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诗人简介

合集下载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四、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
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清白留在人世 间。
五、诗歌主题 《石灰吟》借洁身自好的石灰,表达了作者爱国尽忠,不怕牺牲的精 神。
六、问题归纳 1、作者所写的石灰有何特点呢?诗中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把它 圈出来并分析。 答:“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千锤万凿”这里的 “千”和“万”是虚指、写出了石灰在开釆时经历了无数次的开凿和 锤打。烈火焚烧石灰需要 900 度以上的高温,并且还要经过长时间的 煅烧,对于石灰石而言,这是一个多么煎熬和漫长的过程。石灰石经 过焚烧,变成雪白的块状后,还要经过敲碎,使它粉骨碎身。那么,
面对这些折磨,石灰是怎样的态度呢?“若等闲”“浑不怕”,在石 灰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浑不怕”更是 说明了同样的意思。石灰在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之 后,最终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此时,我 们不由得敬佩石灰顽强不屈、不怕牺牲、正直清白的品格和精神。
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石灰吟/竹石》知识点梳理 学习托物言志一类诗的学习方法: 1、读懂诗句,知道所写之物的特点。 2、借助资料发现物和人大相似之处。 3、明白诗人所言之志。
《马诗》知识点梳理 一、诗歌原文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 作者简介 作诗背景 作者简介
七、板书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托物言志
一身正气 嫉恶如仇
八、拓展 1、特定美称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古人运用“托物言志”时的讲究 答:喜欢将个人的志向意愿理想用具备类似特点的物体作为载体。如 “岁寒三友”松竹梅,由于它们的耐寒特性,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
《马诗》的意思是:平沙覆盖着一片沙漠,在月光下犹如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燕山山脉连绵起伏,一弯明月高悬天空中,就像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的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在秋日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二十三首》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别有意味。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李贺的诗马诗

李贺的诗马诗

李贺的诗马诗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全诗如下: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评析: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评析: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

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

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

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评析: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

羡慕,还是期盼?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评析: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马诗(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评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

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

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

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

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马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马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马诗体裁:诗题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名字:李贺年代:唐代描述: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翻译: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原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

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

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马诗》译文及赏析

《马诗》译文及赏析

《马诗》译文及赏析《马诗》译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诗》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马诗》唐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马诗》赏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

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

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

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此诗与《南园》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贺的《马诗》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李贺《马诗》经典古诗全集

李贺《马诗》经典古诗全集

李贺《马诗》经典古诗全集《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贺《马诗》经典古诗全集,欢迎大家阅读!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

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

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

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

羡慕,还是期盼?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

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

《马诗(选三)》李贺唐诗鉴赏《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古人咏物多是为了述志。

咏物即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抒情诗,如骆宾王笔下的蝉,杜甫笔下的鹰,都是借物抒情。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大漠沙似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鉴赏:《马诗二十三首》是诗人李贺的一组著名咏物诗。

古人咏物多是为了述志。

咏物即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抒情诗,如骆宾王笔下的蝉,杜甫笔下的鹰,都是借物抒情。

李贺咏马,亦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里所选三首:一首咏马之非凡品质,一首咏马之志向,一首咏马之遭遇,从三个方面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在《其四》中出现的这匹马,具有飞骏的气概。

诗一开首就有如一阵霹雳,劈头而来,突出了马的不同寻常的来历。

此马乃是天马,是马星之精魂。

所以一开头就有一番震慑读者心灵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但更主要的开头两句是为了塑造马的神骏形象作准备,由于有了开头两句,“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才显出此马的力量。

“瘦骨”点明此马遭际十分不幸,只剩下了嶙峋瘦骨,这一刻画又对下一句起反衬作用:虽然只剩下一把瘦骨,但还是那么坚劲有力,一蹄一步,仍然发出铮铮震耳的金属敲击声。

这样,马的内在不凡的品质——天马、房星之精魂,就化成了外在的.形象的表现。

这中间又以“瘦骨”作反衬,更显得此马之不同寻常,在结构上也见出波折来,不同于一般平直之作。

虽然只是寥寥四句,但却如见其影,如闻其声地把这匹骨格清瘦而神骏无比的天马塑造出来了。

这马既是具有如此内美的神骏之驹,那自然亦应有远大的志向。

发挥马的才能最好的处所自然是沙场,遇英雄之主,驰骋沙场,当能建立不朽的功业。

《其五》一诗的前两句饱含深意地、又十分朴素地展示了一幅辽阔广袤而又不无带点苍凉意味的沙场景象:在宽阔无边的大沙漠上,燕然山在远处绵延峙立,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山顶上,月影照临沙漠,整个沙漠如同覆盖着一层皑皑白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诗》诗人简介
导读:李贺[又名:诗鬼]
李贺,字长吉。

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

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

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

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协律郎。

卒年二十七。

诗四卷,外集一卷。

今编诗五卷。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

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

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

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
象。

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

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

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

或借旧题,或创新题,大都凝练绚丽。

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

②个人发愤抒情。

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

③神仙鬼魅题材。

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

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

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

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

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

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