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经费等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素。加强培训基础建设,对于提升培训能力和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作过很多重要论述并亲自组织推进,党的重要文献作出明确规定、进行制度规范,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在培训基地方面,1924年5月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指出:“党内教育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这是在党的文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设立党校。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先后兴办了红军教导大队、苏维埃大学、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各类干部学校,仅在延安时期就创办了30多所,培养造就了大批治党治军治国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恢复各级党校,创办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建立高校基地,拓展境外培训渠道,大

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培训师资方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强调,办好一个学校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的校长,有了一个坚强的校长,在他身边团结十几个骨干教员,就能把学校办好。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兼任校长并走上讲台为干部授课。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到中央党校等干部培训院校发表重要讲话,带动各级领导干部上讲台,教育培训广大干部。中央组织部实施“骨干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推动教师素质不断提升、优质资源共享。

在培训教材方面,毛泽东同志指出:“得不到一整套的教材,得不到系统的政策教育,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认识和行动。”邓小平同志强调:“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强调:“编写好的学习教材,对于推动干部的学习非常重要”。胡锦涛同志要求“干部培训教材要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加以规划”。习近平同志强调,培训教材的编写,要坚持以人为本,联系实际,按需施教,既符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符合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又符合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2002年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先后组织出版三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目前,正在组织编写第四批教材。

在经费保障方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中管干部及其后备干部的培训。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普遍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投入。

在制度规范方面,中央颁布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以及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法规性文件,对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经费等工作作出具体规定、提出明确要求,有力保障了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二、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必须把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作为长期战略来抓

培养好干部必须要有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必须要有好的教育资源。在中央高度重视下,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与中央要求相比,与广大干部对高质量培训的期盼相比,基础建设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培训机构体系的开放度和竞争性不够、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与资源相对过剩并存、高端师资短缺与总体规模富余并存、优秀教材偏少不能满足广大干部多样化需求、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

着力破除制约基础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科学发展。

1.坚持品牌战略。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与干部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培训需求不相适应,是干部教育培训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必须确立一流目标,大力建设一流的培训机构、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课程教材,努力构建世界先进、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增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树立长远眼光和创新思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决不能搞粗放式、低层次的培训基础建设。要大力实施名牌院校创建、名师培养计划和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工程,通过品牌创建,全面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2.坚持组织主导。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事业,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公益性。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不能简单依靠一般性、市场化的资源投入、开发、配置,而要体现党的意志,坚持组织主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对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的责任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强化,真正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与本地区本部门基本建设规划同步考虑、统筹推进,切实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政策、法规、制度的保障。

3.坚持以人为本。师资是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第一资源

和核心要素。有了教师才有学校,有了名师才能成为名校。所以,教师是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的核心,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物力、财力投入是必要的,但人力投入更加重要。干部培训院校要牢固树立培训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把对教师队伍的投入作为优先议程和重点,把教师资源的开发作为实质性、增值性投资,在资金投入、政策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向教师倾斜。

4.坚持开放办学。只有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激发培训机构办学活力,才能更好地为大规模培训干部服务。要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有效利用部门和行业培训机构、高等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要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把好的培训师资、课程、教材、案例等学习资源上网入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要在加强专职师资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兼职教师选聘力度,让全社会的优秀人才为干部教育培训贡献才智。

5.坚持制度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需要稳定的政策制度和长效投入机制来保障。目前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经费建设的因素,主要在体制机制方面。要深化市(地)、县(市)党校(行政学院)办学体制改革,完善师资培养选拔、聘任使用、考核管理等制度,健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制度,建立培训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三、坚持优先、优化、优势、优选原则,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具体承担者、实施者,其办学质量和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四优”原则,开发利用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满足干部高质量学习培训需求。

“优先”就是实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优先发展战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么改革,这一地位和作用不仅不能动摇,而且要加强。要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政策上更加倾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支持和保障。特别是现在基层党校办学实力匮乏、水平不高,要积极稳妥推进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通过整合区域内同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投入等途径,提升基层党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革,不断打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优化”就是优化整合部门、行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目前,从上到下不少部门设立了培训中心,有些办学很专业很有特色,但也存在重复建设、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要坚持少而精、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具有相对优势、办学条件较好、有发展前途的培训机构,予以重点扶持;对办学特色不

够明显,办学规模比较小的培训机构,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对不具备办学能力或布局、结构不合理的培训机构,进行重组和调整;对名为培训干校、培训中心等,实为宾馆、度假村,主要靠非教育培训业务进行营利性活动的,坚决取消其办学资格。

“优势”就是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等方面优势。高校已成为干部学习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重要阵地。但也有一些高校存在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培训收费过高,疏于管理,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高校基地要按照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和规范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意见》,从严要求,规范运行。要把自己的学科优势与干部培训需求有效对接,找准切入点,着力打造品牌培训项目,建设精品课程体系,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真正成为广大干部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的知识库。

“优选”就是择优利用各类优质资源为干部学习服务。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拓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实行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之间开展适度竞争。积极推行干部选学,在组织指导下逐步实行干部自主选择干部培训机构、师资、内容和时间。要建立严格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促进各类培训资源规范有序流动。

四、坚持专兼结合、以用为本原则,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建设

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师资是关键。现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总体规模较大,但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大师名师不多,基层优秀师资严重匮乏。因此,要下大气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大中青年教学骨干培养选拔和选聘一流人才担任兼职师资的力度,逐步建立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1.增强专业化。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要拓宽视野,大力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吸引优秀人才,在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在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中选派有志于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同志,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通过建立在职进修、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制度措施,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2.推进社会化。选用社会优质教师资源,是国际通行惯例和成功做法。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多数教师都是外聘的,每年从担任现职的政府高级官员中邀请约900人到校授课。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90%的教师是外请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

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力选聘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特别是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授课。这是解决基层优秀师资匮乏问题的重要出路。

3.突出特色化。干部教育培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推进师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选拔、培养、聘任、使用、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办法。干部教育培训最大的特点是政治性、实践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重要内容。

五、坚持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加强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和教材是培训内容的载体,是传播科学理论和知识的重要工具。要按照“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坚持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加强培训教材建设,不断推出务实管用、干部爱读、生命力强的课程教材。

1.增强时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要把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及时体现到课程教材之中,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部署体现到课程教材之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

的新鲜经验和实践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教材,为广大干部投身建设实践提供有力指导,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

2.增强针对性。要根据广大干部学习培训的实际需求,针对干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编写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的教材,编写与干部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能的教材,编写人文知识方面的教材,以进一步提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改善干部的知识结构。

3.增强多样性。适应干部阅读习惯和学习特点,策划教材的选题和编写形式,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开发音像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创新教材编写体例,既要有理论阐述又要有案例分析,既要有知识讲解又要有操作实务,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六、坚持以满足需要为原则,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使用管理

干部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低、见效快,最具经济和社会效益。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适应培养好干部的需要,建立健全以财政为主体的多元化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

1.增强经费预算刚性。各级党委政府要按中央要求,将干部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

逐步提高,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专项经费,优先保证重要培训项目所需资金。组织人事部门应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研究借鉴国民教育财政支持方式,综合考虑干部人数、地区差异、培训学时要求等因素,研究制定财政投入定额标准,通过法规制度保证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落到实处。

2.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地方各级党委要利用留存的党费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给予适当补贴。中央财政在转移支付中,要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干部教育培训扶持力度,财政困难地方可以统筹使用自有财力和上级转移支付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机制。

3、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对干部教育培训,既要舍得花钱,也要坚持勤俭办学,把有限资金用在干部最需要的培训项目上,用在干部教育培训最需要加强的地方。要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经费预算、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要发挥培训经费的杠杆作用,完善经费‘跟着项目走’的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经费‘跟着干部走’的使用方式,加强上级对下级干部教育培训重点项目的支持,通过经费机制引导优质培训资源合理配置利用。

[责任编辑张海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