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捏脊,腹泻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专业文档)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专业文档)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索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
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
小儿腹泻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一操作规程: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
(1)揉腹:患儿仰卧。
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分钟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分钟。
(2)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
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3)揉背俞穴:患儿俯卧。
医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毫米为宜,点揉2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4)捏脊:患儿俯卧。
医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柕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柕穴处重复捏提3~6遍,结束治疗。
操作间隔: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
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小儿伤食泻。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二操作规程: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5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脐及天枢5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1分钟,常规手法捏脊8遍,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各50次,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寒湿泻。
小儿腹泻小儿捏脊疗法三操作规程:补脾经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50次,退六腑1OO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50次,揉龟尾5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推脊30次。
小儿推拿治腹泻常见手法

小儿推拿治腹泻常见手法小儿腹泻也就是拉肚子,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腹泻会有损宝宝的营养吸收,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安全有效,本文主要介绍小儿推拿治腹泻常见手法。
一、小儿腹泻的表现1岁以内的宝宝,特别是吃母乳的宝宝,每天及时大便3~4次,只要性状、气味无异常就还是正常现象。
如果宝宝每天大便5~8次,粪便呈黄绿色,带黏液或者程蛋花状,气味酸臭,这就说明宝宝是腹泻拉肚子了。
二、治疗小儿腹泻常见手法有时腹泻的原因我们不能一下子判断准确,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妈妈们都可以通过下面的按摩手法来帮助宝宝们缓解症状。
逆时针摩腹3~5分钟用食、中指或者全手掌在肚脐四周外围做逆时针方向的推动,力度要轻柔。
如果天气冷,可以隔着一层衣服给宝宝摩腹。
如果妈妈掌握不好力度,就尽量轻轻地按,时间长一些,也可用量保证。
揉肚脐200~300次用食、中指压在宝宝肚脐上揉,揉的时候可以不区分逆时针和顺时针,用揉肚脐来带动肚脐周围的肌肉运动。
推上七节骨300~500次用拇指或者食、中二指指面自下向上从尾椎骨开始推至腰部最凹处。
按揉龟尾穴2分钟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按揉,力度适中,不要太轻,也不要太重。
三、小儿腹泻的注意事项如果宝宝拉的比较严重,可以配合艾灸肚脐30分钟。
宝宝腹泻时,注意服用一些清淡的饮食来过渡。
如果是受凉引起的腹泻,妈妈们要做好宝宝的腹部保暖。
一些家长认为宝宝腹泻时,把肚子里的营养全拉完了,所以腹泻止住后,马上给他进补许多高蛋白的食物,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宝宝这时的脾胃较弱,补充的营养不仅无法吸收,还会导致腹泻症状的反复。
总之,妈妈们一定要放松,等等宝宝肠胃完全恢复正常后再补充营养也不迟。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的口诀是:3个部位,7个穴位,30分钟。
每天一次,5-7天即可痊愈,有效率70%以上。
1、手部:补脾经、补大肠经、运内八卦。
其中补大肠经为重点穴位,可以做10-20分钟,以前的文章中做过介绍,单推大肠经就能达到很好的止泻作用。
2、腹部:整个腹部,逆时针摩腹是补法,针对虚证,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都有良好作用。
3、背部:上推七节骨。
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
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100次左右,约推擦100~300次。
由于小儿对揉龟尾较为抗拒,所以我们把手法改为橫搓八膫和腹部,达到腹热透腰、腰热透腹的目的。
腹泻小儿推拿处方1-4

腹泻⼩⼉推拿处⽅1-4腹泻⼩⼉推拿处⽅1寒湿腹泻处⽅1:寒湿泻:温中散寒化湿⽌泻取⽳:补脾经300次推三关300次补⼤肠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脐100次按揉⾜三⾥100次推上七节⾻100次揉龟尾100次腹痛加按揉⼀窝蜂100次拿肚⾓50次体虚加捏脊5遍烦躁不安加清肝经100次掐五指⾻10次揉五指⾻100次(⽅义:推三关揉外劳宫温阳散寒;补脾经揉脐按揉⾜三⾥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肠推上七节⾻揉龟尾温中⽌泻)寒湿泻特点:⼝不渴⾯⾊淡⽩肠鸣腹痛⼤便清稀多沫⾊淡不臭⼩便清长苔⽩腻指纹⾊红脉濡(浮细⽆⼒的脉轻按所得重按反不明显的脉)腹泻⼩⼉推拿处⽅2湿热腹泻处⽅2:湿热泻:清热利湿调中⽌泻取⽳:清脾胃300次清⼤肠300次清⼩肠100次退六腑100次揉天枢100次揉龟尾100次(⽅义: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肠、揉天枢清利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清⼩肠清热利尿除湿;揉龟尾100次理肠⽌泻)湿热泻特点:腹痛即泻急迫暴注⾊黄褐热臭⾝有微热⼝渴尿少⾊黄苔黄腻指纹⾊紫脉滑数腹泻⼩⼉推拿处⽅3伤⾷腹泻处⽅3:伤⾷泻:消⾷导滞和中助运取⽳:补脾经300次清⼤肠1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卦100次揉中脘100次顺时针摩腹3分钟揉天枢100次揉龟尾100次(⽅义: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卦揉中脘摩腹健胃和脾⾏滞消⾷;清⼤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揉龟尾理肠⽌泻)伤⾷泻特点: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便量多酸臭⼝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厚腻脉滑腹泻⼩⼉推拿处⽅4脾虚腹泻处⽅4:脾虚泻:健脾益⽓温阳⽌泻取⽳:补脾经300次补⼤肠100次推三关100次逆时针摩腹3分钟揉脐100次推上七节⾻100次揉龟尾100次捏脊5遍(⽅义:补脾经补⼤肠健脾益⽓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补中推上七节⾻揉龟尾温阳⽌泻)肾阳虚加补肾经揉外劳宫;腹胀加运内⼋卦;久泻不⽌加揉百会升阳⽌泻;脾虚泻特点:久泻不愈或伴反复发作⾯⾊苍⽩⾷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物残渣或⾷后即泻⾆淡苔薄脉濡(浮细⽆⼒的脉)腹泻总结腹泻⼩⼉推拿处⽅共4张处⽅1:寒湿泻寒湿泻特点:⼝不渴⾯⾊淡⽩肠鸣腹痛⼤便清稀多沫⾊淡不臭⼩便清长苔⽩腻指纹⾊红脉濡(浮细⽆⼒的脉轻按所得重按反不明显的脉)处⽅2:湿热泻湿热泻特点:腹痛即泻急迫暴注⾊黄褐热臭⾝有微热⼝渴尿少⾊黄苔黄腻指纹⾊紫脉滑数处⽅3:伤⾷泻伤⾷泻特点: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便量多酸臭⼝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厚腻脉滑处⽅4:脾虚泻脾虚泻特点:久泻不愈或伴反复发作⾯⾊苍⽩⾷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物残渣或⾷后即泻⾆淡苔薄脉濡(浮细⽆⼒的脉)。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

• 脾虚泻:
• 久泻不愈,食后即泻,或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 欲不振,大便稀溏夹有奶瓣及不消化 的食物残渣,舌淡苔薄.
• 惊 泻:
• 山根发青,睡中惊惕,大便青如 苔粘如丝。
治疗
• 治疗原则: • 以健脾化湿为主,针对不同病因,分
别采用温中散寒、清热利湿、消食导 滞、健脾益气、温阳补肾、镇静安神 等法.
脾虚泻: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 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肾阳虚者加:补肾经、揉外劳、腹胀加 运内八卦
惊 泻: 治则:镇惊安神,健脾止泻 处方:补肾经、揉捣小天心、 补脾经、 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病因病机
病因:
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胃虚弱为多见。 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 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 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感受外邪: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 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 暑、湿、热邪均可致泻,由于气候因素,一 般冬春多为寒(湿)致泻,夏秋多暑湿 (热)致泻;小儿暴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
腹泻
运城中医小儿推拿学校课题组
电话:0359—2275675 0359—3598431
概述
亦名消化不良,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 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症。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一年四季皆 可发生,尤以夏秋季多见。如治疗不及时, 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着泄下 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着阴竭阳脱,久 泻迁延不愈着,则易转为疳证或慢惊风。
寒湿泻: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 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技术操作规程

4)脾虚泻:健脾益气、温中断泻,加补大 肠200次、推三关100次,运内八卦200次, 揉百会200次。
疗程:每天推拿治疗1次,轻者1-3次即可痊 愈;迁延性腹泻,10次为一种疗程;重症腹 泻,当配合针刺、药物治疗。
【辅助治疗】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明显,一般多次即 可痊愈,若遇迁延性腹泻或重症腹泻患者, 配合针刺和中药外敷,疗效更佳。
清小肠(小指尺侧边沿,由指根向指端方向 直推称清小肠)
退六腑(用拇指或食、中指面沿着前臂尺侧 自肘推向腕部,称推(退)六腑或退下六 腑)
3)寒湿泻:温散寒湿,健脾止泻,加补大 肠(与清大肠方向相反)200次、推三关100 次、揉外劳宫200次,揉一窝风200次。
推三关(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沿着 前臂挠侧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 三关)
(1)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 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 而臭,可有少许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 腹痛,发烧,口渴等症。
(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旳 病史。
(3) 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 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 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 红,呼吸深长,腹胀等症。
(4)脾虚泻: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 脾俞、大肠俞、关元俞。
2.中药外敷
根据患儿症情,辩证用药,把配伍中药颗 粒均匀混合,装入薄布袋中,贴置于肚脐 上方,二十四小时更换1次。与推拿、针刺 治疗相结合,疗效十分明显。常用中药如 下:
(1)伤食泻:白术、陈皮、莱菔子、连翘。 (2)湿热泻:苍术、葛根、黄芩、黄连。 (3)寒湿泻:苍术、吴萸、丁香、肉桂。 (4)脾虚泻:生黄芪、白术、升麻、干姜。 3.农村用姜、蒜、葱、酒抓肚角。
小儿推拿止腹泻

小儿推拿止腹泻引言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稀溏、呈液状或水样,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腹泻对小儿健康和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及早有效地控制和治疗腹泻对保障小儿健康非常重要。
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在止腹泻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小儿推拿对腹泻治疗的作用和效果。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小儿推拿是一种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和穴位治疗原理,利用推、拿、按、揉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推拿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推拿对腹泻的治疗作用1. 调整肠道蠕动推拿按摩可以刺激儿童体表的特定穴位,通过经络传导作用,调整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
推拿还可以促进肠道的张力调节,增强肠道蠕动的协调性,从而减少腹泻次数和排便次数。
2. 缓解腹痛和腹胀腹泻常伴随腹痛和腹胀的症状,对小儿造成较大的不适。
推拿可以刺激腹部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腹痛和腹胀。
通过调理腹部经络,推拿还可以调节肠道气机,改善腹泻引起的气机失调。
3. 改善消化功能小儿推拿通过刺激腹部穴位,促进消化腺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这对于腹泻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有一定的疗效。
推拿还可以刺激腹壁肌肉,增强肠道蠕动和吸收功能,帮助小儿恢复正常的消化吸收水平。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注意事项1. 寻找合适的推拿师推拿治疗对推拿师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寻找有经验、专业的推拿师进行治疗。
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或推拿诊所,多咨询相关经验和口碑,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推拿师。
2. 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在进行推拿治疗之前,了解孩子的腹泻情况、病因、病程等相关信息非常重要。
同时还要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特殊禁忌症等,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3. 推拿时遵循适宜原则推拿治疗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
不同孩子对推拿的接受能力和疗效也有差异,因此需要遵循适宜原则,量力而行,以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多的不适。
4. 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推拿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往往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药物治疗、膳食调理等。
捏脊疗法的临床运用:?腹泻脱肛

捏脊疗法的临床运用:腹泻脱肛导读:作为针推系毕业的小编读了这篇文章,可真是感慨万千。
捏脊作为推拿手法里重要的一种,再配合几个简单的手法,就可以起到这么好的调理整体的作用,这才是真正的推拿啊!查色按脉,先别阴阳,人体实在太妙了!所以捏脊到底有什么功能呢?捏脊疗法的临床运用作者/王庆林捏脊疗法,其法是令患者俯卧,医者两手作九十度屈曲,由龟尾处开始,顺脊柱向上,将皮肤、肌肉往上推,然后以两拇指指腹交替往下压捏,食、拇二指相互配合,向上推捏,直到颈部大椎穴止,是为平捏。
平捏两遍,作第三遍时,一边如前法推捏,一边间歇地用隐力把皮肤往上提拉,提拉时可听到“啪啪”声响,如此提捏五遍。
最后用两大拇指同时从命门穴向腰外侧肾俞穴慢慢按压,是谓一次。
几年来我曾用捏脊疗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多种疾病,每每收效,现报道如下。
腹泻脱肛:魏XX,女,2岁,1983年11月22日诊。
腹泻脱肛两个月。
现每天腹泻2-3次,泻即脱肛。
患儿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舌淡苔白,双手发冷,指纹青淡,属脾肾阳虚,中气下陷所致。
治宜温补脾肾,升提中气。
方用推三关200下,补脾土200下,推大肠150下,揉肾顶50下,揉百会50下,捏脊7遍,每日一次,4次后大便正常,6次后脱肛轻,9次而愈。
按:《景岳全书·脱肛》说:“有因久泻久痢,脾肾气陷而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今捏脊,推三关,揉肾顶,揉百会可温肾补气,补脾土,推大肠配捏脊可补脾气,涩大肠,故病可愈。
体会捏脊先用提捏刺激腰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上之穴位,督脉统督一身之阳气,膀胱经为阳经,与肾经相表里,背部又多刺激其五脏之俞穴。
捏脊运用之手法有推、压捏、提拉等手法,柔和而深透,有补的作用。
《素问·痿论篇》说:“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
”捏脊疗法不仅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还有补脾胃助运化,补气、补阳、健肾壮腰之功能。
所以配合他法用于以上诸症可收显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本法主要沿夹脊“线”状部位,因为能在脊背部治疗溶 积
等,故称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滞、溶积、厌食、腹 泻
、呕吐等症有特效。操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 “捏
三提一法”。本法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 气
活血作用。根据病情需要,在捏脊过程中,可以一一提拿膀
胱经的有关腧穴,则可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感谢下 载
适应症 各种关节炎,肩周炎 颈椎病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 头晕,头痛,失眠 坐骨神经痛 神经衰弱 肠胃功能紊乱
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禁忌症
急性传染病患者 急性疾病病情危重者
骨折未愈合者 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
治疗部位严重皮肤病 年老体弱,血压高 结核,恶性肿瘤患者
脏器有损害者 妇女妊娠期,月经期 饭后半小时,久饿 酗酒
寒湿泻手法
湿热泻
3、湿热泻: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伴身热,口 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
湿热泻的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脾虚泻的常用手法!
2、脾胃虚弱: 主要症状:面色萎黄或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寐 差,精神萎靡,啼声低弱,腹部凹陷,便溏。舌质淡红,苔 薄白,脉象沉细无力,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温中脾健,补益气血。 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 ,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二、小儿推拿手法
(一)捏脊法
【概述】用拇指挠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 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挠侧顶住 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三指捏
二指捏
【动作要领】 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
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提起 皮肤,捻动向前时,需作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腹泻的小儿取穴!
3、 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相当于长强穴)。 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临床运用: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的功能。揉龟 尾,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腹泻便秘。“龟尾七节,摩腹
揉 脐”乃小儿腹泻之通法。
临床运用: •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瞳面 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重蒸,皮肤发 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 但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多用补法,体壮 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 小儿体虚或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 陷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2、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而下推, 分别称为推上七节和推下七节。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
临床运用: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 推上节,按揉百会,揉丹田合用: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用于肠热便秘证、痢疾等症。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本次上课相关) 1.腹泻 2.提高小儿免疫力
(三)腰背部穴位
1、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 称推脊,一般100—300次。用捏法自下 而上作捏法称捏脊,一般3—5遍。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 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临床运用: • 捏脊法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 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 与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配合,可疗小儿疳 积,脾虚泄泻,便秘,四肢无力面黄肌瘦及先后天发育不足 的慢性病症。 • 推脊法从上至下,配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穴合用可起 清热的作用。
小儿腹泻——伤食泻
(二)伤食泻
1、伤食泻 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板门 。
常用手法
寒湿泻
2、寒湿泻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渴, 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小儿推拿
程洪色
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的作用原理
1.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 治之以按 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2.调和气血。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 小儿肺部 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纹有效。
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推拿的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