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概念、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公共服务教案

公共服务教案

公共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服务的定义和范围。

2. 掌握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影响。

3. 了解公共服务的特点和目标。

4. 探讨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改进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公共服务的定义和范围1.1 公共服务的概念与定义1.2 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领域2. 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影响2.1 公共服务对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2 公共服务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3. 公共服务的特点和目标3.1 公共服务的特点和要素3.2 公共服务的目标和价值4. 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改进方向4.1 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和责任4.2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的措施4.3 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公共服务的概念,并列举一些公共服务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公共服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1 公共服务的定义和范围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向学生解释公共服务的定义和范围,让学生对公共服务有更清晰的认识。

2.2 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影响分析公共服务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公共服务对生活的影响。

2.3 公共服务的特点和目标着重介绍公共服务的特点和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服务的本质和追求的目标。

2.4 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改进方向探讨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改进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讨论和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公共服务的理解,提出对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改进方向的建议,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实例,并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5. 总结总结公共服务教案中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提问与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讨论质量和发言能力,看是否能充分理解和表达对公共服务的认识。

3. 案例分析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并提出合理建议。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概念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概念

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概念正文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及特征1.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又称公共产品,广义上讲,它就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备非竞争性或在受益上具备非排她性(或同时具备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就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它就是一个公共经济学的概念。

公共经济学也被称为政府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政府经济学就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与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就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与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存在意义与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

2.公共物品的特征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理解物品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键在于理解物品在消费过程中的两种属性:排她性与竞争性。

排她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就是要消费各种各样的物品或使用价值,当人们消费某种物品时,同时排斥她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如私人不动产、日用消费品等,那么,这种物品就具有排她性;反之,当人们在消费某种物品时,同时并不排斥她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如国防、法律、航海灯塔等,那么,这种物品就具有非排她性。

竞争性:一件物品被消费,别人就无法再消费该物品了,如一只面包、一件外套等,供给者只有增加生产,才能满足更多人消费;那么,这件物品从生产到消费都具有竞争性;反之,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影响其她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与利益,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加重供给者的成本,或者说,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同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她消费者的消费数量与质量,即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如交通路牌标志、法律条文等,那么,这种物品就具有非竞争性。

具有排她性与竞争性的物品就是私人物品;而具有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的物品则就是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在消费者之间就是可以分割的;公共物品在消费者之间就是不能分割的。

这种不能分割有两种情况:一就是技术上不可能,如交通路牌标志要让一部分走过它的人不能瞧就是不可能的;二就是分割的成本高昂到不可接受,如为了不使某艘船受既有灯塔的指引而另拓航线与建造另外的灯塔的成本太高。

公共服务标准化

公共服务标准化

公共服务标准化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向公众提供的基本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

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是指将公共服务的内容、流程、质量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公众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公共服务标准化对于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公信力、提高服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共服务标准化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可以规范服务内容和流程,明确服务责任和权利,提高服务的规范性和可预期性。

这样一来,公共服务机构可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满足公众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其次,公共服务标准化有利于增强服务公信力。

公共服务标准化可以确保服务的公正、公平、公开,避免服务中的不合理差异和歧视现象,提高服务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公众可以更加信任和依赖公共服务机构,增强对服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进而提升社会对公共服务的信任度和支持度。

同时,公共服务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

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可以减少服务中的冗余环节和低效率现象,提高服务的执行效率和运行效能。

公共服务机构可以更好地管理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公共服务标准化对于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公信力、提高服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标准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公共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推动标准化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公共服务的概念_分类及供给主体创新研究_杨颖

公共服务的概念_分类及供给主体创新研究_杨颖

公共服务的概念、分类及供给主体创新研究杨颖1(1 中国科学院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190)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民生问题的普遍关注,有关公共服务的研究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但学术界对公共服务这一概念的界定以及应该由谁来供给公共服务还存有很大争议。

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界关于公共服务概念的各种观点,并将公共服务分为公共安全型、基本民生型、基础公益型、公共事业型和高级选择型五种类型。

然后,提出构建由政府机构、营利性组织和第三部门组成的、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并基于上述分类,明确界定了各供给主体在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职责。

关键词 公共服务;概念;分类;供给主体创新Research on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Servicesand Innovation of SuppliersYANG Ying1(1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CAS, Beijing, 100190)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eneral concern of people's livelihood of the whole society, research on pubic services becomes the focus of domestic research, but there is much controversy on 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services" and who should supply public services. The paper firstly put the various points of the concept of "pubic servi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and divided public services into five types-type of public safety, type of basic likelihood, type of basic public welfare, type of public utilities and type of advanced options. Then, the paper proposed building a system of multicomponent suppliers of public services composed of government agencies, for-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the third sector, and clearly defined each supplier's responsibility on supplying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lassification.Key words:public services; concept; classification; innovation of suppliers1 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令世界瞩目。

公共管理学关于新公共服务的定义

公共管理学关于新公共服务的定义

一、概述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组织、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共服务的定义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

新公共服务作为公共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今天的社会和政府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学关于新公共服务的定义。

二、新公共服务的概念新公共服务是近年来公共管理学中新兴的概念,它强调了公共服务在社会和政府管理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公共服务注重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提供的服务,而新公共服务更加注重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参与和创新性。

新公共服务强调了市场机制和公共部门的合作,以提供更加有效和灵活的服务。

新公共服务也强调了社会参与和社会公民的责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监督,使得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三、新公共服务的特点1. 多元化新公共服务强调服务的多元化和差异化,以满足不同社会裙体的需求。

它不再局限于政府机构提供的传统公共服务,而是可以由各种形式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如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志愿者等。

这种多元化的服务提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公共服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社会参与新公共服务强调了社会参与和社会公民的责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监督。

社会参与不仅能够增加公众对服务的满意度,也能够增强公共服务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通过社会参与,公共服务能够更加贴近公众的需求和利益,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创新性新公共服务强调了服务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以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它鼓励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不断地探索和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也鼓励各种形式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创新性的公共服务,以推动公共服务的发展和进步。

四、新公共服务的意义1.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新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和创新性能够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这能够增加公众对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公共服务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与公共服务相关概念的辨析

与公共服务相关概念的辨析

tion)。这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为了执行一定的社 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群 体机构。狭义的社会组织大致相当于非政府组织, “公益组织”则是指社会组织中从事公益活动的组 织。 慈善组织(charitable organization)是指从事各 种慈善活动以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营利性民间组
・58・
万方数据
事的活动和其他公共组织所从事的活动”【8】∞扪。公 共事务可划分为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 社会事务(social affairs)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 生、体育、民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与社会 事业活动的领域相同。 五、公共企业 公共企业(public enterprise)是指“持续存在的、 以为社会提供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经 营活动的,具有一定盈利目标,受到政府特殊管制措 施制约的组织化经济实体”一“髑1。公共企业是以生 产准公共产品为主的企业法人,从产权的角度讲,这 些企业可以是政府独资,也可以是“公私”合资,即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参股(任何一方均可以是绝对 控股、相对控股或只参股不控股),还可以是私人独 资。公共企业主要活跃在基础产业、公共基础设施 和公用事业领域。 公共企业具有产品公共性、行业垄断性、经营营 利性、政府管制性等特征。政府部门往往依据有关
—Private Partnerships)一书中特别强调,产品和服务 “这两个术语将被用做同义词”。产品按其形式分 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有形产品是实物,无形产品
……其中许多概念边界不清,词义多解,极易混淆。
如果不厘清它们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势必给
相关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带来困难,因此,有必要
少数民族、残障人士等)为保护和照顾的对象,制订
者是政府、政党和其他组织。社会政策的目标必须 同时具有公正性和公益性。 因此,社会政策是实现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基本公共服务概念辨析

基本公共服务概念辨析

基本公共服务概念辨析目前,学界对公共服务的界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物品性质界定的公共服务。

最早提出公共服务概念的学者是l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社会政策学派和20世纪初期的法国公法学者;后来,随着公共经济学者于 1954年明确提出“公共产品”定义,公共产品的研究成为经济学和财政学重要的概念。

在西方传统理论中,一直在沿着按照用物品特性解释公共服务的思维逻辑前行,“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被看作是可以等同和相互替换的概念,至少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从认定“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到认定“公共服务不仅仅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定义不断变化,但始终没有摆脱用物品的规定性解释公共服务的逻辑。

按西方研究此问题的思维逻辑,对公共产品的研究细致入微,并以此似乎可以代替对公共服务的研究,用公共产品的规定性可以推导出公共服务的规定性,认为把公共产品的问题研究清楚了,公共服务问题便可以不解自清。

“根据我们的目的,任何集团或社团为任何原因决定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定义为公共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机制。

”① “为了厘清公共经济的逻辑,我们应该首先认为公益物品的性质不同于私益物品。

然后,我们探索公共领域多组织安排的可能性,包括发展类似于市场的安排。

”②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先驱和主要倡导者E. S. 萨瓦斯在《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一书中特别强调,物品和服务“这两个术语将被用做同义词”③。

公共产品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有较充分的论述,其影响广博深远,受此思维逻辑的影响,我国官方和学界在讨论公共服务时也约定俗成地套用物品的规定性来解释公共服务,这样的规定性已经非常常见。

如,“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④ “一般来说,公共服务属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服务的概念

公共服务的概念

公共服务的概念
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提供的服务,旨在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和利益。

这些服务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公共性:公共服务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而非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它们普遍可用,并且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例如教育、医疗、交通、水电供应等。

2. 无差别性:公共服务应平等地提供给所有人,不受个人财富、地位、性别、种族等因素的影响。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享受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3. 公正性:公共服务的提供应基于公正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益的公平享受。

政府通常会通过一系列规定和政策来确保公共服务的公正性,例如收费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

4. 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提供通常需要政府或政府机构投入大量资源和财政支持。

因此,公共服务的提供应当具有经济效益,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满足尽可能多的需求。

公共服务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提升社会福利和质量生活。

它们对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

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基本概述
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狭义的公共服务不包括国家所从事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一些职能活动,即凡属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监管行为,以及影响宏观经济和社会整体的操作性行为,都不属于狭义公共服务,因为,这些政府行为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种具体的直接需求得到满足。

公民作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的需求。

这些需求可以称作公民的直接需求。

至于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等则是公民活动的间接需求,不是满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

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

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监护人,即他们的子女所需要的,他们可以从受教育中得到某种满足,并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发展。

如果教育过程中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那么就属于教育公共服务。

但是,诸如执法、监督、税收、登记注册以及处罚等政府行为,虽然也同公民发生关系,也是公民从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这些类别的公共活动却并不是在满足公民的某种直接需求,公民也不会从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动的间接公共需求的满足,所以类似政府行为都不是公共服务。

编辑本段主要类别
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型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

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

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

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

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按照大的专业属性,还可以如下分类:国防建设、国内与国际公共救助与灾害援助、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文化经济产业开发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特色产业建设、金融保险与消费建设、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发展等。

按照工程专业属性还可以分为:国防工程、公用设施工程、民生工程、安居工程、法治工程等。

编辑本段基本公共服务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
中国政府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但在操作层面必须明确界定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

从中国的现实看,可以运用基础性、广泛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四个标准来界定。

所谓基础性,是指那些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公共服务,它们的缺失将严重影响人类发展。

所谓基础性,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公共服务,是人所必须的公共服务,它们的缺失将严重影响人的发展。

所谓广泛性。

是指那些影响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和个人的公共服务供给。

所谓迫切性,是指事关广大社会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利益的公共服务。

所谓可行性,是指公共服务的提供要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能力相适应。

?
从上述标准判断,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是广大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务,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成为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