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简介位置与规模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
是一座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名称由来“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艺术特色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园林组成历史上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
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
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右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建筑特色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圆明园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
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
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
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
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的简介资料

圆明园的简介资料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位
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建于清雍正二年
(1720年),是众多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建筑最为豪华、文物最为
丰富的一个。
圆明园是由康熙帝赐名,它的设计理念是融合中西,兼取精华。
园内有山水、建筑、古迹、花卉、树木、草坪和湖泊等各种景观,是
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名胜古迹众多,包括圆明三大殿、清漪园、长春园、宝
成殿、丽春园、御曲园、玉泉山房、曲园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十
二生肖头”的铜像,它们原本是放在圆明园的老母鸡山上的。
这些铜
像作为圆明园的代表性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和工艺水平的高超。
值得一提的是,在圆明园中还有一个被誉为天下奇观的“众鸟朝凤”石雕。
这个“众鸟朝凤”的石雕是一块长约22米、宽约5米的石壁,上面雕刻了270只鸟,它们排成不同的层次,形成了一幅壮观的
画面。
这个石雕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是圆明园的一大亮点。
自圆明园建成以来,历经沧桑。
在1850年左右的英法联军侵华战
争中,圆明园被毁。
如今,圆明园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每年
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
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圆明园的园林简介和特点

圆明园的园林简介和特点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宫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圆明园占地面积广达350公顷,曾经是一个宏伟壮观的皇家园林,拥有众多的宫殿、庙宇、湖泊、山岳和花园等。
圆明园的园林布局非常宏大,整个园林以宫殿建筑为主体,配以湖泊、山峦和花园,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设计精美独特,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魅力。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富有创新和开放的特点。
圆明园的特点之一是其水系的丰富和巧妙布局。
园内有大小湖泊数十个,其中最大的是昆明湖,湖泊之间通过运河相连,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水系。
园内的湖泊和河流蜿蜒曲折,与建筑物相互辉映,打造出了一种宛如世外桃源的美景。
此外,园内还有许多精心设计的桥梁和水闸,使水系更加丰富多样,为整个园林增添了生动和活力。
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园内的山岳景观。
园内的山峦错落有致,有的山峰仿佛挺拔高耸,有的山峰则如同小丘一般。
这些山岳与湖泊、建筑和花园相互交融,形成了层次分明、景致优美的景观。
园内还有一些人工石山,设计得非常巧妙,给人以虚实相生、变化多端的感觉。
这些山岳景观使整个园林更加壮观,也增加了观赏的乐趣。
此外,园内的建筑也是圆明园的一大特色。
园内的建筑以宫殿和庙宇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园”和“十二章台”。
三山指的是西山、北山和东山,它们分别位于园林的西、北和东部。
五园是指位于园林中心的五个园林,包括“富春园”、“大观园”、“洪雅园”、“洪熙园”和“洪泽园”。
这些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技艺。
圆明园的园林设计注重自然和人文的融合。
园内的花园以四季花卉为主题,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使整个园林四季有花开放,景色宜人。
此外,园内还有各种石刻、雕塑和景观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北京圆明园简介和历史

北京圆明园简介和历史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
该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历经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耗时89年建成。
它占地面积3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是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三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帝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即十二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祯)的居所。
因为那里有山有水、风景宜人,因此是清朝皇帝避暑、听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
后来,雍正帝继位后,将这座园子赏赐给了自己的儿子雍正皇帝(即胤禛)。
雍正帝在
位期间,以其仁慈之心治理国家,并且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三山五园”——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和静宜园。
所谓“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是指圆明园、长
春园、绮春园(今仅存遗址)、万春园和畅春园(今仅存遗址)。
—— 1 —1 —。
圆明园历史资料简介主要内容

圆明园历史资料简介主要内容圆明园,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可是说到它的历史,多少人知道呢?提起圆明园,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那场震惊世界的火灾,想象那些珍贵的文物化为灰烬的场景。
但实际上,圆明园的故事远比这更复杂、更让人心疼。
它曾是清朝最宏伟的皇家园林,堪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顶峰,也是世界上最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的地方之一。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叹,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圆明园的命运注定不平凡。
话说当时的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那地方环境宜人,景色如画。
圆明园的建设开始得很早,大概是乾隆年间。
其实最初建园的时候,乾隆皇帝也没想要建得有多复杂,甚至一开始只是个简单的花园。
但随着时间推移,园子逐渐扩展,越来越豪华,慢慢地成了一个集山水、建筑、园艺、艺术、文化为一体的巨大王国。
最牛逼的地方就是,这园里头的每一处景观、每一座建筑、每一片小小的池塘、甚至每一棵树,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处处流露出乾隆皇帝的品位和审美。
圆明园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花园,它背后有着无数的故事。
乾隆为了把它建成一座完美的园林,可是下了大工夫,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
有的是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工匠,有的是专门请来的园艺大师,还有那些大画家、大工匠的创意,样样都出神入化,完全体现了当时的顶级技术和艺术水平。
园内的建筑有的仿造了西方的宫殿,有的模仿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样式,简直是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
圆明园不光是一个看风景的地方,它还是皇帝休闲的好去处,文人墨客、士族贵族都爱在这里聚集,谈诗论画,举杯邀月。
能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可见当时圆明园的地位多么尊贵,简直是“高高在上”啊。
不过,圆明园的美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我们知道,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当时,圆明园就是被他们烧毁的地方。
那个时候,圆明园里的无数珍贵文物都化作了灰烬,书画、瓷器、玉器、古籍……简直是惨不忍睹。
想象一下,曾经是辉煌的园林,如今只剩下灰烬,连墙角的一块砖都变得无人问津。
圆明园的介绍资料

圆明园的介绍资料
x
一、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又称“大清明堂”,是清朝一个规模宏大、集艺术、建筑、景观、文物等于一体的著名园林,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建于1709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属世界文化遗产。
圆明园是清朝圆明园烈帝乾隆在御厨温实和御厨择佐两家之间,由清朝园林大师歌钧赵祯一系列艺术家所建造的一座园林,历时12年,占地面积2.4万亩,是中国宫廷园林的巅峰之作。
二、圆明园的历史
1709年,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外,把温实和择佐的宅院并起,建立“大清明堂”,即今日的圆明园。
这里营造出宛如仙境的景观,全部由宫殿、园林、表演场所、游乐场所等组成,宫殿和园林部分在宫壁上刻字,称为“墨封”,其中有“游乐之乐,超凡于天”,“景物以变,日新于景”,“温实择佐,形成应一”,“陈列百家,各自显道”等,语句动人。
三、圆明园今天
今日的圆明园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保存完好的清朝宫殿及其古迹,二是公园部分。
其中,圆明园宫殿及其古迹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不少重要古迹,如乾隆帝的宠幸园,乾隆皇帝的九龙壁,乾隆皇帝圆明园千叶大殿等。
圆明园公园也很有名,有多种植物,还有不少游客来此游览,欣赏大自然的风光。
圆明园的前世今生简介

圆明园的前世今生简介摘要:一、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二、圆明园的建造过程三、圆明园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四、圆明园的毁灭与保护五、圆明园的现代意义正文:圆明园的前世今生简介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是清朝时期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圆明园的建造历经了多位皇帝的精心打造,成为了一个中西合璧、规模宏大的园林。
然而,在历史上,圆明园也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如今的圆明园已经成为了一个遗址公园,供后人凭吊和反思。
一、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这里是明朝皇帝的狩猎场。
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对圆明园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改造,使其成为了一个集宫殿、园林、景观于一体的皇家园林。
二、圆明园的建造过程圆明园的建造过程历时150 多年,由多位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和工匠共同参与。
在建造过程中,不仅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技艺,还引进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使得圆明园成为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园林。
三、圆明园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中国古代园林的典雅和精致,又有西方建筑的大气和壮丽。
园内共有100 多个景点,包括宫殿、园林、湖泊、山丘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有“万园之园”、“西洋楼”等。
四、圆明园的毁灭与保护1860 年,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洗劫,园内的建筑、园林和文物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此后,圆明园逐渐衰败,成为了一个废墟。
为了保护圆明园遗址,中国政府在20 世纪80 年代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五、圆明园的现代意义圆明园的现代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遗产。
圆明园的毁灭,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珍惜和平。
圆明园简介抒情散文

圆明园简介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皇家园林。
它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圆明园的辉煌曾经让人们惊叹,但同时也因为遭受严重的破坏而令人痛心。
一、历史背景圆明园被称为“皇家花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之一。
它的建设始于1709年,是由康熙皇帝下令修建,经过几代皇帝的不断扩建和改造,最终成为了一个宏伟壮观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整体呈现出宽广的湖泊、丰富多样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被誉为“万园之园”。
二、规模和布局圆明园占地面积达3000多亩,总体分为两个主要区域:南部是“泰华山”,北部是“万春园”。
园内分布着众多湖泊、山丘、庭院和建筑群,其中著名景点有翠微堂、御廊、智仁宫等。
园内的湖泊连接着各个景点,形成了独特迷人的水上景观。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主,兼收并蓄了中西方建筑的特点。
建筑群主要以宫殿、观景台和宝塔为主,设计精巧细致,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
三、美丽景点1.翠微堂:翠微堂是圆明园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康熙皇帝常驻的地方。
它坐落在泰华山的顶峰,拥有壮丽的全园景观。
翠微堂的建筑气势宏伟,装饰精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之一。
2.御廊:御廊是圆明园的一条长廊,连接了园内的各个景点。
御廊两侧悬挂着精美的壁画和石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和深厚。
3.智仁宫:智仁宫是圆明园内一座重要的寺庙建筑,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石刻雕龙细致生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4.万春园:万春园是圆明园的北部景区,占地广阔,景色优美。
园内有丰富多样的花卉和植物,四季都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花开花谢之美。
四、文化意义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成为了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独特,兼具中西方元素,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魅力。
园内的湖泊和山丘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圆明园简介
位置与规模
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
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
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
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
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
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