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效关键被发现

合集下载

三阴乳腺癌 治疗方法

三阴乳腺癌 治疗方法

三阴乳腺癌治疗方法三阴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二阴性的乳腺癌。

它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乳腺癌亚型,但却具有高度恶性和易转移的特点,其治疗较为棘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1.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通常是三阴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目的是通过切除乳房中的肿瘤组织,达到根治或辅助治疗的目的。

外科手术的常见方式包括乳腺保留手术和乳腺切除手术。

对于早期三阴乳腺癌,乳腺保留手术通常是首选,可以保留乳房的外形和功能;而对于晚期病例或肿瘤较大者,乳腺切除手术通常会被采用。

手术后通常还会进行淋巴结清扫,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三阴乳腺癌辅助治疗手段。

通过使用高能X 射线或粒子束,放射治疗可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可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放射治疗还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和控制晚期三阴乳腺癌的症状。

3. 化学疗法: 化疗是三阴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因为这种癌症缺乏对激素的敏感性,不能通过激素治疗来抑制其生长。

化疗通常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给予患者多种药物,包括多西他赛、顺铂、卡铂等。

这些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和分裂,从而阻止癌症的进展。

化疗通常在手术前、手术后或作为辅助治疗进行。

4.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抑制癌细胞内部的特定信号通路或蛋白质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一些细胞因子受体抑制剂或酪蛋白激酶抑制剂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选择。

例如,帕博利珠单抗、依泊利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抑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5.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在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常被使用。

这些药物可以阻断肿瘤细胞释放的抑制性信号,从而激活免疫细胞攻击和杀死癌细胞。

然而,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免疫治疗在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案引言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乳腺癌的亚型,其表示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

尽管三阴性乳腺癌对于常规治疗不敏感,并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短期生存期,但通过采用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淋巴结的侵犯情况,手术可能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首要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乳房保留手术(lumpectomy)和乳房切除手术(mastectomy)。

乳房保留手术主要通过切除肿瘤组织并保留乳房形态,患者术后可继续进行辅助治疗。

乳房切除手术则是完全切除整个乳房组织,有时还会伴随乳房重建手术。

手术后还可以考虑进行淋巴结清扫以确定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放疗放疗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手术后,放疗可以帮助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

放疗通过照射乳房区域来杀灭潜在的肿瘤残留细胞。

通常,放疗会持续几周,每日进行治疗。

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通常也会照射到淋巴结区域。

化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缺乏靶向治疗的选择,化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化疗通过使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并防止其扩散至其他部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多种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环磷酰胺、卡铂等。

化疗方案一般会持续数周或数月,具体剂量和用药方案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靶向治疗对于一部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缺失也被证实,此时可以考虑使用靶向治疗药物。

例如,Trastuzumab是一种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药物,通过抑制HER2信号通路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的增长。

然而,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靶向治疗的选择非常有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开发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突破的一种方法。

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和PD-L1抑制剂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这些药物可以阻止肿瘤细胞利用抑制性信号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例分享与治疗经验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例分享与治疗经验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例分享与治疗经验
我清晰地记得,2019年一个清晨,一个病例打破了宁静。

一位42岁的女性,被诊断出三阴性乳腺癌。

这一消息,如同晨雾中的利箭,直指心灵。

三阴性乳腺癌,这种乳腺癌罕见而凶险,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野兽,等待着它的猎物。

病例的患者,是在一次自我检查中发现乳房有硬块,惊恐万状。

经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最终确诊。

接到这个病例,我和我的团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如同探索未知世界的探险家,希望能确定病情的具体情况。

随后,我们为她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同编织一张严密的网,希望能困住那隐藏的野兽。

我们选择了新辅助化疗,如同向黑暗中的野兽射出第一箭,希望能减小肿瘤的大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化疗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了患者的身体反应,并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如同在探险途中,不断调整方向,寻找最佳路径。

化疗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手术,切除了肿瘤组织,如同探险家们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术后,我们继续对患者进行了化疗和放疗,以消灭可能存在的残留癌细胞,如同在探险过程中,持续清除道路上的陷阱。

同时,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中药辅助治疗,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帮助身体更好地抵御癌症,如同在探险途中,使用了特效药剂,增强了探险者的体质。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如同在探险过程中,时刻关注同伴的状态,确保大家
都能安全前行。

经过近两年的治疗,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已经被基本清除,她已经重返工作岗位,重新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如同探险者们成功找到了宝藏,回到了现实世界。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中缺乏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一种亚型,它占乳腺癌总发病率的10%至20%左右,目前被认为是乳腺癌中最具有异质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亚型之一。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其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进行探讨。

一、病理特征1.肿瘤形态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呈现高度异型性,具有高度浸润性和侵袭性,形态多变,常见的有实性、糜烂性、团块状、瘢痕性等多种形态。

肿瘤细胞核分裂相、细胞间质增生明显,边缘模糊,含微小的核分裂象,是典型的恶性肿瘤生长特征。

2.分子特征三阴性乳腺癌主要以基底样亚型和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由肿瘤干细胞、浆细胞、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组成。

该亚型缺乏ER、PR和HER2的表达,通常表现为蛋白水平的缺失或基因的缺失,这就使得三阴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无效。

3.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更年轻化,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者占到一半以上,肿瘤生长快,侵犯淋巴管径路和血管,同时也因为缺乏ER和PR的表达而使得其亚型对激素治疗无效。

此外,三阴性乳腺癌还有和BRCA1突变有关的遗传背景,肿瘤细胞具备更高的增殖能力和更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二、临床预后一般而言,三阴性乳腺癌较其它亚型的发生率更快、复发率更高,疗效评估也较为困难。

化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然而三阴性乳腺癌不同于其他亚型,不像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或ER/PR阳性的乳腺癌可以使用靶向药物和内分泌治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处理要强调病理特征和体征诊断。

1.预后指标三阴性乳腺癌疾病预后因人而异,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病人的年龄、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等。

(1)肿瘤分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分期是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肿瘤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2)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一项重要特征,淋巴结转移越多,预后越差。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

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0.0%~20.8%,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其他类型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流行病学三阴性乳腺癌是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临床,并根据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受体情况分出的一个乳腺癌亚型。

多项研究表明,其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国妇女。

Carey等的研究表明,50岁以下非洲裔美国妇女的发病率甚至可达39%,白色人种则仅为16%,绝经后非洲裔美国妇女为14%。

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表现为一种侵袭性病程。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类型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内脏转移几率较骨转移高,脑转移几率也较高。

虽然Dent等的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在3年时达到高峰,之后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其预后仍较差,死亡风险较高。

Kandel等的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中位肿瘤大小为2 cm,50%有淋巴结转移。

对病理特征分析发现,此类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c-ki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5/6、17也多为阳性。

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些临床特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基底样乳腺癌。

但三阴性乳腺癌是基底样乳腺癌的一个亚型,二者不完全同义,不能完全互换。

BRCA1相关性乳腺癌也有上述一些表型和分子病理特征,多数学者认为其与三阴性乳腺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有研究表明,80%~90%的BRCA1相关性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但BRCA1基因突变为何会导致基底样表型肿瘤还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功能缺失有关。

BRCA1基因已经成为研究的靶点之一,目前已经开始了针对此靶点的相关研究。

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有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因此其治疗一般按乳腺癌常规标准治疗进行。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相应的靶点,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复发率高,治疗效果较差。

本研究对近几年来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字]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大剂量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近几年发现的预后较差的一类乳腺癌,其ER、PR、HER-2三者均为阴性表达,常表达CK5/6,过量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Perou等[1]首先对其定义,其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预后较差,有较高的内脏转移率、脑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2],好发于绝经前妇女,其在乳腺癌的比例,各文献报道略有不同,但总体约在10%~20%[3-8]之内,被认为是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1 临床病理三阴性乳腺癌是侵袭能力强的初级乳腺癌,分期较晚、恶性程度高、推挤性边缘、Nottingham分级较晚、远处转移常见、预后较差、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低[7,10],组织学分级较非三阴性乳腺癌所占的比例高,原发灶的体积大,还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较多,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所占比例大,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高,具有高增殖性特征,预后较非三阴性乳腺癌差,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

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类型几乎均为导管癌,还有纯小叶癌、混合癌及髓样癌,以髓样癌预后较好,组织学分级较高;肿瘤细胞多表达basal细胞角蛋白(CK5/6、CK17)、P2cadherin、EGFR和P53,较少表达雄激素受体(AR)、E2cadherin、cyclinD;较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和总生存期均显著降低;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较早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内脏转移率高于骨转移,易发生脊髓、脑膜、脑、肝和肺转移,可能有独特的转移机制。

相对于其他类型乳腺癌,其发病年龄低,并且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发现时TNM分期较其他乳腺癌分期晚。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的开题报告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的开题报告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的开题报告【摘要】三阴性乳腺癌是指在免疫组化染色中不表达激素受体(E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的乳腺癌。

由于三阴性乳腺癌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对其预后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三阴性乳腺癌诊疗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和恶性程度,易于出现远处转移和复发,患者的预后较差。

然而,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等治疗手段敏感,因此及早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深入探讨了其未来诊疗方向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分析。

【Abstract】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refers to breast cancer that does not express hormone receptors (ER, PR)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i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Dueto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molecular biology mechanisms of TNBC,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its progno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analyzes its prognosis by literature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NBC has high heterogeneity and malignancy, is prone to distant 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 and has a poor prognosis for patients. However, TNBC is sensitive to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chemotherapy, so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Combining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NBC,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future direction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gnosis analysis.。

乳腺癌免疫疗法前景

乳腺癌免疫疗法前景

乳腺癌免疫疗法前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造成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乳腺癌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耐药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免疫疗法逐渐成为治疗乳腺癌的研究热点之一。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攻击能力,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乳腺癌免疫疗法的前景充满希望,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论述其前景。

一、适应症扩大目前,乳腺癌免疫疗法主要应用于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然而,随着对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逐渐发现其他分子亚型乳腺癌也可能从免疫疗法中获益。

例如,激活免疫细胞的刺激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因此,未来乳腺癌免疫疗法的适应症有望扩大,能够覆盖更多的乳腺癌患者。

二、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乳腺癌免疫疗法与传统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前景。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出了乳腺癌免疫疗法与化疗、放疗的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免疫疗法可以增强肿瘤对放疗敏感性,同时降低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免疫疗法也可以增强化疗的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乳腺癌免疫疗法与传统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有望成为未来的治疗趋势。

三、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免疫疗法在治疗乳腺癌中的成功离不开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了解其免疫系统的特点和肿瘤的遗传背景,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可以让免疫疗法发挥出最大的疗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因此,未来乳腺癌免疫疗法的发展离不开个体化治疗的推广与应用。

四、新的免疫治疗策略目前,乳腺癌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激活免疫系统。

然而,除了刺激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有其他的免疫治疗策略值得期待。

例如,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工程化人体自身的T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已经在其他肿瘤类型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效关键被发现
三阴性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对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治疗无效,目前以化疗为主。

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其配体PD-L1等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可以防止癌细胞逃避被人体免疫细胞杀死,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IMpassion 130研究证实,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泰圣奇,又称T药)可显著提高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白蛋白紫杉醇一线化疗效果。

不过,IMpassion 131研究未能证实阿替利珠单抗可显著提高晚期三阴性乳腺紫杉醇一线化疗效果。

2021年10月14日,美国《细胞》旗下《癌细胞》在线发表北京大学张园园、胡学达、张泽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洪岩、莫红楠、牛丽娟、王勇、常青、管秀雯、徐兵河、马飞、刘芝华等学者的研究报告,通过目前最大规模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细胞的单细胞组学分析,发现了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对三阴性乳腺癌疗效的关键免疫细胞特征。

该研究利用单细胞核糖核酸(RNA)测序和转座酶染色质(ATAC)测序,对11例接受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和11例接受紫杉醇化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高水平的治疗前趋化因子配体CXCL13阳性杀伤型(CD8)和辅助型(CD4)T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促炎特征显著相关,并且可以预测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有效。

对于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有效的患者,联合治疗后淋巴组织诱导细胞、滤泡B淋巴细胞、CXCL13阳性T淋巴细胞、常规1型树突状白细胞一致增加,但是紫杉醇单药化疗后减少。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CXCL13阳性T淋巴细胞对于三阴性乳腺癌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效果至关重要,紫杉醇(或紫杉醇用药前的地塞米松预处理)通过减少某些免疫细胞可能影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结局。

这是国际上迄今为止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细胞规模最大的单细胞组学研究,为深入理解三阴性乳腺癌免
疫特征以及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基础,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该研究结果为解析肿瘤及其他疾病免疫细胞的动态调控、指导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分型和精准治疗、开发新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链接
•IMpassion130: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第一次中期分析
•IMpassion130: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第二次中期分析
•IMpassion130: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IMpassion130: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生物学标志物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瓶颈可突破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无效怎么办
•三阴性乳腺癌“冷肿瘤”治疗新契机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微环境预后意义
•癌症免疫研究技术进展:从免疫基因组学到单细胞分析和人工智能
•三阴性乳腺癌耐药:适者生存有代价
•紫杉类化疗前:地塞米松该用多少?
•地塞米松可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肺转移
Cancer Cell. 2021 Oct 14. Online ahead of print.
Single-cell analyses reveal key immune cell subset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PD-L1 blockad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Yuanyuan Zhang, Hongyan Chen, Hongnan Mo, Xueda Hu, Ranran Gao, Yahui Zhao, Baolin Liu, Lijuan Niu, Xiaoying Sun, Xiao Yu, Yong Wang, Qing Chang, Tongyang Gong, Xiuwen Guan, Ting Hu, Tianyi Qian, Binghe Xu, Fei Ma, Zemin Zhang, Zhihua Liu
Peking-Tsinghua Center for Life Sciences, Academy for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Inter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National Cancer Ce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China; Cancer Hospital of HuanXing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Shenzhen Bay Laboratory, Shenzhen, China.
HIGHLIGHTS
•Dynamic immune cell alterations revealed in TNBC following anti-PD-L1 treatment
•CD8-CXCL13 and CD4-CXCL13 T cells predict effective responses to PD-L1 blockade
•Proinflammatory macrophages expressing CXCL9 are associated with CXCL13+ T cells
•Paclitaxel impairs the expansion of responsive immune cells caused by atezolizumab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the benefit of combining chemotherapy with checkpoint inhibitors is still not very clear. We utilize single-cell RNA- and ATAC-sequencing to examine the immune cell dynamics in 22 patients with advanced TNBC treated with paclitaxel or its combination with the anti-PD-L1 atezolizumab. We demonstrate that high levels of baseline CXCL13+ T cells are linked to the proinflammatory features of macrophages and can predict effective responses to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responsive patients, lymphoid tissue inducer (LTi) cells, follicular B (Bfoc) cells, CXCL13+ T cells, and conventional type 1 dendritic cells (cDC1) concertedly increase following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but instead decrease after paclitaxel monotherapy. Our data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XCL13+ T cells in effective responses to anti-PD-L1 therapies and suggest that their reduction by paclitaxel regimen may compromis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accompanying atezolizumab for TNBC treatment.
KEYWORD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ti-PD-L1 blockade, single-cell RNA-seq and ATACseq, temporal dynamics, immune cells, atezol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paclitaxel DOI: 10.1016/ell.2021.09.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