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圆明园古迹海晏堂
圆明园四十景游览路线

圆明园四十景游览路线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北京市的一处著名景点。
它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景点,被称为“圆明园四十景”,游客可以按照下面的路线游览这些景点。
第一站:大水法
大水法是圆明园的一条人工河流,它贯穿了整个园林,是游览圆明园的重要景点之一。
第二站:玉澜堂
玉澜堂是圆明园的一座建筑,主要供皇帝读书用,堂内还有许多书籍和文献。
第三站:砖塔林
砖塔林是圆明园内的一组塔楼,由于它们都是用砖建造的,所以被称为砖塔林。
第四站:厅堂群
厅堂群是圆明园内的一组宫殿式建筑,其中的延禧宫就是《甄嬛传》中的主要场景之一。
第五站:西洋楼
西洋楼是圆明园内的一座建筑,它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西式建筑之一。
第六站: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圆明园内的一座湖泊,因为湖面平静如镜,月色如水,所以被称为“平湖秋月”。
第七站:佛香阁
佛香阁是圆明园内的一座佛教建筑,香火旺盛,是游客们的必到之处。
第八站:丹桂轩
丹桂轩是圆明园内的一座建筑,它是皇家园林中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游客们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第九站:海晏堂
海晏堂是圆明园内的一座建筑,它是皇家园林中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游客们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第十站: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是圆明园内的一座建筑,它是皇家园林中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游客们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以上就是圆明园游览的十个重点景点,游客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游览,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安排行程。
圆明园颐和北海公园介绍

圆明园颐和北海公园介绍
以下是关于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公园的介绍: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有“万园之园”之称,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无与伦比的杰作。
在清朝末期,圆明园遭到外国列强的劫掠和焚毁,现在仅剩下一片废墟,成为一座遗址公园。
颐和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
它以湖泊为主体,结合山水的风景,充满了皇家气派。
长廊、十七孔桥、佛香阁等景点,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颐和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是中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公园以北海为中心,琼岛为顶点,亭台楼阁,山水相依,景色优美。
白塔、九龙壁等景点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需要更多关于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公园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网站获取。
圆明园的5个经典景点介绍

圆明园的5个经典景点介绍
以下是 6 条关于圆明园 5 个经典景点介绍:
1. 那西洋楼景区啊,简直太壮观了!你想想看,各种西洋风格的建筑屹立在那里,就像童话里的城堡一样!特别是那大水法,多气魄啊!还记得曾经在那拍过婚纱照的新人吗,他们在大水法前笑得那么幸福,那画面真美。
圆明园的西洋楼景区,真的值得你去好好欣赏一番。
2. 嘿,说到圆明园,那谐奇趣可不能不提呀!它那独特的造型,精巧的设计,哇哦,真让人惊叹不已!就好像是历史遗落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前和朋友一起去的时候,我们站在那都看呆了,不停地发出赞叹声,你能想象得到那种场景吗?去圆明园可千万别错过谐奇趣哟!
3. 方外观,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特别呢?那里的建筑充满了异域风情,就如同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你去发掘。
感觉就像穿越到了古代的外国一样,太奇妙啦!之前我带孩子去,孩子都被吸引住了,不停地问这问那,这方外观可真是充满魅力啊。
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这种独特的魅力吗?
4. 海晏堂,哇,那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啊!尤其是那十二生肖喷泉,多有创意呀!感觉就像是一群小精灵在守护着这个地方。
以前听长辈讲过海晏堂的故事,就特别向往,等真的去看了,果然没让我失望!去圆明园一定得去海晏堂目睹一下它的风采呀。
5. 还有那远瀛观,简直太震撼了!高高的矗立在那里,庄严而又肃穆。
可以想象当年是多么的辉煌啊!有人说它就像历史长河中的一座丰碑,这比喻多恰当啊!当你站在它面前,能不被它的气势所折服吗?远瀛观绝对是圆明园里不可错过的经典景点之一啊!
我觉得圆明园的这些经典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辉煌,我们应该好好去欣赏和保护它们。
圆明园兽首铜像简介(资料收集)

圆明园兽首铜像简介(资料收集)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复原图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
“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
“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
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
“水力钟”复原图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
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
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十二生肖铜像为人身兽首,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
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设计者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民俗文化,以十二生肖的座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
兽首为写实风格造型,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
这些青铜生肖雕像高五十公分,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十二生肖像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边石台上的。
南边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边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
水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六个石座。
每一座石上雕刻着身穿袍服的兽首人身像,兽首是铜质,人身是石质。
它们按中国十二生肖规律排列,每隔一个时辰(合今天的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兽首就口中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即子时(23时至次日1时)时分,鼠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丑时(1时至3时)时分,牛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
正午12点整,除马首继续喷水外,其他十一动物铜像的口中也一齐喷射水柱,刹那间场面极为壮观。
因此,人们只要看到那个生肖头像口中喷射水柱,就可知道现在的时间。
这一组喷泉就是一个巨大别致的水利时钟。
圆明园经典建筑名称及主要特色

圆明园经典建筑名称及主要特色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占地面积达350公顷,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万园之园,国之大观”。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建筑名称及主要特色如下:一、大观园大观园是圆明园的主体建筑,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大观园呈现出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建筑风格典雅、高贵,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大观园的设计融合了南北园林的特点,流水、假山、廊亭、亭台、楼阁等各种景观错落有致,让人赏心悦目。
二、长春真人长春真人是圆明园内的一座宫殿建筑,是清朝雍正年间所建。
长春真人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手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长春真人的建筑结构合理,宫殿内部装饰精美,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
三、万春亭万春亭是圆明园内的一座亭台式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万春亭的建筑风格独特,外观精美,内部装饰华丽。
万春亭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它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珠瑶台是圆明园内的一座宫殿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明珠瑶台的建筑风格典雅高贵,外观华丽精美,内部装饰豪华。
明珠瑶台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它的建筑结构合理,宫殿内部装饰精美,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
五、九曲桥九曲桥是圆明园内的一座桥梁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九曲桥的建筑风格独特,桥身以花岗石为主要材料,桥墩和栏杆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手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九曲桥是中国传统桥梁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的建筑风格精美、大气,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珍品之一。
六、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圆明园内的一座桥梁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十七孔桥的建筑风格独特,桥身以花岗石为主要材料,桥墩和栏杆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手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十七孔桥是中国传统桥梁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的建筑风格精美、大气,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珍品之一。
历史文化在公园中的表达——以圆明园的历史文化表达为例

历史文化在公园中的表达——以圆明园的历史文化表达为例摘要: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而这座城市的城市公园就像一扇窗口那样,它是向外来游客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的好场所。
所以我们的城市公园设计师和修建者在构建城市公园景观的同时,需要将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合理地融入其中,让这座城市的城市公园充满历史文化气息,同时让更多的外来游客朋友更方面了解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园设计和构建中历史文化表达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文物古迹、公园雕塑、园林规划和历史文化主题活动中对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最后总结了城市公园构建中历史文化的表达方法和实践策略,用来更好地传承和表达城市的历史文化。
当前交换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加快了虚拟子网技术的应用速度,特别是在当前校园网上的应用更广泛……关键词:城市公园;历史文化;规划设计;文化表达。
1综述或引言每一座城市都是写满故事、刻满历史的空间驿站。
城市公园就像是这个驿站的窗口,是来这个城市的人们阅读城市的线索和触摸“城市之魂”的通道。
如何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表达文化内涵,至今仍然是困扰设计师的顽固问题之一。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中,这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历史文化现象非常繁杂,有形的历史文化即以物态形式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容易被人们所触知,而无形的历史文化往往通过有形的物体才能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
因而表现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则是设计师更多地注重对那些可视的、有形的历史文化符号的借鉴和应用,而缺乏对那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
城市公园首先是为当代人所使用的,它应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反映在设计中,就是要求城市公园景观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文化精神。
当前,有些设计师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表达历史文化时,一味地追求历史感,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忽视了时代精神的体现,这样的景观很难为大众所真正使用或喜爱。
圆明园的景点介绍简介

《圆明园的景点介绍简介》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圆明园里好玩的地方!
先来说说大水法。
那里有好多石头做的柱子,虽然现在有点旧旧的,但是以前呀,水会从柱子中间喷出来,像一把把小水枪一样,可好玩啦!
还有方壶胜境,那里有好多漂亮的房子。
房子的墙红红的,屋顶的瓦绿绿的,就好像是神仙住的地方一样。
再来讲讲海晏堂,那里有十二生肖的铜像。
这些铜像可有意思啦,每一个都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是在开动物大会。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在阳光照耀下,这些地方是不是很美呀?
《圆明园的景点介绍简介》
小朋友们,咱们继续逛圆明园的景点。
有一个叫谐奇趣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奇怪又有趣的建筑。
有的像大蘑菇,有的像小城堡。
还有蓬岛瑶台,那里就像一个仙境。
有清清的湖水,还有像棉花糖一样的云朵倒映在水里。
圆明园还有一个叫牡丹台的地方,一到春天,各种各样的牡丹花就开啦!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漂亮极了,花香飘得老远老远。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圆明园很棒呀?
《圆明园的景点介绍简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介绍圆明园的景点。
福海这个地方可大啦,湖水波光粼粼的,就像一面大大的镜子。
微风吹来,湖水泛起层层波纹,好看极了。
西洋楼景区也很特别,有尖尖的屋顶,弯弯的拱门,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房子不太一样。
还有曲院风荷,夏天的时候,荷花一朵一朵地开着,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
青蛙在荷叶上唱歌,蜻蜓在荷花间跳舞,可热闹啦!
小朋友们,圆明园的景点是不是很吸引人呀?。
圆明园中的建筑介绍

圆明园中的建筑介绍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北,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建筑群包括了众多精美的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圆明园中的几座主要建筑。
首先是圆明园的主体建筑之一——大观园。
大观园是圆明园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广阔,建筑精美。
大观园内有众多的建筑物和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二生肖铜像”,这是一组由12个动物形象组成的铜像,每个动物都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寓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接下来是圆明园的又一主要建筑——乐寿堂。
乐寿堂是一座仿古建筑,建于18世纪中叶,是圆明园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乐寿堂主要由大门、前殿和后殿组成,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乐寿堂内部陈设精美,有许多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圆明园还有一座著名的建筑——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圆明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分为前山区、后山区和湖区三个部分,其中湖区最为著名。
湖区内有一座精美的建筑——万寿山,它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万寿山建在湖中心的一座小岛上,形状独特,建筑风格华丽。
万寿山上有许多亭台楼阁和花园,景色秀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在圆明园中还有一座建筑备受游客喜爱——瑞春堂。
瑞春堂是一座仿古建筑,建于18世纪中叶,是圆明园内的一颗璀璨明珠。
瑞春堂建筑宏伟,气势磅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瑞春堂内部装饰豪华,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展示了古代皇家生活的奢华和富丽。
总的来说,圆明园中的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圆明园的建筑物和景观各具特色,每座建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这些建筑,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落不明蛇首
午马
圆明园十二生肖-马首,为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之一,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午马兽首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860年圆明园流失海外,现已回归祖国。马是十二生肖兽首中最为独特的一个,头顶上云朵一般的造型和卷曲的毛发,显示这是一个典型的欧式白马王子。2007年10月何鸿燊以9610万港元斥巨资购回,捐赠国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马首
未羊
下落不明羊首
申猴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2000年4月30日,中国保利集团以818.5万港元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猴首
酉鸡
下落不明鸡首
戌狗
据美国《世界日报》2009年4月27日报道[3],日前,居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山区小镇Front Royal的华人郑安迪(音)称自己月前在旧货店以1000美元购得一狗首铜像,从外观、材质和大小判断,他认为极可能是12兽首铜像中的狗首铜像。旧货店老板声称,该铜像由他人寄卖,来源不详,卖主开价1000美元,少一分都不行。郑安迪细细端详盘算后决定买下。郑安迪说,流失海外的国宝如能回归祖国自是美事,但他既无财力也没机会为狗首铜像验明正身,他希望能引起文物鉴赏者、收藏家的关注。狗首
丑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2000年4月30日,中国保利集团以774.5万港元在佳士得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牛首
寅虎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2000年5月2日,中国保利集团以1544.475万港元在苏富比拍卖行购得,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虎兽
卯兔
由拍卖巨头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中现身。在2月26日的拍卖会上,以底价900万欧元亮相,最后以1400万欧元成交。而当时佳士得公司暂未透漏买家的真实身份。3月2日,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峰在于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收藏顾问蔡铭超参与了此次拍卖,并成为了最后竞拍者。但由于尚未付款,且目前仍在付款期限内,因此拍卖能否最终成交尚属未知。蔡铭超称:“我不会付款。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站出来,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兔首
被英法联军抢掠走的圆明园十二座兽首铜像被北京一家老字号文物复制机构汲古阁复制成功,2007年在琉璃厂集体展出。当时下落不明的龙、蛇、羊、鸡、狗5座铜像,也经专家多方查找资料而完成复制。当时,流失海外140多年的十二生肖铜像中,现有4座藏于保利博物馆,2座在法国,马首由台湾收藏家收藏,并将由香港苏富比拍卖。剩下的5座铜像,则下落不明。负责本次复制的汲古阁负责人李连祥介绍,这次文物复制是汲古阁几十年来最艰难的一次复制,因为没有原件可以参考。为了最大程度接近原作,工作人员参考了圆明园以及铜像设计者郎世宁的绘画等艺术作品、清朝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品,“揣摩那个时代的雕塑风格和审美观”。李连祥承认,没有原件做参考和比照,无论复制品做得多么好,都会有缺憾。据李连祥介绍,复制工作从2005年开始,5座没有原件参照的铜像花去了大半时间,“龙首铜像难度最大,设计方案改了5次,用了半年时间才做出来。”本次复制与原作使用的材质不同,原作为铜质,复制品为陶瓷上绿釉。龙、蛇、羊、鸡、狗5座铜像与其他铜像造型风格一致,均造型简单、线条流畅。“神态相符,这就说明复制的成功和水平”。李连祥说。●朱炳仁作品《圆明园之魂——失踪的圆明园兽首猜想》2008年11月6日,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有一组震撼人心的重器之作的熔铜作品在展会上首次展现给世人;并由此推出了朱炳仁全新的手工艺探索结晶“熔铜艺术”。作为中国铜艺术领域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从百余件作品中精心挑选出30件熔铜艺术精品,集中展示了其独创的熔铜艺术、铜书画艺术,以及象征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同源桥”精雕版。在展区最为醒目的位置,5樽失踪的圆明园国宝艺术作品尤为醒目。以此组作品为代表,朱炳仁阐述了熔铜艺术的精髓和其艺术与社会价值观:熔铜兽首雕像,苍茫残蚀、各异形态;或张目昂首、或悲情扭曲,似在诉说、在控诉,在凝结,在祈盼。艺术地真实再现了国宝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中华民族悲愤雪耻之情。“我以我的热血与激情,融化了铜,铸就民族历史的沧桑与悲怆。”朱炳仁大师发自肺腑地表示。回归历程2000年,佳士得和苏富比就在香港拍卖牛首、猴首和虎首铜像,首度点燃了国人对流失文物被拍卖的怒火,最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以高价将文物购回。2003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铜像的下落。经过努力争取,美国收藏家同意将猪首铜像转让,全国政协常委、爱国企业家何鸿燊捐款人民币600多万元将猪首铜像购回。2007年苏富比宣称要拍卖马首,再次引起公众哗然,经过协商,何鸿燊二度出手,在拍卖会前以6910万港元购得马首铜像,并将它们捐赠给了国家。漫漫回家路,在屈辱曲折中延伸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傍晚,一位美国公民在法国散步。无意地往临近路边的一栋私人别墅看了看,他看到有几只铜做的兽首被镶在游泳池边。这几只可爱的兽首在夕阳的映照下发出迷人的光彩。他十分喜欢。这时候殷勤的主人走了过来,看这位不速之客在呆呆地参观自己的泳池,并对这几只铜兽首流露出浓厚的兴趣。“可以卖给我吗?”他问道。“当然了。”主人笑着说。“需要多少钱?”“我房内浴池里还有一个挂毛巾的牛头,可以一并卖给你。”三只铜兽头,主人收了他三千五百美金。於是美国人花了三千五百美金收回这三只流落海外的宝贝儿。当时,回到家里后,美国人的妻子还和他吵了一架,认为他们实在不值那么多钱!当时,无论买家和卖家,他们谁也不知道这三只貌似普通的铜做工艺品的真正身世,和他们的高贵血统。他们默默无闻呆在普通的人家,任凭人家在自己的头上挂着毛巾或者是臭袜子。此后,又流转了多少人手?悲惨的兽首们也不知先后归属于几个主人?总之,感谢上帝,他们对他们似乎还不错,假如遇到一个倒霉的家伙,打碎了拿到废品站里换酒吃。这也保不住的,那可真是造了孽了!后来,终于有人发现了它们的身世!这乃是上世纪中华帝国的皇家之物,于是他们的顿时身价百倍。待遇的规格都异乎寻常。甚至于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警卫和保姆。以后,九十年代纽约的一次拍卖会上,还是那个叫寒舍的鉴赏家说动了台湾同胞,花了百万美金将他们拍买回来。于是,这些铜兽首们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第一次回到中国的国土和中国人手里。拍卖鼠首和兔首 马首法国佳士得拍卖行计划在2009年2月份拍卖圆明园流失的著名文物“12生肖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在佳士得网站上看到,鼠首和兔首铜像依然列于拍卖品列表中,将按原计划于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被拍卖。已经回归的有五件: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另外五件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铜像至今不知所踪。鼠首和兔首铜像是“12生肖兽首”中所能确定的仍流落海外的两件。佳士得拍卖行网站上提供的拍卖信息称,将被拍卖的鼠首和兔首十分“罕见、重要”,均出自清朝,两件物品拍卖估价均在800万至1000万欧元之间。这两件物品都是法国收藏家皮埃尔·贝杰收藏的珍品,它们将于2月23日至25日出现在法国巴黎大皇宫的“世界著名服装大师伊夫·圣罗兰及其伙伴皮埃尔·贝杰共同收藏品的专场拍卖会”上。律师组团追讨 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将在法国被拍卖一事一直备受中国社会广泛关注。北京律师刘洋、李兴锋等81名中国律师成立了“追索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诉讼律师志愿团”,敦促拍卖行取消拍卖并归还文物。律师团已起草了起诉书,被告是两文物的收藏者皮埃尔·贝杰等人和佳士得拍卖公司。根据法国法律规定,原告需要与事实有利害关系,律师团需要中国相关部门出面做原告,律师团则提供法律援助。北京圆明园管理处很可能作为政府代表参与诉讼。中国律师准备诉讼、欲停止拍卖的消息引起了包括法国媒体在内的外媒注意,但佳士得拍卖行将继续原定的拍卖计划。英国《泰晤士报》称,佳士得拍卖行不接受中国的主张。拍卖行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还未与中国律师团接触,但该行不可能接受终止拍卖,并将两个兽首交给法国法院、依据国际法判决其最终归属的要求。3月2日,圆明园兔首鼠首拍卖现场举牌人后面的委托人蔡铭超(右三)在新闻发布会上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峰3月2日在于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收藏顾问蔡铭超参与了圆明园兔、鼠首在法国巴黎的拍卖,并成为了最后竞拍者。牛宪峰告诉记者:虽然蔡铭超以总计3149万欧元的价格在法国巴黎拍下了圆明园兔、鼠首,但由于尚未付款,且目前仍在付款期限内,因此拍卖能否最终成交尚属未知。蔡铭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不会付款。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站出来,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官方反应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谈及鼠首兔首时表示,“中国对其享有不容置疑的所有权,当然应该归还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拍卖!本应归还中国人民的圆明园被掠文物,如果被如此堂而皇之地拍卖,将再次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文物真正价值 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巴黎拍卖了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两个兽首分别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被一电话买家买走。面对这一拍卖结果,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鑫尧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1985年马首铜像售价的1500美元到这次鼠首和兔首铜像分别拍出1400万欧元,圆明园兽首铜像24年涨了1.2万
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1715-1744)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觉得这有背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设计,后来才有了这十二生肖铜像。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当时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大清竟然没有一个工匠还懂得青铜器制作方法,后来他和众工匠查阅典籍,费时费力最终终于造成。
铜像的流失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攻陷北京,将圆明园内无数珍宝劫掠一空,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于海外一百多年。十二生肖像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当年侵略军抢劫时,也是将其作为最珍贵的宝物对待的。得到它们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等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 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现已知鼠首、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一家拍卖行拍卖,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4件仍然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