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雾器设计
脱硫除雾器

17
(2)除雾器临界烟气流速 在一定烟气流速范围内,除雾器对液滴分离的能力随 烟气流速增加而提高,但是当烟气流速超过一定数值后除 雾能力反而会下降,这一临界烟气流速称为除雾器的临界 烟气流速。 临界点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产生了雾沫的二次夹带所 造成的,即分离下来的雾沫,再次融入烟气中,被烟气带 走,其原因是: ①撞在叶片上的液滴由于自身动量过大 而破裂、飞溅;②气流冲刷叶片表面上的液膜,将其卷起、 带走。 为了达到一定的除雾效果,烟气流速非常重要,气流 最高速度不能超过临界速度,最低速度要保证能达到所要 求的最低除雾效率。
28
1.2可能导致结垢的原因
1.2.1设计方面 • 除雾器冲洗水压力不足:除雾器冲洗水压力是指冲洗时入 口母管处的压力, 一般要求大于0. 2Mpa。脱硫系统冲洗 水压力偏小,会使得冲洗效果得不到保证。 • 脱硫系统水平衡有问题:特别是机组低负荷运行时表现得 比较突出。很多设计将设备和轴承冷却、润滑、密封水全 部进入系统, 造成吸收塔高液位影响系统水平衡时, 运行 人员只得停止除雾器冲洗, 以防止吸收塔溢流; • 冲洗压力和流量控制及监测方式不正确:有些系统在除雾 器冲洗门前未设置冲洗水的流量和压力测点, 不能及时监 视和发现阀门内漏及冲洗水压力低, 难以保证冲洗效果。 除雾器差压不准,形同虚设, 起不到监视和报警作用。
23
五、除雾器的常见问题
• 1——除雾器的结垢、堵塞、坍塌
• 2——除雾器的热变形坍塌
24
1、除雾器的结垢堵塞坍塌
严重结垢, 会引起局部堵塞或整体塌陷, 有的 甚至将除雾器底部冲洗水管和支撑梁压断。 此问题主要出现在一级除雾器, 即下部的初级 除雾器, 使得除雾器局部滑动移位,甚至局部脱落。
25
12
湿法烟气脱硫除雾器设计选型和维护

湿法烟气脱硫除雾器设计选型和维护除雾器是湿法脱硫装置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1 ] 。
除雾器的形式有多种,如气旋式、丝网式、叶片式等。
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吸收塔中,一般采用叶片式除雾器。
这种除雾器具有阻力小,一般每级小于100 Pa;不容易堵塞;允许较高的烟气流速;切分粒径可达到20~40μm等优点。
1除雾器叶片及其间距的选择目前,我国火电厂湿法脱硫系统中采用的吸收塔除雾器叶片有多种,但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正弦波型和折流板型两种叶片。
用于制造除雾器叶片的材料一般都采用PP塑料,该材料的优点是价格较低廉、耐腐性强。
缺点是强度较低,耐温性差,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很快,正常室温下的强度仅为30MPa, 只有玻璃钢的1 /5。
但综合各种因素考虑,脱硫系统中仍然普遍采用这种材料。
除雾器叶片的间距设定要综合考虑除雾器阻力以及除雾效率两个因素,一般要求两级的阻力小于200 Pa, 同时要求通过除雾器的烟气中水的质量浓度低于100mg/m3。
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正弦波型的叶片间距一般为30mm左右,而两级平板型叶片间距一般选20~40mm。
安装时,一般将叶片水平布置的平板型除雾器两端支撑在梁上,此时梁的跨度选择多大合适呢? 笔者曾计算了不同跨距下结垢厚度达到1 /3叶片间距时的最大应力,即按叶片高度为200mm,叶片厚度为3mm,间距40mm计,计算结果详见表1。
据有关文献介绍, PP塑料在70 ℃时的强度为8. 85MPa[ 2 - 3 ] 。
根据除雾器的工作环境,设定安全系数为4. 5, 允许应力为1. 96MPa。
因此,建议平板型除雾器的梁间距尽量不要超过2 000mm。
2除雾器的选型为了提高除雾效果,一般采用两级叶片,第一级为粗除,第二级为精除。
屋脊型除雾器布置在烟气垂直流动的吸收塔上层,多采用单层梁支撑两级叶片的固定方式。
但为了检修方便,也有用户要求用两层梁支撑。
平板型除雾器可以布置在烟气垂直流动的吸收塔内,也可以布置在烟气水平流动的烟道中,一般采用双层梁支撑或固定。
吸收塔除雾器的选型与设计

吸收塔除雾器的选型与设计作者:李用芝梁霏飞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4期李用芝梁霏飞(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4)摘要:SO2会造成大气污染,为了控制空气中的SO2含量,必须采取有效脱硫工程来除去硫的成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程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有效脱硫系统工程,吸收塔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程中的主要设备,除雾器是吸收塔内的关键部件,除雾器的设计和选择对脱硫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者介绍了各种型式的除雾器及它们适用的工况,除雾器的主要设计指标参数情况,最后总结出目前常用的除雾器结构形式,在特殊情况下选择的除雾器结构形式,为除雾器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吸收塔除雾器湿法脱硫设计中图分类号:X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04-01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电厂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脱硫系统来控制烟气中的SO2含量。
吸收塔是脱硫系统工程中的核心装置,它是利用石灰石—石膏湿法来脱去烟气中二氧化硫气体的重要设备,而除雾器是吸收塔内件的主要部件之一,除雾器的选型和设计对整个脱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除雾器的类型1.1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型式水平气流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水平出口烟道内,适用于水平气流的气液分离,有更高的临界携带速度,使在水平烟道截面积较小情况下安装除雾器成为可能,极限雾滴颗粒尺寸小,能达到17μm。
平板式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内的顶部,两层除雾器,每层都带有自己的冲洗系统,需要两层支撑梁,适用于垂直气流的气液分离。
屋脊式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内的顶部,适用于垂直气流的气液分离。
优点如下。
(1)吸收塔内的除雾器支撑梁由两层减少为一层;(2)除雾器结构紧凑,降低了吸收塔高度(比平板式低约1.5~2.0m);(3)冲洗效果更好,不易发生叶片堵塞;(4)更高的临界携带速度(7.2m/s),减小了吸收塔直径;(5)冲洗系统(包括冲洗管的支撑结构)被完美得整合进除雾器;(6)安装方便,除雾器的安装支撑梁可用于维修行走使用,检修和维护更加安全和容易。
KOCH公司FLEXICHEVRON除雾器

FLEXICHEVRON XXVII 型 除雾器
FLEXICHEVRON XXVIII 型 除雾器
FLEXICHEVRON XXVIII 型除雾器
XXVIII 型是一种倾斜式的除雾器,适宜多级除雾器应用中的粗分离器。XXVIII 型提供优秀的大容量,低压降,及雾滴去除能力。通常,XXVIII 型和 XXVII 结 合使用,但也可以和 VIII 型或者 XII 型一起使用。此除雾器只采用聚丙烯制造。
检验 FLEXICHEVRON 除雾器抗堵塞能力的测试系统
一些除雾器对结垢具有更好 的抵抗性。叶片间距较小或者 气流通道更曲折会更易于结 垢,也更难适应冲洗喷水模 式。V 形除雾器上的吊钩在结 垢的情况下亦将失去效果,他 们会因为固体架桥而迅速堵 塞。在同其它 V 形除雾器产品的比较测试中,FLEXICHEVRON 产品对结垢和 固体堵塞具有特别好的抵抗力。
不同材质下产品耐温表(华氏)
FLEXICHEVRON 聚丙烯 w/5%玻纤
聚丙烯 w/20%玻纤
VIII 型 XII/XIV 型 XXVII 型 XXVIII 型
170
185
170
185
170
185
170
185
聚丙烯 钢
200 200 200 200
聚砜
玻璃纤维 不锈钢 增强塑料
300
300
350+
设计中都会提供一个非常光洁清洗廓形,没有任何会导致固体堆积或阻碍清洗的
吊钩和凹槽。本质上,由于高低压的变
化梯度,会在 V 形叶片间形成“水力吊
钩”。这个水力吊钩同物理吊钩产生的
效果一样,比如产生一个吊点(分离点)
允许液体排泄,而没有堵塞风险。
使用 CFD 流场软件生成的等压线图反映出导 致液体堆积的低压区域。
除雾器设计.pdf

1 除雾器1)除雾器功能简介[孙琦明湿法脱硫工艺吸收塔及塔内件的设计选型中国环保产业 2007.4 研究进展18-22]除雾器用来分离烟气所携带的液滴。
在吸收塔内,由上下二级除雾器(水平式或菱形)及冲洗水系统(包括管道、阀门和喷嘴等)组成。
经过净化处理后的烟气,在流经两级卧式除雾器后,其所携带的浆液微滴被除去。
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小液滴慢慢凝聚成较大的液滴,然后沿除雾器叶片往下滑落至浆液池。
在一级除雾器的上、下部及二级除雾器的下部,各有一组带喷嘴的集箱。
集箱内的除雾器清洗水经喷嘴依次冲洗除雾器中沉积的固体颗粒。
经洗涤和净化后的烟气流出吸收塔,最终通过烟气换热器和净烟道排入烟囱。
2)除雾器本体除雾器本体由除雾器叶片、卡具、夹具、支架等按一定的结构形成组装而成。
其作用是捕集烟气吕中的液滴及少量的粉尘,减少烟气带水,防止风机振动。
除雾器叶片是组成除雾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元件,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除雾系统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除雾器叶片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稀、FRP等)或不锈钢(如317L)2大类材料制作而成。
除雾器叶片种类繁多。
按几何形状可分为折线型(a、d)和流线型(b、c),按结构特征可分为2通道叶片和3通道叶片。
除雾器布置形式通常有:水平型、人字型、V字型、组合型等大型脱硫吸收塔中多采用人字型布置,V字型布置或组合型布置(如菱形、X型)。
吸收塔出口水平段上采用水平型除雾器从工作原理上可分为折流板和旋流板两种形式。
在大湿法中折流板除雾器应用的较多。
折流板除雾器中两板之间的距离为30~50mm,烟气中的液滴在折流板中曲折流动与壁面不断碰撞凝聚成大颗粒液滴后在重力作用下沿除雾器叶片往下滑落,直到浆液池,从而除去烟气所携带的液滴。
折流板除雾器从结构形式上,又可分为平板式和屋顶式两种。
屋脊式除雾器设计流速大,经波纹板碰撞下来的雾滴可集中流下,减轻产生烟气夹带雾滴现象,除雾面积也比水平式大,因此除雾效率高,出口排放的液滴浓度≤50 3mg。
除雾器

除雾器百科名片除雾器主要是由丝网、丝网格栅组成丝网块和固定丝网块的支承装置构成,丝网为各种材质的气液过滤网,气液过滤网是由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组成。
目录简介除雾器系统由除雾器本体及冲洗系统组成。
具体为二级除雾器本体、冲洗水管道、喷嘴、支撑架、支撑梁及相关连接、固定、密封件等组成。
除雾器国家标准:HG/T21618-1998是替代在原工部标准(HG5-1404-81、HG5-1405-81、HG5-1406-81)的基础上,结合除雾器实际使用经验及引进装置中的先进技术修定而成,将愿三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只分上装式、下装式。
型号规格:上装式、下装式,DG200-DG6400及各种非标除雾器。
用途除雾器用于分离塔中气体夹带的液滴,以保证有传质效率,降低有价值的物料损失和改善塔后压缩机的操作,一般多在塔顶设置除雾器。
可有效去除3--5um的雾滴,塔盘间若设置除沫器,不仅可保证塔盘的传质效率,还可以减小板间距。
所以除雾器主要用于气液分离。
亦可为空气过滤器用于气体分离。
此外,丝网还可作为仪表工业中各类仪表的缓冲器,以防止电波干扰的电子屏蔽器等。
湿法脱硫,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 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SO2等。
如不妥善解决,任何进入烟囱的“雾”,(脱硫系统三维仿真图)实际就是把SO2排放到大气中,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
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
除雾器是FGD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湿法FGD系统能否连续可靠运行。
除雾器故障不仅会造成脱硫系统的停运,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机组(系统停机)。
除雾器的布置形式最常见的有平板式布置和屋顶式布置。
结构除雾器除雾器主要是由丝网、丝网格栅组成丝网块和固定丝网块的支承装置构成,丝网为各种材质的气液过滤网,气液过滤网是由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组成。
除雾器设计所需的数据参数:

除雾器设计所需的数据参数:烟气量吸收塔直径烟气入口温度粉尘含量杂质成分及含量锅炉常规工作状态烟囱高度脱硫工艺支撑梁数量支撑梁间距人孔大小除雾器优化设计后所得到的相关参数:除雾器组装直径一级除雾器板片间距一级除雾器板片结构形式一级除雾器组件尺寸二级除雾器板片间距二级除雾器板片结构形式二级除雾器组件尺寸除雾器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
除雾器的结构我们所说的除雾器主要指火电厂脱硫吸收塔中的除雾器除雾器包括除雾器本体,除雾器冲洗系统两大部分。
除雾器本体一般分为2层(即上下层结构),下层一般表述为一级除雾器,上层一般表述为二级除雾器。
一级除雾器板片之间的间距要比二级除雾器板片之间的间距大。
采用这种结构布局主要有2个原因,其一是利用一级除雾器除去粗颗粒,二级除雾器除去细颗粒;其二是因为一级除雾器获得的冲洗水是二级除雾器的4倍,而一级除雾器的除雾量也是二级的2~4倍。
假如一级除雾器的间距与二级除雾器的间距一样或者更小,那么就会出现2个问题:1.一级除雾器及其容易堵塞,经常导致脱硫系统无法运行;2.二级除雾器的存在将没有意义,起不到除雾效果。
除雾器冲洗系统一般选用4层,很多脱硫总包商为了节约成本采用3层,是极不可取的做法,因为除雾器冲洗水系统单层的成本仅仅占据脱硫系统总价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而它所起到的作用可能要站到整个脱硫系正常运行的20%~30%,多加一层除雾器是四两拨千斤的做法。
除雾器常用的板片结构形式可以有如下四种流线型2通道带钩板片流线型2通道不带钩板片折线型2通道板片折线型3通道板片除雾器的作用除雾器,就是除去水雾的设备。
除雾器的作用就是把气体中的水雾,水滴含量降至最低。
除雾器的种类也有很多,综合节能与环保等诸多因素考虑,折流板除雾器是最佳选择。
基于除雾器的功能和作用,它有很多拓展用途,例如除尘,除臭,物理方法去除各种离子等。
除雾器在烟气脱硫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除去烟尘;除去水雾;除去浆液雾滴;除去弱酸离子;除雾器的有无,直接决定了脱硫效率,因为无论是水雾还是硫酸根离子,均含有硫元素,没有除雾器的收集,它们将直接排放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就会使脱硫系统大打折扣。
基于预数值计算的除雾器叶片结构优化设计

摘 要 :为 了优 化脱 硫波纹板 除雾器 叶 片的结构 设 计 , 按 照 正交 实验 方 法设 计 的工 况 , 使用F l u e n t 模 拟 不 同结 构参 数和运 行工况 下 除雾器 叶片 内部 流场. 以数值模 拟 结果为 样本 , 建立 了基 于最小
第4 3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J O UR NA L O F S O U T HE A S T U NI VE R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中图分 类号 : X 7 0 1 . 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0 5 0 5 ( 2 0 1 3 ) 0 1 - 0 0 7 6 - 0 7
Me t h o d f o r o p t i mu m d e s i g n o f wa v e — p l a t e d e mi s t e r b a s e d o n n u me r i c a l c o mp u t a t i o n Q i a o Z o n g l i a n g Z h o u J i a n x i n Z h o u We i q i n g S i F e n g q i Xu Z h i g a o
d e s i g n o f mi s t e l i mi n a t o r s . A p r e d i c t i o n mo d e l f o r r e mo v a 1 e ic f i e n c y a n d p r e s s u r e d r o p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p p l y i n g l e a s t s q u re a s u p po a v e c t o r ma c h i n e f r o m t he r e s u l t s o f n u me ic r a l c ompu t a t i o n . Th e hi g he s t r e l a t i v e e r r o r b e t we e n t he p r e d i c t e d o ut p u t a n d me a s u r e d v a l u e i S s ma l l e r t h a n 2% . Th e p r e — d i c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o w t h a t n o t o n l y he t v a ne s pa c i n g a n d v a n e t u r n i n g a n g l e s ,b u t a l s o lu f e ga s v e l o c i t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除雾器
1)除雾器功能简介[孙琦明湿法脱硫工艺吸收塔及塔内件的设计选型中国环保产业 2007.4 研究进展18-22]
除雾器用来分离烟气所携带的液滴。
在吸收塔内,由上下二级除雾器(水平式或菱形)及冲洗水系统(包括管道、阀门和喷嘴等)组成。
经过净化处理后的烟气,在流经两级卧式除雾器后,其所携带的浆液微滴被除去。
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小液滴慢慢凝聚成较大的液滴,然后沿除雾器叶片往下滑落至浆液池。
在一级除雾器的上、下部及二级除雾器的下部,各有一组带喷嘴的集箱。
集箱内的除雾器清洗水经喷嘴依次冲洗除雾器中沉积的固体颗粒。
经洗涤和净化后的烟气流出吸收塔,最终通过烟气换热器和净烟道排入烟囱。
2)除雾器本体
除雾器本体由除雾器叶片、卡具、夹具、支架等按一定的结构形成组装而成。
其作用是捕集烟气吕中的液滴及少量的粉尘,减少烟气带水,防止风机振动。
除雾器叶片是组成除雾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元件,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除雾系统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除雾器叶片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稀、FRP等)或不锈钢(如317L)2大类材料制作而成。
除雾器叶片种类繁多。
按几何形状可分为折线型(a、d)和流线型(b、c),按结构特征可分为2通道叶片和3通道叶片。
除雾器布置形式通常有:水平型、人字型、V字型、组合型等大型脱硫吸收塔中多采用人字型布置,V字型布置或组合型布置(如菱形、X型)。
吸收塔出口水平段上采用水平型
除雾器从工作原理上可分为折流板和旋流板两种形式。
在大湿法中折流板除雾器应用的较多。
折流板除雾器中两板之间的距离为30~50mm,烟气中的液滴在折流板中曲折流动与壁面不断碰撞凝聚成大颗粒液滴后在重力作用下沿除雾器叶片往下滑落,直到浆液池,从而除去烟气所携带的液滴。
折流板除雾器从结构形式上,又可分为平板式和屋顶式两种。
屋脊式除雾器设计流速大,经波纹板碰撞下来的雾滴可集中流下,减轻产生烟气夹带雾滴现象,除雾面积也比水平式大,因
此除雾效率高,出口排放的液滴浓度≤50 3
mg。
一般常规设计要求除雾器出
/m
口排放的液滴浓度≤753
mg。
本工程吸收塔选择除雾效果相对好的屋脊式除
/m
雾器。
3).除雾器冲洗系统
除雾器冲洗系统主要由冲洗喷嘴、冲洗泵、管路、阀门、压力仪表及电气控制部分组成。
作用是定期清除除雾器叶片捕集的液滴、粉尘,保持叶片表面清洁,防止叶片结垢和堵塞。
除雾器堵塞后,会增加烟气阻力,结垢严重时会导致除雾器变形、坍塌和折断。
对于正常的二级除雾器,第2级除雾器后端面仅在必要时才进行冲洗,避免烟气携带太多液滴。
旁路取消后,为避免浆液在第2级除雾器上部沉积引起堵塞,要求厂家在除雾器设计时,增加了二级除雾器后端面手动冲洗系统,防止除雾器堵塞时无法进行清除。
除雾器冲洗水阀门是动作十分频繁的阀门,应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
除雾器冲洗水喷头距除雾器间距。
按0.5 m~0.6m 计,两层除雾器之间还设有上下冲水的两层水管,其间隔应考虑到便于安装维修。
加上两层波形除雾器高度,最底部上冲水管至最上部下冲水管总高差约3.4 m~3.5 m。
以上尺寸适于平铺波纹板式除雾器。
如用菱形除雾器,其空问高度将可降l m左右。
4)除雾器的主要性能及设计参数
①烟气流速:烟气流速是以空床气速u表示,也有用空床气体动能因子F,它是一个重要技术参数,其取值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设备的除雾效率和压降损失,也是设备设计或核算生产能力的重要依据。
通过除雾器断面的烟气流速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除雾器的正常运行,流速的增加将造成系统阻力增加,使得能耗增加。
同时流速的增加有一定的限度,流速过高会造成二次带水,从而降低除雾效率。
常将通过除雾器断面的最高且又不致二次带水时的烟气流速定义为临界气流速度,该速度与除雾器结构、系统带水负荷、气流方向、除雾器布置方式
等因素有关。
②除雾效率:除雾效率是指除雾器在单位时间内捕集到的液滴质量与进入除雾器液滴质量的比值。
除雾效率是考核除雾器性能的关键指标。
影响除雾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烟气流速、通过除雾器断面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叶片结构、叶片之间的距离及除雾器布置形式等。
③系统压力降:系统压力降是指烟气通过除雾器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系统压力降越大,能耗就越高。
除雾系统压力降的大小主要与烟气流速、叶片结构、叶片间距及烟气带水负荷等因素有关。
当除雾器叶片上结垢严重时系统压力降会明显提高。
一般级数越多除雾效率越高,但是效率提高的同时系统的阻力也会大大增加,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能耗,也使系统的正常运转受到威胁。
所以折板的级数不宜过多,一般以两到三级为宜。
④除雾器叶片间距:除雾器叶片间距的选取对保证除雾效率,维持除雾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叶片间距大,除雾效率低,烟气带水严重,易造成风机 故障,导致整个系统非正常停运。
叶片间距选取过小,除加大能耗外,冲洗的效果也有所下降,叶片上易结垢、堵塞,最终也会造成系统停运。
叶片间距根 据系统烟气特征(流速、SO2含量、带水负荷、粉尘浓度等)、吸收剂利用率、叶片结构等综合因素进行选取。
叶片间距一般设计在5-一75mm 。
目前脱硫系统 中最常用的除雾器叶片间距大多在30一50mm 。
⑤除雾器级数:在除雾器除雾过程中,通常为了增大除雾效率而把折板连接起来组成多级除雾器,一般级数越多除雾效率越高,但是效率提高的同时系统的阻力也会大大增加,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能耗,也使系统的正常运转受到威胁。
所以折板的级数不宜过多,一般以两到三级为宜。
⑥除雾器冲洗间隔时间t )
(330001266000n K V t -= 式中 V 一烟气量
K (n )一根据吸收塔液位L 而选取的参数:
K(1)=1 , L>9.50m ;
K(2)=1.5,9.45<L<9.50 m ;
K(3)=3,9.40<L<9.45m ;
K(4)= 6 ,9.30<L<9.40m ;
K(5)=12,L<9.30m
由L=7.92m 可得
44.2)
5(330003000001266000=-=K t 该时间根据测量的烟气量和液位实时计算得到,从而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除雾器的冲洗频率。
实际运行表明,采用这一控制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吸收塔内的液位,并保证除雾器的清洁。
(5)除雾器的防腐
系统内的烟气,含有饱和水汽、2SO 、3SO 、HF 、x NO 、烟尘、携带的-23SO 、-24
SO 盐、喷淋液等,会结露、结垢等,其中以吸收塔入口干湿界而区域和吸收塔内的腐蚀环境最为恶劣,因此必须有严格的防腐措施,系统中采用了不锈钢、氯丁圣橡胶、玻璃鳞片涂层和玻璃钢等各种防腐材料。
根据以上要求FGD 除雾器总体布置图如图所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