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生产工艺规程
二氧化碳充装操作规程范本

二氧化碳充装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二氧化碳充装作业,保障作业安全,确保充填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企业内二氧化碳储罐的充装作业。
第三条充装作业应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充装方法和操作流程。
第四条充装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五条充装作业必须由专人监管,确保充装操作符合规程要求。
第六条充装作业应按照安排的时间进行,不得私自延长或提前充装。
第七条充装地点应具备良好通风条件,禁止吸烟和明火。
第八条充装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静电服等。
第二章充装设备及工具第九条充装设备必须定期检验,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条充装设备应与电源独立,防止电气故障对充装作业的影响。
第十一条充装设备应设置防爆装置,并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第十二条充装设备应设置安全阀,保护储罐免受过压的影响。
第十三条充装设备应配备满足充装要求的流量计、压力计等,确保充装过程可控。
第十四条充装设备应定期维护,确保充装过程无漏气现象。
第十五条充装工具应使用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包括接头、管道等。
第三章充装作业流程第十六条充装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储罐、管道、阀门等设备,确保无泄漏现象。
第十七条充装作业前,必须确认充装质量,并准备好相应文件。
第十八条充装作业前,必须核实充装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正常使用。
第十九条充装作业前,必须检查气瓶,并清理气瓶表面的杂物。
第二十条充装作业时,必须确保充装设备和工具的连接牢固,不得漏气。
第二十一条充装作业时,必须严格控制充装流量和充装压力,避免过度充填。
第二十二条充装作业完成后,必须清理工作现场,整理充装设备和工具。
第二十三条充装作业完成后,必须更换滤芯和润滑油,保养充装设备。
第四章作业安全措施第二十四条充装作业时,禁止在充装现场吸烟和明火。
第二十五条充装作业时,必须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防止二氧化碳积聚造成危险。
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制造工艺

目录第一章液态二氧化碳储罐 (1)1.1装置简介 (1)1.2液态二氧化碳简介 (2)第二章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制造工艺 (3)2.1制造工艺流程 (3)2.2制造总体要求 (4)第三章储罐制造过程 (6)3.1压力容器主要设计数据 (6)3.2产品试板制造 (6)3.3筒体制造 (7)3.4封头制造 (9)3.5人孔接管 (10)3.6人孔接管 (10)3.7人孔法兰 (11)3.8人孔法兰盖 (12)3.9容器组装 (12)3.10液压试验 (14)第四章焊接工艺 (15)4.1焊接简介 (15)4.2工艺要点 (15)4.3焊缝节点 (17)4.4焊接试件工艺 (17)4.5焊接工艺卡 (18)参考文献 (25)第一章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1装置简介概述:低温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结构为内外容器组成的双层容器,为真空粉末绝热型式,可分立式和卧式两类,内容器材料选 16MnDR ,外容器材料可根据用户地区不同选 Q235-B 或 16MnR ,内、外容器夹层充填绝热材料珠光砂并抽真空。
(分为立式和卧式),表面防腐涂层采用喷砂除锈、吹扫、喷涂等工艺,同时采用了双组分快速固化液体涂料。
1.1.1用途储存液态二氧化碳( LCO2 )1.1.2有效容积绝热性能绝热材料选用热态下的珠光砂充填夹层并抽真空,夹层封结后真空度标准为:小于等于 103m真空度≤ 2Pa ,大于 103m小于等于 503m真空度≤ 3Pa ,大于 503m小于等于 1003m真空度≤ 5Pa ,以精湛的技术,独特的填充工艺,质量保证承诺,以达到最佳的绝热效果。
1.1.3安全技术特性低温液体二氧化碳储罐采用“组合、安全系统阀”使用两组安全阀同时工作,在安全阀定期校验时可关闭一侧,另一侧继续工作,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
1.1.4操作系统储罐内容器上部设置了压力表,差压式液位计和液位对照表,可以随时掌握内容器储存量及压力变化,便于充装及排液时的操作。
二氧化碳气体厂槽车充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移动式压力容器罐内介质分析和余压检测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充装过程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对自有槽车、外来槽车充装前的检查和介质成分分析。
3. 职责3.1充装站操作人员充装前严格按照充装前检查内容进行罐车余压检查,对检查结果负责,同时通知化验人员对罐内介质进行分析。
3.2检验人员接到通知后,按分析规程取样、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负责。
4. 罐内介质分析操作规程4.1严格按照液体二氧化碳的分析规程进行分析,其结果必须符合质量指标。
不符合质量指标的禁止充装,必须进行置换处理(新制造的汽车罐车或检修后首先充装的汽车罐车,充装介质前必须经抽真空处理,再用介质进行置换处理,要求真空不得低于650mm 汞柱),直到罐内气体含量达到质量要求,方可进行充装。
4.2 质量标准:按照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执行。
5.罐内余压检测操作规程5.1为保证罐车余压,汽车罐车卸液不得把介质完全排净,必须留有不少于最大充装重量的0.5%或100Kg 的余量。
5.2罐车余压要求:二氧化碳罐车不低于1.5Mpa,低于此压力,在充装时有形成干冰的危险。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得进行充装。
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安全操作规程1.司机将汽车槽车水平停放在指定装车地点,用手闸制动,关闭引擎,若有滑动倾向,车轮应防滑块。
2.司机将槽车停好后,槽车充罐员将《液体CO2罐装出库流水作业卡》交岗位,岗位操作员(或班长)凭卡检查后确认并在槽车前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设置安全区,相关应急措施到位。
当岗位操作员(班长)确认可接管充车后,槽车充罐员方可接管。
3.槽车充罐员接好充装管道后缓慢打开槽车与储罐之间的气、液相阀门,先打开槽车气相阀门,使槽车与K322或K122贮槽平衡压力,(A区可将压力降到1.0—1.2Mpa左右) 。
4.槽车充罐员打开槽车液相阀门,车间操作工打开储罐液相阀门进行充装作业,并保持槽车与储罐之间不低于0.2Mpa的压差,A区槽车的气相由操作工回收进入B区系统。
二氧化碳压缩工艺流程

二氧化碳压缩工艺流程标题:二氧化碳压缩工艺流程详解一、引言二氧化碳压缩工艺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处理过程,主要用于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高压液体或固体,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石油开采、化工、医疗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一工艺流程。
二、工艺流程概述1. 进气阶段:首先,从源头获取二氧化碳气体,如化工厂的废气排放、发酵过程等。
这些气体需要经过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以保证后续压缩的效率和设备的安全。
2. 压缩阶段:预处理后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压缩机进行多级压缩。
通常,压缩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后都有冷却器对气体进行冷却,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的设备损坏和气体分解。
3. 冷却与液化:在高压下,压缩后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会升高,需要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当达到临界温度和压力时,二氧化碳会从气体转化为液体。
4. 储存与运输:液态二氧化碳被储存于特制的低温储存罐中,然后通过专用的低温运输车进行运输,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液态状态。
5. 使用阶段:到达目的地后,根据需要,液态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减压阀转化为气态,用于各种应用。
三、工艺流程中的关键设备1. 预处理器:用于去除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杂质和水分。
2. 多级压缩机:实现二氧化碳的连续高压压缩。
3. 冷却器:降低气体温度,防止过热并促进液化。
4. 低温储存罐:专门设计用于储存和运输液态二氧化碳的设备。
5. 减压阀:控制和调节液态二氧化碳转化为气态的速率。
四、安全注意事项二氧化碳压缩工艺涉及高压和低温操作,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包括定期检查设备、使用防护装备、设置安全阀等,以防止泄漏和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五、结论二氧化碳压缩工艺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严格的过程,其高效运行对于优化生产流程、节约能源和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并掌握这一工艺流程,对于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二氧焊接工艺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文章作者:奇胜信息…来源:技术部更新时间:2008-12-30 17:44:03点击数:13451.准备工作1.1 焊丝 a.焊丝的选择焊丝直径选择:3.1角焊缝:母材厚并小于6.4mm,最大焊缝尺寸为母材厚度;母材厚度大于6.4mm 时,应较母材厚度小1.6mm,或按图纸要求。
3.2钻焊:钻焊最小孔径应大于开孔件厚度加8mm。
3.3.对接头焊接:对接头和角接头焊接,根部间隙最大为2-3mm。
3.4对接和角接,焊缝条高不得超过3.3mm,并缓和过渡到母材面的平面。
4.焊缝表面要求除角接接头外侧焊缝外,焊缝或单个焊道的凸度不得超过该焊缝或焊道实际表面宽度值的7﹪+1.5mm,同时去除焊渣。
5.检查5.1焊口的清理零部件的焊口及附近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毛刺、熔渣、油、锈等杂物。
5.2零部件之间的位置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和其空间角度应符合图纸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5.3零部件的材质焊接前应对零部件材质进行复核检验,以免材质用错及选用相应的焊接工艺。
5.4焊缝质量的检查焊缝尺寸符合图纸及相应标准规定,焊缝不允许有裂纹、夹渣、气孔和咬边等焊接缺陷,若发现应及时处理。
5.5焊接强度检查: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夹持焊接件两端进行拉伸,其拉伸强度不低于400MPa。
二氧化碳保护焊接规范和操作工艺作业指导书推荐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用的CO 2气体,大部分为工业副产品,经过压缩成液态装瓶供应。
在常温下标准瓶满瓶时,压力为5~7MP a(5 O~7 Okgf/cm2)。
低于1 MPa(1 0个表压力)时,不能继续使用。
焊接用的C02气体,一般技术标准规定的纯度为9 9%以上,使用时如果发现纯度偏低,应作提纯处理。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进行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焊接时,为保证焊缝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防止气孔产生,必须采用含锰、硅等脱氧元素的合金钢焊丝,同时还应限制焊丝中的含碳量。
其中H08Mn 2 SiA使用较多,主要用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焊接;H 04Mn 2SiTi A含碳量很低,而且含有0.2%~0.4%的钛元素,抗气孔能力强,用在对致密性要求高的焊缝上。
液体CO2装置操作规程

洛阳鑫冠化工有限公司40kt/a液体二氧化碳装置试生产操作规程目录目录 (2)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5)2、工业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规格 (8)3、原料气成分 (9)4、生产工序说明 (10)4.1原料气的脱硫脱醇 (10)4.2原料气的压缩 (11)4.3原料气的脱水 (11)5、工艺流程简述 (12)6、主要设备一览表 (14)7、主要工艺指标 (15)7.1 压力(MPa) (15)7.2 温度 (15)7.3 液位 (16)7.4 气体成分 (16)8、开车前准备 (16)8.1现场清理检查 (17)8.2系统吹扫 (17)8.3塔内净化材料的装填 (19)8.4试压 (19)8.5冰机系统抽真空 (20)8.6保温、刷漆 (20)8.7联动试车 (20)9、正常操作要点 (21)9.1预脱硫 (21)9.2水解精脱硫 (21)9.3吸附塔再生操作 (22)9.4分子筛再生操作 (22)9.5冷凝器 (23)9.6 提纯塔 (23)10、正常开停车 (24)10.1 开车前准备 (24)10.2 装置开车 (25)10.3正常停车 (26)10.4紧急停车 (27)10.5长期停车 (27)11、不正常情况原因及处理 (27)12、环保和安全要点 (29)13、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说明本操作规程为试生产操作规程;试生产结束后,由业主生产部门根据试生产情况适当修改相关参数,并按业主相关管理规定编制正式的操作规程。
液体二氧化碳装置试生产操作规程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了便于生产操作管理,本处列出与装置有关的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数据,以便工作时参考。
表1 二氧化碳的相变参数性质数值性质数值三相点:升华状态:0.101MPa温度,℃-56.57 温度,℃-78.5压力,MPa 0.518 升华热,kJ/kg 573.6汽化热,kJ/kg 347 固态密度kg/m3 1562熔化热,kJ/kg 195.82 气态密度kg/m3 2.814(-78.5℃)表2 液体二氧化碳密度-温度对照表温度℃密度kg/m3 温度℃密度kg/m331 463.9 -12.5 993.830 596.4 -15 1008.127.5 661 -17.5 1018.525 705.8 -20 1029.922.5 741.2 -22.5 1041.720 770.7 -25 1052.617.5 795.5 -27.5 1063.615 817 -30 1074.212.5 838.5 -32.5 1084.510 858 -35 1094.97.5 876 -37.5 11055 893.1 -40 11152.5 910 -42.5 11250 924 -45 1134.5-2.5 940 -47.5 1144.4-5 953 -50 1153.5 -7.5 968 -55 1172.1-10 980.8表3 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下的汽化热温度℃汽化热kJ/kg温度℃汽化热 kJ/kg-56.57 347.77 -10 261.54 -55 345.18 -5 248.95 -50 337.06 0 234.85 -45 328.82 5 219.03 -40 320.41 10 201.21 -35 311.75 15 180.2 -30 302.8 20 155.23 -25 293.63 25 119.37 -20 283.63 30 62.97 -15 270.04 31 0表4 液体二氧化碳饱和蒸汽压温度℃饱和蒸汽压k Pa温度℃饱和蒸汽压k Pa温度℃饱和蒸汽压k Pa温度℃饱和蒸汽压k Pa-59 465.96 -36 1162 -13 2430.2 10 4501.4 -58 487.15 -35 1203.8 -12 2501.7 11 4613.9 -57 509.05 -34 1246.6 -11 2574.7 12 4728.5 -56 531.67 -33 1290.4 -10 2649.4 13 4845.3 -55 555.05 -32 1335.5 -9 2725.5 14 4964.4 -54 579.19 -31 1381.6 -8 2803.2 15 5085.7 -53 604.1 -30 1428.9 -7 2882.7 16 5209.3 -52 629.8 -29 1477.5 -6 2963.6 17 5335.1 -51 656.3 -28 1527.2 -5 3046.3 18 5463.5 -50 695.65 -27 1578.3 -4 3130.7 19 5549.2 -49 711.8 -26 1630.4 -3 3216.7 20 5727.4 -48 740.9 -25 1683.9 -2 3304.5 21 5863.1 -47 770.7 -24 1738.5 -1 3394 22 6001.4 -46 801.5 -23 1794.6 0 3485.3 23 6142.4 -45 833.3 -22 1852 1 3578.4 24 6286.1 -44 865.8 -21 1910.6 2 3673.3 25 6432.8 -43 899.4 -20 1970.6 3 3769.9 26 6582.1 -42 933.9 -19 2032 4 3868.6 27 6734.6 -41 969.4 -18 2094.8 5 3969.1 28 6890.1 -40 1005.9 -17 2159 6 4071.5 29 7048.9 -39 1043.4 -16 2224.6 7 4176 30 7210.9-38 1081.9 -15 2291.7 8 4282.4 31 7376.3 -37 1121.5 -14 2360.2 9 4390.8表5 二氧化碳的工程量值性质数值性质数值气体粘度,mPa·s 0.0138(0℃,0.101MPa)热导率52.75(0℃,0.101MPa)/[W/(m·K)]表面张力,mN/m 9.13(-25℃)折射率1.0004506(0℃,0.101MPa,λ=546.1)比热容,kJ/(kg·K)(0℃,0.101M Pa)Cp 0.845Cv 0.6512、工业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规格本装置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GB10621-2006标准的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
a2o工艺操作规程

a2o工艺操作规程一、引言a2o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a2o工艺的操作规程,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a2o工艺操作规程1. 水质检测:在开始运行a2o工艺之前,首先需要对进水水质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SS(悬浮物)等指标,以了解水质的污染程度。
2. 进水调节:根据进水水质的检测结果,进行进水调节。
如若COD 过高,可通过加碱中和、加酸调节pH值等方式进行处理,以保证进水水质符合要求。
3. 污泥回流:a2o工艺中的关键环节是污泥回流。
通过将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从沉淀池中回流到好氧池中,实现有机物的氧化。
污泥回流量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效果进行适当调节,以保证工艺的稳定运行。
4. 氧化反应:在好氧池中,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
这一步骤需要保持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浓度适宜,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同时,还需要控制好氧池的温度、pH值等因素,以提高处理效果。
5. 沉淀沉降:经过好氧反应后,污水中的有机物已经被有效降解。
此时,污水进入到沉淀池中,在此处进行沉淀沉降。
沉淀池中的污泥需要定期进行排泥,以保证沉淀效果。
6. 出水处理:经过沉淀池后,污水中的有机物已经大大减少。
此时,将污水送入深度处理环节,如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等,进一步提高水质,以达到排放标准。
7. 污泥处理:a2o工艺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浓缩、脱水、消化等。
处理后的污泥可以用于土壤改良、沼气发电等用途,实现资源化利用。
8. 运行监控:在a2o工艺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定期的水质检测和污泥检测。
通过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保证工艺的稳定运行和水质的稳定达标。
三、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2. 操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用具,避免接触污水和有害物质;3.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修;4.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操作参数;5. 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泥产生。
2023年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规程篇

2023年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规程篇书目二氧化碳液体泵平安技术操作规程一、打算工作1、仔细检查充装系统电器、仪表、平安阀、衡器是否正常有效。
2、将确认后的待充二氧化碳空瓶余气放掉,牢靠卡好,打开气瓶阀门,称好瓶重,确定好充装量。
3、全开充装送液总阀和各充装卡连接软管底阀;打开2-3只待充气瓶软管上的球阀,使剩余的2-3只气瓶处于予充状态。
二、启动1、泵的冷却。
关闭回气管上的放空阀和回液旁通阀;打开两只相串连的回气阀,待泵头缸体内的压力与贮槽内压力平衡后,再全开两只相串连的泵进液阀(靠贮槽端的一只进液阀常开)。
留意保证泵的吸入压力必需大于1.3mpa,防止进入泵的液体二氧化碳形成干冰,导致二氧化碳泵无法启动。
2、当泵冷却完毕(冷却时间约1分钟左右),即可启动开机,将其转速调至每分钟500转左右。
留意在此期间各管路阀门开关状态不变。
3、正常启动后将产生下列现象:a.泵的排出管起先结霜;b.可听到稍微的振动声,证明泵的进、出阀正在工作;c.排出管上的压力表显示渐渐的压力上升。
三、留意1、泵起先工作期间,假如发觉系统的某些接头部位出现渗漏,应停止充瓶工作,将渗漏部位复原常温,消退渗漏故障,以防由于渗漏引起管路内二氧化碳形成干冰而堵塞管路。
2、假如发出异样声音,显示管路中形成了过高压力,则应马上停泵,查找缘由。
3、充装过程中,留意保持平稳切换钢瓶,严防系统压力骤升,伤损系统和发生担心全事故。
4、严格执行液体二氧化碳充装平安技术操作规程。
5、充装总阀始终保持常开状态,严禁关闭。
四、停泵1、正常充瓶工作完毕后,首先关闭泵的进液阀,将调速旋钮复原至零位,然后切断电源。
2、打开送液管道和泵回气管道间的旁通阀(回液阀),使其充装管路中的二氧化碳液体压回贮槽。
3、待回液完毕后关闭回气阀,打开回气管路上的放空阀将管线中不能返回贮槽的气液放空。
4、关闭放空阀。
5、紧急停泵。
假如系统出现故障,则应首先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大,待故障解除后再重新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平健新气体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生产工艺规程(一)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1. 整套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分为三个工段,分别是:压缩吸附工段(100号);精馏贮存工段(200号);冷冻液化工段(300号)。
工艺流程示意框图如下:工艺流程示意框图2. 主要设备1. 压缩吸附工段(100号)从酒精装置引来常压、低于40℃的二氧化碳原料气,在罗茨鼓风机的作用下首先进入水洗塔中,用循环水洗去原料气中的杂质并降低原料气的温度,由塔顶引出送入稳压罐中,稳压后的原料气体再由稳压罐上部引出送入二氧化碳压缩机中。
二氧化碳压缩机是三级压缩,分别把原料气由常压压缩到0.3、0.9和2.5MPa。
每一级经过压缩后,气体分别进入到级间冷却器,由冷却水降温冷却,然后进入级间分水器分水,再进入到下一级压缩。
原料气经三级压缩增压到2.5MPa后,送入第一冷却器中,用来自300号系统的液氨冷却降温到5~10℃,由分水罐分水,再进入第二冷却器中释放冷量。
升温后的原料气由第二冷却器顶部引出经脱硫床脱去总硫和二硫化碳等组份后进入吸附床,甲醇、乙醇、乙醛等含氧有机物在吸附床中由吸附剂吸附除净。
原料气由吸附床底部引出进入干燥床进行深度脱除水份和油脂。
由干燥床顶部引出的二氧化碳气送进第二冷却器降温后,再进入预冷器进行深降温。
压缩机设有进出口短路阀门,用以调节流量和压力。
各分水器底部的排水分别连接到废水管网中。
脱硫床设计为两个同样大小体积的圆桶形,根据原料气中总硫和二氧化硫的含量,可并联或串联使用,也可只使用一个脱硫床,另一个为备用床。
吸附床同样设计为两个同样大小体积的圆桶形,在某一时间内,原料气由吸附床A顶部进入吸附床,重组分甲醇、乙醇、乙醛等含氧有机物杂质被吸附剂吸附,净化后的原料气由吸附床A底部引出送入干燥床中。
当吸附床A需要再生时,原料气经过阀门切换进入吸附床B中进行相同操作。
此时引入残气作为再生气,通过电加热器A,将再生气逐渐加热到电加热器A出口为120℃,从吸附床A底部引入,反向把吸附的杂质解吸下来,再从吸附床A顶部引出经过阀门排空。
保持吸附床顶部出口为80℃恒温1小时,就可以把杂质解吸干净。
此时关闭加热电源,利用预冷器引过来的低温残气,迫使床层迅速降到常温,以备再用,如此便完成了一次循环。
两个吸附床轮换操作,可以使生产连续进行。
干燥床也设计为两个同样大小体积的圆桶形。
在某一时间内,原料气进入干燥床A中,在压力作用下水分、油脂等杂质被床内的吸附剂吸附,净化后的原料气体从干燥床A顶部引出,送入第二冷却器中。
当干燥床A吸水接近饱和后,原料气经过阀门切换进入干燥床B中进行相同操作。
此时引入残气作为再生气,通过电加热器B,将再生气逐渐加热到电加热器B出口为250℃,从干燥床A顶部引入,反向把吸附的杂质解吸下来,从干燥床A底部引出经过阀门排空。
如此保持干燥床底部出口为150℃恒温1小时,就可以把杂质解吸干净。
此时关闭加热电源,利用预冷器引过来的低温残气,迫使床层迅速降到常温,以备再用,如此便完成了一次循环。
两个干燥床轮换操作,可以使生产连续进行。
2. 精馏贮存工段(200号)由300号工段中液化器引来的液体二氧化碳直接进入精馏塔中,液体二氧化碳中所含的氢气、氮气、氧气、甲烷等轻组分从塔顶部排除,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则从塔底部引出送入产品贮罐中贮存。
从精馏塔顶部排除的轻组分不凝气经节流降压到0.2Mpa,温度降到-10~-40℃左右,送到预冷器中回收冷量后排空,或用于电加热器、吸附床、干燥床吹冷降温床体后运载解吸气体再排空。
塔底再沸器所需要的热源是由螺杆式氨压缩机出口引出一小部分高温气氨供给。
高温气氨放热给液体二氧化碳后变成液氨,经节流压力降到0.2Mpa左右,温度降到-15~-20℃送到液化器中换热变为气氨,经氨分器回到冷冻压缩机入口。
3. 冷冻液化工段(300号)经过吸附、干燥、降温由100号工段中引来的原料气体,在液化器中被节流降温到-15~-20℃的液氨进一步冷却,原料气降温到-14℃左右,在此条件下气体中的绝大部分二氧化碳被液化,连同轻组分氮气、氧气、甲烷等一起被送到200号系统的精馏塔中。
使二氧化碳液化降温的液氨是由制冷系统提供的。
气氨进入螺杆式冷冻机压缩到1.0Mpa左右,进入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冷却为液氨后贮存在贮氨器中。
由贮氨器出来的液氨,经过节流后压力降到0.2左右Mpa,温度降到-15~-20℃分别送到液化器、全凝器和第一冷却器中,液氨本身被汽化重新返回到冷冻机中。
(三)装置的操作1. 首次开车准备工程建设竣工后即进入单机首次试车,在单机试车运转正常后才能进行系统的联动试车。
单机首次试车前必须做好管路系统和机电设备的开车准备工作,然后进行机泵的单机试车。
在投产后,如进行了管路或设备改动及大修,则再次开车时也应参照首次开车的要求进行开车前的准备。
1.1 管路系统的准备工作管路系统的开车准备主要是指管路系统中的工艺管道、管件及阀门等的检验,管道系统的吹扫与清洗,管道系统的气密检验等。
由于本装置有液氨冷冻系统管线,因而管路系统的检验需特别仔细认真。
1.1.1 工艺管道、管件及阀门的检验A. 逐根核对所用管道的材质、规格、型号是否与设计相符。
B. 逐根严格检查管道是否有裂纹、孔、褶皱、重皮、加渣、凹陷等外观缺陷。
C. 逐个检查法兰、弯头、三通、异径管等管件材质、规格、型号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D. 检查管件的法兰密封面是否平整光洁。
严禁有毛刺或径向凹槽。
法兰螺纹应完整、无损伤。
凹凸面法兰应能自然吻合,凸面高度不得低于凹面深度。
E. 在法兰连接时,法兰间应保持平行,禁止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
F. 非金属密封垫应质地柔韧,无老化变质、分层现象及折痕、皱纹等缺陷;金属密封垫的尺寸、精度应符合规范,无裂纹、毛刺、凹槽、径向划痕等缺陷。
G. 检查各种工艺阀门的规格、型号、压力等级、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H. 所有阀门均应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试验应用洁净水进行。
I. 阀门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强度试验,以壳体和填料无渗漏为合格。
J. 阀门的严密性试验在公称压力下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完成后应排净积水,关闭阀门,密封出入口,密封面应涂防锈油脂(需脱脂的阀门除外)。
K. 安全阀在安装前,首先应检查其规格、型号、压力等级、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设计规定进行调试与整定。
1.1.2 管道系统的吹扫A. 在装置全部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吹扫,可分段吹扫。
一般工艺管道的吹扫气可用压缩空气或压缩氮气,水管线也可用蒸汽吹扫,仪表管线用仪表风吹扫。
吹扫气压力一般应不低于0.5MPa,不锈钢液压管线的吹扫压力应不低于1.0MPa。
B. 管线吹扫的顺序一般是先主管、后支管,分段进行。
遇到孔板、滤网、止回阀、节流阀、调节阀等装置,必须拆除。
C. 各罐、塔、床类设备应和管路系统一同吹扫。
D. 吹扫过程中,应用锤子(不锈钢管道用木锤)不断敲击管道。
E. 在吹扫排气口设一白布或白色的靶板,当吹出的气体连续5分钟无尘土、铁锈、焊渣、水或其他脏物,白布或白色靶板颜色无变化时,认为吹扫合格。
1.1.3 管道系统的强度检验A. 管道系统的强度检验应在管道系统、支吊架施工完成后进行。
B. 管道系统强度试验前应将不能参与试验的设备、仪表等隔离,安全阀应拆除或隔离,加装临时盲板的位置应有明显标记。
C. 试验中,压力应缓慢上升,在达到试验压力后,应稳压10~15分钟,以目测系统无变形、渗漏为合格。
D. 试验中如遇问题,不得带压处理,应在卸压消除缺陷后重新试验1.1.4 管道系统的气密性检验A. 在完成管道系统的吹扫和强度试验后还应进行气密性检验。
B. 系统各设备、管道、仪表均应按设计安装好才可进行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试验。
C. 升至实验压力后,要求用肥皂水检查所有管件连接处和管道焊缝,如有泄露点,则应卸压处理后再继续检查,严禁带压处理。
D.系统保压要求:用压缩机将系统升压到2.5Mpa,保持压力最少4小时以上,压力下降量不超过系统压力的0.5%。
1.2 机泵、控制系统的单机试车1.2.1 二氧化碳压缩机的单机试车,具体操作见设备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
1.2.2 氨压缩机的单机试车,参见设备生产厂家的说明书1.2.3 电加热器、装车泵的单机试车,具体操作见设备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
1.2.4 DCS控制系统运行正常,所有手动、气动调节阀门运行灵活。
开车前各个调节阀应按0-25%-50%-75%-100%-75%-50%-25%-0的阀位操作数次,以检查各控制信号与现场的阀位是否一致及其重现性。
开车准备工作检查符合要求后,控制系统及所有仪表通电并投入运行进行联动开车。
2. 正常开车步骤2.1 压缩吸附工段2.2.1 开启系统冷却循环水水泵。
2.1.2 打开循环水过滤器进出口阀门(V102、V103),关闭旁通阀门(V104)。
2.1.3 打开罗茨鼓风机A进出口阀门(V107、V105),罗茨鼓风机B备用。
2.1.4 打开水洗塔入口阀(V109)。
2.1.5 开启水洗泵A进出口阀门(V113、V111),水洗泵B备用。
2.1.6 打开二氧化碳压缩机各级进出口阀门及循环水冷却水进出口阀。
2.1.7 打开分水器进口阀门(V136),关闭疏水阀门(V137、V138)。
2.1.8 打开脱硫床A进出口阀(V147、V143),关闭A/B床串联阀门(V145、V146、V144、V148),脱硫床B备用。
2.1.9 打开Y型过滤器前后阀门(V141、V142),关闭旁通阀(V140)。
2.1.10 打开吸附床A进出口阀门(V149、V155),关闭阀门(V150、V151、V152、V153、V154、V156),吸附床B备用。
2.1.11 打开过滤器前后阀门(V167、V168),关闭旁通阀门(V166)。
2.1.12 打开干燥床A进出口阀门(V175、V169),关闭阀门(V173、V174、V176、V170、V171、V172),干燥床B备用。
2.1.13 打开过滤器前后阀门(V181、V183),关闭旁通阀(V182)。
2.1.14 打开第二冷却器出口阀(V186)、预冷器出口阀门(V190)。
2.1.15 全开残气管道阀门(V179、V180)。
2.1.16 关闭电加热器A/B进出口阀(V159、V161、V160、V162)及旁通阀(V157、V158)。
2.1.17 开启水洗泵A,使水洗塔中洁净水循环。
2.2 精馏成品工段2.2.1 打开精馏塔进口阀门(V209)。
2.2.2 打开精馏塔顶残气排放阀门(V203、PV202、V201),关闭旁通阀(V202)。
2.2.3 打开塔底再沸器产品出口阀(V213、V215、V216、LV202、V221、V228、V235、V242)及各产品罐进口阀门,关闭旁通阀门(V217)、放空阀门(V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