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为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较少,仅占2.2%~14%。

本病的病因复杂,老年患者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密切关系;青年患者多系静脉本身的炎症引起。

在临床上,视网膜静脉阻塞有不同的类型。

根据阻塞部位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和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并根据其阻塞程度、眼底改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及预后的不同,又分为缺血型(出血型)和非缺血型(郁滞型)。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比较常见,发生率仅次于分支静脉阻塞。

其静脉阻塞点位于中央静脉主干,病变波及整个眼底。

临床分为两型:①缺血型:视力损害严重,常在0.1以下。

眼底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边界模糊或被出血掩盖。

视网膜静脉高度纡曲扩张,甚至呈腊肠状,或节段状。

视网膜呈弥漫性水肿,整个眼底布满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呈火焰状或点片状,掺杂灰白色棉絮状斑。

黄斑区水肿明显者可呈丘状隆起,中心凹形成囊样改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纡曲扩张,毛细血管广泛渗漏,黄斑中心可有囊样荧光贮留。

数月或1年后,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大部分吸收,静脉管径变细、管壁呈白鞘或白线状,视网膜可出现新生血管。

此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大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无灌注区后缘以及视盘可以出现新生血管。

当新生血管长入虹膜和前房角时,则可造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②非缺血型:视力减退较轻,多在0.1以上。

视网膜出血和水肿都较轻。

很少出现棉絮状斑,静脉扩张程度较轻。

数周后,水肿、出血逐渐吸收,预后一般良好。

但亦有少数患者由于黄斑囊样水肿继发黄斑囊样变性而造成视力障碍。

个别的非缺血型病例也可转变为缺血型。

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临床发生甚少。

阻塞点位于视盘筛板处,造成视网膜上支或下支静脉阻塞。

视网膜受累范围常为1/2,偶见1/3或2/3者。

沿受累静脉有出血和渗出,黄斑常受波及,晚期也可发生新生血管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手术要点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手术要点
参 考 文献
[ 1 ] 于杰. 连云港市在校大 学生和公 务员对无 偿献血 相关知识 的知 晓
[ 8 ] 李化信 , 孙若雅. 一次献血 4 0 0 m l 的必要性 和合 理性 [ J ] . 医药产
业资讯 , 2 0 0 6 , 3 ( 1 6 ): 1 3 7 .
[ 9 ] 余 明超 , 严莉 , 蔡小月 , 等. 2 0 0 8 ~ 2 0 1 1 年重庆市江津 区无偿献血 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 J ] . 检 验医学 与临 床 , 2 0 1 2 , 9 ( 2 O ) : 2 5 9 0—
志, 2 0 1 3, 2 6 ( 1 ): 9 O一9 1 .
幅度较大 , 并且 4 0 0 m l 献血 比率高 , 因此采集效率也是 最高的 , 这充分说明县城和乡镇集市采血点的宣传招募
策略是适合 的。但现有无偿献血宣传模式仍存在形式 单一、 对不 同人 群 献 血 需 求 了解 不 充 分 、 献 血 服 务 主 动 性不够 的问题 , 需要在今后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上 不断创新 , 提高招募实效 , 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
4 结 论
[ 3 ] 王飞 , 魏增慧 . 服务 型招募在无偿 献血工 作 中的重要性 [ J ] . 中国
医药导报 , 2 0 1 2 , 9 ( 3 2 ) : 1 6 0—1 6 1 , 1 4. 6
Hale Waihona Puke [ 4 ] 李玉珍 , 韩丽沙 , 吴振军 . 大学生无偿献 血动机 的研究进展 [ J ] . 全
情 况[ J ] . 职业 与健康 , 2 0 1 1 , 2 7 ( 2 2 ) : 2 5 7 6 — 2 5 7 7 .
[ 2 ] 李 明明. 无偿献血面临 的困难 及解决方 法 [ J ] . 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效观察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效观察

【 src】 Obet e oass tee et f ietm r ieu e oraescn a ort a vi c - Abtat jci T ses h f t c yf t o shm r g eod r t e nl e e l v c o vr o o vr h y 目的 观察玻璃体 切割手术治疗视 网膜静脉 阻塞( V ) 玻璃体积 血 的疗 效。方法 回顾性 整理 摘 R O性
分析 20 0 6年 3月至 20 0 9年 6月在我 院行玻 璃体切割手术 的玻璃体 积血 患者 2 1 , 中 R O者 2 4例 其 V 8例( 8只眼 ) 2 ( 1 .% ) 占 16 。随访 6个 月至 2年观察患 者的 发病特 点 、 力预 后、 V 视 R O相关 并发 症及 手术 相关并 发症 的发 生情
Psoeav i a aut o r c t a vi oc in a e e a e et t a vi ocuin( = 114 。 ot r ev u c y f a hri l e l o s bt rhnt nr r i l e ls p t i sl i b n e n nc u s W t t h c a e n nc l o Z .3 2 P = .2 5) aet’or s a ots(0css , o b tr i a pon ita r a ots(8c- 0 0 3 .Pt ns cuB l sh 2m n i e e tn h 1 ae ) gt ee sl rg o s nmo tn 2m nh 1 a t vu s h eh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 R O性玻璃体积血 的有 V
效方法 。手术时机一般选在 经药 物治疗 2~ 3个月积血仍不 吸收时进行 。白内障摘除联合 玻璃 体切割手术治 疗合

玻璃体切割联合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1例

玻璃体切割联合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1例
结 果 :4 2 例手 术 均顺 利 , 中 出血 2 ~ 3 , 后 症 状 立 术 O 0ml术
手 术 是 治 疗 孤 立 性 蝶 窦 真 菌 病 的有 效 方 法 。 术 原 则 是 手 彻 底 清 除 病 变 组 织 , 分 开放 窦 口。 充 随着 鼻 内镜 的 广 泛 应 用 , 经 鼻 内镜 下 鼻 腔 径 路 可 直 接 开放 蝶 窦 , 达 病 变 区 , 术 视 野 直 手 清晰 , 伤 小, 创 出血 少 。 监 视 系统 可 在 明 视 下 彻 底 清 除 窦 内 经 病 变 , 免 损 伤 周 围 重 要 结 构 。 窦 腔 内 不 易 吸 出 的病 灶 , 避 对 可 用 小 刮 匙 轻 刮 , 后 冲洗 。 理 蝶 窦 外 侧 壁 及 顶 壁病 灶 时操 作 然 处 要 轻 柔 。 后 定 期 行 鼻 内镜 复查 是 必 要 的 。 查 时 , 用 双 氧 术 复 可 水 及 生 理 盐 水 冲洗 可 能 残 存 的 真 菌 菌 团 , 除 新 生 肉芽 , 证 切 保 窦 口充 分 开 放 , 免 窦 口狭 窄 , 防 止 复发 的关 键 。 避 是
质 增 方 法 : 用 表 面 麻 醉 加 局 麻 。 用 3 。 tr 鼻 内 镜 。 采 使 0 So z 经 鼻 腔 开 放 蝶 窦 , 中 鼻 甲 向外 侧 推 移 , 将 明显 肥 大 者 , 除 部 切 分 中鼻 甲后 端 , 分 暴 露 蝶 筛 隐窝 或 蝶 窦 前 壁 。 充 自后 鼻 孔 上 方 1 0 1 5c 处 寻 找 蝶 窦 开 口 , 于 此 处 打 开 蝶 窦 前 壁 , 直 . ~ . m 或 至 径 大 小 约 12c 。 除 窦 腔 内所 有 棕 黑 色 豆 渣 样 或 泥状 物 及 . m 清 炎 性 肉芽 , %双 氧 水 及 生 理 盐 水 冲 洗 窦 腔 。 腔 红 霉 素 眼 膏 3 术 纱 条 填 塞 , 抽 出 。 取组 织 送 病 理 检查 。 2d后 所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临床分析78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临床分析78例
10~ 0 t 时 间 0 1~ . 率 10 0 5 0x m, . 0 2秒 功 5 5 0 w 。全 视 网 膜 光 凝 10 0r o 0 0点 以 上 ,

患者 7 8例 , 对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报 告如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分支静脉局部光凝 20— 0 0 4 0点。③手术
高达 Q8视物变形减轻 , , 治疗有效。单纯药 物 治疗 2 有 效 2 8眼 4眼 (57 ) 8. % 。激 光 治
疗 4 有效 4 9眼 5眼 (18% ) 手 术 治 疗 1 9.3 , 眼有 效 1眼 ( 0 . % ) 眼 术 后 视 力 > 10 0 。
( R O) , 用药物 治疗。结 果 : MB V l眼 采 单 纯药物治疗 2 8眼, 有效 2 3眼 ( 2 1 ) 8. % ; 激 光治疗 4 9眼 , 效 4 有 5眼 ( 18 ) 行 9.% ; 玻 璃体 切割加眼 内光凝 术 1眼, 总有效 率 10 0 %。结论 : V 应 定期 随 访 观 察 , RO 在
V 2 眼 (2 . % ) B V 5 眼 O 0 56 , R O 7
④随访 : 药物治疗后每 3 月复查 1次, 个 激 光及手术治疗后每 1 2l,复查 1 ~ - Jq " 次。
疗效判断标准 : 参考文献的标准进 按
组药物治疗 有效率 8 . %。符合 文献 报 57 道 的 药 物 治 疗 有 效 率 ( 5O 6.% ~
视网膜静脉阻 塞 ( V 是 一种 以视 R O) 网膜静脉迂 曲扩 张 , 受 累静脉 有 出血 、 沿 视 网膜水肿 、 出为临床特征 的危害视力 渗 的常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 目前 R O的 V 治疗 方法主要 有药 物 、 激光 及手 术治 疗 。 20 0 8年 1 O月 ~2 1 0 0年 l O月 收 治 R O V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r la e eibl.
Ke r s Vi e t my n oa e ;R t a a c lr ei h e i e y wo d t c o ;E d ls r ei l s u a ;P r l bt s r n v p i
差 。首先 , 吸入麻醉药在 血液 中的溶解 度, 常以血/ 通 气分
败 2眼。结论 : 玻璃体切 割联合眼 内激光治疗视 网膜静脉周 围炎疗效确切 可靠。
关键词 玻 璃体 切 割 ; 内激 光 ; 网膜 静 脉 周 围 炎 眼 视
中图 分 类 号 :R 7 . 1 74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5—93 (0 0 o 00 34 2 1 )6— 94—0 2
配 系 数 表 示 ,8 时 , 个 大气 压 下 , 常 呼 吸 时 , 在 肺 泡 3℃ 1 正 氧 中的 浓度 约 为 1% , 氧 在 10m 血 液 中 溶 解 的量 只 有 4 而 0 L
23 . 6 mL| 】

2 1 — 1 7. 4: 53 5
3 刘俊 杰 , 俊 .现代麻 醉学[ .第 l版 .北 京: 民 赵 M] 人
根据 道 尔 顿 分 压定 律 , 气 体 的 分 压 与 大 气 压 之 比等 于各 各
5 戴体俊 .麻醉药理 学[ .第 2版 .北京 : 民卫生 出 M] 人
版 社 ,0 6:5 20 5 .
气体 的容积与总容积之 比 J高浓度的 氧化 亚氮会导致肺 ,
泡 内氧 化 亚氮 分 压 增 加 , 而使 肺 泡 与 静 脉 m 氧 化 亚 氮 的 从 分 压 差 增 大 ; 氧 与 氧 化 亚 氮 同 时 吸 人 时 , 的 吸 人 浓 度 而 氧

24例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临床论文

24例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临床论文

24例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4例24眼临床诊断为缺血性crvo 为治疗组,行玻璃体切除与周边视网膜光凝术,并与对照组24例24眼行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的患者对比各个时期的视力恢复情况及黄斑中性凹厚度改变情况。

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后,15眼视力提高,6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

视力≥0.1者13眼,提高率54.17%。

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14眼视力提高,7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

视力≥0.1者11眼,提高率45.83%。

两组患者在视力提高及视力提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组对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缩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在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亦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于缺血性crvo的治疗,在提高视力方面,玻璃体手术及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无差异,但在缩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方面,玻璃体手术优于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且玻璃体手术简单易行。

【关键词】玻璃体手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在临床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眼底病变常见的急危重症,通过3年的追踪观察,80%以上的患者自然病程是视力下降,低于0.1[1]。

发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视网膜内出血[2]。

既往的各种手术如光凝、高压氧等临床疗效难以确定。

近年来,玻璃体手术治疗crvo成为一种新的尝试。

我们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crvo并与行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患者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眼科2008年——2010年诊断为crvo的患者24例24眼。

所有患者均检查视力、眼底、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病例入选标准参照opremcak[3]标准:严重的缺血性crvo,手术前视力0.05。

1.2 手术方法在对照组中,仅在视盘鼻侧应用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新进展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新进展

・714・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09Feb。

18(6)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新进展董秀清,周华祥,霍红利(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2)[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方法[中围分类号]R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49{2009}06—0714—03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是一种眼底静脉阻塞引起的眼底血管疾病,累及黄斑者可严重影响视力。

1877年,Leber首次报道了这一疾病,并描述了其眼底病变,其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眼底血管疾病中占第2位。

现将RVO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药物治疗1.1抗凝剂及抗纤溶剂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抗纤溶剂等药物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使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溶解以达到溶栓目的,但它们均有引起全身系统和视网膜血管出血的可能,使用时需慎重,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这类药物,目前已有用药后出现玻璃体出血的报道,故这种疗法并没有得到提倡。

近年有学者对溶栓方式进行了改进。

1.1.1玻璃体腔内注射t—PAt—PA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纤溶蛋白,它以血管纤溶酶原的形式放人血液。

由于t—PA具有纤维素特异性,当纤维素出现时(在血凝块内或其附近),能将血液内的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从而将纤维素块溶解,形成纤维素降解产物。

早先在大鼠模型上进行的研究表明,局部注射t—PA能使房水达到有效浓度,结膜下注射t—PA能使玻璃体内浓度达到显著水平,但玻璃体内注射t—PA并不能扩散到整个视网膜的神经感觉层。

国外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示:视力提高3行以上者占28%一44%。

玻璃体内注射t—PA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据报道,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后脱离等并发症,然而由于实验均未设立对照组,且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自然病程变化多样,因而很难说明该治疗方法是否真正有效,还需要进行比较大规模的对照实验证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发病因素、术后并发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观察143例(146眼)RVO患者,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术后眼部及全身表现。

结果根据静脉阻塞部位的不同,颞上支67眼,占45.9%。

既往单纯高血压病史患者90例,占62.9%。

就诊前发病时间0~3个月58眼,术中需剥膜14眼,比例最低。

3~6个月21眼,摘除白内障者5眼,视网膜裂孔7眼,比例最高。

14眼术前存在视网膜脱离,均可见增殖条索,其中10眼可见裂孔或裂隙。

术后发生高眼压31眼,术后72小时内21眼,其中14眼填充C3F8混合气体。

硅油填充的6眼2周内均未见眼压增高。

23例术后玻璃体积血复发,相应治疗后随访均未再次复发。

4例视网膜脱离复发,3例经二次手术后,术后恢复尚可。

另1例患者放弃治疗。

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侧分支静脉阻塞及BRVO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预防RVO,发生玻璃体积血后手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症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高致盲率的视网膜血管疾病之一。

本文通过对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RVO患者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分析,探讨发病时间、病变部位、眼内填充物的应用等对RVO术后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二科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1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RVO患者共计143例(146眼),其中男76例(79眼),女67例(67眼),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58.3±12.3)岁。

右眼76例,左眼64例,双眼3例。

排除既往有眼后节手术史者、眼外伤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充分切除增殖的玻璃体或积血,剥除视网膜前膜;对裂孔边缘僵硬的视网膜予以切除;影响视网膜复位的视网膜下增殖,做视网膜切开取出;根据病情对视网膜裂孔及病变部位行眼内光凝和(或)巩膜外冷凝;选择C3F8气体、硅油或复方电解质眼内冲洗液作眼内填充物。

C3F8混合气体填充49眼,硅油填充6眼。

晶状体浑浊较重影响眼底观察及预后视力者均同时摘除晶状体。

20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其中13眼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二次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有3眼。

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者保持俯卧位至气体完全吸收或硅油乳化取出时。

术后应用双氯芬酸钠眼液、氧氟沙星眼液、泼尼松龙眼液,阿托品眼膏散瞳。

硅油填充玻璃体腔6眼硅油已经取出。

术后定期复查眼压及视网膜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2.1 静脉阻塞部位颞上支67眼(45.9%),颞下支24眼(16.4%),鼻上支5眼(3.4%),鼻下支2眼(1.4%),半侧41眼(28.1%),中央静脉阻塞7眼(4.8%)。

2.2 全身并发症既往单纯高血压病史患者90例,糖尿病病史患者15例,冠心病病史6例,风湿病1例,脑血栓病史6例,青光眼病史4例。

2.3 就诊前发病时间0~3个月58眼,术中需剥膜14眼,摘除白内障者10眼,视网膜裂孔11眼。

3~6个月21眼,术中需剥膜9眼,摘除白内障者5眼,视网膜裂孔7眼。

6个月以上67眼,术中需剥膜28眼,摘除白内障者5眼,视网膜裂孔6眼。

2.4 术前眼部情况术前检查发现14眼存在视网膜脱离。

术中14眼均可见增殖条索牵拉视网膜,其中10眼可见大小不一的裂孔或裂隙。

2.5 术后并发症2.5.1 术后高眼压术后发生高眼压31眼。

发生于术后72 h内21眼,其中14眼玻璃体腔内填充C3F8混合气体;术后3~7 d 7眼,其中5眼玻璃体腔内填充C3F8混合气体;1~2 w 3眼,玻璃体腔内均填充C3F8混合气体。

玻璃体腔内填充硅油的6眼2 w内均未出现眼压增高。

2.5.2 术后玻璃体再出血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应用蛇毒凝血酶等止血剂23例。

其中术后第1~3 d应用者20例,术后第3~6天应用者3例。

其中2个月后再次复发出血共有5例,4眼行玻璃体腔灌洗术,1眼应用药物治疗,随访未再次复发。

2.5.3 术后视网膜脱离术毕视网膜均平伏。

1 w后发生视网膜脱离4例(4眼)其中2例行巩膜环扎外垫压加巩膜冷凝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行玻璃体手术加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眼内填充硅油,现术后恢复尚可,硅油已取出;另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手术治疗。

2.6 术后视力改善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中视力0.05者共7眼。

半侧RVO患者中视力0.05者共20眼,视力0.05~0.3者共18眼,视力0.3~0.5者共3眼。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中视力0.05者共42眼,视力0.05~0.3者共47眼,视力0.3~0.5者共7眼,视力0.5者共4眼。

CRVO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侧BRVO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VO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型RVO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3 讨论3.1 解剖因素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关系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在本文中颞上支BRVO占45.9%,与其他部位相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根据血液动力学及血管分布情况推测可能是如下原因:(1)在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处,上游的血流形成湍流,不断损伤该处的血管内皮,从而易形成血栓,发生RVO。

(2)静脉的引流面积在距离盘缘近的地方越大,可能对动静脉交叉处的血流的影响越大,更容易发生RVO。

(3)视神经纤维距离视盘越近密度越大,与走行其间的血管的关系也越拥挤,动脉硬化时,与盘缘越近的静脉越容易受到挤压,同时由于动静脉交叉的特点,从而更容易发生RVO。

根据郑曰忠等〔1〕收集BRVO患者荧光血管造影负片后的分析,考虑患者就诊时还有如下原因:(1)颞侧分支静脉阻塞易于影响视力,患者可及早发现和就诊;(2)颞上支BRVO最为常见,可能与颞上支动静脉交叉次数明显多于其他三个象限有关。

3.2 发病危险因素在本文中可以发现高血压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占61.3%。

病例对照小组通过研究发现,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体重指数增加和青光眼是RVO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且其中的50%与高血压有关,可降低其发病风险的因素有饮酒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增高〔2〕。

在中央静脉阻塞病例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开角型青光眼,降低其发病风险的因素有饮酒和体力活动;在女性患者中血沉的加快增加中央静脉阻塞的患病危险,而绝经期后使用雌激素又会降低其危险;心血管疾病、心电图的异常、糖尿病、高血糖水平、低A/G值和高α球蛋白水平与缺血型中央静脉阻塞的发病有关〔3〕。

Sperduto等〔4〕的研究则证明了在半侧RVO病例中,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等,同时该研究结果表明及时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增加体育锻炼,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绝经期后患者使用外源性雌激素有助于预防本病。

3.3 手术时机与增殖膜、视网膜裂孔、并发性白内障本文病例中3个月内手术者共58眼,虽然术中仍有14眼需剥膜,但清除积血并相应行视网膜光凝后效果良好。

陈璐等〔5〕也认为玻璃体积血经保守治疗3~6个月不能吸收者,可施行玻璃体切割术。

但以下情况手术时间可提前:玻璃体出血量大,增殖明显,有可能形成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者;估计可能存在视网脱离者;药物不能控制的血影细胞性青光眼;I型糖尿病合并玻璃体出血:伴有虹膜红变者等。

手术选择应严格掌握,不宜过早使病人失去自愈或药物治愈的机会,而增加由于手术而发生的并发症。

本文术中发现的视网膜裂孔多位于闭塞的血管旁或增殖膜边缘,多为圆孔,少数呈条状裂隙。

考虑由于玻璃体后界膜在视网膜血管处与视网膜连接比较紧密,血管闭塞后释放的炎症介质促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因而沿血管边缘视网膜易牵拉成孔。

术前视网膜已有牵拉性脱离或周边有大片变性区者也易行成裂孔。

3.4 术后并发症3.4.1 眼内填充物与术后眼压变化本文中术后72 h内发生高眼压的术眼中C3F8气体填充眼占66.7%,这可能与注入的惰性气体膨胀有关,C3F8气体的膨胀在24小时内最快〔6〕,72 h后随着气体缓慢吸收眼压逐渐趋向平稳。

玻璃体腔内容物在短时间迅速增多,房水调节机制对于这一改变又相对落后,从而造成两者平衡被打破而形成高眼压状态。

虽然有研究表明不同的眼内填充物对于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压的影响不同,但由于本文中填充硅油例数较少,故暂不予以比较。

另外,刘堃等〔7〕研究中发现术后高眼压与手术原发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有关,视网膜玻璃体增殖越重高眼压的发病率越高、危险性越大,这可能是由于术眼原发病愈复杂、眼内条件愈差则手术操作愈复杂,手术时间相应增加,这样对眼部损伤就越大,引起各种并发症的机率就较高。

此外,眼内条件愈差则应用玻璃体腔填充物及视网膜光凝的几率也就越大,故引起术后高眼压的危险性增大。

3.4.2 术后玻璃体再出血本文中术后应用凝血酶为23例,占15.7%,其中除4眼行玻璃体腔灌洗术,1眼应用药物治疗,其他均止血效果良好,积血吸收完全。

考虑原因可能为部分患者手术后过早大量活动或有较明显的外力作用,如咳嗽、恶心呕吐、吃较硬的食物等,引起巩膜切口和视网膜切开过的静脉处的血栓脱落、融解、扩散至玻璃体腔,导致手术后早期再出血。

魏文斌等〔8〕认为如出血量较多,经观察1个月左右仍不吸收,则应行玻璃体腔灌洗。

本文中病例由于患者个人原因延迟就诊,但行玻璃体腔灌洗术后效果良好。

3.4.3 术后视网膜脱离本文病例中共有4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分析原因如下:(1)周边玻璃体后脱离不完全,与视网膜连接紧密,术中不能完全清除,残留玻璃体增殖牵拉视网膜致脱离。

(2)术后俯卧位使气体向后极部顶压,炎性介质因而易于向周边集中,从而以残留的玻璃体为支架,周边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

(3)术前增殖较重,膜不易完全剥除,膜下裂孔不易发现,且增殖膜较多,不利于有效光凝。

此外术后较重的葡萄膜反应等均是引起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之一。

采用巩膜环扎外垫压及巩膜冷凝,或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注入硅油使视网膜重新复位与王丽丽等〔9〕做法一致,并取得较好疗效。

3.5 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根据表3.1,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视力提高不明显,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力可见明显提高,半侧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情况居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