽植物能利用小老鼠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供玻璃罩里的小老鼠呼吸使用,所以小老鼠短时间不会因为空气不流通而被憋死。

(2)答题要点:凤仙花叶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的节上交叉生长,从上往下看,是轮生的。

5、茎越长越高1、判断题。

(1)√(2)×(3)√(4)×(5)×2、选择题。

(1)A (2)A3、观察记录与分析。

略6、开花了,结果了1、判断题。

(1) √(2) √(3) √(4) ×2、选择题。

(1)A (2)A (3)A (4)A3、画图和记录。

略7、我们的大丰收1、判断题。

(1) ×(2) ×(3)√(4)√2、略。

3、略。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练习1、填空题。

(1)种子(2)选种(3)水分和矿物质、固定(4)阳光、二氧化碳、水2、判断题:(1)√(2)√(3)×(4)×(5)√ (6)√ (7)√ (8)√3、选择题。

(1)A (2)C (3)B (4)C4、连线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2021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三年级下册1.运动和位置活动记录2.活动手册:内容无课堂练习1.(1)A(2)A2.西北;403.实践拓展:运动;静止2.各种各样的运动活动记录用线条和箭头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活动手册:与课堂作业本相同课堂练习1.2. A科学阅读1.C2.B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活动记录1.2.用线条和箭头画一画两种轨道中蓝色球的运动路线3.球冲出平整的桌面后的运动路线活动手册答案:与作业本2、3二小题相同课堂练习1.A2.C3.实践拓展离磁铁一定距离时变为做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活动记录课堂练习1.B2.B3.B4.B 实践拓展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活动记录1.2.记录不同小球在相同距离内运动所花的时间活动手册:与课堂作业本内容相同课堂练习1.(1)B(2)C(3)A2.C科学阅读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活动记录1.填表时交通工具名称可用序号2.记录二名同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并进行比较3.虽然两名同学的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但仍然可以记录和比较活动手册内容:与科学课堂作业本相同课堂练习1.B2.(1)B(2)A(3)A7.我们的“过山车”活动记录1. 1.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活动手册:内容与课堂作业本相同2.课堂练习1.C2.B3.B 科学阅读C8.测试“过山车”活动记录活动手册第一题与作业本相同第考题评星无统一答案课堂练习1.A2.C3.B科学阅读C单元练习1.(1)C(2)C(3)C2.(1)B(2)C(3)B3.(1)A(2)B(3)A(4)A(5)C4.(1)C(2)C(3)B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活动记录认真观察蚕卵的样子,将观察结果用图画用文字记录下来画出你看到的蚕卵用文字描述你你看到的蚕卵活动手册:第一题我的课堂法记录与作业本相同第二题大小: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形状: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

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

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及答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及答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2、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5、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6、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第二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4、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5、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睛第三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3怎样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4、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5、物体停止发生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答:物体停止发生时的共同现象是震动停止;这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第四课:物体传声1、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2、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3、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送过来的;4、用铅笔敲击进水管的一头,在另一头听到的金属管震动的声音是通过金属管传送过来的;5、上课了,同学们能在四面八方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6、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话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所以要借助无线电通话;7、当你走到小河边或池塘时,水面的小鱼便会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答: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8、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答:因为地球上有各种物体,如空气气体、水液体、木头固体等,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第五课:自制小乐器1、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2、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3、用小棒敲击装有不同量水的杯子时,会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4、声音的产生于哪些因素有关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还与材料有关; 5、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过面为什么答:不一样,牛皮纸更适合做鼓面,牛皮纸有韧性;第六课:声音与生活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2、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有些声音令我们烦躁;3、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4、声音有什么用处答:能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5、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答:噪声使人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巨大的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致人耳聋;6、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危害的答:如人们设立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在耳机里装上厚厚的垫子,在马路两旁大量植树造林,利用树木来降低噪声的强度,给汽车、摩托车装上消声器等办法来减少噪声的危害;7、耳机里为什么有厚厚的垫子答:厚厚的垫子可以降低声音对耳朵的危害,又可以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8、为什么说树木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答: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 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 30%,20 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第七课:光的传播1、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2、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为自然光源;电灯、手电筒、电视机等为人造光源;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4、太阳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5、门窗或密林的缝隙透出来的阳光是直的;6、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通过这个直筒看灯光,然后,把这个直筒弄弯,再看灯光,两次都能看见灯光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第一次能看见灯光,第二次不能看见灯光,这个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第八课:透明与不透明1、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形成影子;2、用光的透过成都来划分物体,可以分为:不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透明物体三种;3、台灯的灯罩通常是用不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4、用手电筒照射一个圆形纸片时,会发现一个圆形的影子;5、用手电筒照射用泥制成的小兔时,会出现小兔的影子,前后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子会变大变小,上下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子变长变短;6、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影子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背面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与光屏的距离有关;7、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会怎么样答:遇到透明的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能让部分光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几乎不让光通过;8、毛玻璃片也能让光线通过,我们可以说毛玻璃是透明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毛玻璃虽能让光线通过,但只是一部分光线通过,只能说毛玻璃是半透明的物体;第九课:镜子1、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会去,这就是光的反射 ;镜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2、不要用镜子把光反射到同学的眼睛上去;3、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4、用两面平面镜可以制作一家潜望镜;5、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光遇到镜子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现象;6、利用镜子反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答:医生可以用目镜来给病人检测,制成潜望镜进行水下观察,科学家利用镜子反射光需要时间计算距离等;7、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什么有关答: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制造物体的材料也有关系;第十课:七色光1、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赤、橙、黄、绿、蓝、靛、紫;2、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有白光出现;红与绿出现黄光,红与蓝出现红光,蓝与绿出现深蓝色光;3、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滴,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彩虹;4、彩虹是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5、拿一个三棱镜,让阳光照在镜面上,慢慢转动它,会看到什么现象答:会看到七色光带,这是由于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太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6、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答:在雨后天晴的天空和瀑布的上空可以看到彩虹;7、三色光的混合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把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答:需要的材料:3 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蓝玻璃纸,白纸;把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灰白色光,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8、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入水,背着阳光喷射,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答:会看到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被阳光一照能出现彩虹,停止喷水,不能看到同样的现象; 第十一课:电在我家中1、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家里的电器使用的电是由供电站供给的;2、生活中的电器,需要接通电源才能工作;3、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答: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厚才会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4、关于电,我们还想提出哪些问题答:1家里的电是从哪里来的2是谁发明了发电机3为什么发电机能发电4点有什么用处第十二课:让灯亮起来1、我们生活中游弋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还可以使今晚变得绚丽多彩;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部件;2、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二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发明的;3、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不能随便丢弃;4、在组成简单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电池可以给电路持续供电,导线可以将电路接通,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灯泡可以发光,以消耗电池中的能量;5、既然用导线接通电源和用电器后,用电器就可以工作了,那么开关就没有必要再接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不接开关,直接用导线接通用电器,虽然可以工作,但每次连接时都容易出危险;为了用电安全,开关接入是必不可少的;6、我们还知道哪些开关答:铡刀开关、空气开关、按钮开关等;第十三课: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使电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2、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可以导电的;3、导电材料又称为导体,大多数金属是导体,大多数非金属是绝缘体;4、螺丝刀、插座、插头、导线和灯座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答:这些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和塑料制成的;因为金属是导体,可以导电;塑料是绝缘体,防止导电;5、安全用电方法答:1、不要用东西接触交流电插孔,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第十四课:磁铁的力量1、磁铁让我们知道了一种神奇的力——磁力;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我们称为磁极;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2、北在英文中是North,南是South;因此,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一端叫N 极,指向南的一端叫S 极;3、磁铁能吸铁,磁铁还有指南北的性质;4、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铁做的;5、曲别针为什么能在空中跳舞答:这是因为曲别针受到了磁铁的吸引,所以能在空中跳舞;6、磁铁能吸引那些物体答:磁铁能吸引钉子、大头针、曲别针等铁制品;7、通过吸铁钉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答:通过实验发现,磁铁离被吸物体越近,吸引力越强;8、磁铁指南北的实验;答:1悬吊条形磁铁,当它最终停下来时,会出现 N 极指向北,S 极指向南;2还可以用漂浮法看到同样的现象,把磁铁放到塑料板或木板上,然后把塑料板或木板放在水面上,静止后,磁铁就会出现 N 极指北,S 极指南的现象;第十五课:制作小磁针1、我们可以用缝衣针、曲别针以及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来自制小磁针;2、每个磁铁都有两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3、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答:会看到两个磁铁互相排斥或吸引,实验说明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4、怎样自制小磁针需要哪些材料制作时应注意什么答:需要的材料有: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制作方法: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滑向另一端,至少划20 次,小磁针就制成了;应注意:制作时小心别扎伤手;5、能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N 极和S 极答:可以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来检验,如小磁针的一端与磁铁的S 极相吸便是N 极,相斥便是S 极;还可以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来检验,把小磁针用线悬吊起来,静止后指向北的是N 极,指向南的是S 极;第十六课:磁的应用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2、在现代社会中,磁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4、磁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在地质考察、军事、登山、航空、航海等方面;5、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起来,提高行驶速度,降低噪音;6、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1995 年研制成功;2001 年8 月,中国研制的磁悬浮列车样车下线;时速500 千米;2004 年,命名为“奥运号”的样车下线,将出现在2008 年的北京;7、那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答:生活中有许多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如电铃、电冰箱、音箱、电视机、电话、电动机等; 8、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答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有点:与一般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有无摩擦、速度更快、无噪声等优点;第十七课:传递信息1、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2、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答:有听广播、读书、看报、看电视、手势、语言、旗语、网络、电话、传真等等;3、信息传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答:一般可分为编码、传递、接收、译码四个步骤;4、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答:优点:远距离就可接收到信息内容,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之,便于在同学之间传递相应信息;不足:不向直接说话那样直接清楚,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遇到障碍物时就不能使对方接收到信息; 第十八课通信的发展1、一段对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声、光、电、磁的应用,使快捷、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2、从传递信息的快慢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答:从最初的人力、畜力、驿站、烽火、信鸽,到现代的电报、电话、传真、网络等;通信发展的趋势是速度越来越快;第十九课畅想通讯1、我们希望电话还有哪些特殊功能答:希望电话能具有面对面谈话的影声效果,希望电话能传递气味、冷热,希望电话能具有随时想看的电影,随时想要的资料等;4、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如何答: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却的方向发展;。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用公式表示如下:
2.答题要点: 方法一.用线系住磁铁的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 方法二.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如果相吸.磁极正好相反;如果相斥.则磁极一样·
3.磁铁的两极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填空题(1)磁极.两 (2)互相吸引.互相排斥 ·
5/7
2.选择题(1)B (2)C (3)C (4)B
4.磁极的相互作用 活动记录 1.我发现:一块能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磁极的一端朝北.另一端朝南· 2.略 1.填空题· (1)南北.南极. S . 北极. N (2)吸引.排斥.吸引 (3)S 极 2.判断题· (1)×(2)√ (3)√ (4)×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活动记录
1.略 2.
种子
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形特点
凤仙花 圆形、很小、褐色还带有一点绿
绿豆 椭圆、较小、绿色
玉米 圆锥形、水滴状、中等大、黄色
花生 椭圆、较大、米黄色
红豆 椭圆、较小、暗红色
黄豆 圆形、中等大、黄色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2)√ (3)√
资料阅读选择题(1)A (2)B (3)B (4)C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活动记录
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 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课堂练习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活动记录
1.整理前三周里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情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新塘小学三(下)年级科学课堂作业参考答案一、植物的生长变化5、茎越长越高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活动记录:(仅供参考)活动记录观察刚出土一周以两周三周四周,, 1.略2.时间时后以后以后以后种子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形特点茎的嫩绿色绿色加深绿有点大部红凤仙花圆形、很小、褐色还带有一点绿颜色深红分红绿豆椭圆、较小、绿色茎的很脆、脆、软有点较硬硬硬玉米圆锥形、水滴状、中等大、黄色硬度软硬花生椭圆、较大、米黄色茎的0.3 厘2 厘米3 厘 6 厘12 厘18 厘红豆椭圆、较小、暗红色高度米米米米米黄豆圆形、中等大、黄色观察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统计图,我们发现:凤仙花课堂练习判断题:(1)√(2)√(3)√在前三周茎生长速度很慢,第四周至第七周茎的生长速度很快,第七周以后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开始减慢。

2、种植我们的植物课堂练习 1.选择题(1)A(2)B活动记录2.判断题( 1)√2)√ 3)√4)√5)×1.(表中日期仅供参考,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生长播种发芽长出开花结果成熟6、开花了,结果了发育花蕾活动记录:略日期2 月 2 月 4 月 4 月 5 月 7 6 月判断题 (1) √ (2)√ (3)√ (4)×( 5)√ (6) 20 日27 日13 日22 日日11 日√7 天, 47 天, 9 天, 15 天, 35 天, 110 天. 2.略7、我们的大丰收课堂练习判断题( 1)√ 2 )× 3 )× 4 )√ 5 )√活动记录资料阅读选择题( 1)A( 2)B(3)B(4) C填图省略3、我们先看到了根(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 30)个果实。

一株凤活动记录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 500)粒种子。

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 2) 300— 500 粒种子。

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判断题 (1) ×(2)√(3)√( 4)√( 5)(很快)。

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人教版)

教科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三年级下册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活动记录1.略2.收集,种子观察课堂练习3、判断题:(1)√(2)√2、种植我们的植物活动记录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2.课堂练习判断题(1)√(2)√3、我们先看到了根活动记录1、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2、排序(4)(1)(2)(3)课堂练习3、判断题(1)√(2)√4、水分、矿物质固定4、种子变成了幼苗活动记录1.观察并记录凤仙花幼苗生长。

2.填空题(1)叶(2)水分,养料。

3.判断题(1)√(2)√(3)√4.简答题在阳光照射下,玻璃罩内的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马上死亡。

5、茎越长越高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A B2.判断题(1)√(2)√(3)×(4)×3、排序( E )( A )( C )( D )( B )6、开花了,结果了活动记录:(4) (1) (3) (2)课堂练习2、填空题:(1)镊子(2)从外到内3、判断题:(1) √ (2) √ (3) × (4) √7、我们的大丰收活动记录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

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子。

2、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课堂练习3、判断题(1) × (2) √(3)√4、画一画或写一写(参见教材p17)《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练习1、填空题。

(1)种子(2)选种(3)繁殖、死亡2、判断题:(1)√(2)√(3)×(4)√(5)√3、选择题:(1)A (2)C (3)B4、连线题:(1)根支持、运输作用 (2) 缠绕茎茎制造养料攀援茎叶发育果实和种子直立茎花吸收、固定作用匍匐茎5、填名称。

三年级科学下册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温度计测量。

它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液柱构成,玻璃管上边有刻度。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4、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从液_态变成固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5、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成水。

从固态变成液_态。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地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7、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8、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9、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

10、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形态:固态、液_态、气态。

温度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11、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二、判断1、温度计不能测量温度。

(×)2、温度计是华伦海特发明的。

(×)3、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1摄氏度。

(∨)4、为了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时要平视(∨)5、由于嘴里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所以在靠近温度计读取温度时要用鼻子呼吸(∨)6、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杯口溢出来的。

(×)7、蒸发的速度是恒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

(×)8、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出一个字,这个字会越来越清楚。

(×)9、水只有达到100℃才会蒸发(×)10、到了冬天河里的水一定会结冰(×)11、人工降雨是利用水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的性质对自然的改造(∨)11、雾在日出后会逐渐消散是因为那些小水滴受热又蒸发的原因(∨)12、雨是水滴,是液体状态的水;雪是冰晶,是固体状态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活动记录1.略2.课堂练习判断题:(1)√(2)√(3)√2、种植我们的植物活动记录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表中日期仅供参考,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7天,47天,9天,15天,35天,110天.2.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2)×(3)×(4)√(5)√资料阅读选择题(1)A (2)B (3)B (4)C3、我们先看到了根活动记录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课堂练习判断题(1)×(2)√(3)×(4)√(5)√(6)√(7)√(8)×(9)√4、种子变成了幼苗活动记录课堂练习1.填空题(1)阳光、空气。

(2)叶。

(3)太阳。

(4)水分,养料。

2.判断题(1)√(2)×(3)√(4)√(5)√3.简答题因为小老鼠吐出的二氧化碳和叶子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这就是光合作用。

其中氧气给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被马上憋死。

5、茎越长越高活动记录:(仅供参考)观察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统计图,我们发现:凤仙花在前三周茎生长速度很慢,第四周至第七周茎的生长速度很快,第七周以后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开始减慢。

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B2.判断题(1)√(2)√(3)√(4)√(5)×6、开花了,结果了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 √(2) √(3) √(4) ×(5)√(6) √7、我们的大丰收活动记录M填图省略(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

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子。

(2)300—500粒种子。

课堂练习判断题(1) ×(2) √(3)√(4)√(5)×《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练习1、填空题。

(1)种子(2)选种2、判断题:(1)√(2)√(3)×(4)×(5)√(6)√(7)√(8)√(9)√3、选择题。

(1)A (2)C (3)B (4)B (5)C4、连线题。

(1)直立茎红薯的茎(2)根支持、运输作用缠绕茎凤仙花的茎茎制造养料攀缘茎牵牛花的茎叶发育果实和种子匍匐茎葡萄的茎花吸收、固定作用5、略。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活动记录课堂练习判断题(1)A (2)C (3)B (4)C (5)A (6)D2、蚕的生长变化活动记录1.观察蚕的外形和行动,将观察到的特征在括号内打“√”以下几小题为正确的描述:(1)(3)(4)(6)(8)(9)(11)2.蚕吐丝的观察记录3.略4.略课堂练习排序:1 2 3 5 43、蚕变了新模样活动记录2.略3.蚕丝的特点:很细,很长,一个茧是由一根丝缠绕而成的。

干燥的丝容易断。

(仅作参考)4、蛹变成了什么活动记录:蚕蛾观察记录课堂练习1.略2.(√)(√)()(√)(√)()(√)5、蚕的生命周期活动记录略(见教学参考书)课堂练习1.选择题(1)C (2)A (3)B2.略。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判断题。

(1)√(2)×(3)√2.填图。

变态:青蛙、蝗虫不变态:鲫鱼、鸡、狗、猫、猪从卵孵化而来:青蛙、蝗虫、鲫鱼、鸡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猪7、我们的生命周期1、在方框内打“√”。

“手指变多了、眼睛变小了”不选,其余都选。

2、小林从小到大身体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

3.单元练习1、判断题。

(1)√(2)×(3)√(4)√(5)√(6)√2、选择题。

(1)A (2)C (3)B (4)A (5)A (6)B3、列举。

请写出3种昆虫:蝴蝶、蝗虫、蚂蚁、蜻蜓等4、略。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1、温度与温度计活动记录课堂练习1.填空题。

(1)冷热程度,摄氏度(℃)(2)温度计。

2.读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0℃37℃100℃-5℃13℃-7℃3.观察图形温度计回答问题。

(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是(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3)小明现在的体温是39℃。

(4)他发烧了吗?是(发烧了)2、测量水的温度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

(1)√(2)√(3)×(4)×(5)√(6)×(7)×3、水结冰了活动记录1.比较冰和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冰和水的相同特征:无色、无味、透明。

冰和水的不同特征: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2.略课堂练习填空(1)0℃(2)温度下降到0℃以下了(3)降低温度4、冰融化了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选择题(1)C (2)C (3)B (4)B (5)A (6)A5、水珠从哪里来活动记录(1)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冰冷的玻璃而凝结成的小水珠。

(2)有小水珠,无小水珠,无小水珠;现象说明杯子外壁的小水珠与冰块有关。

我的推测是:杯子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杯子而凝结成的小水珠。

课堂练习填空(1)夏天棒冰包装纸上有水珠(2)冬天密闭的窗户上有水珠(2)对于下列问题,你现在是怎么想的?学习第6节后,再填一填6、水和水蒸气活动记录我的想法:碟子里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课堂练习1、填空题。

(1)蒸发,凝结。

(2)下雨后地面变干,湿布擦桌子后变干2、判断题。

(1)×(2)√(3)×(4)√3.简答题。

(1)吹风机吹、晒太阳、吸干水分等。

(2)包装纸很冷,周围的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在纸上,变成了小水珠。

7、水的三态变化活动记录略(见教学参考书)课堂练习判断题。

(1)√(2)√(3)√(4)×单元练习1、判断题。

(1)√(2)×(3)×(4)√(5)√2.选择题。

(1)B (2)C (3)C (4)A (5)B(6)B C (7)C (8)C3.35℃6℃-4℃4.(1)水温逐渐下降,下降速度先快后慢。

(2)23℃《磁铁》单元1、我们知道的磁铁活动记录1.略2.磁铁的形状:条形、圆形、饼形、环形、马蹄形、槽形等磁铁的用途:门吸、磁性文具盒、磁性白板、小电动机、指南针、喇叭等磁铁的性质:能吸铁、互相吸引、互相排开、隔着物体能吸铁、两端吸引力强等课堂练习1.略2.以下物品用到了磁铁(1)(3)(4)(7)(8)3.判断题(1)√(2)√(3)√(4)√(5)√2、磁铁有磁性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判断题(1)√(2)√(3)√(4)√(5)×2、选择题(1) B (2) B 3、②③①3、磁铁的两极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填空题(1)磁极、两(2)互相吸引、互相排斥。

2、选择题(1)B (2)C (3)C (4)B4、磁极的相互作用活动记录1.我发现:一块能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磁极的一端朝北,另一端朝南。

2.略课堂练习1.填空题。

(1)南北、南极、S 、北极、N (2)吸引、排斥、吸引(2)S极2.判断题。

(1)×(2)√(3)√(4)×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判断题(1)√(2)√(3)×(4)×(5)√(6)×(7)×2、改变、改变,略。

6、指南针1.填空题。

(1)磁铁、磁针(2)方位盘、南极、北极(3)略。

2.选择题。

(1)C (2)B (3)C (4)A3. 简答题。

方法一:用磁铁和指南针吸,吸住指南针北极的那端是磁铁南极,吸住指南针南极的就是磁铁北极。

方法二悬挂法,离磁铁较远处先用指南针判断方位,然后将磁铁悬挂,等待静止后观察磁铁的朝向。

7、做一个指南针1.判断题。

(1)√(2)√(3)√2.选择题。

(1)B (2)A (3)C3.略。

单元练习1.填空题。

(1)磁性(2)同极、异极(3)磁极、两2.判断题。

(1)×(2)√(3)×(4)×(5)×(6)×3.选择题。

(1)B (2)A (3)A (4)C (5)A4.简答题(1)方法一:用磁铁和指南针吸,吸住指南针北极的那端是磁铁南极,吸住指南针南极的就是磁铁北极。

方法二悬挂法,离磁铁较远处先用指南针判断方位,然后将磁铁悬挂,等待静止后观察磁铁的朝向。

(2)相互吸引,因为磁铁具有异极相吸的性质。

(3)用一块A去吸另一块B的中间,如果能吸住,A为磁铁;如果吸不住,则A为铁。

综合练习1、填空题。

(1)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2)叶,根,茎(3)头、胸、腹,变态(4)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5)蒸发、凝结(6)南极,S,北极,N(7)司南2、判断题。

(1)×(2)×(3)√(4)√(5)√(6)×(7)×(8)√(9)×(10)√3、选择题。

(1)A (2)C (3)A (4)C (5)B (6)C (7)C (8)A (9)A四、填空图。

(1)(2)100C -50C(3)固态到液态是融化,液态到固态是凝结,液态到气态是蒸发,气态到液态是凝结,固态到气态是升华,气态到固态是凝华。

(4)图看不清楚,可以参看教科书上的插图。

(西北)(北)(西南)(东北)(东南)五、简答题:1、答题要点: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用公式表示如下:2、答题要点:共有二种方法,只要写出一种得十分。

一、用线系住磁铁的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

二、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如果相吸,磁极正好相反;如果相斥,则磁极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