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西安城北公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概念规划2018年2月26日

西安城北公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概念规划2018年2月26日
ECADI
功能定位
1 打造高铁新城创新型的集约化绿色生态综合交通枢纽 成为服务大西北乃至全国的骨干工程
2 卓越的城市中心商务地区 成为大西安的活力核心,辐射大西北
3 打造个性鲜明的地区形象 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大西安的都市名片
规划效果图
规规划划效效果果图图
规划效果图
ECADI
规划效果图
ECADI
更是打造一体衔接“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ECADI
02 周边情况
ECADI
区域规划
西安北客站区 域位于西安市绕城高 速以北的中轴线上, 外围道路交通已经完 成。地铁2号线自南 向北穿过北客站,规 划的地铁4号线、14 号线从东西向穿过北 客站北广场。规划考 虑设置一条连接北客 站与西咸新区的有轨 电车或云轨。
均为12万人次)。
(3)长途巴士客站 布局于铁路客站与机场之间,发车能 力为800班次/日,远期年旅客发送量 达500万人次,日均2.5万人次,高峰
日达3.6万人次/日,占地约9公顷。。
(6)地面公共交通 规划在铁路客站东、西两个 广场共设总数不少于30条的 公共汽车路线和日客运量2.5
万人次的长途高速巴士站
03 功能与流线
ECADI
功能一览表
济南西站 单侧高架,右侧下客
西安高铁北站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客运
旅游集散
物流快运
行政服务
商业开发
公中汽小 路转车件 客换租快 运乘赁运
旅 游 客 运
接 待 咨 询
城 市 会 客 厅
发 布 展 示
航邮公城 空政铁市 货快快配 物件件送 中中中分 转转转拨
交旅
通 应 急 指
出 租 车

综合交通枢纽的要素与布局_综合考虑空中地面和地下的交通立体规划

综合交通枢纽的要素与布局_综合考虑空中地面和地下的交通立体规划

4.结合地下开敞式空间的设置可有效实现枢纽消防安全
综上所述,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中不可避免要出现大规模地下空间,其消防和 安全问题往往成为制约方案的控制因素之一,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设置适当的 下沉广场,有利于丰富空间效果,明晰功能界面,更可提高消防及安全性能。
4.结合地下开敞式空间的设置可有效实现枢纽消防安全
综合交通枢纽的要素与布局_综合考虑 空中地面和地下的交通立体规划
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客流、商流、经济贸易的重要汇 集点,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核心,以枢纽为依托的城市商务区或城 市副中心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其中大型、超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城 市乃至区域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由枢纽引发的新一轮城市建设成效日 益显著。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因此,如何理顺上述各大交通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布局成为枢纽设计的重点。 高速铁路与虹桥机场同样是服务于国内的中长途旅客,故之间的换乘关系并 不是很密切,但高铁与虹桥机场旅客绝对数量很大,发生的换乘量为中等水平; 磁浮车站则担负着浦东国际机场“前厅”的功能,与高铁的城际部分、虹桥机场 均有着重要的换乘关系。
枢纽内交通设施规模呈现不断扩大化趋势,大量的社会车、出租车,公交 车辆停泊,对枢纽内部空间,对城市土地的需求加大,地面的土地资源已不能 满足这种扩大化的需求,特别在城市中心区的枢纽改造工程,面临土地更为紧 张的困境。向地下发展,实施交通设施立体化可以有效解决土地与规模之间的 矛盾,地下空间在枢纽建设中的大量开发使用充分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理念。
虹桥枢纽剖面示意图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由此可见,磁浮车站在换乘关系中处于比较关键的位置,它应该与高速
铁路、虹桥机场取得便捷的换乘关系。 由此形成了如下的场站空间关系: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正式出炉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正式出炉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正式出炉
佚名
【期刊名称】《交通建设与管理》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从今年到2020年,四川省将估算总投资10866亿元,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这是四川省历史上第一次编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届时,四川省将基本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是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支撑,以出川大通道为纽带,完善枢纽功能,优化网络布局,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率,建成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总页数】1页(P1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15
【相关文献】
1.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交通枢纽提升区位优势:四川大胆破题 [J], 唐婉岚
2.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与物流中心建设规划探析 [J], 尚婷;余颖;唐伯明
3.打造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构建西部经济增长新一极——重庆市西部大开发10周年侧记 [J], 江小艳
4.建设交通枢纽发展通道经济——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四川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J],
5.四川首次编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于2025年建成

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于2025年建成

MAIN LINE RAILWAY 干线铁路26世界轨道交通2019.09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于2025年建成◎ 本刊记者 曹卓娜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9—2025年,展望到2035年。

期间将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被定位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通过通道建设密切西北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纵贯我国西南地区,有机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促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桥梁和纽带;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深化国际经贸关系,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发挥交通支撑引领作用,以“全链条、大平台、新业态”为指引,打造通道化、枢纽化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汇聚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创新“物流+贸易+产业”运行模式,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交通、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

西部陆海新通道如何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提出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发挥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挥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作用,提升通道出海口功能。

围绕主通道,西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将得到完善,密切贵阳、南宁、昆明、遵义、柳州等西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与主通道的联系,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重要口岸等,创新通道运行组织模式,提高通道整体效率和效益。

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

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

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1. 背景介绍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迎来了重大机遇。

随着“”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西部地区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也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连接中西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交通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对于促进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市场、促进货物流通和人员往来具有重要作用。

2. 建设目标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优化通道布局,提高通道运营效率,推动通道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通道服务领域,提高通道综合服务水平,增强通道的环保和安全性能,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陆海新通道。

3. 工作要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需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3.1 优化通道布局优化通道布局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通过推动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的通道建设,完善通道基础设施,提升通道通行能力,加快通道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发挥通道的整体效益。

3.2 提高通道运营效率提高通道运营效率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核心任务。

要推动通道的信息化建设,优化通道物流组织,提高通道货物通行效率,降低通道运输成本,增强通道的国际竞争力。

3.3 推动通道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通道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积极拓展通道的国际运输合作,促进通道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推动通道的国际化发展,提高通道的国际影响力。

3.4 拓展通道服务领域拓展通道服务领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举措。

要以通道为核心,积极发展通道物流、通道贸易、通道金融等相关产业,提高通道的综合服务水平,增强通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5 提高通道环保和安全性能提高通道环保和安全性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通道的环境保护工作,推动通道的绿色发展,强化通道的安全管理,确保通道的安全运行。

4. 个人观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至关重要,不仅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倡议的深入实施,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第⼆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交通枢纽概述交通枢纽: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作为交通运输的⽣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枢纽是提⾼客货运输速度的关键环节。

单式交通枢纽:服务于⼀种交通⽅式的枢纽,例如单⼀的铁路枢纽、⽔运枢纽、公路主枢纽、航空枢纽等。

(图)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式的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式的交通运输⽹络相邻路径的交汇点,是拥有融铁路、公路、⽔运、航空、管道及城市交通等多种运输⽅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为⼀体的运输空间结构,对所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络的⾼效运转具有重要作⽤。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对其所依托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的带动作⽤,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桥梁和纽带,并与城市交通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趋势:(举例说明)1.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复合性(多元化)。

2.综合交通枢纽内涵的演进性。

3.⽹络经济的发展将综合交通枢纽纳⼊全球性的物流配送体系中,它加强了综合交通枢纽与整个运输⽹络体系的联系。

4.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呈⽴体化和综合化。

⼆、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交通枢纽规划: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地利⽤规划等上级规划基础上进⾏的专门规划。

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和枢纽的规划设计。

1.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作⽤。

1)关键问题:交通枢纽与交通运输⽹络布局的协调性、与城市布局的协调性,枢纽规划布局中各种运输⽅式之间衔接是否合理紧凑、各站点布局分⼯协作是否恰当,旅客转运换乘、货物中转是否便利等。

2)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与分析、发展预测、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建设⼯程实施序列计划和资⾦筹措等⼯作。

重庆西站二期规划方案

重庆西站二期规划方案
-建立综合性交通信息平台,实现实时信息发布与换乘指引。
-配置充足的停车设施,缓解周边交通压力。
4.周边道路
-优化周边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增设行人过街设施,保障旅客安全。
-加强与城市主干道的衔接,提高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5.生态环境保护
-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站区生态环境质量。
-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污染排放。
3.周边道路
优化周边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障旅客快速进出站。
4.生态环境保护
(1)绿化:加强站房、站前广场及周边区域的绿化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污染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废水、废气等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五、实施步骤
1.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包括规划、设计、环评等。
2.依法进行项目招投标,确保项目质量、进度和安全。
第2篇
重庆西站二期规划方案
一、项目概述
重庆西站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肩负着区域经济发展与旅客运输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客流量的持续增长,现有站房及配套设施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为此,开展重庆西站二期规划,旨在提升车站综合交通服务能力,优化区域交通网络,促进地区经济繁荣。
-加强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提高旅客出行便利性。
4.项目监管
-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合法合规、安全高效。
-定期评估项目运行情况,及时调整优化。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资金保障
-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加强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提高旅客出行便利性。
4.项目监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2.24•【文号】•【施行日期】2021.02.24•【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社会治理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编制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设施建造、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交通运输发展有效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二)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首次编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向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进发- 本报记者李秋怡杨晓从今年到2020年,我省将估算总投资10866亿元,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到2020年,全省力争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00万标箱,水运四级以上航道2381公里……这是昨(18)日正式出炉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披露的信息。

与以往只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单项规划不同,这是我省历史上第一次编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

届时,我省将基本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目前,我省进出川通道仅有7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和1条水运航道,不仅量少而且区域分布也不合理,与周边省(区、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的运输通道还不通畅,“蜀道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据悉,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是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支撑,以出川大通道为纽带,完善枢纽功能,优化网络布局,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率,建成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09年全面大会战启动决战“7+2”、“5+3”今年,我省枢纽建设步伐前所未有。

铁路重点开工建设“7+2”项目,即成都-兰州、成都-贵阳、成都-西安客专、成都-重庆客专、成昆扩能成昆复线、川藏线成都-康定段、巴中-达州,达万电化工程和成都火车北站改造。

省内建设里程达2479公里,省内总投资2273亿元。

加快隆黄线叙永-织金段、昭通-攀枝花-丽江、川藏线康定至拉萨段、成都-格尔木、成都-西宁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公路重点开工建设“5+3”项目,即雅安-乐山、映秀-汶川、成都-自贡-泸州-赤水、成都-安岳-重庆、巴中-南部高速公路;争取开工建设成都-南部、达州-万州、攀枝花-丽江高速公路。

加快乐山-自贡、巴中-桃园、巴中-达州、洪雅-眉山-乐至-大英、汶川-马尔康、雅安-康定、绵阳-九寨沟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

启动大件运输通道和国省干线改造及农村公路断头路建设。

水运重点开工建设岷江(乐山-宜宾段)航电综合开发、长江(宜宾-水富段)航道整治。

加快推进泸州港二期(续建)、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二期、岷江下游航道整治、乐山港老江坝作业区一期等项目前期工作。

民航重点开工建设成都区域管制中心项目、应急指挥和技术验证中心等成都航空枢纽项目,扩建南充机场,启动九黄机场三期工程,改造西昌机场。

加快成都终端区管制中心、亚丁机场、乐山机场、阿坝红原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启动成都第二机场前期工作。

2012年成都主枢纽基本形成7条铁路12条高速公路2条水运航道出川到2012年,全省综合运输网总里程力争达到30.6万公里,其中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76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以上,力争达到38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50万标箱,水运四级以上航道1066公里。

进出川通道将达到21条,包括7条铁路、12条高速公路和2条水运航道,全省通航机场14个、直接通航城市108个、航线150条。

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改造8327公里,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成都主枢纽基本形成,直接引入67条铁路、11条高速公路,建成成都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

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

2020年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形成1、4、8小时交通圈到2020年,全省综合运输网总里程力争达到37万公里,其中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82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00万标箱,水运四级以上航道2381公里,其中长江川境段258公里航道达到二级,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达到三级。

形成包括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和2条水运航道的41条进出川通道,全省通航机场17个、直接通航城市121个、航线185条。

成都主枢纽直接引入12条铁路、16条高速公路,建成成都第二机场。

形成成都至贵阳、西安、兰州等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至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8小时交通圈;省内形成成都至市(州)政府所在地的1小时、2小时和半日交通圈,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海陆空并驾打造东西南北大通道坐火车,4小时内到贵阳、西安、兰州等地;坐飞机,直通国内71个大中城市;自驾车,省内各城市半天到达……到2020年,四川综合运输通道将由南北东西四个方向的进出川运输大通道构成,通过突出南向、加强东向、扩大北向、畅通西向,逐步建成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2条水运航道,民用机场实现直接通航国内城市85个、国际城市及地区36个,形成全方位开放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南向通道重点建设川滇、川黔之间的铁路和公路通道,连接珠三角、北部湾地区,打开西南出海大通道,形成连接泛亚大铁路的对外开放捷径。

连接泸州、宜宾、自贡、内江、乐山、攀枝花、雅安等区域性次级枢纽和眉山、西昌等节点城市,直接为川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中心、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基地和川南、攀西城市群服务。

铁路:已有成昆线、内昆线;在建隆黄线纳溪-叙永段,规划新建成都-贵阳客专、成昆复线、隆黄线叙永-织金段、昭通-攀枝花-丽江线等。

公路:已有成雅、内宜、宜水、隆纳、西昌-攀枝花、攀枝花-田房高速公路、国道108线、213线、321线;在建邛崃-名山、雅安-西昌、内江-遂宁、纳溪-贵州界高速公路;规划新建成都-自贡-泸州-赤水、攀枝花-丽江、西昌-昭通、宜宾-攀枝花、仁寿-井研-犍为-沐川、乐山-汉源等高速公路。

北向通道重点建设川陕、川甘之间的铁路和公路通道,连接环渤海地区和欧亚大陆桥,加强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联系。

连接广元、南充、达州等区域性次级枢纽和绵阳、德阳、巴中等节点城市,直接为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基地,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和川东北城市群服务。

铁路:已有宝成线、襄渝线;在建襄渝二线、兰渝线、成绵乐客专;规划新建成都-兰州线、成都-西安客专线等。

公路:已有成绵广高速公路、国道108线、210线、212线、213线;在建广元-陕西界、达州-陕西界、成绵复线、广元-南充、广元-甘肃界高速公路;规划新建成都-南部-巴中-陕西界、汶川-九寨沟-甘肃界、绵阳-九寨沟等高速公路。

东向通道重点建设川渝之间的铁路、公路和水运航道,连接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善与重庆、华中、华东地区的交通联系,形成通江达海的大通道。

连接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内江、宜宾、泸州、乐山等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资阳、巴中等节点城市,直接为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基地、物流中心和川南、川东北城市群服务。

铁路:已有成渝线、达成线、达万线、遂渝线;在建达成线扩能、遂渝三线;规划新建成渝客专、达万线电化改造等。

公路:已有成渝、达渝、成南、南广邻、遂渝、南充-重庆、邻水-垫江高速公路、国道212线、318线、319线;在建宜宾-泸州-重庆高速公路;规划新建乐山-自贡,洪雅-眉山-资阳-乐至-大英、达州-万州、南充-大竹-梁平、成渝复线、巴中-达州等高速公路。

水运:全面改善长江川境段、加快推进岷江、嘉陵江等航道整治渠化,建成“一横两纵六线”航运网络。

西向通道重点建设川藏、川青之间的铁路和公路通道,改善与西北地区的交通联系。

连接雅安等区域性次级枢纽和康定、马尔康等节点城市,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铁路:规划新建川藏线成都-康定段、川藏线康定-拉萨段、川青线茂县-马尔康段、川青线马尔康-格尔木段、成都-西宁线等。

公路:已有国道317线、318线;规划新建乐山-雅安、川藏线汶川-马尔康-甘孜县段、雅安-康定等高速公路。

根据规划,2012年成都主枢纽基本形成,直接引入7条铁路11条高速公路,建成成都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昨日,全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工作会在成都召开,与会代表考察了成都双流机场第二跑道、成都东客站等在建交通项目。

记者从会上获悉,四川省编制完成了《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和9个配套专项规划,估算投资10866亿元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至2020年时将出川通道由现在的15条增加至41条。

3年后成都主枢纽基本形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化和完善成都主枢纽,把成都打造成中转顺畅、集散快捷、衔接紧密、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

这一任务大致在3年后可以完成———到2012年时,全省综合运输网总里程达到30.6万公里,成都主枢纽基本形成,直接引入7条铁路、11条高速公路,建成成都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

除成都主枢纽外,四川还规划布局了自贡、攀枝花、泸州、广元、遂宁、内江、乐山、雅安、南充、宜宾、广安、达州等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以及绵阳、德阳、巴中、眉山、资阳、马尔康、康定、西昌等8个交通节点城市,配合成都主枢纽扩大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在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间的互动、联运和有效衔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11年后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目前,四川进出川通道仅仅有15条,其中铁路7条、高速公路7条、水运航道1条,不仅数量少而且区域分布也不合理,与周边省(区、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的运输通道还不畅通。

按照规划的内容,四川将陆续投入10866亿元,加大铁路、公路、水运航道建设,力争2020年逐步建成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2条水运航道,出川大通道由现在的15条增加到41条。

届时,全省综合运输网总里程达到37万公里,其中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82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00万标箱,水运四级以上航道2381公里,其中长江川境段258公里航道达到二级,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达到三级;全省通航机场17个,直接通航城市121个,航线185条。

成都主枢纽直接引入12条铁路、16条高速公路、建成成都第二机场,形成成都至贵阳、西安、兰州等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至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8小时交通圈;省内形成成都至市(州)政府所在地的1小时、2小时和半日交通圈。

至此,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透视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1+9”规划 2009年05月19日07:53 四川日报本报记者杨晓李秋怡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四川志在必得!昨(18)日,四川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工作会议召开之际,《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和9个配套专项规划(以下简称“1+9”规划)正式印发,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大会战全面打响。

镜头转回到2007年岁末省委九届四次全会。

作为四川在发展关键时刻的一次深刻内省,“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的全新理念振聋发聩,“枢纽”成为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着墨重点,其规划编制牵动人心。

规划编制硬杠杠:系统、科学、可操作“枢纽”该是什么样?规划编制和勘察设计人员殚精竭虑,在地图上延伸着每一寸铁轨、每一米高速公路、每一条河道走向、每一块湛蓝天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