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病 棘口吸虫

合集下载

棘口吸虫病

棘口吸虫病

生活史
成虫产卵→排出体 外→于水中孵出毛 蚴→遇第一宿主淡 水螺类,钻入,发 育为胞蚴→母雷蚴、 子雷蚴、尾蚴→离 开螺体,遇第二宿 主,囊蚴→食用, 进入消化道,童虫 溢出→成虫
2012-4-15
三、流行病学
棘口科多种吸虫病属于人畜共患 病, 在我国各地流行,特别在南 方各省 主要因食含囊蚴的生螺肉及贝 类
六、治疗
①硫双二氯酚(别丁)200毫克/千克饲料,拌入 饲料中,一次内服。 ②氯硝柳胺(灭绦灵)100~200毫克饲料/千克 饲料,拌入饲料中,一次内服。 ③丙硫苯咪唑100毫克/千克,拌入饲料中, 一次内服。 ④吡喹酮10毫克/千克饲料,拌入饲料中,一 次内服。
七、预防
1、在本病的流行地区,应做好消灭 中间宿主淡水螺的工作,可用药物 或改良土壤 2、每年应对家禽进行有计划的驱 虫,并对驱虫后的粪便进行严格处理 3、应及时清扫禽舍,对粪便进行堆 积发酵,杀灭虫卵.
2012-4-15
-----咽
子宫
-----腹吸盘
卵巢------------------------睾丸
--------卵黄腺
3、曲领棘缘吸虫
寄生于鸡、火鸡、鸭、鹅及多种野禽的小肠和盲肠。虫 体前部向腹侧弯曲,体表前部有较多的大刺。头襟发达, 上有45个小棘,排列两行。口吸盘长圆形,腹吸盘圆形 或长卵圆形,位于体前1/4处。睾丸2个,椭圆形,位于 体后部,并前后排列于卵巢后方。卵巢圆形或椭圆形, 位于体中央稍前方。卵黄腺发达,分布于腹吸盘后的两 肠枝的外侧,直达肠枝末端。子宫短,内有少量虫卵。
2012-4-15
1、卷棘口吸虫
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属扁形动物门吸 虫纲复殖目棘口科棘口属,体长10.3-13.3mm×1.192.09mm,主要寄生于禽的直肠和盲肠,在我国各地 普遍流行,除鸡、鸭(包括野鸭)、鹅和若干其他鸟类 外,猪、猫、家鼠、兔和人均可感染,对雏禽危害较大。 其中间宿主为螺蛳、蝌蚪

鹅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鹅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鹅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贺超来源:《科学种养》2019年第07期寄生虫病是鹅常见多发的一类疾病。

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寄生部位不同,对鹅的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

感染严重的寄生虫病如球虫病等,可引起鹅大批死亡;更多的寄生虫病则因摄取宿主营养而引起幼鹅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进而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种鹅感染寄生虫后,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此外,所有寄生虫病都会导致饲料严重浪费,降低鹅的生产性能;鹅体抗病能力也会下降,诱发其他疾病如细菌病、病毒病和原虫病的发生和蔓延。

一、体表寄生虫病鵝体表寄生虫病主要是由羽虱、螨、蜱等寄生于鹅体表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体表寄生虫的感染会影响鹅的采食与休息,使鹅瘙痒不安,常因啄羽而造成羽毛脱落或折断;寄生虫附着在鹅体表吸血并且产生毒素,在严重影响鹅的生长发育同时传播疾病;侵袭皮肤时,出现痘疹状病灶;产蛋量下降、贫血、消瘦等,严重者可致鹅死亡。

1. 发病情况①鹅羽虱的种类很多,靠吃鹅的羽毛、皮屑、皮肤损伤部位的血液而生存,主要寄生在鹅头部、体部、翅部、外耳道、颈部等处。

羽虱传播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更为流行。

圈养鹅、产蛋鹅易感染,而常下水的鹅及肉鹅感染较少。

母鹅抱窝时,如果鹅舍狭小,舍内通风不良、阴暗潮湿,母鹅耳内也会生虱。

②鹅螨的种类有刺皮螨、新勋恙螨和突变膝螨。

前两类螨的雌虫在夜间爬到鹅身上吸鹅血,白天则隐藏在鹅舍的墙缝内、碎屑中、泥土中产卵,孵化出幼虫后再重新爬到鹅身上;而突变膝螨的成虫在鹅的皮下活动,在皮下组织中打洞形成虫体隧道,虫卵在隧道内孵化,变为成虫后隐藏于皮肤的鳞片下方,形成大量痂皮,所以病鹅脚好似附着一层石灰。

③寄生于鹅身上的蜱是波斯锐缘蜱。

波斯锐缘蜱的成虫夜间爬到鹅身上无毛部位刺螫吸血,吸完血后就会从鹅体滚落下来,白天隐藏在鹅舍的墙壁、柱子、巢窝等缝隙里。

幼虫常栖居于鹅体羽下,其活动不受昼夜限制。

2. 防治措施①预防。

鹅舍要加强通风,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垃圾和污物;鹅舍内的全部用具,包括饲槽、水槽、使用工具等,用0.3%过氧乙酸、0.5%百毒杀喷雾消毒,或用火焰消毒;鹅舍周围环境可用2%~3%火碱喷雾消毒。

鸭棘口吸虫病的诊治

鸭棘口吸虫病的诊治

引入健康种鸭
从无疫区引入健康的种鸭,减少 带虫传入的风险。对引入的种鸭 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确保 其健康无病。
螺类宿主控制
减少或消除水体中的螺类宿主, 降低吸虫的传播和感染。通过生 物防治、环境改造等措施,有效 控制螺类宿主的数量。
鸭棘口吸虫病的防控策略与建议
综合防控
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括环 境管理、饲料管理、定期检疫等 ,有效降低鸭棘口吸虫病的发病
THANK YOU
精神不振
病鸭羽毛蓬松,活动减少,呈 现精神不振的状态。
鸭棘口吸虫病的病理变化
01
02
03
肠道病变
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肠道内 ,引起肠道粘膜发炎、充 血、水肿等病变。
血液变化
寄生虫吸血导致血红蛋白 减少,血液稀薄,可能出 现凝血功能障碍。
免疫抑制
寄生虫感染会抑制鸭子的 免疫功能,容易并发其他 感染。
鸭棘口吸虫病的诊断方法
病理学检查
通过剖检可见鸭肠道内有 棘口吸虫成虫寄生,肠道 黏膜充血、出血等病变。
实验室诊断
采用粪便检查法检测虫卵 ,或用免疫学方法如ELISA 、PCR等进行病原体检测 。
鸭棘口吸虫病的治疗技ຫໍສະໝຸດ 研究化学治疗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抗吸虫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中药治疗
中药如槟榔、南瓜子等具有驱虫作用,可配合化 学治疗使用。
4. 死亡和经济损失
严重感染的鸭可能因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而死亡,给 养鸭业带来经济损失。
02
鸭棘口吸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鸭棘口吸虫病的主要症状
01
02
03
04
消瘦
受感染的鸭子通常会出现消瘦 症状,体重明显下降。

犬棘口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_张炜阳

犬棘口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_张炜阳
2016 年第 1 期
浙江畜牧兽医
41
犬棘口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张炜阳,陈秋英,黄钱君,毛科科,沈妮娜,施玲玲,朱梦代 ( 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浙江余姚 315400)
中图分类号: S858. 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 - 7307( 2016) 01 - 0041 - 002

图 1-1 患犬后躯被粪便污染
图 1-2 患犬消瘦,无力
图 1-3 患犬排出的大量虫体
图 1 患犬外观临床症状
3 实验室检查 3. 1 血常规检查 结果见表 1。
表 1 患犬血常规检查结果
项目 白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其他白细胞 淋巴细胞比率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其他白细胞比率 红细胞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患犬品种为牛头梗,雄性,1. 5 岁,体重 7. 4 kg,
免疫完全。 2 临床症状
患 犬 食 欲 不 振,呕 吐、腹 泻。 就 诊 时 体 温 39. 3℃ ,腹泻持续 2 d,排泄物呈灰白色,呕吐物先为 食物,后转为无色或浅黄色粘液。
经临床检查,患犬极度消瘦,肋骨清晰可见,臀 部、后腿及尾部被毛均被大量粪便沾污,精神不振, 喜叭卧( 图 1) 。
单位 fL pg g/L fL %
10^9 / L fL fL %
收稿日期: 2015-06-26
櫇櫇殱
42
櫇櫇殱 经验 交流
浙江畜牧兽医
哺乳仔猪的科学饲养管理
2016 年第 1 期
櫇櫇殱
櫇櫇殱
哺乳仔猪是养猪环节中的基础,打不好基础就 不能创造高效益的养殖条件。
健康仔猪可明显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饲料报酬, 是关系到整体养殖效益的重中之重。 1 保温防压

几种鸭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几种鸭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2021.4几猝鸭常见書生坐病的吴莹丽,崔德威(河南省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滑县456400)中图分类号:S858.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1085(2021)4-0052-02鸭绦虫病、鸭球虫病、鸭棘口吸虫病等均属于常见的鸭寄生虫病,感染鸭后会导致鸭只贫血消瘦、生长放缓、增重缓慢、饲料报酬转化率降低、产蛋率下降,严重的会引发死亡现象,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为有效防治鸭寄生虫病,本文将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鸭寄生虫病,并围绕鸭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开展深入探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1常见的鸭寄生虫病1.1鸭绦虫病鸭绦虫病以膜壳绦虫和矛形剑带绦虫为主要病原,雏禽(2周~4月龄)会受到鸭绦虫病的严重侵害,多在夏季与春末发病。

雏禽严重感染时出现显著的全身症状,成年鸭感染后的症状较轻。

鸭发生绦虫病,主要症状包括肠道拉稀、食欲减退、烦渴、完全不吃、精神萎靡、生长停滞、不喜活动、腿无力等,发病后的病鸭一般在5d 内死亡,肠内大量聚集虫体也可能导致肠管阻塞。

病鸭吸收虫体代谢产物后会出现精神沉郁、痉挛、贫血症状,最终会因渐进性麻痹死亡闪。

1.2鸭球虫病种类很多的鸭球虫可细分为泰泽属、艾美耳属等,一般在鸭肠道寄生,菲莱氏温杨球虫和毁灭泰泽球虫属于主要病原,鸭球虫病多存在混合感染两种球虫的情况。

各种日龄的鸭均可能感染球虫病,夏秋季节是鸭寄生虫病的高发期,发病后雏鸭的死亡率较高,急性暴发的鸭球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分别在80%-90%, 20%~70%,康复后的病鸭会成为带虫鸭。

鸭球虫病主要症状包括减食、呆立、精神不振,后期存在嗜睡、缩颈、不食、下痢、翅下垂、血便等症状,一般在发病后3~5d内死亡。

毁灭泰泽球虫引发的鸭球虫病更为严重,而菲莱氏温杨球虫的危害较轻。

1.3鸭棘头病小多型棘头虫和鸭长颈棘头虫属于鸭棘头病的主要病原。

鸭棘头病一般在夏秋季出现,存在地方流行特点,鸭场若秋季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很容易出现鸭棘头病,大批鸭因鸭棘头病发病严重导致死亡。

鸭鹅常见体内寄生虫病的发生和诊疗

鸭鹅常见体内寄生虫病的发生和诊疗

家禽的吸虫病种类很多,危害比较严重的吸虫病有前殖吸虫病、棘口吸虫病和鸭血吸虫病。

1前殖吸虫病前殖吸虫又叫输卵管吸虫,主要寄生在鸭鹅的输卵管内,其次是法氏囊和泄殖腔内,以产蛋下降,产畸形蛋、薄壳蛋为主要特征。

前殖吸虫病主要危害鸭,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以南方各地最为多见。

诊断要点。

患病初期产薄壳蛋,易破碎,后来产蛋率下降,逐渐产畸形蛋或流出石灰样的液体,食欲减退,消瘦,腹部膨大,下垂,产蛋停止。

患病后期体温上升,渴欲增加,泄殖腔突出,肛门潮红。

患病初期蛋鸭鹅输卵管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后期输卵管壁变薄甚至破裂,输卵管黏膜上可见虫体。

部分病例出现卵黄性腹膜炎。

预防措施。

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药物驱虫,合理预防。

在淡水螺滋生地施放药物消灭淡水螺类,如硫酸铜和生石灰等。

在蜻蜓出现的季节,勿在早晨或傍晚及雨后到池塘岸边放牧,防止鸭鹅吃到蜻蜓及其幼虫而感染。

及时清理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药物治疗。

方案1,吡喹酮:按10~20mg·kg-1体重,均匀拌料,1次喂服。

方案2,硫双二氯酚:按30~50mg·kg-1体重,均匀拌料,1次喂服。

方案3,丙硫苯咪唑:按20mg·kg-1体重,均匀拌料,1次喂服。

2棘口吸虫病棘口吸虫病是由卷棘口吸虫寄生于鸭鹅直肠和盲肠的一种寄生虫病。

棘口吸虫病是鸭鹅通过捕食蝌蚪、螺类、小鱼等,或采食浮萍或水草饲料而感染,对雏鸭鹅的危害较为严重。

病雏鸭鹅食欲减退、下痢、出血、消瘦、生长缓慢,病理变化为出血性肠炎。

诊断要点。

虫体数量较少时,病鸭鹅无症状或有轻度的肠炎和腹泻。

虫体数量稍多时,病鸭鹅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下痢,粪便中混有黏液,终因衰弱而死。

病鸭鹅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肠黏膜上附着有大量虫体,肠黏膜脱落、出血等。

预防措施。

现代化的饲养方式很少发生吸虫感染,而散养或开放式的鸭鹅场可能感染吸虫。

所以在流行区的鸭鹅应定期驱虫,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用化学药物或结合土壤改良消灭中间宿主。

华支睾吸虫病前殖吸虫病和棘口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前殖吸虫病和棘口吸虫病

机械性刺激与压迫 虫卵、死亡虫体碎片
胆石症
阻塞性黄疸 胆汁性肝硬化
管腔狭窄 胆管阻塞
细菌感染 胆道炎症
五、致病作用和临床症状
➢肝实质萎缩、肝硬变,致使肝功能受损, 影响宿主的消化机能,并引发全身症状
➢阻塞性黄疸 ➢动物多为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 ➢严重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
减退,下痢、贫血、水肿、消瘦,甚至出 现腹水,肝区叩诊有痛感
➢麝猫后睾吸虫的终末宿主也主要是猫和犬,人也
可作为其适宜的终末宿主。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是鲅鱼。
➢本病流行广泛,有的地区猫感染率可高达100%,
犬的感染率达90%,感染强度可达5000多条。其 他参考华支睾吸虫病。
8-12×2-3 mm
猫后睾吸虫 Opisthorchis felineus
✓ 管好人、畜粪便。对人和犬、猫、猪的粪便应堆 积发酵后再作肥料。防止人、畜粪便流入鱼塘, 禁止在鱼塘边修建厕所、猪舍。
✓ 杀灭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可结合农业生产清 理塘泥或用药物杀灭螺蛳。
Pop Quiz # 1
1. 华支睾吸虫典型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2. 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流行地区或国家?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主要流行于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东
与防治措施。 3.指出禽前殖吸虫病的流行特征。
➢ 寄生于禽类肝胆管内,虫体除直接造成胆管炎症, 使胆汁变性和阻塞胆管外,还会引起肝脏发生病变, 严重影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可引起家禽大量死 亡。
十一、前殖吸虫病
概述outline
➢前殖科、前殖属的多种吸虫寄生于家鸭、鸡、 鹅、野鸭及其他鸟类的直肠、输卵管、腔上 囊和泄殖腔内引起,偶见于蛋内。

鸭几种常见吸虫病的诊治

鸭几种常见吸虫病的诊治
甚强。
病鸭出现食欲减退或消失 、 下痢 、 贫血 、 消瘦 、 生 长迟滞等症状 ,最后 由于极度衰竭和全身中毒而死
亡。
可用 四氯 化碳 , 只 鸭 2 3毫 升 , 每 — 灌服 或 注 射 于
嗉 囊 内 , 次 即可 。 1
按每 千克 体重 07 .5克槟 榔 的剂 量 , 成煎 剂 , 煎 以 小 胶 管灌 服 , 药 后 5 3 钟 , 始 排 虫 , 延 续 l 用 0分 开 约
诊 断可 剖 检 病 鸭 或 用硫 酸镁 离 心 浮集 法 检 卵 。 可采 用 药物 进行 防治 ,在 高发 的夏 秋 季 节用 丙 硫 咪 唑 5~ 0 0 10毫克 / 千克 体重 口服 ;或 毗 喹酮 1 5毫 01 克/ 千克 体重 口服 。 棘 口吸虫 对 成 鸭 的危 害较 轻 ,对 雏 鸭 的致 病 力
服; 也可 用 吡 喹酮 1 — 毫克 /千克 体重 口服 , 良 01 有 效。
口呼吸, 闻及呼哧声。鼻腔有较多的粘液流 出, 并 有 时可见 喙 部肿胀 , 后窒 息 而死 。病 鸭 群普 遍 消瘦 , 最 羽毛无光泽, 成年母鸭产蛋率下降。少数病鸭在躯体
两侧至颈部皮下发生气肿。将病鸭口腔打开 , 用手刺
内。 多发于华东、 华南地区 , 但全国各地都有 。 多见于 春 夏两季 , 常呈 地方 性 流行 。 鸭 啄食 蜻蜓 幼 虫或 稚虫 而 感 染 ,在 消 化道 内移
行 至腔 上囊 或 输卵 管 内发 育为 成 虫 。虫 体 附着 在输 卵 管黏 膜 上 , 坏 功 能 , 破 引起 形 成 蛋 壳 的机 能 改 变 ,
小时排完 ; 或每千克体重 12 — 毫克溴氢酸槟榔素。将 槟榔素蒸馏水配制成 1: 0的水溶液 ,每千克体 50 0 重 用 5 l 升 , 服 或 嗉 囊 内注 射 , 1~ 0分 钟 ~ 0毫 灌 经 O2 后开始排 出虫体 。服用槟榔煎剂或槟榔素水溶液过 量时 , 会引起 鸭 中毒 而死亡 。 中毒鸭一般于用药后 5 l 分钟内出现流涎 、 ~O 呼 吸困难等症状 。抢救可用硫酸阿托品解毒 , 每千克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棘口吸虫病
பைடு நூலகம்
病原体 宿主:家禽和野禽 寄生部位:大肠和小肠
病原体形态
生活史 病变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防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的各种吸虫:
卷棘口吸虫(E.revolutum) 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 日本棘隙吸虫(E.japonicus) 棘隙属(Echinochasmus) 叶状棘隙吸虫(E.perfoliatus)
卷棘口吸虫
虫卵椭圆形,淡 黄色,大小为81-
91×52-64μm。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禽类的直肠、盲肠中,虫卵随粪便排出体
外,在水中发育为毛蚴,毛蚴钻入第一中间宿主(淡
水螺)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后 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螺、蝌蚪、鱼类)变为囊蚴。 终末宿主吞食含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而被感染。囊蚴 在宿主的肠道发育为成虫。
1、二氯酚:剂量为150-200mg/kg体重,
拌于饲料内喂服。
2、氯硝柳胺:剂量为50-60mg/kg体重,
拌于饲料内喂服。
预防
1、 对流行区内的家禽进行计划性驱虫,减少病原扩散;
2、 对禽粪进行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3、勿以生鱼或蝌蚪以及贝类等饲喂家禽,以防感染; 4、用药物或土壤改良法消灭中间宿主。
病变
剖检可见肠壁发炎,点状出血,肠内 容物充满粘液,粘膜上附有虫体。
症状
1、主要危害雏禽。
2、刺激肠黏膜,引起黏膜发炎、出血和下痢。
3、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痢,粪便中混有粘
液。禽体消瘦,贫血,可因衰竭而死亡。
诊断
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可确诊。
治疗:
棘口属(Echinostoma)
低颈属(Hypoderaeum):似锥低颈吸虫(H.conoideum)
棘缘属(Echinoparyphium):曲领棘缘吸虫(E.recurvatum)
病原体形态
卷棘口吸虫呈长叶形,大小为 7.6 ~ 12.6╳1.26 ~ 1.60mm 。 具有头冠和头棘。口吸盘小于 腹吸盘。卵巢呈圆形或扁圆形, 位于虫体中央或中央稍前。睾 丸呈椭圆形,前后排列,位于 卵巢后方。子宫位于卵巢前方。 卵黄腺发达,分布在腹吸盘后 方的两侧,伸达虫体后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