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板书设计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把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独特感受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2. 把握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荷塘月色》。

2. 相关背景资料:朱自清简介、荷塘月色的图片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怎样的荷塘月色?作者对荷塘月色有何感受?(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互相启发,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荷塘月色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分享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以“我心中的荷塘月色”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荷塘月色。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热爱。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

原创荷塘月色教案板书设计

原创荷塘月色教案板书设计

原创荷塘月色教案板书设计一、教案背景《荷塘月色》是一首流传广泛的古典诗歌,描绘了荷塘中静谧的夜晚景色,以及诗人对生活之美的感悟。

本节课将通过设计板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理解《荷塘月色》诗意及背景。

2.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诗歌形式。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4.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1.《荷塘月色》诗歌欣赏及意义解读。

2.诗歌形式的学习与分析。

3.探索荷塘中的美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PPT:包括《荷塘月色》的文字版、图片版及相关解读,用于诗歌欣赏环节。

2.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制作一个插图,展示荷塘中的月色和静谧的夜晚景色。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3.学生进行回答,并引导学生关联到生活中的美的描绘及表达。

第二步:诗歌欣赏1.利用PPT展示《荷塘月色》的文字版,并组织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诗歌。

2.利用PPT展示相关图片,配合诗歌的各个句子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色和意境。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读诗歌的意义,展开交流和互动。

第三步:诗歌形式学习1.利用PPT介绍《荷塘月色》的基本诗歌形式,包括韵脚、格律等。

2.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尝试分析诗歌中的韵脚、格律等要素。

第四步:探索荷塘中的美与生活1.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美,例如日出、星空等。

2.在板书上画一个荷塘,写下学生提到的美好事物或描述,例如荷叶、荷花、倒影等。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美好事物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让学生发表观点。

第五步:总结1.回顾诗歌欣赏环节中学生的观点和感受,达成共识。

2.强调诗歌对生活美的描述和启发。

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美感,培养对美的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设计板书,帮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荷塘月色》这首诗。

通过欣赏诗歌和探索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荷塘月色教案提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荷塘月色教案提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荷塘月色教案提纲1. 荷塘月色教案提纲一、教学目标1. 理解“荷塘月色”的意象,理解“清幽”、“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方式;2. 学生学会通过课文描写和细节描写去感知画面和氛围;3. 学生学会通过感性认识、“沉浸感受”为基础,进一步把握人物情感与心理变化;4. 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法”和“形象比喻”等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动性。

二、教学重点1. 描写如何表现“清幽”、“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2. 情感与意象的关系;3. 修辞手法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沉浸式感官体验”的切入点;2. 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感知人物的情感与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教学方法1. 案例讲解法2. 归纳概括法3. 讨论交流法五、教学过程1. 感官体验和画面提炼2. 情感与意象探究3. 文章修辞探究4. 内容连贯操作六、教学评价1. 通过感性体验,学生学会了对清幽、宁静、自然与人内心的关系去感知,更好的体会到艺术的魅力;2. 通过分析描写,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提升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 通过教学,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与自己的情感共鸣,提升认识深度。

2. 荷塘月色教案展开写一、感官体验和画面提炼教师介绍荷塘月色的整幅画面,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感官去“走进”画面。

先学生还原第一段文字的画面后,因此教师又引导学生在荷塘池畔、绿叶之间、荷花灼灼之中,启发学生对该画面的感官描述以及画面细节的捕捉。

从而让学生对“清幽”、“静谧”等意象的感性理解,减小语文教材与学生的语文隔阂。

二、情感与意象探究利用上一环节的体验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感受和提炼,去理解荷塘月色所表达的真正意义。

教师将探讨情感和意象两方面的深度,让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去深度理解意象的表现。

分别引导学生分别思考“静谧和清幽”与“荷塘月色的柔和、温暖与如水般平静”,通过形象比喻、对比法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课文情节的深度把握,为表达人物情感打下基础。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书教学设计3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书教学设计3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书教学设计3篇荷塘月色朱自清板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悟本文写景形神兼备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同学们,荷与月是*传统文学中常见的两种意象,朱自清把这两种意象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独特的风景,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赏析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与月色之景。

(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景)二、美读(4分钟)问题:文章的题目是《荷塘月色》,那么全文集中描写荷塘与月色的是哪两段?明确:第四第五段请两位同学来配乐朗诵第四段第五段。

三、赏景(8分钟)1、问题:荷塘和月色的描写,整体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宁静的、优美的、朦胧的、柔美的2、问题:这两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色。

3、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句子,把你的赏析跟大家分享一下。

明确:在点评学生的赏析中,指出景物的特点,用了哪些手法等。

赏析不到位的,及时点拨。

举例如下:(1)荷叶写荷叶用了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一种轻盈的、旋转的动态的美感。

(2)荷花在写荷花是用了拟人和博喻。

用袅娜、羞涩来形容荷花,让我们联想到它像是美丽的女子那样轻盈和娇羞的神态。

就像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在写荷花时用了比喻,把荷叶比作明珠突出其明亮、比作是星星,突出其多,比作出浴的美人,表现其纯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3)荷香在写荷香时用了通感,抓住了歌声特点,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特点。

这也正是了香味的特点,只有在特别宁静的时候才能闻得到。

(4)流水在写流水时用的是拟人手法。

“脉脉”一词,好像饱含深情,实际上是写池水对荷塘的滋养与养护之情。

(5)月光月光本无形,但是把它比作流水,就有了流动的特点,泻下来,把月光从高处照满荷塘的景色写得很传神。

(6)月光借助叶子和花来写月光。

叶子和花在月光下像是梦,突出了月光的朦胧和柔和。

四、得法(10分钟)(一)以“荷叶”赏析为例,通过三个赏析的示例分析和升格后的优秀示例的分析,总结赏析景物的要领。

荷塘月色教案板书

荷塘月色教案板书

荷塘月色教案板书教案标题:荷塘月色教案板书:主题:荷塘月色目标:通过学习《荷塘月色》,学生将能够:1. 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感和意境;2.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欣赏:学生将共同欣赏《荷塘月色》这首诗歌,并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 诗歌结构分析:学生将分析《荷塘月色》的结构,包括诗的行数、句子长度和韵律等。

3. 修辞手法学习:学生将学习和掌握《荷塘月色》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 阅读理解:学生将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包括理解诗歌的意义、推测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等。

5. 创作写作:学生将进行创作写作活动,以《荷塘月色》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想象力。

2. 诗歌欣赏:师生共同朗读《荷塘月色》,并进行诗歌欣赏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诗歌结构分析: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分析《荷塘月色》的结构,包括行数、句子长度和韵律等。

4. 修辞手法学习:教师介绍和解释《荷塘月色》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引导学生在诗歌中找出相关例子。

5.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荷塘月色》,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推测能力。

6. 创作写作:学生根据自己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写作活动,可以选择写一首诗歌或散文。

7. 分享和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

教学资源:1. 《荷塘月色》诗歌文本;2. 荷塘月色图片;3. 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的纸张和笔。

评估方式: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表现;3. 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和推测能力的评估;4. 学生创作写作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其他优秀的诗歌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3.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创作写作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3)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手法。

(2)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词和重点句子。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问。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感悟与表达:(1)学生分享自己对荷塘月色的感受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词、重点句子等。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水平,要求准确、流畅。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荷塘月色》文本。

2. 相关图片:荷塘月色的图片或插图。

3. 参考资料:关于《荷塘月色》的背景资料或相关文章。

六、教学延伸:1. 课内外结合:(1)邀请当地画家或者摄影师,展示他们创作的荷塘月色作品。

(2)组织学生参观荷塘,亲身体验荷塘月色的美景。

2. 比较学习:(1)为学生提供其他描写荷塘的文学作品,如《江南曲》、《荷叶母亲》等。

《荷塘月色》授课提纲

《荷塘月色》授课提纲

《荷塘月色》授课提纲
一、《荷塘月色》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1. 作者简介
2. 作品背景
二、《荷塘月色》主要内容概要
1. 小说主要情节
2. 故事背景
3. 人物关系及性格描写
三、《荷塘月色》主题探讨
1. 爱情观念
2. 自然与人的关系
3. 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
四、《荷塘月色》文学特点分析
1. 笔触细腻
2. 情节跌宕起伏
3. 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五、《荷塘月色》情感表达及审美意义
1. 读者的情感共鸣
2.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六、《荷塘月色》写作技巧解析
1. 描写水墨画般的月色
2. 运用象征手法
3. 人物语言的运用
七、结语
1. 总结全文,强调作品的魅力
2. 呼应文章的主题,深化思考
以上为《荷塘月色》授课提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荷塘月色教案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教案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教案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荷塘的生态环境和月光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体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荷塘月色教案内容,理解月光对荷塘的美化作用。

2.培养学生对荷塘月色的感受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荷塘的地理环境和月光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表对荷塘月色的个人情感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荷塘月色的图片、相关文献和资料。

2.板书布置的空间。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自然美景对人们的影响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呈现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介绍荷塘的生态环境和月光的特点。

教师可简要描述荷塘月色的美丽和宁静,并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细节和感受。

第三步:探究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探究荷塘月色的特点和魅力。

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展示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

2.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体验和感受荷塘月色,倾听他们对荷塘月色的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

第四步: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荷塘月色的特点和魅力,并与其他自然美景进行对比。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步:拓展1.邀请学生以诗歌、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荷塘月色的情感和感受。

2.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或虚拟的游览,通过写作、摄影等方式记录他们对荷塘月色的体验。

六、板书设计荷塘月色- 生态环境- 月光特点- 美丽与宁静- 个人感受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特点和魅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体验活动,积极参与,表达了独特的观点和感受。

在板书的设计上,突出了荷塘月色的重要特点和学生的个人感受,提供了清晰的知识结构。

通过拓展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至此,本节课的教案板书设计完成。

希望学生在欣赏荷塘月色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板书设计
一、月夜出门
缘由:心情颇不宁静(情感基调,下文不断揭示和照应)目的:看月下荷塘
二、漫步小路总写荷塘月色
小路:曲折、幽僻、寂寞
树:蓊蓊郁郁
月光:淡淡(景物色调)
心情:淡淡的哀愁
勾勒荷塘轮廓感想一:像超出平常的自己
直抒胸臆感想二:觉是个自由的人(照应一)
感想三: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
详写荷花荷叶荷香:
心情:淡淡的喜悦
三、细写荷塘月色(叶子:更见风致)
从月色的角度,正面写:如流水
青雾:薄薄,似牛乳似轻纱
荷塘月色
从景物的角度,反衬:叶子
树影:黑影、倩影
光与影:不均匀、和谐
心情:淡淡的喜悦
:树色阴阴、似烟雾
静态(从点上写):杨柳丰姿
写月光下远景:隐隐约约的远山(仰视)的荷塘四周路灯:无精打采(平视)
动态:蝉鸣、蛙叫
心态:我什么也没有(照应二)
心情:淡淡的哀愁
四、回首江南采莲盛况,思乡情浓,心情依然不宁静(照应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