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1q84读后感精选2篇
1Q84读后感范文

1Q84读后感范文
《1Q84》读后感。
《1Q84》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两个平行世界的故事,揭示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微妙关系。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震撼和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爱美和勇太,分别处于两个平行世界中,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却又无法真正相遇。
这种命运的错位让我深感人生的无常和无奈,也让我思考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现实和虚幻的交织,揭示了人生中的许多困惑和矛盾。
人们总是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徘徊,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幻想,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这种矛盾让我深感人生的无常和复杂,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此外,小说中的爱情和友情也让我深受触动。
在两个平行世界中,爱美和勇太的感情始终没有改变,他们的坚持和执着让我深感动容。
同时,小说中对友情的描写也让我深受感动,朋友之间的相互扶持和信任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总的来说,读完《1Q84》,我深受震撼和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微妙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同时,小说中的爱情和友情也让我深受感动,让我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部小说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读后感

适应世界的规则,改变世界的勇气-《1Q84》读后感2个性格迥异的人物,2种轨迹不同的人生,在这些不一样的人身上,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
生活是什么?是不顾一切的勇敢,是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是生活压力下的贪慕虚荣,是恐惧成长的沉溺。
看着有着不幸童年的主人公一步一步反抗,经历了代笔的风波,情人消失,父亲的病逝,从一个听天由命的木讷青年,渐渐成长成一个成熟淡定的男人,这无疑是激励着我们要有适应世界规则的智慧,和勇于改变这个世界的雄心、勇气和能力。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在1984年的日本,青豆与天吾皆为30岁,青豆为健身教练但私下里是暗杀者,将实行家暴的丈夫们送至死亡。
天吾的职业是大学的补习班数学教师,私底下是一位作家,但只写过专栏而未出版正式的作品。
青豆与天吾两人在某一时间点进入1Q84年,发生了种种怪事。
二人因缘际会的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最后结尾二人相会共同返回了现实世界。
1Q84是采取两位主角双主线的方式进行,两个人的视角看似无关,是两个独立的故事。
但随着故事的展开慢慢有所交集。
因为在彼此心目中,对方都代表著某些意义,所以虽然分别描述,但单双数章的故事其实是衔接的很紧密的。
但这种与普通小说叙事方式不同的手法,能让我们读者阅读时始终抱着饱满的好奇心,仿佛小说如电影般在我们面前放映,而作者村上春树赋予这部小说的感觉我个人感觉和《挪威的深林》的氛围很相似,一种压抑感盘旋空中,落下,然后把你整个人笼罩,读者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股压力,和穹顶的感觉很相似,你可以在穹顶中看到外界的事物,你同时是独立的个体,唯有突破自己的心理,改变自己的心理才能回到了生活的世界。
主角青豆和天吾尚且可以通过阅读《空气蛹》去寻谜,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
而我们读者在阅读《1Q84》去寻谜的同时,反思自己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空气蛹》裏面的世界,《空气蛹》小说外面的1Q84世界,《1Q84》小说外我们生活着的今日世界,一层影照着另一层,像由多面镜组成的万花筒裏面的世界一样难以分清界线,我们在这个世界里有什么样的使命,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1q84读后感

1q84读后感《1Q84》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
小说以两个平行世界的故事交织展开,描述了主人公爱子和青豆在这两个世界中的奇幻经历。
在小说中,村上春树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与幻想,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多重性,引发了读者对现实与虚幻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两个平行世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Q84”这个平行世界中,时间似乎变得扭曲,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也让人不由得思考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是否能够分辨真实与虚幻?这些问题让人深思不已。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爱子和青豆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在两个平行世界中的经历让人感到震撼和震惊。
爱子在现实世界中是一名普通的女孩,但在“1Q84”世界中却成为了一名刺客。
青豆则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的身份和目的一直让人无法捉摸。
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悲壮和神秘。
这些角色的塑造让人深思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最后,小说中的哲学思考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村上春树在小说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多重性。
他通过爱子和青豆的故事,探讨了现实与幻想的关系,以及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他的哲学思考不仅让人感到震撼,也让人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总的来说,村上春树的《1Q84》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想象力的小说,通过两个平行世界的叙事,塑造了深刻的人物形象,引发了读者对现实与虚幻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感到震撼和震惊,也让人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它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让人受益匪浅。
1Q84小说读后感作文

1Q84小说读后感作文1Q84小说读后感作文1今天是阅读《1Q84》第一天大概了解这本书里的故事的发生和几个主要人物。
故事从青豆杀害“先驱”领袖一案展开来的青豆一名年轻的妙龄女杀手牛河与社会有关系的侦探?“麻布老夫人”和青豆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不可告人的秘密?天吾有为青年数学家小说家柔道冠军。
他与青豆之间有着说不清的情愫彼此一直寻找着对方。
此时我已阅读到青豆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是谁的接下来她会怎么办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放下书本明天再继续阅读了。
我想我得承认一个我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事实就是:我是一个“伪”学者若作为一个学生而言我肯定是个不及格的学生作为文学爱好者来说我是个不合格的学者。
因为我对文学的爱好是随性随心而定的。
或许这是我的本性随心随性!今天家里很吵麻将声争吵声游戏机声参杂在一起着实热闹。
也就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我完成了今天的阅读这对于我而言绝对是件不容易的事儿难得坚持了一回值得表扬一下。
我这样去夸奖自己多少显得有些矫情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了呵呵。
今天是远离电脑的第一天打了三次盹最后一次醒来还觉着自己没有睡够真是有点汗颜……也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了一天的阅读真是惭愧。
少上网多看书终归是个好的决定只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也希望他日自己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来这样就够了仅此而已就够了。
1Q84小说读后感作文2终于读完了《1Q84》,但不知怎么——虽然题材结构语言风格根本不同——但却有跟读莫言的《丰乳肥臀》一样的感觉。
刚开始惊喜连连:哎这个角度不错,有新意;哎这个比喻挺有意思,细节描写很精彩;啊结构还挺复杂的,得费多少脑细胞……然而,阅读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小说的缺点就愈加明显起来。
在我看来,这两个诺贝尔文学奖的竞争者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啰嗦,太啰嗦。
《1Q84》我是先读的第二部,觉得还可以。
后来再读第一部的时候,发现也没有丢失太多的信息,因为第二部里经常会有旁白,回忆,把第一部里的信息差不多也补齐了。
接下来的啰嗦简直令人发指:青豆和天吾握手的那一瞬间,至少写了二十遍,每次还都要渲染一下当时的气氛,好像每次都是第一次写(高呼口号:英语虐我千百遍,我待英语如初恋!);天吾老爸是电视收费员,总是回忆跟着爸爸收费的场景,他跟老爸不是亲父子种种关系上的笔墨也很多(都是十遍八遍地出现),还仔细地描写了他照顾父亲时的场景,我以为有什么重头戏在后面,谁知父亲就那么死了,对主要情节没太多影响,只是父亲养病的“猫的小镇”有那么点寓意罢了;因为每章是以不同人的角度来写的,青豆的角度、天吾的角度、牛河的角度,在有联系的情节上,村上童鞋在一个人那里写一遍,在另一个人那里又写一遍,而且还写得非常详细,不知道要有张有弛,有详有略的吗?真让人怀疑是不是在多加字数凑稿费,反正我写东西为了达到字数就经常这么干。
1Q84读后感

<<1Q84>>--一场现实,一场梦境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1Q84》,不得不说,村上春树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和《海边的卡夫卡》是一个风格,在梦幻和现实中来回穿梭,让故事自己引导自己的发展,而不是由作者直接决定故事的方向,也不由故事的开头来奠定故事的结尾。
梦境的虚幻和现实的想象相互映衬,如同两面对立摆放的镜子,交叠出无数个婆娑世界。
接下来就自己的阅读,来谈谈读后的感受。
相较于《海边的卡夫卡》的两条主线DNA般交互前进,《1Q84》从三条主线出发,在1Q84的世界中,从三个方面,三个视角同时的向前推进,川奈天吾作为男主,青豆作为女主,天河作为第三视角观察男主与女主故事主线的交会。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思路,在三个视角来回切换推动故事发展,需要多么丰富的想象。
在1Q84的世界中,存在诸多幻象,两个月亮,小小人,空气蛹,子体与母体,感觉十分冲突,可当你将一切放置1Q84这个背景下时,又会觉得理所当然。
让我映象较深的是作者多次提到了加油的老虎,在1Q84的世界中,老虎的脸是朝向右边的,而在现实的世界中是朝向左边的,这也是区分两个世界的依据。
故事的开始是青豆刺杀了宗教的领袖,遭受到宗教团体的追踪,为了更好地追踪青豆,宗教又雇佣了原先作为律师后被取消资格的牛河,故事就此开始。
天吾帮助领袖的女儿深绘里编写《空气蛹》小说,提到了子体与母体的存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领袖的死亡,与青豆的目的不约而同地一致。
为了逃避宗教团体的追杀,在绪方老夫人和Tamaru的帮助下,孑然一身地住在公寓中,每天她都会观察对面公园中的滑梯。
接下来则是牛河抽丝剥茧地寻找,依靠天吾这条线,牛河长时间地坚持监测天吾以及深绘里。
天吾在此期间前往了猫城,也就是1Q84的另一个称呼,照顾老去的曾作为NHK收款员的父亲,实际上,天吾也是在寻找青豆。
每天都会有NHK收款员来到青豆的门口催款,之后在1Q84的世界的子体与母体连接的作用下,青豆怀孕了,并且确信自己怀上了天吾的孩子,孩子和等待天吾成为了青豆活下去的勇气。
1Q84读后感作文范文

1Q84读后感作文范文看完了三大册的《1Q84》,脑子混沌一片,看不明、想不通的地方不少,也不知如何评价。
既然书评写不来,那就写写心中的困惑吧!《1Q84》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2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写作方式是以双线平行的结构分别描写男女主角的遭遇,单数章节属于女主角,双数是男主角的,只是在第三册里面加入了数章另一个角色的叙述,令到某些章节出现了三线平行的叙述方式,然后到差不多结尾的时候,男女主角两线才合而为一。
这是什么类型的小说?一、肯定地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
拥有坎坷童年的男女主角,在十岁的时候因偶然机会握过对方的手,之后二十年再没有重遇的机会,然而这一刹那的握手在彼此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即使经过漫长的岁月,即使大家各自遇上不同的对象,历尽无数考验,心里面仍然为了那位不知能否再见面的人虚位以待。
这个故事令我想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面那位痴情女子,“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一见误终身。
两人最终重遇,两手相牵,心里清楚明白,这就是二十年前那一刻的感觉。
如此说来,这应该是一部凄美绝伦的爱情小说。
可是,这位村上先生,又怎么会甘于给读者说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呢!二、这其实也是一部推理小说,书中大部分角色都同时存在着善恶两个对立面,而村上根本不屑以传统道德眼光去评价所谓普通人眼中的善恶。
女主角表面上是专业的健身教练,私底下是一名冷静的杀手,专门猎杀虐待妇女儿童的男人。
家财万贯、地位崇高的老夫人,却原来是为了帮助受残害的妇女和小孩,把施暴者用最干脆利落的手段送到另外一个世界的团伙的幕后主脑。
教派领袖以残暴手法奸污未成年少女,但另一方面的他原来是睿智豁达的人。
书中的神秘邪教组织和他们委派的代理人,与女主角她们一伙人进行你追我逐的斗智游戏,完全像一部结构严谨的推理小说。
故事布局精妙,引人入胜,领袖身分揭盅那一幕,令我舍不得把书放下,可惜之后剧情转淡,到了第三册拖沓感更强,而且很多谜团到最后仍然没有答案。
一个成功的存在-1Q84读后感

[一个成功的存在-1q84读后感]
刚把村上春树的热门书1q84第三册看完,今年6月份至今,书断断续续出了三册,村上一口气写了三册,算是他的一个大部头了,一个成功的存在-1q84读后感。
内容介绍的是天吾和青豆互相找寻彼此的故事,加之小小人这一虚构的存在的找寻,依稀还有邪教社团的影子,像侦探小说一样穿插起来。
内容让读者想到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也是一部爱情侦探小说)。
村上写的爱情,总是年轻人纯洁的初恋,在1q84中,天吾和青豆10岁时朦胧的好感,隔了20年彼此30岁时才找寻到对方,不能不说打动了青年和少年读者的心弦,或许这就是这部小说畅销中日韩的原因,读后感《一个成功的存在-1q84读后感》。
佩服村上的一点是,总能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世界,将日本元素和世界文学的元素结合起来,使读者读之不完全像一部日本小说,而是具有世界文学色彩的小说。
《海边的卡夫卡》中出现的乌鸦也出现在1q84里,让读者进入一种黑暗的世界,一种未知的空间。
包括天吾父亲和深绘里在内的人物拉近了两位主角的距离,使故事不限于单线条的叙述,而是三个线索的并行叙事。
村上春树《1Q84》读后感

村上春树《1Q84》读后感好久没看长篇小说了,翻开村上春树的《1Q84》第二册,便被深深吸引了。
人物的外貌心理景色的细致描写,白开水性爱描写,男女主人公梳离的性格,书中不断出现的爵士乐、交响曲等的小资情调,比较特殊的是这次是围绕宗教这条主轴在写,同时男女主角两条线索推进故事的发展,然后慢慢的交叉融合,塑造了一个超越于现实的真实的有血肉的世界。
故事完毕又留下迷一般的“空白”部分以形成神秘性和阅读快感。
深绘里口述,天吾代笔写的小说《空气蛹》里的故事渗透到现实中,青豆和天吾由现实的世界被拉到了1Q84的世界中。
这个世界有两个月亮,一个明亮的月亮,一个四分之三大的绿色月亮。
这个世界也是活生生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流淌的是真正的血的世界。
但不同的是,这个世界有小小人,他们具有强大的邪恶的力量。
在第11章,出现小小人,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代表着什么?拥有何种能力?小说成功的引起你的兴趣。
小小人可以变幻自己的身高,最低不过3厘米,最高不过1米,他们能编织“空气蛹”。
他们找到感知者和接受者,他们不能直接对付某个人,但却能通过影响他周围的人令你就范。
小小人那代表的是什么那?我觉得可能就是一种体制,一种思想,像个盒子一样把你困在他的里面,让你遵从它的意志行事。
它大抵上代表的是一种恶的方面,就像一种狭隘的宗教,它宣扬的教义,打着真善美的旗帜让狂热的教徒无条件的执行。
性也是小说的一个噱头,即便是噱头,也应该让人感到舒服,感到那是情感的自然融合。
可是小说里的描述只让我感到干瘪苍白空虚寂寞冷。
一个人内心的空虚感无力感是让性来填充么?你逛酒吧认识异性玩SM就能驱填补缺口么?不,这只会让你更加绝望更加无助。
你为什么不通过更有意义的方式解救自己那?读书学习结交朋友提升自己,努力摆脱童年的阴影,成为全新的自己。
只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行为的源头,就能获得重生。
关于爱情,青豆和天吾因为十岁时候一次握手就彼此挂念,在长发二十年的时间里,两个人彼此默默地思念着,两人又很默契的没有爱上其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上春树1q84读后感精选2篇村上春树1q84读后感小侄女在公司图书室一下子借来了三本书,两本张爱玲的,另外一本就是村上春树的《1Q84》。
《1Q84》之前我看过介绍,但没有看过。
于是就跟侄女说,一下子三本你也看不完,这本《1Q84》让我先看。
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我如同患上了厌食症的孩子一样患上了厌书症。
每每看书,看了开头几页就有一种看不下去的感觉。
通常是到图书馆里借来一本书,三四百页左右,但到一个月的还书期到了,都还没有看完。
《1Q84》392页,我以为这次也一样不了了之。
但是这次情况竟然发生了变化,刚看到第一节《不要被外表迷惑,现实永远只有一个》,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只用了三个晚上,近四百页的《1Q84》就被我消灭了。
读完以后,竟然还有一些感想,不得不一吐为快。
这篇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首先我以为在其结构。
青豆和天吾,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貌似毫不相干的两条主线,一开始各自发展,最终逐渐明了。
原来青豆和天吾是小学同学,一个是证人会信徒家庭的女儿,一个是NHK收费员的儿子。
这两个自小心灵就受到过歧视和伤害的人,内心深处彼此都藏着对方,但又以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存在于差不多相同的时间与空间里。
而作者又像写章回小说一样,每一节的结尾处都设下悬念,大有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阵势。
吸引读者看完了这一节忍不住又要看下一节。
这种近似于抽丝剥茧的叙述方法,自始至终揪住了读者的心。
其次是小说的内容。
近乎神秘的宗教团体“先驱”;直到文章结束都没有明确交代的小小人、空气蛹;获得文学新人奖纯真美貌而身世又跟谜一样的美少女深绘里;财力非同一般却又嫉恶如仇体态优雅的老夫人;年轻貌美,如同宗教一般爱惜自己身体却又隔三差五到酒吧里去寻找自己中意的男人并与之做爱且动不动就利用冰锥将实施家庭暴力的恶男送到另一个世界的女主人公青豆,及与之协同寻找做爱对象同样年轻貌美的女警察亚由美;不按牌理出牌外表看上去不合逻辑其实事事处处都最合逻辑的编辑小松;渴望成为作家,拥有数学和写作两方面的天才,体格健壮却每个星期五都要与比他年长十岁的有夫之妇做爱的男主人公天吾……所有这些近乎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人物与事件,都如同一根根绳索一样,牢牢地拴住了读者的眼球,让人欲罢不能。
其三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有的读者说村上春树的这篇小说叙事拖沓,结尾也不知所云,小小人、空气蛹都没有交代。
我以为这不是小说的主旨。
小说的主旨之一应该是规则的改变——即青豆多次提到的“已置身于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
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问号的世界。
像被放进陌生的森林中的动物,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尽快了解并顺应1Q84的规则。
”规则改变最明显的例证就是青豆利用自制的冰锥,将实施家庭暴力的恶男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了另一个世界,而不是通过法律部门先认定其有罪,再对其实施法律制裁。
主旨之二是肯定了爱情与肉体的分离。
年轻貌美的青豆,一生只爱一个人——十岁时曾经在实验课上给她以帮助的男主人公天吾。
但同时,她又隔一段时间便到酒吧里去寻找自己中意的男人并与之做爱以满足自己的性欲。
天吾也同样如此,他有着自己的工作与追求,但是他每个星期五的下午必定与比自己年长十岁的有夫之妇作爱,让年长妇女将自己积蓄了一周的性欲掏空带走。
这似乎是在宣扬人性的解放。
所以大受读者欢迎。
主旨之三则是人心向善、向美。
天吾在读新人奖的稿件时,发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小说,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性也非常强,但写作手法却极其平庸甚至是低劣。
想让资深编辑小松把这篇稿子留到下一轮。
不成想小松有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让天吾改写这篇小说,并一举夺得了更高的文学奖——芥川奖,且小说连续数月都高居畅销书榜首。
天吾一开始觉得这样做简直是诈骗,而小松则劝天吾“只要加工出来的作品质地优良,能让广大读者读得开心,不就行了?”——人们都喜欢善良美好的东西,而至于它是怎么得来的,很多人不会再考虑了。
此外,村上春树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贯穿小说始终的雅纳切克《小交响曲》,深绘里与天吾交谈时提到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和深绘里用德语演唱的《马太受难曲》,酒吧里的背景音乐以及老夫人花房里播放的音乐,这些音乐都十分契合场景,无疑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除了音乐,还有小说中随处可见的鲜明形象贴切的比喻,大大地提高了读者阅读的趣味。
如果说这篇小说有什么不足的话,大概要数长篇累牍的性描写以及恶男实施家暴的细节描写和青豆悄无声息地送恶男到另一个世界的场面描写,这些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总之,《1Q84》是一篇很好看的小说。
它让我重新树立起了阅读的信心,我将继续寻找诸如村上春树一类的小说大家的小说来读。
村上春树《1Q84》读后感我们在天上的尊主,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免我们的罪。
愿你为我们谦卑的进步赐福。
阿门。
村上:撇开所有繁复的章节以及冗长的背景故事,抽丝剥茧一般搜刮出隐含的主线。
连接两个人存在的,不一定是错综的世界或者各自涌入1Q84(猫城)的事件,而是二十年前,放学后的教室里,一个十岁的少女用力握了一个十岁男孩儿的左手,在彼此的心里留下鲜明的烙印。
而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彼此吸引的的两个人却孤独的各自生活,说是孤独不如说是作为真实的存在,以一种真实的生活姿态生活,想我们其中的大多数,隐藏着一种情感作为鲜活的个体腐朽般的生活,无关得失,只是匐匍于生活。
但他们用来打发时间揶揄生命的方式并不是我们面对并尝试的这种,至少,他们作为自己特殊的存在。
而我们,恰似无处把捏的空白。
天吾:"不被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所束缚,尽量避免规则的制约,不欠债也不赊账,独自一人自由而安静地生活。
这是他的一贯追。
为此,他已准备忍受大多数不便之处。
"读到这一段时有过一种犀利的冲击,"自由而安静"曾经无数次描述与呐喊的世界,曾经歇斯底里追逐的脚步,曾经刻意伪装营造的氛围。
每个人都向往一种生活,但真正拿捏的住的才有真正的意义,而不是空口无凭的论证,像空头支票,像坟前燃烧的冥币。
而当他的父亲将不久于人世,深度昏迷的时候,他坐在病床前给他说话,即使得到的永远是沉默,尽管提起童年的不愉快还会有类似于愤恨的语气,但是,他就那么坐着,给父亲说话读书,以一种方式的治疗。
你是否会这样,明确的知道会失去,无法抓取,你依旧做着无法改变结果的努力,到底是为什么?因为他曾经深刻的存在么。
青豆:她在进入这个拥有两个月亮的世界时想起自己中学时的闺蜜--大冢环,自己唯一的朋友。
而在在这世界找不到出口的时候又屡次想起大冢环。
的却,每个人都怀旧,而怀旧还最能打动人,并且,记得谁说过:青年人更喜欢怀旧。
(这是不是就像一场闹剧,一次辛辣的嘲讽。
像是大家都在围观裸体的国王在炫耀自己的新衣服)。
而青豆回忆的只是那份感情,曾经有限次却无限大的温暖过自己的那个人,作为特殊的存在。
"孤独也没关系,只要能发自内心地爱一个人,人生就会有救。
哪怕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
"假想一下,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这样的孤独。
而对于天吾,青豆的这种选择曾一度令人动容"我希望的,是某一天在某个地方偶然遇到他。
比如说在路上迎面相遇,或偶然坐在同一辆巴士上。
到那时,明明白白的向他倾诉“我一生爱的人只有你一个”"。
不是因为无关紧要就视而不见(而在文章中表述的并不是这种关系),像是一种刻意的伪装,像曾经说的:不在身边时的想念再相聚时却假装视而不见。
而故事的结尾,他们用一种沉默将二十年的距离瓦解。
Tamaru:这是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配角。
也许,没有主谓之分,你可以片面的认为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就是主角,可这是客观的世界,如果这样,谁才是主角呢?你,我,姑且都只是配料吧。
他是"玻璃",他最漂亮的出场估计就是利落的干掉那个面相丑陋的真正意义上的孤独的监视者--牛河。
而我所要表达的,不是他的保镖身份,也不是他曾经在日本自卫队呆过的残酷经历,也不是他童年在福利院的那段阴冷时光。
而是在青豆就要离开时他发自肺腑(因为他就是一个诚实的人,用上“发自肺腑”这个词似乎怀疑了他一直以来作为诚恳的存在。
距想你在说相信的时候,不经意的表漏了怀疑)的那段话"我不知道你打算今后到哪里去,去做什么。
不过如果你就此远去,我们从此再也不会见面,我大概会感到小小的寂寞。
就算说的再含蓄,你也算是一个相当难得的人。
像你这样的人可不多见"。
而青豆的回应则是"我也想把几乎相同的感想留给你"。
我想此刻即使不输入一个词,不发出一个音节,所有人,所有用心生活,用心感受没真正把握情感的人都能分辨得出其中的感情分量,即使它隐藏的多么深刻,我们也能像爱斯基摩人分辨雪色一样轻易地拿捏住这缕情愫。
无关爱情,无关杂念,是否作为一种纯粹的存在(如果这么说,是否和村上先生自己的观点相悖轮呢)。
如果Tamaru还是作为配角的存在,我想你已不能忽视配角的力量,以及他所给你的精神带来的冲击。
那么,作为客观世界的配角的你我,是否明白改变世界的力量掌握在谁的手中。
结局:长篇与短片的区别就在于,你不能摘抄,不能作为片段的存在。
这是整个生活,是全部。
囊括你,以及与你有关无关的在时间中催促着前进的存在。
梁文道先生说他不喜欢村上春树的风格,那种着重于描述气氛而没有摸索本质的方式,没有提问,只有描述。
一遍又一遍的排除杂念之后,终于在繁冗的夹缝中找到清晰地痕迹,有关主题,有关目的。
找到本源,起点,就像组成世界纷繁变化三原色。
有关亲情,爱情,友情。
你总能找到能代表你生活的一码,像比例精准的瓷砖,恰如其分的贴进心窝,严丝合缝。
而你会细心的发现,他们无端的想起童年,想起曾经拥有的家庭,想起曾经一体的知己的时候,或者孤独,或者进入窘迫的牢笼。
所以在你危难的时候没真正支撑着你的或许是你早已习惯了的触手可及的那份情感,给你一种重生的力量,无坚不摧。
第二人称:其实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时候出于宁静,有时候出于寻求宁静,而有时候,就像赶场一样,慌慌张张,慌不择路。
像有一种纯粹的目的性,但这本书里白纸黑字的写着"不存在纯粹的感情"。
也许有人反驳,正是这样,不存在真正的真理。
而你所表达的这些主题或者没有主题,到底是从书中获取的还是你仅借助于它为媒介来传达自己的思想。
就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却在楼上看你。
"为什么会去看村上春树,无非是认为他作为一个流行的存在。
不知道他为什么流行,也记不得从哪里看来听来的他的流行,但他就作为一种或者被作为一种趋势泛滥了,像是在每个频道都重复播放的重要新闻。
但结局呢、当你看过之后,合上书本,想象那些铅字,除却模糊的情节,一无所有,就连你读书时突发的想象与灵感都无处寻觅。
因为迷失,不一定是精神的焚毁与支离破碎,而是沦落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