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潜香物质分析

合集下载

不同烟草类型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生物碱含量差异

不同烟草类型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生物碱含量差异

S c u n6 5 0 , hn ) i a 3 0 0 C ia h
Ab ta t Co tnso e t lao o s te t n k od r o ae n 5tp so b c o ( u —ue , uly o e tl s r c : ne t fn ur mac n t nsa d a a isweec mp d i y e ft a c f ec rd b re , r na, ar i u l l r o l i
2 1—4 3( 0 20 ,3 2)
中国烟草科学
C iee o ac cec hn s b co ine T S

不 同烟草类型烟 叶中性致香成分 和生物碱 含量差异
赵 晓丹 ,鲁喜梅 ,史宏 志 ,曾代龙 2 ,杨 兴有 3 ,王瑞云
(. 1 河南农业大学 ,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 ,郑州 4 0 0 ;2 渝 中烟工业公司 ,成都 60 0 ; 502 川 10 0 3四川达州市 烟草公 司 ,四川 达卅l6 5 0 . 3 0 0)
maya da ds n c rd rm ih a rvn e T ers l h we h t oa o tnso e r o o o e t i u —ue r ln n u ・ue )fo Sc u nP o ic . h eu t s o dta tl ne t fn u a a mac mp n ns nf ec rd s t c lr l
Co a io f mp st n a d Co t nso u r l o mp n n sa a Co o e t n a Ar
Ala o d fe e t p s o b c o k l i s i Di r n n Ty e f To a c

烤烟烟叶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关系研究

烤烟烟叶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关系研究

烤烟烟叶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关系研究作者:刘阳来源:《农家科技》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16个不同烤烟烟叶为试验材料,对烟叶中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与烟叶香气物质总量关系密切的有总糖、总氮/烟碱、钾、钾/氛、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等含氮化合物,总体上糖组分、钾含量、化学成分比值与香气物质总量正相关,含氮化合物与香气物质总量负相关;2、友色关联分析表明,各成分与致香物质总量关系从高到低排名依次顺序为,钾、总糖、还原糖、钾氯比、氛、氮碱比、氨基酸、蛋白质、总氮、烟碱。

关键词:烤烟;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关系烟叶质量的优劣影响到一个卷烟牌号的生存发展,直接影响到卷烟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烟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比值,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烟叶及其制品的烟气特性,因而直接影响着烟叶品质的优劣。

如,总糖在烟叶燃吸的过程中进行酸性反应,能调整适度的酸碱平衡,使吃味醇和,其反应物能协调卷烟的香气,增加香气浓度;含氮化合物在一定范围是有利因素,可以中和糖类化合物燃烧后产生的酸性物质,但含量過高时产生的碱性物质过多,则会使烟气辛辣,刺激性强,杂气重,味苦,然而当其含量过低时,吃味虽然顺和,但缺乏香味,烟气浓度低;钾对于提高烟叶的燃烧性和持火力、提高烟叶的弹性和质地、改善叶片色泽等有重要作用,烟叶中钾含量高,烟叶的香气量好;氨基酸是烟叶体内重要的化学成分,与烟叶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关系,其不仅可以在调制和陈化过程中与糖类结合形成阿美杜里化合物,进一步转化形成挥发性成分,也可在调制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羰基化合物,某些氨基酸还是烟碱合成的前体物质。

烟叶香味是评价烟叶及其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烟草的香味物质的形成是一种生理生化过程,这一过程受内部的遗传基因、外部的环境条件和调制、陈化等过程的综合影响。

烟叶的香气物质是多种微量致香物质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受到烟叶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很大。

不同产地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对比分析

不同产地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对比分析
i ue— c r d To a c r m fe e t Ar a n Fl — u e b c o f o Di r n e s
LU G o— h n , N e , I ig j g , A G Y n — e g , N h — o g I u s u WA G K L U J — i Y N o g fn WA G Z i y n n n ( .N t n l o a c ut ai ,P yi o y a d Bo h m s y R sa h C n e e a gi l rlU i r t ,Z e gh u 1 a o a T b co C lv t n h s l n i e i r eer e t ,H n n A r ut a n es y h n zo i i o og c t c r c u v i
45 0 00 2,Chia;2. An uiW a a b c o Co a y L mie n h nn n To a c mp n i td,Xu ne e g2 0 0 a h n 42 0

C ia hn )
Ab ta tT ev lt en url a o rcmp n nsi u sr c : h oai e ta v u o o e t f e—c rdtb cof m iee t rd cn e s( i a we We c a go l l f nl ue a c o df rn o u iga a Zmb b , n h n f o r f p r
we e a ay e h o g ps l 0. Th e u t h we h tte tt mo n ft e28 i o t tao o si nt i e e o a c ran r l z d t r u h S s 3. n e r s ls s o d t a h oa a u to h mp ra r ma c n tt l n ue s df rd t e i f t e tnta n i e e tprdu ig a e s,te p o u i ga e sh d t olwi g ode c o dig t o ac n tt nta u t x e mo g df r n o cn r a h r d c n a a heflo n r ra c r n o a m o si r r ue mo n :Xi i nta n >

不同类型烟草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_赵晓丹

不同类型烟草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_赵晓丹
Abstract: Contents of neutral aroma constituents and alkaloids were compared in 5 types of tobacco ( fluecured,burley,Oriental,Maryland and sun-cured) from Sichua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total and reducing sugar( 28. 36% ,24. 52% ) were the highest and total nitrogen lower in flue-cured,the contents of the total and reducing sugar in Oriental which had the least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1. 79% ) were less than the flue-cured and the sun / air-cured tobacco with higher nitrogen and less sugar. The content of nitrogen-nicotine ratio and sugar-nitrogen ratio in flue-cured tobacco was the most suitable and the ratio of potassium to chlorine of all different types of tobacco was greater than 4,mee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tobacco leaf. Classification contents of neutral aroma in Wanyuanwuyan were more higher than other kinds of sun-cured tobacco. Except sun-cured tobacco,the contents of products degraded by carotene and neophytadiene( 63. 29,731. 92 μg / g) in flue-cured were more higher than other types of tobacco while the products of aromatic amino acid metabolism,the products degraded by cembrane and the products of browning reaction were highest in Oriental. The contents of all kinds of aroma component in Maryland were closer to the burley but at a high level of solanone. The analysi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escription design of Tobacco Blend Grouping of Chinese Type Cigarett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neutral aroma components had abroad variation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groups with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also dissimilar in different types of tobacco which causing the major factors of the aroma style and smoking quality.

烟叶醇化过程潜香物降解规律研究进展

烟叶醇化过程潜香物降解规律研究进展

2. 1 前处理 烟草中的潜香物质大多复杂,对物质的处理
。 在大多数的化学成分中,烟草中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等是烟草潜香物处理中的常见手
有芳香性,只有在代谢物经燃烧降解或裂解时才会产生香
间或溶剂相和蒸馏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它的主要缺点是
[1]
有 6 600 种化学成分,其中 3 800 种成分来自烟叶,另外 2 800
苷类。 在烟叶及卷烟生产过程中,醇化是烟叶产生香气的最关键步骤,综述了上述几种潜香物质的醇化降解规律,对未来烟草醇化过程
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 潜香物;降解;分析方法;醇化
中图分类号 TS 4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3-0021-06
doi:10. 3969 / j. issn. 0517-6611. 2022. 13. 007
latent aroma substances, and makes a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tobacco aging process.
Key words Latent fragrance;Degradation;Analysis method;Alcoholization
美拉德反应过程多样复杂,探究降解的变化对降解有
安徽 C2F 拉伸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四川的 C2F 拉伸率
化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烟叶的发育成熟度。 卫盼盼
烤烟在不同的烟区致香物质的降解变化,利用 GC-MS 内标
着重要的作用。 在烟叶的醇化过程中,烟叶的物理特性变

[15]
选用了安徽、 福建和四川 3 个地区的 C2F 等级的样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第十七章烟草潜香物质

第十七章烟草潜香物质
1984年,Einolf和Chan[4]采用类似大田培养的 栽培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烟草生长过程中的STE 进行了测定,结果见下页图。从图可以看出, 生长过程中STE在香料烟中的累积量最高,其 次是白肋烟,最低是烤烟;并且随着烟草的生 长时间增加,STE含量呈现先增高中间降低而 后增高的趋势;结果还显示烟草在完全成熟时 含量达到最高
第十七章烟草潜香物质
2020/11/28
第十七章烟草潜香物质
•注意区分 potential和
precursor
引言
• 概念
由于烟气中的大部分成分是通过烟草调制、陈 化或燃烧产生的,因此可以推知,烟叶中存在 着一些本身没有香味或对香味感受作用不大的 物质。但该类物质在烟草燃烧过程中能释放出 对人的香味感受起着重要作用的香味成分,我 们把这类通过燃烧能产生香味成分的物质称为 烟气“潜香类”物质或“潜香”化合物
研究发现产生挥发性化合物的作用,对香气的形成起 着重要的作用
第十七章烟草潜香物质
糖苷类潜香成分
• 代谢形成过程及裂解
Ninomya等人合成并研究了L-薄荷基-β-D-葡 萄糖苷的热裂解情况,这种糖苷在230.7℃热 解释放出L-薄荷醇,在烟丝中加入1ppm这种糖 苷进行感官评定,发现能很好程度的提高卷烟 香味
第十七章烟草潜香物质
糖苷类潜香成分
• 糖苷类物质在烟草中的分离、鉴定
1997年,Tazaki从弗吉尼亚烟叶中提取出了13羟基-茄酮-β-葡萄糖苷,并把这种糖苷用于提 高卷烟的香气。提取方法:用31Kg甲醇对3Kg含 水量为10%的烟叶进行萃取,萃取物经减压浓缩 后溶于水中,水溶液用丁醇萃取,有机相浓缩后 过HP-20色谱柱和m-Bondpak C-18色谱柱,得到 24mg的13-羟基-茄酮-β-葡萄糖苷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中间香型彰显度的相关分析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中间香型彰显度的相关分析
Shi Yu ewe i ,Zh a o Ji eh on g, Wa n g Zhi h on g ,e t a1 . Co r r e l a t i on an a l y s i s b e t wee n ma i n c he mi c al c omp one n t s of f l u e — c u r e d t o-
C o r p . , B i j i e Gu i z h o u 5 5 0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ma i n c h e mi c a I c o mp o n e n t s o f f l u e . c u r e d t o b a c c o a n d
v i s i b i l i t y o f t h e i n t er me d i a t e a r oma s t y l e w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r o u gh a n al y si s o f t h e 1 51 t ob a c c o s a mp l e s f r 0m t h e ma i n a r ea o f t h e i n t e r me d i a t e a r oma s t y l e.Th e r e s u l t s s ho we d t h a t t h e i n t e r m ed i a t e l f a v o r
摘 要 :通 过 对 中 间香 型主 要 产 区的 1 5 1 份 烟 叶样 品检 测 分 析 ,研 究 烟 叶 主要 化 学 成 分 烟 碱 、 总 氮 、还 原

烟草致香物质的研究进展

烟草致香物质的研究进展

烟草致香物质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烟草作为一种全球广泛种植的作物,其产业链涉及众多领域,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加工、以及消费市场等。

然而,烟草的使用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和社会挑战。

因此,对烟草致香物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烟草产品的品质,也有助于推动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烟草致香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我们将简要介绍烟草致香物质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分类和重要作用。

接着,我们将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农业科学等多个角度,对烟草致香物质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概述近年来烟草致香物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新发现的致香物质、致香物质合成的调控机制、以及致香物质与烟草品质的关系等。

我们还将对烟草致香物质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包括在烟草育种、烟草加工、以及烟草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我们将总结烟草致香物质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烟草产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烟草致香物质的基本概念烟草致香物质是指那些存在于烟草中,或在烟草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对烟草制品香气、口感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的化合物。

这些物质在烟草的香气形成、保持和传递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烟草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烟草致香物质种类繁多,包括生物碱、酚类、酯类、酮类、醇类、酸类等多种化合物。

其中,生物碱如尼古丁等是烟草特有的成分,对烟草的刺激性和成瘾性有重要影响;酚类和酯类化合物则主要贡献于烟草的香气和口感;酮类、醇类和酸类化合物在烟草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影响烟草的香气品质。

烟草致香物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涉及到烟草生长、发育、成熟、调制和加工等多个环节。

在烟草生长过程中,致香物质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烟草加工过程中,调制、发酵、陈化等工艺条件也会对致香物质的形成和转化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烟草致香物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烟草的香气形成机制和品质调控原理,还有助于开发新型烟草制品,提高烟草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潜香物质分析冉霞;牟兰;刘仁祥;李黔柱;肖志达;周萍;张庆民;王芳【摘要】利用HPLC、GC-MS对毕节地区5个典型植烟区考烟的中性挥发性香味及潜香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LC检测烟草多酚类物质总含量均在30 mg/g 以上,不同产地的含量依次为赫章>毕节>金沙>大方>威宁.GC-MS检测出34种重要中性挥发性香味成分,其中新植二烯含量高,占总香味成分的85%-90.5%.毕节市烟区样的苯丙氨酸类物质总量、棕色化产物总量、类西柏烷类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烟区;大方烟区的香气物质总量,类胡萝卜降解产物总量、大马酮、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B、D均显著高于其他烟区.%The volatile neutral flavor and potential fragrant substances of tobacco leaves from five typical planting areas in Bijie were analyzed by HPLC and GC-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 the total amount of polyphenols by HPLC was more than 30mg/g among different planting areas , which demonstrated a decrease tendency of Hezhang > Bijie > Jinsha > Dafang > Weining. The important flavor components of thirty-four was detected by GC-MS. The content of neophytadiene was higher in total flavor components which accounts for 85% -90.5%. The Phenylalanine group, browning reaction substance and cembratriendiol group of Bijie planting area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reas. But the total contents of aroma substances, carotenoid degradation products dama-scenone and Geranylacetone megastigmatrienone B, D of Dafang planting area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reas.【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29)006【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中性香味成分;多酚;毕节地区;烟草【作者】冉霞;牟兰;刘仁祥;李黔柱;肖志达;周萍;张庆民;王芳【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83;毕节学院科研处,贵州毕节551700;贵州省烟草质量检测站,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烟草质量检测站,贵州贵阳550025;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550001;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烟叶化学成分是品质鉴定的重要指标[1],受品种、栽培条件、施肥及生态因子等因素影响很大[2-3],聚类分析表明化学成分与产区显著相关[4]。

化学组成中的致香和潜香物质决定了烟草香味风格及品质特征,影响烟叶香气成分的因素研究已有相关报道。

周冀衡等研究了烤烟产区挥发性香气物质与生态条件的相关性[5];周淑平等对不同生态区烟叶致香物质的检测,发现不同产地、部位及同类化合物等各地差异显著[6]。

针对贵州生态因素对烟叶化学成分[7]、海拔高度与烟叶香吃味[8]的研究也有报道。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下辖毕节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和赫章1市7县,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大部分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海拔由400多米递增到2900多米,构成典型的立体生态环境。

烤烟种植为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全国主产烟区和多个品牌的原料基地。

对该地区典型植烟区烤烟的香味物质组成及异同研究,寻求烟草品质特征与香气化学物质的关系,对评价烟叶品质与风格意义重大。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鉴定技术,对毕节地区典型植烟区的烤烟样品中重要香味物质进行了中性挥发性成分和多酚物质的色谱指纹信息研究,获得不同植烟区重要潜香和主要致香化学物质的分布、差异及相关性的基础数据。

1 材料及方法1.1 材料毕节地区的毕节、威宁、大方、金沙、赫章等5个典型植烟区共47个烟样由贵州省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及贵州省烟草质量检测站提供,样品于40℃烘箱干燥6 h,粉碎,过40目筛,放入冰箱备用。

1.2 仪器药品甲醇(HPLC),磷酸二氢钾(AR),标准品新绿原酸(纯度≥98%),绿原酸 (纯度≥98%),芸香苷 (纯度≥95%),咖啡酸(纯度≥98%),莨菪亭(纯度≥98%)均购于Aladdin公司,二氯甲烷,柠檬酸,硝基苯,无水硫酸钠等。

LC-20A HPLC(日本岛津公司),SPD-M20A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Tigerkin-ODS3(5 um,250×4.6 mm)色谱柱;AKHL-Ⅲ-8超纯水制备仪,KQ5200B超声仪。

6820GC,HP6890/5975C GC/MS(美国安捷伦公司)。

AB-5MS 5%Phenyl-95%DiMethylpolysiloxane(30 m×0.25 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同时蒸馏萃取装置。

1.3 多酚类潜香成分的测定取0.2 g烟末于50 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20 mL甲醇水溶液(50%)超声提取20 min,过滤并用少量溶液清洗残渣于25 mL容量瓶中,定容,取2 mL左右萃取液经0.45μm的水相滤膜过滤后用HPLC仪检测。

其中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莨菪亭、芸香苷、山奈酚苷7种多酚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

测试条件:甲醇(A)与0.05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洗脱程序为:20%A(0 min)-80%A(15 min)-20%A(10 min).流速为1 mL/min;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波长为326 nm,进样量:20μL.1.4 挥发性中性香味成测定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在蒸馏萃取装置的一端接盛有10.00 g烟样、1.0 g柠檬酸、500 uL内标(硝基苯溶液)、300 mL超纯水的500 mL烧瓶,使用恒温电热套加热。

装置的另一端接盛有50 mL二氯甲烷的250 mL圆底烧。

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水浴温度60℃.待开始出现分层时开始计时,2.5 h后收集250mL蒸馏萃取装置中的有机相,加入1 g左右硫酸钠干燥过夜。

转移有机相到鸡心瓶中,30℃左右减压浓缩至1 mL.取2μL进样,GC/MS分离鉴定并由Nist2005和Wiley275谱库检索定性。

色谱条件:柱温60℃(保留1 min),以8℃/min升温至120℃,之后以6℃/min升温至180℃,再以5℃/min升温至200℃,再以4℃/min升温至250℃,最后以10℃/min升温至300℃;进样口温度250℃;载气为高纯He(99.999%);柱前压7.62psi,载气流量1.0 mL/min;不分流,溶剂延迟时间5 min.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电子能量70 eV;发射电流34.6μA;倍增器电压1125 V;接口温度280℃;质量范围29-500 amu.2 结果与讨论2.1 毕节不同植烟区多酚类潜香成分含量特征多酚是烟叶中重要潜香物质,是优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指标之一,其含量和组成影响烟叶的颜色、香气质量及安全性。

测定多酚含量对于了解烟叶香气质量和卷烟配方具有指导意义。

多酚成分包括单宁类(绿原酸及其异构体、咖啡酸和奎宁酸)、香豆素类(莨菪灵、莨菪亭)和黄酮类(芸香苷、黄酮、鼠李糖)衍生物。

对毕节5个典型植烟区多酚物质检测结果列于表1.不同植烟区样品中多酚类物质总量均在30mg/g以上,总绿原酸含量在19.12-23.17 mg/g,其中以赫章含量最高达19.50 mg/g.芸香苷含量威宁最低(9.49 mg/g).不同烟区多酚含量存在显著特征。

其中赫章烟区的总绿原酸、芸香苷及多酚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烟区。

多酚总含量依次为赫章样>毕节>金沙>大方>威宁。

表1 不同植烟区多酚类潜香成分含量(mg/g)产地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单宁类总量莨菪亭芸香苷山奈酚糖苷黄酮类总量总量赫章 3.02 16.58 3.57 0.00 23.18 0.00 13.13 1.76 14.88 38.06毕节市 2.51 13.57 3.040.06 19.18 0.32 12.88 1.42 14.62 33.79金沙 2.20 14.64 2.96 0.0019.80 0.11 12.01 1.48 13.59 33.39大方 2.59 12.87 3.48 0.12 19.050.30 10.67 1.59 12.55 31.61威宁 2.69 13.36 3.30 0.06 19.41 0.29 9.491.20 10.9830.38对不同烟区单宁、香豆素、黄酮三类多酚在总多酚含量中的比例分布如图1所示。

5个产区中单宁类多酚含量最高,均在55%以上,其中以威宁最高,毕节最小,总体相差不显著。

香豆素类均低于1%,其中毕节、威宁、大方相差不大,而赫章未检测出。

黄酮类是仅次于单宁类的含量较高的多酚类成分,含量在36%-44%之间,其中威宁稍低,赫章、大方、金沙含量相差不大,均在39%左右,而毕节烟区相对略为偏高。

多酚成分比例总体分布差异不大。

2.2 毕节不同植烟区中性致香成分分析烟草香味是烟叶散发的香气和燃烧后产生的烟气香味的总称。

致香物质大多由香气前体物降解转化而形成,分为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及其他等5类[9]。

样品经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分离、质谱鉴定,对毕节地区5个典型植烟区烟叶样品定性和定量分析,共检测出对烟叶香气有较大影响的34种化合物(见表2-7).图1 不同植烟区各多酚类成分占总多酚比例表2 不同植烟区苯丙氨酸类性香气成分(μg/g)威宁毕节市大方赫章金沙苯甲醇9.09 9.51 6.96 4.55 5.87苯乙醛 4.07 6.02 6.77 8.68 6.06苯乙醇 3.54 3.58 2.47 1.85 1.80总量16.70 19.11 16.21 15.07 13.73从表2可知,检测出的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有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