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早年成长经历
李嘉诚的故事-童年的理想

李嘉诚的故事-童年的理想(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李嘉诚的故事:童年的理想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李嘉诚的故事:童年的理想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李嘉诚生活在这种大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接受的是传统家教,但他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在潮汕,处处流传着海外游子创业致富的传奇故事,虽说历经艰辛,但仍能构成潮人涉海闯荡的原动力。
李嘉诚从小就酷爱读书,三岁就咏诗诵文,五岁开始上学。
据其堂兄李嘉智回忆说:“嘉诚从小就像个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子。
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不小。
”从教的父亲李云经从小就教育李嘉诚做人要真、要善、要有骨气、有毅力。
他不仅仅教给嘉诚知识,更教给他许多做人的道理。
对于这些,李嘉诚从小就铭刻于心,终身不曾忘却。
深受父亲的影响,李嘉诚也一心向学,如果不是风云突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路一直走下去。
同时,也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
虽然李嘉诚的理想是当一个教育家,而不是商人,但由于父亲早逝,家境陷入贫困,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他才不得不去从商。
李嘉诚后来回忆说,从商之初,他的理想依然是“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搞教育”。
深受父亲的教诲,李嘉诚从小就立下大志: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
李云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尽管他很疼很爱自己的儿子,但他知道,过分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他把自己心中的慈爱,转化成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
李云经喜欢带儿子去看海。
他认为,海的浩淼、海的雄壮,能够使孩子的心胸博大,让他的生命充满激情。
有一次,李云经领着小嘉诚到了汕头的海边。
他一边指着港口来往如梭的巨轮,一边给李嘉诚讲生活的道理。
李嘉诚一边似懂非懂地听父亲讲述,一边用他大大乌黑发亮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蓝天下波光粼粼的大海,看着万吨巨轮。
他简直弄不懂这深深的水,怎么可能稳稳地浮着这么大的船,而且还是铁的,他太佩服船长了。
李嘉诚成长经历

李嘉诚成长经历:推销有术17岁荣升业务经理(《首席执行官》日期:2004-02-13)做了一年的钟表匠后,16岁的李嘉诚突然又辞别舅父庄静庵的钟表店。
天生喜欢挑战和进取的李嘉诚,选择了五金厂当推销员。
勤奋努力的李嘉诚,以他少见的毅力,每天工作16小时之后,仍不忘坚持自修。
第二年,李嘉诚在一间五金制造厂和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街仔”的推销生涯。
最初,李嘉诚每次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也十分紧张。
所以他总是在出门前或者在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准备充分,并且练了又练。
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推销有术,他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李嘉诚认为,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自己必须要充满自信,且又十分熟悉推销的产品。
要尽最大的努力,设法让用户感到你的产品是廉价而且优秀的。
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注意客户的心理及其变化,时刻使他们有兴趣听自己讲述,而不认为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实际上,只有17岁的李嘉诚,仍长着一张让成年人无法信赖的孩子脸。
但聪明的李嘉诚,总会预先告诉客户他的年龄,再加上他那让人信赖的诚实目光,就使李嘉诚无往而不胜。
很快地,最年轻的李嘉诚的推销成绩遥遥领先,成为公司的佼佼者。
李嘉诚到五金厂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白铁桶的推销。
当时,推销的对象集中于卖日杂货的店铺,李嘉诚一入行就感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
于是,李嘉诚采取避实击虚的直销方法去进攻。
他首先看准酒楼旅店是白铁桶的“吃货”大户,就集中精力对这些堡垒进行攻坚。
当时,推销员到酒楼旅店直接推销的不多。
但精明的李嘉诚发现利于直销的两个条件:一来直销价格比酒楼旅店到市场去买要便宜,二来送货上门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李嘉诚这一招轻而易举获得成功。
有一次,李嘉诚在一家旅店,一下子就销出100多只铁桶,销售业绩十分惊人。
此外,李嘉诚对家庭散户又作了研究,他发现,当时高级住宅区的家庭大多使用铝桶而不是白铁桶。
于是,李嘉诚就掉转矛头把目标瞄准中下层居民区。
意志坚强事业有成的事例

意志坚强事业有成的事例李嘉诚,中国知名企业家,香港长江实业集团创始人,被誉为中国首富。
他以其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共创出了近半个世纪的商业传奇。
李嘉诚的父亲早年从广东乡村流落到香港,在窘迫的环境下挣扎求生。
李嘉诚自幼便被家庭的贫困所影响,从小就开始以赚钱为目标,他为补贴家用,从纸片、饮料到存瓶子赚取每一分钱。
1940年,14岁的李嘉诚离开校园,跟随父亲到红砖厂当学徒,没过多久又离开了,打算做小买卖。
这时候他接触到了香港物业市场,开始成为代卖租的房产经纪人。
1967年,他发起筹资创立了香港长江实业集团,创业初期他曾一次性心力交瘁亏损1500万港币,但他没有放弃。
他选择了默默承受创业时期的压力,通过对商业环境的精确洞察,迅速适应环境,不断拓展格局,并抓住机会积极扩大产业版图,逐渐成为了香港甚至亚洲地区的商业之王。
在企业管理方面,李嘉诚极其重视人才培养与管理,他要求管理者必须“有担当、行动快且果断、有主见、有魄力、重视纪律,管理全局,认真执行,勤勉尽责,勇于卓立等要素。
”基于这个理念,集团内部建立有严格而系统化的培训和选拔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商界精英和优秀管理人才,使集团在竞争中始终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另外,李嘉诚在商业方面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经营理念,他善于从不同的领域寻找经 Business opportunities ,并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和技术,这种对于商业环境不断变化的敏锐性,使他的企业不断快速变化、迎头追赶,最终成为业界的翘楚。
李嘉诚那种换句话说就是在面对风雨时不改初衷,被认为是有着坚强的意志力。
他从未放弃过任何一次机会,从不为自己的经历和境遇感到痛苦和愤怒,而是把这些转化为成功的精神支撑。
他最终成为了中国商业的巨头,他的企业,不仅成功走出了国门,还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起来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综上所述,李嘉诚是一个意志坚强,奋发向前的企业家。
他懂得从小事做起,勇于创新,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屈不挠地拼搏,最终攀登商业巅峰,实现了人生的辉煌。
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

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李嘉诚,中国内地首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长,被誉为亚洲商界"超人"。
他的成功经历与深厚的商业智慧给了许多人启示,成为众多企业家和年轻人学习的对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
一、起步艰难,贫困家庭的童年李嘉诚于1928年在中国广东省潮州市出生,家境贫困。
他的父亲是一名小生意人,但因病丧生,使得家庭生计更加艰难。
在李嘉诚年幼时,家庭经济状况非常拮据,生活条件极度困苦。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嘉诚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奋的品质。
他从小学习努力,勤工俭学,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贫穷的命运。
二、创业初期,一步登天的机遇李嘉诚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利用当时香港房地产市场多元化的契机,创办了长江实业集团。
他凭借自己的商业眼光和决策能力,成功地将长江实业集团打造成一个包括物流、能源、电信和零售等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李嘉诚曾说过:“每次有机会,都要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在商场上追求机遇,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与风险,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将机遇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锲而不舍,持续拓展战略版图李嘉诚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不断拓展长江实业集团的业务版图。
他在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成功,迅速推动了集团的国际化发展。
长江实业集团开始投资海外,进军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房地产市场。
李嘉诚深知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业务领域,将公司的核心业务不断延伸。
例如,他在电信领域投资并收购了多家通信公司,使得长江实业集团在这一领域取得可观的成果。
四、智慧布局,长期稳定的投资策略李嘉诚智慧的投资决策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总是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的走势,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他善于寻找低估值的资产,对于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
与此同时,李嘉诚也不会轻易放弃,他对长期投资持有的信念让他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镇定和冷静。
【名人故事】李嘉诚辛酸的童年

【名人故事】李嘉诚辛酸的童年李嘉诚是一位华人企业家和慈善家,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前主席。
他是全球最富有的华人之一,在世界富豪榜上长期排名前列。
然而,他的成功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辛酸的童年。
李嘉诚于1928年在广东广州出生。
他的父亲是一名贫苦渔民,生活十分艰辛。
李嘉诚年幼时,曾经在一次灾难中失去了家人,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到香港谋求生计。
当时的香港贫困严重,李嘉诚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帮忙做鞋子、送货等。
为了省钱,他和其他工人一起住在一个狭小潮湿的房间里。
有时候他们甚至连食物都吃不饱,只能填饱肚子。
在香港生活了几年后,李嘉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在不久后获得了一份合同,开始为纺织厂提供物流支持。
这份合同为他带来了相当的收入,让他能够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
然而,李嘉诚的背景和种族歧视造成了许多问题。
香港当时存在着种族隔离和歧视,华人难以获得更高级别的职位。
李嘉诚也受到了这种歧视,他的公司被刻意拒绝,他的长期合同被迫取消。
但是,这种困境并没有让李嘉诚放弃。
他继续寻找商机,并在港口找到了更好的机会。
他开始进口电器和电线,做出了不错的利润。
还开始在香港购买土地,发展房地产。
他逐渐成为港口物流、房地产、金融业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家,并于1987年创立了长江实业集团。
尽管他的童年十分艰辛,但李嘉诚从未放弃,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取得了成功。
除了取得商业成功外,李嘉诚还在各方面不遗余力地投入慈善事业,为社区和全球各地的贫困人群提供帮助。
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慈善事业,李嘉诚都能够表现出其强大的毅力和头脑,成为人们所敬仰的前辈。
名人事迹:李嘉诚简介

名人事迹:李嘉诚简介李嘉诚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世界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
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
李嘉诚不但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
能够说,李创业之路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
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注重。
艰辛与成功的创业经历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先生诞生于广东省潮州潮安县。
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
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
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
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
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
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
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
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
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名人故事]从推销员到总经理,李嘉诚是如何完成蜕变的
![[名人故事]从推销员到总经理,李嘉诚是如何完成蜕变的](https://img.taocdn.com/s3/m/1cfdad16f61fb7360a4c651b.png)
[名人故事]从推销员到总经理,李嘉诚是如何完成蜕变的?从推销员到总经理,李嘉诚是如何完成蜕变的?很多人还在对前年李嘉诚减持内地地产嗤之以鼻,但是我们想想看如果持有放到现在恐怕有价无市难出手了吧?李嘉诚的父亲去世后,不得不早早挑起养家的重担,他也是本着先学艺再挣钱的路子,先在茶馆学习待人接物,很快熟识了经常来喝茶的一个铁桶厂老板,进五金厂做推销员。
做事先做人,在虚心学习了铁桶的性能和推销术语后,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推销,对潜在大顾客先了解情况,针对有决定权的人实行有针对性的公关,到有的公司先帮主管干活,再拉近彼此距离然后成交。
后来遇到塑料桶的竞争,他发现塑料日用品是今后的趋势,就进入塑料厂做推销,果然市面上对塑料品的需求很大,公司业务需求很旺,特别是李签下的大客户需求量大,加上李的认真精神,很快被提拔,即要管理员工又要培训业务员培养市场,扩大业务来源,不久职位升到经理的位置上了!如何从一个推销员变成经理。
我们这样说说,如果每天只是单纯的去做一件事,什么都不要想,你会觉得会有多大的成就。
“不想做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这句话来自法兰西第一位皇帝拿破仑。
这句话对于现代的人来说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没有野心,就算做一辈子也不太会有多大成就。
李嘉诚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想要不断上升自己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
当你放下面子挣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
当你用钱挣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当你可以用面子挣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当你停留在哪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你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李嘉诚说的话,当然他自己也是做到了,男人不管在哪方面一定要有野心,如果想着所谓的面子,那你这一辈子别想挣到钱。
每一个人靠着是自己不短的努力奋斗才能有更好更高的成就。
想想一下,那个当今的人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不可能一步就能登天。
可能有人会说,王思聪就是一步登天的,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知识量,加上自己的实际努力怎么会成功。
李嘉诚

早 年 经 历
1.在春茗茶楼当堂倌
——茶楼里的工作时长长达15小时以上,这样,每天 李嘉诚必须凌晨5时左右就得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 好茶水茶点。他每天都把闹铃调快10分钟,最早一个 赶到茶楼。在茶楼工作中,他最早学会了察言观色, 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既真诚待人又投其所好,他对 每一个常到的顾客都做到了心里有数,也因此成了春 茗茶楼加薪最快的堂倌。
长 子 被 绑 架
台湾TVBS报道,华人首富李嘉诚透露长子李泽钜在10多年前遭 绑架的内情。这起事件当时轰动全港,绑匪张子强向李嘉诚索 要约20亿港币的赎金, 李嘉诚爽快答应。但称现金只有10亿港 币;张子强疑问李嘉诚为何可以这么冷静,李嘉诚当时回应称, “因为这次自己错了,自己家族在香港知名度高,但一点防备 都没有。” 李嘉诚的反应出乎绑匪意料,在交付赎金后的某一天,张子强 居然又大胆联系李嘉诚。原来因为好赌,绑匪张子强已经将赎 金花得精光,他电话李嘉诚想要讨教如何保险投资。 绑匪张子强已在1998年被捕,同年被处死;不过,李嘉诚这番 话曝光,也让人再度见识到绑匪的嚣张行径,已经不足以用胆 大包天来形容,而李嘉诚首度自曝整起交涉过程,则更是令人 傻眼。
给
年
轻
人
的
忠
告
1.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 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 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 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2.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 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 无所作为。 3.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 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4.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 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诚早年的成长经历
1938年日军轰炸广州,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1939年6月与家人辗转到香港。
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
李嘉诚
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
父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手归西了。
作为长子,李嘉诚从此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他的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死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他还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14岁那年,父亲李云经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7岁,李嘉诚在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岁时,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27岁时,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30岁,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处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2011年福布斯富豪榜显示:李嘉诚位于排行榜第十一位。
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李嘉诚排名第九,荣膺亚洲首富。
[4]
福布斯2012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李嘉诚位于排行榜第三十一位。
2013年1月10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李嘉诚财富大增至300亿美元,继续稳坐香港首富宝座。
[5]
你
本可以用那些和他们一起抱怨人生的时间,来读一篇有趣的小说,或者玩一个你喜欢的游戏。
渐渐的,你不再像以往那样开心快乐,曾经的梦想湮灭在每日回荡在耳边的抱怨中。
你也会发现,尽管你很努力了,可就是无法让你的朋友或是闺蜜变得更开心一些。
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个问题:你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一贯坚持的信念。
我们要有所警惕和分辨,不要让身边的人消耗了你,让你不能前进。
这些人正在消耗你。
01. 不守承诺的人
承诺了的事,就应该努力地去做到。
倘若做不到,就别轻易许诺。
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时常许诺,然而做到的事却是很少。
于是,他的人生信用便会大大降低,到最后,也许还会成为一种欺诈。
如果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应该警惕,否则到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
02. 不守时间的人
俗话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所以不守时间也就意味着是浪费别人的时间。
与这种人交往的话,不仅把自己的时间花掉了,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03. 时常抱怨的人
生活之事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这些都是正常的。
我们应该看到生活前进的方向,努力前进。
而不是在自怨自艾,同时还把消极的思想传递给别人。
这样的人呢,一遇到困难便停滞不前,巴不得别人来帮他一把。
本来你是积极向上的,可是如果受到这种人的影响,那么你也很有可能会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应该警惕。
04. 斤斤计较的人
凡事都斤斤计较的人,看不到远方的大前途,一味把精力放在小事上。
比如两个人去吃饭,前提是AA制。
然后饭吃好后他多付了5毛,最后他说我多付了5毛,你抽空给我吧。
如此计较的人,失去了知己,也不会有很大的前途。
05. 不会感恩的人
你善心地帮助了他,可是他却不以为然,而且还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应当的。
多次地帮助,换来的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语,更有甚者,还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真是吃力不讨好。
06. 自私自利的人
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想怎样就是怎样,也不会考虑大局,只为自己的感受。
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会不择手段。
如果看完以上的描述,你的脑海里冒出一张张熟悉的脸,显然,你正在被人日复一日地消耗着。
这种消耗绝对可以毁你于无形之中。
这些方法带来阳光
那么,如何给自己搭建一个严严实实的保护网,让自己始终正能量爆棚,每一分钟都是恣意的阳光呢?跟着我们下面这五步做吧!
他们继续往前走。
走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
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过来了。
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到:
“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
呢?”
另一个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任何风都抹不去的。
”
朋友之间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摩擦,也会因为这些摩擦产生误会,以至于成为陌路。
友情的深浅,不仅在于朋友对你的才能钦佩到什么程度,更在于他对你的弱点容忍到什么程度。
学会将伤害丢在风里,将感动铭记心底,才可以让我们的友谊历久弥新!
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时的舒解剂;
是我们压力时的流泻口,是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
是我们犹豫时的商议者,是我们脑子的清新剂。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大家都要牢记的:
“切不可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宽容一点,对自己也是对朋友。
”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