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精)
3.4中国的海洋资源

本课小结
一、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1、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2、四大渔场和四大海产
二、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
1、海上油气田及分布 2、海滨砂矿资源丰富
三、巨量的海洋化学资源
海量的海盐生产及主要盐场
四、海洋污染及保护海洋的途径
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有二万余 种,其中鱼类就有3000多种。
中国的四大海产
种类繁多的中国海鱼
鲨鱼
蝴蝶鱼
石斑鱼
烛光鱼
1、中国四大海产
小黄鱼 乌 贼
带鱼
大黄鱼
彩色海水养殖珍珠,广西 北海
网箱养殖
海带养殖
牡蛎养殖
珠海横琴岛
高密度对虾养殖
粤东
2、四大渔场
黄渤 海 渔场
舟山 渔场
盐田,山东
海盐,山东
我国是世界产盐第一大国
我国的 四大盐场
我 国 主 要 盐 场
莺歌海盐场
长芦盐场 淮北盐场
布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我国最大的 盐场——
长芦盐场
海岸平坦 多晴天、光 照强
中国沿海盐场景观图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
可燃冰
四、海洋能资源
四、海洋能资源
我国潮汐能资源蕴藏量大,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 197×104 kW,年发电量624×108 kW· h。潮汐能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 于东海沿岸,以福建和浙江最多,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 88%。 海域波高的分布总趋势是北低南高,但在南海的北纬 15° 以南则相反,北高而南低。全国沿岸波浪能资源理论平均功率 为1 285×104 kW,其中以台湾省最多,约占全国总量的1/3, 其次为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沿岸,占全国总量的55%。 在低纬度海洋中,可利用表、深层的温、冷海水的温差能 转换成电能。我国海洋温差能资源蕴藏量大,南海和台湾东岸 太平洋海域,其温差发电的装机容量约可达1.5×108 kW。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
场,其中以舟山渔场最大,为什么舟山渔场能成为我国
最大的渔场?
主要原因:(1)舟山渔场处在暖流 与寒流的交汇处,海水温度适中, 有利于鱼类的生长(2)长江的入海 口带来丰富的鱼类营养物质
黄 河
长 江
5、 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 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主要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 贝、牡蛎、鲍鱼等。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我国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我 国 东 临 四 海 一 洋
渤海
黄海 东海 台湾以 东洋面 南海
想一想
多样的生物资源 1、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种类有2 万余种,其中鱼类就有3000多种,主要经济
鱼类70多种。那么,形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
丰富多样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呢? 地跨多个温度带 大陆架面积广阔
海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海洋污染
议一议
我们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有哪些?如何保护海洋?
面临主要问题 采取的措施 海洋资 海洋灾害频繁(台风、 加强保护力度( 建设防 源开发 风暴潮等) 护林,加固河 利用 堤 ) 海域环境污染(石油 泄露、沿海城市排污 等) 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过度捕捞) 防止海洋污染( 加 强防污 监测 建城市污水 处理厂 ) 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 实施休渔期,禁止过 度捕捞 )
巨大的海底油气田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丰富的滨海砂矿
二、矿产资源丰富 大陆架:石油、天然气 滨海地区:
锆石、钛铁矿、石英砂、金红石
海底: 锰结核
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钾、镁、
溴、碘等化学元素,是中国开发利
用海洋化学资源的主要方式。
【生物】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

【关键字】生物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一、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一)概况我国海洋鱼类近2000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就海区而论,以南海的鱼种最多,有1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200种。
东海鱼类有700多种,但产量却比南海高,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
黄海、渤海两个海区的鱼类共有25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约40种。
我国海洋鱼类具有下列特点:(1)鱼的种类多。
中国海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跨越近40个纬度。
生活在中国海的鱼类既有暖水性的,也有暖温水性和温水性的,黄海北部有冷水性鱼类。
南海的许多鱼类则与印度洋鱼类相似,因此,我国海洋鱼类的种类位居世界前列。
(2)高产鱼种类少。
中国海水文气象要素的差异大,季节变化亦大,因而适应多种鱼类生活,但也因此不能出现巨大的单一鱼类群体。
除少数鱼种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外,大多数鱼种的年产量约在5万吨以内。
(3)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
由于我国近海饵料丰富而广泛,因而缓和了鱼类之间的食饵竞争,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
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2—3龄,繁殖力比较高。
饵料基础的丰富也使鱼类的食性比食性单纯的高纬地区鱼类复杂得多。
有的鱼既食浮游生物,也食底栖生物。
鱼种间关系复杂。
(4)产卵期交错,产卵场广布。
不同的鱼种产卵的时间不一。
一年四季都有鱼类产卵。
如东海的小黄鱼在3—4月产卵,大黄鱼在4—6月产卵,带鱼在5—7月产卵。
产卵场则广泛分布于江河入海口,近岸浅滩处及离岸较远处等内外水域。
(5)分布比较集中。
中国海的中下层鱼类多为浅海性鱼种,大多栖息在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受大陆架局限,水平洄游范围较小。
如大黄鱼栖息水深一般不超过60米,小黄鱼在深于100米的海域不多见。
在100—200米深的海域则生活一些暖水性的鱼类。
各种鱼类多麋集在大陆架浅海水域,渔产分布比较集中。
(二)主要经济渔类资源(1)下层经济鱼类资源:下层鱼类是生活在海底和海底附近水层中的鱼类。
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知识点的认识】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资源不但丰富,而且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大.
1.四大海域有海洋生物超过 300 种,其中可捕捞的有 1700 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 150 多种.
2.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石油天然气,海底固体矿产等,我国近海已发现的大型含油气盆地有 10 个,已探明的各种类型的储油构造 400 多个.
3.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溴素和氯化镁,并实现了工业化.
4.可利用海水提取海盐,经处理,变为食用盐,海洋生物也可以用来制取药材.
5.我国拥有 300 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南沙问题十分复杂,已经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
6.政府部门及相关环境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与海洋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改变人们“重发展,轻环保”这种错误理念,强调绿色经济的必要性,推广环保经济.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我国海洋资源概况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2014 秋•安阳期末)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我国近海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
分析:我国最大的盐场是位于渤海西岸的长芦盐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解答: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我国近海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我国开采石油的海域有渤海、东海和南海.
故答案为:渤;石油.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海洋资源,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大.是未来开发利用的方向.
1/ 1。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前景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的领域之一,它覆盖了世界的三分之二,其表面下潜藏着大量的生物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海洋生物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一个重要战略领域。
然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关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与特点海洋生物资源是指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组成的总体,包括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珊瑚及其他各种海洋生物,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食物链、养分循环、生态平衡维持、药用价值等重要功能。
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丰富度:海洋资源丰富,占全球生物资源总量的99%以上,但可利用的仅为其总量的一小部分。
2.种类复杂性:海洋生物种类繁多,生境差异大,资源类型各异,使得资源开发难度和成本较高。
3.生理化学活性强:海洋生物产生的化合物有着强的生理化学活性,可作为药物、化妆品等领域的原材料。
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现状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渔业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制品开发、观赏鱼业和海药开发。
1.渔业资源开发:我国目前是世界渔业大国,但由于过渔、过度开发等原因,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状态和恶劣的生态环境,对我国渔业生产和渔民生计造成了巨大影响。
2.海洋生物制品开发:以海藻、珊瑚、海胆、海参、贝类、海螺等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制品成为了海洋生物资源企业的主要开发对象,开发领域涉及医药、保健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工业原料和生态旅游等多个领域。
3.观赏鱼业:随着海底世界的推广,观赏鱼的养殖和销售逐渐受到关注,成为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一种新兴产业。
4.海洋药物开发:我国是世界上最具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的海洋药物之一,如鳗鱼血凝集酶、海胆素、龟苓膏等,这些天然药物有着显著的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领域最具前景的开发方向之一。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同时还分布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5000多个,属于海洋大国。
中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因此制定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沿海滩涂和浅海资源我国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总面积为2.17万平方公里(合3255万亩)。
由于我国沿海入海河流每年带入的泥沙量为17亿~26亿吨,平均约20亿吨。
它们在沿岸沉积形成滩涂,每年淤涨的滩涂总面积约40万亩,使我国滩涂资源不断增加。
滩涂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海岸,渤海占31.3%,黄海占26.8%,东海占25.6%,南海占16.3%。
浅海资源由于陆架宽广也很丰富。
0~15米水深的浅海面积为123800平方公里,占近海总面积的2.6%。
按海区分,渤海为31120平方公里;黄海为30330平方公里;东海为38980平方公里;南海为23330平方公里。
滩涂和浅海是我国发展种、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2.港址资源我国港址资源丰富的原因基于我国大陆有基岩海岸5000多公里,占全国大陆岸线总长的1/4以上。
这类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港湾众多。
它们的特征是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米等深线逼近岸边,可选为大中型港址。
淤泥质海岸4000多公里,其河河口岸段常有一些受掩护的深水岸段和较稳定的深水河槽,可建大中型港口。
砂砾质海岸呈零星分布,岸滩组成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发育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水深和掩护条件,可建中小型港口。
我国沿岸有160多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0多个大、中河口,深水岸段总长达400多公里。
绝大多数地区常年不冻。
除邻近河口外,大部岸段无泥沙淤积或很少,基本具备良好的港址环境条件。
目前,可供选择建设中级泊位以上的港址有164处。
3.海岛资源海岛是联结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它兼备丰富的海、陆资源,在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是指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体,包括鱼类、贝类、虾蟹类、海藻等。
海洋生物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分布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丰富多样。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繁多。
在鱼类方面,有金枪鱼、扇贝、鳕鱼等;在贝类方面,有牡蛎、海螺、蛤蜊等;在虾蟹类方面,有对虾、螃蟹、海蟹等;在海藻方面,有紫菜、海带、裙带菜等。
这些海洋生物资源在海洋环境中繁衍生息,不仅为海洋生态系统注入了活力,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
其次,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广泛。
由于海洋环境辽阔,各种海洋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的海域中。
例如,金枪鱼分布在巴士海峡、马六甲海峡等热带海域;扇贝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等海域;海藻则多见于温带和寒带海域;牡蛎则广泛分布于南海、东海、渤海等沿海地区。
这些分布特点使得海洋生物资源在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为不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海洋食品资源。
此外,海洋生物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海洋生物资源是人们的重要食物来源。
鱼类、虾蟹类等海鲜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其次,海洋生物资源是人们获取营养元素的重要途径。
海藻中富含碘、钙等矿物质,对人体发育和生理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海洋生物资源是人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渔业作为一项传统产业,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众多的海洋生物资源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吸引了众多游客。
然而,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滥捕滥猎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频繁的捕捞活动导致一些珍稀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过度使用水产养殖的投喂饵料会使排放的废物对水环境产生污染,危害水生生物。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
中国的海洋资源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海洋资源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态资源等。
海洋生物资源:
1. 中国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2. 中国海域内有大量优质鱼类资源,如黄鳍金枪鱼、黄花鱼、鳕鱼等。
3. 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海产品还包括虾、蟹、贝类、海参等。
4. 中国南海是著名的珊瑚礁分布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珊瑚礁物种。
矿产资源:
1. 中国海域潜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尤其是南海地区。
2. 中国海域也有丰富的沉积物资源,如沙、砾、石等,可供建筑和造船使用。
3. 中国海域还有一定的金属矿产资源,如锡、铅、锌等。
能源资源:
1. 中国海域潜藏着丰富的海洋风能和潮汐能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 海洋温差能、海洋生物质能等也是中国海洋能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资源:
1. 中国海洋生态资源丰富,包括海洋湿地、海洋自然保护区等。
2. 中国拥有许多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如黄海、东海、南海等,
是多种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3. 海洋草甸、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中国海洋资源的一些知识点,涉及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态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
我国拥有4.7×106km2的海域,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鱼类、头足类和虾蟹类是主要的生物资源。
鱼类资源据《全国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统计,我国海洋鱼类有1 694种,其中硬骨鱼类有1 519种,占89.7%;软骨鱼类有175种,占10.3%。
在我国整个海域,鱼类种数的分布呈南多北少的趋势,南海种类最多,黄、渤海种类最少。
黄、渤海区的鱼类约有291种,其中常见的鱼类159种,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鲅鱼、鲐鱼、鲳鱼、棱鱼、鳀鱼、鲆鱼、鲽鱼、鲱鱼、鳕鱼、真鲷、白姑鱼、黄姑鱼、东方鲀、鲈鱼、鳐鱼、鲻鱼等。
东海大陆架海区的鱼类有727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近百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马面鲀、银鲳、鲐鱼、鳀鱼、海鳗、鲍鱼、鲽鱼、鲻鱼、灯笼鱼、石斑鱼、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等。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1064种,其中经济鱼类有125种,如大黄鱼、带鱼、蓝圆鲹、竹荚鱼、金线鱼、鳗鱼、鲱鲤、蛇鲻、鲐鱼、石斑鱼、金枪鱼等。
南海大陆坡海域的鱼类有205种,南海诸岛海域的鱼类有523种。
主要种类有短鳍拟飞鱼、鲣鱼、鲔鱼、旗鱼、金枪鱼、箭鱼、鲨鱼以及众多的珊瑚礁鱼类。
头足类资源我国海域的头足类有91种。
头足类资源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小,约占全国海洋渔业产量的2.2%。
主要种类有针乌贼、太平洋丛柔鱼、短蛸、长蛸、日本枪乌贼、长枪乌贼、双喙耳乌贼、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等。
虾、蟹类资源我国海域的虾类有300多种,磷虾类有42种,蟹类有600
多种。
我国海域中虾和蟹的种数从北向南依次增加。
渤海和黄海的主要虾、蟹类有中国对虾、中国毛虾、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口虾蛄、三疣梭子蟹、泥足隆背蟹等。
东海的虾类有100多种,主要经济虾类有中国毛虾、须赤虾、鹰爪糙对虾、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等。
东海的蟹类以梭子蟹数量最多。
南海北部的虾类有200多种,主要种类有刀额新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须赤虾、中华管鞭虾等。
南海北部海域仅梭子蟹就有40多种,如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珠脊梭子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