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子夜有感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子夜》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感其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展开。
整部小说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对旧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展现了民族工业在封建专制和买办资权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
吴荪甫作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振兴民族工业的抱负,但在与买办资本家的斗争中最终失败,揭示了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脆弱和封建专制的顽固。
在人物塑造方面,茅盾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一民族资本家的形象。
他既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抱负,又有着软弱和妥协的一面,通过他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家的复杂心态和命运。
同时,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纠葛和情感纠葛也为小说增色不少。
此外,《子夜》的叙事方式也十分独特。
茅盾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上海都市生活的生动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都市人的孤独、焦虑和迷茫。
同时,小说中穿插了许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紧凑。
读完《子夜》,我深感这部小说不仅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更是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思考。
它教会我们要珍惜民族工业的发展成果,同时也反思了封建专制的危害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不断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子夜》读后感范文5篇

《子夜》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子夜》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子夜》读后感范文5篇(一)《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于1931一193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原名《夕阳》是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
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
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
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
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
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碍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
读《子夜》有感600字优秀范文5篇

读《子夜》有感600字优秀范文5篇《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
那么子夜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子夜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大家进行阅读和参考。
读《子夜》有感范文一《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
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
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以全面的表现。
”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纵观《子夜》的情节,它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
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
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
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读《子夜》有感范文二时常在想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一个时代,却又权利去选择一种人生。
《子夜》读后感(3篇)

《子夜》读后感(精选3篇)《子夜》读后感(精选3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的《子夜》读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子夜》是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主要围绕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锋利矛盾和斗争。
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当时革命深化开展、燎原的中国社会的全貌。
给我的印象最深化的是吴荪甫,感觉他像个战士,始终在那拼尽全力地战斗,好似永远不知疲倦一样。
为了自己的企业也为了民族工业,他不得不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赵伯韬一直勾心斗角;为了自己的厂子,他不得不费很大力气平息罢工;为了扩大规模,他用尽心机收买、吞并其它小厂,所以,更可说他是一位商业界的巨腕,但可是生不逢时,因为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紧紧扼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咽喉,最后他的个个雄图大概,种种力挽狂澜的行动、条条看似无懈可击的计谋,只能以失败告终,这不仅是他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悲哀!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血腥、残酷的剥削者,从他那克扣工人工资的坚决、打击罢工工人的力度便可窥之一二,可话又说回来,那能怪他吗?不能,资本家不都那样吗,榨取工人剩余价值就是他们的本性。
总之,我心目中的他是位悲情英雄!本书中还有一个地方写的特别好,那就是交易场所内情景的描写,那不能不说是人身鼎沸、热火朝天啊,侧面反映了当时时局的动乱,但同时也表达了很多国民嗜赌、想不劳而获的投机取巧心理。
赌博是中国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问题,人们都说“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但没有小赌哪来的大赌啊,所以,要从戒小的开始,那样社会风气会有所些许改观,外国人问关于麻将的问题的次数也会减少。
总之,《子夜》透过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开展,鲜明有力地显示了整个时代复杂的开展趋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以及中国企业的封锁、侵略!读完全书,不仅感慨与矛盾先生深沉的文学底蕴,也理解了主人公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身不由己。
《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子夜》是一部相当具有情感张力的作品,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来表达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
书中的人物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选择坚持和奋斗,有的选择逃避和放弃。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让人感受到小说中的人物真实和生动。
通过阅读《子夜》,我深刻感受到生活中的挣扎和困境,也在人物的选择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同时,作者描绘的情景和情感的表达十分细腻动人,让读者更能够投入到故事中,与人物共情共鸣。
总的来说,读完《子夜》让我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思考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选择。
这部作品不仅提供了一个展示人性的镜子,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阅读《子夜》的感受(精品10篇)

阅读《子夜》的感受(精品10篇)阅读《子夜》的感受篇1带着几分对大师的尊重与敬仰,我翻开了《子夜》,挺厚重的书,隐约着透露出一种沧桑感。
一排排宋体字,方方正正,却展示了一段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经历。
《子夜》是这样为我们展开故事的情节的:丝厂老板吴荪甫雄心勃勃,要在他已有的实业之上不断发展,再扩大自己的资本,成立大型公司。
可是他生不逢时,大罢工好不容易才在手下屠维岳的帮助下平息。
稳定了工厂后的吴荪甫不断努力,终于合伙成立了一个银行,低价收购了八个小厂,专营生活用品。
可是由于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销售,资金也周转困难,扼住了企业发展的喉咙。
在吴荪甫和合伙人的坚持中,赵伯韬盯上了吴荪甫的产业。
他使用了不少手段,最后,在气力不支下,他使用了杀手锏:他要以“国内公债维持会”的名义,电请政府下令禁止卖空,他还直接去运动交易所理事会和经纪人会,怂恿他们发文要增加卖方的保证金,增加一倍多。
正好是卖空方的吴荪甫只好请自己的姐夫杜竹斋投入强大的资金在卖空方中,或能一搏,谁知杜竹斋背叛了自己的妻弟吴荪甫,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
最终,吴荪甫破产了。
在《子夜》中,作者茅盾为我们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最重要的当然是主人公吴荪甫,他魁梧刚毅、有财有势、有勇有谋,却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建造一个大型工业公司时,由于复杂因素的交迫下而惨败;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不仅有政界作后台,在军界里也有很深的关系,人称“公债场上的魔王”,正是他将吴荪甫逼入绝境……《子夜》虽是弘篇巨制的大手笔,但宏伟严密且脉络清晰。
从开头和结尾就可以看出。
开头,大上海的软风一阵一阵吹上人面,苏州河幻成了金绿色,轻悄悄地向西流去。
黄浦江边充斥着“光、热、力”,此时的吴荪甫有财有势,气派威风;而结尾,吴荪甫的工厂、银行、公馆全都没有了,自己的梦当然也破灭了,惨败于赵伯韬的吴荪甫带着姨太太灰溜溜地到牯岭消暑。
一头一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我们惊叹于一位民族工业巨子在帝国主义和军阀政治的双重挤压下,又在工农革命的夹击中一败涂地的悲惨。
《子夜》有感(精选8篇)

《子夜》有感(精选8篇)《子夜》有感(精选8篇)《子夜》有感篇1往往最难以忍受的,不是漫长的深夜,而是微露朝意却依旧遥遥无期的子夜。
子夜,黑夜与凌晨的交界。
处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事物,都面临着黑暗与光明的选择。
而那时中华大地,列强鞑虏,内贼患打碎了千年的安息沉寂,也在那时失去了习惯常规的中华大地陷入了无尽的迷惘。
黑暗贪婪的侵吞着一切,包括那就在眼前的光明。
《子夜》是矛盾长篇小说代表作。
读完了《子夜》,心中不由的产生许多感慨。
文章中邪了许多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通过这些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城市风云,也间接反映的当时革命发展,星缭乱的中国社会风貌。
小说中成功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最令我影响深刻是吴荪甫。
吴荪甫是《子夜》中的主人公,是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吴荪甫的准要性格特征是精明强干,有雄心,敢冒险,是一个铁人物。
他有雄厚的财力,很有才干,曾留学欧美,懂的一套企业管理的方法。
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要和倾销中国市场的外货竞争。
为此,他和交通运输资本家吴吉仁,矿业资本家王和甫一起创立了兼办金融和实业的益中信托公司。
他的理论是,把那些平庸的企业家毫无怜悯的打倒,把他们的企业掌握到他的铁腕中来,以实现他的吴记资本主义王国的美梦,充分表现出他的野心、魄力、冒险精神和竞争中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
《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
从开头和结尾就可以看出。
开头,上海的软风一阵一阵吹上人面,苏州河幻成了金绿色,轻悄悄地向西流去。
黄浦江边充斥着“光、热、力”,此时的吴荪甫有财有势,气派威风;而结尾,吴荪甫的工厂、银行、公馆全都没有了,自己的梦想也破灭了,惨败于赵伯韬的吴荪甫带着姨太太灰溜溜地到牯岭消暑。
一头一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我们惊叹于一位民族工业巨匠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双重挤压下,又在工农革命的夹击中一败涂地的惨象。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小说《子夜》选取了大都市上海作为人物活动的中心。
浅析《子夜》中吴荪甫形象的悲剧美

浅析《子夜》中吴荪甫形象的悲剧美摘要:茅盾的代表作《子夜》以特殊时期的中国为历史背景,阐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旧上海的政治和经济斗争,对了解和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夹击”下的艰难求生发展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审美的视角关照主人公吴荪甫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的悲剧命运,探索在他身上所表现出的社会悲剧与正义观念、个人悲剧与生命力感。
关键词:茅盾;《子夜》;吴荪甫;悲剧美茅盾的小说创作灵感来自社会现实和生活,时代性很强。
他的代表作《子夜》,原名《夕阳》,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创作的里程碑。
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斗争为主线,深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赵伯韬依仗帝国主义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各地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人罢工,尽管吴荪甫竭尽全力抗争,拼命挣扎,最后还是改变不了彻底失败的命运。
揭示了在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侵略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和悲剧结局。
悲剧,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它是一种灾难性的结局。
产生悲剧的最基本原因就是悲剧人物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得不到应有的解决。
我们往往从悲剧中不止看到了悲剧人物的灾难,更多的是被他们不畏艰难,坚定信念,与命運做斗争的精神所折服,这种抗争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悲剧美所在。
人类在面对恐惧的时候,其精神的尊严和高贵产生了悲剧美。
当某个人发生不幸时,往往会引起他人对其怜悯之情和他自身的恐惧,但恐惧是不会产生美的,恐惧往往会激发人们直面它时的精神力量,这种不屈和反抗的态度正是悲剧之所以美的原因,它直接将最宝贵的尊严和高贵精神表露无遗。
而我们在怜悯他人的同时,会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感受到他人为对抗命运展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其超人的毅力,并为之折服。
悲中含有一份壮烈、一份惊喜和一份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子夜有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子夜有感(一)
一声叹息,叹近代中国的堕落。
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已完成沦为洋人的半殖民社会。
香港、上海、厦门、武汉、沙市……一个个租界象最肮脏的污点,被泼洒到神州大地。
洋人肆虐着,咆哮着,中国人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国将不国。
一声叹息,叹近代中国工业的堕落。
二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军阀混战、战乱频频的年代。
作为一个资本主义还没发展健全,工业刚刚有些起色的国家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可怜的企业家们,面对着外国大洋商及战乱的双重打击,已经无法再苦苦支撑,纷纷破产。
面对着这前所未有的危难局势象吴荪蒲这样的一些有志实业家团结在一起,希望共度难关。
可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新组建的益中公司最后还是倒闭了。
象制造旧社会最盛行的东西——香烟的厂家都停工了,中国的工业还有办法延续它的寿命吗?
一声叹息,叹近代中国人性的堕落。
刚刚读《子夜》的时候,最前面的章节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可是细细想来,可谓意味深长。
吴老太爷的死后蕴含的难道不是中国旧社会从旧到新的迅速发展吗?可是,正因为发展得过于迅速,一些不
良现象没有得到处理,反而扩大、蔓延,最终在人心中埋下了邪恶的种子。
刘玉英、徐曼丽、九姨太,一个个不守贞洁、妖冶的女人代表的难道不是那个时期女性人性的堕落吗?象曾家驹这样对穷苦人无尽剥削,对上司却象一条狗般点头哈腰,失去了人最起码的尊严的人不也象征了人性的堕落吗?还有为得到一些公债上消息而甘愿将女儿送入虎口的冯云卿、花钱买官的李壮飞,还有一些天天戏耍玩闹、不知关心国家大事的青年男女们,不正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吗?现在想来,反而是那个即将入土的吴老太爷人格最高尚了。
或许,作者写《子夜》的初衷,便是在叹息这个堕落的社会,去让后人明白,了解一个真实的旧社会吧。
读子夜有感(二)
瞿秋白曾评论《子夜》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
翻开《子夜》,一幅关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风云变幻的辽阔画卷徐徐展开,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波澜壮阔,看到内外交迫的民族资产阶级与依仗外权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较量,农民的破产和工人的抗争,工商业的弱肉强食,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迷茫,看到黎明前最后一抹黑暗的笼罩。
茅盾先生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线,贯穿起《子夜》全文,围绕这一主题展现了那个时代群集在上海的纷纷色色的各阶层人物。
子夜最深刻的一面在于它揭示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
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这一历史必然法则。
当时在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扩散帝国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中国社会性质已是资本主义的反动论调。
《子夜》关于吴荪甫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刻画,给了托派这种谬论以有力的回答。
小说的开端,封建地主吴老太爷在进入到现代资本主义气息浓厚的上海后迅速因刺激太大而身亡,死时还不忘抱着自己的《太上感应篇》。
他与曾沧海那类地主是不同的,他早已是封建主义的朽骨,而无法融入被资本主义滋染过的上海社会。
在吴老太爷的葬礼上,各色人物开始登台亮相,而主人公吴荪甫因投入巨大资产的家乡双桥镇农民造反,城里的裕华丝厂工人怠工而陷入第一个难局。
综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吴荪甫是一种多种性格的复合体,处在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中,他呈现出各种矛盾和反逆的情态。
与没落地主阶级的吴老太爷那一类人不同,他是现代社会中刚刚崛起不久的刚毅、果敢、有胆略有魄力但又残忍无情的民族资产阶级新人。
他在外国资本的压迫、在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要挟利诱面前不失胆色,坚定自己发展民族产业的信心。
但他同时又不择手段的侵蚀弱小资本家的产业,对付工人他软硬皆施,竭尽所能地剥削工人、镇压工人。
在他的家庭中,对他的妻子以及一众亲人,他又是冷漠、专断和狂躁的。
吴荪甫是强悍的、刚愎自用的,同时也是虚弱的、无力的,他一方面作为中国社会上一股新生的力量在挣扎,一方面受到帝国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等多方面的压迫。
这是他面临的困境,也是无数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所面临的困境。
同时作者着力塑造了很多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的形象。
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所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产物。
他凭借官僚政权的力量,操纵了上海的公债投机市场,而且还一手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
他奸诈、狠毒、玩弄女性,荒淫无耻。
冯云卿是封建地主的另一类典型代表,无耻、阴狠,在土地革命风暴下逃往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
他把农民的血汗拿来换取大都会里的“寓公”生活,同时在公债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
为了金钱,他不惜出卖自己女儿的肉体来换取情报。
这一方面尖锐地揭示了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无耻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展示了赵伯韬的无耻荒淫的形象。
《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引人深入。
全书以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线展开,但与此同时,又或实写,或虚写,处处显示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
结尾处对吴荪甫失败的命运的描写与工农红军日益壮大的描绘,更是点明了中国真正的黎明所在。
对于这篇小说来说,它的文学价值或许都没有社会价值那么深远,茅盾先生以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洞察与了解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部巨着。
纵是子夜时分的黑暗力量仍然很强大,光明总会来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