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试卷(第1、2章)
高中物理第一二章(运动学)章末末检测新编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纲要求)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反向 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Ⅱ(考纲要求)1.三个基本公式(对应自由落体运动) 速度公式:自由落体运动 位移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关系式: 自由落体运动2.三个重要推论推论(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等于 ,即x 2-x 1=x 3-x 2=…=x n -x (n -1)=例题:1.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3 s 内发生的位移为8 m ,在第5 s内发生的位移为5 m ,则关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小为3 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B.大小为3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C.大小为1.5 m/s 2,方向为正东方向D.大小为1.5 m/s 2,方向为正西方向2.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 s 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1)火车的加速度的大小;(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推论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v t 2例题:1.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2 m/s ,经过一段时间t 后速度变为6 m/s ,则t 2时刻的速度为( ).A.由于t 未知,无法确定t 2时刻的速度B.由于加速度a 及时间t 未知,无法确定t 2时刻的速度C.5 m/sD.4 m/s2.(2012·汕头高三测试)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A.v 0t +12at 2 B .v 0t C.v 0t 2 D.12at 23.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11 000 s ,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 点的距离约为( ).A .6.5 mB .10 mC .20 mD .45 m推论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x 2=v 20+v 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在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连续相等时间),…,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 (连续相等时间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例题(2012·成都模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位移是( ).A .3.5 mB .2 mC .1 mD .0(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连续相等位移)t 1∶t 2∶t 3∶…∶t n(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练习:推论3 推论5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内与第2 s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在走完第1 m时与走完第2 m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x1∶x2=1∶3,v1∶v2=1∶2B.x1∶x2=1∶3,v1∶v2=1∶ 2C.x1∶x2=1∶4,v1∶v2=1∶2D.x1∶x2=1∶4,v1∶v2=1∶ 23.运动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 s停止,试问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 s内、2 s 内、3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4.一列火车有n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B在连续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3∶5∶7∶…∶(2n-1) C.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1)∶(3-2)∶…∶(n-n-1)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那么在整个列车通过观察章末检测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做质点的是().A.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B.奥运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D。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后附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章末检测试卷(后附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2.汽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经过时间t后,又以同样数值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则汽车在这两个过程中()A.位移不同B.平均速度不同C.经历时间不同D.加速度不同3.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1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O~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5.质点在x轴上运动,t=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图为2该质点的v-t图象,由图线可知( )图2A .质点的x -t 关系为x =5t -t 2B .t =20 s 时质点与坐标原点距离最大C .0~20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 .0~20 s 内的平均速率为2.5 m/s6.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到最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图3A .0~t 1,v =v 12B .t 1~t 2,v =v 1+v 22C .t 1~t 2,v >v 1+v 22D .t 1~t 2,v <v 1+v 227.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4所示,以向东为正方向,由图看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4A .甲做往返运动,10 s 末在出发点的东边B.乙做往返运动,10 s末在出发点的西边C.丙做往返运动,10 s末在出发点的东边D.丁做往返运动,10 s末在出发点的西边8.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匀减速至零,用时1 s.按规定速率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距离不得超过5.9 m,那么对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距离的计算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判断正确的是()A.拖行距离为8 m,符合规定B.拖行距离为8 m,不符合规定C.拖行距离为4 m,符合规定D.拖行距离为4 m,不符合规定9.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如图5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 s~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 s~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10.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1.(6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6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 m/s2,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图612.(6分)如图7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两者间距为d.图7(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为Δt1和Δt2,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2)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有()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13.(10分)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时间内位移是3 m,第三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则:(1)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2)第一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是多大?(3)时间间隔T是多少?(4)物体在第一个T时间内的位移是多大?14.(12分)如图8所示,有一根长为l=0.5 m的木棍AB,悬挂在某房顶上,它自由下落时经过一高为d =1.5 m的窗口,通过窗口所用的时间为0.2 s,求木棍B端离窗口上沿的距离h.(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2)图815.(12分)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请分析一下,造成“追尾”事故的原因有哪些?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20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司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刹车至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6 s~0.7 s.求汽车的安全行驶距离.16.(14分)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则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B 2.D 3.BD 4.D 5.D 6.AD 7.CD 8.C 9.C 10.BC 11.1.58 0.35912.(1)b 22d [1(Δt 2)2-1(Δt 1)2] (2)BC 13.(1)0.83 m/s 2 (2)1 m/s (3)1.2 s (4)0.6 m 14.4.05 m15.原因见解析 134.2 m解析 从后车的运动考虑,造成“追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车速过快;(2)跟前车的车距过小;(3)司机的反应较迟缓;(4)车的制动性能较差.当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如前方车辆突然停下)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匀减速滑行.所以,刹车过程中汽车先后做着两种不同的运动,行驶时的安全车距应等于两部分位移之和.其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确保安全行车,反应时间应按0.7 s 计算.汽车原来的速度v 0=120 km/h ≈33.3 m/s ,在反应时间t 1=0.7 s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即反应距离为:x 1=v 0t 1=33.3×0.7 m ≈23.3 m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滑行时间为:t 2=v 1-v 0a =0-33.3-5s ≈6.7 s ,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即刹车距离为:x 2=v 0t 2+12at 22=33.3×6.7 m +12×(-5)×6.72m ≈110.9 m ;汽车行驶的安全车距要不小于停车距离,即:x =x 1+x 2=23.3 m +110.9 m =134.2 m. 16.6 s。
高中数学选修1-2 章末检测(一)(优秀经典公开课教案)

章末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下列关系:①人的年龄与他拥有的财富之间的关系;②曲线上的点与该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③苹果的产量与气候之间的关系;④森林中的一种树木,其横断面直径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其中有相关关系的是()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④解析:曲线上的点与该点的坐标之间是确定关系—函数关系,故②不正确.其余均为相关关系.答案:D2.在两个变量的回归分析中,作散点图是为了()A.直接求出回归直线方程B.直接求出回归方程C.根据经验选定回归方程的类型D.估计回归方程的参数解析:散点图的作用在于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答案:C3.根据一位母亲记录儿子3~9岁的身高数据,建立儿子身高(单位:cm)对年龄(单位:岁)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7.19x+73.93,若用此方程预测儿子10岁时的身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身高一定为145.83 cmB.身高大于145.83 cmC.身高小于145.83 cmD.身高在145.83 cm左右解析:用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的不是精确值,而是估计值.当x=10时,y=145.83,只能说身高在145.83 cm左右.答案:D4.在一次调查后,根据所得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等高条形图,则()A.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较弱B.两个分类变量无关系C.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较强D.无法判断解析:从条形图中可以看出,在x1中y1比重明显大于x2中y1的比重,所以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较强.答案:C5.设两个变量x和y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它们的相关系数是r,y关于x的回归直线的斜率是b,纵轴上的截距是a,那么必有()A.b与r的符号相同B.a与r的符号相同C.b与r的符号相反D.a与r的符号相反解析:因为b>0时,两变量正相关,此时r>0;b<0时,两变量负相关,此时r<0. 答案:A6.下表显示出样本中变量y随变量x变化的一组数据,由此判断它最可能是() x 45678910y 14181920232528A.线性函数模型C.指数函数模型D.对数函数模型解析:画出散点图(图略)可以得到这些样本点在某一条直线上或该直线附近,故最可能是线性函数模型.答案:A7.在一线性回归模型中,计算其相关指数R2=0.96,下面哪种说法不够妥当() A.该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B.解释变量对于预报变量变化的贡献率约为96%C.随机误差对预报变量的影响约占4%D.有96%的样本点在回归直线上解析:由相关指数R2表示的意义可知A、B、C三种说法都很妥当,相关指数R2=0.96,其值较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较小,绝大部分样本点分布在回归直线附近,不一定有96%的样本点在回归直线上,故选D.答案:D8.下表是某厂1~4月份用水量(单位:百吨)的一组数据:月份x 123 4用水量y 4.543 2.5由散点图可知,其线性回归方程^=-0.7x+a^,则a^=()是yA.10.5 B.5.15C.5.2 D.5.25^=5.25.解析:样本点的中心为(2.5,3.5),将其代入线性回归方程可解得a答案:D9.下面的等高条形图可以说明的问题是()A.“心脏搭桥”手术和“血管清障”手术对“诱发心脏病”的影响是绝对不同的B.“心脏搭桥”手术和“血管清障”手术对“诱发心脏病”的影响没有什么不同C.此等高条形图看不出两种手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D.“心脏搭桥”手术和“血管清障”手术对“诱发心脏病”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同的,但是没有100%的把握解析:由等高条形图可知选项D正确.答案:D10.如图,5个(x,y)数据,去掉D(3,10)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关系数r变大B.残差平方和变大C.相关指数R2变大D.解释变量x与预报变量y的相关性变强解析:去掉点D(3,10)后,x与y的相关性变强.r,R2变大,残差平方和变小.答案:B11.根据下面的列联表得到如下四个判断:①至少有99.9%的把握认为“患肝病与嗜酒有关”;②至少有99%的把握认为“患肝病与嗜酒有关”;③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患肝病与嗜酒有关”;④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患肝病与嗜酒无关”.嗜酒不嗜酒总计患肝病70060760未患肝病20032232总计90092992A.0 B.1C.2 D.3解析:由列联表中数据可求得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k=992×(700×32-60×200)2≈7.349>6.635,所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760×232×900×92提下,认为“患肝病与嗜酒有关系”,即至少有99%的把握认为“患肝病与嗜酒有关系”.因此②③正确,故选C.答案:C12.某产品在某零售摊位的零售价x(单位:元)与每天的销售量y(单位:个)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得线性回归方程y=b x+a中的b=-4,据此模型预测零售价为15元时,每天的销售量为()A.51个B.50个C.49个D.48个解析:∵x=16+17+18+194=17.5,y=50+34+41+314=39.∴由39=-4×17.5+a^得a^=109.∴当x=15时,y^=-4×15+109=49(个).答案:C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已知下表所示数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x+242,则实数a=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x=4,y=15(1 028+a),代入y^=4x+242,可得15(1 028+a)=4×4+242,解得a=262.答案:26214.为了判断高中三年级学生是否选修文科与性别的关系,现随机抽取50名学生,得到如下2×2列联表:已知P (K 2≥3.841)≈0.05,据表中数据,得到k =50×(13×20-10×7)223×27×20×30≈4.844,则认为“选修文科与性别有关系”出错的可能性为________ .解析:k ≈4.844>3.841,故判断出错的概率为0.05. 答案:0.0515.已知变量x ,y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 ^=-3+b ^x ,若∑i =110xi=17,∑i =110y i =4,则b^的值为________. 解析:易知x =1.7,y =0.4, 又回归直线过样本点中心(1.7,0.4), ∴0.4=-3+1.7b ^,∴b ^=3.41.7=2. 答案:216.某单位为了了解用电量y (度)与气温x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由表中数据得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其中b^=-2.现预测当气温为-4 ℃时,用电量的度数约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知:x =14×(18+13+10-1)=10, y =14×(24+34+38+64)=40, b^=-2.又回归直线y ^=-2x +a ^过点(10,40), 故a^=60, 所以当x =-4时,y ^=-2×(-4)+60=68. 答案:68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调查某桑场采桑员桑毛虫皮炎发病情况结果如表.利用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估计“患桑毛虫皮炎病与采桑”是否有关,你认为两者有关系会犯错误的概率是多少?K 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解析:由题意知a =18,b =12,c =5,d =78,所以a +b =30,c +d =83,a +c =23,b +d =90,n =113. 所以K 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113×(18×78-5×12)230×83×23×90≈39.6>10.828.所以患桑毛虫皮炎病与采桑有关系.认为两者有关系会犯错误的概率是0.1%. 18.(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的相关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道时,应当减速慢行;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道,应当停车让行,俗称“礼让斑马线”;《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规定:对不礼让行人的驾驶员处以扣3分,罚款50元的处罚.下表是某市一主干路口监控设备所抓拍的5个月内驾驶员“礼让斑马线”行为统计数据:(1)请利用所给数据求违章人数y 与月份x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 =b x +a ^; (2)预测该路口9月份的不“礼让斑马线”违章驾驶员人数.参考公式:b^=∑i =1nx i y i -n x y∑i =1nx 2i -n x 2,a^=y -b ^x . 参考数据:x i y i =1 415.解析:(1)由表中数据知x =3,y =100,∴b^=∑i =1nx i y i -n x y∑i =1nx 2i -n x 2=1 415-1 50055-45=-8.5,a^=y -b ^x =125.5, ∴所求回归直线方程为y ^=-8.5x +125.5. (2)令x =9,则y ^=-8.5×9+125.5=49(人).19.(12分)某学校高三年级有学生1 000名,经调查,其中750名同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称为A 类同学),另外250名同学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称为B 类同学),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按A 类、B 类分两层)从该年级的学生中共抽取100名同学,如果以身高达165 cm 作为达标的标准,对抽取的100名学生,得到以下列联表:体育锻炼 15 总计100(1)完成上表;(2)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身高达标有关系?(K 2的观测值精确到0.001) 解析:(1)填写列联表如下:身高达标 身高不达标总计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40 35 75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10 15 25 总计5050100(2)由列联表中的数据,得K 2的观测值为: k =100×(40×15-35×10)275×25×50×50≈1.333<3.841.所以不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身高达标有关系.20.(12分)如图是我国2012年至2018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单位:亿吨)的折线图.注:年份代码1~7分别对应年份2012~2018.(1)由折线图看出,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 与t 的关系,请用相关系数加以说明; (2)建立y 关于t 的回归方程(系数精确到0.01),预测2020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参考数据:∑i =17y i =9.32,∑i =17t i y i =40.17,∑i =17(y i -y )2=0.55,7≈2.646.参考公式:相关系数r =∑i =1n(t i -t )(y i -y )∑i =1n(t i -t )2∑i =1n(y i -y )2,回归方程y ^=a^+b ^t 中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b^=∑i =1n(t i -t )(y i -y )∑i =1n(t i -t )2,a^=y -b ^t . 解析:(1)由折线图中的数据和附注中的参考数据得: t =4,∑i =17(t i -t )2=28,∑i =17(y i -y )2=0.55,∑i =17 (t i -t )(y i -y )=∑i =17t i y i -t ∑i =17y i =40.17-4×9.32=2.89,∴r ≈2.890.55×2×2.646≈0.99.因为y 与t 的相关系数近似为0.99,说明y 与t 的线性相关程度相当大,从而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 与t 的关系. (2)由y =9.327≈1.331及(1)得:b^=∑i=17(t i-t)(y i-y)∑i=17(t i-t)2=2.8928≈0.103,a^=y-b^t≈1.331-0.103×4≈0.92.所以y关于t的回归方程为y^=0.92+0.10t.将2016年对应的t=9代入回归方程得y^=0.92+0.10×9=1.82.所以预测2020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约为1.82亿吨.21.(12分)某公司为确定下一年度投入某种产品的宣传费,需了解年宣传费x(单位:千元)对年销售量y(单位:t)和年利润z(单位:千元)的影响,对近8年的年宣传费x i和年销售量y i(i=1,2,…,8)数据作了初步处理,得到下面的如图所示散点图及一些统计量的值.x yω∑i=18(x i-x)2∑i=18(w i-w)2∑i=18(x i-x)·(y i-y)∑i=18(w i-w)·(y i-y)46.6563 6.8289.8 1.6 1 469108.8表中w i=x i,w=18∑i=18w i.(1)根据散点图判断,y=a+bx与y=c+d x哪一个适宜作为年销售量y关于年宣传费x的回归方程类型?(给出判断即可,不必说明理由)(2)根据(1)的判断结果及表中数据,建立y 关于x 的回归方程.(3)已知这种产品的年利润z 与x ,y 的关系为z =0.2y -x .根据(2)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①年宣传费x =49时,年销售量及年利润的预报值是多少? ②年宣传费x 为何值时,年利润的预报值最大?附:对于一组数据(u 1,v 1),(u 2,v 2),…,(u n ,v n ),其回归直线v =α^+β^u 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β^=∑i =1n(u i -u )(v i -v )∑i =1n(u i -u )2,α^=v -β^u .解析:(1)由散点图可以判断,y =c +d x 适宜作为年销售量y 关于年宣传费x 的回归方程类型.(2)令w =x ,先建立y 关于w 的线性回归方程,由于d^=∑i =18(w i -w )·(y i -y )∑i =18 (w i -w )2=108.81.6=68,c ^=y -d^w =563-68×6.8=100.6, 所以y 关于w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100.6+68w ,因此y 关于x 的回归方程为y ^=100.6+68x .(3)①由(2)知,当x =49时,年销售量y 的预报值y ^=100.6+6849=576.6, 年利润z 的预报值z ^=576.6×0.2-49=66.32. ②根据(2)的结果知,年利润z 的预报值 z ^=0.2(100.6+68x )-x =-x +13.6x +20.12.所以当x=13.6=6.8,即x=46.24时,z^取得最大值.2故年宣传费为46.24千元时,年利润的预报值最大.22.(12分)某食品厂为了检查甲、乙两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随机在这两条流水线上各抽取40件产品作为样本称出它们的质量(单位:克),质量值落在(495,510]的产品为合格品,否则为不合格品.下表是甲流水线样本频数分布表,如图是乙流水线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表甲流水线样本频数分布表产品质量/克频数(490,495] 6(495,500]8(500,505]14(505,510]8(510,515] 4乙流水线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1)根据上表数据作出甲流水线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2)若以频率作为概率,试估计从两条流水线分别任取1件产品,该产品恰好是合格品的概率分别是多少;(3)由以上统计数据作出2×2列联表,并回答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多少的前提下认为“产品的包装质量与两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选择有关”.解析:(1)甲流水线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2)由题表知甲样本合格品数为8+14+8=30,由题图知乙样本中合格品数为(0.06+0.09+0.03)×5×40=36,故甲样本合格品的频率为3040=0.75,乙样本合格品的频率为3640=0.9,据此可估计从甲流水线任取1件产品,该产品恰好是合格品的概率为0.75. 从乙流水线任取1件产品,该产品恰好是合格品的概率为0.9. (3)2×2列联表如下:甲流水线 乙流水线 总计 合格品 a =30 b =36 66 不合格品 c =10 d =4 14 总计40 40n =80因为K 2的观测值k =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80×(120-360)266×14×40×40≈3.117>2.706,所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产品的包装质量与两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选择有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章末测试卷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1章检测卷观察生物一、选择题1.观察右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A、都无种子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都有根、茎、叶D、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措施不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立国家森林公园C、灭绝珍稀动物天敌D、设立野生动物保护法3.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B、小麦与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4.下列有关动物类群对应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的匹配,不正确的是()类群主要特征动物A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蚯蚓B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涡虫C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与肛蛔虫D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売河蚌5.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又可在陆地生活,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下列选项最能反映两者主要区别的是()A、青蛙和龟都用肺呼吸,但青蛙兼用皮肤辅助呼吸B、青蛙和龟都用四肢在水中游泳,但青蛙后肢发达C、青蛙体表无鳞片或甲覆盖,龟体表覆盖龟甲D、青蛙和龟都产卵,但龟产较大的硬壳卵,且受精卵的发育不受水的限制6.生物总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
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A、海带B、葫芦藓C、蕨D、向日葵7.与单细胞藻类植物衣藻相比,草履虫缺少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叶绿体A、①⑤B、①④C、②③D、③⑤8.(2019•湘潭)“江南可采莲,荷叶团田田”,描绘了湘潭县花石的莲田美景。
诗句中的“荷叶”是属于哪个层次的结构()A、系统B、器官C、组织D、细胞9.科研人员在金华高姥山发现了一种形态奇特的植物一一高姥山瑞香(如图),该植物属于()A、苔鲜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10.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A、生活在陆地上,以卵繁殖后代B、恒温,终生用肺呼吸C、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D、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环境11.(2019•北京)衣藻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孢藻类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苏教版数学选1-1: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如图,有一块抛物线形钢板,其垂直于对称轴的边界线 AB 长为 2r,高为 4r,计划将此钢板 切割成等腰梯形的形状,以 AB 为下底,上底 CD 的端点在抛物线上,记 CD=2x,梯形面 积为 S.求面积 S,使其为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并写出其定义域.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则 B(r,-4r), 设抛物线方程为 x2=-2py(p>0), ∵点 B(r,-4r)在抛物线上, r ∴r2=8pr,即 p= . 8 r ∴抛物线方程为 x2=- y. 4
2 2 2
x2 y2 由①②,解得 b =2(b =-1 舍去),∴a =4,故所求椭圆 C 的方程为 + =1. 4 2 π 1 3 (2)设 PF1=m,PF2=n,则 S△F1PF2= mnsin = mn. 2 3 4 由椭圆的定义知 PF1+PF2=2a,即 m+n=4.① π 2 2 2 2 2. 又由余弦定理得 PF2 1+PF2-2PF1·PF2cos =F1F2,即 m +n -mn=(2 2) ② 3 8 2 由①2-②,得 mn= ,∴S△F1PF2= 3. 3 3 19.(本小题满分 16 分)一束光线从点 F1(-1,0)出发,经直线 l:2x-y+3=0 上一点 P 反射 后,恰好穿过点 F2(1,0). (1)求 P 点的坐标; (2)求以 F1、F2 为焦点且过点 P 的椭圆 C 的方程. m-1 n n 1 9 解:(1)设 F1 关于 l 的对称点为 F(m,n),则 =- 且 2· - +3=0,解得 m=- , 2 2 2 5 m+1 9 2 2 n= ,即 F -5,5,故直线 F2F 的方程为 x+7y-1=0. 5 x+7y-1=0 4 1 - , . 由 ,解得 P 3 3 2x-y+3=0 (2) 因 为 PF1 = PF , 根 据 椭 圆 定 义 , 得 2a = PF1 + PF2 = PF + PF2 = FF2 = 2 2 2 -9-1 +2-0 =2 2,所以 a= 2.又 c=1,所以 b=1.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x +y2 5 5 2 =1. 20.(本小题满分 16 分)已知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为 F,A 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 4,且位 于 x 轴上方的点,A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 5.过 A 作 AB 垂直于 y 轴,垂足为 B,OB 的中 点为 M.
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1章 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章章末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内容中,关于细胞学说正确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C.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D.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答案 B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C错误;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没有提出是由分裂产生细胞的,D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C.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活细胞产生的D.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答案 A解析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
3.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B.一棵柳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蚜虫属于一个种群D.一个池塘里的水草、鱼、虾等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答案 B解析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A正确;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B错误;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集合,C正确;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种群的集合是生物群落,D正确。
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缩手反射的完成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的B.龟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D.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答案 B解析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缩手反射的完成是以神经细胞为结构基础的,A正确;龟属于多细胞生物,依靠多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B错误。
2022届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章末检测试卷(第一、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第一、二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山西忻州一中高一期末)在一次田径运动会上,下列几种关于比赛项目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铅球比赛中,要研究运动员的推球技术要领,可以把运动员当成“质点”处理B.小恺同学的100 m比赛成绩是13.3 s,“13.3 s”指的是“时刻”C.小晨同学的铅球成绩是20.8 m,“20.8 m”指的是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路程D.在400米比赛中,处在第1跑道的小晗同学正好跑了完整一圈的成绩是50.0 s,则他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0答案 D解析在铅球比赛中,要研究运动员的推球技术要领,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此时运动员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小恺同学的100 m比赛成绩是13.3 s,“13.3 s”指的是“时间间隔”,故B错误;小晨同学的铅球成绩是20.8 m,“20.8 m”指的是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小,故C错误;处于第1跑道的小晗同学正好跑了完整一圈时,位移是0,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此过程平均速度为零,故D正确.2.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就大C.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D.只要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加速度就不为零答案 B解析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物体的速度大或速度的变化量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选项A、C错误;速度的变化率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说明速度变化快,即加速度大,选项B正确;物体的速度不为零但保持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就等于零,选项D错误.3.某探险者在野外攀岩时,踩落一小石块,约5 s后听到石块直接落到崖底的声音,探险者离崖底的高度最接近的是()A.25 m B.50 mC.110 m D.150 m答案 C解析 小石块下落过程,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即h =12gt 2=12×9.8×52 m =122.5 m ,考虑声音传回来的时间和空气阻力,则下落距离应略小于122.5 m ,即选项C 正确.4.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以1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制动后能在2 m 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20 m/s 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A .2 mB .4 mC .8 mD .16 m答案 C解析 由0-v 02=-2ax 得,x =v 022a,位移x ∝v 02,故初速度是原来的两倍,位移应是原来的4倍,即8 m ,C 正确.5.小刘驾驶着小轿车以54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看到前面十字路口闪烁的绿灯倒计时只有4 s 了,他果断踩刹车,假设轿车刹车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计小刘的反应时间),加速度大小为3 m/s 2,则刹车开始6 s 后轿车的位移大小是( )A .112.5 mB .60 mC .37.5 mD .36 m答案 C解析 v =54 km/h =15 m/s ,由v =at 知轿车5 s 停止,则x =v 22a =1522×3m =37.5 m. 6.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像可知( )图1A .0~1.5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 2B .0~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2 mC .3 s 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 .3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答案 D解析 0~1.5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 =0-(-6)1.5m/s 2=4 m/s 2,故A 错误;v -t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方向的位移,下方的面积表示负方向的位移,总位移为上、下面积的绝对值之差,即0~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x =12×6×2.5 m -12×6×1.5 m =3 m ,故B 项错误;3 s 末附近前后速度均为正值,即方向不变,故C 项错误;3 s 内的位移为12×6×1.5 m -12×6×1.5 m =0,回到出发点,故D 项正确. 7.将一个物体以大小为v 0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物体上升到34h 高度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 A.22v 0 B.12v 0 C.13v 0 D.14v 0 答案 B解析 由运动学公式得,上升过程0-v 02=-2gh ;设上升到34h 高度时物体速度为v ,由逆向思维法知v 2=2g ·h 4,联立解得v =12v 0,故B 正确. 8.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由静止出发,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 .乙车在0~d 时间内始终做匀减速运动B .乙车在a 时刻以后一直做匀变速运动C .两辆汽车在b 时刻相距最远D .甲车在c 时刻被乙车追上答案 B解析 对于乙车,0~a 时间内沿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时间内沿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A 错误;a ~d 时间内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正确;在c 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可知此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而不是甲车被乙车追上,所以C 、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如图3,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x -t )图像.由图可知( )图3A .在t 1时刻,a 车追上b 车B .在t 2时刻,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 .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答案 BC解析 t 1时刻之前b 车在a 车后,故t 1时刻b 车追上a 车,故A 项错误;t 2时刻,a 车位移变大,b 车位移变小,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故B 项正确;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所以b 车速率先减小(到0)后反向增大,故C 项正确;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比a 车大,后减小到0,再反向增大,两图线斜率相等的时候,速率相等,故D 项错误.10.物体沿一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2 s 内的位移为4.0 m ,第3 s 内的位移为6.0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在第2 s 初到第3 s 末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5.0 m/sB .它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2.0 mC .它的加速度大小是2.0 m/s 2D .它的初速度为零答案 ABC解析 第2 s 初到第3 s 末的总位移为10.0 m ,时间为2 s ,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知:v =10.02m/s =5.0 m/s ,即平均速度为5.0 m/s ,故A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可知,x 2-x 1=x 3-x 2,可得第1 s 内的位移为2.0 m ,故B 正确;根据Δx =aT 2可得加速度a =6.0-4.012 m/s 2=2.0 m/s 2,故C 正确;根据x =v 0t +12at 2,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 0=1 m/s ,不为零,故D 错误.11.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在t =0时刻两车正好相遇,在之后一段时间0~t 2内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如图4所示,则在0~t 2这段时间内有关两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相反B .在t 1时刻甲、乙两车再次相遇C .乙车在0~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D .在t 1~t 2时间内甲车在乙车前方答案 CD解析 由题图可知,二者速度均为正值,即二者均向正方向运动,故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相同,故A 错误;由题图可知,在0~t 1时间内,两车的位移不相等,即在t 1时刻甲、乙两车没有相遇,故B 错误;如图所示,由v -t 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车在0~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故C 正确;由于t =0时刻两车位置相同,又由v -t 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0~t 2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一直大于乙车的位移,故在0~t 2时间内甲车一直在乙车前方,故D 正确.12.如图5所示,A 、B 为水平导轨上固定的竖直挡板,相距L =4 m .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自A 板处开始,以v 0=4 m/s 的速度沿导轨向B 运动,它与A 、B 挡板碰撞后均以与碰前大小相等的速率反弹,且在导轨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如果小球最后停在AB 的中点,则小球在导轨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图5A.47m/s 2 B .0.5 m/s 2 C.43m/s 2 D .1.5 m/s 2答案 AC解析 小球最后停在AB 的中点,可知小球的路程s =nL +L 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 2-v 02=2as ,代入数据解得a =-42n +1 m/s 2(n =0,1,2,…),当n =0时,a =-4 m/s 2;当n =1时,a =-43 m/s 2;当n =2时,a =-0.8 m/s 2;当n =3时,a =-47m/s 2,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6分)(2020·江苏卷)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图6(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 .(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①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②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③手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④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图7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6s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图7答案 (1)小钢球(2分) (2)①③④②(2分) (3)9.6(9.5~9.7均可)(2分)解析 (1)小钢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可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2)安装好器材后,先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再由静止释放小球.这类似于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顺序是①③④②.(3)由题图读得球心的位置坐标x 1=2.50 cm ,x 2=26.50 cm ,x 3=77.20 cm ,由(x 3-x 2)-(x 2-x 1)=gT 2,T =16s , 解得g ≈9.6 m/s 2.14.(8分)(2020·山西太原高一上名校联考)图8为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 表示.图8(1)O 、D 间的距离为 cm.(2)图9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x -t 2图线(x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 ,其加速度a 大小为 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9答案 (1)1.20(2分) (2)加速度的一半(3分) 0.880(3分)解析 (1)O 、D 间的距离为1.20 cm.(2)结合x -t 2图线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式x =v 0t +12at 2,知图线斜率为12a ,故加速度a =(2.61-0.41)×10-2 m (0.06-0.01) s 2×2=0.880 m/s 2. 15.(10分)(2021·镇江市丹徒高中月考)一小球从离地面高h =0.8 m 的水平桌面边缘无初速度掉落,最终静止在厚度不计的地毯上.假设整个过程中无反弹,小球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取g =10 m/s 2.已知小球质量m =0.8 kg.(1)求小球的下落时间;(2)求小球与地毯接触前瞬间的速度v 的大小;(3)若小球与地毯撞击过程用时Δt =0.1 s 后静止,求此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12gt 2(2分) 得:t =0.4 s(1分)(2)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v 2=2gh (2分)得:v =4 m/s(1分)(3)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a =0-v Δt(2分) 得a =-40 m/s 2即a 的大小为40 m/s 2,方向竖直向上(2分)16.(10分)(2021·连云港市高一上期末)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10所示),以提醒后面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止,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 m/s 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 m 内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 s(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小轿车制动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假设小轿车始终沿直线运动.求:图10(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2)小轿车的刹车距离(从刹车到停止运动所走的距离);(3)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答案 见解析解析 (1)t 1=0-v 0a =0-30-5s =6 s(2分) (2)x =0-v 022a =0-3022×(-5)m =90 m(3分) (3)x 0=v 0t 0=30×0.6 m =18 m(1分)x 总=(90+18) m =108 m(2分)Δx =(108-50) m =58 m(2分)17.(12分)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如图11)长90 m 、宽60 m .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求:图11(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4 s 时的速度大小;(2)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8 s 时的位移大小;(3)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 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答案 (1)4 m/s (2)36 m (3)6.5 s解析 (1)足球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 0=v 0a 1=6 s(2分) 足球减速4 s 时的速度v =v 0-a 1t =4 m/s(2分)(2)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8 s 时的位移为x 0=v 022a 1=36 m(2分) (3)队员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为t 2=v 2a 2=4 s(1分) 队员的位移为x 2=v 22t 2=16 m(1分) 设队员匀速至足球停止位置所需时间为t 3,t 3=x 0-x 2v 2=2.5 s(2分) 故队员追上足球至少经过的时间为t =t 2+t 3=6.5 s(2分)18.(14分)(2021·苏州市高一上期末调研)如图12所示,某十字路口,被红灯拦停的很多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 =5.0 m .假设绿灯亮起瞬间,每辆汽车都同时以加速度a =1.0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v =5.0 m/s 后做匀速运动.该路口绿灯设置时间t =20.0 s .交通规则规定:绿灯结束时刻,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求:图12(1)第一辆车在绿灯亮起的时间内行驶的距离;(2)一次绿灯亮起的时间内能够通过路口的最多汽车数量;(3)由于司机有反应时间,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启动汽车.假设绿灯亮起时所有司机都依次滞后t 0=2.0 s 启动汽车,那么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路口的最多汽车数量又是多少? 答案 (1)87.5 m (2)18辆 (3)6辆解析 (1)第一辆车加速时间t 1=v a =5.01.0s =5.0 s(1分) 加速位移x 1=12at 12=12×1.0×5.02 m =12.5 m(2分) 匀速运动的时间t 2=t -t 1=20.0 s -5.0 s =15.0 s(1分)匀速运动的位移x 2=v t 2=5.0×15.0 m =75.0 m(1分)因此第一辆车在绿灯亮起的时间内行驶的距离x =x 1+x 2=12.5 m +75.0 m =87.5 m(1分)(2)一次绿灯亮起的时间内能够通过路口的最多汽车数量n =x l =87.55.0=17.5(2分) 根据题意,能有18辆汽车通过路口.(1分)(3)设能通过k 辆汽车,则有x k =12at 12+v (t -t 1-kt 0)(2分) 第k 辆汽车能通过路口要满足x k ≥(k -1)l (2分)解得k≤6.2所以能通过6辆汽车.(1分)。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末测评卷新人教版必修1

第1、2章章末测评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1湖北麻城实验高级中学月考)研究人员在瑞典一处海平面以下448米的基岩中新发现了一些病毒和细菌,之前普遍认为该深处不存在生物。
下列有关这些病毒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新发现的细菌和病毒都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范畴B.新发现的病毒很可能从环境中直接获取营养物质C.病毒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同属于原核生物D.可能会在细菌细胞内检测到病毒的遗传物质2.(2022浙江精诚联盟10月联考)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未涉及病毒和原核生物B.将人类对生物体的研究带进了微观领域C.揭示了细胞统一性,但没有肯定细胞之间的差异性D.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细胞,是细胞学说创立的倡导者3.(2021福建三明宁化一中高一月考)一场由“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蔓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陷入恐慌。
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症,同时可影响到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
对这种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原体为原核细胞,无细胞壁B.EHEC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C.EHEC细胞在合成各种蛋白质时均以20种氨基酸为原材料D.一个EHEC在生命系统中只属于细胞层次4.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台湾乳白蚁排出的粪便具有一种特殊的功效,其含有一种细菌,可阻止能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对乳白蚁起保护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三种生物都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对台湾乳白蚁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台湾乳白蚁属于真核生物D.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5.(2022广东佛山三水高一月考)茶叶生产在中国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试卷(第1、2章)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B.虎克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C.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D.细胞是一个独立的单位2. 下列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结构层次()①受精卵②肝脏③血液④某山上所有的生物⑤某农场所有的水稻⑥一片森林A.细胞器官组织群落种群生态系统B.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细胞器官组织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个体组织组织群落种群生态系统3.细胞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4月18日,新闻报道称有研究人员运用多能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这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下列有关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繁殖等C .多细胞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①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②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③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 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②③5. 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 2噬菌体(病毒)、乳酸菌、酵母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以下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 .含有水、DNA 、RNA 、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B .只含有蛋白质和DNA 成分的样品是乳酸菌,C .含有水、DNA 、RNA 、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D .既有DNA,又有RNA 的只有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6. 关于生物体内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机环境中的元素,在生物体内都能找到,这体现了无机环境与生物界的统一性B .人体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 ,因此说,C 是生命的核心元素C .生物细胞内微量元素有 Fe 、Mn 、Cu 、Zn 、Ca 、Mo 等D .烘干的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C ,C 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7.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和③④分别表示目镜或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C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组合②③⑤B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A .丙图是乙图装片左移后观察到的图像D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8. 豌豆的种子有圆粒的和皱粒的。
圆粒和皱粒种子相比,圆粒种子含淀粉多,成熟时能有效地保留水分。
而皱粒种子含蔗糖多,在成熟时由于失水而皱缩。
上述圆粒种子保留的水分和皱粒种子失去的水分( )A .前者主要是结合水,后者是自由水B .前者主要是自由水,后者是结合水C .两者都主要是结合水D .两者都是自由水9. 请分析关于食品检验的设计,正确的是选项 探究主题实验试剂 预期结果 结论 A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Ⅲ染液 红色 含有脂肪 B 某奶粉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砖红色 含有蛋白质C 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 碘液 蓝色 含有淀粉,不含有蛋白质D 某无糖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斐林试剂砖红色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A .AB .BC .CD .D10. 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A .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 .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 .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D .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B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A .组成DNA 的五碳糖是核糖.下列关于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11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属于多糖,可提供能量D.糖原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12. 新鲜黄瓜中含有非常柔嫩的纤维素,既能加速肠道内食物残渣的排出,又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功能,因此,患有肥胖症、高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的病人,常吃黄瓜大有益处。
纤维素和胆固醇两种化合物与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A.糖原、胰岛素、性激素B.性激素、生长激素C.淀粉、糖原、性激素D.DNA、RNA13. 下列有关糖类、脂质种类的划分正确的是( )A .B .C .D .14. 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
结合如图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C.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15.牛胰核糖核酸酶由含123个肽键的一条多肽链构成,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分别是A.124和124B.124和123C.124和1D.123和116. 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用b表示,那么同一生长发育时期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为b1,根冠细胞为b2,比较二者的比值大小为( ) A.b1=b2B.b1>b2C.b<b2D.无法判断17. 下列有关核酸及核苷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苷酸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B.人体内含有2种核苷酸和8种核酸C.玉米细胞中的核酸水解后可得到8种核苷酸D.小鼠细胞中的DNA水解后可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18.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 和 RNA 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B.DNA 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 4 种③的多样性C.若②为脱氧核糖,则人体内与②相连的③有五种D.若③是尿嘧啶,则此图是组成RNA的原料19.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如果用N标记DNA和蛋白质,在图中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A.①、④B.③、⑤C.①、⑤D.②、④20. 完成下列概念图,并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脱氧核苷酸②8种③5种碱基④1种五碳糖⑤脱氧核苷酸链⑥细胞核⑦细胞质A.4个B.5个C.6个D.7个21. 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营养物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g)耗氧量(dL/g)糖17170.83蛋白质23.5180.95脂肪39.839.8 2.03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的元素比例不同有关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22.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主要能源物质、主要储能物质以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依次是()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脂肪B.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细胞C.核酸、蛋白质、细胞、脂肪、糖类D.蛋白质、细胞、核酸、糖类、脂肪23.下列关于单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二、综合题A .多聚体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不一定是它的单体B .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后的产物是CO 2和H 2O ,所以CO 2和H 2O 是脂肪的单体C .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单糖D .组成DNA 和RNA 的单体的分子组成不同24. 生命科学常用图示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则图1~3可分别表示( )A .多肽、RNA 、淀粉B .DNA 、RNA 、纤维素C .DNA 、蛋白质、糖原D .蛋白质、核酸、糖原25. 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B .若该图为一段RNA 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C .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 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D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26.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具有核膜,因此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生物。
(2)图中④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________型生物,而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是自养型生物。
(3)图①~⑤中的各种生物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种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_。
(5)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结构如图①所示,实际鞭毛位置应该在________(填“上侧”或“下侧”)。
27. 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1)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Ⅰ是人和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则X的名称是________。
(3)图中物质P以________的方式相互结合,连接两个P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Ⅳ种类多种多样,从P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小分子物质X、Y、Z、P生成大分子物质Ⅰ、Ⅱ、Ⅲ、Ⅳ的过程中,有一共同的生成物是________。
28. 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资料一上图中R、R'、R''、R'''可能是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团或碳链。
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键。
资料二:现有一链状多肽,化学式为C55H7C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1)根据资料一,该化合物由________个氨基酸脱去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水分子中的氧来自________,氢来自________。
(2)根据资料一,该化合物共有________个肽键。
在该多肽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根据资料二,丙氨酸和谷氨酸的R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资料二中该多肽的化学式推算,它在完全水解后可得到氨基酸共________个,其中谷氨酸________个。
三、实验题29.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镍盐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品,完成实验步骤,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1)材料用品:完全培养液甲,缺镍的完全培养液乙,适当的固定材料,广口瓶若干,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含镍的无机盐。
(2)方法步骤:①取两个洁净的广口瓶编号A、B,并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完全培养液甲,向B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