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管

中国城管
中国城管

中国城管世界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神功护体无所不能!

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贝加尔湖面张弓、库页岛上赏雪;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祭祖

中国城管。所向披靡。见神杀神。见佛杀佛。拳打欧洲诸侯。脚踢北花旗。上能打飞机。下能秒坦克。下海灭航母。飞天打卫星

中国城管是我国秘密发展的准军事化组织,平时管理城市,锻炼游击战术;战时可编入正式军.是一支可冲锋,可侦察,可游击,能吃苦,能忍耐,能奋战的优秀后备军.五角大楼秘密报告称:中国城管队伍是一支具有强大潜力,能单靠一辆破面包车或皮卡就能全天候作战的可怕准军事组织(我国庄严承诺对外不首先使用城管)

“在我们眼里,英特种兵如果是尘埃的话,我们就是沙尘暴”

--------摘自《城管的优秀历史》前言

“逃跑?我们会让你生活在无限的恐惧之中。”

-----战斗中的一城管言论

我们在飞机坠毁前,一直以为是遭到了地空导弹的攻击,没想到是城管用竹竿......

---------摘自前苏SU30 F22 F117A等战机飞行员

当漫天飞舞的板砖和无数看不清来路的拳脚把清点的士兵堵在了阵地上,我真是不敢想象这仅仅是一支受城管训练过的伊军小队

----------摘自美军101空降师502团E连米勒上尉

当我军的一个M1A2坦克分队在一个早晨被全歼时。现场没有爆炸的横迹。只有无数的拳头。那拳头深深的打破了装甲。里面的成员被打成了肉渣

--------------------------摘自美军陆战一师汤米康林下士

“对不起,我只能回答你我不知道,因为这已经牵涉到国家最高机密”

---------------------------------城管队长回答记者关于城管训练问题

在我军一次战役中。有一个阵地在郊外我军后方。我军已经突破了外围防线时。那个阵地已经被我们包围了。我们攻克了阵地。我们丢下了500具德意志勇士的尸体。以及3架F22。和30台虎式坦克。但抵挡我们3天3夜的居然是5名城管

---------------摘自德军卫军78师12团B连曼施坦因中尉

我们的意志瞬间崩溃,只因为我们知道了对方军中有城管

--------------------------美国海军陆战队某指挥员

配合粪青动员兵效果更好,那是条不可攻破的防线。那是条城管和粪青动员兵组成的钢铁长城。我在此警告各位议院。永远不要跟中国开战。因为中国有城管和粪青

--------------------------摘自美国总统奥八牛在珍珠港被3城管和粪青动员兵捣毁后的国会演讲

一声霹雳一把剑,

一群猛犬是城管,

钢铁的心肠黑色胆,

综合治理保治安。

杀声吓破乞丐胆,

风林火山威名传,

抢必狠,

打必烂,

砸敌摊位再罚款!

当他们出现在战场中时,我知道,我们的末日来了

走向坎坷的未来之路

走向坎坷的未来之路 未来,是一个释放梦想的舞台,是人们经历磨难闯出的道路。或成功或失败,或兴奋或悲哀,重要的是怎样撒下梦想的种子,才会收获怎样的果实。 现在努力,才会有未来的胜利。要树立目标,定下学习方案,并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要让瞧不起自己的人刮目相看。一次次考试,一次次付出,为的是给未来开辟美好的道路,所以一定要全力以赴,努力进取。要加强思想观念,培养学习能力。趁现在,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大脑充实起来。有的同学认为么有时间,但时间是老师、家长给的吗?不,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还是有的。”在趁其他同学玩时,你要把握时间,可以玩,但要适度,要在完成任务时玩。我们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技巧,才能更快进步。 未来之路,难免会遇到挫折,面对坎坷,不能灰心,不能放弃,要勇敢去面对,去战胜困难。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善良的小男孩经常扶老人过马路。可他中考落榜了,他非常失落,整天满脑子想着怎么样去学习,不料,这个善良的小男孩在扶一位老人过马路时,对面来了一辆车,他把老人推到人行横道,自己的腿骨折了,他被送进了医院。他的姐姐抱了一捆书在他的床头,意思很明确,在无聊的时候多看看书。姐姐告诉他对面有一个双腿瘫痪的小姑娘,她每天到深夜还在学习,灯一直亮道第二天早晨。小男孩鼓起了勇气,和那位姐姐学习,最后考上了重点高中。当他再返回医院和那位姐姐道谢时,他才知道那个房间里根本就没有人,是姐姐让护士把灯从早晨亮到第二天早晨才熄灭的。小男孩战胜了心里困难,他走过了人生中的一道坎,他为自己未来的道路又添砖加瓦了。 但是知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行,正如微软公司并不是只看重你的学历,你的品行也很重要。要宽容待人,要学会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不能在政治道路上被绊倒,我们要用道德做我们的垫脚石,去打击困难,永不言弃。 我的未来路 当我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在幻想着我的未来。虽然未来还很遥远,但是我觉得人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假如我是一名医生,我将会做个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挽救珍贵的生命。我会免费给没有钱吃药,没有钱看病的人免费治疗,而不是让他们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痛苦的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让他们像其他的人一样能享受健康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去山区教大山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的愿望能够实现。因为我知道在他们的生活虽然健康,但却阻挡不住他们的对知识的渴望,条件虽然不好,但却阻拦不住他们的好学之心。环境虽然不好,但却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路途。没有学校,他们可以在家学习,没有老师,他们可以自学,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可以步行,即使翻再多的山,涉再多的水,摔多少次跤,也不会让他们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探索。 假如我是一名工程师,我将设计一种可以轻易建造而且花费少又坚固有温暖的房子,我要把它们送给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方的人们。让他们不再忍受饥饿,忍受寒冷之苦。这种房子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可以拿起,材料既坚固又轻盈。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要知道,每一年中将有太多的人因为自然灾害而丧命,因为自然灾害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我将不再让这类事情再我耳边发生。 不管将来我是一名医生,还是教师,还是工程师,我都按着梦想的实现都需要我执著的追求好,和坚定的信念,“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中国梦”实行的原因就是要让中国人民生活的幸福、安乐。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努力,不论你是谁,有多大的力量,要知道,你是中国人不论力量的大小,只要做了就好。我知道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doc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 原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 始︱四川巫山人、安徽繁昌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 北 氏︱京人、山顶洞人等等。 族︱ 社︱ 会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4千年前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河南仰韶文化、陕西半 坡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化、山东龙 山文化等等。 奴夏约前2070~前1600年 隶︱ 社商前1600~1046年 会︱ 西周前1046~前771年 ︱ ︱——春秋时期前770~前403年 东周前770~前256年 ︱ ︱——战国时期前403~前221年 封︱ 秦前221年~前207年 建︱ 西汉前206~8年(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此前4年为楚汉相争)社︱ 新8~25年 会︱ 东汉25~220年 ︱ 三国时期:魏蜀吴 220~265年221~263年222~280年︱ 西晋265~316年 ︱‵ [南方] [北方] 东晋317~420年十六国时期304~439年 ︱此时由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 ︱羯、氐、羌)先后建立了16个王 朝 ︱︱ [南朝] [北朝] 宋420~479年北魏386~534年,439年统一 ︱︱北方

齐479~502年′‵ ︱西魏东魏 梁502~557年535~557年 534~550年 ︱︱︱ ︱北周北齐 ︱557~581年550~577年 ︱ 陈557~589年隋 581~618年 ︱ 唐618~907年 ︱ 五代十国时期 907~960年 [南方] [北方] 先后出现十个王朝,后梁907~923年 979年被北宋统一。︱辽916~1125 年 后唐923~936年被金所灭 ︱ 后晋 936~946年 ︱ 后汉 947~950年 ︱ 后周 951~960年 ′ 北宋 960~1127年 ︱ ︱西夏 1038~1227年 ︱被蒙古所灭 ︱ ︱金 1115~1234年 南宋 1127~1279年被蒙古所灭 ︱ 元 1271~1368年 ︱ 明 1368~1644年 ︱ 清 1636~1911年 ︱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中国城市建筑史

中国城市建筑史 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 ①邑与都:邑并不仅是指城市,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 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是奴隶主的驻地。 ②邑与市:中等规模的邑设市,这时的市相当于墟、场等,并不是所有的邑都 有市。 ③城与国:“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城市防御性构筑物,是为了保护君 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国在周代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城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 ④城与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 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城与廓是有区别的,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阶级分化使得奴隶主贵族居住城内,一般人居城外廓内。 有的城并没有廓。 ⑤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 不一定全有城墙。只有城市或城市附近设了市的时候才出现了城市,中国往往是先设城后立市,西周形成了早期城市,但城市的称呼产生于战国。 周代的城制及其影响 Ⅰ《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立了一整套城市规划制度体系,称为“营国制度”,这一制度是宗法分封制度在城邑营建上的集中体现,目的是确立天子、都城布局严谨,强化中轴线的引导作用,将象征皇室威仪的主体建筑大多集中在此轴上。或从此轴线对称布局。 ①匠人营国: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 ②方九里:每边长为九里; ③旁三门:每边开三门; ④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 ⑤经涂九轨:是车轨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 ⑦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Ⅱ影响: 《周礼考工记》是对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最早、最完整的记载,被视为指导中国都城规划布局建设的经典。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

从外国“城管”探讨中国城管法律地位及其存在问题

从外国“城管”探讨中国城管法律地位及其 存在问题 从外国“城管”探讨中国城管法律地位及其存在问题 一、中国城管概述(一)概念 国家为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完整,维护城市容貌,为市民提供舒适、卫生、整洁的城市生活环境,依法设立的,通过行使城市管理权和对违反城市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行为的处罚权的,具有综合执法性质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论文联盟统称。(二)特征 1.城管是行政执法机构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城管执法属于行政执法的范畴。城管依据国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遵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执法。这是相对于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和立法机关的立法权而言的。其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是具有独立法律地位,享有行政法主体资格的机构,它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设立,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授与其行使行政执法权。 2.从横向上看,行政执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城管执法涉及领域众多,包括城市卫生管理、街道摆摊资质和营业状况检查、环境质量、交通状况、园林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维护和管理等等一系列领域。具有涉及部门多,

事情繁杂,多种权力交叉的特点。 3.从纵向上看,城管机构的层级多样复杂,权力关系不甚明确 目前,享有城市管理权从上至下可以明确的有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监察大队。但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城市行政管理监察大队又往往授权其他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甚至以临时雇佣的形式雇用临时执法人员。这导致行政执法层级混乱。(三)分类:中国的城管主要包括三种 1.通过参加国家公务员或者是事业单位考试,同时通过执法资格考试并被单位录用,具有正规编制城管队员的人员。 2.街道城管办事处为协助正规城管工作而聘任的临时性“社区进站人员”。多以维护街道和社区以及居民区和学校附近交通繁忙时的秩序为主。 3.由国家公务员,公益性社会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学生,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在节假日,经过有关部门调配或者主动发起的临时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 的人员。(四)城管的职责 1.执法权。贯彻实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具体工作办法,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

现代城市管理学

现代城市管理学

第一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 城市管理是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1城市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的开放性;管理的动态性;管理的参与性 2城市管理内容:城规划管理;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交通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住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 3城市管理趋势:城市管理柔性化;数字化;民主化 4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①以人为本的原则②系统管理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③可持续发展原则④因市制宜的原则⑤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⑥法制化原则⑦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原则 5城市管理的目标和手段目标:“以法制为规范、以行政为主导、以社会自治为基础”的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 第二章城市及其发展 1城市的特征:①空间上的聚集性②经济上的非农业性③构成上的异质性④中心性 2城市化的概念:就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①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②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③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政府搬至临港新城;城市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严格的二元户籍制度;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政府调控城市化速度。 ②城市化发展滞后与工业化③出现乡村城镇化新模式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6.人口高增长制约城市化 4城市职能: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5城市的主要类型:按照城市的性质或功能分类:综合性城市、工业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业金融城市、风景旅游城市、科学文化城;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分类: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类;按照城市的地理位置分类:沿海城市、内地城市、边境城市;按照城市的结构进行分类: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封闭式城市和敞开式城市、集中式城市和分散式城市。 6城市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7城市体系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第三章市制 1.市制:广义的市制是指市的建制和管理体制,后者也称市政管理体制。 2市制的特点:建制的双重性、结构同一性、法律地位非自治性、行政地位等级性、职能广泛性、内设层级混合性 3市管县优点、弊端:工农业生产发展顺利、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工农商结合、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属县有依:赖思想、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

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安排了读一本名著并就这本名著写一篇读书报告的任务,其中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名著,不乏有《菊与刀》、《中国士绅》、《沉思论》以及钱穆先生写的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等。究于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浓厚兴趣以及对政治制度的一些粗鄙之见,我强烈建议我们小组选择《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当然事实也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下面我将具体谈谈自己读完这本书的一些看法,虽然算不上真知灼见,但起码也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读完之后,我发现发现这本书道理说得不深,观点也有不少,内容较浅,通俗易懂,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但作者阐述清楚,脉络清晰,能称得上是这本书一大优点。不过作为像我这样的一般综合读者来阅读,是很可以的了。这绝对是一本好书,纵论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教育选举、经济赋税、国防兵役制度,从制度诞生的背景和历史的沿革演绎来分析,在历史中看历史,以其必然性、偶然性和当时的实际要求来检讨得失,打开了系统了解和学习历史的一扇大门,可以作为学读史书的基础知识来学习,即使不喜欢读史,读读此书也有利于把历史电视剧看得明白一点。其中有很多对于历史和政治规律的突破性认识,比如,到底中国这些官员部门如何分工的?财政制度是如何演绎的?为何宋朝无法抵御外侮?...... 书中重点介绍了汉、唐、宋、明、清等五个主要历史朝代的社会制度,而每个社会制度,又分为政府组织、选举制度、经济制度和兵役制度四个方向。对于政府制度,重点在于阐述君权和臣权的分布与制衡,此处的君权,毋宁称之为贵族特权为好,而所谓贵族,就是依

靠祖宗继承下来的天然的权力,自从一出生就注定其不同于常人的命运;而此处的臣权,也最好理解为民权,因为掌握这部分权力的大臣,都是从社会的底层通过个人努力尤其是通过科举达到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因为与其说这些人维护百姓利益,还不如说是维护他们从小所接受的儒学教育,而儒学的政治核心理念之一便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以在这个所谓“臣”的群体道德有保障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中国从秦汉开始大一统的国家以后,就一直存在着帝王,而君权和臣权的制衡,也就成了中国社会制度的最主要的构架。另外,臣还分为内臣和外臣(内臣一般多为皇帝私人利益服务,而外臣的职责则更应以国家为重,这是内外臣的言论倾向性的出发点的区别),而权力也要区分地方和中央。更进一步从人事制度来说,君(或者贵族)自然是要世袭的了,而臣从何而来呢?如何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呢?所以作者紧接着谈论了选举制度。我们注意,作者说的是“选举制度”而非“科举制度”,其意义就更加深刻了。再进一步,社会总是有阶层的,广大老百姓要生活,就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而总有另一批人要生活,却又想不劳而获,所以作者紧接着告诉大家,那些不劳而获的人是如何不劳而获的,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制度。最后,任何一个国家都期望四海升平,而一直四海升平却又不太可能,时时刻刻都有“攘外”和“安内”的任务,所以政府必须豢养军队,作者最后关注了兵役制度。关于兵役制度作者最关心的是两点,一个是兵从哪

中国城管

中国城管世界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神功护体无所不能! 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贝加尔湖面张弓、库页岛上赏雪;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祭祖 中国城管。所向披靡。见神杀神。见佛杀佛。拳打欧洲诸侯。脚踢北花旗。上能打飞机。下能秒坦克。下海灭航母。飞天打卫星 中国城管是我国秘密发展的准军事化组织,平时管理城市,锻炼游击战术;战时可编入正式军.是一支可冲锋,可侦察,可游击,能吃苦,能忍耐,能奋战的优秀后备军.五角大楼秘密报告称:中国城管队伍是一支具有强大潜力,能单靠一辆破面包车或皮卡就能全天候作战的可怕准军事组织(我国庄严承诺对外不首先使用城管) “在我们眼里,英特种兵如果是尘埃的话,我们就是沙尘暴” --------摘自《城管的优秀历史》前言 “逃跑?我们会让你生活在无限的恐惧之中。” -----战斗中的一城管言论 我们在飞机坠毁前,一直以为是遭到了地空导弹的攻击,没想到是城管用竹竿...... ---------摘自前苏SU30 F22 F117A等战机飞行员 当漫天飞舞的板砖和无数看不清来路的拳脚把清点的士兵堵在了阵地上,我真是不敢想象这仅仅是一支受城管训练过的伊军小队 ----------摘自美军101空降师502团E连米勒上尉 当我军的一个M1A2坦克分队在一个早晨被全歼时。现场没有爆炸的横迹。只有无数的拳头。那拳头深深的打破了装甲。里面的成员被打成了肉渣 --------------------------摘自美军陆战一师汤米康林下士 “对不起,我只能回答你我不知道,因为这已经牵涉到国家最高机密” ---------------------------------城管队长回答记者关于城管训练问题 在我军一次战役中。有一个阵地在郊外我军后方。我军已经突破了外围防线时。那个阵地已经被我们包围了。我们攻克了阵地。我们丢下了500具德意志勇士的尸体。以及3架F22。和30台虎式坦克。但抵挡我们3天3夜的居然是5名城管 ---------------摘自德军卫军78师12团B连曼施坦因中尉

中国古代官职沿革

古代官职沿革 官职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原始社会没有官,当时民族和部落的首领,和现在官是不同的概念。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的形成、官职制度也随之产生。 中国官职雏形是夏商时期的王、史、巫和臣、宰、尹。周朝开始,才有现在意义上的官职。《周礼》提出了”惟王建国、辨方正位、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的设官目的,官职名正言顺,官位有职有权。 西周时期国家君主称王和天子,王位继承人称太子或东宫,王妻称后。诸候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中央官制主要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六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三公是天子的顾问,坐而议政。三孤为常任官,系有德之人担任。六卿分掌管国事、民政教育、礼乐祭祀、军事征伐、刑法狱讼、百工土木。官员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这就是”三公九卿”。地方官制是在王城之外划分出”乡”和”遂”,乡即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遂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分别设长。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候势力增强,各国均有一套官制。通常国君之下设相和将军,又设司徒、司马、马空、司寇等众卿,分掌民政、军事、土建、刑狱。战国时期各国在地方大多确立了郡、县两级制,郡的长官为郡守,下设郡尉,管理军务。郡下设县,长官为县令,下设县丞、县尉,分管财政和军务。 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官职制度中央采取”三公九卿”制,地方继续实行郡县制。确定”皇帝”为新的国君称号,一直沿袭。并采取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丞相管理全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司监察掌文书。中央部门开始由家臣组织发展为国家机构,分为九卿: 奉常(太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光禄勋)管宫庭掖门;卫尉管警卫奏章;太仆管皇车马政;廷尉(大理)管刑罚讼狱;典客(太鸿胪)管少数民族、藩属国来朝;宗正管皇族事务;治粟内史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支出;少府即皇廷总管。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陈茂同 我国古代自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便出现了阶级,形成了国家,并逐渐建立了一套统治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机构的演变历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国家机构的演变历史,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阶级社会中,各级官吏,都是代表统治阶级管理和压迫人民的,各类职官机构,都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奴隶社会中,国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王是最大的奴隶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全国的土地、奴隶及平民都属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把一部分土地、奴隶及平民分给同姓和异姓的贵族,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是受封区的统治者,但须服从王命,对王承担徭赋义务。在诸侯封地内,也建立一套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的政权机构和官吏,成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地方政权。诸侯又把土地、奴隶及平民分封给奴隶主贵族卿、大夫。卿、大夫是其封地内的统治者。有的卿、大夫担任着王国或诸侯国的重要官职,辅佐王和诸侯进行统治。 商王廷设有百官,辅佐商王治理国家。百官之中可分为政务官、宗教官和事务官三类。政务官、宗教官的地位很高,权力很大。周朝的官制在商朝的基础上更加发展,形成了一套庞大的官僚组织和较完整的官僚制度。辅佐周王进行统治的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其权力很大,是国家的总管。协助周王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是六卿,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太宰是朝廷的政务总管,太宗管宗庙谱系,太史管起草文告、编写史书,太祝是最大祭祀官,太卜是占筮官,太士是神职官吏。此外,周朝还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分别掌管土地、军赋、工程、群臣爵禄、刑罚等。 商周的王、诸侯、卿大夫及其他各种官吏都是世袭的,世代掌握着统治大权,这就是所谓世卿制度。春秋时期由于诸侯间强凌弱,大并小,互相间进行无休止的兼并争霸,周王朝对诸侯逐渐失去控制的权力,贵族分封制度行不通,各诸侯国称王称霸,设官分职,各行其是,职官制度也因而发生了变化。

平安城市建设的未来之路

平安城市建设,任重而道远 ――对平安城市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梁笃国 一.平安城市建设进展 2005年10月,中央颁发了《中央政治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各地联网平安城市建设普遍开展。 2005年底公安部3111工程启动 ,在北京、苏州、杭州、济南先期试点基础上又增加了22个试点城市。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省份出台“城市治安视频监控联网技术规范”。广东计划在三年内在珠三角八个城市安装摄像机100万台。平安城市建设工程的规划、启动、试点以及持续的推动给安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目前,开展早的地区和城市(如浙江、江苏、广东等),有些已经完成了二、三期建设,有些甚至完成了四期建设,如浙江义乌等;开展晚的地区和城市,有些完成了一期建设,有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总体来看,各地建设情况进度不一,规模也不一。东部沿海地区首先自2006年开始大规模建设平安城市工程,自2008年开始中西部地区也加大了建设力度,,如贵州、湖北、新疆、西藏、宁夏、青海、河北等省正在大力进行平安城市建设。2010年,许多城市制定的2008‐2010年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规划将完成,此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照计划完成建设的,估计在2010年内将加紧完成。紧接着,许多城市将会制定2010‐2012年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规划。 2009年8月,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应用经验交流暨农村技防工作河南现场会在郑州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开始向广大农村地区全面推进,同时也标志着农村技防时代的来临。 今年3月23日,南平校园凶杀案发生,各地政府和公安部门纷纷开展了平安校园建设工程,不少省公安厅和教育厅联合制定了校园安防的技术规范和建设要求。 各地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负责部门不尽相同,大部分由科技处负责;有些由内保局负责,如北京、上海;有些由信通处负责;有些由治安总队或治安支队负责;还有些由指挥中心负责,如厦门。各地差不多都成立了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专

中国铁路局历史沿革(DOC)

中国铁路局历史沿革 【北洋官铁路局】1891年6月,清政府成立北洋官铁路局,开始修建山海关站舍和机车房,这是中国官办的第一条铁路。 【东清铁道管理局】1903年7月,东清铁道南部支路(长大铁路)建成通车,铁路由沙皇俄国投资修建并控制。当时为宽轨1.524米。同时在哈尔滨成立东清铁道管理局。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6年11月,日俄战争后,东清铁道南部支路管理权转归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社在东京成立。1906年11月11日,将宽轨(1.524米)改为窄轨(1.067米)。1907年3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社迁至大连。1907年7月1日,日本将南満铁路由窄轨改为标准轨(1.435m) 【津浦铁路总公所】1908年1月,石海寰被清朝政府任命为津浦铁路督办大臣,在北京设津浦铁路总公所。 【津浦铁路北段总局】1908年2月,在天津设津浦铁路北段总局。设文案、翻译、材料、核算、收支、工程司等六个处。1908年年6月,津浦北段开工。1912年(民国元年)11月全线竣工通车。干线全长1013公里,支线96.26公里。 【津浦铁路南段总局】1908年7月,在浦口设津浦铁路南段总局。设文案、翻译、材料、核算、收支、工程司等六个处。1909年年1月,

津浦南段开工。1912年(民国元年)11月全线竣工通车。干线全长1013公里,支线96.26公里。 【沪宁铁路管理局】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因沪宁铁路通车,沪宁铁路管理局成立,并直属北洋政府交通部管理。 【津浦铁路总局】1912年(民国元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旋迁往北京,津浦铁路南北总局改归北京政府交通部管辖。1912年12月,南北两段机构合并,于天津设津浦铁路总局,浦口设分局。总局设总办、会办各一人,分局设会办一人,分别主持全面工作。 【陇海铁路总公所】1912年(民国元年)9月,北京政府与比利时电车铁路公司签订《陇秦豫海借款合同》,确定从已建成的汴洛铁路分别向东西展筑。1912年11月,于北京设陇海铁路总公所。1913年2月,在郑州、徐州分设西段、东段工程局,分别由比利时和荷兰的的工程技术人员主持设计和施工。1925年7月工程修至江苏大浦,荷兰公司已无力筹措资金,1926年(民国15年)11月,西段工程展筑至灵宝,因军阀混战工程亦告停顿。1928年(民国17年)1月,南京政府交通部于郑州设立陇海铁路督办公署,1928年6月,撤消了陇海铁路总公所。 【津浦铁路管理局】1913年11月,部令改津浦铁路总局为交通部直辖津浦铁路管理局。设总务、帐务、车务、工务、机务、港务、电务、库务、地务、医务、警务处及济南、浦口办事处,全

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

试述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 现代各国政府事实上都面临一种无法回避的挑战:社会公众一方面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又希望政府避免公共开支过大,在不加重税费的前提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就对政府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20年来,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以及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政府效率,一股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席卷了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全世界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府治道变革运动。在政府改革方面,主要趋向就是精简和重组政府机构、精简人员、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运作机制、还权于市场、公民组织与公民个人。在这一股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中,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成为西方政府改革的最基本趋势。它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以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为理论基础在西方公共管理学界形成的。这一管理思想对西方各国的政府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市场机制改造政府、以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推动了传统的韦伯官僚制模式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的转变。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展开,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英、美等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行政架构、管理理念和服务范式,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大大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不仅如此,新公共管理思想所形成的这股强大的公共行政改革力量,也正越来越多地影响到许

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管理改革。 因此,总结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进程,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新公共管理模式,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分析,来不断地探寻未来行政改革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管理的绩效。 一、我国行政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我国自建国以来,随着国家建设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其行政组织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改革基本上是围绕着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管理的重点目标而展开的,其基本的形式也是世界通用的,如调整结构和精简人员,以及后来的转变政府职能等等。这些变革,反映了我国为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对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认识和不断发展。但是,这些变革并未完全取得预期的成效,特别是1998年以前的数次行政机构改革,相反而在某些方面强化了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某些弊病和不足,因而严重影响了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并且不约而同地出现和形成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合并——分开——再合并——再分开”和“权力上收——下放——再上收——再下放”的三个循环怪圈。因此,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探索未来的发展模式,对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行政管理的效能,深化改革开放,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大业,是十分必要的。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模板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明代) 一、省部(四部,嘉靖2部,万历2部)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 明戴璟修、张岳纂。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四十卷,首一卷。...正德、嘉靖初 年,广东抚、按曾议修省志,均无结果。戴璟巡抚广东以临代之时,聘请十余人,合十郡事物,不足三个月便已成编,未免潦草。《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门类 亦多未当,如人物之外,别立道学一门...... 字数:298-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 广东通志初稿 四十卷首一卷,明戴璟,修,张岳纂。戴璟字孟光,号石屏,浙江奉化县人,嘉靖五年 (1526)进士,...戴璟发凡举例,订分野至杂著六十四条,各按旧志纂录,尚多抵 牾疏略。戴璟卸任后,未成稿。复博采《一统志》,搜逸芟芜,增订人物,历时 三月而告竣。《广东通志稿》嘉靖十四年刻...... 字数:598- 来源:四库大辞典·上 (嘉靖)广东通志 〔嘉靖〕广东通志 明黄佐纂修。嘉靖四十年(1561)刻本。...戴璟《广东通志》成书二十二年后,即 嘉靖三十六年(1557),有司病“戴志”参杂芜猥,未臻允协,敦聘黄佐开局重修。 其弟子欧大任、黎民表各任分纂,历三年零四个月成书。全书分图经、事纪、职 官表、选举表、舆地志、民物志...... 字数:278-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 (万历)广东通志 〔万历〕广东通志 明郭棐、王学曾、袁昌祚纂修。万历三十年(1602)刻本。...此志万历二十六年起 修,翌年开局,书成于万历三十年。全书分藩省志十三卷、郡县志四十九卷,艺 文志三卷和外志七卷四个部分。所集资料宏富。其体例分藩省志,以记全省之事,设郡县志,以叙各府、州、县之事,比...... 字数:231- 来源:中国方志大辞典

中国城市管理历史沿革

新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行了以“政府—单位”制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尽管有利于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但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政府—社区”制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府—单位”制的弊端,但由于行政化倾向严重,因此难以改变公民原子化状态,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了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这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新发展,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体制;政府—单位制;政府—社区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重申和强调了要建立这一社会管理格局。这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社会建设和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完善,为推进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本文试图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梳理新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发展演进过程,从而深化对我党提出的这一社会管理格局的理解。 一、“政府—单位”制为主、“政府—街居”制为辅的社会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效法苏联建立起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实行高度集权、计划管理的方式,政府包揽一切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企业只是作为政府的附属物而存在。政府对企业实行统一计划、统负盈亏、统购统销、统收统支,一切经济活动以政府的计划为中心。社会组织则基本上没有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管理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有一些相同的设想。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1]。毛泽东也提出:“我们应当进一步组织起来。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2] 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及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一套以“政府—单位”制为主、“政府—街居”制为辅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在这种社会管理体制下,国家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管理职工,通过街道居委会体系管理社会闲散人员、民政救济和社会优抚对象等。当然,政府通过单位实施社会管理的体制无疑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因为当时城市中的绝大多数人都隶属于某一单位,没有单位隶属关系的只是少数人,街居体系只是起到拾遗补漏的作用。 单位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功能。各种单位尽管因专业性质不同而区分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但都必须隶属于一定的上级部门或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医院等各类组织只不过是政府的一个个下属“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既是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中国政府过程的“末梢”。

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年表doc

原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始︱四川巫山人、安徽繁昌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 氏︱京人、山顶洞人等等。 族︱ 社︱ 会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4千年前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河南仰韶文化、陕西半 坡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等。 奴夏约前2070~前1600年 隶︱ 社商前1600~1046年 会︱ 西周前1046~前771年︱︱——春秋时期前770~前403年东周前770~前256年︱︱——战国时期前403~前221年封︱ 秦前221年~前207年 建︱ 西汉前206~8年(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此前4年为楚汉相争)社︱新8~25年 会︱ 东汉25~220年︱xx时期: 魏蜀吴220~265年221~263年222~280年︱

西晋265~316年 ︱‵ [南方][北方] 东晋317~420年十六国时期304~439年︱此时由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先后建立了16个王朝 ︱︱ [南朝][北朝] 宋420~479年北魏386~534年,439年统一︱西魏东魏 梁502~557年535~557年534~550年 ︱︱︱ ︱北周xx ︱557~581年550~577年︱ 陈557~589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南方] [ 先后出现十个xx, 979年被北宋统一。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 北方] 后xx907~923年 ︱辽916~1125年后唐923~936年被金所灭︱ 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北宋960~1127年︱︱西夏1038~1227年︱被蒙古所灭︱ ︱金1115~1234年南宋1127~1279年被蒙古所灭︱

中国一个大城市的殡葬沿革史

xx殡葬业简史 xx前后的传统殡葬业 上海旧时专门从事殡葬的行业叫“红白杠”。它代为丧家结素彩,挂白球,布置灵堂,提供炊具、餐具、席面桌凳用具,主持葬祭仪式,接待宾客等等。红白杠是个松散的组织,平时杠员散居各处,遇有红白事,由杠头召集,事毕即散。 红白杠往往和贳器店相配合。贳器店专为婚姻殡葬提供搭棚、扎彩、挂堂幔、张挽幛、出租茶担、圆桌、餐具等。 贳器店在上海有较广泛的分布,如新星合记贳器公司、振昌公司、史宝泰、仁松记等,比较集中的在永寿路,那里可称得上贳器店一条街。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开埠后的百年间,80%以上是外乡人。以宁波籍人为例,到清朝末年已有40余万人旅沪。在家 1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地人离乡背井来上海,立足谋生、身陷困境谁来帮;客死他乡谁来为制施恤掩葬,于是出现了以籍贯为经络,按行业而集结的会馆公所。 早期的会馆公所,多为同邑旅沪人故后,停柩或掩埋无力回乡棺木之场所。如较早的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的关山东公所,就是合关东、山东两帮,集资置田以为葬埋公地。又如,嘉庆二年,旅沪甬人发起“一文愿捐”,每日人输一钱,经历年积累,在上海北门外25保4图购地30余亩,建房寄柩,并以余地为义冢,嘉庆八年,又建筑了殡馆、祠堂和墓地,取名“四明公所”。 开埠前上海的会馆公所,为数不过20个,开埠后,曾发展到140余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十六铺大小东门和老城内外、洋行街、咸瓜弄、棋盘街、董家渡、斜桥以及城隍庙一带。比较知名的有三山会馆、商船会馆、徽宁会馆、钱业会馆、浙绍会馆、青蓝布业公所、宁波同乡会等。 2丙舍和寄柩所均系暂停棺柩的场所。上海最早出现的丙舍是在1798年,是年,四明公所在上海北门外置地30余亩建厂寄柩,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说说中国古代史演变的积极线索 2012-07-22 ——对中华文明史的学习体会 在对古代史的认识中间,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摩尔根和斯大林——占据着显要位置。摩尔根对史前文明演进做出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论解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就是本着摩尔根的结论展开的),还特别强调存在着普遍的群婚制以及由此划分的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型。而斯大林时期苏联史学界发展出来的五阶段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史学界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主导地位。 摩尔根是人类学“进化论学派”的三大鼻祖之一(其他两位名家是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考古学家柴尔德),他是人类学学科初始阶段最有原创性和想象力的学者,他的学说得到马克思的重视和恩格斯的推广,被翻译成9国文字,在全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摩尔根作为律师,本人与印第安人的易洛魁部落有联系,还算不上一个从经验研究上升的人类学家。摩尔根那一代学者非常具有想象力,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关于摩尔根的得失,北大教授王铭铭有专书《裂隙中的桥》讨论。人类学走向调查路线则是起于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后,则是从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的导师)开始的,从这个马先生开始(他的名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就是研究太平洋岛屿上部落的作品),人类学研究中间“田野调查” 才成为最重要的研究路径。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美国成为人类学研究的重镇,有关人类史前史的研究在“文化人类学”这个学科之间有着充分的讨论,并形成重要的共识。 在摩尔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有一个“新进化论学派”诞生,并在史前史解释领域取得重要地位。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有莱斯利·怀特、斯图亚特·戈尔德、埃尔曼·塞维斯、马歇尔、萨林斯等人。其中塞维斯提出一个史前史演化的四阶段论——游团、部落、酋邦、国家,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张光直(台籍学者后任职于哈佛大学)1983年首次把这个四阶段论引入中国史前史的解释中间来,受到中国考古学、人类学学界的高度重视。与原先摩尔根的学说相比,新的进化论学派最重要的进步在于:把历史演化过程中间的“人类组织”和“权力类型”作为主要的历史线索,而生产力方面或者经济活动不再作为唯一的线索,特别是在人类历史早期技术和工具演进很缓慢的时段,最活跃的、变化幅度最大的组织和权力维度得到了重视。其实,先秦儒家提到的一些最重要的概念如大同、小康、王道、霸道,都是与人类的生产组织、政治组织演变和权力的类型紧密相关的,这些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与古代史演化的积极线索有密切关系。

中国音乐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音乐的历史沿革。 中国音乐的起源以关是从古书上看到的记载。不少古书记载了远古时期祭祀、宗庙、大典仪式上“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的场面。近几年,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已经证实了古书上关于音乐的记载是属实的。1993年3月28日光明日报有一篇张居中写的中国第一笛文中说,河南舞阳县发现了十八支音孔的骨笛,经考证这些骨笛距今以有八千多年。经测音,这些笛子已具备六声或七声音阶结构。用来吹奏小白菜(河北民歌),声音脆亮动听。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中国音乐起源于六千年至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当然我们下这个结论,决不是仅仅以几支骨笛为依据。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大量原始社会的埙。埙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在远古时代,埙是作为一种主要乐器而存在的。埙的形状有:管状、橄榄状、鱼状、圆锥形等。其顶部皆有吹空=孔,音孔一至六个不等。按质料可分为陶、石、骨、玉四种,以陶埙为最多见。近几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全国各地发现了相当数目的埙。出土最早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椭圆形一音孔陶埙。西安半坡发现了两件一音孔陶埙,经测音,可知出小三度音程。发现最多的是甘肃玉门,共出土20多件。均作鱼形。其中有9件为三音孔。经测定可吹出四音。在河南郑州和安阳不少远古期的埙。由此可见,我国的音乐起源于远古时期,主要乐器的埙和骨笛主要是在各种仪式上演奏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音乐形成了独奏的体系。春秋战国音乐已相当发达。据史料记载依据传世与考古发掘的乐器,这时的乐器以有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几类。 打击乐中,有铜鼓、木鼓(以动物为皮革)铙、磬、钟尤其是编钟。 1、编钟: 1978年3月,湖北随县曾候乙墓中出土了一批古乐器,其中的编钟轰动了中外。此套编钟共64枚是战国时期发现最多的一组编钟。编钟分上下三层。上层编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是编钟的主体,也分三组。经过专家测定,这套编钟总音域达五个八度之广,十二个半音齐全,可以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音乐界人士曾完全用出土的这套编钟,奏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中央电视台和电台通过电波传向世界。引起世界轰动。编钟出土证明古代音律发达。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依照中国特有的七音阶十二律制造了编钟比同期西方的音律发达后来落后了主要是应为没有把音律符号化。 2、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攻和宴会、祭祀。商代至战国时期,主要是铜鼓。目前见到的铜鼓最珍贵的有两件。一是解放前出土于陕西凤翔的商代传世品“双鸟饕餮纹鼓”。另一件是1977年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另有大量铜鼓出土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为春秋时期的铜鼓。古人铸铜鼓是为了象征权利和财富。这些铜鼓除用于祭祀、宴乐及伴奏歌舞外,还用于赏赐和进贡。演奏时,一人击鼓,另一人手持木桶对鼓底,以增强鼓音的共鸣。 3、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打击乐器。 4、铙:古代铜制打击乐器。 5、钹:即大钟。古代打击乐器。铜制。 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式的音乐体系。音乐种类繁多,吹奏乐(埙)、弹拨乐(古琴)、打击乐样样具全。经测音,这些乐器特别是编钟、编磬己能演奏五音阶和七音阶音乐。所谓五音阶,即指: 宫、商、角、徵、羽——阶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