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捏脊,腹泻)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一.腹泻治疗(1)寒湿泻: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另】肠鸣腹痛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警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糠: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搓中枢、搓龟尾。
(3)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4)脾虚糠:迁调脾经、迁调大肠、发推三关、摩腹、搓脐、推向七节骨、搓龟尾、揉脊。
【另】肾阳虚者提滋阴经、搓外劳。
消化不良加运内八卦;长糠远不止者提按搓百会。
二.痢疾治疗(1)湿热痢: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清天河水、发推下七节骨、分后阴阳、运内八卦、清肺经、搓天枢。
【另】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2)寒湿痢: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
三.咳嗽化疗(1)寒吐: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2)冷调侃:清脾胃、清大肠、脱六腑、运内八卦、横位推至板门、发推天柱骨、发推下七节骨。
(3)伤食吐: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四.腹痛化疗(1)寒痛: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2)伤食苦:迁调脾经、清大肠、搓板门、运内八卦、搓中脘、搓天枢、分腹阴阳、拎肚角。
【另】呕吐者提发推天柱骨、横纹推至板门;咳嗽者加退六腑、清天河水。
(3)虫痛: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
【另】腹痛甚者加按揉脾俞或背俞部压痛点。
(4)阴虚腹痛:迁调脾经、滋阴经、发推三关、搓外劳、搓中脘、搓脐、按搓足三里。
五.疳积治疗(1)积滞受伤脾:迁调脾经、搓板门、发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搓中脘、分腹阴阳、搓天枢、按搓足三里。
(2)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口舌生疮加掐揉小横纹;目赤多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若兼见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加补大肠;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小儿捏脊疗法调理脏腑增强体质

小儿捏脊可调理脏腑增强体质在小儿推拿门诊,捏脊是最常见的一种。
小儿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为脏腑背俞穴所在,通过捏脊刺激督脉和膀胱经之气,可达到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的目的。
该疗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此外,捏脊对于小儿的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症也有明显改善。
捏脊操作简单方便,效果良好,无副作用,越来越多年轻妈妈们爱在家里自行给小儿捏脊。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张士荣副主任中医师提醒:正确的操作手法非常重要。
小儿脏腑娇嫩,容易损伤,需经过专科医生辨证及培训、指导后才可在家中给小儿捏脊。
张主任介绍,捏脊操作的位置在背脊正中,尾骨末端长强穴至大椎穴处。
具体操作手法: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下,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从小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骨下开始),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小儿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7遍,在第4遍或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自下而上,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捏捻3下后提拉一下,直至大椎穴处,以加强刺激的疗效。
捏拿第6~7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张主任指出在小儿捏脊时应注意: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消化不良的小儿推拿方法

• 二、督脉升阳(捏脊):温阳活络。消化不良性腹泻 为寒凉性兼加体征,所以推拿前先温阳升阳,让腹腔 随着身体温暖起来,增强推拿的功效。捏脊时自尾骨 的凹陷处(也就是长强穴)起,一直向上捏至颈部, 一般是从下往上捏。小儿捏脊绝对要避开晚上,应在 早上或者中午前。
• 三、上推三关:温阳散寒,培补元气。三关穴位于小 儿前臂前臂桡侧端,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形成一条直线 型穴位。推三关可以补虚扶弱,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 节,有利小儿消化功能的恢复。进行推拿是将掌心向 内用左将小儿前臂固定后,再将右手的食指、中指并 拢,沿着小儿的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新生 儿30次,婴儿50~100次。
• 十一、补肝经:肝木穴,在食指指端(掌 面),旋推为补,直推为清。视情况决定清 与补,用拇指指尖端旋推100次。
• 十二、提高消化系统功能锻炼:肝主筋,锻 炼以抻拉推按肝经上的筋为主
• 1、提起宝宝双腿,尽量绷直,向两外侧分压, 宝宝腿部成V字形。新生儿20次,婴儿50次
• 2、一手提宝宝的一侧腿,一手由大腿内侧腿 根部揉向腘窝。新生儿20次,婴儿50次
• 第一步:让宝宝把小拳头松松的握住,注意先找到 中指握住的点,这个就是内劳宫穴,这个穴位在手 背位置相对的就是外劳宫。
• 第二步:定八卦中的离位,在内劳宫和中指根画一 条直线,在这条直线的2/3处,注意,是靠近指根处 就是离位,找到离位后我们要用左手大拇指按住宝 宝的离位,因为在运内八卦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让 离位受到按摩,主要是避免扰动心火,往往是另外 一只手的大拇指从这个手的大拇指的指甲盖上运过 去。
• 3、吐奶黏而黄:宝宝吐奶往往在吃完奶一段时间后,甚至睡着超过半个小时, 一阵身体扭动之后大口吐奶,奶水黏而黄,有很重的酸腐味道,是消化能力弱的 表现。
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50例

陕西 中医 2 1 0 0年第 3 卷 第 7 1 期
89 8
推拿 治 疗小 儿 秋季 腹 泻 1 0例 5
高世 悦 陕 西省佳 县 中医院 医院儿科 ( 县 7 9 0 ) 佳 1 2 0 摘 要 目的 : 观察 小儿推 拿 法治疗 小儿秋 季腹 泻的 临床 疗 效 。方法 : 将例 秋 季腹 泻患儿 随机 分为
制, 使细 胞发 生 空泡 变形 和坏 死 , 微 绒 毛肿 胀 , 列 其 排
部, 以拇指 自患儿 拇指 指端 至指 根来 回直推 2 0 3 0 O ~ 0
次。
清补 大肠 医者 一 手持 患 儿食 指 以 固定 , 另一 用
手拇 指指 端 由患儿 食指 尖推 向虎 口 2 O 0 0 ~3 0次 。
侧 , 指 置于其 背侧 , 拇 以右 手食 、 中二 指夹 持 固定其 腕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P< o O .l
讨 论 病 原学 研究 证 实 , 寒冷 季 节 的婴 幼儿 腹
泻 8 由病毒感 染 , 中 4 %~6 以上是 轮状病 毒 o 其 0 0 引 起 的 l , 次 有肠 道病 毒 ( 括柯 萨奇 病毒 、 克 病 2其 ] 包 埃 毒、 肠道腺 病 毒) 诺 沃克 病毒 、 , 冠状 病毒 。其 发病机 制 为病 毒侵 入 肠道 后 , 在小 肠 绒毛 顶 端 的柱状 上 皮复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阴阳平 衡,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小儿推拿可以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康 复。
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 则气血调和。小儿推拿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
泄泻的病因和病机
病因
泄泻的病因有多种,如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
06 小结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具有安全、无 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能够 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 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局限性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需要专业的推 拿医师进行操作,且对于急性腹 泻等严重病情可能效果不明显,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深入研究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机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 的依据。
捏脊
自尾椎两旁(即长强穴)开始, 自下而上连续捏拿至颈部大椎 穴两旁(即脑户穴)。
推拿手法
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 指腹沿同一方向推动。
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 的指腹作旋转揉动。
摩法
用掌心或食、中、无 名指的指腹在一定部 位进行轻柔的抚摩。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的指腹相对用力,捏 拿肌肤。
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的指腹相对用力,捏 拿肌肤后进行提拉。
分析结果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且多为轻微、短暂的。
03
注意事项
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过程中,需注意手法轻柔、准确,避免过度刺激和
损伤。同时,需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5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注意 事项和禁忌症
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

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作者:胡旭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02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85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护理。
方法:收治婴幼儿腹泻患者359例,行小儿推拿分型治疗。
结果:治愈297例(82.7%),好转62例(17.7%),无效0,总有效率100%。
结论:小儿推拿法能够有效治疗小儿腹泻。
关键词:小儿;腹泻;推拿手法在儿科中,小儿腹泻为一种常见且多发病,常伴随着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发热症状。
病初会出现腹泻、呕吐和胃口差,慢慢地会出现哭闹,粪便中会出现奶块且酸臭等。
该疾病经常出现在夏秋季节,且多为资料与方法收治腹泻患儿359例,男175例,184例;年龄4~ 32个月。
患儿均出现腹泻、腹痛、便秘、咳嗽以及发热症状等。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大便的次数增加,3~5次,病情严重的甚至可超过10次/d,大便为淡黄色,有少量的黏液,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恶心、发热、腹痛、口渴、呼吸深长、腹胀、啼哭无泪和皮肤干瘪等症状、严重的腹泻会导致患儿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
②通过大便镜检,发现有脂肪细胞以及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③大便病原体检查可见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者是分离轮状病菌等。
方法:将上述患儿临床分为寒湿泻、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4型。
①寒湿泻:主要的症状为大便稀,有酸臭味,四肢较为冰凉、舌苔发白、指纹色红。
治疗方法:清大、小肠,运土入水,补脾经。
掐其十指节,分腹阴阳,按摩腹部,揉其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
②伤食泻: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且口带酸臭味、无食欲、腹胀、腹泻、大便有酸臭味,且大便中间混有一些消化不良的食物残渣,舌苔厚腻。
治疗方法:揉其板门,运内八卦,清大肠。
揉中脘,分腹阴阳,拿肚角,按弦走搓摩。
③湿热泻:主要的症状为发热、口渴、烦躁、小便短赤、啼哭、大便次数增加、泻急、舌质红、苔黄腻且指纹呈色紫。
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泄泻150例临床探讨

第 8 总 14 ) 期( 6 期
2 5
C iee Maiuai & Q og teay A g 2 0 , o.4, o 8 hns nplt n o iG n hrp . u 0 8 V 12 N .
推拿治疗小儿 泄泻 之心得
蝴 家柏
辽宁省丹东市盲人按摩 中心
关键词 泄泻 , 小儿 推拿 治疗
笔者2多年来 , 0 收治了数百名此种患儿 , 收到 了满意
治疗 1 次者3 例 ;~ 次者5 例 ;~ 0 7 25 9 6 l次者3例 ; 6 1~5 1 1次者1例。 次以上者5 每 日 3 1 6 例。 治疗 1 , 次 每次
治疗2分钟左右。 0
4 疗效 标 准
痊愈 : 泄泻停止 , 饮食正常 ; 好转 : 泄泻次数明显 减少 , 其它症状明显减轻 ; 无效 : 大便次数未见减少, 其它症状无改变。
7 病案举例
者俯卧 : 医者立于其左侧 , 揉腹部 , 推脊柱 , 推七节
骨, 倒龟尾 , 捏脊 ; ) ( 患者仰 卧 , 4 医者立于其右侧 , 按 足三里 , 揉三阴交 , 推涌泉。 随证加减 、 、 寒 湿泻 : 重用补脾 胃经 , 推三关 , 补 大肠 , 揉脐 、 推上七节骨 、 揉鱼尾 、 按足三里 , 加揉外 劳宫。湿热泻 : 重用退六腑 , 清脾 胃经、 清大小肠 、 揉
横纹 、 胃经 、 推 运板门、 内八 卦、 运 运土入水 、 分大横 者1例 ; 2 大便有少许水样者3 , 比治疗前 , 例 但都 症状 纹、 推三关 、 推六腑 ; ) ( 患者抑卧 , 2 医者立于其右侧 , 明显减轻 。
揉中脘 , 分腹阴阳、 摩腹 、 揉脐 、 按天枢 、 搓丹 田; ) ( 患 3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小儿推拿手法
(一)捏脊法
【概述】用拇指挠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 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挠侧顶住 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三指捏
二指捏
【动作要领】 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 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提起 皮肤,捻动向前时,需作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腹泻的小儿取穴!
3、 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相当于长强穴)。 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临床运用: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的功能。揉龟 尾,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腹泻便秘。“龟尾七节,摩腹 揉 脐”乃小儿腹泻之通法。
临床运用: •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瞳面 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重蒸,皮肤发 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 但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多用补法,体壮 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 小儿体虚或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 陷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本次上课相关) 1.腹泻 2.提高小儿免疫力
(三)腰背部穴位
1、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 称推脊,一般100—300次。用捏法自下 而上作捏法称捏脊,一般3—5遍。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 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临床运用: • 捏脊法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 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 与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配合,可疗小儿疳 积,脾虚泄泻,便秘,四肢无力面黄肌瘦及先后天发育不足 的慢性病症。 • 推脊法从上至下,配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穴合用可起 清热的作用。
小儿腹泻——伤食泻
(二)伤食泻
1、伤食泻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 ,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板门 。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渴, 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寒湿泻手法
湿热泻
3、湿热泻: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伴身热,口 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
湿热泻的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脾虚泻的常用手法!
2、脾胃虚弱: 主要症状:面色萎黄或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寐 差,精神萎靡,啼声低弱,腹部凹陷,便溏。舌质淡红,苔 薄白,脉象沉细无力,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温中脾健,补益气血。 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 ,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应用】
本法主要沿夹脊“线”状部位,因为能在脊背部治疗溶 积 等,故称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溶积、厌食、腹 泻 、呕吐等症有特效。操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 捏 三提一法”。本法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 气 活血作用。根据病情需要,在捏脊过程中,可以一一提拿膀 胱经的有关腧穴,则可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2、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而下推, 分别称为推上七节和推下七节。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
临床运用: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 推上节,按揉百会,揉丹田合用: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用于肠热便秘证、痢疾等症。
小儿推拿
程洪色
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的作用原理
1.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 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 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2.调和气血。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如小儿痢疾,经 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 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 纹有效。
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推拿的总论) 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禁忌症 各种关节炎,肩周炎 急性传染病患者 颈椎病 急性疾病病情危重者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骨折未愈合者 腰椎间盘突出 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 头晕,头痛,失眠 治疗部位严重皮肤病 坐骨神经痛 年老体弱,血压高 神经衰弱 结核,恶性肿瘤患者 肠胃功能紊乱 脏器有损害者 妇女妊娠期,月经期 饭后半小时,久饿 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