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广州骑楼的多元建筑风格

合集下载

描写广州骑楼的作文

描写广州骑楼的作文

描写广州骑楼的作文《神奇的广州骑楼》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广州有个特别神奇的建筑叫骑楼吗?反正我第一次见到的时候,简直被它迷得不行!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广州逛街。

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街道两旁出现了一排排特别的房子。

它们就像一列列整齐的士兵,守护着这条热闹的街道。

这些房子和我平时看到的可太不一样啦!一楼的部分往街道里延伸,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走廊。

妈妈告诉我,这就是骑楼。

我好奇地走进骑楼的走廊里,哇!瞬间感觉凉快了好多,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大大的阴凉棚。

走廊里人来人往,有的人在悠闲地散步,有的人在匆忙地赶路,还有的人坐在椅子上聊天。

这场景,难道不像一个小小的“社会舞台”吗?我看到一位卖糖葫芦的老爷爷,他笑眯眯地看着我,问:“小朋友,要不要来一串糖葫芦呀?”我摇摇头,继续往前走。

骑楼的二楼往上,那风格更是多样。

有的窗户是圆圆的,就像一个大大的月亮;有的窗户是方方的,像一块整齐的豆腐。

还有的阳台上种满了花花草草,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好看极了!这难道不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吗?走着走着,我看到一家卖玩具的店铺,我拉着妈妈的手,撒娇地说:“妈妈,我想要那个小玩偶。

”妈妈笑着答应了我。

再往前走,我看到几个小朋友在骑楼下面玩耍,他们嘻嘻哈哈的笑声在走廊里回荡。

我忍不住想,骑楼是不是也像一个大大的游乐场,给大家带来无尽的欢乐呢?骑楼不仅好看,还特别实用呢!下雨的时候,人们不用打伞就能在走廊里穿梭;太阳大的时候,又能在下面乘凉。

这不就像一个超级贴心的好朋友,时时刻刻都在照顾着大家吗?我觉得广州的骑楼真的太神奇、太独特啦!它既有好看的外表,又有实用的功能。

它见证了广州的历史,也陪伴着广州人度过了一个个平凡又美好的日子。

你们难道不想来亲眼看看这么棒的骑楼吗?。

描写广州西关骑楼简介

描写广州西关骑楼简介

描写广州西关骑楼简介广州西关是广州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以其独特的骑楼建筑而闻名。

骑楼是西关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广州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们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骑楼建筑始于清朝中期,当时广州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许多商人将自己的店铺建在两旁的街道上,为了方便行人和交通,他们在店铺前面建造了一种特殊的建筑,即骑楼。

骑楼建筑通常由两层组成,底层是店铺,上层是住宅。

这种设计使商人既可以经营生意,又可以居住在同一个建筑物里,非常方便。

广州西关骑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

骑楼的外观通常是红砖墙和石雕装饰,而内部则是木质结构和瓷砖装饰。

骑楼的屋顶通常是瓦片或石板,形状各异,有的是歇山顶,有的是筒瓦顶。

骑楼的门窗也非常精美,常常使用木雕和石雕来装饰,展现了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除了建筑风格,广州西关骑楼还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骑楼是广州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人们在这里交流、购物、休闲。

骑楼下的街道上常常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小吃摊位也是琳琅满目。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传统的广州美食,如叉烧、鲜肉包子和糖水等。

骑楼下的街道上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人们来来往往,车水马龙,展现了广州的繁荣和活力。

广州西关骑楼是广州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们不仅展示了广州的历史和文化,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广州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总结起来,广州西关骑楼是广州市历史悠久的地区,以其独特的骑楼建筑而闻名。

骑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元素。

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

骑楼不仅展示了广州的历史和文化,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广州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广州西关骑楼是广州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浅谈广州骑楼

浅谈广州骑楼

浅谈广州骑楼一、关于广州骑楼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

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

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

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

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

本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

在两广、福建、海南,赣南有很多这样的建筑。

如广州的上下九、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

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

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

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广州骑楼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

二、广州骑楼的特色广州是我国南方的大都市,也是广东省省会,人口众多,商业发达,所以骑楼多,而且有它不同于其他城镇骑楼的特色。

首先,广州因为商业街的人流多,所以骑楼底的空间宽而高,其尺度比其他城镇骑楼都大,是沿街商铺很好的“门厅”。

其次,骑楼的柱子比较粗,基本是方柱,在交通噪音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些粗大的方柱对隔阻马路高频噪声起一定作用,加上柱列的视线遮挡,使走在骑楼底的行人忘记了马路上来回奔驰的车辆,是行人安全逛街很好的心理场。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建筑风格。

其中,骑楼建筑是广州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骑楼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的广州,当时的广州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各种商铺和店铺林立。

为了方便行人和货物的运输,商家们开始在店铺前面搭建起了一种特殊的建筑——骑楼。

骑楼是一种在建筑物前面搭建的走廊,通常由木质或石质的柱子和横梁支撑,上面覆盖着瓦片或石板。

骑楼的高度一般在 2.5米左右,宽度则根据需要而定,有的只有一人宽,有的则可以容纳多人并排行走。

骑楼建筑在广州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商家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经营场所,也为行人提供了一个遮阳避雨的地方。

此外,骑楼还成为了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在广州的老城区,骑楼建筑依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广州的骑楼建筑风格多样,有的是传统的中式建筑,有的则融合了西式建筑元素。

其中,以北京路为代表的中山六路商业区是广州骑楼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里的骑楼建筑保存完好,风格独特,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它不仅为广州的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也为广州的城市形象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广州骑楼作文500字

广州骑楼作文500字

广州骑楼作文500字
广州的骑楼穿*在老广州的大街小巷里,并不罕见;可是又有谁真正地了解过它们?又有谁真正地了解过这些既典雅又朴素的历史文化呢?我们还是从来源说起吧。

据说,广州骑楼是越族先民“干栏”建筑的遗韵,根据岭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结合商业经营的需要发展而来。

广州骑楼是西方古代建筑与*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其作用为: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合岭南地区潮湿多雨的天气,以及南方楼宇密集的情况。

在立面造型上,广州骑楼的总体风格可用“中西合壁”来概括。

广州骑楼一般分为三部分:廊部、楼部、楼顶。

其中,廊部以梁桂式为多,也有少数为券柱式。

梁柱式由横梁和柱式组成,带着明显的中西合壁的痕迹,其净高一般为四至六米,也有高达八米。

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

两层以上为楼身,一般为住宅,面最下一层则一般为店铺。

楼身临街立面处理为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称为“洋式店面”。

而墙面的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角、阳台,都融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再加上多道腰线与线脚的融合贯通,使墙面的层次清晰。

广州骑楼的颜*更是具有丰富多*的艺术效果。

广州骑楼的**是以当地盛产的贝灰的白*和牙黄*为主,淡雅的**,看上去清新和睦,更为突出了广州骑楼的典雅朴素。

广州骑楼就是这样在数年的风吹雨打中仍然屹立不倒,充分地展现了老广州的历史文化既典雅又朴素的独特魅力!。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简介
广州骑楼是广州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

骑楼是指在建筑物的二楼或以上,沿街或街角设有一条或多条连续的走廊,用于行人通行或商业经营。

广州骑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广州市区的商业繁荣和建筑密集度高,为了方便行人和商家经营,便开始兴建骑楼。

在广州的旧城区,尤其是荔湾区和越秀区,骑楼建筑密度较高,成为广州独特的城市风景之一。

广州骑楼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包括中西合璧的花园式骑楼、传统的闽南式骑楼和西式建筑风格的骑楼等。

骑楼的墙壁多为红、黄、白、黑等色调,悬挂着红纱灯笼、彩带和花篮等装饰物,显得十分喜庆和热闹。

广州骑楼的特点是宽敞、明亮、通风,保证了顾客和商家的舒适度。

广州骑楼的商业氛围浓厚,是广州独特的商业文化之一。

骑楼楼下设有各种各样的商铺,包括餐饮、服装、饰品、娱乐等,其中以传统的餐饮店最为著名。

骑楼里的餐饮店以粤菜、海鲜、早茶等广州特色美食为主,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人前来品尝。

此外,在广州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骑楼会挂满彩灯和花篮,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总之,广州骑楼是广州建筑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广州独特的城市风景之一。

- 1 -。

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

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

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广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建筑遗产。

而广州骑楼作为城市的独特建筑表现形式之一,也成为了广东风情的代表之一。

骑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常见于广州老城区,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功能特点。

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一方面体现在其建筑风格上。

骑楼的外观造型主要以中式和西方风格相结合为主,展现出广州城市的多元文化氛围。

骑楼的外立面常常采用木质结构和砖石填充,注重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建筑师们注重细节的雕琢和装饰,如雕花、彩绘等都是骑楼设计的重要部分。

这些精心设计的装饰元素不仅彰显了建筑师的艺术才华,也为广州的城市风景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另一方面,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也体现在其功能特点上。

骑楼以其独特的构造形式,能够为广州城市的气候和社会生活提供便利。

作为一种有盖的过街通廊,骑楼在雨天和炎热的夏季提供了良好的遮挡和避暑之处。

人们可以在骑楼下休息、交谈、买卖商品等。

骑楼的一端通往街道,另一端通往室内空间,起到了连接不同空间的作用。

骑楼上方通常设置有一楼,用于商业、居住或办公等功能。

这种垂直分区的设计理念,既充分利用了空间,也使得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

设计骑楼还考虑到了人的尺度和视觉感受。

骑楼设计注重通风、采光和空间比例的合理布局,确保人们在骑楼内部能够感受到宽敞舒适的氛围。

骑楼的高度、宽度和长度都经过精心计算和调整,保证行人在骑楼中行走时不会感到拥挤或局促。

骑楼的设计还注重保护行人的隐私和安全,使得行人在骑楼中行走时能够感到自在和舒适。

总的来说,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建筑师对于环境、功能和人的关注和理解。

骑楼既是城市的标志,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设计,广州骑楼为城市提供了便利和美感,也展现了广州城市独特的魅力和风情。

广州骑楼的设计理念不仅在于其建筑风格和造型,在于其功能特点和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广州建筑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描写广州西关骑楼简介

描写广州西关骑楼简介

描写广州西关骑楼简介广州西关骑楼,又称西关风情街,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西关骑楼是广州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广州作为南国商埠的独特风貌的象征。

西关骑楼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当时广州是南海出海的重要港口,吸引了大量商贾和移民涌入。

为了适应商贸繁荣的需要,当时的商人们开始兴建骑楼,以满足商业活动和居住需求。

西关骑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西关骑楼通常由两层或三层组成,下层是商铺,上层是居住空间。

骑楼外观多以红砖砌筑,搭配木质窗框和雕花扶栏,展现了浓厚的岭南风格。

骑楼内部则采用了典型的中式装修风格,以木质家具和红木雕花为主,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氛围。

西关骑楼不仅是广州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也是广州人对家乡记忆的重要符号。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传统建筑的魅力,体验到古老的生活方式。

漫步在狭窄的巷弄中,你可以看到红砖墙上的石狮,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你可以看到老街上的传统手工艺店,品味到传统工艺的精湛;你可以看到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尝到地道的广州美食。

除了保存完好的传统骑楼,西关骑楼也吸引了一些年轻创业者和文化艺术从业者,他们将骑楼内的商铺改造成了咖啡馆、书店、艺术工作室等文化创意空间,为西关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新兴的文化产业与传统建筑和文化相融合,使西关骑楼焕发出新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西关骑楼还是广州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每年的春节期间,西关骑楼会举办盛大的花市,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和购买年花年饰。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鲜花、盆景和年货,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和热闹的氛围。

总的来说,广州西关骑楼是广州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广州人民的骄傲。

它既是广州商贸繁荣的见证,又是广州人对家乡记忆的寄托。

无论是作为旅游景点还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西关骑楼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展示了广州的独特魅力,也传承了广州丰富的历史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广州骑楼的多元建筑风格
前言:广州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已久,在19 世纪末期20 世纪初期,随着外国领事馆在沙面的设立,外国文化随常驻在广州的外国人扩大地传入广州。

广州本土文化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之下,呈现了丰富的姿态,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开出了多彩的花朵。

广州的骑楼建筑便是这多彩的花朵之一,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了多元的建筑风格。

笔者参考前人的文献,根据自己实地考察的结果,把骑楼的建筑风格特征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种:
1、仿古罗马券廊式
这种样式遗留下来的不多,位于长堤的新华大酒店是其中的代表作。

其底层骑楼是券柱廊,立面平整,券拱与柱连接在同一平面上。

简单的构造使建筑气势更加雄伟,而装饰在券心的卷涡以及柱顶的雕花,又增添了和谐细致的美感。

2、简洁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追求轻盈、飞升的强烈动感,强调神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整座建筑几乎没有墙壁,窗子又高又大。

广州的建筑师和工匠们就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样式,仍然维持高耸的感觉,只是在窗户的形制上作了修改一一用狭长代替高大,用数量弥补缩小的空间。

位于长堤的爱群酒店是运用新样式的最佳代表作。


于简洁哥特式的住宅应用,体现在狭长的窗户、简单的几何装饰上,通常使用三角形图形,用以产生向上的效果。

在德政中路、文明路和同福西路有少数例子(图1)。

3、仿文艺复兴式这种样式主要是仿造了文艺复兴式住宅的立面布局方式,大致有四种形式。

第一种与文艺复兴时的较相似,应该是较早的建筑。

这类立面看上去没有柱子,只用平行的瘦长的窗户来区分层次,或者是用叠式壁柱。

一般只有三层,第三层是拱形窗。

顶部有山墙,刻有花叶浅浮雕。

此类数量较少,在大南路、大新路、海珠路及和平路有零星的遗存。

第二种通常是由二或四根的长柱子把楼层连在一起,在柱子之间又有额坊分割层次。

中间两根长柱之间部分,二层以上常使用凸出的流线形露台,配以镂空的铁栏或石栏。

如万福路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其二三层窗户较大,三层有弧形露台,四层两侧窗户有券拱,楼顶有山墙。

第三种则较为简洁,通常是叠柱加上大型窗户,二层以上的为拱形窗。

顶部有山墙或女儿墙,有女儿墙的正中为一个圆形洞口,可能是受到南洋建筑风格的影响。

这种样式与传统文艺复兴式最大的不同,是它的立面基本由窗户与柱子构成,与广州人喜欢光线充足、明亮的居室相适应,相信是后期的建筑。

在大德路、起义路、中山六路和龙津路等可以看到这种形式。

第四种是在建筑中掺入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很流行的连拱廊建筑形式,在骑楼上体现在营造了一个有遮蔽的露台空间,但在装饰上比较简单。

在大新路、越秀南路等路上可找到少数。

4、简约巴洛克式
这种形式较为普遍。

巴洛克式追求不对称与不协调,常常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

曲面在城市街道建设里是一种很好的布局方式,因而工匠们在骑楼中比较多的运用了曲面。

这在万福路与文德路、北京路与大南路、长堤大马路与其他道路的转弯处,有比较流畅的运用(图2)。

巴洛克式经常采用成双的壁柱与叠柱,在骑楼中有明显的仿效。

大新路西段407-409 号的骑楼即体现了非常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

整座骑楼立面装饰华丽,叠柱增加了结构上的层次,敞廊又产生了透视上的幻觉,使得空间距离的深远感被夸大了,非常符合巴洛克的特色,具有很丰富的艺术感。

这是早期的简约式样。

后期的式样更为简约,工匠们不再把心思放在柱子上了,而是在敞廊内的天花都有圆形或菱形浮雕,更甚者四角配有花叶饰衬托,雕刻精细(图3)。

这些装饰没有巴洛克风格的繁琐与堂皇,只是业主为了炫耀或崇洋的目的而添加的。

所以几乎没有相同的装饰,特别是在天花上的。

这是人们求异心理造成的,但就是如此才给后人留下了赞叹的余地。

在大新路上可以看到很多保存得很好的天花装饰,极具欣赏价值。

5、折衷主义式
这是最最普遍的。

因为折衷主义集各家之所长,多变的形式能适应变化万千的社会,非常适合当时商业气息浓厚的广州。

商人们在建筑的功能上有了不同的要求,使建筑形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因此,折衷主义便如春风过境般,掀起了一场建筑的新生。

位于长堤大马路与靖
海路转弯处的中医馆骑楼,运用了巴洛克的曲面布局与叠柱,罗马式壁柱,有檐部与基座的方形柱廊,以及罕有的文艺复兴式的穹顶,立面无装饰,简单而庄严。

还有各种样式与中国传统装饰的结合,如底层面对人行道,直接是住宅的门口,使用趟栊门,两则有木窗,有的在门上并排开有两至三扇窗户,外墙的窗户也是本地传统的木构窗(较复杂的是满洲窗)。

另外还有多种风格的综合,这类已经很难明确区分是由哪种风格结合了,在广州的骑楼大部分都属于这种。

6、现当代式
这种风格的骑楼在结构、材料与造型上与之前的有了明显的不同。

它去掉了装饰与复杂的券柱,使用简单的方柱,立面线条简洁明快,符合当时世界上流行的功能主义。

北京路、上下九路沿线的骑楼,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挂上了非常具有时尚感的广告牌,以及使用现代的玻璃外墙。

虽然遮盖了传统,但并没有淹没,反而开创了新的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风格。

7、结语
广州在近代历史上的特殊位置,造就了中西文化在此地的交流与融合,使骑楼这种近代建筑遍布广州老城区,西方建筑风格伴随西方文化的传入,促成了骑楼的建筑风格。

建筑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通过上述的分析,可见广州骑楼建筑风格是如此的多元丰富,也从另一面证明了广州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