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与五脏养生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学中的运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学中的运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学中的运用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它是以防病为主、调理身体为辅的一门学科,是中华民族传统保健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养生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健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五行学说则是中医学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哲学思想之一,二者的相互关系密不可分。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重要的分类方式之一,它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属性的元素。

这些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转化、生克关系,构成了整个宇宙万物的变化,也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五行学说尤其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元素组成,因此每一种元素与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事物内在的相互制约。

中医养生学与五行学说的关系中医养生学强调的是如何通过调节人的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而五行学说则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其对中医养生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按照五行学说,人体的各个器官与五种元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

具体来说,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这五种器官与五行密切相关,由此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五行学说还认为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殊的气味、味道、形态、运动方式和音乐,而这些属性也会与人体的五感相联系,这也给中医养生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学中的运用在中医养生学中,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理五脏五行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五行不仅代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而且也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态,因此要想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必须要注意调理和平衡五脏五行的关系。

具体来说,中医养生学通过食疗、运动、按摩、针灸等方法调理五脏五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风险。

例如,在日常饮食中,应根据五行学说的要求,合理搭配食物,保持五脏五行的平衡,加强养生效果。

治疗疾病在中医学中,五行学说还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人体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心脏、肝脏、脾脏、肺部和肾脏。

在中医中,五脏被视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与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密切相关。

下面将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首先是心的养生。

心是人体的中枢,人体重要的脏腑功能都与心相关。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掌握着人体的思维、意识、记忆等。

要养护好心脏,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参与运动、学习放松的技巧和充足的睡眠来实现。

还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些心脏健康的食材,如鱼类、坚果等。

戒烟限酒也是良好心脏养生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肝的养生。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内分泌的调节中心。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功能不好,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要养护好肝脏,首先要合理饮食,少吃油腻和煎炸食品,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海鲜、豆类、水果等。

还要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

还要避免过量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第三是脾的养生。

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生化之源,它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输布水气等功能。

中医认为,脾虚会导致胃肠道问题,如胃溃疡、消化不良等。

所以,脾脏的养生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食寒凉和油腻食物,尽量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煮熟的蔬菜等。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第四是肺的养生。

肺脏是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不仅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还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水液代谢等密切相关。

要养护好肺脏,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烟雾。

饮食上,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有助于增强肺部的抵抗力。

最后是肾的养生。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着人体的水液代谢、排泄功能、生殖等多种功能。

保护和养护肾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五行相生之五脏六腑

五行相生之五脏六腑

五行相生说明脏腑之间的联系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

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

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

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就五行的相互关系而言,除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胜复外,尚有五行互藏。

五行互藏又称“五行体杂”,“……既有杂,故一行当体,即有五义”(《五行大义·卷二》)。

而明代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类经图翼·五行统论》)。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火→土→金→水肝→ 心→脾→肺→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 作者:
———————————————————————————————— 日期:
五行、五色、五味、五季和五脏的关系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5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人体得五脏六腑及五行学1、人体得五脏六腑人体得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也就是按照东、南、中、西、北排列得。

五脏所对应得就是五腑,可就是我们都知道就是“五脏六腑”,怎么对应五腑?这里有一个相表里得关系。

因为五脏之外还有心包络,实际就是六脏。

但因心包络就是心得外围,有保护心得作用,其病理变化大致与心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

心包络对应得就是六腑中得三焦。

三焦:上焦就是指心与肺、中焦指肝与脾、下焦就是肾,它就是把五脏分为了三块。

2、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就是指木(生长、生法、柔与、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得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得生活与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就是必不可少得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就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得运动变化生成得,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得关系,在不断得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得平衡,这就就是五行学说得基本涵义。

2、1、五行相生相克得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得关系。

五行得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得相互联系,而五行得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得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与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得次序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与相互约束。

五行得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就是密不可分得,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与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得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得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得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中医学认为,人得有机整体就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得一个极为复杂得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就是中医学系统论得一部分。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健康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健康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健康养生之道中医养生是一种重视平衡人体阴阳、调理五行的传统中医学说。

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体健康的调理和防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以五行为基础,通过调理身体的五脏六腑,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中医养生的原理来调理自身的身体状况,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是五行学说。

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制约和促进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对应五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调理对应的五脏来达到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首先,木对应肝脏。

肝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藏血之官”,它在人体体内起着储藏血液、调节气血运行的重要作用。

在中医养生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例如胡萝卜、苹果等,来养护肝脏健康。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对肝脏的健康有益。

其次,火对应心脏。

心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君主之官”,它主管血脉、控制气血运行。

在中医养生中,保持心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饮食热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例如杏仁、花生等,来保护心脏。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心脏的健康。

接下来,土对应脾脏。

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运化之官”,它主管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运化水湿。

在中医养生中,保护脾脏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例如多吃一些粗粮和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来保养脾脏的健康。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脾脏的功能。

然后,金对应肺脏。

肺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司呼吸之官”,它主管呼吸、控制气机运行。

在中医养生中,保护肺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合理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例如柠檬、橙子等,来保养肺脏的健康。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正确的呼吸方式也有助于肺脏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作息:勿劳神过度、损伤脾气 适当活动、畅通气血
起居有常,外避湿气
养脾误区
淮山 养阴助湿、湿盛中 满、积滞,有实邪 者不宜。“补中益 气力,长肌肉,久 服耳目聪明”
黄芪 薏米
调养脾脏之道
中药调脾:淮山—滋养脾气 薏米—渗利脾湿 四君子丸、六君子丸—健脾益气 参苓白术丸—健脾化湿
音乐调脾 《十面埋伏》。脾气需要温和,这首曲
养心误区
莲子、莲子心
人参 三七、丹参
调养心脏之道
中药调心:莲子心—清心火 人参:大补元气 红参:温补心气 白参:补肺脾气 党参:平补气血 西洋参:清补气阴 三七、山楂、丹参:活心血
音乐调心 《紫竹调》,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
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 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 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
之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过多的木气,同时 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于水的羽音,水 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
养肝膳食
韭菜炒羊肝
原料:韭菜150克,羊肝200克,生姜,葱,精盐, 味精适可。
制作:将韭菜洗净,切成段;羊肝洗净,除去筋 膜,切成薄片;生姜切成片,葱切成节。将铁锅 烧热,注入菜油烧沸,投入羊肝翻炒,待羊肝变 色,即下韭菜、葱、姜和精盐翻炒片刻即成。
无论是饮食,四季养生,运动养生,还是经络养生,其核心 本质都是对于五脏的养护!
五脏养生之养肝
伤肝病因
情志伤肝:暴怒、郁怒 饮食伤肝:嗜酒、嗜辛辣之品 起居伤肝:熬夜、外受风邪
伤 肝 临 爪甲不荣 床 头晕目眩、多梦、易怒 表 两目干涩、迎风流泪、视物不清、 现 目赤肿痛
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效用:补肝,养血,益目,适用于夜盲、目涩、 目难远视。
五脏养生之养心
伤心病因
伤 情志伤心:暴喜过度、心神涣散
饮食伤心:味过于咸

临 起居伤心:劳神过度、暗耗心血 外受寒气、损伤阳气



舌红生疮、面色无华 喜笑不休、失眠、健忘 心悸、胸闷、胸痛 脉结、代、促、涩
调养心脏之道
节制情志:避免过喜,乐极生悲 节制饮食:少吃咸、宜清淡饮食、多吃红色食物如山楂、蕃茄、பைடு நூலகம்萝卜 规律作息:舒缓神经,勿劳神过度 起居有常,外避寒气
养心膳食
柏子仁炖猪心
原料:柏子仁15克,猪心1具
制作:将猪心洗净,用竹片剖开,将柏子仁放入 猪心内,入砂锅,加水适量,隔水炖煮,以猪心 烂透为度。
效用:养心安神,补血润肠。适用于心血虚,心 阴虚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以 及老人血虚便秘等。
五脏养生之养脾
伤脾病因
情志伤脾:思虑气结,脾失运化
养脾膳食
莲米苡仁排骨汤
原料:莲米30克,苡仁50克,排骨1500克,冰糖 500克,姜、葱、蒜、花椒、盐、黄酒、麻油各适 量。 制作:1.莲米浸后去皮,心,与苡仁同炒香,捣 碎,水煎取汁;排骨洗净,放药液中,加拍破的 生姜、蒜、花椒、煮至七成熟时,去泡沫,去泡 沫,捞出晾凉。2.将汤倒另一锅内,加冰糖、盐、 文火上煮浓汁,倾入排骨,烹黄酒,翻炒后淋上 麻油。 效用:补气健脾。适用于脾虚气弱诸症。
调养肺脏之道
中药调肺:川贝蒸梨--适宜久咳之人 浙贝蒸梨—适宜痰多之人 燕窝—润肺之品,适宜肺阴虚,干咳、久咳之人 冬虫夏草—温补肺肾之气
调养肝脏之道
调畅情志:少怒,以使气机疏通畅达 节制饮食:戒酒、勿过食辛辣、多吃青色食品如:青笋、青菜、青豆 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子午觉)以养肝血 起居有常,外避风寒
养肝误区
安宫牛黄丸
枸杞、菊花 逍遥丸
调养肝脏之道
中药调肝:枸杞菊花茶—清肝养肝明目 逍遥丸—理气调肝 安宫牛黄丸—用于中风热闭
音乐调肝 《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中属于金的商音
五行学说与五脏养生
CONTENTS
目 录
1 五行学说 2 五行分类 3 五脏养生
一.五行学说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认为世界是由土、火、金、木、水五 种元素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这五种元素 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是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系 统 整 体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三、五脏养生
子中运用了比较频促的徵音和宫音,能够很好地 刺激我们的脾胃使之在乐曲的刺激下,对食物进 行消化和吸收。
进餐时或餐后一小时内。
养脾膳食
茯苓饼
原料:茯苓细粉、米粉、白糖(按2:2:1的比例)
制作:上三味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底 锅里摊烙成薄饼即可
效用: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 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 等。
饮食伤脾:味过于酸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起居伤脾:劳力、劳神过度 过度安逸、气血不畅 外受湿邪、困阻脾阳
伤 脾 临 口淡无味、食纳不佳、口唇无华 床 忧思不解 表 口涎自出 现 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
脏器下垂
调养脾脏之道
“喜燥恶湿” 畅达情志:避免思虑过度、及时止损
饮食有节:少吃酸、进食定时定量 宜进食易消化饮食、多吃黄色食物如:山药、玉米
五脏养生之养肺
伤肺病因 情志伤肺:过度悲忧、肺气耗伤 饮食伤肺:味过于苦 起居伤肺:外受燥邪、损伤肺阴
伤 肺 临 鼻塞、鼻干、皮毛憔悴枯槁 床 易生悲忧情绪 表 鼻流清涕、黄涕 现 多汗、易感冒、咳、喘、气短
养肺误区
川贝、浙贝
冬虫夏草 燕窝
调养肺脏之道
节制情志:避免悲忧过度 饮食有节:少吃苦味食物、多吃白色食物如白梨、白杏仁、百合 规律作息: 适当活动、提升肺气 起居有常,外避六淫,尤其是燥气
最佳听曲时间:21点-23点。平心静气最好的时 候。
养心膳食
龙眼肉粥
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3-4枚,粳米60克,白 糖适量。
制作:将粳米和龙眼肉、红枣分别淘洗干净。加 入清水,再用文火煎熬30分钟,以米熟烂为度。 加入适量白糖调匀
效用:养心安神,健脾补血,适用于心血不足引 起的心悸、失眠、健忘、贫血、脾虚泄泻、浮肿、 体质虚羸,以及神经衰弱、盗汗等。
效用:补肝明目,温肾固精,用治阳痿、夜盲、 盗汗、食欲不振。
养肝膳食
胡萝卜猪肝汤
原料:猪肝250克,胡萝卜100克,盐、酒、姜、 菱粉适量。
制作:将猪肝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加盐、酒、 姜、菱粉适量拌匀待用。将胡萝卜洗净,切片放 入碗内,倒油与锅内,烧热,将胡萝卜放入锅内 煸炒,然后倒入猪肝翻炒几下即可装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