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医学论文范文

神经内科医学论文范文
神经内科医学论文范文

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例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18278730.html,/

作者:王霞,王广君,邢玉栋作者单位:257055 山东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字: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例

急性脑血管疾病常侵犯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心脏活动的改变,有时可引起心肌梗死,称“脑心综合征”或“脑心卒中”[1]。近年来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心电图变化的报道相继发表,尤其CT及DCG广泛用于临床以来,证实脑心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脑心综合征以心肌缺血样改变(ST-T改变),心律失常(如窦缓、早搏、阵发性房颤)较常见,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MI)较为罕见,据文献报道发病率为3%。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神经内科近年来收治脑出血203例,常规入院时急诊行头颅CT 扫描、床边12导联心电图,入院后出现2例AMI(亦经CK-MB、cTnT 检验证实)。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69岁。因“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3 h”入院。查体:患者老年女性,血压180/100 mm Hg,心肺未见异常,嗜

睡状态,查体不合作。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浅,口角右歪,伸舌左偏,颈部抵抗,肢体肌力检查不合作,疼痛刺激可见左侧肢体有轻度回避动作,右侧肢体正常活动,肌张力正常,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入院时心电图正常。入院后给予常规脱水、补液、保护脑细胞等治疗及吸氧,控制血压,患者入院第15天,脑出血病情平稳,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心率125次/min,心音低,心电图表现为典型的广泛前壁超急期心肌梗死的表现。心肌酶谱增高。给予扩冠等积极抢救,呼吸心搏停止,临床死亡。

例2,患者,女,61岁。突发意识不清1 h,于2005年10月4日11时入院。入院时体检:血压170/100 mm Hg,浅昏迷,呼吸平稳,双瞳孔等大等圆约2 mm,对光反应迟钝,压眶反射存在。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歪,颈部抵抗,双肺阴性,心率90次/min,腱反射减弱。刺激四肢抽动。克、布氏征阳性,右侧巴氏征阳性,入院后头颅CT提示:左侧颞顶叶脑出血及左侧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经吸氧、降颅压、补液等常规治疗,并行颅内血肿碎吸术。于入院第9天心电监护示突然出现Ⅱ导ST段弓背抬高,急查心电图示广泛下壁心肌梗死,ST段明显抬高。心肌酶谱增高,随即出现呼吸心搏停止,经积极抢救,临床死亡。

2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较为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也较高。自1912年Levy提出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脏之间有相互关系以来,Brow经过动物实验,采用电刺激猫的下视丘可引起PVC和室上性心动过速,1985年Talman总结Manning和Kortewieg等的动物实验结果,提出刺激下视丘后可出现心律失常,Attar等发现刺激下视丘前部可引起ST段上升和T波倒置加深,指出刺激下视丘可引起类似心肌缺血或损伤的心电图改变和心律失常[2]。脑出血合并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主要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1)病变波及迷走神经及有关区域,如额叶眶面、下丘脑、颈内动脉及颅底动脉环的植物神经,可出现心功能改变。(2)通过边缘系统-下丘脑-网状结构及其联系的垂体-肾上腺系统调节障碍,发生电解质失调及心肌营养障碍,加重了心肌的缺血。(3)急性脑出血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其从心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游离到心肌间,引起心肌收缩及心肌细胞坏死。(4)儿茶酚胺增加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心肌梗死。

(5)脑出血时发生颅内压增高、电解质失平衡、脑缺氧等,对心肌损害也有一定的影响。(6)AMI的出现可能与脑出血时患者多同时有高血压、脑心动脉硬化、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有关[3]。

脑出血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其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常被脑出血症状(如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失语等)所掩盖。因此,对脑出血患者必须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并应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脑出血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相互矛盾,治疗时必须二者兼顾。治疗脑出血时应适当掌握脱水药物用量,禁用溶栓药,因可扩大脑出血面积,加剧病情恶化。蝮蛇抗栓酶有溶栓、改善脑循环、降血脂及扩冠作用,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提高纤维蛋白酶原作用,没有出血倾向,不会加重脑出血,较为安全,故可应用于脑出血时心肌梗死的治疗,应用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可口服扩冠药物辅助治疗。此2例患者病情发展快,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出现呼吸、心搏停止,虽给予积极治疗,仍死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42-551.

2 张杰,刘志发.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中国临床药理与治疗学,2002,7(6):542-543.

3 衣晶,张颖,李永杰.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肌梗死九例报告.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2(3):176.

凯时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中的应用

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18278730.html,/

作者:骆杭丽作者单位:322000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从本院神经内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2月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66例,分2组比较凯时注射液[主要成分前列腺素E1(PGE 1)]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 一般资料

将病例随机分为(1)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5~79岁,平均(61.11±8.22)岁。(2)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4~82岁,平均(64.85±8.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眩晕特点、伴随症状、辅助检查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均以眩晕开始,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眩晕至少同时伴有1种以上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如黑蒙、视物模糊、复视、一侧性耳鸣、听力下降,以及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或伴有偏侧肢体麻木、无力、共济失调,即

枕叶、脑干及小脑的损害症状。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有血管狭窄表现。头颅CT或MRI均排除脑出血。同时排除眼、耳和颅内其他疾病所引起眩晕。少数MR检查有腔隙灶存在。

1.2 给药方法

治疗组予凯时注射液10μg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10d。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10d。治疗期间两组同时使用脑保护剂等,均不使用其他扩血管药物。

1.3 疗效评定

根据眩晕缓解程度,疗效分为:(1)显效:活动时无视物旋转或晃动,伴随症状消失;(2)好转:静止时无视物旋转或晃动,但活动时可诱发,且存在部分伴随症状;(3)无效:眩晕无改善。显效和好转视为有效。

1.4 结果

实验室指标: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浆粘度有非

常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1。两组资料疗效比较用χ2检验。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 ,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χ2=4.84)。两组疗效评价见表2。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略)注:△表2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略)

1.6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1例出现注射部位皮肤发红、瘙痒,经减慢滴速及热敷处理后好转;2例在第1天治疗时有恶心,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均未影响继续治疗。

2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系临床综合征。概念至今仍欠清晰[1]。多指椎-基底动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形态的、机能的异常,产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病因复杂多样,常见有以下几点[2,3]:(1)血管因素:包括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及颅外椎动脉病变引起者,如血管痉挛、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微栓子栓塞以及先天性血管畸形、颅外段椎动脉受到骨刺等骨性结构和周围韧带等

的压迫、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2)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高血压、低血压;(3)血液因素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等;(4)其他因素有肥胖、吸烟等产生的症状多样。最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眩晕(约占50%),常伴有恶心呕吐,很少出现耳鸣。少数老年患者出现一侧或两侧皮质盲或视力下降,是大脑后动脉供血不足表现。少数脑干受累,则可出现复视、眼震、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瘫等,故应针对上述病因综合性治疗。

复方丹参注射液早已应用于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有活血化瘀的效果,能稀释血液,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积聚及降低血粘度而改善供血不足症状。

前列腺素E 1(PGE 1)是一种极强的生理活性物质,有明显的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张力、扩张血管、保护细胞的药理作用。然而PGE1 在体内代谢快、易失活。凯时注射液是PGE1包裹在0.2μm 脂微球内,有脂微球包裹保护,降低它在脑部的失活,延迟代谢,可维持长时间的药理作用,并且有体内靶向分布效果,对病变血管充分发挥药理作用[4]。而凯时注射液则同时具备了向损伤的血管和炎症部位组织液靶向聚集的特点。有报道显示,凯时有明显降低纤维蛋白(fibrinogen,FIB)、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水平[5]。本研究表明,凯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差异,

而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疗效(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67%),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梁绣玲,刘卓霖.临床神经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5~159.

2 Lee H,Yi HA,Baloh RW.Sudden bilateral simultaneous deafness with vertigo as a sole manifestation of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3,74(4):539~541.

3 Moncayo J,Bogousslavsky J.Vertebro-basilar syndromes causing oculo-motor disorders.Curr Opin Neurol,2003,16(1):45~50.

4 张字浩,陈婕,马昱,等.凯时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医学,2002,9(6):726.

5 俞龙,徐耀,袁成林. 前列腺素E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纤维蛋白的影响.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 19 (6): 357~358.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糖代谢异常意义及对近期预后指标影响

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18278730.html,/

作者:李忠,王开明,谭世丰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神经内科,广东高州525200

【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糖代谢异常意义及对近期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29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性期糖代谢各项指标(血糖、血清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糖代谢异常定义为3项糖代谢指标中至少有血糖(BG)显著升高(≥7.8mmol/L)合并或不合并血清胰岛素(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结果:12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出现糖代谢异常者51例(39.53%),未出现异常者(对照组)78例(60.47%)。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急性期合并症数目和平均住院天数也明显多于后者(P 均<0.05~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出现糖代谢异常可明显影响到急性期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糖代谢;GCS评分;预后

Predictive value of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impact on prognostic indicators

LI Zhong, W ANG Kai ming, TAN Shi fe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Reclamation Hospital of Maoming, Gaozhou 52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impact on prognostic indicators. Methods: Indicators of glucose metabolism including blood glucose, serum insulin,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HbAlc) in 129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during acute stage were detected.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was defined as increased blood glucose, accompanied with or without abnormal INS and HbAlc. Results: Out of the 129 patients, 51 (39.53%) showed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Significant lower Glasgow coma scales,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and the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s, more complications and longer hospital stay were shown i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comparing with those without (P all <0.05 ~0.01). Conclusions: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the early stage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short term prognosis.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Acute phase; Glucose metabolism; GCS score; Prognosis

为进一步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意义,我们通过观察129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糖代谢指标变化情况,探讨其意义及对近期预后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9例为对象,其中男性87例,女性42例,年龄49~82岁,平均(56.94±15.71)岁。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2)有CT和MRI的影像学诊断依据。(3)发病后6h内来我院首诊。(4)年龄≥40岁。排除标准:(1)有脑卒中史。(2)1或2型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1.2.1 血清糖代谢检查及异常确诊条件

选择血糖(BG)、血清胰岛素(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作为糖代谢指标。BG和HbAlc试剂盒均采用温州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INS酶标试剂盒由深圳市拉尔文生物工程公司提供,仪器为美国CN5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方法按各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糖代谢异常定义:3项糖代谢指标中至少有BG显著升高(≥7.8mmol/L)合并或不合并INS和HbA1c异常,上述各项糖代谢指标血液标本均在来诊后3h内采集。

1.2.2 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观察指标

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观察指标包括:(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3)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MODS);(4)急性期合并症数目:包括神经源性肺水肿、肺部感染、脑功能衰竭、多脏器衰竭、休克和肾功能不全等;(5)平均住院天数。(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测试内容分10项,分别为尿、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床 椅)、活动(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各种统计指

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出现糖代谢异常者51例(39.53%),未出现异常者(对照组)78例(60.47%),两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特征比较见表1。表1 两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特征比较(略)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常常出现糖代谢指标紊乱,国内外相关报道其发生率在27%~63%之间[3]。近期在我院住院的129例脑出血患者中急性期出现糖代谢异常者51例(39.53%),无异常者78例(60.47%)。同时急性期出现糖代谢异常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无异常者,而急性期合并症数目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增加,这与多数报道[1-3]接近,解释上述表现的可能机制为:(1)脑出血后引起机体应急激素多巴胺、糖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2)血中胰岛素水平显著减少引起BG水平增高;(3)颅内血肿、水肿可致颅内压力明显增高,脑组织缺氧,或由脑血肿的直接或间接压迫,可致颅内结构变形

或移位,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功能障碍,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值上升,造成糖原消耗和葡萄糖利用障碍;(4)脑损伤后抑制腺苷生成和释放,无氧酵解增强,引起酸中毒,后者降低了脑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加重脑损伤。(5)血糖持续升高有害于机体代谢,并可致组织、器官功能衰竭或感染,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

鉴于脑出血急性期各项糖代谢指标是反应病情的最直观指标之一,因此临床中前者监测较为重要。通过监测各项糖代谢指标变化,对于重症脑出血伴有糖代谢指标异常患者,应及时给予胰岛素等降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8.3 mmol/L以下,当血糖控制之后,通常需要给予胰岛素维持,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林茂恩,刘英杰,陈建胜,等.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和C 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09 ,12(4):104 106.

2 初照成,高莹莹,庄开勇,等.急性脑出血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73

3 734.

3 施志杰.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基层医药, 2009,16(10):827 829.

谈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临床诊治效果-内科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谈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临床诊治效果-内科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手段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6例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富马酸喹硫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125例占总有效率的97.66%,明显高于对照组113例占总有效率的88.28%(x2=8.605、P =0.030(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水平以及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心理障碍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使用富马酸喹硫平进行治疗,可使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改善,提高其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内科;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

生活质量 神经内科由于其专科特点,大多数患者病情都相对较为复杂,伴有不协调的精神活动障碍,影响着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以头晕、意识障碍、思维障碍以及焦虑恐慌等症状的心理障碍较常见。由于病情易反复,迁延时间较长且相对不稳定,导致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的困难程度增加,使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易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药物治疗成为现今临首选的治疗手段[1]。因此,选择较为有效的抗焦虑抑郁类药物,对治疗焦虑抑郁引起的心理障碍具有积极意义。抗精神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效果较好的富马酸喹硫平,联合安全性较高的奥氮平片的治疗方案,广泛地应用在神经内科中的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对神经内科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的患者采取奥氮平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关于护士护理方面的论文范文

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与离职倾向的相关心理研究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护理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其内容和形式都不断发生重大的变化,促使护理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本文转自映辉论文网你最优秀的论文服务专家。 现阶段护理队伍缺编,严重影响到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超负荷的护理工作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护士对护理工作和医院的认同度下降,流失率增加,进一步加重护士短缺的问题。国外众多学者认为职业价值观受到员工投入组织管理倾向性的影响,与组织承诺具有一显著正相关性。目前,国内有关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国内有关组织承诺的研究对象多为企业员工,以护士为研究主体的并不多见,而关于护士职业价值观和组织承诺相互关系的研究尚属于空白,不利于护理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做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离职倾向 引言 护理人员高流动率问题一直存在于各医院中。池文海(2008)指出,过高的护理人员流动率,不仅增加医疗机构本身的训练成本,渐而影响护理业务的运作、团体凝聚力、工作士气与病人照护品质,更是提升护理品质的一大障碍。池文海同时表示,在医院以护理人员为主要的人力资源条件下,护理人员的高流动率将导致医院整体成本上升,护理人员士气及护理质量下降;而员工因个别的差异性,其在层次需求的重视程度与满意度可能不尽相同,因此,一举不同护理人员各个需求层次上的重视度,藉由非经济面的因素满足其不同的需求,使其提升工作满足,可以降低护理人员离职倾向。 在医疗环境与制度不断变动的条件下,如何招募并留住人才,是身处现今医疗环境下医疗系统人力资源部需要解决的主导的、重要的课题。主管人员若能了解护理人员的不同成长背景、生活经验、行为模式和各种价值观的差异,提供符合护理人员个别期待的正向激励;善于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能力与特质,降低人员心理间隔与距离,尽力在人员留任及降低离职率上努力,不但能降低机构人员训练成本,凝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 题目:糖尿病与恶性心律失常关系及机制探讨

目录 摘要 (1) 1材料与方法 (2) 2结果 (3) 3讨论 (5)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成绩评定表 (9)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患者发生糖尿病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在联系及机制。 方法回顾分析2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测有无心律失常,分为糖尿病心律失常组66例,糖尿病无心律失常组173例,另外选取70例单纯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组,对以上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血糖、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6%。以房性期前收缩最多见;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冠心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P<0.01或P<0.05;心律失常组的年龄、体重,体质指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冠心病病程、收缩压、空腹胰岛素、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组和单纯心律失常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3.9%、52.9%,其中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其他心血管疾病与单纯糖尿病无心律失常患者及单纯心血管疾病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与疾病病程长、胰岛素抵抗程度重、伴其他疾病而造成心脏血管、心肌、神经病变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

. . . . 糖尿病与心率失常的关系及机制探讨 随着我国稳步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及患病人数正不断增加,已成为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疾患。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口患糖尿病。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正在为临床所重视,但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糖尿病与心肌、心脏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对患者发生糖尿病与心律失常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的报道不多。本文2010-01—2012-06入住我院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70例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对照,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并比较糖尿病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住院患者309例,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WH01999年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患者。高血压诊断符合2004年中国指南诊断标准。冠心病诊断是患者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其中男209例,女100例,年龄26~91岁,糖尿病病程>5年82例,伴高血压97例,伴冠心病11例。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将309例患者分为3组:①糖尿病心律失常组:共66例,男48例,女18例,糖尿病病程>5年34例。②糖尿病无心律失常组:共173例,男109例,女64例,糖尿病病程>5年48例。③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组:共70例,男52,女18收集307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信息,生化指标等。 1.2方法 详细记录病史,每日心脏听诊2次以上.每次>3min,发现心律失常者及时记录床边心电图;心律失常检查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高仪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导联选用cm1、cm3、cm5,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保持正常生活起居,记录生活日志。记录239例患者的心律和心率资料。2.3血糖测定氧化酶法,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值。 1.3观察指标 309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为75士8.5bpm,围52~111bpm,最高心率175 bpm,最低心率35 bpm。 1.4统计学分析

医学论文范文三篇

医学论文范文三篇 医学论文范文三篇 地在临床工作中接受锻炼。这样就造成临床医学研究生用于实验的时间偏少,科研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为了使科学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能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科学型研究生不能以该学历报考执业医师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并不能限制具有本科临床医学学位的研究生报考,反而会使科学型研究生更加不重视研究生期间的教育,从而将研究生学习作为跳板,而不是踏踏实实地专心于科学研究。研究生的培养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加强培养过程中的科研管理,这就需要一些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可有很多项目,例如文献阅读和综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科研能力和工作量是考核研究生的主要内容,它表现形式有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由于毕业论文的弹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学生必须发表1~2篇论文,甚或必须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才能毕业并拿到毕业证书。发表论文是经过期刊编辑部、审稿专家审阅,同时要面对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评判,故而这一指标较毕业论文更为客观。这一考核指标无疑对导师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了导师和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医学院校中,尤其是临床科室的导师忙于临床工作,能直接参与实验的时间有限,研究生是实验研究的主力军,对研究生毕业设立这样的硬指标,无疑会提高导师的科研成绩和产出量。同时,科研实力是高校之间的评比和竞争的重要一项。很多院校也乐此不疲,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通过对研究生毕业发表的论文增加砝码,来增加学校总体的

科研产量,进而提高学校的软实力。科研活动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尤其是医学科学研究,临床观察和随访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础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行选题、实施。如果不能科学地制定研究生质量的评判指标,单纯地以发表论文作为毕业的条件,反而会出现不利影响。研究生为了毕业,把精力放在写论文上,而不能专注于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活动上。临床医学研究生由于需要临床实习,实验时间多在一年左右,时间较短,难以完成高水平的课题。要么采取短平快的办法,寻找一些较小的、先进性不足的课题;要么只能拼凑一些数据,难以形成深入、重要的医学成果,写出的论文质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质量低劣的期刊来发表文章滥竽充数,实际上造成国家财力和人力的浪费。最初大学生的扩招,有很大成分是为了缓解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高等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研究生扩招,也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本科生“就业蓄水池”的考量。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从1999年的31.9万人上升到201X年的140万,录取人数从1999年的6.5万人扩充到201X年的46.5万人,十二年期间翻了七倍多。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也对研究生教育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仍显不足,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随之增加,很多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不是因为他们喜爱科学研究,而是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有高素质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成功医学教育典范,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通过对中美临床医学教育的比较,分析了医学教育历史、入学条件、课程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总结了几点值得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借鉴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中国美国临床医学教育比较启示 1 中国和美国医学教育的差异 1.1 医学院校医学史 我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自文献记载距今有2000 多年历史,而西医发展不到200 年。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创始于1866年,名为博济医学堂(现中山大学医学院)。50年间,相继成立了几所医学院校。1912 年成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14 年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1917年创办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1927年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自改革开放后,各大医学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个省份成立。西医起源也有2000 多年的历史,1722 年美国第一家军队医院在路易斯安那州成立,美国医学教育也有 250年历史,1765年第一所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校成立,1910 年,教育学家弗莱克斯勒展开了一场教育革新。经过百年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典范。 1.2 入学条件 1.3 医学教育学制 培养一个美国医师需要很长的时间,首先普通本科四年,再进入医学院校完成四年学习,最后是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获取普通医师执照。想成为一名专科医师,还需要不少于八年的专科医生培训。也就是

说,在美国想要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至少需要12 年。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种类较多。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7 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将学制进一步规范为3、5、7、8 年制。[2] 本科生毕业后一年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如果不继续深造, 5 年学习就可以培养一名医生。 1.4 课程学习 1.4.1 教材美国的医学教材相比中国的教材厚很多,我们不是说书越厚越好,厚书是内容和逻辑的结合,是为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更偏向过程与结果,体现故事性。而中国的医学教材与美国相比较薄,只偏向结果,让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更注重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 1.4.2 课程一方面,美国课程更重视实验教学,他们认为单纯的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通常可以在实验课上见到顶尖老师、教授的身影。中国医学院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正好相反,①实验课大部分都是资历较轻的老师授课; ②实验课课时数少于理论课; ③实验课课时费也低于理论课。一方面,美国医学课程更加注重医学人文教育,每学年都开设有人文医学系列课程,如医患关系、医学社会学等。从多学科多角度,让学生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为将来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正确价值观的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国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基础课程与实践实习课程相综合,将一、二学年的基础学科教学同临床联系起来,并在三、四学年的临床见习、实习中继续强化基础学科教育。 1.5 培养目标 美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分两部分,一是培养临床医生, 4 年的医学博士全面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学习过程中,他们不需要做科研工作,也不用完成科研论文; 二是对医学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科研类博士。美国允许学生在修完两年医学博士课程,转修科研类课程,完成学位论文后,可以继续完成医学博士课程[3] 。而中国的培养目标相对 一致,硕士、博士、各级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科学研究。 2 美国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启示

【内科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中神经内科研究的实用性

临床医学中神经内科研究的实用性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在当今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培养神经内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关系到医学后备力量的关键。 本研究问卷结果反映了从没有经过医学教育到从事医学工作过程,一个人对医学教育的认识转变。这种转变其实就是在一个医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医学认识的转变。对于没有接触过医学教育的人,91%认为刚毕业的医学系学生能马上胜任临床工作的比例,这代表了广大群众的认识,认为医学生学习5年、7年甚至8年,毕业就可以胜任临床工作。但是已经接触过医学教育的人群绝大部分认为不能,但68%的在校医学生认为可以胜任。这些在校医学生虽然已经开始接触临床,但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临床医学的实践性,这一点值得引起注意。 对于临床基本功与辅助检查哪个更重要的问卷结果显示,已经接触过医学教育的人中67%认为临床基本功比辅助检查更重要,但是在校医学生仅为38%。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现代医学检查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过去诊断困难的疾病,现在通过一些先进的检查技术就可以很容易地明确诊

断,因此有时会产生过于依赖辅助检查的情况,而忽视了临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临床医生有时都可能有上述误区,更何况医学生。所以授课及带教老师对医学生的严格训练格外重要。 那么为什么说神经内科临床医学教育应该重视临床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呢?临床诊断中的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都是帮助医生了解分析疾病的信息和资料,这些资料越详细、越准确,就越能帮助诊断。如神经科学中的脑出血,突发起病,症状迅速达到峰,有高颅压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体征,头颅CT可见颅内高信号,那么这个诊断应该是明确的。 但是还有大量的疾病并不像上述情况一样明确,就像一个没有明确证据的案件一样,那么侦破者就要从案发现场、相关人员、作案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这就是临床工作中的诊断过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的诊断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高端的仪器设备,而是医生对患者相应症状、病史的询问以及详细的查体。有时仅凭一项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定出的诊断可能有误,有时因为没有找到疾病关键的突破口,容易导致诊断的偏差。例如1例60岁患者逐渐出现反复双下肢无力3年,病情每日可有波动,但呈进行性加重,后期出现排尿障碍,神经系统查体可见横贯性脊髓损害的证据,脊髓MR可

临床医学护理论文.doc

临床医学护理论文 ,,xx医学临床护理课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为主,且受条件限制理论课教学无法与临床实习同步,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理 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范文一:实习带教临床护理教育论文1加强入科宣教,制定实习带教计划1.1护生进入烧伤科前都是是充满好奇、渴望、兴奋的心情但是当进入病情,看到烧伤病人毁容、疤痕增生、功能障碍等,闻着创面产生的异味,心理会感觉恐惧、陌生、紧张,茫然失措。对此,带教老师应当对每一个新护生热情主动的接待,进行入科宣教。对于病情环境、规章制度、医疗设施、各种烧伤等进行详细介绍,使其能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1.2由于学校学习基本是理论实践的机会很少,许多护生对技术操作非常不熟悉,在进入烧伤科时会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此工作,造成自身失去信心,为此为新护生制定实习带教计划是必须的:①结合烧伤专科护理内容,制定基础护理带教,如流体悬浮床、翻身床的使用等。②在巩固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制定烧伤科专科护理带教计划,逐步提高与人沟通意见病情观察的能力。③学习正确的护理程序及护理文件的书写,并组织新护生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在为护生制定带教计划的时候需要从态度、知识、技能方面做出具体要求:①态度:要求护生树立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实习中,主动关心每一位病人,尽量满足病人需求。②知识:掌握烧伤病人的入院处理措施,能正确掌握烧伤原因、面积、深度的估计和分类及健康

状况评估,并能够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进行护理。③技能:能准确的进行晨晚间、口腔以及会阴的护理方法。在带教过程中,由于烧伤科的特殊性,带教老师应当尽可能多的提供护生实践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对操作失败的护生,要为其讲解正确方法,并进行开导、安慰。2加强操作训练,实施系统整体带教2.1烧伤科的护理相对其他科是很特殊的应当尽快使护生掌握护理技能。为此,在带教过程中要制定操作流程表,供护生查阅。同时,在每次操作前,为护生做操作示范,再指导护生进行操作。2.2系统连贯性整体带教指的是带教老师指导护生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进行护理操作的全部操作流程,带教老师应当将这种连贯性带教的方法和理念渗透到思想中。同时,对于本科常见症状、体征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病情变化,紧急处理措施,带教老师需对护生详细讲解。在护生对病人进行观察后提出的病情及应当使用的护理措施后,带教老师应当对护生提出的给予补充和指导。在每周的查房过程中,应当采取教学查房,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由此来提高护生的知识水平。2.3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对病人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可与手术室当班老师联系进入手术室,全程陪伴手术,回病室后有针对的制定护理措施,全面提升护生对烧伤专科知识的全面系统的认识。3加强沟通能力,全面培养沟通技巧3.1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病区内的一切护理均是与病 人有关,故需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耐心细致的与病人进行沟通,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使病人能真正从思想上接受治疗。同时为病人进行引导,使其明白生活的目标,树立战胜

临床医学的毕业论文

学校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年级专业 : 临床医学 姓名: 孙庆庆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论文题目: 阑尾炎的治疗分析 指导教师 : 刘培和 下达时间: 2012 年 3月1 日 论文摘要: 目的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之一。方法通过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表现采取治疗方法。注意手术应注意的问题,及其术后护理。合理治疗,疗效满意。 目录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临床鉴别 5 并发症 二讨论 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2手术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 治疗: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3 三结果

阑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老年人及儿童,阑尾是盲肠的延续肠系膜短于阑尾,又是一个盲端。一条动脉两条静脉导致供血不足。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均经B超、血常规、CT、X线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年龄12,48岁,平均28.岁。 1 病因 急性阑尾炎 (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造成阑尾管腔阻塞的常见原因有:?淋巴组织明显增生,最常见,约占60,,多见于青年人;?粪石,约占35,;?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较少见;?阑尾的解剖结构异常,如管腔细长,开口狭小,系膜短致阑尾卷曲。 (2)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后,内容物排出受阻,腔内致病菌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上皮的完整性受损,细菌侵入壁内并沿粘膜下层扩散,引起和加重感染。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格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3)其他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直接蔓延至阑尾。饮食因素,如经常进食高脂肪、高糖和缺乏纤维的食物者可因肠蠕动减弱、菌群改变、粪便粘稠而易形成粪石。 慢性阑尾炎大多数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部分开始即 呈慢性过程。部分可因阑尾腔内粪石、虫卵等异物,或阑尾扭曲、粘连。淋巴滤泡过度增生等导致阑尾管腔变窄而发生慢性炎症变化 2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 常见症状和体征 (1)常见症状

临床医学论文的范文

临床医学论文的范文 下面是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临床医学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效果【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营养护理加以干预,两小组采取相同的?o理时间,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以及上臂肌围(AMC)。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32/39),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胃癌是发生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其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相似,因此早期诊断率较低,一般发现时均为中期或晚期[1]。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暖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2]。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对于己选择手术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其身体处于初步恢复时期,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术后护理,以避免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3,4]。本文针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评估指标,总结并归纳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的改善情况。现将详细信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我院被诊断为胃癌且已经手术治疗者;(2)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3)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有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2)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性疾病者;(3)临床信息不全者;(4)有代谢性疾病者;(5)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者。将78例胃癌术后患

神经内科简介

神经内科简介 神经内科开放床位36张,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有医学博士后1名、医学硕士4名。在脑血管疾病、炎性脱髓鞘疾病、多种变性疾病(如卒中后认知障碍、痴呆、帕金森氏病及运动神经元病)、代谢及遗传性疾病、焦虑和抑郁症、癫痫及周围神经病变等方面具有成熟的诊治经验。 科室拥有重症监护仪、中频脉冲康复治疗仪、无创颅压监测仪等多种先进设备。下设神经电生理室及经颅多普勒(TCD)室,可独立开展常规/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监测、肌电图、诱发电位、无创经颅血管多普勒检查等多项检查。并将进一步开展动态血栓监测、吞咽功能治疗及肢体康复治疗等新的辅助诊疗项目。 神经内科开设了脑卒中筛查门诊,对有危险因素患者进行个体化预防方案制定,减少潜在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并联合急诊中心开展一级卒中中心筹建工作,力求为所有卒中患者提供高质、标准化、个体化服务,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减少复发率。科室建设中的老年期痴呆中心能准确诊断各种类型的痴呆,且以多学科合作方式,以非药物治疗、中西医药物结合的方式对每位痴呆患者进行全方位管理,缓解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情绪障碍及认知功能康复。科室护理团队对昏迷、重症、长期卧床、鼻饲、导尿等患者有丰富护理经验,为其早期康复提供了保障。 科室目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市级科研项目18项,团队成员在国际上发表多篇SCI论文。

科室主任介绍 徐俊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匹兹 堡大学博士后,现任神经内科主任,学科带 头人。主要从事老年神经疾病、认知障碍疾 病、神经免疫病的临床诊治研究。南京医科 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和江苏省333人才(第三层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市级课题16项,经费约200万元。第一/通信作者发表SCI文章8篇,中文核心期刊60余篇,发明专利2项,主编科普著作2部,参编专业著作4部,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及《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

护理医学论文:高血压临床护理医学论文

高血压临床护理医学论文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高血压患者,该85例患者均与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其中有45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3岁。该85例患者经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均好转出院。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或处于嘈杂的环境以及视觉刺激下均能够引起高血压。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暴怒及激动时人的血液能够急剧上升30mmHg左右。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以及行之有效的心理行为的干预,能够使患者不良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改善。在对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中加入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能够通过对患者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的影响,进一步使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得到增加。 2.2诊疗护理 2.2.1急症高血压的护理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恶性高血压均属于急症高血压,其具有变化极快、病情凶险的特点,若没有及时有效的对该病症进行控制,最终可能导肺水肿、脑出血、致脑梗塞、心衰、甚至有可能引起心肌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使用硝普钠对此类病人进行快速降压,由于速度过快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是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要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有恶心、呕吐、抽搐、头痛加剧、燥动不安、意识障碍等情况的发生,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及时的给予患者氧气吸入、镇静等处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①根据降压疗效调整硝酱钠或其它降压药物的用药剂量,用药期间注意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持续血压监测。 ②对患者血压、意识状态、尿量、尿液颜色、心率及心律的改变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做到尽早发现早治疗。 2.2.2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护理 高血压病属于代谢疾病的一种,其多合并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糖、血脂、高尿酸,其核心是胰岛素抵抗。故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应当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胰岛素进行检查,对胰岛素抵抗程度进行评价,在选用药物时应当选用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提

临床医学实习报告范文2篇

临床医学实习报告范文2篇Model of clinical practice report

临床医学实习报告范文2篇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临床医学实习报告范文 2、篇章2:2020临床医学毕业大学生实习报告文档 篇章1:临床医学实习报告范文 临床医学实习后,感想诸多,实习活动已经结束好长时 间了,但是直到今天,实习留给我的思考还在脑子里面回想。我不知道那些感觉、那些思路要在我心里停留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这些思路留在心里面是好还是坏。自打有了那样一些经历之后,整个人都有所变化,现在仿佛还在变化着。对我来说这次实习心得作业仿佛比以往任何一次作业都要困难,犹豫了很

长时间不能下笔。脑子里面的东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但是难以将它们定位。如果下面说得太乱,还希望大家见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教授讲的“结合临床量表治疗强迫症患者”。在那次课中,我第一次全面接触到了如何誊写患者病历。 病历的誊写要体现以下几个部分: 1.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籍贯,住所等等。 2.主诉情况。即患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的情况。 3.患者的现病史。患者提供的有关自己的现在患病情况。 4.患者的既往史。患者或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以前患病的情况。特别注意要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脑外伤,还要特别考虑患者是否有酒精依赖。 5.患者个人史。包含有顺产与否,父母性格,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烟酒史,婚姻恋爱史,家族史等等。 6.精神科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知觉障碍检查,思维活动障碍检查,注意力障碍检查,记忆力障碍检查,智力活动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医院多年的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要求,总结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和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提高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留学研究生;培养;管理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历史、语言和宗教信仰的留学生,如何培养出国际认可的、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1]。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改革留学生教育模式,提升留学生教育师资建设水平,完善留学生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营造有利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等几方面的要求[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是教育部直属教学医院,每年接收来自各国的各种类型的留学生,在留学生培养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培养是培养高层次、高学历的医学人才,笔者主要讨论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以及在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提高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水平。 1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要求 1.1课程学习及论文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三年学制期间,课程学习为半年,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汉语、中国概况)、视各学科不同的专业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程、专业必修学位课程、实践教学系列课程)、限选课(循证医学)以及必修环节。必修环节指的是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在校期间总学分最低要求20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要求18学分;还应完成必修环节2学分。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是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完成一篇临床研究的学位论文,包括病例报道、临床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等,字数不少于2万字。 1.2临床能力培养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主,必须按二级学科进行培养,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通过临床能力训练,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24个月,其中导师所在临床科室的轮转时间不少于12个月。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经导师研究后,其他科室的临床实践时间,最低不少于3个科室,每科轮转至少1个月。其中内科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必须轮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3个科室;外科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必须轮转普通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3个科室;其他二级学科轮转科室是具体情况而定。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转科规定,完成其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数2~4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考核不合格需延长转科时间直至考核通过。 2培养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留学研究生存在语言交流障碍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主要来自国内应届毕业医学本科留学生和在外国完成医学本科学业后到中国攻读研究生的人员[3]。国内毕业的本科留学生又分为全英文教学的MBBS 留学生和与中国临床专业五年制学生一起上课的留学生,他们都有至少5年以上的中国学习

神经内科医学论文范文

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例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18278730.html,/ 作者:王霞,王广君,邢玉栋作者单位:257055 山东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字: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例 急性脑血管疾病常侵犯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心脏活动的改变,有时可引起心肌梗死,称“脑心综合征”或“脑心卒中”[1]。近年来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心电图变化的报道相继发表,尤其CT及DCG广泛用于临床以来,证实脑心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脑心综合征以心肌缺血样改变(ST-T改变),心律失常(如窦缓、早搏、阵发性房颤)较常见,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MI)较为罕见,据文献报道发病率为3%。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神经内科近年来收治脑出血203例,常规入院时急诊行头颅CT 扫描、床边12导联心电图,入院后出现2例AMI(亦经CK-MB、cTnT 检验证实)。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69岁。因“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3 h”入院。查体:患者老年女性,血压180/100 mm Hg,心肺未见异常,嗜

睡状态,查体不合作。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浅,口角右歪,伸舌左偏,颈部抵抗,肢体肌力检查不合作,疼痛刺激可见左侧肢体有轻度回避动作,右侧肢体正常活动,肌张力正常,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入院时心电图正常。入院后给予常规脱水、补液、保护脑细胞等治疗及吸氧,控制血压,患者入院第15天,脑出血病情平稳,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心率125次/min,心音低,心电图表现为典型的广泛前壁超急期心肌梗死的表现。心肌酶谱增高。给予扩冠等积极抢救,呼吸心搏停止,临床死亡。 例2,患者,女,61岁。突发意识不清1 h,于2005年10月4日11时入院。入院时体检:血压170/100 mm Hg,浅昏迷,呼吸平稳,双瞳孔等大等圆约2 mm,对光反应迟钝,压眶反射存在。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歪,颈部抵抗,双肺阴性,心率90次/min,腱反射减弱。刺激四肢抽动。克、布氏征阳性,右侧巴氏征阳性,入院后头颅CT提示:左侧颞顶叶脑出血及左侧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经吸氧、降颅压、补液等常规治疗,并行颅内血肿碎吸术。于入院第9天心电监护示突然出现Ⅱ导ST段弓背抬高,急查心电图示广泛下壁心肌梗死,ST段明显抬高。心肌酶谱增高,随即出现呼吸心搏停止,经积极抢救,临床死亡。 2 讨论

临床护理医学论文参考范文.doc

临床护理医学论文参考范文 ,,xx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医学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析医学临床心理科护理模式【摘要】目的开展新型护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方法对病房环境、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理念等进行改善。结果各项护理质量有所提高,保证了医疗安全,得到了患者和院方的一致好评。结论注重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模式,保证了医疗的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关键词】心理科;护理;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心理科作为我疗养院的特色专科,主要接收患有各种心理障碍和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精神科患者具有其特殊性,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于常人,意识障碍、缺乏自知力,甚至可呈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严重者可有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特殊行为危及社会[1]。作为开放式护理的科室,研究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对科室的发展至关重要。自1999年建科以来,我院心理科参照医院精神专科的护理模式,结合自身疗养院护理模式的特点,通过工作实践积累,摸索出一套规 范的护理模式,并且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1.1改进病房管理环境要求保持安静、整洁、安全,同时在病区出及附近摆置一些绿色植物及热带鱼、乌龟等小动物,让患者感受到自然的亲近和温暖,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每间病室设2张床位,只收住一

位患者及其陪员,以减少患者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我科病房为全开放式病房,患者进出比较频繁,我们要求护士在出不间断值守,对患者去向做到完全把握,并且我们也要求家人陪同,鼓励其尽量让患者多与家庭、社会保持联系,增强互动。1.2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心理科有床位32张、护士4人、护工2人、护士长1人。以往护理上总感人手紧、任务重,有时连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都需陪员代劳。目前则主要强化日班护理力量,在工作量大时,灵活调整班次,并且培训出固定的2名护工,使其充分了解疗区的各项功能,承担起卫生工作之外力所能及的事务,减少了护士外出取药、陪同结账等杂务,让护士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患者。即使现在科室不断发展壮大,患者不断增多,护士仍普遍感到工作较前更为有序、有效。1.3改善护理理念1.3.1重塑护理文化,规范护士行为礼仪护士礼仪不仅体现在统一洁净的服装、整齐的发式和独具特色的燕尾帽,也体现在其语音语调的温婉和礼貌,举手投足的端庄和优雅,迎来送往的亲切和温馨上。护士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仪表、仪容,做到懂礼节,知仪式,有修养,真正成为美的化身、美的天使。我科通过组织多次礼仪培训、护理技能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树立现代护理服务理念,加强护理文化建设,为打造新的护理服务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通过树立护理服务品牌,为患者提供了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服务。长久以来,我科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护理文化,树立了和谐的护理服务品牌形象,从而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内增强了凝聚力,对外树立了科室的良好形

神经内科简介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简介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2009年3月,现有医护人员27人,医生16人,其中本科12人,包括康复技师名,大专4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2人,护理人员11人,现有床位46张。目前我科有康复资质的医生有1人,心理咨询资质的1人。 神经内科目前治疗的常见病有脑血管意外、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运动神经元病,癫痫,运动障碍性疾病,头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认知障碍等疾病。我科另设有心理咨询门诊,由专人负责收治心理障碍及睡眠障碍性疾病,设有康复治疗室专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其他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的康复。 神经内科成立以来与新医大神经内科合作研究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个即“磷酸二酯酶4D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人群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神经内科成立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护理专著1篇,论文3篇。 神经内科每年接受30余人实习生,在我科进修人员2-3人/年,同时承担全科医师的培训工作,每年10人。 神经内科未来计划培养2名康复资质人员,进一步开展神经康厚治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学术及科研价值的医学论文5-10篇。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的管理,加大抗生素使用的管理,重点做好院感的防治工作。争取承担自治区科研项目1-2项,争取举办地区级,大型继

续医学教育项目2-3项。进一步规范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急诊绿色通道及危急重病人的管理,做好病人的随访工作。根据现有病人的情况及医院的发展,成立卒中单元,心理咨询专科,神经康复专科,成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强化业务学习,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神经内科新项目 超反射脑磁治疗仪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该技术科学的将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经络学病生机制与医用磁学 技术有机的结合而研制成功的脑系疾病治疗仪--超反射脑磁治疗仪 并投人临床使用,至今已对150多例病人进行治疗,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该治疗仪对脑部疾病和周围神经性疾病具有明显疗效,可改善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技术特点:该治疗仪的创新特点是集"多个头环刺激大脑皮层、无创电极刺激小脑顶核和多电极刺激双肢体"为一体, 融脑电生理刺激治疗、肌电生理刺激治疗和无创电极小脑顶核治疗“三机”为一机;可产生多重超反射电磁刺激效应,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性能是通过高能交变磁场刺激脑神经、肢体神经、改善脑微循环,促进毛细血管再造,保护缺血神经元,增加脑供血流量。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两篇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两篇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两篇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两篇篇一【论文关键词】中医药科技成果数据库;发展状况笔者深入调研了建国以来我国有关中医药科技成果4个重要数据来源,分别是国家科技部研制发布的“国家科技成果 网”(NAST)、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编撰的《中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奖项目集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以及最近开发的建国以来“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平台”。这4个数据库的建立发展情况如下。1 国家科技成果网1.1 国家科技成果网概况 NAST是由国家科技部创建的以科技成果查询为主的大型权威性科技网,已收录1978-201X年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经省、市、部委等一级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所认定的科技成果约12万项,库容量以每年3~5万项的数量增加,充分保证了成果的时效性。同时提供方便、快捷的免费上网查询,还可进行全国科研单位、上网科技网站查询,发布科技成果供求信息等。此网站登记在案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共有近万项。1.2 国家科技成果网的板块设置 NAST网的成果总库中,分为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应用阶段、科技人才库和单位库等板块。各板块所能搜索到的字段包括: 成果名称、所属年份、成果类别、所属高新技术领域、成果应用行业、转让范围、推广形式、成果水平、计划类别、所处阶段、成果体现形式等32个字段,较完备地体现了成果各类项目的基本信息属性,从外部和内部对成果信息进行描述,是我国收录信息完备数据量

丰富的权威性最高的成果收集单位。2 《中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奖项目集锦》以电子文档形式存储数据资料的《中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奖项目集锦》收编了1978-1999年获得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708项。其收编范围涵盖了国家及各部、委、局;收编奖别网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卫生部、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铁道部等设立的中医药科技奖励,是中医药类成果获奖信息最全的一本获奖项目集成。3 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3.1 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基本概况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于1999年研制而成,由于各种问题而未公开发行。该成果数据库光盘将1949-1999年在医药领域获得重大国家级奖项的4 033项科技成果收录在案。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根据检索浏览需要,共设置了顺序号、中文项目名、单位邮编、协作单位、任务来源、性质分类、行业分类、申报单位、鉴定部门、鉴定形式、获奖等级、水平、特征词、主题词、类型、关键词、分类号、获奖名称、摘要等23个字段。3.2 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的缺点3.2.1 系统落后由于该数据光盘开发于1999年,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语言相对落后,导致系统开发的界面不够友好,系统的稳定性也不稳定。另外,操作和浏览功能设计的也不够人性化,检索界面所展示的信息含量少而单调,因此交互性比较差,不能被用户便利地使用。3.2.2 字段属性设置针对性不强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记录的内容侧重于科研课题项目的介绍,未以科技成果为主线设计结构,对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数、产生的科技成果名称以及大量与科技成果相关的字段属性均未明确设置。3.2.3 数据范围不合理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