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感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到大队 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 进行到第4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 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 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 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 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任 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 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 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 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 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 显得有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 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 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知觉的生活 是不可忍受的。
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个以人为被试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 (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 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
被试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可以挣50美分), 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
甜、酸、苦、咸等 味道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粘膜的嗅细胞
气味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 皮肤的和粘膜上的冷点、 冷、温、痛、压、
用或伤害性刺激
温点、痛觉、触觉
触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 肌肉、肌腱、韧带、关 身体运动状况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第三章_感知觉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 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 感觉的简单相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 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 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 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先后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明 度 对 比
颜色对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 刺激而发生变化.
如:
● 食物的色、香能够高味觉的感受性. ● 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引起平衡觉的破坏. ● 联觉——"温暖的色彩";"尖锐的声音"等。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感官
眼
脑
舌
肤觉
鼻
嗅觉 味觉
视觉
重量
温度
皮肤
整体属性
知觉
判断下面哪些是知觉?
红色、红花、声音、歌声、火车、柔软、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第三章-感知觉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感知觉一、填空题(10分)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_。
2、个体把感觉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叫__。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_关系.4、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__。
5、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__。
6、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__。
7、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__。
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__。
9、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_.10、在自下而上的加工中,我们对信息的分析从基本的感觉单元(细小的特征)开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觉;在__加工中,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迅速地把各种感觉特征组织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二、单项选择题(10分)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 B.感觉融合 C.感觉适应 D.感觉的掩蔽3。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A 整合B 对比C 适应D 联觉6、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 )。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2
时间知觉的依据 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3
空间知觉
指人对客观世界 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 识。
形式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等
在众知觉中,视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突 出,主要体现为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 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7
视知觉恒常性种类 颜色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8
形状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9
大 小 恒 常 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0
亮度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可以用隐匿图形和不合 理图形来说明。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4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不合理图形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5
隐 匿 图 形 : 狗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6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 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 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物体的相对明 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例如,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 的;而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去都是黑的。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1
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心理学-第三章 感知觉

第三章感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2.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这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3.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觉的恒常性表现()。
A.大小的恒常性 B.重量的恒常性 C.形状的恒常性 D.颜色的恒常性4.“吃过苦的中药后再吃糖,感觉糖特别甜,吃过糖后再吃中药,感觉特别苦”这是()现象。
A.感觉后象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5.晚上当我们从比较暗的室外来到明亮的室内时,视觉的感觉阈限会()。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不一定6.注视打开的电灯几分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产生一片黑背景,黑背景中间还有一电灯形状的光亮形状,这是()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象 D.感觉的相互作用7.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线索有重要作用。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8.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9.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
A.观察 B.想象 C.意志控制 D.记忆10.在对事物的知觉中有以往经验,只是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说明,这一特性是()。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11.一个人从我们的面前越走越远时,我们并没有觉得他越来越小,这是()。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理解性 C.知觉整体性 D.知觉恒常性1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相对感觉阈限13.()的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
A.小学生 B.中学生 C.大学生 D.成人14.人的心理活动能在时间上连续,主要是由于()。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四、感觉的分类
❖ (一)外部感觉: ❖ 其中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
事物的信息的感觉又可称为远距离感觉,包括 视觉和听觉。 ❖ 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的感觉称为近距离感觉。主要包括嗅觉和肤觉。 ❖ 肤觉又可细分为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1、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光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的生理机制)
❖ 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 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通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 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 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 一种理论叫特异化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
传递信息的,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 些神经元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讨论:
(五)感觉与知觉间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二、感觉的意义 (一)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让人认识外界物体 的各种属性; (二)感觉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使人能够 正常生存; (三)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 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 实验室进行。P90
❖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锥体细胞 :分布于中央窝;
感受物体细节与颜色
棒体细胞 :分布于视网膜边缘;
感受明暗 (3)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4)颜色视觉:杨—赫三色说、 黑林四色说(拮抗说) (5)色觉缺失:色弱、色盲 (6)闪光融合 (7)视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2、听觉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幼儿中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
幼儿晚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认识菱形、平行四边形、 椭圆
3.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3.1大小知觉的发展特点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2岁半至3岁孩子,已能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者小皮球 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3.2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2岁半—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 4—5岁幼儿在判别立体实物的大小时,要借助触摸才能确定 6—7岁幼儿借助于经验可以单凭视觉判定立体实物的大小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 、受语言指导的影响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 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亮度(明度)恒常、颜色恒常。
(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知 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变化。
感觉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
看到晴朗夜空下30英尺外的一支烛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下听到20英尺以外表的滴答声
味觉 嗅觉 触觉
可尝出两加仑水中加入1茶匙糖的甜味 闻到散布于3居室一滴香水的气味 感觉从1厘米高处落到脸颊上蜜蜂的翅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以 及深度知觉等。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依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进行的。人对物体形状
的知觉具有相当稳定的恒常性。只要你以前对某种物体比较熟 悉,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知觉它,都不容易出现差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加工方式:“自下而上”的加工
二、感觉的作用
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通过感觉,人们既能认识外界事物的颜色、响度、气味、软硬
等属性,也能认识自己机体内部的状态。 其次,感觉还给人们带来愉快、痛苦等情绪体验。 感觉是人的情绪情感等高级心理过程的重要先导和基础。 再次,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实验表明,在动物个体发育的早期进行感觉剥夺,会使动物的
知觉: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即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知觉是把感觉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解释,形成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 物整体的反映。
当信息进入人的认知系统时,它便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这些感觉记忆包 含对视觉信息的映像记忆和对于听觉信息的声像记忆等。
人的知觉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仅依靠外部环境的信息,而且也依靠知觉者 自身原有的信息。
视觉材料
因变量:反应时间(听到的是 哪一个字母,做按键作反应)
80ms
实验结果:
总体的一致性关系有主效应:
一致<无关<冲突
局部的一致性关系无主效应:一致=无关=冲突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的实验b(Navon,1977)
自变量:两个 不同指导语(注意整体、注意局部) 大字母与小字母的一致性关系(冲突、无关、一致)
(三)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
整体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 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 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的实验a(Navon,1977)
40ms
听觉材料 300ms
自变量:总体的一致 性关系与局部的一致性 关系
反映。 它是某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受人的解剖生理特点
的制约。 受客观事物各种物理特性与属性的影响。
(二)感觉信息加工的原理
来自体内外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引起感受 器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导到相应的 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区),并激 活中枢神经元,信息在这里进行分析、综合, 于是便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反映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 事物。从感觉的形式和表现来看,它又是主 观的 。
四、感受性及其发展
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来 度量的。
(1)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2)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 有研究者曾对不懂音乐的人的听觉进行训练,以提高他们对音
高的分辨能力。 (3)感觉器官的机能补偿作用。 当感觉器官有缺陷或受损伤,其他没有缺陷或没被损伤的感觉
器官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特殊训练,其感受性明显高于一般人, 从而对有缺陷或受损伤的器官起补偿作用。
第二节 知觉信息加工
知觉(perception)概念是整个心理学领域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查 普林)。
实验程序: 预警信号——视觉刺激(40ms)——掩蔽——反应
实验结果:
大字母识别快于小字母 在注意整体的指导语下,小字母是否与大字母冲突并不影响
反应时,冲突=无关=一致 在注意局部的指导语下,大字母是否与小字母冲突则会影响
到反应时,两者冲突时,对小字母的反应时最慢。
实验结果
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 当有意识注意总体特征时,知觉加工不受局
第三章 感知觉与模式识别
感知觉历来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知觉: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当前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识别的问题上,
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视觉方面。
第一节 感觉信息加工
一、感觉信息加工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某种具体特征的直接
直接知觉观——
强调环境信息 大多数实验采用自然刺激
(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 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 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 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 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 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 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感受器官到引导对细节的 注意。
一、关于知觉过程的一些对立性观点
(一)建构感知与直接感知
建构感知观,或结构主义知觉理论:知觉是一个积 极构建的过程。
知觉并不是由刺激输入直接引起的,而是所呈现刺 激与内部假设、期望、知识以及动机和情绪因素 交互作用的产物。
知觉有时可受到不正确的假设和期望影响,因而也 会发生错误。
The Muller-lyer illusion
感觉功能产生严重缺陷;人类也无法长时间忍受全部或部分感 觉剥夺。感觉剥夺会使人的思维过程混乱,出现幻觉,注意力 不能集中,甚至还会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是客观的,即
•Tulving, Mandler & Baumal的实验
自变量 上下文情况:无上下文、4字上下文、8字上下文(考察自 上而下加工) 靶子词呈现的时间:0~140ms,以20ms变化(考察自下而 上加工)
因变量: 靶子词识别率
结果: 随呈现时间增加,靶子词识别率上升。 有上下文的始终优于无上下文的,但两者差距随呈现时间 延长而缩小
The Ames room illusion
直接感知观,以Gibson为代表,认为环境可提供的信息足以产生知觉, 知觉并不需要内部过程和表征的参与。
刺激眼睛的光线模式是一个结构性的光学分布; 这种分布能提供空间中目标分布特征的明确或恒定信息;
对两种知觉观的评论
建构知觉观——
强调人主观能动性 大多数实验和演示都用了人工或非自然刺激
部特征的影响。 当注意局部特征时,首先要先知觉总体特征。 总体特征优于局部特征被知觉,总体加工是
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 这种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工的顺序,称为总体特征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