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记录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批记录管理规程范文

批记录管理规程范文

批记录管理规程范文一、总则为了规范批记录的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批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产品质量,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批记录管理的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

三、批记录的定义和分类1.批记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批次产品从原材料进货验收到生产全程的各项操作进行记录,并按规定进行归档保存的文件。

2.批记录可以分为原材料批记录、生产工艺批记录、检验批记录、包装批记录、质量控制批记录等。

四、批记录的编制1.批记录应按照相关工艺和技术要求编制,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工艺、操作员、检测员、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内容。

2.批记录的编制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由生产人员按照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填写。

3.批记录的编制应及时、准确,原始记录应用黑色字迹书写,不得有擦改或遮挡。

五、批记录的审批与签发1.批记录的审批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工艺和质量知识。

2.批记录的签发应由生产主管或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签发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3.审批人和签发人应及时复核批记录的内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批记录的归档保存1.批记录的原始记录应及时整理,按照日期顺序进行归档保存,保存时间为产品有效期加6个月。

2.归档保存的批记录应放置于专门的文件柜中,并进行编号,易于查阅和管理。

3.批记录的保管责任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不得私自销毁或外借。

七、批记录的追溯与溯源1.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批记录追溯与溯源体系,确保对批记录进行追溯与监控。

2.在产品出现问题或投诉等情况下,能够追溯到相关的批记录,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3.批记录的追溯与溯源工作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追溯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八、批记录管理的监督与检查1.生产企业应定期进行批记录管理的内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批记录管理的外部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3.批记录管理的检查和评估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上报生产主管和质量管理部门。

批记录审核管理制度

批记录审核管理制度

批记录审核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批记录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检查、检测和设备维护等各项生产活动的记录和报告。

批记录审核是指对这些记录和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核和评估,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批记录审核是生物制品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健全批记录审核管理制度,加强批记录审核工作,对提高产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批记录审核工作流程,明确审核范围和要求,确保审核结果准确、及时,提高审核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产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

三、制度依据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生物制品质量管理规范》3、《批记录审核工作规范》四、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物制品生产单位的批记录审核工作。

五、制度内容1、审核人员的岗位要求(1)批记录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批记录审核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并具备相关的审核技能;(3)批记录审核人员应熟悉GMP和GDP等规范要求,具备风险识别和分析的能力。

2、审核程序(1)规范记录归档。

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记录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归档,并在记录上注明审核人员;(2)审核前准备。

审核人员应提前获取需要审核的记录,并对记录进行初步了解;(3)审核内容。

审核人员应根据相关的规范标准,对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4)记录整理。

审核人员应将审核结果整理成书面报告,包括批准意见和建议;(5)审核报告。

审核人员应将审核报告提交给质量管理部门,并按要求及时跟踪整改情况。

3、审核原则(1)准确性原则。

审核人员应对记录的准确性进行核实,避免虚假记录或错误记录导致的质量问题;(2)完整性原则。

审核人员应检查记录的完整性,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3)合规性原则。

审核人员应确保记录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避免违规操作和违规记录的发生。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过程,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批生产记录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生产订单、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记录维护等。

三、批生产记录管理流程1. 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由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其中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等信息。

生产计划需提前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认。

2. 生产订单下达生产计划确认后,生产部门下达生产订单,明确生产任务的内容、时间和要求。

3. 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需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稳定、符合标准。

4. 生产记录维护生产人员要及时、准确地记录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时间、设备运行情况、人员操作等。

5. 生产记录审核生产记录结束后,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认,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6. 生产记录归档审核确认后,生产记录需要进行归档存档,作为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生产记录管理要求1. 生产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完整生产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情况,严禁篡改、造假。

同时,生产记录应当完整清晰,便于后续审核和追溯。

2. 生产记录的书写生产记录应当用规范的书写格式,字迹清晰、易于辨认。

同时,需要标注记录时间、记录人员等相关信息。

3. 生产记录的保密性生产记录属于企业的重要资料,需要妥善保密,严禁外泄。

4. 生产记录的归档和备份生产记录需要进行归档和备份存储,确保记录的安全和完整性。

五、生产记录管理的责任和制度1. 生产部门的责任生产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订单,实时监控生产过程,维护生产记录等工作。

2. 质量管理部门的责任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审核确认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3. 监督检查部门的责任监督检查部门负责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审和修订,确保规章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批记录管理规程

批记录管理规程

1.目的规范批记录的管理工作,加强记录的可追溯性,使之成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批记录的内容设计、发放和审核工作。

3.职责3.1. 质量管理部:3.1.1. 负责提供批记录的印刷样稿;3.1.2. 负责批生产记录的复审;3.1.3. 负责批检验记录的复审;3.1.4. 负责批检验记录的受控发放;3.2. 车间、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车间/部门批记录的设计、印制需求计划的申报及填写完的批记录的初审。

3.3. 生产管理部:负责批生产记录的受控发放。

4.定义批记录:本文件中所指的批记录包含生产用菌毒种批制备记录,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包括生产用菌毒种、中间产品和成品批检验记录),物料批检验记录及检定用细胞、菌毒种、标准品制备检定记录。

5.引用标准无6.材料6.1.仪器设备无6.2.器材、用具无6.3.其他无7.流程图无8.内容8.1.批记录的来源8.1.1. 生产用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由相应产品的岗位操作SOP派生;8.1.2. 中间产品批检验记录由相应产品的中间产品检验SOP派生;8.1.3. 成品批检验记录由相应产品的成品检验SOP派生;8.2.批记录的内容设计要求8.2.1.批生产记录的内容设计要求每批产品均应有相应的批生产记录,可追溯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批生产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8.2.2.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8.2.2.1. 生产以及中间工序开始、结束的日期和时间;8.2.2.2. 每一生产工序的负责人签名;8.2.2.3. 生产步骤操作人员的签名;必要时还应有操作(如称量)复核人员的签名;8.2.2.4. 每一原辅料的批号和实际称量的数量;8.2.2.5. 所有相关生产操作或活动、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以及所用主要生产设备的编号;8.2.2.6. 中间控制结果的记录以及操作人员的签名;8.2.2.7. 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及必要时的物料平衡计算;8.2.2.8. 对特殊问题或异常事件的记录,包括对偏离工艺规程的偏差情况的详细说明或调查报告,并经签字批准。

生产批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批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批记录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生产过程的规范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批记录管理。

三、管理目的1.规范生产批记录的编制、管理和保存,确保记录的真实、完整、准确。

2.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

3.便于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依法合规进行生产过程的记录管理,确保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四、管理原则1.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生产批记录。

2.生产批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执行应分开,确保操作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3.生产批记录应做到信息完整、准确,并保存备查。

4.对于生产批记录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企业规定的程序。

5.任何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企业规定进行处罚。

五、管理内容1.生产批记录的内容(1)批记录编号、生产日期、生产线别、产品名称等基本信息。

(2)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参数、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数据。

(3)生产人员的姓名、职务和签名。

(4)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

(5)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处理过程。

(6)其他相关信息。

2.生产批记录的编制(1)生产批记录由生产部门负责编制,生产主管审核,质量部门批准。

(2)根据生产操作规程,制定生产批记录表格,确保内容齐全。

(3)确保每一批生产过程中的记录真实、准确、完整。

3.生产批记录的保存(1)生产批记录应按相关规定保存备查,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2)生产批记录保存应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3)生产批记录的保存由质量部门负责,确保备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生产批记录的处理(1)对于生产批记录中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在记录中做出说明。

(2)生产批记录存在疑点或者错误,应及时纠正,并在记录中注明更正的内容。

(3)对于生产批记录的修改,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5.生产批记录的归档(1)生产批记录完成后,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归档,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1.引言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

3.责任与义务3.1.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批生产记录的编制、记录和管理。

3.2.质量部门负责对批生产记录的复核和验证。

3.3.部门经理负责对本部门的批生产记录管理的监督和执行。

4.批生产记录的编制4.1.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的批次、生产操作过程的记录、检验和测试结果等。

4.2.批生产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和每一项数据。

4.3.批生产记录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规范进行编制和填写。

5.批生产记录的管理5.1.生产部门负责对批生产记录进行管理和保存,确保其完整和安全。

5.2.批生产记录必须进行适当的归档和备份,并按照相关要求保存一定的时间。

5.3.批生产记录的访问和查询权限必须进行合理的控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查询相关记录。

6.批生产记录的复核和验证6.1.质量部门负责对批生产记录进行复核和验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2.质量部门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对所有批生产记录进行复核,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改正。

7.批生产记录的更新和修订7.1.如果批生产记录中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必须及时进行更新和修订。

7.2.更新和修订批生产记录必须按照公司的相关程序进行,并确保记录的所有修改和变更都有明确的说明和理由。

8.批生产记录的审计和审查8.1.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审计人员有权对批生产记录进行审计和审查,以确保记录的合规性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8.2.批生产记录的审计和审查必须按照公司的相关程序进行,并及时进行整改。

9.处罚与奖励9.1.如果发现批生产记录存在严重错误或造假行为,将依照公司相关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分。

9.2.如果生产部门在批生产记录的管理中表现出色,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10.附则本制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并按照公司相关程序进行执行。

以上是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公司必须按照本制度进行执行,而且制度的内容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公司的特点进行适度调整和优化。

批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批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批记录管理制度范文批记录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制度,它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对各种问题和事件进行记录、跟踪和管理的工作方式和规定。

批记录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纠纷的发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依据。

一、制定背景批记录是记录工作和事件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企业实时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判断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

由于现代企业的工作过程复杂多样,涉及的环节繁多,如果没有一个规范的批记录管理制度,就可能导致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产生错误和争议。

因此,制定批记录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内容1.批记录的定义:明确批记录的概念和作用,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保存。

2.批记录的种类:根据工作特点和需求,明确不同种类的批记录,包括工作进展记录、问题发现记录、问题解决记录、工作总结记录等。

3.批记录的要求:规定批记录的格式、内容、要求和审批流程,确保批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批记录的保存与备份:明确批记录的保存期限和存储方式,要求定期备份,避免数据丢失。

5.批记录的使用权限:规定不同级别员工对批记录的查阅权限和使用限制,保护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6.批记录的审批与归档:规范批记录的审批流程和要求,确保及时审批、归档和报送。

三、制度执行1.员工培训: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批记录管理制度的培训,包括制度的内容、要求和相关操作流程,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2.督促执行:通过监督和督促,确保员工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批记录,及时完善和更新记录内容,避免记录的遗漏。

3.审查和评估:定期对批记录进行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批记录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4.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记录质量好、效果显著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制度效益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有序的批记录管理,可以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批记录分发管理制度

批记录分发管理制度

批记录分发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规茂公司内部工作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特制定本批记录分发管理制度。

二、目的1. 保证信息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方便信息的追溯和核查;2. 落实信息的分发、查阅、保存、销毁等管理制度,保障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3. 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效率,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涉及批记录分发的工作。

四、批记录的内容批记录是指公司内部涉及决策、执行、审批等重要事项的文件或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会议纪要、审批文件、工作报告等,具有较高的机密性和重要性。

五、批记录的分发1. 批记录的主要分发对象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一般分发对象包括相关部门领导、执行人员、审批人员等;2. 分发方式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内部通知、传真等方式,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到相关人员;3. 分发人员应确认分发人员的身份和权限,确保信息不会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

六、批记录的查阅1. 所有相关人员都有权查阅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批记录,但需注意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信息;2. 查阅时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不得擅自复制或传播批记录;3. 查阅结束后应及时将批记录归还或销毁,严禁滥用或泄露批记录。

七、批记录的保存1. 所有批记录均需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保存,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2. 保管人员应定期清点和归档批记录,及时销毁无用记录,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和整理;3. 重要的批记录应进行备份和加密,以防止丢失和泄露。

八、批记录的销毁1. 批记录的销毁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2. 销毁前需经过相关部门领导或审批人员批准,并填写销毁记录,由专人负责执行销毁操作;3. 销毁后应做好记录和备份,以备查阅和核实。

九、违规处理对违反批记录分发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和处罚程序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通报、调离岗位甚至开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建立健全批记录管理办法,使其符合体系要求。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器械的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等文件的管理。

四、权责
c.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如填写发生错误,应在上面画“—”,在旁边重写,签名,画掉部分仍
需清晰可辨认;
d.按表格内容填写齐全,不得留有空格。

如无内容时要用“/”表示且将之置中,内容与上项相同
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或“同上”表示;
e.品名不得简写,要填标准名(物料编码中的名称);
f.操作失误、数据偏移等不得掩盖,必须如实填写;
g.填写日期一律填写为••年••月••日;
h.批生产记录中需填写表明正确与否的括号或空格时,用“√”或“×”表示。

5.1.3.2使用:
批准的批生产记录是批产品生产的标准、依据,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批生产工单要求操作,并详细、认真、准确、及时、真实地填写记录中的规定项目,任何人不得任意修改。

5.1.4 收集、审核:
5.1.4.1每个生产工序生产结束后,由生产车间领班将该工序批记录确认后交由生产主管复核并保管;
5.1.4.2每批产品生产完毕后,由生产车间主管负责对记录进行整理、审核后交质量部文管中心复审并
归档;
5.1.4.3每个工序检验结束,由检验领班将该工序的检验批记录确认后交由质量工程师审核;
5.1.4.4每批产品生产完毕后,由质量工程师负责对记录进行整理后交质量主管核准,无误后交由质量
部文管中心复审并归档;
5.1.4.5每批产品入库后,质量部文管中心复审批记录有无缺失,包括:生产批记录,工艺参数监控记
录,模具历史记录,检验批记录,测试记录,包装记录;每批产品发货后(包括分批发货),由文管中心跟催仓库人员,及时将发货记录交至文管中心,由文管人员将之放在同批产品的批记录档案袋中;
5.1.4.6每批次产品生产完成后,《医疗产品批记录确认清单》由质量工程师审核,质量主管核准。

5.1.5保存:
5.1.5.1产品的批记录由质量部文管中心专人、专柜(专室)妥善保管,贮存区域不经保管人允许
不得随意开启,进入,确保记录不被篡改或丢失;
5.1.5.2 批记录要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如无有效期应保存至从产品发出后或按相关法规要所
规定的日期起不少于两年。

5.1.6销毁:
5.1.
6.1到期批记录应由文管人员造册,按《文件管理和控制程序》销毁;
5.1.
6.2批生产记录由质量部文管中心指定专人销毁,并指定监销人进行监督,确保文件被彻底销
毁,防止泄密,同时填写文件销毁记录。

六、相关文件
6.1《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
七、相关窗体
7.1《医疗产品批记录确认清单》八.修改履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