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技巧

二.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
材料:取一条长约三五~四0cm胶布备用. 方法:静脉头皮针穿刺成功后,常规用胶 布固定,用胶布压住针柄及针梗处顺着头 围绕一圈,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探讨: 一由于患儿烦躁哭闹、发热患儿退热 期等出汗较多时,胶布粘贴不紧. 二有些小儿头发很长,为了美观,患儿家长 要求给患儿头发剃少些,致使胶布粘贴不 牢固. 三静脉穿刺成功后,患儿家长为了避免小 儿哭闹,抱在怀里不停地摇晃,使针头滑出 血管外.
六.肥胖病人及静脉暴露不明显病人
要熟悉静脉的解剖结构,在扎上止血带后,嘱病 人反复握拳松手三~四次,或者拍打注射部位 三~四次,一般静脉受到刺激后血管扩张,血液 充盈,即可明显暴露,并呈条索状,触摸好后稍 做痕迹,即可穿刺,对深而滑且看不清的静脉, 可用 左手食指与中指固定在静脉上方,右手持针, 定沿静脉的方向进针, 较易成功.
[二]注意事项
四、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 序,使尽快达到输液效果. 五、需连续输液二四h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 六、输液瓶内需加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 按急、缓和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 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七、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的病人,局部肢 体需用夹板固定,加强观察.
三.老年静脉穿刺
一.老年患者血管特点 六0岁以上老年人, 由于衰老,其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 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 血管浅易滚 动,不易固定,容易 刺破,回血缓慢,凝 较快.
三.老年静脉穿刺
二.血管的选择 一般应选择小静脉的远 端,同时应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灵活掌握,选 择较易固定且离开静脉瓣或静脉窦的部位, 并使用指压揉捏、轻击穿刺局部或活动肢 体、热敷穿刺部位、将肢体下垂等方法让 血管充分充盈,为穿刺作好准备.
静脉输液穿刺技术

趋势
未来静脉输液穿刺技术的研究趋势将更加注重技术创 新和跨学科合作,进一步推动穿刺技术的智能化、自 动化和个性化发展。同时,研究还将关注穿刺技术与 其他医疗技术的融合,以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 量。
发展前景与挑战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需求的增加,静脉输液穿刺技 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新型穿刺材料和装置 的设计将更加人性化,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穿刺的准确 性和效率;个性化护理策略的推广将更好地满足患者 的特殊需求。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先进行理论讲解,包括静脉输液穿刺技术的相关知识、操作流程等,再结合 实际操作进行演示和练习,确保学员掌握操作技巧。
教学评估与反馈
教学评估
对学员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包括理论考 试和实践操作考核,以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 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馈
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 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同 时,鼓励学员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不断完 善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法。
重要性
静脉输液穿刺技术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危 重病人、无法口服药物或饮食的病人等,通过静脉输液穿刺 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地补充体液、药物等,维持体内水、电 解质平衡,达到治疗效果。
穿刺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要点一
历史
静脉输液穿刺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人们 开始尝试通过穿刺静脉血管向体内注入药物或营养物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穿刺技术逐渐得到完善和改进 ,成为现代医学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穿刺针
根据患者情况和医嘱选择 合适的穿刺针,注意检查 穿刺针是否通畅、有无堵 塞等情况。
止血带
如何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

如何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静脉输液成功率将直接影响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的疗效,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体会总结如下:一、使血管充盈的方法(1)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静脉充盈。
(2)非握拳穿刺法:教科书中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实际操作中握拳时,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至管腔变瘪。
如果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3)手指推,压法: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cm,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离穿刺点3-5cm)向近心端推行,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
(4)外涂血管扩张剂法: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或阿托品注射液或2%山莨菪碱涂在手背上,使局部浅静脉扩张,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病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二、穿刺部位的选择经验证明,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最常选择的部位,一般原则是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特别是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粗、直、血管弹性好,走行清楚,比较容易固定的血管,同时避开关节,静脉瓣和静脉窦,长期卧床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老年人,避免使用下肢静脉,下肢静脉穿刺时静脉血栓性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
三、使用止血带的技巧止血带是周围静脉输液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止血带,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技巧,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肢体结扎止血带后,只有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止血带的捆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10~15cm,压力在10.7~16.0Kpa为佳,扎止血带40~120s为最佳时间。
四、易见回血法:(1)将调节器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夹闭,减少回血时所遇的阻力。
(2)调节器在高位基础上将排好气的输液瓶从架上取下,低挂于病床同一水平位,进针后打开调节器,产生虹吸作用,使回血易见(3)离心法输液(4)针尾部接空管(5)尾部及折法五、各类患者血管穿刺注意事项(1)消瘦病人、皮下脂肪烧,血管位置浅,管壁脆,易滑动,穿刺时从血管的侧面进针,进针的角度和力度不宜过大,以防刺破血管,如静脉滑动,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在穿刺段静脉上下端。
输液穿刺技术操作流程

1、检查核对。
在开始输液之前,需要检查核对患者的姓名等个人信息以及输注的相关药物信息是否一致,并且要再次询问患者是否对输注的相关药物有过敏史,确认完毕后,进行皮试。
2、排气。
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以及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将输液管插入瓶塞中,将输液的药物瓶挂到输液架上,然后对输液管进行排气。
3、消毒。
穿刺扎针输液,一般选取四肢的浅表易见的静脉进行透皮穿刺,在此之前,要先消毒,穿刺部位要用碘伏或者75%的酒精反复消毒2-3次,并待消毒液体基本挥发后,进行穿刺。
4、穿刺。
在穿刺见回血后,可先暂时开放输液器,快速地固定穿刺针,松开止血带,调节器,等待输液药物滴入通畅时再进行针头的进一步固定。
5、调滴速。
调整至合适的滴速,因为药物的性质不同,滴速也不尽相同,例如快速滴注甘露醇才能够达到脱水的功效,缓慢滴注氯化钾溶液才能够防止快速滴注引起针孔疼痛感以及心脏的不适感。
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的不同,滴速也有差别。
6、拔针。
密切关注药液的量,确保在输注完毕之后能及时拔出针头,并且按压针孔2-3分钟,等到针孔凝血后松手即可。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的方法与技巧

穿刺法 一般采用头皮静脉, 颈外静脉及股静脉穿 刺(针头应自股动脉 内侧缘垂直刺入)
注意事项 抽血时缓慢,以免抽力过 部位 速负压过大,使血管塌陷。 股静脉较深,穿刺过程中 头皮手背足背 应随时抽吸,以助寻找
二.进针方法
Ⅰ Ⅱ Ⅲ Ⅳ Ⅴ
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直接进针法
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负压进针法
手背部
穿刺法 行直刺或侧刺
滑动静脉
血管特点 皮下脂肪少缺 乏支持,血管 在皮下易活动
病员特点 见于消瘦者 及老年病员 部位 手腕部 足踝腕部
注意事项 宜选用锐利的针 头,迅速刺入
穿刺法 绷紧上下皮 肤,固定血 管后行旁刺
硬化静脉
血管特点 血管壁厚而坚硬,有 坚实感,弹性小,易活 动,很暴露,像铁丝 病员特点 见于老年人,高血 压症及动脉硬化者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 的方法与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 技术,如何达到一针见血,是我们提
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目标,现总结 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同学习:
内容
1
选 血 管
进针方法
2
3
无痛拔针法
一.选 血 管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
血管分类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一)
在选用四肢做为穿刺部位时,为了使穿刺部位 静脉充盈,显露明显,多在穿刺部位上方510cm处结扎止血带。如短于3CM小静脉腔内血 流量减少,使压力降低不易回血。如大于20CM 则回血慢,血管不易充盈,造成穿刺率降低。 对于比较固定的静脉穿刺时,止血带可扎在距 穿刺点6cm的上方。 对于手背靠近手指的部位的静脉穿刺,可以把 止血带扎在腕关节处离穿刺点4cm即可 。
血管分类
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技巧

士垦匡垫堑由2Q Q S生2旦茎§查签!Z塑Q!i Q§Q££bi业丛!虫£i坠刍§£P!£婴b笪2QQ坠№!§,丝Q:!Z护理园地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技巧廖景荭363【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要点。
方法对所有静脉穿刺的病人在穿刺前先评估.沟通,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选择好静脉和针头,做到心中有数才进针。
结果一次成功率占99.5%。
结论要想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必须掌握技巧。
【关键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技巧中图分类号:R33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363-02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的唯一途经,若能做到一次成功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谈谈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技巧,以供临床同行参考。
1静脉输液前患者的评估1.1应据患者的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皮肤情况、病人活动状况及配合情况选择血管及针头。
1.2老年病人皮肤松弛脂肪少,血管弹性差,充盈度欠佳,血管流速慢呈高凝状态1.2.1常患一些慢性疾病,长期输液,血管的破坏性大,一般选择四肢静脉1.2.2特殊病人:长期输液,刺激性药物破坏血管可选择肢端小血管。
1.3d,J L病人1.3.1因为d,./L多动大多不合作,控制能力差加之头皮静脉分布较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表浅易见,不宜滑动,便于固定因此首选头皮静脉。
1.3.2其次足四肢静脉。
1.4水肿病人水肿病人肉眼看不见血管,应据解剖位置用大拇指或食指按压。
1.5针头的选择1.5.1一般病人选头皮7号即可1.5.2小儿头皮,7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人首选小针头1.5.3对需要长期输液或需大剂量补液的病人,3岁以内的小儿,静脉穿刺较困难的病人可建议使用留置针。
2操作要点2.1进针方法进针时一定要绷紧皮肤,在皮肤上方呈15—30度角进针,因为此法进针可以使针头直接进入血管,然后再在血管内前进,既避免了血管左右滑动又减轻了病人疼痛。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1.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应该使被穿刺者的手自然地放松,护士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背固定成拳状,右手持针迅速而轻巧地进入。
2.由于细小的血管穿刺后不易见回血,故而常常过度进针而很容易刺破血管。
遇到此种情况可以尝试将输液瓶挂于位置相对比较低的输液架上,这样可以使液压降低,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这样就能避免刺破血管了。
3.对于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的患者,在常规消毒后可用酒精棉球擦拭数次,同时可以用手轻轻拍打血管,因为酒精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样可以扩张局部血管,拍打后可以促使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暴露,这样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
4.对于静脉易滑动的老年患者或过瘦的患者,在做静脉穿刺时,可用左手拇指压住进针下方的血管,在止血带下方2-3 cm处进针。
5.皮肤松弛者可用左手食指稍微牵拉皮肤以使静脉血管清楚显露,也可以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距进针处两端皮肤再予以进针。
6.对于比较肥胖的患者或静脉位置较深显露不明显的患者,可用指压触摸的方法,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熟知具体的解剖位置,即在有血管分布位置用手指轻微按压,凭自身经验感觉静脉血管弹性及血液在血管中的存在及走向,并可用指甲在静脉部位皮肤所在位置作上标记。
此类患者由于静脉位置较深,但相对固定、不易滑落,因此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其成功率反而比较高。
7.对于小儿患者,如果在注射时采取强迫固定,会使患儿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此时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周围血管收缩,这样反而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放松对注射的恐惧感,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对患儿进行鼓励和赞扬,促使其主动配合护士完成静脉穿刺。
同样护士在操作时也应该尽量做到动作轻柔,一气呵成。
8.静脉穿刺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对止血带的绑扎不易太紧,稍微打结拉伸即可,否则会影响动脉血流速度;静脉穿刺在手背部位时应避免在手背上方绑扎打结,因为其打结空隙处并不能对浅静脉造成完全踏破,不利于静脉的充分充盈。
静脉输液埋针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埋针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埋针操作方法如下:
1. 洗手:务必事先洗手,并戴上手套。
保持清洁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2. 选择穿刺部位:一般情况下,选择手背或手臂内侧的静脉供给点,因为这些部位静脉较为明显且较容易穿刺。
3. 准备穿刺材料:准备好静脉穿刺针、输液管、输液器、消毒棉球、无菌药膏等。
4. 皮肤消毒:用酒精棉球擦拭穿刺部位的皮肤,从穿刺点向外作圆周运动,以保持消毒区域。
5. 固定穿刺针:用一只手拉紧皮肤,另一只手将静脉穿刺针插入皮肤,直至血液从针腔中进入输液管。
确认成功后,用胶布或透明敷料固定穿刺针。
6. 管路连接:将输液管连接到穿刺针上,并保持密封。
7. 开始输液:打开输液器的调节阀,慢慢开启滴速,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8. 监测输液情况:在输液过程中,不断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输液情况,确保
输液正常进行。
9. 输液结束:输液结束后,关闭输液器调节阀,拔出穿刺针。
将穿刺点再次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10. 记录:详细记录该次输液的相关信息,如穿刺时间、输液液体种类、滴速等。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静脉输液埋针操作时,操作者必须具备相关的培训和经验,且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感染风险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进针角度的选择:
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角,为达到了容易进针, 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拒研究表明,一般病人穿刺可选择 45°角或接近45°角进针;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可选择35° 角进针;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选择10~15°角进针;对老年 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选择超过40°角进针;对小儿头 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选择10~45°角 进针,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选择20~30°角进针。增 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 无痛注射,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分 布及皮肤结构特点有关。
4、非握拳穿刺法:
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 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 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使血管 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另外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 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 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 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 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 人痛苦大,而且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 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再且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 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 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 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减少了病人痛苦, 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②供给电解质:0.9%氯化钠液、5%葡萄糖氯化钠等。
③调节酸碱衡: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等。
③增加血液渗透压,增加循环血量,有各种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
⑤利尿脱水:甘露醇、山犁醇、50%葡萄糖等。
⑥其它:用于特定治疗目的,如浓缩白蛋白、水解蛋白等。
(二)静脉输液的步骤及方法
①步骤: 1.核对检查 2.填写粘贴输液卡 3.加药 4.插输液器 5.再次核对 6.排气 7.选择穿刺部位 8.消毒皮肤 9.再次核对 10.静脉穿刺 11.三松一固定 12.调节滴速 13.最后一次检查 14.操作后处理 15.更换液体、以及输液完毕后的处理
5、穿破后的补救方法:
对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 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 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 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认为此法 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和不易寻找血管的患者。对此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补充, 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 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 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2、易见回血法:
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 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 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 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认为这两种方 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 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 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 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 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 高于常规法。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 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 功率。
静脉输液穿刺技巧
主讲人: 覃凤梅 时 间:2015年8月7日
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
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 输入静脉的方法。
静脉静脉输液是临床护 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 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 却有不少技巧。如果使 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 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 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
纠纷。
一、输液目的及常用溶液和作用 二、静脉输液步骤及方法 三、常见的输液故障和处理
②常用静脉输液法
• 周围静脉输液法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PICC):
静脉输液方法
周围静脉输液法
十种静脉穿刺改良新方法:
1、扎两根止血带法:
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 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 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 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 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 节的内踝上150px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 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375px,捆扎肢体, 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3、局部血管扩张法:
(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 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 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 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用 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 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 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用2%山莨 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 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一)输液的目的及常用溶液
目的:①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②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③输入药物,过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输入脱水剂, 降低颅内压。 ④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用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 等病人的抢救。
常用溶液
①供给水分和热量,用5~10%葡萄糖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