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

合集下载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英文是世界上两大主要语言之一,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用词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委婉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中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更是非常有趣。

委婉语是在表达意见和情感时使用的一种客观、委婉的语言方式。

通过委婉语,说话者可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缓和尴尬局面,让对方觉得受到尊重和关怀。

在中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有很大的差异,下面将对中英文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

一、语气委婉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通过增加修辞成分的方式来表达。

“可能”、“或许”、“有点”等词语可以让整个表达变得更加微妙。

“我可能会有些担心”、“我或许会考虑一下”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表达观点的让人感觉到说话者的尊重和礼貌。

而在英文中,委婉语的表达则更多地借助于虚拟语气和客气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一些虚拟语气,比如“I would rather not”、“I would prefer not to”、“It might be better if…”等。

这些表达方式能够在冲突时保持形式上的客气,避免直接冲突。

二、语气缓和在中文中,委婉语的使用还可以通过缓和语气来表达。

在批评或表达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一些缓和的语气来避免冲突,比如“我认为可能有一些问题”、“这个方案或许需要再考虑一下”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不会使对方感到尴尬或受到伤害。

而在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则更多地通过使用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来表达。

在表达负面情绪时,可以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比如“maybe”、“perhaps”、“I'm not sure, but…”等。

这样一来,虽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也给了对方一些回旋的余地,避免了直接冲突。

三、礼貌表达中文中的委婉语还经常表现在礼貌用语上。

在请求或建议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麻烦您…”、“可以麻烦您…”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请求或建议的过程中,让对方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视。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信息或态度,而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的语言
表达形式。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冲突,保护对方的面子,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英委
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礼貌用语
中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达,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可能有点麻烦」等。

而英文中的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例如「excuse me」、「if you don't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

四、表述态度
在表达态度时,中文中常使用一些虚拟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观点。

例如「我觉得可能」、「我认为也许」等。

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例如「I think maybe」、「I believe perhaps」等。

五、措辞转换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中文中还常常使用一些措辞转换的方法来委婉地表达。

例如将「我」转化为「小弟」、「某个人」、「有人」,将「你」转化为「大哥」、「阁下」、「您」等。

而英文中的措辞转换则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呼,例如将「我」转
化为「I」,将「你」转化为「you」等。

中英委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中委婉语常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词语、虚拟语气和措辞转换等方式来表达,而英文中则更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辞、
直接否定、直接建议与请求和正式称呼等方式来表达。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近年来,中英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英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在日常沟通中,委婉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让人们感觉更加友好和尊重,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争吵。

然而,中英两种语言在委婉语的表达上有所不同,下面将会进行对比分析。

1. 询问与请求在中文中,可以用“请问”或“劳驾”开头的语句表达询问或请求。

在英语中,可以用“may I ask”或“excuse me”进行委婉询问。

在请求方面,中文可以用“麻烦您”或“有时间帮忙”等委婉的表达方式,而英语中可以用“would you mind”或“could you please”来请求别人。

2. 表示邀请在中文中,可以用“恳请光临”或“不胜欢迎”等表达邀请的委婉语。

在英语中,可以用“you are more than welcome to”或“we would be honored if you”来邀请别人。

此外,“would you care to join us”和“if you're free, we'd love some company”也是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

3. 表示感谢中文中常用“非常感谢”或“万分感谢”等委婉感谢的语句,英语也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thank you so much”和“I really appreciate it”是常见的英语委婉感谢语句。

4. 表示建议中文中的委婉建议常用“不妨考虑一下”或“建议您”等表达方式。

英文中则可以用“if I may suggest”或“you might want to consider”等表达方式来委婉地提出建议。

5. 表示拒绝总之,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委婉语都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沟通更加礼貌和友好。

掌握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各国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合作已经越来越频繁,但由于语言差异性带来的翻译问题,往往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特别是在表达感情、传递信息以及处理敏感话题时,人们往往会使用委婉语来缓和语气、保护面子、避免冲突等。

中英文的语言都存在大量婉转的表达方式,其运用、阐释对促进有效的交流和增强文化的了解至关重要。

尽管从外表上看,中英委婉语可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习惯和人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和隐含含义的解读变化。

因此,中英委婉语翻译探究对改善中英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委婉语的内涵和在沟通中的意义委婉语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强调在交流中使用含蓄、委婉或间接的措辞,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中国语言学家陈望道在著作《修辞学发凡》中解释委婉语一词为“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婉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通过使用语义模糊的词语,或者通过比喻、借代、借喻等修辞手法,描述一些听起来刺耳、不文雅的事物,或者代替禁忌语,克服这些概念给人们带来的不愉快、尴尬或者掩盖事实真相,起到美化粉饰的作用[1]”。

“委婉语”在英文中写作“euphemism”,衍生于希腊语;前缀“eu-”意指“good”,中文解释为“好”,词根“-phem” 意指“speech”即“言语表达”,从词的构成也能看出,英文委婉语与中文委婉语的出发点是大致相同的。

中文委婉语和英文委婉语都常使用含蓄、委婉的词语来表达,例如,使用委婉的形容词或副词来修饰某个事物或情况,以减轻直接表达的冲击或负面情绪。

另外,还会通过转折和缓和的表达方式来降低语气的强烈度,例如,使用转折词语或短语来减弱表达的直接性,如“或许”“有点”等,英文中有“kind of”“a bit”。

中文委婉语和英文委婉语常使用比喻和暗示的手法来传递信息或表达观点,以避免直接表达,通过借用隐喻、象征或类比等方式,达到间接表达的目的,也会使用虚化的语气,以降低表达的冲突性和直接性,例如,使用虚拟语气、条件句或假设语气来表达观点或建议,中英委婉语还常通过避免直接提及敏感话题来达到缓和语气的目的,通过转移话题、拐弯抹角地表达,或使用含糊或模糊的词语来避免直接触及敏感问题。

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

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

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委婉语,是指通过措辞技巧,以含蓄、委婉而非直接、直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各国语言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中,委婉语通常用于表示礼貌、尊重、感谢和委婉拒绝等,其使用场景非常广泛;相应地,在汉语中,委婉语主要用于表达尊重、谦虚、感激和语气转折等。

本文旨在分析汉英两种委婉语的比较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礼貌用语的比较在英语中,有许多表示礼貌的委婉语,例如:“Excuse me.”(对不起、请原谅)、“I beg your pardon.”(请再说一遍)、“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您能否这么好心地...)、“May I request that...”(我可以请求您...)等。

这些委婉语都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请求或者在别人面前提出不太方便的话题时,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与之相对应的,在汉语中,也有许多礼貌用语,如:“不好意思”、“麻烦了”、“您好”、“请您”等。

这些委婉语同样是表现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其中,“请您”这个词组可以说是汉语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了。

与英语中的“please”(请)相似,都是以请求方式委婉、礼貌地表达的。

不同的是,“请您”包含了更多的敬重和尊重的意味,含义更为深远。

2. 生活场景比较在生活中,英语中的委婉语也是在日常交流中比较常见的。

比如在公共场所提出请求,可以用“Would you mind...”(您介意...)、“Could you please...”(您能请...)、“Excuse me,sir/ma'am.”(对不起,您好)等委婉语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

在汉语中,当我们需要在生活场景中礼貌地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使用以下委婉语:“麻烦你...”、“能不能...”、“可否...”、“请您...”等。

这些语言都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我们的尊敬和谦逊之心。

3. 委婉拒绝的比较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拒绝别人的请求,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委婉语。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中英文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之一,它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语言桥梁之一,在国际交流时流行着委婉的用语表达方式。

在中英文的语言翻译过程中,委婉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人们常常可以在语言上看出文化根源的异同。

本文通过对比中英文委婉语句,尝试着分析两者之间所存在文化差异,从而探究其中的文化解读。

首先,要分析中英文委婉表达的文化差异,就要从两种语言的定义入手,从而有助于加深我们的理解。

在英语中,“委婉”的定义指的是对话中表达出对对方的尊敬,表达双方之间的尊重。

委婉的用语含义会随文化而变化,但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均采用委婉态度,那么就可以强调他们之间的友好互动。

而中文中,“委婉”一词有两个含义,第一就是“拐弯抹角地夸大或轻描淡写实际情况”;而第二个含义则是“为了表达某程度的尊重而使用的用语”,它更多的是指一种社会行为态度,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

根据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英文的委婉表达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从语言表达上来看,中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更主观,更加侧重文字的艺术性,力求“含蓄”。

而英语中的委婉表达方式则比较直白,以客观论述为首要,更侧重表达双方之间的尊重。

此外,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中文中的“委婉”更多的表现在艺术性上,以“折中从容”的姿态来表达,而英语中,“委婉”侧重于直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追求交流的真实性。

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中英文的委婉表达方式都处于一种“含蓄”的状态,表达的用意则不同。

最后,中英文委婉表达中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在现实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在表达时各执己见皆不缺。

因此,跨文化交流中,两种委婉语用法对于提升交流效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要做到正确理解,应该掌握交际中的文化特点,尊重彼此的文化背景,最大限度地汲取文化习俗,从而确保正确地借鉴。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我们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尝试使用不同的社会文化学习方法,结合个体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构架新的文化含义,促进跨文化之间的理解。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委婉语其实是一种修辞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英汉的语言当中,并且在英汉语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英汉委婉语的用法和使用场景不同,所以通过对比就可以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本文通过委婉语的概念和英汉委婉语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了中西文化的具体差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研究。

标签:英汉委婉语;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前言:委婉语产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委婉语的使用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

也就是说委婉语是为了使语言更加流畅,从而出现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差异,所以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大不相同,根本原因就是委婉语产生的因素就是心理因素,所以中西方国家对于委婉语的使用时不同的。

总的来说,通过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就能够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一、委婉语的概念委婉语其实是一种修辞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英汉的语言当中,并且在英汉语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委婉语产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委婉语的使用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

委婉语表达的方式主要有含蓄、委婉、禁忌等特点,委婉语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使语言更加的顺畅和流利,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以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大不相同,根本原因就是委婉语产生的因素就是心理因素,所以中西方国家对于委婉语的使用时不同的。

委婉语总的来说可以的心理因素主要可以分为:避讳心理、掩饰心理和礼貌心理〔1〕。

二、英汉委婉语产生的因素(一)避讳心理委婉语的形成其实就是在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一些避讳性的东西所使用的语言,也可以叫做禁忌心理,一般情况下都是对于人心理上恐惧或者避讳的东西所使用的语言。

在最早的时候,委婉语主要都是应用在妖鬼神魔等神秘又可怕的事物上,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委婉语已经被逐渐应用在死亡、性、重大疾病等生理或者心理缺陷中。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此类食物通过直接的语言进行表达,会给他人一种不礼貌、粗鄙的印象,并且有一些语言直接通过语言进行表达也会让人比较难以启齿,所以人们在表达这些事物的时候一般都采用委婉语来进行表达,使表达的更加清楚又不会给人一种没礼貌、没素质的印象。

浅谈英汉委婉语翻译的对比

浅谈英汉委婉语翻译的对比

浅谈英汉委婉语翻译的对比浅谈英汉委婉语翻译的对比的关于性方面的词汇,这可能与人们对性抱有更开放、更随意的态度有关。

D.教育生活方面:成绩差的学生是a below average student 或working on his own level,而do betterwith help则指反应比较迟钝的学生。

学生考试作弊则冠以to 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 (her ) work.汉语中可用“学习要下劲、成绩要提高”来表达学习成绩差的含义。

“考试时做小动作”等来代替考试作弊。

美国学生考试不及格,回家对其父母说:“I didn’t make it.”E.社会地位、职业方面:对生活的贫富、职业的贵贱,倾向于低调陈述而不直言不讳。

如对贫穷,英语有disadvantaged,underprivileged,汉语有“手头拮据”。

有一部分职业委婉语,将一些平凡的职业名称予以改头换面,以此克服自卑感。

比如hair dresser (女理发员)被誉为beautician (美容师)、cook (炊事员)被称作chef (厨师)、janitor (守门人)被冠以security officer(安全官员)。

汉语中,我们称清洁工为“城市美容师”、小保姆为“小阿姨”、蹲监狱为“在高墙里面”等等。

3)共同的表达方式如:使用缩写和省略。

在所有的文化中,为了避免不愉快,或表示礼貌,或掩饰某些东西,某些词汇可能就会被省略掉。

在英语里,“The woman is pregnant”被委婉的表达成“She is expecting”,在这个句子里“a baby”就被省略了。

同样,“out”就是“out of work”省略后的委婉语。

语音省略也是一种缩写,例如,“WC”是“water closet”,“G-man”是“garbage-man”的省略。

汉语里也有利用缩写词委婉表达意思的,例如,“行将就木”中的“木”是“棺木”的委婉表达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由于委婉语本身带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因此它也就为跨文化交际设置了很多障碍。

本文简要地对英汉委婉语作了一个对比,从社会功能和对合作原则中四个准则的违背角度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相似之处。

所有这些研究旨在提高英汉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关键词:委婉语;汉语;英语
一、引言
委婉语的原意是“好听的语言”。

委婉语具有三个特征:(1)委婉语的形成以替代为基础,这种替代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对某一词、句或短语的替代。

(2)委婉语的字面意义并不是其真正的意义。

(3)人们有回避提及不好事情或掩盖事实的心理需求,委婉语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而产生的。

Allan和Burridge在Euphe-raisins&Dysphemisms中总结了委婉语的以上三个特征。

本文对中英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希望这项研究能够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英委婉语的相似性。

从而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二、中英委婉语的相同点
持不同语言的人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解释客观世界。

尽管如此,他们有着相同的认知能力,这也就使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

(一)社会功能
不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在人们谈及一些令他们感到恐惧或尴尬的话题时,他们总是试图使用委婉语来帮助他们扫除在谈及这些事情的心理障碍。

1、回避禁忌语
禁忌语是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之一,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有很多。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be no longer with us”“go the way of all flesh”“join the majority”。

在汉语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去世”“逝世”“过世”“辞世”“谢世”“与世长辞”“离开了人间”“作古”“远行”“走了”“没了”“寿终正寝”等等。

2、礼貌原则
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以下6个准则:1、策略准则:a,使他人亏损最小,b,使他人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a,使自身受惠最小,b,使自身受损最小。

3、赞扬准则:a,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b,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a,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b,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5、赞同准则,a,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b,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

6、同情准则,a,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厌恶;b,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根据吕煦的《实用英语修辞》(2003),除了第四个准则,其他的准则都与委婉语形成的心理基础相一致。

有时说话者的说话意图是相同的,但是其礼貌程度却是随着其语言间接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委婉语是一种间接语言,它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优雅,听上去更加礼貌。

比如说“feel the call of nature”“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spend a penny”“do one’s urgent business”等等。

汉语中我们也说“解手”“去方便方便”“去轻松一下”“去卫生间”“去洗手间”等等。

这些委婉语满足了人们告别野蛮从而成为文明化生物的愿望。

3、掩盖作用
委婉语的社会功能不仅仅是人们用来润滑交际的手段。

事实上委婉语也常被用来掩盖一些事实。

政治和经济上的委婉语能够说明这一点。

政客们经常使用一些模糊的好听的词语来掩盖残酷的事实和某些细节。

比如说police action(警察行动)、for suppression(镇压)、air action(空中行动)、for bomb(轰炸)。

在和平年代,他们希望经济呈增长态势。

因此“经济危机”这个词曾经被“经济萧条”所代替,继而“经济萧条”又被“经济衰退”所代替,现在“经济衰退”又被“经济下滑”所取代,所以人们听到的是“经济下滑”,而不是“经济危机”这个词。

(二)对合作原则四个准则的违背
为了解释合作原则,Grice提出了四个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准则不是叫人们在对话中如何表现,而是在客观的描述对话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意味着在人们讲话时,合作原则及其准则自觉不自觉的在人的脑海中起到向导作用。

因为委婉语是一种间接性语言。

所以
当人们使用它时不可避免的就会违背合作原则中一个或几个小的准则。

1、对量的准则的违反
根据量的准则:(1)要按对话的要求提供信息量。

(2)不要提供比所需信息量更多的信息。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

“LADIES”for“LADIES ROOM”,“V AMP”for“vampire”。

在汉语中我们说“她有了”,而不直接说“她要有孩子了”。

在英语中我们也有相对应的表达“she is expecting,”在这种语境下说话者所提供的信息少于所需求的信息,但是听话者知道什么信息已经被省略了,然后在头脑中自动补全信息,从而获得听话者真正的意图。

2、对质的原则的违反
根据质的原则,所说话语必须真实:(1)不要说你认为是假的信息。

(2)不要说一些缺乏证据的信息。

Grice首先区分了说谎和对准则违背的情况。

根据他的观点,会话隐含需要以合作原则为基础才能让人们猜出真正的意义。

“I’d like to get some fresh air”(我想去呼吸点儿新鲜空气)。

事实上,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是“I want to go to the lavatory”,(我想去厕所)另外委婉语也被用来美化一些职业头衔,比如说:“dustman”(垃圾清洁工)被“barbologist”(垃圾学专家)和“sanitary engineer”(卫生工程师)所代替。

3、对关系准则的违背
根据关系准则所说的话语要与对话的主题相关联。

Grlce指出关系准则可能和量的准则有重合的地方。

人们所使用的委婉语看上去似乎与对话的主题并不相关,但它们是在提及一些不好的事情时所采取的礼貌手段。

Leech(1983)指出合作原则不能解释人们为什么经常在对话中采用间接的手段来表达他们的真正意图,对话也是一种社会行为,那么就会有一些社会和心理因素来决定语言的使用。

有时人们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一个或几个准则。

目的是为了遵守礼貌原则,因为礼貌原则优于合作原则,这样人们就达到了既合作又礼貌的目的。

4、对方式准则的违背
根据方式准则:(1)避免模糊的表达;(2)避免歧义;(3)简练;(4)有秩序。

有时关于残疾的委婉语很模糊,比如说“physically inconvenienced”(行动不便的)、“unsound”(不健全的)都是用来代替“cripple”(瘸子)这个词的。

这些模糊的表达目的在于不伤害残疾人的自尊心,他们也并不简练。

三、结束语
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中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技巧。

从以上的研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

中英委婉语在社会功能和与合作原则的关系上有着很多的相似点。

由于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英语学习者应注意到委婉语所使用的文化背景及语境,这样才能正确的使用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