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陈原 委婉语
社会语言学简介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并将语言当做社会现象考察。
[1]中文名索绪尔外文名Saussure概况听语音在当前中国,“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有相混的地方,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为好,给“社会语言学”一个较为固定的内涵、一个较为稳定的外延,不能作为一个“漫无边际”的“糊里糊涂”的概念。
社会语言学在当前中国,主要是一些研究方言学的学者在做,或者说是一些学者从方言学的领域中转移过来的。
这有一定的原因,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民俗之间,等等,本来就关系较为紧密,这也是促成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的一个原因。
社会语言学将从以下两个领域进行探索:第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
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在第一个领域中,社会是第一性,社会有了变化,才引起语言的变化。
在第二个领域中社会仍是第一性,但未会有像语言相对论者所认为,有什么模式的语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或者社会文化。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
“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
该命题说的“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
该命题说的“共变”似乎指语言是一个变数。
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
[2]代表人物听语音索绪尔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
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Langue)即平时人们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例如语法,句法,词法等;另一个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与当代社会相关联的研究方向。
中英委婉语

收稿日期:2003-09-04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规划第二批研究项目(003Y 065)。
作者简介:潘正华(1978-),男,湖北阳新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2004年5月第26卷 第3期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 orges University (Humanities &S ocial Sciences )May.2004V ol 126 N o.3中英委婉语潘正华(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摘 要: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委婉语的定义入手,我们看到委婉语有其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心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发现委婉语有其构成原则及方式。
关键词:定义; 社会心理; 构成原则及方式; 发展中图分类号:H 31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4)03-0077-04 迄今为止,对委婉语的定义已有很多。
早在16世纪80年代初,英国作家G orge Blunt 就在英语中首次引用了“eu 2phemism ”这一词,并给了这样一个定义:“(Euphemism )is a g ood or fav 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 ord ”。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委婉语就是用漂亮的词或好听的词眼来谈话。
因为euphemism这一词源于希腊文eu (“好”)和pheme (“言语”或“谈话”),整个合起来便是“好听的话”。
所以,委婉语是一种“潜语言”的表达形式。
英国著名弗兰德斯———斯旺(Flanders and S wann )喜剧团的迈克尔・弗兰德斯(M ichael Flanders )曾如是说:“讽刺的目的乃是剥掉令人安慰的幻觉与适意的真假参半之上的那层虚饰,而我们要做的则是把它再装饰起来。
”他把委婉语与讽刺相互比较,对委婉语的含义和作用作了最为贴切的描述。
委婉语与性别差异

委婉语与性别差异在语言表达中,经常会遇到“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的疑问,这就涉及到文化选择原则的问题。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语言运用的全过程,语言单位的选定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汉语从形式到表达都带上了浓厚的人文因素,而委婉语作为礼貌语言的一种,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观念、传统习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委婉两字,含有手段与效果的双重含义。
委,指手段,采用迂回曲折的言说方式而避免直露,婉指效果,获取婉转动听的效果而免除刺激与不快。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客观世界里引起情感上,心理上负面影响的事物,需要一种表达手段去化解,需要一些词语去适应这种表达的需要,这就是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原因。
如何化解?从表达机制上说,有两种方式:一美化,例如死亡,称过世,化鹤等;二淡化,即在言语中尽量选择模糊性,掩饰性,含蓄性的词语,以达到淡化客观事物容易引起的负面心理效应。
如有病,说成欠安,不舒服等。
通过外延的扩大,使语义的内涵变得模糊起来。
陈原、许国璋、王宗炎等学者认为,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价值之一就在于它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数量化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即量化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以一个具体的言语社团或行业、或年龄阶段为调查对象,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项目,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取得关于一定语言现象的调查数据,最后动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量化的结果,从而对正在演进中的语言变化做出数量化的概括。
拉波夫认为:言语共同体的界限关键在于同一言语共同体的成员对于言语行为规范具有一致的评价。
按照这一定义,本文姑且将南京部分高校看成是一个言语共同体。
同时,我们可以把性别看成是一种社会文化建构,(吴小英,1998)由于我们所描写的言语性别差异实际上是一种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而非个体差异),因此,这些差异在很多程度上所体现的正是社会现实角色在言语行为中的实现或表现。
本次调查采用填写问卷的形式,主要研究南京部分高校委婉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
委婉语的关联顺应分析

读陈原《社会语言学》

理论视野○读陈原《社会语言学》□张银燕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昆明650034摘要:作为中国较早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著名学者,陈原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现实”为出发点,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社会与语言这样的根本命题。
即使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如何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语言学方面问题的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语言语言,概括地说,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和人类社会生活一样,都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两者始终相伴相随,紧密相连。
但是语言和社会生活究竟呈现一种什么关系呢?《社会语言学》的作者陈原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现实。
”为出发点,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社会与语言这样的根本命题。
本书的十六个专题,分别从作为边缘科学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信息系统,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手势语言和原始语言、非语言交际与形象思维、语言的模糊性和非模糊性、语言的相互接触、塔布和委婉语词等方面加以论述。
通过大量的实例对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探讨,即一方面从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的变化及语言的遗迹入手来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
另一方面从社会生活的变迁来探讨语言,尤其是词汇的出现、变化、派生及消失等变异现象。
本书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说明了语言与社会是一种“共变”的关系,从而揭示出语言的社会本质。
读了陈原的《社会语言学》,至少有三点体会。
一是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问题。
社会语言学本身是由社会学和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交叉学科,而社会学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像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民族语言学等,这些学科研究领域,在社会语言学中似乎均有所涉及。
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研究语言,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所提供的种种具体语言现象。
2021陈原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及其贡献范文3

2021陈原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及其贡献范文 摘要: 陈原先生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的主要开创者, 也是中国语言规划活动的领导者和理论研究的先行者。
陈原先生为中国社会语言学学科建立了理论框架, 为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确定了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 还在语言污染、语言灵物崇拜, 语言变异与规范, 新词新语研究, 词典编纂理论, 汉语汉字研究的定量分析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还把先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探讨了先生的社会语言学学术思想来源, 先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
关键词: 陈原;社会语言学; 贡献; 分期; 影响; 一、引言 二十世纪的学术研究有两个明显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学科不断细化和精密化的方向, 另一个是多学科交叉整合的方向。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是第一个方向的代表, 社会语言学是第二个方向的代表。
两者的研究, 共同推动了语言学研究。
由于社会语言学不仅仅研究语言, 还要研究使用语言的社会, 解决因语言使用出现的语言问题, 因此研究的范围也就更加广泛, 研究的方法更加多样, 研究的难度更大。
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不仅需要对语言的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对使用语言的社会生活也需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 要做好社会语言学研究是有困难的。
陈原先生在长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语言知识, 具备了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优越条件, 在西方社会语言学出现以后, 他很快就能根据中国的国情, 独自开辟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天地, 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领航。
陈原先生从30年代起从事出版工作和拉丁化、世界语运动。
同时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地理和语言文字。
先生兴趣广泛,工作经历丰富, 涉猎方方面面, 自称“杂家”, 人称“多面手”。
发表的成果涉及教材、书评、游记 (人和书) 、出版文集、社会语言学、译着等。
先生自己觉得广泛的涉猎对于后来他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很有帮助 (《陈原语言学论着》第867页) 。
中西禁忌文化比较

中西禁忌文化比较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工具,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本文从中英委婉语的视角探讨中西方在宗教迷信、社会心理、社会文明禁忌文化方面的异同点,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尴尬与麻烦。
标签:避讳与禁忌;中西文化;委婉语一、避讳、禁忌文化与委婉语的关系中西方避讳与禁忌思想历经数千年的变迁与发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此基础上产生出形形色色的委婉表达方式,这些曲折的表达又构成了另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委婉语文化也随历史发展、社会形态变迁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等经历着发展与变化。
作为避讳和禁忌文化的产物,委婉语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阶层及各领域,成为跨文化交际中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因此,委婉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美国学者休.劳森说“委婉语如此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语言,以致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是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
”[1]各民族的语言禁忌都是在其特定的社会与民族文化中形成的,跨文化交际中若稍有不慎,便会产生尴尬、矛盾甚至冲突。
早在中国古代《礼记·曲礼上》就有记载:“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为避免言语犯禁,各类委婉语随之诞生。
语言学家陈原认为,委婉语词就是用“好听的,含蓄的,使人少受刺激的,或矒着邪恶的代表使他一时听不明白的代词,代替所要禁忌的语言”[2]二、中西禁忌文化与委婉语从古至今,禁忌文化广泛存在于中西方各民族、各阶层。
“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禁忌的权威,维持禁忌的实施。
”[5]因此,中西方的禁忌语林林总总,数量繁多。
语言学家沃德霍认为:“禁忌语乃社会对某种被认为有害于成员的行为表示不赞成的一种方法。
不赞成的原因或是超自然的,或是这种行为违背某种道德准则。
”[6]形形色色的禁忌语也催生出大量的委婉语。
(一)、迷信与宗教禁忌文化。
受迷信思想作祟或宗教文化影响,东西方各民族都存在诸多禁忌。
浅谈英语委婉语赏析

浅谈英语委婉语赏析论文关键词:英语委婉语交际功能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委婉语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人际关系中的“润滑”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更是反映着英美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因此了解委婉语对于熟悉英美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引言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于古希腊语。
在古希腊语中,“eu-”的意思是“well (好)”,而词干“-pheme”的意思是“speech,saying(言语)”,“-ism”是一个词后缀,简单地说,euphemism的意思是“fair speech(说好话)”。
美国著名作家门肯称委婉语为镀金词(gilded words),还有人把它说成化妆词(cosmetic words),这是对委婉语含义和作用的形象描述。
委婉语源远流长,它的产生与语言禁忌有关。
在英国,委婉语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11世纪。
当时已经有雅词和秽词之分,“雅词”就是英语委婉语的前身。
因此我们说委婉语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社交中为了谋求一种理想效果所创造出来的一种适当的语言形式。
二、委婉语的交际功能1.避讳功能由于人们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恐惧或是羞于提及,在语言表达时不愿言或是不敢言,由于现实需要,不得不表达此种意思时,便使用委婉语来代替。
宗教方面,对神灵(无论是善还是恶)的敬畏使人们不敢直呼其名。
例如,罗马人称Furies(复仇女神)为Eynebdies(和善者),Erinyes(受尊敬者)。
为避免亵渎上帝,英美人用Golly,Gosh来表示God(上帝)。
死亡是人类的最终归宿,也是无人可以跨越的生命终点。
“死”这个词在东西方文化中历来被视为不吉利的事,因此世界各地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很多。
英语中对死亡有如下表达方式:pass away,go to the west,be in Abraham’s bosom,climb the golden staircase,go to a better place,expire,go to visit one’s ancestors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语言学陈原委婉语
1. 委婉语的定义和作用
委婉语是一种通过使用含蓄、间接或模糊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语言形式。
它在社交交往中起到调节和缓和关系的作用,帮助人们在交流中保持礼貌、尊重和友善。
委婉语常常用于表达敏感、尴尬或不适宜直接说出的话题,例如谈论他人的缺点、拒绝请求或批评他人。
通过使用委婉语,我们可以避免直接冒犯对方,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委婉语的特点和形式
委婉语具有以下特点:
•含蓄而模糊:委婉语通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通过暗示、间接或模糊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礼貌而尊重:委婉语注重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
•多样而灵活:委婉语有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对方的反应进行调整。
委婉语的形式包括:
•借代:通过使用比喻、隐喻或类比等方式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
•否定转向:通过否定自己的观点或要求,间接表示不同意或拒绝。
•委婉批评:通过措辞温和、委婉地提出批评意见,避免直接指责对方。
3. 委婉语的应用场景
委婉语在各种社交交往场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3.1 负面评价
当我们需要表达对他人行为或观点的负面评价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缓和情绪,避免直接冲突。
例如:
•直接说法:你的工作做得很糟糕。
•委婉语:你的工作还有改进的空间。
3.2 拒绝请求
当我们不愿意满足他人的请求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并保持良好关系。
例如:
•直接说法:我不能帮助你。
•委婉语:我现在有些忙,可能没办法帮你。
3.3 表达不同意见
当我们对他人的观点持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避免直接冲突,同时表达自己的立场。
例如:
•直接说法:你错了。
•委婉语:我有不同的看法。
3.4 赞美和批评
当我们需要表达对他人行为或能力的赞美或批评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来尊重对方的感受,同时传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
•直接说法:你做得很好。
•委婉语:你的努力确实有成效。
4. 委婉语的使用技巧
以下是一些使用委婉语的技巧,帮助我们在社交交往中更好地表达自己:
4.1 使用缓和词语
通过使用一些缓和词语来降低话语的冲击力,例如“可能”、“也许”、“有点”等。
这样可以使话语更加委婉和温和。
4.2 转移注意力
当需要拒绝或提出批评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对方的负面情绪。
例如,在拒绝请求时可以提供其他替代方案,或者在批评时也表达一些赞美的话语。
4.3 注重语气和表情
委婉语的有效传达还需要注重语气和表情。
适当的语调和面部表情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产生误解。
5. 结语
委婉语是社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形式。
通过使用委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尴尬情境。
在使用委婉语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并注重语气和表情的传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并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