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称谓语与汉民族文化
汉语委婉语与文化

汉语委婉语与文化提要: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汉语秉承汉文化的影响,一直以含蓄婉转著称,因此言语交际中多使用委婉语。
本文主要从宗教因素、等级观念、礼仪传统、历史典故等方面讨论文化对汉语委婉语的影响。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禁忌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语言人文性中的文化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
它主要是指对语言起约束或促进作用的那些制度、规则以及保持并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差异性的特征。
语言是有人文性的。
语言的人文性是指在语言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
于根元在《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中提出“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又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带上人类文化的许多信息,打上人类文化的种种烙印。
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言就体现着不同类别、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的独特的人文性,语言和民族文化、人类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言和文化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别的。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也影响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
语言是可以折射出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一面镜子。
文化对语言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但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对语言的使用。
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本民族语言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这就导致了不同民族的语言各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会使用不同的委婉语。
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制约。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语用等诸多不同的方面。
汉语旁系血亲称谓与汉族家庭亲疏关系

fmiy u lorfettesca c mp st na d c l rloiis a l ,b t s e c h o il o oio n ut a r n .Bya ayigteChn s oltr isi a l i u g n zn h iee cl ea kn hp,t sp p rrp snstedaho i l a l i h a e r e t h ic rnc e e
黔 南 民族 师范 学院 学报 2 1 年 第 1 01 期
汉 语旁 系血 亲称谓 与汉族家庭 亲疏关 系
陈 家宁。 靳 宇 拮
( 天津大 学文法 学院 中文 系, 天津
摘
307 ) 002
要: 汉语 中蕴藏 着丰 富 而 生动 的称谓 词 。汉语 血 缘 亲属 称 谓 不仅 是 人 们在 家庭 内互相 交往 中的 一种 标 识 , 而且 也
c a g fclaea is i rm ea ce tt s h n eo oltrlknhpfo t n in i h me ’Chn s oc ne oayChn s.Chn s is i sisp rb yc n e tdwihtesca s u — ie et otmp r ie e r ieekn hpi ne aa l o n ce t h oil t c r tm n u r rdto s tesn h lsn s n teC ieeknhprf cstee h sso rdt n i eescey u n rlto s n u a de hua t iin .Srsigteco e esi h hn s is i l t h mp ai n t io a Chn s oit ,h ma eain ,a d l a e e a i l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论文导读:人际间的相互称谓语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是人们之间对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表述,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集团规范。
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称谓语的文化差异,根据交际语境,恰当运用能融洽交流双方关系的称谓语,能有助于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对顺利完成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称谓语,称谓系统,语用机制,文化差异人际间的相互称谓语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是人们之间对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表述,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集团规范。
前者体现了人类社会中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社会地位关系;后者则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情感好恶关系。
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
每种称谓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在人们交际活动中,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恰当、得体的称谓语。
不恰当的称谓语会给言语交际活动带来障碍,会让交际双方感到不快,或留下某种印象,给以后的交往造成不利影响。
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语言的称谓系统的差异,并遵循对方语言称谓系统的语言表达规范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英汉称谓语之选择方略选择何种方式称呼对方取决于诸多因素。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称谓语在数量上和指称的范围上都各有特色。
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 各民族的称呼行为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它可能是该社会中权势性和平等性的象征。
从称谓语的交际功能上来看,称谓语选择之方略则可以分为三大类: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描述性称谓语[1]。
亲属称谓语是用来表示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相互关系的称谓语。
社交称谓语则是用来直接反映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人际关系的称谓语,它包括关系称谓、职衔称谓、敬称称谓、谦称等,如汉语中的李局长、何教授、犬子等,英语中的professor、Your Majesty等。
描述性的称谓语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抒发说话人或作者的情感、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而使用的称谓语。
简述英汉称谓语与文化因素

简述英汉称谓语与文化因素称谓语是人们交际行为的第一个环节,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除了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指称功能外,还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及人们头脑中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人民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务等而得来的名称。
”由于称谓语具有极为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而具体的称谓方式又“取决于文化、社会、教育、信仰、年龄和性别等诸多因素”[1],因此对不同民族称谓语的差异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也是人类学家语言及文化研究者颇感兴趣的一个研究领域。
英汉民族拥有各自的称谓系统,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英汉称谓系统的不同,其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也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加深对英汉称谓语体系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解并在交际中正确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通过对英汉两套称谓语体系的对比分析来揭示称谓语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
一、英汉称谓语的差异一般来说,称谓语可以划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大类。
1、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亲属称谓语是表示相互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婚姻、法律等关系的亲戚和亲属的名称,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家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2]。
汉民族亲属称谓语十分发达,赵元任先生在《中国人的各种称谓语》中列举了114种亲属称谓语,学者潘攀在《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中指出,汉语中标准亲属称谓语多达363个。
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则简单得多。
英汉称谓语中“有些基本称谓语的意义是等价的”[3]。
如:father=父亲、mother=母亲、daughter=女儿。
然而,英汉称谓语又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出现了许多的差异。
首先,宗族和外宗族称谓的差异。
汉语中对此区分严格,内外分明,祖父、祖母、侄子、孙女等属同族,外祖父、外祖母、外甥、外孙女等属外宗族。
而英语亲属称谓语中没有宗族与外宗族之分,grandmother包括祖母和外祖母,grandson即是孙子也是外孙子,cousin既指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又指表兄、表弟、表姐、表妹,抹掉了宗族的界限。
汉语的职衔称谓与汉民族的文化思想

在 中国 的交 际 场合 , 在 着一 个 耐人 寻味 的 存 现象 : 人们 总喜欢 变着法子 抬 高对方 , 而抬高对 方
的最 有效 的方法之 一就是 使 用 “ 高称 谓 ” 比如 抬 ,
( ) 职 正称 。举 凡 机 关 、 事业 单 位 都 有 1副 企
称普通职员为经理 , 称顾客为老板 , 称 般年轻女 副职 , 而职称 中也有副 高级职称 , 除 了在一些 特 但 性 为美女 等 。更 加 引人 深思 的是 , 们 在 使用 职 殊 的正式 场合 , 人 比如大会介绍 出席领 导或代表时 , 务称 谓和 职称称 谓 时 , 了某 些 特殊 的 正式 场合 除 般情况下 人们 在交 际 中都 会 副职 正称 , 即有意 外 , 论 面称 还是 背 称 几 乎 清 一 色 省 略 “ ” 。 不 副 字 省 略掉诸如 “ 副省长 、 副局 长 、 副主 任 、 教授 ” 副 等 细细考 察 , 种对称 谓 的抬 高 , 以找到其 历史根 称谓 中 的“ ” 。如 果 某人 在称 呼 对方 时极其 这 可 副 字
一
长 ; 职 务 前 加 上 姓 名 , 适 用 于极 其 正 式 的场 在 这
合, 如王 某某 书记 、 张某 某 总裁 。
3 职 称 称 谓 .
对 于具 有职称者 , 可以直接 以其职 称相称 。仅 称 职称 , 如教授 、 律师 、 工程师 ; 职称前加上 姓 氏, 在
、
职衔 称谓 的种 类
如 王编审 、 徐研究 员 ; 在职称前 加上姓 名 , 这在 十分
正式的场合 中使用 , 马某某 教授 、 如 杜某某律 师。 4 学衔 称谓 .
1 职 业 称 谓 .
在 比较 正式 的交 际环 境 , 在 工 厂 、 校 、 如 学 部
汉语称谓语泛化的文化考察

汉语称谓语泛化的文化考察贺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6)摘要: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形成,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背景。
每一种语言的称谓系统中都沉淀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语称谓语的泛化与汉民族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这一现象深刻地反映了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真实地折射出了语言与社会文化和政治历史背景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称谓语泛化文化心理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的称呼。
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
按照称谓对象之间人际关系的不同.我们一般将称谓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
“亲属称谓”一般用于有亲属关系的人们之间.“社会称渭”则运用于社会交际场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宗法家庭为背景.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
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家庭伦常关系和亲属关系.反映在称渭形式上即是汉语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的命名和分类繁多庞杂,而又等级森严,体系分明。
然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时代、社会的变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的家庭结构形式的出现与新的社会观念的形成,亲属称谓、社会称谓泛化的现象日趋普遍。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考察中国的宗法和礼教强调的是“尊卑有等。
长幼有序,内外有别”。
所谓“内”,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宗亲、姻亲为半径形成的亲属系统,这个系统内的各类成员都有相应的亲属称谓语来称谓.系统外则不。
汉语这种非常严密的亲属称谓系统.它既反映了亲属之间的亲疏关系。
也表明了汉人对这些关系的极端重视。
由于社会交往扩大和交际的需要.我们注意到即使在非亲属交际中。
人们越来越多地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成员,亲属称谓被大量地借用、仿用.这就是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是缩短人际距离、密切人际关系的重要交际方式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汉族文化】民族传承之根本——汉语

【汉族文化】民族传承之根本——汉语汉语作为中国第一大语言,近几年更是受国外友人的追捧,随着中国的强大,汉语也跟着推向了世界发展的前端,成了除英语外的热门必备语言之一。
汉语博大精深,你想知道汉语文化的根源吗?跟着店铺小编一起看看汉族文化吧!【汉族文化】民族传承之根本——汉语汉语(Hànyǔ)又称中文,是中国汉民族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于中国全境、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掸邦、以及海外华人社区。
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也是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通用少数民族语言。
汉语属汉藏语系,为分析语,有声调。
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时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
汉语包含书面语以及口语两部分。
书面古代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现代标准汉语。
现代汉语方言众多,某些方言的口语之间差异较大,而书面语相对统一。
目前全球有六分之一人口使用汉语作为母语。
汉语口语有官话、粤语、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语、闽语等七种主要汉语方言。
分布地区汉语方言分布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三(第一为英语,第二为西班牙语,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如马来西亚等)。
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
历史沿革上古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礼记·王制》)。
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刻铭、《诗经》、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易经》。
据《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记载:“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可见周朝建立时期就开始实行语言文字的统一。
汉、英、俄称谓方式的民族文化色彩

收 稿 日期 :0 1—1 —1 21 1 6 基 金项 目: 黑河学院校级课题 《 英 、 中、 俄交际习俗 比较研究》 R 0 96 ( W2 00 ) 作者简介 : 陈艳玲( 9 1 , , 17 一) 女 黑龙江嫩江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英 美文学 、 跨文化交 际研究 ; 任波 ( 9 3 ) 女 , 16 一 , 黑龙 江黑河人 , 副 教授 , 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 英汉 翻译研究 。
谓进行研究, 对比汉、 俄称谓语蕴含的不同民族文化, 英、 琼究造成差异性的原因, 进一步阐释只有真正理解汉、 俄称 英、
谓语的 差异 , 才能在跨 文化 交际中正确运用称谓语 , 取得 交际的成功 。
关键词 : 亲属称谓; 交称谓 ; 社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 : 3 ; 3 H 1H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64- 49 2 1 )2- 0 4~ 4 17 9 9 ( 02 0 0 7 o
不 同称 呼 代 表 人 与 人 之 间熟 悉 程 度 的不 同 。在
不同 , 也反映出交际个体身份 和地 位的差异 , 同
时也体 现 了个 体 对 目的 语 文 化 了解 的深 度及 个 体 自身 的人 文修 养 J 】 朔。
英语中, 同学同事之 间常常称 呼首 名 , 在大学里 师生之间也都互称首名。如称呼 B c m t( l kS i 布 a h
语 言 是 交 际 的 工 具 , 谓 语 是 一 种 符 号 系 称
一
、
社 交 称谓
统, 兼有 语 言 学 和 民俗 学 双 重 属 性 , 语 言 的一 是
项重要 内容。每种语言都有特定 的称谓语 , 这些
称 谓语 与其 相应 的 文化 背 景 密切 相 关 , 谓语 可 称 以揭 示语 言 与 社 会 、 化 的相 互 关 系 , 文化 因 文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外延说明了什么? 汉语中把父母称为叔叔、婶婶反映了什么 社会心理?
பைடு நூலகம்
• 总的趋势: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更少使用亲属 称谓语。(文化素质高、家庭观念、宗法观 念淡薄、社会越来越流动)
四、社会(交)称谓语介绍
• 社会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2.职称称谓语也可分为背称和面称两大类
职称背称称谓语的数量很可观。 教师系列: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教育管 理系列: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实习 研究员等; 工程系列: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等; 会计系列:高级会计师、会计师、会计员等;临床 医学系列: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医师、医士等。
亲属关系指源于婚姻、血缘和法律的人际关 系关系的体系。
• 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 • 直系:是直接由血缘关系形成的亲属,如 父母、兄弟姐妹、子女。
• 非直系:是通过联姻而建立关系的亲属, 如婆媳、翁婿、妯娌、连襟、姨夫等。
(二)亲属称谓语蕴含的社会文化现象
• 中国表亲属关系的称谓词居世界第一,达 350个,罗马有120多个,而有的民族只有 20至30多个。
2.亲属称谓与宗法观念有关
• 宗法是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起源于父 系氏族社会对祖先的崇拜。
• 宗法观念是随着宗法制度的萌芽、发展和 确立而产生的观念,也可称为宗法意识。 • 宗法制主要精神为“嫡长继承制”,是一 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 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实际上是 以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
•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 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 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 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 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 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 属系统。
•
2)同辈长幼之别 同辈亲属长幼不同则称谓有别。古代妻称夫 之兄为“兄公”或“公"、“兄伯”或“伯”, 称夫弟为“叔",称夫姊为“女公",称夫妹为 “女叔"。现代称父之兄为“伯",父之弟为“叔 "。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兄嫂和弟媳皆有 分别。同辈长幼之别还表现在年长者可以直呼年 幼者的名字,反之则不允许。
• 后,本指帝王。《尔雅.释诂》:“后,君也。”如后稷、 后羿都是传说中的帝神,后转指帝王的正妻。
(四)亲属称谓语的外延或外化
亲属称谓语的外延或外化是指将亲属称谓语用来指 称非亲属关系的人。
是否所有的亲属称谓语都能外延和外化?
叔叔 大哥 阿姨 爷爷 大姐 奶奶
•
平时赵太爷、赵白眼根本不把阿Q放在 眼里,革命党进城后,赵太爷居然以老Q相 称,为打探消息,还称阿Q哥。
• 一般常见的职称或职业+姓氏的称谓是Doctor和 professor。 • 很少听到称别人为Bureau Director smith(史 密斯局长),Manager Jackson 杰克逊经理)。
(三)社会称谓语的感情色彩
• 褒扬称谓语,如:英雄、好汉、烈士、壮士、义士、 鲁男子、正人君子、泰斗、圣人、淑女、女杰、巾 帼英雄等;
(五)社交称谓语的使用——得体性 曲啸称劳改犯“触犯了法律而正在服罪的公 民” 1.看场合。 2.看身份。
即辈分、社会地位。如高职称的加姓 “王教授、李司令”,低的不加姓,不说 “王护士、李理发员”。
五、称谓语的特点
(一)系统性 1.两大系统
(先生:(1)对男性的尊称 ;(2)知识界对有一定水平者得尊 称;(3)丈夫 太太 (1)过去上层社会官员或有权势富贵的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 太”。 (2)今有对人之妻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3)[方言]江南部分地区方言中的曾祖母。
brother
2.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形成了不同的称谓 语和称谓习惯。
3.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同,两种语言的称谓语 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干部 第三者 Cowboy hippies “知识分子”汉语指称范围广,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 力劳动的人。 英语中“Intellectual”仅指能独立思考的大学教授等有较 高学位的人。
2.社交称谓缺环的类型
1)如何称呼不知姓名的同辈的“爱人”、 前辈的“爱人”、老师的“爱人”?
2)住高层楼房的人互相该怎样称呼?
过去人们把亲属称谓用作社交称谓,但如 今生活方式改变,上下邻居如何称呼?
3)如何称呼婚姻状况不明的女性?
“大姐”?“女士”?
4)能否对异性朋友使用带友情的称谓?
男性称呼年长女性可利用亲属称谓语“姐”表示亲密和尊敬, 女性能否对男性使用“哥”?
4.感情色彩的差异上
农民-----peasant(没有教养的乡下人) 幸运儿-a luck dog 败家子——black sheep
• 社会称谓又称礼貌称谓,一般表示社会上 交际双方的关系,同时表达一方对另一方 的敬意。主要用于社交场合或者用于称呼 有特殊身分或地位的人。
(一)社会称谓语的类别 社会称谓语主要包括职业称谓语、职称称 谓语、职务称谓语、身份及友邻关系称谓 语、泛称(亲属泛称)称谓语等等。
1.职业称谓语可以分为背称和面称两大类 职业背称称谓语举不胜举。如:教师、 记者、医生、护士、警察、解放军、驾驶 员、律师、作家、编辑、演员、邮递员、 营业员、服务员、公务员、会计等; 职业面称称谓语语则要少得多,主要有: 老师、大夫、司机、邮递员、营业员、服 务员等。
称谓语与民族文化
中文学院 刘萍
一、称谓语的定义
称谓语是称呼语吗?
学界的几种看法:
(1)称谓语就是称呼语 (2)称谓语包含称呼语
(3)称呼语、称谓语差异说 两者存在着一种交叉关系:部分重合,部 分相离
“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 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现代汉语词典》
4.身份及友邻关系称谓语
• 将职业称谓语、职称称谓语、职务称谓语 等无法涵盖而又不属于泛称称谓语的社会 称谓语包容在其中。
(1)学衔、学历系列。如:博士、硕士、学士、研 究生、本科、大专、中专等。 (2)友邻系列。如:情人、恋人、对象、朋友、 知音、学长、同学、老乡、乡亲等。
(3)级属、主客系列。如:上级、上司、顶头上 司、领导、负责人、下属、部下、部属、主人、 东道主、远客、贵客、宾客、座上客、老主顾等。
•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 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 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相比之下,英语亲属称谓则 相对贫乏,而且指称宽泛、语义模糊,除区分辈分外,亲 疏、内外、长幼都可忽略不计。
• • 如sister姐妹同为一词,年龄大小不分;grandmother既 指奶奶也指外婆,父系、母系不分;uncle可指叔、伯、舅、 姑父,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英语中的cousin一词更是 无所不能,它不但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连性别也不分, 囊括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 妹等一系列汉语称谓。
称谓语:是人们用来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以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所使用的名称。
称呼语:指的是人们彼此间打招呼所使用的名称。
二、称谓语的类别
• (一)亲属称谓语
• (二)社会称谓语
三、亲属称谓语介绍
(一)亲属称谓语的定义
亲属称谓语: 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 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 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 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2、层次性(高——低 职位、职称)
3.处于同一个语义范畴的称谓语,其内部一个发 生变化,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舅姑 范围缩小 爱人由未婚变成已婚男女,与丈夫、妻子形成同义词。
4.构成成分上的联系
打工仔——-妹 空姐---嫂
(二)民族性
1.不同语言的称谓语要受所属语言系统的制约, 形成不同的称谓习惯。
•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 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 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 为本宗九族。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 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 依次递减。
五种穿法、五个等级 “五服”:丧服制度
一斩衰 二齐衰 三大功 四 小功 五缌麻
1.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有关
亲属称谓是一定的婚姻制度所产生的文化 符号。一般来说什么样的婚姻制度就会产 生什么样的亲属称谓的体系。
传统摩梭母系家庭内无父 亲、丈夫、妻、女婿或媳 妇的角色,也无父子,夫 妻,妯娌,翁婿或姑嫂关 系。家庭内每一个成员都 来自同一母系血缘。 摩梭人的日常称谓非常简 单,用得最多的就是母亲 ("唉咪")和舅舅("唉乌 ");在同一摩梭母系家庭 中与母亲同辈的女性(母 亲直系或旁系的姐妹)全 部被称作母亲("唉咪"), 男性全部被称作舅舅("唉 乌"),这种独特的母系文 化使摩梭小孩子拥有多位 母亲和舅舅。
叔叔——姑父 (in—low) 舅舅——姨夫 哥哥——姐夫 姐姐——嫂嫂
5)直系与旁系之别
血亲(基因)因直系旁系不同,称谓也不同。
例如父——叔叔,母——姨。 “直系血亲”:是直接和本人有血缘关系的血亲。 如上有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 外曾祖父母等等。往下的孙子女,外孙子女等等。 “旁系血亲”:是指直系血亲以外的血亲。亦即非直 系血亲而在血缘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
• 职称面称称谓语则极少,只有:教授、工程师、 会计师等几个。而且职称背称称谓语一般不能转 换为职称面称称谓语。
3.职务称谓语同样也可分为背称和面称
• 面称、背称两者数量都很大。 • 如机关党政系列:总书记、书记、副书记、 主席、副主席、总理、副总理、委员长、 副委员长、部长、副部长、省长、副省长、 主任、副主任等; • 陆军部队系列:政委、副政委、教导员、 副教导员、指导员等