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一二节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案 新2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案 新2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1。

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以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为例,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3.结合资料,分析我国主要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一、大牧场放牧业1.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2.分布:(1)牧牛国家:美国、阿根廷.(2)牧羊国家:澳大利亚、南非.3。

成因: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2)发展措施: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等.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二、乳畜业1。

特点: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及产品: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3.主要分布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

西欧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1)饲料因素.(2)市场因素。

【思考】1.近年来,蒙牛集团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周围建设乳牛场,发展奶制品加工业,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接近消费市场。

2. 目前我国内蒙古草原、新疆天山牧场能否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为什么?提示不能.我国西北牧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目前还无法满足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需要.[预习效果自测]1。

下列关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B。

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C。

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D。

交通运输条件对大牧场放牧业影响不大解析大牧场放牧业属于商品农业,对市场依赖程度较高,需要较好的交通条件。

答案D2.下列国家不存在大牧场放牧业的是()A。

美国 B.澳大利亚C.阿根廷D。

日本解析日本地狭物贫,且以山地为主,不具备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

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以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为例,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大牧场放牧业1.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分布(1)牧牛国家:美国、阿根廷。

(2)牧羊国家:澳大利亚、南非.3.成因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错误!(2)发展措施错误!二、乳畜业1.特点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及产品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3.主要分布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西欧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1)饲料因素。

(2)市场因素。

思考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为什么可以发展乳畜业?答案乳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一是市场,二是饲料。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可就近向城市提供鲜奶等新鲜乳制品.探究点一大牧场放牧业潘帕斯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读“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由图中潘帕斯草原的位置分析,这里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如何?(2)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分析潘帕斯草原的牧牛带属于什么自然带?为什么说这里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牧场?(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在促进牧牛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外,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案(1)由图看出这里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降水四季分配较均匀。

(2)温带草原带。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3)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1.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因和特点2.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区位因素区位优势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原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土地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交通铁路贯通,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市场市场广阔(主要是欧洲市场)科技重视科技应用,如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良草场、改善交通条件等3。

湘教版八上地理第三章电子教案

湘教版八上地理第三章电子教案
(板书)类型
(提问)“活动2”中的自然资源属于哪种类型?
(出示幻灯片)判断图中的自然资源属于哪种类型?(结合“活动3”)
(过渡)自然资源的特征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讲授)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理解不断加深,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像过去认为不属于自然资源的空气、风景等,现在也被纳入了自然资源的范围。(出示幻灯片)
布置
作业
调查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土地资源构成以什么类型为主?并收集这类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方面的资源。
课后小结
备课时间
2017.11.13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杨晓伟
课题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地理事物的能力。
(板书)范围不断扩大
(开动脑筋)贝贝说:“说不定到哪一天,海啸、地震、风暴等都会成为自然资源。”你认为这有可能吗?
(出示幻灯片)此表反映出中国自然资源有何特征?为什么?
(学生回答)(板书)数量大而有限
(开动脑筋)玲玲说:“假如石油都开采完了,将来怎么办?”你想过这个问题吗?说一说你的主意。
(小组讨论)请学生提出对策。
2、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 第一节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 第一节

B.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可持续发展
D.差异性 因时制宜
地理 必修 第二册(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1.A 2.B [第 1 题,“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说明别的地 区不适合剑麻生长,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 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述的是农历五月收割小麦的场景,体现了农业生产 的季节性。第 2 题,针对农业地域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不同 的地区选择不同的品种来种植;针对农业季节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时 制宜,在不同的季节做相应的事,不误农时。]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 土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
生长的农作物,如酸性的土壤适 壤 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宜种植茶树
水源是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是干 水源丰富的地区,适宜水稻种植

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 和水产养殖;水源较少的地区适

因素
宜经营旱作农业和灌溉农业
地域类型,形成评价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 必修 第二册(配湘教版)
思维导图
返回导航
课前 自主预习 课堂 核心探究 当堂 素能培优 随堂 达标训练
栏目索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课前 自主预习
[对应学生用书 P74]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_生__长__发__育_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__育__、 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B.水分
C.土壤
D.市场
地理 必修 第二册(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
业。不同肥力的土地,表现出的生产力不同。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
地形
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而 不同。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立体农业。
⑤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
大幅度下跌
市场(供过于求)
阅读:“绿色农业”(P61)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绿色农业? 2、绿色农业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3、绿色农业以什么为核心?
4、什么叫绿色食品?
无污染,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5、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
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
能举出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例子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 不同“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春播、夏锄、秋收、冬藏”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政策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七: 以前,北方一到冬 季,每家每户都会 购买几十斤甚至上 百斤的大白菜存在 家里,如今再也没 有这种现象了,请 问是为什么?
交通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八: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 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水分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 物生产摆脱了__传__统__地__域___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 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__机__械__化____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我国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
下表表示 2014 年我国温室和大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据
此回答 9~10 题。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温室面积 81
31
11
21
18
大棚面积 465
262
75
63
65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预习效果自测] 一、判断题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人文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 3.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同时也是其 发展的主导因素。( √ ) 4.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 ×) 5.市场因素只影响农业生产规模,不会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__物__质__基__础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 生长不同的作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 生产的__类__型____和__规___模___。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 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行程与发展(人教版)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行程与发展(人教版)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形成条件分析教具准备:亚洲政区图、美国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案(第1课时)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案(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特征;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3.结合地理材料,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4.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的影响;5.综合农业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实例,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高原夏菜》师: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中都提到甘肃省榆中县哪些地理条件呢?生:甘肃省榆中县的地理条件,如:高寒、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不足等。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地理条件——即农业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因素出示图片“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师:看图,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生: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注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师点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 1.1 概念师:下图中展示的是南方水稻生产、东北小麦生产、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能否调换?为什么?生:不能。

它们的地理环境不同。

师: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征呢?生:地域性。

师: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板书)1.2 农业生产特征 1.2.1地域性师:我们再来看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看看农业生产还有哪些特征?生: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1.2.2 季节性 1.2.3 周期性师: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如:“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等,都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教学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主干知识的梳理(据此在教科书上做记号)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的____
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___。

3、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农业区
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____________因素
比较稳定,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变化较快。

尤其是_____、_____和_____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_________________影响也很大。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5、农业地域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在
_________ ____ ___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6、同一农业地域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课堂攻关】
7、完成教材第43页活动题。

8、完成教材第44页活动题第1题。

9、完成教材第46页活动题第1、2题。

课堂练习与作业见资料《金版教程》第40页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主干知识的梳理(据《金版》资料在教科书上做记号)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探究材料:课本图3.11“亚洲季
探究主题2 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探究材料⑴课本图3.12“我国水稻种植景观”。

⑵课本P49阅读“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

探究问题:读课本图3.12中a图反映出我国水稻生产的什么特点?a图和b
探究主题3 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与基本特征
探究材料:⑴世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图。

⑵课本P49第一段内容。

探究问题:⑴什么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作物有哪些?
探究主题4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选择探究材料:课本图3.14“商
探究主题5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材料:⑴课本案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⑵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图探究问题:填表
作业见金版第105-10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