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与郭锡良《古代汉语》相同篇目注释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郭锡良和王力的古代汉语

郭锡良和王力的古代汉语

郭锡良和王力的古代汉语郭锡良和王力都是中国教育界的知名人物,对于古代汉语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研究使得古代汉语变得更加清晰和系统化,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锡良,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的研究。

他对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编纂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字典是古代漢語詞典,收錄有甲金文以来的漢字,對於古漢語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

對於古代漢語的研究,郭仕良亦著有重要著作《中国古诗韵学概论》。

该书系统概述了中国古代韵书的编纂和发展历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韵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郭锡良的研究成果对于古代汉语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古代汉语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力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同样也对古代汉语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的音韵学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使得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更加清晰和准确。

他的代表作《古汉语研究》是古代汉语音韵学的重要著作,对于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见解。

此外,王力还编纂了《古代汉语字典》,对于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字义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索引,为古代汉语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书。

郭锡良和王力的研究成果为古代汉语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和系统整理,为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方法。

他们的研究使得古代汉语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郭锡良和王力都是为古代汉语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

他们通过研究和整理古代汉语的音韵、字义和语法等方面的规律,使得古代汉语的知识更加清晰和准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广大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古代汉语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他们的努力,古代汉语的研究得以深入和发展,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力《古代汉语》与郭锡良《古代汉语》相同篇目注释比较研究

王力《古代汉语》与郭锡良《古代汉语》相同篇目注释比较研究

王力《古代汉语》与郭锡良《古代汉语》相同篇目注释比较研究作者:王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4期摘要:本文对王力先生和郭锡良先生《古代汉语》相同篇目的注释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两者许多不同之处,也分析了两种教材的特点,希望对古代汉语的初学者有启发作用,也为我们继续研究古代汉语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古代汉语》;注释;不同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23-01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有关古代汉语的教材,各个教材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侧重点不尽相同。

现在以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版)和郭锡良先生的《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出版)为主进行比较研究,就两者在选文中相同篇目注释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一、相同篇目注释的比较(一)注释的内容详略不同。

1.对整个句子的疏通情况。

王版很少作疏通,郭版作疏通。

例如:(1)“颜渊季路侍。

”(《论语·公冶长》——王版无疏通,郭版作注为“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

”2.对原文中同一句话,注释的字、词多少不同。

王版所注释的字、词少,郭版所注释的字、词多。

例如:(2)“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王版作注为“盍(hé),‘何不’的合音字。

郭版作注为“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论语》凡言‘子曰’都指孔子说。

盍(hé)何不。

”(二)对所释意思相同的字、词、句子,用的描述方式不同。

例如:(3)“学之不讲。

”(《论语·述而》)——王版作注为“讲:研究,讲习。

”郭版作注为“讲,研究,讨论。

”(三)相同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不同。

例如:(4)“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王版用“。

”,郭版用“?”。

(四)断句不同。

例如:(5)“从韩厥曰”(《左传·案之战》)——王版断句为“从韩厥曰:”,郭版断句为“从韩厥,曰:”。

(五)标注位置不同。

《古代汉语》王立本与郭锡良本比较

《古代汉语》王立本与郭锡良本比较

摘要古代汉语教材是古代汉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古代汉语课所讲授的内容来自于古代汉语教材,因此,教材的编写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在众多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是开山之作,而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则是近年来教材中的优秀之作。

对此,我们以这两本教材为例,通过对两家教材的结构、语法和编写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尝试得出当今高校古代汉语教材的一些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古代汉语;结构;语法;教材;比较研究1952年,各大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实施院系调整后,陆续设立了古代汉语课。

但是,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而定,随意性大。

直到1962年,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本)的问世,才结束了古代汉语教学没有教材的历史。

此后,很多优秀的教材相继问世,如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1981年版)、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1988年版)、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1992年版)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其中郭锡良先生编写的教材不仅对王力先生所创制的传统古代汉语教材编写体例有所继承,还加入了很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使这部教材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王本包括三个内容:文选、常用词和古汉语通论。

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

文选的次序安排,大致是既按时代,又按文体,有的还照顾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注释一般采用传统的说法,术语不用文言。

总体内容详细具体。

郭本分上下两册,每册分为三个单元,每单元都有文选、古代汉语常识、词义分析举例三部分。

文选大体上按体裁编排,上册是各种体裁的散文,下册是先秦诸子和骈文、辞赋、诗词。

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由浅入深的原则和文体的语言特点。

同一题材的作品,按时代先后排列。

每篇选文前面都有作家或专书的简要介绍以及选文内容的简要说明。

同一作家或专书第二次出现时,不再重复介绍。

古代汉语 绪 论参考以下教材的绪论:王力《古代汉语》郭锡-支持高清浏览

古代汉语 绪 论参考以下教材的绪论:王力《古代汉语》郭锡-支持高清浏览

古代汉语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1、与古代文化史研究有关 《论语· 八佾》:“帮君树塞门”。 《礼记》“脱履不当阶”、“虎裘不入公
门”。 • 2、与考古学、历史学有关。 王国维、郭沫若、商承祚、唐兰的研究。 • 3、与古代文献学、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 《中国丛书综录》、《四库全书总
通假字,异体字 ——“庄公寤生。” (左传)“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诗经· 七月) 古今词义不同——孟子去齐、 斤斤 计较 ; 虚词用法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其他如语序、省略,实词活用等都 要注意。
第四,抓基本规律,勤查多练。 (勤查工具书,多做练习) 第五,古汉语的文化关照,开阔 视野。 申小龙《左传》主题句研究;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初探》; 曹先擢《汉字文化漫笔》; 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 《史记· 张丞相列传》:“臣口不 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书面语”是“口语”的摘要
• 《论语· 颜渊》:“齐景公问政于 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 父 、 子 子 。
(2)文言与白话
• 第一,古白话是文言不能满足人们表达、交际需 要的产物。韩愈说:“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 第二,古白话虽一直受压抑,但最终取代了文言。 这说明书面语的发展只能顺应口语的要求,而不 能相反。
e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祭祀牲畜→献出→为正义 献身 加——《说文》“语相增加也” 。 “诬,加也。”成语“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义为“凭空捏造,编 造”。 f .“小信未孚”——《说文》“孚, 孵也。从爪从子,一曰给也。”徐 锴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 信也,鸟袌恒以爪反覆其卵也。”

2024年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2024年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37、八部古代汉语教材文选比较研究
38、古代汉语在成语中的体现
39、《世说新语》名词做状语现象浅析
40、清末民初标题词汇研究
41、八部古代汉语教材通论文字、词汇、语法对比研究
42、《黄帝内经》医学术语词义研究
43、从“日”的语音变化看中原与周边民族神话的关系
44、关中方言与古代汉语关系探析--大荔方言古语古义疏证
29、浅析古代汉语中代词的研究状况
30、试论古代汉语中“个”“个”“个”的用法及其流变
31、王力《古代汉语》注“通”注“同”字研究
32、汉语在古代越南的传播与汉越语言的接触研究
33、古代汉语同位短语研究
34、综论古代汉语中名词和动词作状语
35、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假设连接词研究初探
36、论古典诗词中的“拟形”修辞
10、论汉人评屈
11、论班固评屈
12、论刘勰评屈
13、两汉骚体文学创作略论
14、魏晋南北朝骚体文学创作略论
15、论《左传》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16、《左传》行人辞令研究
17、《左传》、《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8、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的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9、《庄子》寓言探略
20、汉楚歌略论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3
12.中国洪水神话考论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2
1、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试论《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
3、试论《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
4、《诗经》宴飨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
5、《诗经》意象论
6、《诗经》抒情手段论
7、论楚辞的来源及其文体特征
8、试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
9、试论屈原香草美人似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1、粤方言中的文言字词

大陆地区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文选共有篇目注释比较

大陆地区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文选共有篇目注释比较

大陆地区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文选共有篇目注释比较作者:薛小云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第10期内容摘要:古代汉语教材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备受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对教材的选择有所不一,郭锡良、王力、荆贵生、许嘉璐、王宁、易国杰和黎千驹、张盛桥和熊细滚、李国英和李连富等编者分别对古代汉语教材进行研究,并且编写出属于自己的版本。

我主要摘选出有争议的注释,根据《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王力古代汉语字典》等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来加以论证,以改善目前教材中对注释的一些片面理解,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教材知识,进行古汉语教学。

关键词:古代汉语文选共有篇目注释比较一、问题的提出就目前大陆地区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而言,它们独具特色,例如郭锡良、王力、荆贵生、许嘉璐、王宁、易国杰黎千驹、张盛桥和熊细滚、李国英和李连富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

而在我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个字的解释说法不一。

如何判断此注释在语境中有理有据,这需要我们对古代汉语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探讨的课题之一。

之前有学者曾对王力、郭锡良《古代汉语》部分注释进行指误和补正,本文试图通过对八本古代汉语教材文选共有篇目注释进行比较,从而初步罗列出异同并加以考证,对学习古代文选篇目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相同篇目文选注释比对作为大陆地区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

每个版本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它们的侧重点也不同。

然而,它们在文选注释中也有很多不一样的解释。

接下来,我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加以对比,结合考证,说明自己更倾向于哪一种看法。

1.厭:(出自“何厭之有?”)(1)王版认为,是“满足”之意;(2)郭版认为,厭作为一个通假字,通“猒(饜)”,知足、满足;(3)王宁版认为,厌为“满足”之意;(4)许版认为,厭为“满足”;(5)荆版认为,厭,后来写作“饜”,饱,引申为满足;(6)张版认为,厭,满足。

依据《说文》中“猒”是饱的意思,从字面来看“从甘,从肰”。

郭锡良《古代汉语》部分注释的商榷

郭锡良《古代汉语》部分注释的商榷

郭锡良《古代汉语》部分注释的商榷张延俊【摘要】Sentence from the words of the content and nature of the pointof view,"毋吾以也" is a negative imperative sentence.From theshape,meaning implied by law,and rhetorical sentence was intended to see,"捲" is a verb.From the syntactic view,"形格势禁" has two parallel "adverbial phrase center" structure.Explain the Ancient Font should be used "is the …… ancient writing " or "The significance was writing ……"this format,At Interpretation interchangea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time,Should be using the "通"(generic) term.At Interpretation variant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 the time,Should be using the "同"(Same)term."霸"、"闵" is interchangea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文章对郭锡良等所编《古代汉语》中的一些注释进行了探讨,认为:从话语内容和句式性质上看,"毋吾以也"属否定命令句。

从字形、词义引申规律、句意和修辞看,"捲"属动词。

从句法看,"形格势禁"是两个并列的状中结构。

注释古体字"敖"、"厉"、"冯"、"大"、"县"等时应该用"是……的古体"或"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的格式,注释"强"等通假字时应该用"通"这个术语。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一则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一则


西周早期 。 申在 陕 北
桓公 , 始复见焉 。《 崧高》 :不显申伯 ,宣) 云 “ ( 王之元舅 。《 ” 史 记・ 十二诸侯年表》 “ 有 郑桓公友 , 始封 , 周宣 王母弟 。 索隐亦 ” 云“ 宣王母弟 。而《 ” 郑世家》 郑桓公友 , 云“ 周厉王少子 而宣 王 庶弟也 。集解引徐广 日“ ” 年表云母弟。 当作母弟是。 ” 至宣王之时 , 申国已成 为周 王室内倚仗 的重要 力量 、 支 撑周王室的一根栋梁 。《 高》 :崧高维岳 , 极于天。维 崧 云 “ 骏 岳 降神 , 生甫及 申。维 申及 甫, 维周之翰。四国于 蕃 , 四方 于
20 0 9年 7月
内蒙古 民 族大 学 学 报 ( 社会 科学版 )
o ma 0 me Moa l iesyfr ai ats(o  ̄Si cs u l f r r vo a vrt t nli s6 c n e I zi Un i o N o ie e ) : :
以申名。唯安塞之 申山最在于西 , 殆即西 申也。此山以西既
万邦为宪。提到吉甫( ” 尹吉甫 )可知是宣王时事 。《 .、 , 诗 / 雅 J

为古 区阳国地 , 西 申国当在 山北 , 则 为今鄂尔多 斯右翼前 旗
教材。但智者千虑 , 或有一失。我们拟就其中的一个问题提
出 自己 的看 法 , 以就 教 于 方 家 。
境。即古夏州也 。按《 ” 王会》 篇 , 一 所记乃西周早 期事。王应
麟《 王会篇补注》 :周室 既宁 , 云 “ 八方会同, 王会》 作《 。晋《 舆服 志》 ‘ 云 成王之会 。唐 颜师古云 : ’
关岭 , 区水所 出也。 又有上 申之 山, ’ 毕注 日: 疑即米脂 县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古代汉语》与郭锡良《古代汉语》相同篇目注释比较研究摘要:本文对王力先生和郭锡良先生《古代汉语》相同篇目的注释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两者许多不同之处,也分析了两种教材的特点,希望对古代汉语的初学者有启发作用,也为我们继续研究古代汉语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古代汉语》;注释;不同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23-01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有关古代汉语的教材,各个教材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侧重点不尽相同。

现在以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华书
局版)和郭锡良先生的《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出版)为主进行
比较研究,就两者在选文中相同篇目注释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一、相同篇目注释的比较
(一)注释的内容详略不同。

1.对整个句子的疏通情况。

王版很少作疏通,郭版作疏通。

例如:(1)“颜渊季路侍。

”(《论语·公冶长》——王版无疏通,郭版
作注为“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


2.对原文中同一句话,注释的字、词多少不同。

王版所注释的字、词少,郭版所注释的字、词多。

例如:
(2)“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王版作注为“盍(hé),‘何不’的合音字。

郭版作注为“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论语》凡言‘子曰’都指孔子说。

盍(hé)何不。


(二)对所释意思相同的字、词、句子,用的描述方式不同。

例如:
(3)“学之不讲。

”(《论语·述而》)——王版作注为“讲:研究,讲习。

”郭版作注为“讲,研究,讨论。


(三)相同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不同。

例如:
(4)“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王版用“。

”,郭版用“?”。

(四)断句不同。

例如:
(5)“从韩厥曰”(《左传·案之战》)——王版断句为“从韩厥曰:”,郭版断句为“从韩厥,曰:”。

(五)标注位置不同。

王版一般标注在一个分句后,郭版一般标注在一整句话末尾。

例如:
(6)“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王版分别在两分句末作标注,郭版只在整句话末作注。

(六)注音不同。

1.对同一个字,注音有无不同。

例如:
(7)“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篇》)——“来”,王版无注音,郭版注为“lài”。

2.对同一个字,注音不同。

例如: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论语·述而》)——“枕”,王版注音为“zhèn”,郭版注音为“zhěn”。

以上归纳出来的不同之处,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分述
如下:
第一,针对的对象不同。

王版是针对具有一定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读者编写的,因此对文选的注释更简略些。

而郭版是针对初学及自学古代汉语的读者编写的,因此对文选的注释更详细,更容易理解。

第二,两位作者的认识不同。

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所采取各家意见不同。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是不同的,同样,语法也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就如吕叔湘先生说的:“由于各人掌握的事实的广度可能不同,分析事实的深度也可能不同,特别是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不同,因此同一种语言的语法在不同的语法著作里就会呈现一种大同小异甚至表面上很不相同的情况。


二、优劣比较
(一)两者注释详略不同,郭版对整句话及多个字词作疏通和注释,对于我们基础知识浅薄的学生来说更好一点,更容易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易于理解,而王版只对极个别的字词作注,很少疏通,因此更利于专业人士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二)断句的不同,郭版断句更细一些,王版断句要粗略点,所以郭版句子理解要容易一点,句意更清晰一些。

(三)两者标注位置不同,郭版在整句话末作标注比王力在分句后作注更合理一点,有利于疏通句意,明白整个句子的意思。

三、结论
通过比较两位作者的注释,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知识,可以从字、词入手,把握句子,稳固地掌握古代汉语常识,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为进一步探究古文化知识打下基础,因而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m].北京:中华书局,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