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图校审细则

合集下载

施工图校审制度操作细则

施工图校审制度操作细则

施工图校审制度操作细则为保证及时有效的做好施工图校审工作,对施工图校审制度和操作流程做如下规定:一.设计师完成施工图绘制后,在进入预算前必须进行图纸审核。

二.施工图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校审程序:1.必须有填写规范完整的《客户咨询表》、《项目跟踪手册》、《关于室内空气检测的操作说明》和《设计洽谈记录》等文件。

2.施工图纸符合甲方或业主确认的方案绘制完整,并经业主会签确认。

3.设备图纸绘制完整,相关工种间有交叉部分必须会签确认,装饰与设备有交叉部分,必须经相关设备工种会签确认。

4.《材料确认表》必须清晰明确,并经业主会签确认。

三.家装施工图实行二级审核制度,工装施工图实行三级审核制度。

1.校对:校对工作由各设计组组长或与项目设计师平级的设计师担任。

校对工作针对图纸是否内容完整、图纸绘制是否符合标准化要求和材料说明是否明确等几方面进行,记录在《项目跟踪手册》的《图纸校审记录表》中,并在图纸上会签。

施工图的设备部份校对由设备部设计师担任,针对管道走向是否合理、强弱电出口位置及高度是否准确和特殊要求的供电是否遗漏等方面进行,并在图纸上会签。

2.审核:审核工作由研发设计师担任。

审核工作复核校对内容,针对图纸表达深度、施工可行性和主推材料选用情况等几方面进行,记录在《项目跟踪手册》的《图纸校审记录表》中,并在图纸上会签。

家装项目由研发部主管签字同意即可办理出图手续。

3.审定:审定工作由设计公司副总或以上设计师担任。

审定工作复核校对审核的内容,做进一步审查,记录在《项目跟踪手册》的《图纸校审记录表》中,并在图纸上会签。

工装项目由审定设计师签字同意方可办理出图手续。

四.校审工作须做到及时有效,操作时间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校对工作视施工图纸数量,一般家装或住宅类工装施工图应在24小时内完成,图纸量较大的项目可酌情延长,但不多于两个工作日。

项目设计师根据校对意见及时进行修改,并重新校对。

2.审核工作视施工图纸数量,一般家装或住宅类工装施工图应在24小时内完成,图纸量较大的项目可酌情延长,但不多于两个工作日。

一个设计院各级校审细则教材

一个设计院各级校审细则教材


7.项目的建筑面积和主要使用功能是否与建设规划许可证所确定的面积、用地性质一致是否与初步设计或报建图一致。



8.建筑位置情况及相对标高与总图的关系。


9.复杂项目轴线网的编制原则和放线原则说明。




10.建筑防火、防水(防潮)、节能、无障碍、人防、劳动卫生、防腐蚀等专项设计说明或综合设计专篇是否满足深度规定。说明的内容与图中表述是否一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人防图纸是否单列。




2.项目名称、工号、建筑面积与有关批准文件是否一致,超面积是否有符合要求的追补手续。设计文件交付日期是否明确。


3.图名、图号(版本号)与每张建施图图签上所注图名、图号(版本号)是否一致。


4.图纸规格与实际是否一致。每项工程图幅种类是否超过2种。图幅加长后是否超过1486。




9.总体布局是否合理。建筑物与相邻建筑之间或与基地边界线之间留出的空地或通路是否符合建筑防火、日照、视觉卫生等要求。道路与建筑、围墙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要求。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基地内道路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10.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距外墙>5m)的布置,消防车道宽度高度(≥4m)和转弯半径(多层≥10m,高层≥12m)等是否符合要求。须经基地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的,基地内建筑面积>3000m2其宽度是否符合(一条≥7m,二条≥4m)要求。
总平面



1.场地所在城市的区域பைடு நூலகம்置示意图是否已绘。

设计图纸校审制度

设计图纸校审制度

附件1《各专业校审制度》工艺专业校审制度一、校对:校对人职责:1、校对人资格:必须具备工程师职称达3年以上,并由公司确认可进行校对的人员。

2、校对人应详细了解设计项目的基础资料、设计要求及条件,详细校对复查设计人所完成的全部工作。

对设计人所提供的图纸、计算书,应逐一校对。

检查设计是否符合现行规定、规范和标准及政策。

校对时应该考虑其他相关专业配合的可能性。

3、校对人应对所校对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特定楼面的荷载、参数输入数据,图纸中的主要尺寸等)进行详细标识。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引注。

对校对后修改的图纸应进行复校。

4、校对人对所校对的计算书、图纸、说明书负有直接责任。

因校对人员失职未发现问题、出现错漏碰缺或明显不合理现象,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校对人应承担20%的责任(设计人承担70%的责任,审核人承担10%的责任)。

5、在校对过程中,如发现设计有重大的非局部性错误,图纸不全或一张2#图有6个以上错、漏、碰、缺,可退回设计人重新自校改正,重新校对。

6、因校对粗糙等原因,图纸质量达不到要求,审核人有权发回重新校对。

7、校对后必须及时在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校审卡”,在设计质量考核表上对设计人员评分。

校对主要内容:1、图面是否符合制图标准;图纸的名称、编号、比例、图例是否正确;设备基础、特定构造布置图之间,大样图与平面图之间关系是否相符;轴线、尺寸、坐标、标高、符号、设备定位、表格等有无错、漏、碰、缺。

2、计算书中的计算简图、计算方法、输入数据、公式和结果是否正确符合要求。

3、设计内容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业主提出的设计要求。

4、重点检查设备定位尺寸、设备相互定位尺寸、非标管道是否与计算结果相符。

特定构造是否正确。

图纸、文字说明是否相符。

5、本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否正确。

6、设计深度是否满足国家及主管部门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二、审核:审核人职责:1、审核人资格:必须是资深高级工程师(5年高工以上),并由院确认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

!设计院各级校审细则

!设计院各级校审细则

的建筑构造所采用的材料和做法是否合理,并符合本项目功能使用的要求。
3.每个房间的楼面、地面、踢脚、墙裙、内墙面、顶棚等所采用的装修做法是否

合理,是否与该项目使用功能标准相匹配。厕浴间、厨房等受水经常浸湿的楼地 面是否采用防水、防滑面层和低于相邻楼地面。有找坡要求的房间排水坡度是否
符号标准。
● 4.各房间楼、地面做法厚度是否与结构预留面层厚度一致。

5. 选用标准图、通用图、重复利用图(其他成图)是否合理。构配件选用表中名 称是否与标准图、设计图纸上所注名称相符。
6.特殊建筑造型或新技术、新材料做法说明的用料、配比、厚度、操作等是否可 靠、可行、经济合理,处理是否恰当。
● 7.需待看样板确定的材料和颜色是否已经注明。
◎ 8.同一工程各个子项的材料选用、做法是否统一。
3.墙体厚度、必要的柱子截面及其与轴线关系尺寸,幕墙与主体结构的定位关系


尺寸,变形缝位置尺寸,内外门窗定位尺寸,轴线间尺寸、分段尺寸、外包总
尺寸等标注(或说明)是否齐全、准确。尺寸之间有无矛盾,建筑轮廓是否与
总图一致。

● 4.门洞、墙体和楼地面各专业预留孔洞、构造柱表达是否清晰。


5.门窗编号、门的开启方向是否正确、合理,与门窗立面图是否一致,数量与门 窗表核对无误。寒冷地区外门是否采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
1.需使用防火、隔声、安全玻璃的及门窗抗风压、气密性、水密性、传热系数、
◎ 遮阳系数和外窗可见光透射比、开启面积等性能参数的说明是否清楚,是否符合
规范要求。

2.门窗类别、设计编号、洞口尺寸、樘数(分层数量和总数量)是否与平、立面 图一致。

3.立面镜像的门窗,编号是否加字母区别开。每一独立安装的窗多樘组合时是否 各自编号。有转折但连续的门窗、玻璃幕是否用单一编号,是否标明转折关系。

建筑设计校审细则

建筑设计校审细则

各专业设计各级校审细则1. 建筑专业初设、施工图各级校审人员责任范围和应审核的内容2. 结构专业初设、施工图各级校审人员责任范围和应审核的内容3. 设备专业初设、施工图各级校审人员责任范围和应审核的内容3.3 消防给水、防排烟通风系统:3.5 锅炉房系统:4. 电气专业初设、施工图各级校审人员责任范围和应审核的项目4.4 防雷与接地4.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6 楼宇控制与保安系统:说明:1. ●为主要责任范围,◎为次要责任范围。

2. 本细则未列入的问题,其所属责任范围由总工办确定。

各专业互校实施细则1. 建筑专业1.1 建筑与结构1.1.1 总平面建筑、场地、道路标高及室外管线控制界线与结构基础地下构筑物的关系;地下室屋面布置道路、消防车道、覆土厚度与结构荷载。

1.1.2 平面(1)平面轴网布置及编号,柱及承重墙体的尺寸关系与结构专业必须保持一致;(2)房间使用性质必须交代清楚,和结构专业荷载的确定必须对应;(3)上人屋面与非上人屋面应交代清楚,与结构专业屋面荷载取值必须对应;(4)建筑洞口尺寸和结构尺寸的协调问题;(5)窗井、空调板、平台、雨篷、挑檐等凸出及挑出部分的尺寸,楼梯间尺寸。

1.1.3 剖面(1)楼板的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必须一致;(2)门窗洞口、梁底标高建筑和结构专业必须一致;(3)门头、雨罩、阳台等两专业标高必须一致;(4)楼梯梁底距地面或踏步的距离要符合规范净高限值要求。

1.1.4 构造(1)建筑自承重墙和结构承重构件的连接;(2)外墙大样和结构承重体系一致;(3)钢雨篷、钢装饰架与结构主体构件连接是否已交代;(4)变形缝和结构专业的一致性;(5)地下室防水构造、防水砼设计抗渗等级和结构专业的关系。

1.2 建筑与给水排水1.2.1 总平面建筑物、场地、道路、绿化等与室外给水排水管线布置的关系;1.2.2 室内管沟、屋顶排水、上下水管道、消防管道等的路由、标高、控制吊顶标高及垂直方向管道井部位和尺寸及大型设备安装运输孔洞预留的落实;1.2.3 竖井、设施布置是否一致;1.2.4 给水排水专业防火设计和建筑专业应相协调,核对有关泵房、控制室、室内消火栓的位置,设备室的防火门等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总图运输专业设计文件校审细则

总图运输专业设计文件校审细则
b)绿化植物、各类树种的选择是否考虑了石油化工厂中不同有害气体的特点,所选用的防污树种 是否考虑了当地生长的条件。
c)厂内道路、铁路的绿化,特别是各交叉道口的绿化,是否考虑了合适的树种和合理的配置,并 能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
d)绿化布置图与全厂总平面布置图、道路、铁路平面及各项综合图等是否一致,绿化的布置是否 已考虑了与管线、管架、装置的关系,有无矛盾,是否得到正确处理。
1
SLDI 313C01-96
合理、采用的松土系数及基础土方量计算是否恰当)。 d)数据采集是否正确。 e)图例是否完备、符合标准,图注是否恰当,图签是否符合规定。
2.1.5 设备表、工程量及概算校核 核对总图运输设备表、工程量及概算条件的编制是否正确。
2.2 审核内容 2.2.1 设计说明书审核 设计说明书是否正确地阐述了设计的主要原则,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设计方 案是否从技术、经济、符合客观实际等方面阐述清楚;主要问题的表述有无遗漏;与其它专业有无矛 盾;存在问题是否书写完全。 2.2.2 工业区规划图或厂区位置图审核 全面审核工业区内各工程项目的相互关系。水、电、汽工程,防排洪、铁路、道路、水运设施、绿化、 环境保护等的规划是否可靠、合理;工业区规划中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生活福利区的布局及与城市 和农村的关系是否合理。 2.2.3 总平面图审核 总平面设计是否有利于生产、安全及环境保护;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技术经济指标 是否先进合理;图纸内容是否完整、无遗漏。
2.3 审定内容 2.3.1 规划方案及工厂总图布置的设计原则,是否符合基本建设方针、是否满足设计计划任务书的 要求、工业区及工厂总图布置设计方案是否能体现较好的经济效果,是否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是否 有利环境保护。

设计图纸校审制度

设计图纸校审制度

附件1《各专业校审制度》工艺专业校审制度一、校对:校对人职责:1、校对人资格:必须具备工程师职称达3年以上,并由公司确认可进行校对的人员。

2、校对人应详细了解设计项目的基础资料、设计要求及条件,详细校对复查设计人所完成的全部工作。

对设计人所提供的图纸、计算书,应逐一校对。

检查设计是否符合现行规定、规范和标准及政策。

校对时应该考虑其他相关专业配合的可能性。

3、校对人应对所校对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特定楼面的荷载、参数输入数据,图纸中的主要尺寸等)进行详细标识。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引注。

对校对后修改的图纸应进行复校。

4、校对人对所校对的计算书、图纸、说明书负有直接责任。

因校对人员失职未发现问题、出现错漏碰缺或明显不合理现象,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校对人应承担20%的责任(设计人承担70%的责任,审核人承担10%的责任)。

5、在校对过程中,如发现设计有重大的非局部性错误,图纸不全或一张2#图有6个以上错、漏、碰、缺,可退回设计人重新自校改正,重新校对。

6、因校对粗糙等原因,图纸质量达不到要求,审核人有权发回重新校对。

7、校对后必须及时在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校审卡”,在设计质量考核表上对设计人员评分。

校对主要内容:1、图面是否符合制图标准;图纸的名称、编号、比例、图例是否正确;设备基础、特定构造布置图之间,大样图与平面图之间关系是否相符;轴线、尺寸、坐标、标高、符号、设备定位、表格等有无错、漏、碰、缺。

2、计算书中的计算简图、计算方法、输入数据、公式和结果是否正确符合要求。

3、设计内容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业主提出的设计要求。

4、重点检查设备定位尺寸、设备相互定位尺寸、非标管道是否与计算结果相符。

特定构造是否正确。

图纸、文字说明是否相符。

5、本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否正确。

6、设计深度是否满足国家及主管部门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二、审核:审核人职责:1、审核人资格:必须是资深高级工程师(5年高工以上),并由院确认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

图纸设计审核细则

图纸设计审核细则
检查安全防护设施、环保措施的设计是否合理。
四、审核流程
1、提交审核
设计单位完成图纸设计后,向审核部门提交设计文件,并附上相关的计算书、说明等资料。
2、初审
审核人员对提交的图纸进行初步审查,检查文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如发现文件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通知设计单位补充完善。
3、详细审核
审核人员按照审核内容进行详细的技术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和建议,并填写审核记录。
2、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审核设计中所采用的技术参数是否准确、合理。
验证设备、材料等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项目需求。
3、结构设计
检查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包括承载能力、抗震性能等。
审核结构构件的尺寸、连接方式等是否符合规范。
4、施工工艺与方法
评估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是否便于施工操作。
审查施工方法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图纸设计审核细则
在工程建设、产品制造等众多领域中,图纸设计是项目开展的重要基础。而对图纸设计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则是确保设计质量、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为了规范图纸设计审核工作,提高审核的准确性和效率,特制定以下细则。
一、审核目的
图纸设计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设计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要求,具备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满足项目的功能需求和质量目标。
5、材料选用
确认选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考量材料的供应和成本是否合理。
6、尺寸标注与公差配合
检查图纸中尺寸标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核公差配合的选择是否恰当。
7、图例与符号
核实图例和符号的使用是否符合标准规范。Βιβλιοθήκη 确保图例和符号的含义清晰明确。
8、安全与环保
审查设计是否满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各阶段设计文件的校审细则一、总体设计校审细则(一)设计输入、输出及多个设计单位内外相关文件1.输入(1)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和批文(核准文件)。

(2)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土地预审的批复文件。

(3)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

(4)主管部门和业主对总体设计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纪要、批复文件)。

(5)厂址和建厂条件,区域规划情况。

(6)厂外工程意向协议。

(7)与有关部门签订的依托社会和老企业项目的有关协议。

(8)引进项目(装置)与外商签订的引进合同和会议文件等。

(9)开工报告。

(10)《石油化工大型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内容规定》及其相关技术标准。

(11)其他有关重要文件。

2.输出(1)本单位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专业:项目经理、设计经理及工艺、设备、管道、电控、土建、概算等专业,一次条件,二次条件。

(2)各设计协作单位一次条件,二次条件。

(3)各次总体设计协调会总图输出设计图纸及文件。

(二)厂址和厂条件1.厂址概况(1)核对下列内容,校审地理位置图、区域位置图,工厂地理位置、区域位置是否符合国家批准(核准)的文件规定。

(2)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象、地质条件、地震烈度等,有无疑问或缺项;指北针和风玫瑰图表示的是否正确。

(3)生产区、居住区、水源地、给排水走向、总变电站及高压输电线路、铁路、公路、码头、渣场等的位置和名称是否正确。

(4)厂区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间距是否符合我国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机场航道、军事设施等的标准和规范。

(5)是否符合防洪标准(GB 50201),区域防洪设施能否保证工厂安全。

(6)项目占用土地和现有村庄(或居民点)拆迁的情况。

(7)区域规划情况,地区和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规划概况。

(8)地区协作配合条件和生活福利设施条件概况。

2.建厂条件核对项目供水、供电、供汽、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发展规划,可供本工程的情况,原料、燃料供应,施工建设条件等,特别是数据应一致。

(三)总图运输1.厂区总平面布置(1)核对厂区位置,占地面积及其地形、地貌、水文、交通情况。

(2)总图布置原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是否结合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并贯彻了工厂设计改革的精神,执行关于工厂设计的若干规定。

(3)工厂的主要组成(含厂外)和占地面积表是否正确。

(4)凡新征厂区用地必须同时符合五项控制指标,应核查: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 >30%,绿地率,以及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系数<7%。

(5)厂区总平面布置说明是否周到合理。

(6)主要工程量表(含厂外)是否正确,是否有漏项。

(7)厂区总平面布置图是否符合我国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根据说明或表格逐一核查,主要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总体布置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石油化工全厂性仓库及堆场设计规范》以及其他有关的必须执行的标准、规范。

(8)厂区总平面布置图的图面。

①总体设计总平面布置图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参照深度规定示意图。

②装置区、罐区、公用工程、火炬区、铁路、道路、装卸区、主管廊、生产管理和绿化区等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工艺、管理、安全、消防、环保、安装检修等要求。

③厂内铁路联络线/装卸线、汽车运输线与水运码头的联系是否经济合理,能否满足货物装卸及行车需要。

④全厂坐标网系统及换算是否正确,铁路、道路、街区、建(构)筑物(包括围墙、大门、主管廊)等的坐标标注是否正确。

⑤图面表示的风(风向、风速)玫瑰图依据的数据是否可靠,其绘制是否合乎标准。

注:当工程坐标方向与大地坐标方向一致时,应采用正北向N;当工程建筑坐标方向与大地坐标方向有偏角时,应加注工厂北PN,并注明角度(α)。

⑥图例、图表是否标准完备;图注是否全面恰当;图签内各项是否正确。

2.厂区竖向布置及土方工程(1)竖向设计原则及竖向布置说明是否符合有关规范与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条文,满足工艺生产、防火安全、交通运输、场地排水等的要求。

(2)标高系统的换算是否正确,设计标高的选定是否合理。

(3)估算的土方、石方量是否合理。

(4)余土的去向及缺土的取土来源是否可靠,其对环境的影响应予以说明。

3.工厂运输(1)全厂运输。

①运输原则、运输方案是否合理。

②运输量表和运输方式是否正确。

③运营管理方式是否符合工厂设计改革的精神。

④运输工具的配置原则是否合理,核查运输工具配置一览表。

(2)铁路运输。

①运输方案的说明,包括厂内铁路专用线的设置是否合理。

②铁路运输能力、技术条件。

③运输设施和设备配置、厂内外的交接方式。

④计量和管理体制等是否合理。

(3)水路运输(包括海运)。

①码头的位置、数量、吨位、吞吐能力和装卸方式。

②后方陆域设施及其与工厂的关系。

③计量和管理体制是否合理。

(4)公路运输(含集装箱运输)。

①厂内道路布置、形式、宽度、路面结构、净空高度与厂外公路的连接以及桥涵的布置。

②货物运输量。

③运输设施和设备配置。

④计量和管理体制是否合理。

(5)管道运输。

①管道运输的管径、能力、厂内设施。

②计量和管理体制是否合理。

(6)工厂内部倒运是否经济合理。

4.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图主要经济指标是否正确,有无漏项。

5.厂外工程(1)厂外工程的项目是否准确,分工是否落实。

(2)厂内、外工程的界面条件是否正确,有无漏项。

(四)总图工程设计规定1.说明工程设计规定一般由专业负责人编制,经校审后,在本专业工程设计开始前完成。

本规定须经评审/确认。

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按照确认后的工程设计规定开展工作。

一般工程项目应尽量选用通用设计规定,当对通用的设计规定有少量修改或补充时,则列人设计规定汇总表中;当通用设计规定有较多的内容不能适用于工程时,才编制工程设计规定。

2.校审细则(1)工程设计规定中总图运输专业执行的规范和标准是否适用于本项目,并与其他专业的工程设计规定相协调。

(2)坐标标高系统及其换算关系是否正确。

(3)对总平面布置的各项规定是否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关于总体设计的协作是否符合该项目的实际需要。

(4)对竖向设计的各项规定是否正确合理,应特别注意装置内铺砌地面最高点±0.00 的确定。

(5)架空管线、管架跨越铁路、道路的最小净空要求是否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6)厂内道路的设置,其宽度、转弯半径、坡度、与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等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和项目具体情况的要求。

(7)厂区地面铺砌的规定是否恰当。

(8)铁路的布置、建筑限界等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

(9)厂区绿化是否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五)图纸目录(1)图纸目录上的图纸名称和编号应与设计图纸上的一致。

(2)图纸目录上各项是否按照公司和工程项目的规定填写完整。

二、基础设计/初步设计校审细则(一)总图运输初步设计说明书1.设计依据(1)与总图运输有关的文件。

①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所附的厂址选择报告、有关协议等是否齐全。

②采用的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否恰当,有针对性。

③《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及其相关技术标准。

(2)设计基础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①地形测量资料及地貌情况。

②与总图设计有关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江河湖海的水文资料。

③气象资料(核对,有无问题)。

a.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b.全年及夏季主导风向频率(16个方向和静风)。

c.年平均风速(16个方向),最大风速。

d.年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

④本地区的地震烈度。

2.厂区概况(对照厂区位置图、区域规划图)(1)工厂地理位置,厂区四周及其与工业园区、居民区、农村、公共设施的联系。

(2)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及规划。

(3)厂区地形、地貌、场地类型、最高及最低海拔标高、坡度和坡向。

(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概述。

(5)厂区占用土地面积、占用耕地、山林、湖塘等的面积;现有居民房舍及其他设施的拆迁数量。

(6)指北针或风玫瑰图依据的数据是否正确,绘制是否合格。

3.总平面布置说明(对照总平面布置图)(1)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是否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总图的主要依据。

(2)街区的划分、通道宽度的确定,装置区、罐区及防火堤、公用辅助设施、铁道、道路、管线、生产管理及绿化等的布局说明是否合理,是否满足了生产、管理、安全、消防、环保、施工安装(包括大件运输)、人货流组织以及环境应急处置措施的要求。

(3)总平面布置中工艺装置或设施、罐组及罐间距、相邻设备、建筑物或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防火规范的规定。

(4)厂区布置是否考虑了主导风向、建筑朝向等有利于环境保护。

(5)总平面布置对主要建(构)筑物适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的说明,厂区的防洪标准及防洪涝措施是否准确到位。

(6)是否体现了工厂设计模式改革的精神,做到一体化、统筹规划,并贯彻了节约用地的原则。

(7)总平面布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①各项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标准规范。

②项目的土地利用是否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投资强度X X万元/公顷,容积率炼油≥0.5、化工≥0.6,建筑系数≥3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占地小于或等于总用地面积的7%,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等。

(8)核对图面。

①全厂坐标系统及其换算是否正确,道路、街区、建(构)筑物(包括围墙、大门、主管廊)等的坐标标注是否正确。

②图面表示的风(风向、风速)玫瑰图依据的数据是否可靠,其绘制是否合乎标准。

[注意:当工程坐标方向与大地坐标方向有偏角时,应加注工厂北PN,并注明角度(α)。

]③图例、图表是否标准完备;图注是否全面恰当;图签内各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定。

4.竖向布置(参照土方估算图)(1)竖向布置原则是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对高程的要求,是否符合依山就势、因地制宜、节约土石方的要求;厂区标高的选定是否适应街区建(构)筑物及管线埋设深度的要求;高填深挖时,须提出防止滑坡、边坡失稳的措施和余土处理方法;所选定的场地标高及排水方式能否保证场地不受洪水与地区积水的威胁。

(2)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阶梯式、混合式)的确定及图示方法是否合理。

(3)建筑物的士0.00与绝对标高的关系是否表示清楚。

(4)核对土石方工程平衡表、填挖数量及平衡程度、缺土来源及余土去向。

(5)说明中对洪水及周围高地对场地的影响是否确切,对山洪、急流的防护措施是否正确。

5.工厂运输(1)核对全厂货物运输量及全厂运输量总表、运输方案是否合理。

(2)核对铁路运输量表及车辆周转表。

①线路设计(包括厂内线与厂外线的连接与分界)、工厂站和厂内接发线等线路的布置、有效长度和线路总长是否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