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市公共交通体系

合集下载

英国伦敦的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

英国伦敦的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

英国伦敦的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伦敦的规划师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这座城市,并解决不断增加的交通拥堵问题。

伦敦的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但如今最具影响力的规划是在19世纪古典主义建筑师纳希伯尔·古斯东的引领下进行的。

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规划理念,包含了通过建设公园和大型广场来改善城市环境,并采用了放射状的主要道路系统。

这一规划理念在当时被广泛应用,并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增长,伦敦的规划挑战也随之增加。

现代城市规划师们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挑战。

幸运的是,他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

首先,伦敦市采取了激励措施,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例如,实施了拥堵收费措施,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进行收费。

这个措施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出行,有效减少了车辆数量,缓解了交通拥堵。

其次,在城市设计上,伦敦开始倡导建设更多的绿地和步行街区。

这些绿地不仅使城市更加宜居,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步行街区的建设也鼓励市民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此外,伦敦还积极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

地铁、巴士和轻轨系统在伦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公共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城市还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尽管伦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这主要是因为伦敦的交通需求已经超出了现有的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首先,应该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增加地铁和轻轨线路,加强巴士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其次,应该采取措施鼓励非高峰时段的出行。

例如,通过差别收费等手段,引导市民错时上下班或落实弹性工作制。

这样可以减少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

伦敦市公共交通体系

伦敦市公共交通体系

在英国近现代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伦敦从16 世纪一个典型的小城市逐步演化成为一个具有近千万人口的世界城市,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大都市之一。

伦敦的发展经历了步行时代—马车时代—铁路时代—汽车时代的演变过程。

现在伦敦的交通已经十分发达。

伦敦道路系统的主要特点放射状道路加同心圆环路直交的道路网。

围绕市中心的一环路,主要任务是改善内伦敦地区的交通,一部分是路垫式,一部分是高架式。

围绕外伦敦是二环路。

放射状道路主要分为三类:干线道路(高速公路)、A级道路及地方代管道路。

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达融合了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道克兰轻轨及泰晤士河水上交通在内的多种交通方式。

其中,轨道交通由11 条地铁线、3 条机场轨道快线、1条轻轨线和26 条城市铁路线组成。

在市中心公共汽车线路达700 多条。

在伦敦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总出行比例达到了72%,在伦敦大都市区范围内,公共交通出行占总出行比例达到38%。

轨道交通----采用多层次、多类型的交通模式,分为地铁、快速轻轨(以地面或高架形式为主)以及高架独轨等类型,形成了一个综合的轨道交通系统。

地铁是伦敦公共交通的核心,承担着伦敦大都市区公共交通客运量的26.3%;地面轨道交通(包括火车和轻轨)集中在泰晤士河南岸地区,其客运量占伦敦大都市区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23.7%。

市郊铁路-----线路网十分稠密,呈放射状,总长650公里,有550个车站,市中心有15个终点站。

公共汽车----伦敦公共汽车电车作为地铁、轻轨系统的补充,定位于服务中短距离的出行,共有线路700多条,车辆6500多辆,日均客流量540万人次。

私人小汽车与自行车----20世纪80年代,三分之二的家庭拥有私人小汽车。

伦敦当局开始限制小汽车的发展,允许自由选择交通工具,但在伦敦市中心和内伦敦采取某些限制措施。

伦敦交通系统的最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枢纽站多元交通方式换乘接驳体系功能的一体化。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张天然悠闲老头看交通2018/7/261引言在伦敦交通规划TfL(Transport for London)中,需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就是连通性(connectivity),也称为可达性(accessibility)。

使用可达性分析的主要目的:[1] 识别因交通改善而得益的区域;[2] 更好的了解新的公交线路、站点和道路规划的影响;[3] 识别就医等公共服务的最佳选址以便居民使用;[4] 了解伦敦的哪些地方更适合居住和办公的开发;[5] 对不同区域的停车配建指标高低提出建议。

可达性分析的主要形式:[1] 基于区域内公共交通的服务距离和频率的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PTAL(Public Transport Access Level);[2] 等时线图,展示特定区域到其他区域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可以到达的区域;[3] 服务范围分析(Catchment Analysis),描述了特定区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可以到达的工作地点,或不同形式的服务情况。

2公共交通可达性指标PTALPTAL的取值范围为0-6,越大表示可达性(连通性)越好。

因为历史原因,1类的PTAL值分为1a和1b,6类的PTAL值分为6a和6b,因此一共有9个PTAL值:0,1a,1b,2,3,4,5,6a和6b。

PTAL的值用固定的颜色在地图上进行表示。

一般来说PTAL值高的地方,具有以下特点:[1] 步行到最近的公交站点距离很近;[2] 最近的公交站点等待时间很短;[3] 最近的公交站点有很多公交车服务;[4] 附近有主要的轨道交通站点;[5] 以上因素的组合。

因此PTAL可以看出是对公交网络密度的度量。

PTAL不考虑每个地方可以到达的目的地,也不反映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拥挤情况。

PTAL主要针对公共交通,不包含小汽车出行的情况。

2.1 PTAL的应用PTAL最早是在伦敦的Hammersmith & Fulham行政区引入的,后来被深入和广泛地应用到伦敦的各种规划程序,包括战略规划和区域规划。

伦敦公共交通体系

伦敦公共交通体系

伦敦市公共交通体系研究与思考目录伦敦市公共交通体系研究与思考 (1)摘要: (2)关键词: (2)1.基本情况 (2)1.1城市概况 (2)1.2城市交通发展概况 (2)1.3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3)1.3.1 道路系统 (3)1.3.2 公共交通体系 (3)2.管理机构 (7)2.1经营主体 (7)2.2管理机构 (8)3.运营机制 (8)4.管理措施 (9)4.1市长交通战略 (9)4.2公共交通具体策略 (10)4.1.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10)4.1.2 加强交通管理的政策 (11)4.3交通规划、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2)5.总结与思考:伦敦交通发展对北京发展的启示 (12)5.1慎重对待道路规划 (12)5.2落实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政策 (12)5.3改变管理运营机制 (13)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伦敦市的公共交通发展历程,分析了现有的公共交通体系及交通管理组织机构,其次,进一步剖析了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与具体策略的特点。

最后,总结了伦敦市在交通规划、管理方面的特征与问题,为北京市交通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伦敦市 公共交通 北京市 1.基本情况1.1城市概况伦敦(London )是英国的首都、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并列。

伦敦市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自治市,伦敦城外的12个自治市成为内伦敦,其他的20个自治市成为外伦敦。

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了大伦敦市,整个大伦敦市面积为1580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道路总长13580公里。

伦敦大都市区则是包括大伦敦在内的东南地区,面积10385平方公里,人口1195万。

其中常住人口有750万,其人口数量正处于持续增长。

470万是就业人口。

持此之外每年还有3000万游客,在伦敦市中穿行,旅行次数达到每日2400万次。

英国地铁发展史

英国地铁发展史

英国地铁发展史英国地下铁路系统,即地铁,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地铁系统。

英国地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至今已经有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历史。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关于英国地铁发展史。

英国地铁的发展始于19世纪。

1836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在伦敦开通。

这一条地铁线路的开通标志着地铁时代的开始。

伦敦地铁的开通不仅为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为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伦敦地铁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扩建,穿越整个城市,连接了主要的地标和商业区。

这一时期标志着英国地铁发展的高峰时期,不仅有了更多的线路贯穿伦敦市,也逐渐吸引了更多的乘客选择地铁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

20世纪中叶,伦敦地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二战期间,伦敦地铁成为了伦敦市民的庇护所,成为了防空洞,承担了疏散和躲避空袭的作用。

这一时期,地铁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城市的避难所。

20世纪后期,英国地铁系统进入了现代化的建设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需求,地铁线路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和改造,使得地铁系统更加现代化、高效。

1987年,第一条轻轨地铁在英国开通,标志着英国地铁系统进入了新的时代,开始了轻轨地铁的发展。

21世纪以来,英国地铁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地铁线路的扩建、设施的更新、换乘站的改造等各项工程都在不断进行。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地铁系统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环保、节能等概念也逐渐融入到地铁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中,使得地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了更好的表现。

英国地铁系统的发展历经近两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从最初的萌芽阶段到现代化的高效系统,英国地铁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变化,英国地铁系统也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交通方式。

加拿大伦敦市

加拿大伦敦市

加拿大伦敦市伦敦市位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是该省第三大城市,人口约40多万人。

伦敦市坐落在非常便利的地理位置,距离多伦多市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同时也靠近美国边境,是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伦敦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市区内有许多历史建筑,如伦敦博物馆和伦敦公共图书馆,它们展示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此外,伦敦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有许多艺术画廊、剧院和音乐表演场所。

每年夏天,伦敦还会举办多个艺术节和文化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伦敦市也是一个教育中心,拥有许多高等学府。

市内有西安大略大学和伦敦大学等知名学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这些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研究机会,为伦敦市注入了新鲜活力。

此外,伦敦市还是一个活力四溢的商业中心。

市区内有许多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伦敦也是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伦敦市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

市区内有许多公园和花园,如维多利亚公园和哈里斯公园,供市民和游客休闲健身。

此外,伦敦周边地区还拥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提供了远足、露营和观鸟等户外活动的机会。

伦敦市的交通便利,市区内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车和地铁。

同时,伦敦市也是许多重要公路和铁路的交汇点,便于前往周边城市和其他省份。

总之,伦敦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和商业资源。

无论是历史建筑、艺术文化还是自然风光,伦敦都能带给人们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如果你计划来加拿大旅游或者学习,伦敦市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伦敦市公共交通

伦敦市公共交通
( d r r u d或 称 Tu e 、 巴 士 Un e g o n b) ( u )轻 轨 ( R)电车 ( a ik 、 B s、 DL 、 Tr ml ) n 轮 船( o d 、 国铁( to a i 、 Ba) Na in l Ral )
出租 ( a i 及 自行 车 (i c ) 私 T x) 以 Bc l y e 人小 汽车 (r eeC r 多种 出行 方 Pi t a) v 等
2 . 公里 ( r e ) 78 Not r ,由于城市管 hn
线 地 质 条件 ,地 铁 埋深 带 来 的通 风 、 排 水和 车站 工程 等问题 , 加剧 了地 铁 网建设 和维 护的 复杂 性 与难 度 , 长 最
的 电动 步 梯 落 差 达 60m ( Ange l Sain) tt o 。

体 的 轨 道 交 通 系 统 。 统 计 资 料 表
明 ,这 个拥 有 4 8公里长 、2 5座 车 0 7
堪 称一 流 。 2 0 年 一 00
20 0 1年 度 ,市 内运 载 旅 客 运 量达 9. 7亿 人
次 ,7 . 亿 人 、 47 公里 ,
站、 高峰 期 间承 担 5 %的客 流量 (5 1 50
式 , 引 人注 目的是 伦 敦地 铁 网 ( 最 见
综 合 笔 者 见 闻 ,伦 敦 地 铁 还 有 几 个 值 得 一 提 的特 点 : 1 地 铁 网络 的 建 .
设 与 营 运 规 模 在 欧 洲
题图) ,这是 一 张 沉 积着 百 余 年建 设 成 就 , 含 着英 国古 老 与现 代文 明于 蕴
线 ( rh r ) 至下 榻 旅 店( r e ) No t en , Mo d n

伦敦交通与上海交通的比较

伦敦交通与上海交通的比较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几乎可以到达市区各个角落都是很方便的交通工具会给旅途带来伦敦地铁于1863年通车是世界上它通常被英国人称为
伦敦——交通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 达,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几乎可以到达市区各个角落 。地铁,公共汽车和出租车,都是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会给旅途带来极大的便利。
观光巴士
这种巴士有设定好的路线和 停车点,车上有导游或耳机 语言导览,并让旅客在特定 旅游景点下车,车票期效24 小时,车票不含景点门票。
黑出租
伦敦出租车车型统一,颜色 大多以黑色为主,因此被叫 做“大黑”。而且伦敦的黑 出租车已成为这个世界著名 大都市的标志之一。
上海——交通
地铁
上海地铁目前已开通14条 ,单次票按路段收费,3-7 元不等地铁首班车一般为 5:30-6:00,末班车为 22:00-22:30
公交车
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完 善,分为常规路线(覆盖市 郊)、专线线路和旅游线路 ,其中标号300-399之间的均 为夜宵线(23:00-凌晨4:00 左右开行),实行单一票价2 元,郊县线路则从1-11元不 等,按里程实行多级票价。
总结:上海和伦敦的交通都十分发达,但相较而言,上海 的公共交通价格更亲民,而伦敦的则为更加发达,有序
地铁
伦敦地铁于1863年通车,是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它通常 被英国人称为Tube。地铁线 路四通八达、运行频繁又经 济实惠,是伦敦最方便的交 通工具。
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车
伦敦市内有700多条线路, 17000多个公共汽车站点遍 及伦敦市区,每天约有6500 辆公共汽车运行,所以想游 览伦敦搭乘公共汽车是一种 快捷便利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

许多地铁车站设置在人流相当集中的大商店或办公楼底部,形成了十分方便的换乘体系。

这种体系既在城市中心或繁华地区为公共交通提供方便,又有效地限制了私人小汽车进入市中心区,保证市郊居民即使在不使用小汽车的情况下,也能在1小时内到达市中心办公区域。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多年来,伦敦交通部门基本上采取限制交通的战略,其实质是要有目的的对交通量加以限制,不是消极的转移交通混乱,而是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管理。

一方面是把城市的居住、工作、购物和文娱等许多活动规划好,安排在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的走廊地带,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另一方面,以多种手段限制小汽车的使用。

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加强交通管理的政策。

存在问题
伦敦市内由于道路较窄且小汽车很多,违章停车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交通阻塞及由此而产生的公共汽车“串车”现象。

另外,外环线高速公路将城里繁忙的交通引向城市,已经发挥了
价值,但其交通量比预计的高40%,有时出现阻塞。

地铁和快速交通延伸至郊区后,战线周围又自发建起大批房屋。

由此可见,伦敦在交通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和改进。

伦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上海的启示
1.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构成高效率的换乘体系
在伦敦,无论是对外重要交通节点,还是市区换乘节点,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之间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之间的换乘十分方便,充分发挥了枢纽最重要的功能———换乘,体现了很好的“以人为本”思想和一流设计水准,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伦敦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几年,上海对外交通枢纽建设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其中铁路南站枢纽设计和建设体现了世界级水平。

但市内交通中,枢纽建设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枢纽体系建设滞后。

由于道路公交先于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网络,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平衡资金、客流、施工等多种因素,使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网络没有形成很好的互补,从而导致两者之间换乘不便的结果。

根据规划,城市轨
道交通将在上海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因此当前紧紧抓住轨道交通建设契机,做好道路公交配套规划十分必要,而且最好由轨道交通实施主来负责完成。

对于已开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尽管困难重重,也应立足长远,迎难而上,甚至牺牲一些工期,也是非常必要的。

2.枢纽建设与周边环境及历史文化的和谐统一
基于枢纽建设投资控制及减轻运营成本压力的考虑,伦敦枢纽的建筑单体十分简洁,均以满足功能强调实用为主。

如: 道克兰轻轨1987 年才投入运营,是伦敦年轻的轨道交通线,站台全部采用简单轻钢结构;地面为水泥地,没有铺置大理石;有的通道甚至没有装修,只是砖墙砌得比较整齐而已;也没有我们这么多的管理用房。

以简单实用为主,但不意味着粗制滥造。

相反,更加注重与周边建筑和谐,以及对文化艺术的挖掘开发。

通过枢纽建设,进一步增添了城市景观,完成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是枢纽对城市的第二个贡献。

道克兰轻轨途经码头金融区,直接从大厦中穿过。

其产权划分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以加拿大大厦为例,包括公共区域在内全部产权归属码头集团(加拿大大厦业主) 所有,但码头集团以协议
形式,将道克兰轻所涉及的公共区域租给轻轨资产方,由轻轨资产方自主进行管理。

上海也应尽快摆脱用地性质束缚,按资产划分产权关系;或是把交通枢纽作为边界条件,实行土地商业化运作。

此项措施可能成为上海突破枢纽建设瓶颈的一个新途径。

3.重视硬件与软件的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放大枢纽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放大枢纽的作用,伦敦非常重视硬件(综合型现代化枢纽建设) 与软件(政策导向和管理手段)“一体化”的完善工作。

首先,伦敦非常重视硬件建设与经营维护的政
策扶持。

在停车场库建设方面,政府直接将土地划给建设方使用,同时将道路停车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补贴日常经营;而且企业在政府的监管下拥有调整收费标准的权利,以拓宽枢纽建设与经营维护资金筹集的渠道。

这一点尤其值得上海公共交通枢纽建设与经营时参考。

其次,伦敦非常重视枢纽方案优化设计等“软”实力的提高。

一方面,围绕换乘目标,精心布设线网,尽可能满足市民多方式、多向位的便捷换乘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P + R (停车+ 换乘) 停车
泊位供给。

对上海而言,可采取分步建设办法,配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设,先形成“换乘”部分(R) 功能;对停车部分( P) 功能,可先控制用地,再视条件逐步建设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