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题3、实验室制氧气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共5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共57张PPT)
导管从水面下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4.判断下图是否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 错误并加以改正。
铁夹应夹在试 管中上部
试管口要略 向下倾斜
应对准药 品加热
导管只需突出 胶塞少许
应加酒精
导管口只能 插在集气瓶
口附近
7、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A.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用鼻子闻气体
C.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D.带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10.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量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11、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的原因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32021 /8/3202 1/8/320 21/8/38 /3/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3 日星期 二2021/8/32021 /8/3202 1/8/3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2021 /8/3202 1/8/320 21/8/38 /3/2021
三、缺点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 1、较难判断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2、收集到的气体可能不纯净
安5、装操顺作序步骤:
“先左后右,由下而上”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

思考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2 )
(H2O) (O2 )
这个反应中还有其他的催化剂吗?
生土豆块
结论: 实验室能用过氧化氢添加催化剂的方法制氧气。
实验室还可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 方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仍为催化剂)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KClO3
白色固体
氯化钾 + 氧气
KCl
O2
5、验满方: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7、放置方法: 正放,盖上玻璃片。
因为氧气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8、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连接仪器,将导气管的 一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 试管,观察导气管口 是 否有气泡产生。若有 气 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 好,反之,则不好。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想一想: 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
应有什么不同?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加热
分解反应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
探究活动1:实验室能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吗?
实验编号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 收集一瓶氧气
(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集气瓶中
温度对反现应象有影响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B + C+……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化学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定义 形式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
的物质生成另一种 种或两种以上其他
物质的反应
物质的反应
A+B→C(多变一) A→B+C(一变多)
参加反应的 物质种类
两种或两种以上
化学
【例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C)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
练习: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 质。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
步骤3: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 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 的现象。
带有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化学
现象 木条复燃
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二氧 结论 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化学
【思考1】在第2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 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
【思考2】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 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化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共7张PPT)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共7张PPT)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思考1:我们知道氧气有许多用途,那么我们如 何制取氧气呢?
一、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实验装置:固体加热装置 3.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或排水法
(为什么?) 4.验满方法: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5.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1.实验原理:
二氧化锰过氧ຫໍສະໝຸດ 氢水 + 氧气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思考2:与实验(3)相比较实验(1)起到什么作用?
思考3: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如何来证明?你能 设计实验来证实吗?
思考4:二氧化锰起到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
2.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 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一改变,二不变。 即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没有改变。
思考5:是否可用其他的物质代替二氧化锰作为过 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阅读课本P40资料.
三、氧气的工业制法: 使液化空气蒸发。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
蒸发出来,(沸点低)剩余的主要为氧气。
四、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仪器的顺序是怎样的?) 2.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 3.加热 4.收集气体 5.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6.停止加热 一查、二装、三燃、四收、五撤导管、六灭灯
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加热前为什么要先预热? 5.为什么刚开始时不能收集氧气?要到什么 时候收集才最合理?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

6.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所示的 . 装置。 关于该装置, 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 b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 暗紫色的固体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 时,分解出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 分解出氧气的同时, 化锰生成。 化锰生成。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操作步骤: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有的反应如果没有 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例如, 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例如,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煤油等;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煤油等;在汽车 尾气处理中用催化剂促进有害气体的转化; 尾气处理中用催化剂促进有害气体的转化;酿造工业和制药工 业都要用酶作催化剂,某些酶制剂还是宝贵的药物。 业都要用酶作催化剂,某些酶制剂还是宝贵的药物。
5.某同学设计了4种制氧气的方案:①用 .某同学设计了 种制氧气的方案 种制氧气的方案: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 受热; 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 受热;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④ 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这四种方法 判断这四种方法( 使二氧化锰受热 判断这四种方法( ) A.全正确 B.全不正确 . . C.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正确 ①②正确 .①②③正确 .只有①②

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会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与二氧
化锰生成,文字可表达为: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探究活动 P38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反 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分析与讨论实验编号现象分析(1)
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 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
(2) (3)
1
加热装置内:固体减少,紫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收集装置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生成的无色气体。
2
可以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小小两问
1.搜集氧气为何可以用排水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 2.在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放一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本来面目
思考
• 1.催化剂只有二氧化锰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
• 2.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吗?
答案是否定的,有些情况下催化剂也可能降低反应的速度。
第三种方法
实验室中还可以加热混有二氧化锰 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除生成氧 气之外,同时还会生成一种叫氯化 钾的物质。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 也是催化剂。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 前后都没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作用P40
• 石油炼制、酿造工业、制药工业、汽车尾气处理等方面
小试牛刀
• 下列有关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化学反应后质量减小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培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培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书写) ①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②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 ③加热氯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2)发生装置①固固加热型: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②固液不加热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3)收集方法①排水法(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4)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2.催化剂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3.分解反应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4.氧气的工业制法(1)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2)过程:1.收集氧气时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提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且操作简便。

2.检验氧气与氧气验满都用带火星的木条,二者操作是否相同?怎样操作?提示:不同。

检验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知识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典例】(2021·金华中考改编)实验室提供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四种药品及如图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不需加热的文字表达式__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__,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是__催化剂__(填“催化剂”或“反应物”)。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B__,收集装置是__C 或D__,同时装置B 需要改进的一处地方是__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__。

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课题3、制取氧气
制作者:四川省阆中中学赵宝华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
2.加热氯酸钾
3.加热高锰酸钾
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步骤1: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 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带火星的
木条
木条熄 灭
现象 木条不能复燃
结论 常温下放出氧气少
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 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室用高 锰酸钾制取氧气 时为什么在试管 口放一小团棉花?
阻止高锰酸钾 加热时随氧气气流 进入导管,导致导 管阻塞。
分析下面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特点: 一变多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C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其共同点是 (AC )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 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高锰酸钾
KMnO4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2MnO4 MnO2 O2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
铁架台 A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D_________
水槽 集气瓶 E___________F_________
制取装置
收集装置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象:木条不能复燃,
结 论:说明常温下放出氧气少(慢)。
2.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 象:木条复燃了 结 论: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 氧化锰(MnO2)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了。
3.步骤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木条复燃了 结论:说明二氧化锰仍然起作用时产生氧气。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 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 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5.催化剂的特点: 一 变:化学反应速率变 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6.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
原因: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堵塞导管。
目的: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5)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目的:防止冷凝水倒流至热的试管底部,造 成试管炸裂。 (6)用酒精灯的外焰先均匀预热试管,再集 中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7)等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 集。 原因:刚加热时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这 时的气体不纯。
(8) 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熄酒精灯
目的:防止试管冷却后,水槽内的水沿
导管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9)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 面上,并用玻璃片盖上
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探究: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 三、
1.步骤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 条是否复燃?
氧气支持燃烧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试验编号
( 1) ( 2) ( 3)
现象
木条不复燃 产生大量气泡, 木条复燃 产生气泡, 木条复燃
原因
没有氧气生成或生成氧气很少 常温下二氧化锰加快了 过氧化氢的分解 用过的二氧化锰仍然能使过氧 化氢分解,反应前后质量和化 学性质不变
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对比
装置图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固定装置 (3)加热 (4)收集气体 (5)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后熄灭酒精灯。
探究: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 (MnO2)制取氧气
编号
现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因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 (1) 并较快收集到一瓶气体 氧气不易溶于水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8.装置固液常温型
注意: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末端 必须插入液体中,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 漏斗口逸出,所以必须液封。
三、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氯酸钾
(白色固体)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2、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不同点:
①药品不同;②试管口不用放棉花。其余和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全部相同。
氧气的收集
排水法
(氧气不易溶水)
使用范围: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优点: 1. 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2. 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使用范围:密度比空气大的 气体 注意: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 优点:操作较为方便
6、验满
当集气瓶口有大的气泡 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若木条复 燃,证明已收集满。
一、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和原理
1.药品: 2.原理:
高锰酸钾 氯酸钾 过氧化氢
(1.)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氯化钾+氧气 水 + 氧气
(2.)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3.)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3.药品的物性
1、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KMnO4) 2、过氧化氢(无色溶液)和二氧化锰 (H2O2) 3、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 (KClO3) (MnO2) 4.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
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4.装置:
棉花
1、检查装置气 密性
2、试管中装高 锰酸钾
3、固定试管 4、塞入棉花, 连接导管 气体发生装置 仪器:… 操作:(6个) 气体收集装置 5、加热并调节 酒精灯高度 6、收集气体
5、实验注意事项
(1)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药品受热均匀) (2)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3)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
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表示:C A+B
三个反应有何特点?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酸钾+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加热
生成 物2种 或2种 以上
反应物1 种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 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它是化学反 应的基本类型。
表示: AB A+B
特点: 一变多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 概 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 念 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应,叫做化合反应
二、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紫黑色固体)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制取装置(固体加热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3、实验步骤 (1)连查: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向试管中装药品 (3)定:固定仪器 (4)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5)收:收集氧气并检验 (6)离:撤离导管 (7)熄:熄灭酒精灯
(1)固固加热型
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需要加热
(2)固液不加热型
反应物是固体和 液体的混合物, 反应不需要加热
固液不加热型
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 入液体中,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 逸出,所以必须液封。
5.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或难 密度比空气大 溶于水的气体 的气体
6.原理文字表达 式: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7.符号表达式: H2O2
MnO2
H2O + O2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2、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长颈漏斗必须 伸入液面以下 缺点:无法控 制反应的快慢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分液漏斗 优点:可以控 制反应的快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