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合欢树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4合欢树课件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4合欢树课件语文
合欢树
1.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 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
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读和品味。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史铁生(1951-2010年),中国现代作家,著
名编剧,小说家。生于北京,18岁赴陕西插队。20
岁时,因腿疾住进了医院,那天是他的生日,从此 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七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 作。1983年他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 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一个被命运打倒而最终又站 起来的人! 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 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①孩子是希望的象征,树影儿是母爱的象征,作者祝福孩子沐浴着浓 浓的母爱健全幸福地成长。 ②结尾孩子的“会”,说明母爱是普遍的,可以延绵。 ③孩子的“不会”,说明母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母亲已逝,但树 仍在,爱仍在。 这种写法效果: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深化主题;含而不露,韵 味悠长。
探究八:全文几乎所有内容都围绕着母亲,为什么以《合欢 树》为题?
从字面看: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 从内容看: ①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是 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 ②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者、呵护者,合欢树是母爱 的象征。 ③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 ④合欢树见证了母子共 同与命运抗争过程: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 ⑤母子合欢的象征 从作 用看:别致蕴藉,耐人寻味。
(4)“后悔没早去看”可是,真正想去看的时候又看
不到了,就像现在,母亲当初的希望实现了,她却已不在人
世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真是“挺后悔没早去看”, 那份遗憾,那份痛悔,紧紧缠绕吞噬着儿子思念母亲的心。 我附着在合欢树上的复杂心态,也折射出我对母亲对人 生的复杂心态变化:对母亲,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痛悔;对 人生,由不敢面对到敢于面对再到走向成功。这份复杂心态 也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独特所在,深度所在。

高一语文上册25合欢树4华东师大版

高一语文上册25合欢树4华东师大版

• 三、文章行文有 什么特色?
• 文章行文简洁,表现力强。文章前面部分采 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对“我”10岁时、 20岁时、30岁时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进行概 括性描述,突出重点,略去枝节,选择富于包孕 性时刻的精彩画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文章写合欢树的 部分行文也很简洁。通过“那年”“第二 年”“第三年”“又过了一年”“再过一年”几 个镜头迅速勾勒出合欢树成长“历程”,突出展 示了合欢树“变化”之大。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在季节轮回中固守家园 撑一树浓荫一生为子女 默默付出
――希望树
子女生而为一棵树 在母爱的哺育下茁壮成长 蓦然回首中 承载了多少母爱的温暖
――理解树
母亲---子女 生而为一棵树 血脉相连、不离不弃 是人生风景中最为坚强的
守候。 ―――亲情树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 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 了双腿”)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1981年 因肾受损停止工作回家疗养,1983年患尿毒症至今,靠每周三次 透析维持生命。在残疾和疾病的双重困境中,他对人生、对生死、 对怎样活着、对爱等进行思考,并把这些思考通过作品表达出来。 (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5年《病隙碎 笔-史铁生人生笔记》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
凝望母亲
获奖了,登门采访的记者多了…… 我摇车躲了出去,想着她,只看见风从树林 中穿过…… 我此时知道母亲心里太苦了……
三 十 岁 以 后 ……
凝望母亲 街 上,摇 车 的 我……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那棵“草”,在 时间中展现着生命力。母亲很高兴,她以为这是个 好兆头……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4. 合欢树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4. 合欢树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
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
车进出太不易。
可以去却不想去与其在街上瞎源自,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这 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 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
拓展阅读
香港作家李碧华曾推荐过一本 名叫《给母亲的短柬》的小册子— —收集了社会各阶层不同的人曾经 不敢、不忍、不好意思、没来得及 向母亲说的话——
“求你来领我出去,妈妈,我 在森林中迷路了! ”
“妈妈,不要再操劳了,你做得 够多了,让我们把爷从医院带回家 去。——我好担心你俩都会死。”
“妈妈,每当我软弱,夜里 想哭,我会梦见你,温柔地拍 着我的背。”
“当我见到桔梗花砰然绽放, 令我想起你在年轻的日子,大太 阳下,持着一把伞。”
“在我小时候,曾骂: ‘你去死吧!’。现在,我多 想把那小孩杀掉。”
“妈妈,我今天在巴士站见 到一个女人很像你,我帮她提 袋子了。”
“在电话中说真的有点不好 意思,所以我偷偷写个字条: ‘对不起,妈’。”
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 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 之畔,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 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 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 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如痴如醉。
合 欢 树
史 铁 生
——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 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 忧,丧(sāng)则致其哀,祭则 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孝经.孝经行章第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 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湖北省天门市杭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4《合欢树》课件 语文版

湖北省天门市杭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4《合欢树》课件 语文版
(1)文章整体感知:这篇文章记叙了 对母亲的回忆 , 体现了 深沉的母爱,表达了 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
(2)跳读课文,说说母亲为作者做了哪些事?
为“我”治病 鼓励我写作;
给“我”借书; 推“我”去看电影。
【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3分钟)
在线测学(1分钟)
先独立在导学案上完成自学检 测题,再将题目答案提交到平台上。
质疑思学(2分钟)
(1)根据自学检测反馈的成绩,对照正确答 案进行反思,同桌间相互强化巩固落实。 (2)语文组长将组内存在的疑问统计整理并 拍照上传至活动《合欢树》自学反馈,并在课 后进行组内交流。
第一段——训练展示
【环节三】自展提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25分钟)
1、学情反馈(2分钟)
根据线上提交的自学检测,结合 解析,生生、师生交流,解决疑难问 题。
合欢树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表达 真情。 3、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 恩、学会珍惜。
第一段——自学质疑
【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 (10分钟)
明确目标(1分钟) 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
自学教材(6分钟) 带着下列问题朗读课文并解答问题。
(2)找出合欢树的生命历程和母亲对合欢树 的态度变化的细节,完成下列填空题。
合欢树的生命历程 母亲的神态、心理
第一年 路边挖来种在花盆里
第二年
没有发芽
第三年 长出叶子,茂盛
第四年
移栽到地上
第五年
喜欢 叹息 高兴 念叨
忘记
归纳:
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 似之处,因此合欢树是作者命运的写照,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合欢树》名人名家评论史铁生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合欢树》名人名家评论史铁生

名人名家评论史铁生评价“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有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

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

他可能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识的弱智小女孩而担忧,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蒋子丹“在红卫兵一代中,史铁生也许是极少数能够超越自身,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

他与张承志同样至今仍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史铁生的理想主义不再以群体为本位,而代之以明确的个人立场;生命的意义不再与历史的或形而上的终极目标发生关联,而是对虚无困境的战胜和超越;他的理想主义也不再是咄咄逼人的,侵略性的,而是温和的,宽容的,充满爱心的。

”——许纪霖“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

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

”——贾平凹评论《我看史铁生》陈村我在新年的头上专程去一次北京,为的是和史铁生做个谈话,用在《收获》的专栏上。

本来早该去了,因为年底忙乱,因为他和我的身体都要挑一个恰当的时候,还因为我说的等2001年再去飞机栽下来也是21世纪的作家啦。

合欢树全文注释及给人启示 合欢树课文原文解析

合欢树全文注释及给人启示 合欢树课文原文解析

合欢树全文注释及给人启示合欢树课文原文解析史铁生,是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

他的散文语言清新、平淡,优美隽永却又意蕴深沉,充满哲思。

除此之外,他的写作手法也是登峰造极,尤其是象征的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王又平说:史铁生绝对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

史铁生文字的魅力就体现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其中《合欢树》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艺术成就突出,语言平易浅近、朴素自然,实则暗含玄机。

《合欢树》这篇散文不到二千字,形象饱满生动。

文章前面部分采用蒙太奇手法,以跳跃性思维和对比的笔墨,重点描写了儿子突然残疾的灾难性事件给母亲带来的打击和巨变,呈现了母亲艰辛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通过平淡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的思念和“子欲养而亲不待”沉重的悲痛之情。

现在让我们深度拆解史铁生的这篇《合欢树》来学习吧。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拆解,分别是叙述与抒情、结构、语言和写作手法。

一、叙述与抒情初读这篇文章,内心是有许多疑问的。

本篇文章明明写的是母亲,却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而以树为题,文章前半部分却不提树一个字。

直到了第七段,才由邻居提到“合欢树”,才开始追溯树的来历和树的成长过程。

到最后却都没有看到树。

有些句子不能理解:为什么“悲伤也成享受”。

为什么说“但他不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这又有什么寓意呢?文章开始以跳跃式的时间线写了10岁,20岁,30岁,作者与母亲的生活片段。

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10岁那年作文得奖,而引发的母子之间一场小冲突。

20岁时母亲想尽办法给他治病和鼓励,帮助他完成写小说的梦想。

30岁以后对母亲那种压抑在心底,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

在这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中,只写了一句“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来描写母亲的外貌,但呈现给我们的人物形象却是非常生动、丰满。

史铁生对人物的刻画和摹写准确,却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直击要害,抓住人物的精髓。

合欢树

合欢树
给“我”治病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鼓励“我”写作
语言描写
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动作描写
无私无怨
坚强执着
宽厚仁慈
牺牲奉献
“我”双腿残废后 “我”对母亲的态度 :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对于治病丧失信心 对生活感到绝望
问题探究:
文章为何以“合欢树”为题?
合欢树在作者心目中占有特殊位置。 当大院子的老邻居们提到“小院子” 的时候,作者以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为 托词来掩饰;但当邻居们提到合欢树 的时候,作者却“心里一阵抖”,这 种独特而剧烈的心理活动,深刻表现 了“合欢树”在作者心中非同寻常的 意义。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史 铁 生
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 于1969年插队延安,因双腿瘫痪于 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 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1972-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 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 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 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 说奖。 代表作 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哲理性长篇小说 : 《务虚笔记》 散文: 《我与地坛》
“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时
母亲
因操劳而早逝 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 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 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 (子欲养而亲不待)。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 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 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 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 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 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 已入了土!”

《合欢树》优秀教案

《合欢树》优秀教案

《合欢树》优秀教案人教版《合欢树》优秀教案(通用5篇)《合欢树》是一篇怀人散文,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合欢树》优秀教案,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合欢树》优秀教案篇1一、导入年轻时期,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

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之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当作者的小说发表获奖之际,母亲却撒手人寰了,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

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

二、题为《合欢树》,却在文章已过半的第五段引出合欢树,那么前文以时间为线索的大量追忆,是否游离了课文标题? ——作具体分析1、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第十二自然段)三、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

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

如果自己不残疾的话,母亲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我”的残疾,带给了母亲更大的不幸,为了照顾儿子,母亲心力交瘁,49岁就离开了人世。

所以作者一直带有一种愧疚。

如果不是自己的厄运,好胜的母亲,完全可以去实现她的理想。

所以作者不敢直面合欢树,作者更感内疚,揪心的悲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的深深的追思。
2.语言朴素淡雅、坦率诚恳。作者内心的深情 蕴藏于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与刻意的雕饰,
作者思绪所至,笔触所到,深切隽永的真情就蕴含
状元成才路
其中,耐人寻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拓展延伸
读完本文,母亲的爱和作者的悔让我们深有感触。 为此,我们决定开展“感恩母爱”的主题活动。现在, 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完成下面的题目吧。 1.你从哪些点滴小事感受到母亲对你的爱? 2 请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3 请你说说该如何回报母亲的爱。
母亲的状 态或特征
2、3 二十岁
4 三十岁
母亲的 “我” 母亲的状 反映 的反映 态或特征 作文比赛 急着说她 扫兴、装 年轻、聪明、 1 十岁 得第一 自己 作不注意 最好看 为我治病, 2、3 二十岁 双腿残废 鼓励我写作 只想写小说 不年轻,有 了白发 抱了希望 我
状元成才路
所在 段落
人生 节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5年版)。在生命本该灿烂多彩的二十岁, 命运给了作者沉重的打击——双腿瘫痪。刚开始, 作者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沉浸在痛苦和 悲伤之中,对于照顾自己的母亲极为不理解;等到 他真正懂得了母亲,母亲却已永远离开。这篇文章 是基于作者对母爱的重新审视与细心体察而写出的。
象征、借物抒情
合 欢 树
状元成才路
借写树来
忆人、写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母 亲
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 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 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回忆往
事,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感到幸福
和温馨,从而产生一种享受感。所以,“悲伤也
成享受”。
2.文中多次出现小孩子看合欢树的这一场景有何
意义?
合欢树的意义和价值已经与“我”的感情不 可同日而语了,尽管那个孩子不能像“我”一样 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但那孩子还是能记得合欢 树——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妈妈,会去看看 那棵树。尽管历经了沧桑变化,树的情感价值也
会不同,但树还是那棵树,还会被不同的人以
4 合欢树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学常识;把握文章线索,理解 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的技巧,掌握文中象征手 法的运用,品味本文语言特点。(难点)
状元成才路
3.感悟文章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学会爱和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恩。(重点)
状元成才路
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 不愿提起。
(2)很少再去小院儿,“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 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 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 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 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 的悲伤。
早逝的可敬形象形成对比。
2.第②段中“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 这一句话,表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是母亲鼓励“我”的话,表现出母亲相信
“我”的病能治好,不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同时
也表现出母亲顽强、坚定的性格特点和她对“我”
浓浓的爱,十分贴切感人,让读者受到母爱的感染。
3.怎样理解作者所听到的自我内心问题的回答?
开始写作
事业有成
茁壮成长
花繁叶茂
母亲的恩泽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2
合欢树=“我”
他同合欢树一样,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
是病中的自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6.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 的态度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 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
关于命运、关于生命的感悟,升华了文章主题,
耐人细嚼。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4
合欢树=爱的传递
母亲已逝,母爱恒在。那个孩子仿佛正延续
着我的生命、我的记忆,千千万万的孩子和母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延续着母子间的深情,上升到天下母爱,这是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的传递。
生命的感悟
“合欢树”象征意义
“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托,是本文的 线索,折射出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作者由残 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这都是“合欢树”丰富的象征意义。
新课导入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北京人。 1969年,史铁生去延安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 痪回到了北京。他的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 人》于1979年发表,以后陆续发表了多篇作品。其 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性。代表作品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午餐半小 时》《我们的角落》《山顶上的传说》等。
这是作者内心自己对问题的回答,是自己对自
己的安慰,也表明了作者深深地感到自己给母亲带
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作者在自责、
在内疚。
4.读课文第⑧段,找出相关语句(原文)完成下
表,母亲在合欢树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合欢树 第一年以为是含羞草
第二年没发芽 第三年长出叶子 第四年(长大了) 有一年开花了
够呛:十分厉害;够受的。 稀奇古怪:稀少罕见。稀奇,稀少新奇;古怪, 稀奇罕见。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惊惶:惊慌。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侍弄:经常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摆弄, 修理。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所在 段落 1 人生 节点 十岁

母亲的 反映
“我” 的反映
不同的方式记住,树是永恒的,因此,母爱也
是永恒的。那孩子就是记住那树,记住母亲的
人之一。
结构梳理
十岁,பைடு நூலகம்亲聪明好看 追忆母亲
二十岁,母亲已不年轻
三十岁,母亲已逝
合 欢 树
推说不看——愧疚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追 思 母 亲
状元成才路
思索合欢树
状元成才路
主动去看——思念 未能看到——后悔
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描述母亲在三个不同时段的生活场景,
愧疚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静了,“与其在街 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由“不愿”“推说”到“不如就去看看”写出 了作者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其真正原因就是对母 亲的思念。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思念
状元成才路
(4)“我问起那棵合欢树”“这么说,我再也看不 见它了”“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 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 母亲似乎就在身边。所以“悲伤也成享受”。
课后作业
请你为你的母亲设计一份贺卡,献上一句话
或说说心里话,表达你的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声 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字词学习
◆生难字
敷( fū ) 熏( xūn )
状元成才路
灸( jiǔ ) 惊惶( huánɡ)
虔诚( qián ) 够呛( qiàn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jiǎo xìnɡ)兆头( zhào ) 昼夜( zhòu ) 侥幸(
侍弄( shì ) 瘫痪(tān huàn )
◆词语集注
后悔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3
合欢树=母亲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爱 的象征和化身,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7.看树影儿的孩子有什么深刻涵义?体现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作者以想象小孩子长大后看树、想妈妈的情
形来收束全文,不仅仅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追思,
更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引起人们关于母爱、
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与命运抗争的经历,彰显了
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同时,也通过记述合欢树的生
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写作借鉴
1.巧用象征,借物抒情。文题为“合欢树”, 通读全篇,惊觉本文是写人叙事的文章,才知合欢
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合欢树”表现了母爱的深沉,表达作者对
4
第一篇小 三十岁 说发表 另一篇小 说获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心烦。 已经逝世 迷迷糊糊听 已经离开我 到回答,得 整整七年 到一点安慰
状元成才路
课文解读
1.文章第①段为什么要写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一场小 冲突?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可爱
率真的性格特点,这为后文母亲给“我”治病的坚
强形象做了铺垫;同时也与后文母亲因操劳过度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母 亲 种在花盆里/心思全在别处 叹息/不舍得扔掉 高兴/侍弄/不敢再大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移出盆/栽在窗前 已不在人世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1
合欢树=母爱
母亲对小树倾注的爱源自于对儿子未来的希
望。合欢树上寄托着母亲的希望,寄托着对儿子
的爱。
5.“我”与合欢树有什么关联? 我 两腿残废 合欢树 没有发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