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 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倪海厦讲解小柴胡汤的使用小柴胡汤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

倪海厦讲解小柴胡汤的使用小柴胡汤配方柴胡半斤黄芩
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
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药方,有“心肝神回”的功效。
小柴胡汤由中
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等四味药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
柴胡是一种常
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调理心脏及生津止渴的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还可以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温中润肺。
半夏具有开窍
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能遏制痢疾等病的发生;人参有滋补养肝降压、
健脾互补、养心安神的特效,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小柴胡汤的用法也比较简单,先将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按比例前
者比后者配置,放入开水中煎汤,煎至原料药物煮熟,再放入少量糖和盐,即可食用。
小柴胡汤适用于病后体弱者,过度劳累或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心脏病、消化不良、头晕乏力、虚弱乏力等症状,以及伴
有胃热炎、胃胀、白斑症等症状的患者,都可以食用小柴胡汤,改善健康。
总之,小柴胡汤是一种温和舒解、滋补归元的药方,有利于病后体伤
者提高免疫力及恢复健康,因此治疗虚弱乏力等病症,常服用小柴胡汤是
比较理想的选择。
小柴胡汤伤寒论

本方证是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后,损 伤脾胃功能,邪气内陷寒热错杂结于 心下之气痞,误下后必然损伤脾胃, 脾胃不运而致痞,故用人参、甘草、 大枣健脾以消痞,这符合《内经》所 说的“塞因塞用”的治疗原则。
此外,方中重用了半夏、干姜辛 开温燥之品,易伤脾胃之阴;又 配伍苦寒之黄芩、黄连易伤脾胃 之阳,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以 佐之,养胃健脾,以护气虚。如 此配伍实为得当。
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邪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伤
踞 少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寒 阳,
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少 阳
胆 胃 不
胆火
犯胃--口苦喜呕、不欲食
证和
苔薄白,脉弦
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
方解
君 柴胡
臣 黄芩
和
解
生姜
少 佐 半夏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 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 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 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 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 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 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 合病者。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 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 寒热互结者。
3、加减变化 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 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 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 气消痞止呕。
4、因气滞或食积、痰浊所致的心下痞满, 不宜使用。
五运六气解方剂——小柴胡汤

五运六气解方剂——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原文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37)2.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7)4.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98)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99)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1、小柴胡汤解说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
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邪入少阳,既可由太阳转入或失治误治而内传,亦可缘于外邪,径犯少阳本经,其病机为正邪分争,病邪转入少阳,正气相对不足,而邪气亦非亢盛,正邪之间,互为进退,正盛抗邪外出于阳则发热,邪盛进而入阴则恶寒,或邪正暂时平衡而寒热休止,故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少阳经脉,循胸胁,经气不宣,则胸胁苦满;郁火犯胃,胃失和降,则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至于胁下痞硬,心下悸,小便不利,微热咳渴等,无非是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肺气肃降失和,胆热内郁,是皆属于少阳兼证。
2、五运六气解方风寒感伤太阳之经,未经汗解,外而太阳、阳明之经迫束于表,内而太阴、阳明之气壅遏于里,少阳之经,在二阳三阴表里之间,郁遏不畅。
小柴胡汤

(7)本方去半夏,加花粉,名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治往来寒热而渴,及劳疟。
(8)本方去柴胡、黄芩,加厚朴,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发汗后腹胀满者。
(9)本方除半夏,加当归、白芍、大黄,名柴胡饮子,治肌热蒸热积热,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亦治疟疾。
(10)本方加羌活、防风,名柴胡羌活汤,治瘟疫少阳证。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6g);半夏清,(9g);甘草炙,(5g);生姜切,(9g);大枣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案2
刘某某,女,63岁。2009年11月21日来诊。自述患冠心病,心律失常2年多,曾反复用中药活血祛瘀剂及西药治疗无效,症见胸满胸痛,气短心悸,头晕失眠,口干口苦,舌苔白,脉弦滑而结涩时见。诊为肝郁气结,痰湿不化,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清热,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瓜蒌20克,鸡内金12克。服上药5剂,诸症好转,继服10剂后心悸消失,心电图复查正常。患者自觉已经好转,不再按时吃药,过几天心悸又见,心电图复查:室性期前收缩。又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服药一年后随访诸症消失,未再复发。
老中医:治疗风寒感冒发热~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整体药性】平和。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
【典型征象】口苦,咽干,发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禁忌人群】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伤寒论》一直被后世的中医奉为金科玉律,这部医学经典不知成就了多少流芳百世的著名医家。
单是其中的小柴胡汤,如果能学精学透就可以养活不少医生。
张仲景把小柴胡汤列为少阳病的主方,用来治疗邪气在半表半里的时候的病证。
它和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论治伤寒病变的两大重点方剂,在397条经文之中,明文提及小柴胡汤的就达19条之多,其应用的广泛性可见一斑。
诚如日本的丹波元简评:“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中医认为,小柴胡汤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则认为,小柴胡汤有抗炎、抑菌、抗过敏、调节免疫力、改善肝损伤等作用。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是用现代制药手段,把煎出来的药汁制成颗粒状,保存药方的功效和作用,以便服食、携带。
制成颗粒的小柴胡汤成药效果虽然不如现煎的汤药,但也是一种值得存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的药物。
“和解少阳”的主方“和解少阳”是汉代张仲景治疗伤寒少阳证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柴胡汤就是其中的代表方。
何谓伤寒少阳证呢?伤寒是古代中医家对于外感疾病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上来说,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上就只是指外感风寒之邪。
此处的伤寒和西医的伤寒概念完全不同,不要混淆。
《伤寒论》以“三阳”“三阴”为六经提纲,其中的少阳证就是“三阳”证中的一种症候类型。
中医理论认为,伤寒在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中,寒热症状的变化是其主要标志。
《伤寒论》中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当伤寒初起时,寒重热轻,或但寒无热,属太阳证;传入少阳后,寒热往来,也就是说发热和恶寒的感觉交替出现;再向里即传入阳明,表现为但热不寒。
《小柴胡汤证》课件

1
组成
黄芩、柴胡、半夏、干姜、人参、甘草、大枣、生姜。
2
性质
苦、凉、微微味甘,有清热解毒、升阳发汗、调和营卫的功效。
3
经脉
肝经、脾经、胃经。
小柴胡汤的疗效和适应症
安抚情绪
用于心理不适、郁闷、焦虑、 失眠等。
缓解症状
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等症状。
抗炎消肿
用于肝炎、胃炎、口腔溃疡、 湿疹等炎症性疾病。
深入探究小柴胡汤原理
探寻小柴胡汤的药物发挥功效 的生物学机制,揭示其在分子 水平上的影响,从而推进小柴 胡汤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打通中医药服务链条
建立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患 者的诊疗体验。促进传统中药 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拓展中医 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小柴胡汤证》PPT课件
欢迎来到我的课件!今天我将带你们探讨小柴胡汤的历史、组成、疗效、用 法和现代研究。
小柴胡汤的发展历程
汉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记录了小柴胡汤的方剂。
清代
名医吴鞠通在《金匮要略》中详细描述了小柴胡汤的药性和用法。
现代
小柴胡汤作为一方古方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小柴胡汤的组成和性质
小柴胡汤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探讨
1
传统疗效继承
通过研究小柴胡汤的组成和药效,拓
现代科技支持
2
展其治疗领域和新适应症。
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研究小柴胡汤 的药效和适应症,开发新型剂型和用
法。
小柴胡汤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根据患者病因进行精准 匹配
结合现代基因检测技术和中医 辨证论治理论,精准对接患者 症状、病因和药物反应,提高 小柴胡汤的临床治疗效果。
小柴胡汤的制备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作用什么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经典方剂,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等草药组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其功能主治作用多种多样。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1. 温中解表小柴胡汤具有温中解表的功效,可以辅助治疗感冒、风寒感冒等病症。
其草药成分中的柴胡、生姜等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排除寒湿,恢复正常体温。
同时,小柴胡汤还能够舒缓头痛、嗓子疼等寒邪引起的不适症状。
2. 疏肝解郁小柴胡汤还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帮助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柴胡是小柴胡汤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舒肝解郁的作用,能够调节情绪,改善情绪问题所引起的身体不适。
3. 调理气机小柴胡汤可以通过调理气机,改善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问题。
黄芩和半夏是小柴胡汤中的重要成分,具有调理气机的作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
4. 解毒清热小柴胡汤还有解毒清热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口腔溃疡等病症。
黄芩和大黄是小柴胡汤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有效缓解发热、口舌生疮等热症状。
5. 调节免疫系统小柴胡汤的草药成分中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小柴胡汤可以辅助治疗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疾病、免疫性肝炎等。
6. 缓解肝胆问题柴胡是小柴胡汤的主要草药成分之一,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肝胆问题。
小柴胡汤可以辅助治疗肝气郁结、胆囊炎等疾病,改善肝胆功能。
如何使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通常以汤剂的形式服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
一般来说,每次服用约15-30克,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使用小柴胡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对草药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小柴胡汤;3.在使用小柴胡汤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小柴胡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组成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药方剂,由以下草药组成:1.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舒缓肌肉及舒经的作用。
2.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肺热咳嗽、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3.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等作用,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等有一定疗效。
4.半夏:具有化痰止咳、止呕降逆的作用,常用于咳嗽、呕吐等症状的治疗。
5.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的作用,常用于感冒、风寒感冒等症状的治疗。
6.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失眠等症状的治疗。
7.枳实:具有理气宽中、润燥通便的作用,常用于脾胃功能不佳、便秘等症状的治疗。
功能主治小柴胡汤以柴胡为主药,辅以其他草药,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下面列举一些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1.肝郁气滞:小柴胡汤可以疏肝解郁,舒缓肌肉,对于因肝郁气滞而引起的胸胁疼痛、胸闷、胁肋胀痛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2.发热感冒:小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发热、咳嗽、喉咙痛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疗效。
3.消化不良:小柴胡汤能够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对于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一定疗效。
4.不寐失眠:小柴胡汤中的大枣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5.运动失调:小柴胡汤可以平抑肝阳上亢,对于因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晕、眩晕、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小柴胡汤为传统中药方剂,其治疗效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搭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小柴胡汤也有一些禁忌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需谨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的意思,“结”就是郁结的意思,“阳”就是三阳,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
”在这里又提出一个病证的名词来叫做纯阴结。
什么叫纯阴结呢?就是三阴气机的郁结。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
”在这儿应当划一个句号,“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这个“可与小柴胡汤”它的意思应当接在第二行“必有表,复有里也”之后。
中间这段话是阳微结和纯阴结的鉴别。
我们从开头分析这个条文。
“伤寒五六日”,一个外感病或者说太阳伤寒病到五六天的时候,病情发生了新的变化。
“头汗出”是三焦热郁、郁热上蒸的表现,为什么说这个“头汗出”是三焦热郁,我们后面还有一条,三焦热郁可以见到但头汗出,这个头汗出是三焦热郁,热郁在体内,它就不得向外发越,因此身上就没有汗。
郁热上蒸,见到了但头汗出。
“微恶寒”这显然是太阳表证,“手足冷”是阳郁于里,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外达于四末,这在以后的少阴病篇把这叫做阳郁致厥,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达于四周,所以手脚是发凉的。
“心下满,口不欲食”这是少阳气郁。
心下这个部位是少阳经的一个分支所过的部位,所以少阳气郁的时候可以有心下满,后面我们还可以提到“心下支结”,那都是少阳经气郁的表现。
“口不欲食”呢,它正是胆腑疏泄失调,胃气失和的表现。
所以“心下满”是邪在少阳经,“口不欲食”是热郁少阳腑。
“大便硬”是阳明热结。
既然叫阳微结,应当是指的三阳气机的郁结,同时也指的大便的干结,所以这里的“大便硬”是阳明有热结。
“脉细”在这里的脉细应当是沉细,这个沉细的并不主阴虚,它是主阳气内郁,气血内伏,所以血管细而不扩张,阳气内郁,气血内伏,伏是潜伏的伏。
“此为阳微结”说这就是阳微结证的临床特征。
既然是阳微结的话,“必有表,复有里也”,既然有太阳表的微恶寒,又有阳明里的大便硬。
当然中间少阳枢机不利、少阳气郁的这些症状,像头汗出,像心下满,像口不欲食,这是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
这样的阳微结的证候,“可与小柴胡汤”,应当用小柴胡汤通过和解少阳的方式来外和太阳,内调阳明阳明。
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三阳同病是一回事,只不过这一条所说的三阳气机的郁结是一个轻证而不是个重证,所以把它叫做阳微结。
吃了小柴胡汤以后,气机得以畅达。
如果身上还不爽快的,这个时候不要再用药了。
“设不了了者”,不了了就是不爽快,吃了小柴胡汤以后,身上还不爽快的,那就等着,因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需要一定的时间,津液向肠道的输布需要一定的时间,身上还不爽快,暂时不要用药,等到津液能够输布了,肠道能够滋润了,“得屎而解”,大便通了,这个阳微结的证候就会缓解。
所以吃了药以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不是说立竿见影就会好的。
下面就是作鉴别诊断了。
“脉沉,也在里也”,由此我们提示前面的第一行后边“大便硬”后边“脉细”应当是脉沉细,沉是主气郁啊,阳气郁在体内,脉就沉。
“阳微结”有脉沉,作鉴别的话,脉沉这也可以主里啊,所以他提出来“也在里也”。
他有汗出,头汗出,能不能把这个汗出不解释成三焦热郁而解释成阳虚呢?汗出为阳微,把这个汗出解释成阳虚,如果是沉脉主里阳虚,汗出是阳不摄阴,你把前面的那个脉沉细解释成阳虚,把那个头汗出解释成阳虚、阳不摄阴可以不可以呢?那不就是纯阴结了吗?这个纯阴结就是三阴气机的凝结,其中特别是少阴气机的凝结为主。
“假令纯阴结”,假若你把上面的头汗出和脉沉看成是纯阴结的话,“不得复有外证”,那就不应当有外证,不应当有太阳病,“悉入在里”应当全是里证,“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可是上面的证候呢去是有一部分是表证,有一部分是里证。
这个半在里半在外,是在《伤寒论》中唯一提到了半在里半在外的一处,《伤寒论》并没有把少阳叫做半表半里,把少阳叫做半表半里的来自于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他是不是根据了148 条半在里半在外的这句话,我们不知道。
不过这里所说的半在里半在外是指的这个证候有一部分是太阳表证,有一部分是阳明里证,而不全部是里阴寒证,所以说它不是纯阴结。
因此,“虽脉沉紧”,为什么虽然有沉紧的这种脉象或者沉细的这种脉象,“不得为少阴病”,它不是少阴的纯阴结,它不是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为什么这样呢?之所以这样,阴证是没有汗出的。
“今头汗出”,现在呢,有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所以少阴病不见但头汗出,只有少阳三焦热郁的时候才可以见到但头汗出。
后面我们随文释义,说明后面这段话主要是把纯阴结和阳微结相鉴别的。
对于纯阴结来说,有人解释成纯少阴的气机的郁结,也有人解释成它属于三阴气机的郁结,以便和前面的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把它叫做阳微结相对应。
其实这两种解释都没有关系,因为纯阴结就是阳虚为主,阳微结是三阳的气机郁结为主。
这一条提示了小柴胡汤可以治疗阳微结,阳微结实际上是三阳同病的一种轻度的证候,其中以大便硬为一个突出的表现,这又提示了小柴胡汤可以通大便。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少阳不和又兼有大便不通的,你是用小柴胡汤还是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辨舌像。
如果舌红苔黄燥,舌面干,那你就用大柴胡汤;如果舌苔白,甚至水滑,那你不能够用大柴胡汤,只能够用小柴胡汤。
因此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在舌像上,我们就补充一个舌苔白,但是这个舌苔白是和大柴胡汤的那个黄燥而干的舌苔相对而言的,因为少阳病毕竟是个胆热气郁的证候,它绝对不像寒湿凝滞的那种白厚苔是不同的,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这里的白苔是和大柴胡汤适应证中的那个黄燥苔相比较、相鉴别,它不够黄,不够燥,而绝不是寒湿凝滞的那种白腻苔。
这样的话,小柴胡汤适应证我们就把舌像也补充进去了。
其它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者脉沉紧,或者脉弦细,舌苔白,这就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主证、脉象、舌像都有了。
以上我们谈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在这里小柴胡汤还可以治疗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是个很特殊的病,在热入血室这个证候中,它也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在治法上也不都是用小柴胡汤,因为我们少阳病的后面还附有关于热入血室的专篇讨论,所以小柴胡汤的最后一个适应证,治疗热入血室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暂时不讨论,等我们把少阳病的其他内容讲完之后,专门讨论热入血室证的时候,我们再谈小柴胡汤在治疗热入血室中的应用。
这样的话,小柴胡汤适应证我们就基本谈完了。
下面98 条是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
这一条它有的症状类似于少阳病,像胁下满而痛,像颈项强,但是它不是少阳受邪,而是脾虚湿盛,湿邪阻滞气机,或者说脾虚饮盛,饮邪阻滞气机。
湿盛也罢,饮盛也罢,这都不是用小柴胡汤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小柴胡汤它毕竟是一个解热的方子,它有黄芩,苦寒的,对于脾虚湿盛、饮盛的,用了之后不仅没有疗效,可能会导致一些变证的发生,所以这是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
至于原文,我们大家自己学,又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的98 条原文怎么解释,自己看释义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关于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我们就谈完了。
这个证候用小柴胡汤治疗,我们随后把小柴胡汤的其他适应证也作了介绍,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证也作了介绍。
下面我们看少阳病的另外一部分内容,我们讲义上把它叫做少阳病的兼变证。
我的感觉,它只是少阳病的兼证而没有变证,下面都是少阳病的兼证,都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
我们现在还应当补充一个内容是,现在在临床上,小柴胡汤治疗什么病证?一个是治疗发热性的疾病,在《伤寒论》里,小柴胡汤治往来寒热、发潮热、头痛而发热、呕吐而发热、差后复发热,是个解热的很好的方子。
因此我们现在在临床上治疗各类型发热性的疾病,都有用到过小柴胡汤的,而且疗效很好。
我们学校不少的毕业生毕业后一两年、两三年、三四年回到学校来看我,说郝老师,小柴胡汤真是个解热的很好的方子,在临床上遇到多种的发热的病人,不管是高热还是低热,只要用的合适,它都有效果。
这是一类。
第二类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这个消化系统疾病包括了肝、胆、胰、胃、肠,整个消化系统。
慢性肝炎有用小柴胡汤的,像我们刘渡舟老师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他当然主要用黄芩、柴胡,再加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像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垂盆草、叶下珠,这是人们认为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一些药物,再加一些血分药物,像茜草、土鳖虫,抗肝纤维化。
这样组成的方子治疗乙型肝炎,刘老师长期用这种柴胡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有很好的效果,这是肝病。
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胆囊息肉经常用小柴胡汤。
比方说胆道结石、胆囊炎的,经常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金钱草,加海金砂,加郁金,加鸡内金,这不就四金吗,金钱草、海金砂、郁金、鸡内金,这不就四金吗,它有利胆、催胆的作用,有消石化石的作用,甚至也有排石的作用。
慢性胰腺炎也经常用到小柴胡汤,通过疏肝解郁,利胆和胃的方法,来达到缓解慢性胰腺炎的症状,改善胰腺功能的效果。
各种慢性胃肠炎,你看小柴胡汤适应证或见证中可以有腹痛,甚至可以有下利,而它常常见到不欲饮食,它的适应证还见到喜呕,这都是胃肠系统的病。
在消化系统的这些器官的疾病,小柴胡汤用的机会很多。
第三个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
因为柴胡这个药它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通过疏肝解郁,通过疏利肝胆就可以调畅气机,气机调畅就可以调畅情志,所以用小柴胡汤治疗神经官能证,治疗精神抑郁证,治疗各种神经证,像神经性多食证、神经性多食证厌食证、神经衰弱、神经官能证都有一定的疗效。
我想归纳起来小柴胡汤在临床使用的时候主要用于这三大类疾病,一类是发热性的疾病,一类是消化系统的疾病,一类是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我们在讲小柴胡汤加减应用之前,先看看少阳变证的成因和少阳变证的治疗原则。
原文267 条,“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它没有说是什么病,因为它放到少阳病篇,所以大家就认为这是少阳病,用过吐法,用过下法,用过发汗,用过火针。
对于少阳病来说,汗、吐、下、火针,这都是误治,误治以后出现了谵语,而柴胡汤的适应证没有了,“柴胡汤证罢”这就提示原来它就是少阳病,或者说是小柴胡汤证,所以“此为坏病”,这个病你给治坏了。
这个病是由少阳病误治而来的,所以把它叫做少阳变证或者少阳坏病,怎么去处理它呢?“知犯何逆”,你了解他用过什么样的错误的方法,“以法治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一般的治疗规律和法则去处理它,“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是太阳病篇第16 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简称或者说缩写。
应当说把267 条放在这里,我觉得搁的地方不对,因为下面的这些证候呢,都还是少阳病,只不过是少阳兼证而已,没有少阳的坏病。
但是我们放在这儿了,那我们就在这儿讲就是了。
第一个方证柴胡桂枝汤证。
146 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