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讲义分类1

合集下载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学生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学生版)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第01讲物质的分类模块一物质的分类知识精讲一、同素异形体1.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实例:金刚石、石墨和C60;O2和O3;红磷和白磷。

3.产生原因:(1)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2)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思考与交流: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易错提醒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如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

二、物质的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氧化物的分类(1)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SO2+H2O===H2SO3;SO2+2NaOH===Na2SO3+H2O(2)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相应价态的碱,或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Na2O+H2O===2NaOH;Na2O+2HCl===2NaCl+H2O 明辨是非(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2)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4)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易错提醒(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2.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明辨是非(1)Na2SO4、KNO3都是含氧酸盐()(2)HNO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3)Na2CO3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4)CuSO4·5H2O属于混合物()(5)2Na2O2+2H2O===4NaOH+O2↑是置换反应()(6)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经典例题题型一:物质的分类【例1】(2021·浙江高一月考)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CO2属于A.碱B.碱性氧化物C.酸D.酸性氧化物【变1-1】(2021·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铁、四氧化三铁、烧碱B.氯气、纯碱、石灰水C.水银、空气、干冰D.二氧化硫、水蒸气、盐酸【变1-2】(2021·三台县芦溪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成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Na2CO3H2SO4NaOH SO2CO2B NaOH HCl NaCl Na2O COC NaOH CH3COOH CaF2CO2SO2D KOH HNO3CaCO3CaO SO3A.A B.B C.C D.D【例2】(2020·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SO4·10H2O是混合物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混合物肯定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变2】(2020·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凡是含氧的化合物均可称为氧化物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3】(2020·三亚华侨学校高一月考)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B.物质⎧⎪⎧⎨⎨⎪⎩⎩混合物溶液纯净物化合物C.化合物⎧⎪⎧⎧⎪⎨⎪⎪⎪⎩⎪⎨⎪⎨⎪⎪⎪⎪⎪⎪⎪⎩⎩有机物氧化物酸非氧化物无机物碱盐D .纯净物⎧⎧⎪⎪⎪⎨⎨⎪⎩⎪⎪⎩单质无机物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变3-1】(2020·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一月考)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等可将物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Na 2CO 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B .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C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变3-2】(2020·抚松县第五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图示错误的是A .B .C.D.【例4】(2021·云南省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请对下列化合物:①NaCl 、②HCl 、③CaCl 2、④CuO 、⑤H 2O 、⑥Fe 2O 3进行分类:(1)依据通常状况下物质的_______为标准分类,属于固体的是_______,属于液体的是_______,属于气体的是_______。

2019-2020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第1节+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及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第1节+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及答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目标与素养:1.认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学会对常见物质分类。

(宏观辨识)2.感受分类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一、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即对事物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①Na 2CO 3⎩⎨⎧ 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钠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碳酸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属于可溶盐②将不同的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举例微点拨: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属交叉关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二、分类方法的应用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Ca ――→①CaO ――→②Ca (OH )2――→③CaCO 3 C ――→④CO 2――→⑤H 2CO 3――→⑥CaCO 3――→⑦CaO举例写出有关序号的一种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①2Ca +O 2===2CaO ;化合反应。

②CaO +H 2O===Ca(OH)2;化合反应。

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复分解反应。

④C +O 2=====点燃CO 2;化合反应。

⑤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

⑥H 2CO 3+Ca(OH)2===CaCO 3↓+2H 2O ;复分解反应。

⑦CaCO 3=====高温CaO +CO 2↑;分解反应。

CO +CuO=====△Cu +CO 2是置换反应吗?提示:不是。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交叉分类法是对一种物质的多角度分类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 2.1 元素与物质分类 讲义

高一化学必修一 2.1 元素与物质分类 讲义

2.1元素与物质分类考点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组成⎩⎪⎨⎪⎧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游离态与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3.“价-类”二维图主要表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考点2 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注意只生成盐和水,不变价)。

注意: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不是全部。

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点燃例如: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CO2 + H2O === H2CO3③C + O2CO2(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如Al2O3。

【注意】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1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1

第4节物质的分类1教学目标一、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式二、明白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熟悉分类是能够逐级进行的3、学会用观看、实验手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归纳、分类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五、进展学习科学的爱好,乐于探讨物质转变的隐秘,体验科学探讨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异与和谐。

2新设计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

事前,布置学生寻觅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依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忆,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

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如此的教学进程中,科学再也不是抽象、枯燥的讲义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物质分类是依照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式。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整体的熟悉。

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紧密关系,故寻觅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

从知识把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熟悉,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熟悉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熟悉,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

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必然的归纳能力,有必然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遇,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觉能力,如此可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的机遇。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Word版含解析

其次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分。

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22·全国卷ⅠT 8/全国卷ⅡT 7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12·全国卷T 8(C 、D)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基础学问自查]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几类物质的概念①纯洁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应用体验]1.请依据交叉分类法说明NaHCO 3是哪类物质? [提示] 盐、酸式盐、钠盐、碳酸盐。

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如图的括号中:①氯气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化钠 ⑦二氧化碳 ⑧氧化铝⑨氧化铜[提示](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挨次)②③⑤⑥⑧⑨⑦④①②③⑤⑦⑨⑧[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高中化学1-4讲义

高中化学1-4讲义

高中化学1-4讲义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学而思教研讲义第1到4讲讲义【1】 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重点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等几个部分。

【2】 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是高中化学的基础,是解决化学问题、运用化学思维的基本工具与手段。

除此之外,在高考中,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电解质等概念的辨析、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胶体的制备与性质等内容也是经常直接考查的部分。

而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元素推断,则是高考的必考点。

【3】 复习本部分知识时,除对基本知识扎实记忆外还应注意对于基本概念要辨析清楚,包括“四同”、电解质、阿伏伽德罗常数等;对于化学计量,要注意结合后面的知识掌握化学计量的相互转换,同时注意单位的转换;另外,训练逻辑思维和化学推理能力,以应对元素推断的基本要求。

一、物质的组成质子中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构成分子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单质纯净物混合物物质元素化合态游离态直接构成直接构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微观构成宏观组成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具有相同质子数与中子数的一类原子二、物质的变化高考点拨第1讲知识点睛1.1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基本理论 与概念三、物质的分类【重点突破】1.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1)性质:微粒半径1~100 nm;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凝聚)介稳性;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2)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对于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无论是否导电都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同样对于混合物来说,也没有办法分类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会生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会导电,例如NaCl在固体状态下不能导电。

【研究院】[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4讲 物质的分类]讲义(学生版)

【研究院】[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4讲 物质的分类]讲义(学生版)

第4讲物质的分类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重点)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难点)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4.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重点)本节的重点内容是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这些内容也是会考和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分类方法的应用是本节的难点,学会运用分类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较多,由老师在课上结合“情景导入”文档中的内容为学生介绍即可。

(一)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即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二)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2.举例[特别提醒]物质的分类标准不同,同一种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归类。

探究1交叉分类法(1)用交叉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

(请连线)【提示】(2)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提示】交叉关系,如对Na2SO4进行的交叉分类:探究2树状分类法(1)请用树状分类法对初中所学过的化合物类型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升华1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的区别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升华2物质的树状分类例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④⑥⑦C.①⑧D.①④⑤⑥练习1.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练习2.同一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按照物质的成分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硫酸⑥熟石灰[Ca(OH)2]⑦胆矾(CuSO4·5H2O)⑧食盐水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⑩硫酸氢钠(NaHSO4)(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属于铜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属于钠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分散系(一)常见物质的转化分类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物质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1.认识熔化与凝固-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1.认识熔化与凝固-北师大版

课标定位一、考点突破1. 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能够区分生活、生产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3.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知道物质的状态与熔点(凝固点)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能够辨别熔化与凝固现象及伴随着的吸、放热过程。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

考点精讲一、熔化和凝固(重点)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变为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归纳·整理】熔化和凝固是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过程,判断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和凝固,关键是看物质是由固态变液体,还是由液态变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两个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课堂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花附着的露水C. 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分析:要判断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关键要看物质是不是从固态变为液态。

选项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B露水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C 雾也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D雪是固态,不是液态,所以本题应选A。

答案:A二、晶体和非晶体1.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1)晶体: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整齐的、有规则的,冰、食盐、石墨、金属等都是晶体。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都是非晶体。

2. 熔点和凝固点(1)定义: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质
化学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化合物 酸

盐 氧化物
化合物


盐 氧化物
树状分类法
13
例:用树状分类法对HCl,CO2 ,CaO ,NaOH, Na2SO4 , CaCO3 , Ca(OH)2 ,H2SO4进行分类
化合物



HCl H2SO4
NaOH Ca(OH)2
Na2SO4 CaCO3
氧化物
CO2 CaO
树状分 类法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分类标准唯一
特点:同 层次中各 类别间相 互独立
19
请利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分类,并 画出图示,五种物质分别为CaCl2、 Ca(NO3)2、KNO3、K2SO4、KCl
20
THANK YOU
14
思考:你认为分类法的学习对你学习化 学知识有什么样的帮助?
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关系
Ca CaO Ca(OH)2
C
CO2
H2CO3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CaCO3
CaCO3
你能用图来表示酸、碱、盐、氧化物之间 的转化关系吗?
16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主要反应关系
盐和金属
物质的分类1
精品
图书馆里有 许许多多的 书籍,为什 么你很快就 找到你需要 的书?
2
仓储超市
超市里有成千上 万种商品,为什 么你能够迅速挑 出你所需要的那 件商品呢?
3
4
计 算 机 资 源 管 理 器
5
6
与你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金属单质
单质 纯净物
9
二、分类的方法
中国运动员 外国运动员 球类运动员 非球类运动员
10
角色多重性
分类的角度 (标准)不同
前提
同一事物可同时 分属不同类别
交叉分类法
11
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H2SO4 HCl HNO3 H2S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12
树状分类图的分类原则:同一层次的物质 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交叉的。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碱 盐 氧化物
7
思考与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意义: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 一起的方法,它把复杂的问题系统化和条理 化。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 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等。
8
思考:分类的标准是唯一的吗? 常见的分类法有哪些 ?
金属
金属

碱性 氧化物
非金属
酸性 氧化物
盐和水 酸

碱和盐
酸和盐

两种新盐

盐和氢气
17
小结: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 2.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 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法、树 状分类法是常见的物质分类法。
18
交叉分 类法
分类角度多样
特点:物 质类别间 有相交叉 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